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测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测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测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测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测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在真空中有水平放置的两个平行、正对金属平板,板长为l ,两板间距离为d ,在两极板间加一交变电压如图乙,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的电子以速度v 0 (v 0接近光速的1/20)从两极板左端中点沿水平方向连续不断地射入两平行板之间.若电子经过两极板间的时间相比交变电流的周期可忽略不计,不考虑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论效应,则( )

A .当U m <22

2

md v el 时,所有电子都能从极板的右端射出 B .当U m >22

2

md v el 时,将没有电子能从极板的右端射出

C .当22

2

2m md v U el =时,有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与无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之

比为1:2

D .当22

2

2m md v U el

=

时,有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与无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之比为12【答案】A 【解析】

A 、

B 、当由电子恰好飞出极板时有:l =v 0t ,

2

122d at =,m eU a md

=由此求出:22

2

m md v U el =

,当电压大于该最大值时电子不能飞出,故A 正确,B 错误;C 、当2222m md v U el =

,一个周期内有12的时间电压低于临界电压22

2

md v el ,因此有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与无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之比为1:1,故C 错误,D 、若

22

2

2m md v U el

=

,有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与无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之比为21

121

=-,则D 选项错误.故选A . 【点睛】该题考查了带电粒子的类平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具有相同规律,因此熟练掌握平抛运动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点电荷的带正电小球A 和B ,A 球系在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

一端,绕过定滑轮,在细绳的另一端施加拉力F ,B 球固定在绝缘座上,位于定滑轮的正下方。现缓慢拉动细绳,使A 球缓慢移动到定滑轮处,此过程中,B 球始终静止,忽略定滑轮大小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B 球受到的库仑力先增大后减小 B .拉力F 一直增大

C .地面对绝缘座的支持力一直减少

D .A 球的电势能先不变后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球所受库仑力大小为F C ,AB 两球间距离为r ,B 球距定滑轮为h ,A 球与定滑轮间距离为l ,对开始位置处的A 球受力分析,将F 和F C 合成如图,由相似三角形可得

C

A B 3F Q Q mg k h r r

== 所以A 球缓慢移动过程中,r 先不变,等A 球运动到滑轮正下方后,r 再变大;整个过程中l 一直减小。

A .r 先不变再变大,

B 球受到的库仑力大小先不变再减小,故A 项错误; B .A 球未到滑轮正下方时,由相似三角形可得

F mg

l h

= 所以F 先减小,当A 球到达滑轮正下方后,由平衡条件可得

A B

2

Q Q F k

mg r +=

所以F 再增大,故B 项错误;

C .A 球未到滑轮正下方时,库仑力大小不变,方向趋近竖直,则B 球受到库仑力的竖直分量变大,地面对绝缘座的支持力先变大;A 球到达滑轮正下方后,B 球受到库仑力大小减小、方向竖直向下,地面对绝缘座的支持力减小;故C 项错误;

D .r 先不变再变大,两者间的库仑斥力对A 球先不做功后做正功,则A 球的电势能先不变后减少,故D 项正确。

3.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处分别放置电荷量都为q 的正、负点电荷.图中的a 、b 、c 、d 是其他的四个顶点,k 为静电力常量.下列表述正确是( )

A .a 、b 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B .a 点电势高于b 点电势

C .把点电荷+Q 从c 移到d ,电势能增加

D .同一个试探电荷从c 移到b 和从b 移到d ,电场力做功相同 【答案】D 【解析】

A 、根据电场线分布知,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电场强度相同.故A 错误.

B 、ab 两点处于等量异种电荷的垂直平分面上,该面是一等势面,所以a 、b 的电势相等.故B 错误.

C 、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的特点,因为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c 点的电势大于d 点的电势.把点电荷+Q 从c 移到d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C 错误.

D 、因cb bd U U 可知同一电荷移动,电场力做功相等,则D 正确.故选D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线的分布,知道垂直平分线为等势线,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4.两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的点电荷放在x 轴上的O 、M 两点,两点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P 、N 两点的电势为零,NF 段中Q 点电势最高,则( )

A .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B .q 1和q 2为等量异种电荷

C .NQ 间场强方向沿x 轴正方向

D .将一负电荷从N 点移到F 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φ-x 图线的斜率等于电场强度,故可知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为零,A 错误;

B .如果1q 和2q 为等量异种电荷,点连线中垂线是等势面,故连线的中点是零电势点;由于OP PM >,故12q q >,故B 错误;

C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由于从N 到Q 电势升高,故是逆着电场线,即NQ 间场强方向沿x 轴正方向;

D .由于从N 到F ,电势先增加后减小,将一负电荷从N 点移到F 点,根据公式

P E q ?=

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电势为零处,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电荷在电场中与电势的乘积为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决定电势能的增加与否。

5.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 轴,起始点O 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 P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 )

A .电场强度与位移关系

B .粒子动能与位移关系

C.粒子速度与位移关系

D.粒子加速度与位移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功能关系得到Ep﹣x图象的斜率的含义,得出电场力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加速度的含义判断加速度随着位移的变化情况.

解: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小量,故:F=||,即Ep﹣x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

A、Ep﹣x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故电场力逐渐减小,根据E=,故电场强度也逐渐减小;故A错误;

B、根据动能定理,有:F?△x=△Ek,故Ek﹣x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由于电场力逐渐减小,与B图矛盾,故B错误;

C、题图v﹣x图象是直线,相同位移速度增加量相等,又是加速运动,故增加相等的速度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增加;而电场力减小导致加速度减小;故矛盾,故C 错误;

D、粒子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切入点在于根据Ep﹣x图象得到电场力的变化规律,突破口在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然后结合动能定理分析;不难.

6.如图所示,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带正电小球,使球在竖直面内绕固定端O做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静电力和重力的大小刚好相等,细线长为r。当小球运动到图中位置A时,细线在水平位置,拉力F T=3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小球速度的最小值为 ()

A.2gr B.2gr C.(6-22)gr D.(6+22)gr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

qE=mg,

tanθ=qE

mg

=1,

解得:

θ=45°,

在A位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T+qE=m

2

A

v

r

解得:

v A=2gr,

小球在图示B位置速度最小,从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 cosθ+qEr(1-sinθ)=1

2

mv B2-

1

2

mv A2,

解得,小球的最小速度:

v B=(622)gr

故ABD错误,C正确额。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小球的最小速度,分析清楚小球运动过程、知道小球在何处速度最小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应用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解题.

7.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四面体ABCD,MN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现在A、B两点分别都固定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仅受电场力的负点电荷,可以在该电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

C.N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平行AB且跟CD垂直

D.将试探电荷+q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试探电荷+q的电势能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D在AB的中垂面上,C、D到AB连线的距离相等,根据等量同种电荷在空间的电场线分布特点,知道C、D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A错误;

B.仅受电场力的负点电荷,如果在AB的中垂面内,两个等量正电荷对它的作用总指向A、B连线的中点,就可以提供大小恒定的向心力,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故B正确;

C.根据电场叠加原理知道N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与AB垂直,故C错误;

D.CD在AB的中垂面上,C、D到AB连线的距离相等,C、D两点电势相等,试探电荷+q 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不做功,其电势能不变,故D错误。

8.静电场中,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M点由静止开始运动,N为粒子运动轨迹上的另外一点,则

A.运动过程中,粒子的速度大小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B.在M、N两点间,粒子的轨迹一定与某条电场线重合

C.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不低于其在N点的电势能

D.粒子在N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与粒子轨迹在该点的切线平行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若电场中由同种电荷形成即由A点释放负电荷,则先加速后减速,故A正确;

B.若电场线为曲线,粒子轨迹不与电场线重合,故B错误.

C.由于N点速度大于等于零,故N点动能大于等于M点动能,由能量守恒可知,N点电势能小于等于M点电势能,故C正确

D.粒子可能做曲线运动,故D错误;

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P 、Q 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中,P 从两极板正中央射入,Q 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同一点(重力不计),则从开始射入到打到上极板的过程中( )

A .它们运动的时间t Q =t P

B .它们所带电荷量之比q P ∶q Q =1∶2

C .它们的电势能减少量之比ΔE P ∶ΔE Q =1∶2

D .它们的动能增量之比Δ

E k P ∶ΔE k Q =1∶4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A.带电粒子在垂直电场方向上不受力,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相等,由x=v 0t 可知运动时间相等,即t Q =t P .故A 正确;

平行电场方向受到电场力,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

22122qE y at t m

==

, 解得:

22ym

q Et

=

; B.由于两带电粒子平行电场方向分位移之比为 y P :y Q =1:2;所以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q P :q Q =y P :y Q =1:2,故B 正确;

C.电势能的减小量等于电场力做的功即△E=qEy ,因为竖直位移之比为:y P :y Q =1:2,电荷量之比为:q P :q Q =1:2,所以它们电势能减少量之比为:△E M :△E N =1:4.故C 错误; D .根据动能定理,有:

qEx =△E k

而:

q P :q Q =1:2,x P :x Q =1:2

所以动能增加量之比:

△E kP :△E kQ =1:4

故D 正确; 故选ABD .

【点睛】

本题关键将两个带电粒子的运动分解为垂直电场方向和平行电场方向的分运动,然后结合运动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列式分析.

10.如右图所示,P 、Q 为两个等量的异种电荷,以靠近P 点的O 点为原点,沿两电荷的连线建立x 轴,沿直线向右为x 轴正方向,一带正电的粒子从O 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A 点,已知A 点与O 点关于PQ 两电荷连线的中点对称,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在从O 到A 的运动过程中,下列关于粒子的运动速度v 和加速度a 随时间t 的变化,粒子的动能E k 和运动径迹上电势φ随位移x 的变化图线肯定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如图所示.

沿两点电荷连线从O 到A ,电场强度先变小后变大,一带正电的粒子从O 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A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一直做正功,粒子的速度一直在增大.电场力先变小后变大,则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v-t 图象切线的斜率先变小后变大,该图是不可能的,故A 符合题意.根据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电场强度为E x

?

=

,E 先减小

后增大,所以φ-x 图象切线的斜率先减小后增大,则B 图不可能,故B 符合题意;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方向不变,C 图是可能的,故C 不符合题意.粒子的动能 E k =qEx ,电场强度先变小后变大,则E k -x 切线的斜率先变小后变大,则D 图不可能.故D 符合题意.则选ABD . 【点睛】

该题要掌握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的特点,结合物理规律分析图象切线斜率如何变化是解答的关键,不能只定性分析,那样会认为BD 是正确的.

11.一个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不计重力)。从0时刻起运动依次经历0t 、

02t 、03t 时刻。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时刻与02t 时刻电子在同一位置

B .0时刻、0t 时刻、03t 时刻电子所在位置的电势分别为0?、1?、3?,其大小比较有

103???>>

C .0时刻、0t 时刻、03t 时刻电子所在位置的场强大小分别为0E 、1E 、3E ,其大小比较有301E E E <<

D .电子从0时刻运动至0t 时刻,连续运动至03t 时刻,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直线运动,该直线为一条电场线。结合其v t -图象知其运动情景如图所示。则0时刻与02t 时刻电子在同一位置。所以A 正确;

B .电子受电场力向左,则场强方向向右,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有

103???<<

所以B 错误;

C .v t -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由图象知00t →过程加速度增大,003t t →过程加速度减小。又有

qE ma =

则有

301E E E <<

所以C 正确;

D .由图象知00t →过程速度减小,003t t →过程速度增大,则其动能先减小、后增大。由动能定理知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所以D 错误。 故选AC 。

1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轨道AB与半径为R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BCD相切于B点,AB 水平轨道部分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半圆形轨道在竖直平面内,B为最低点,D为最高点。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从距B点x的位置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AB 向右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

A.其他条件不变,R越大,x越大

B.其他条件不变,m越大,x越大

C.m与R同时增大,电场力做功增大

D.R越大,小球经过B点后瞬间对轨道的压力越大

【答案】ABC

【解析】

【详解】

AB.小球在BCD部分做圆周运动,在D点,有:

mg=m

2

D

v

R

从A到D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qEx-2mgR=1

2

mv D2,②

由①②得:

2

5

qEx

R

mg ,③

可知,R越大,x越大。m越大,x越大,故AB符合题意;

C.从A到D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W-2mgR=1

2

mv D2,⑥

由①⑥解得:电场力做功W=5

2

mgR,可知m与R同时增大,电场力做功越多,故C符合

题意;

D.小球由B到D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2mgR=1

2

mv D2-

1

2

mv B2,v B5gR

在B点有:

F N-mg=m

2

B

v

R

解得:F N=6mg,则知小球经过B点瞬间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与R无关,则小球经过B点后瞬间对轨道的压力也与R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13.如图所示,粗糙绝缘的水平面附近存在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电场,其中某一区域的电场线与x 轴平行,在x 轴上的电势φ与坐标x 的关系用图中曲线表示,图中斜线为该曲线

过点(0.15,3)的切线.现有一质量为0.20kg ,电荷量为+2.0×10-

8C 的滑块P (可视作质

点),从x =0.l0m 处由静止释放,其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取重力加速度g =l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0.15m 处的场强大小为2.0×l06N/C

B .滑块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 .滑块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1m/s

D .滑块最终在0.3m 处停下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电势φ与位移x 图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则x =0.15m 处的场强E 5

3100.15

?=V/m =

2×106V/m ,此时的电场力F =qE =2×10﹣8×2×106N =0.04N ,滑动摩擦力大小f =μmg =0.02×2N =0.04N ,在x =0.15m 前,电场力大于摩擦力,做加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x =0.15m 后电场力小于电场力,做减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增大.故A 正确,B 错误; C 、在x =0.15m 时,电场力等于摩擦力,速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得,

21

2

m qU fx mv -=

,因为0.10m 和0.15m 处的电势差大约为1.5×105V ,代入求解,最大速度大约为0.1m/s ,故C 正确;

D 、滑块最终在0.3x m =处停下则满足:00qU fx -=-,0.3x m =处的电势51.510V ?=?,故从0.1x m =到0.3x m =过程中,电势差

55(4.5 1.5)10310U V V =-?=?,电场力做5382.010=310610W qU J --=??=??电,

摩擦力做功3

0.020.210(0.300.10)810f W fs J -==???-=?,则f W W >电,故滑块不

能滑到0.3x m =处,故D 错误.

14.如图,实线为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虚线是以正点电荷为中心的圆,M 点是

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N点在虚线上.若将一试探正点电荷沿逆时针方向从M点经虚线移动到N点,则()

A.电荷所受电场力逐渐减小

B.电荷所受电场力大小不变

C.电荷将克服电场力做功

D.电荷的电势能保持不变

【答案】AC

【解析】

【详解】

A、B、由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可知,N处电场线比M处电场线疏,则N处电场强度比M处电场强度小,由电场力公式F=qE可知正点电荷从虚线上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逐渐减小,故A正确,B错误.C、D、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知虚线上各点的电势比正电荷处的电势低,根据U=Ed知:N与正电荷间的电势差小于M与正电荷的电势差,所以N点的电势高于M点的电势,从M点到N点,电势逐渐升高,正电荷的电势能逐渐增大,则电场力做负功,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掌握等量异号点电荷电场线分布情况,知道电场线的物理意义:疏密表示电场强势相对大小,方向反映电势的高低.运用公式U=Ed定性分析电势差的大小.

15.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MN、PQ的板长和板间距离相等,板间存在如图乙所示的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电场方向与两板垂直,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沿板间中线垂直电场方向源源不断地射入电场,粒子射入电场时的初动能均为E k0。已知t=0时刻射入电场的粒子刚好沿上板右边缘垂直电场方向射出电场。则()

A.所有粒子最终都垂直电场方向射出电场

B.t=0之后射入电场的粒子有可能会打到极板上

C.所有粒子在经过电场过程中最大动能都不可能超过2E k0

D.若入射速度加倍成2v0,则粒子从电场出射时的侧向位移与v0相比必定减半

【答案】AC

【解析】【分析】【详解】

AB.粒子在平行极板方向不受电场力,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所有粒子的运动时间相同;t=0时刻射入电场的带电粒子沿板间中线垂直电场方向射入电场,沿上板右边缘垂直电场方向射出电场,说明竖直方向分速度变化量为零,说明运动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故所有粒子最终都垂直电场方向射出电场;由于t=0时刻射入的粒子在电场方向上始终做单向的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位移最大,故所有粒子最终都不会打到极板上,A正确,B错误;

C.t=0时刻射入的粒子竖直方向的分位移最大,为

1

2

d;根据分位移公式,有

1

22

ym

v L

d

v

+

=?

由于L=d,故

ym0

v v

=

故最大动能

()

22

0ym k0

1

2

2

k

E m v v E

'=+=

C正确;

D.粒子入射速度加倍成2v0,则粒子从电场出射时间减半,穿过电场的运动时间变为电场变化半周期的整数倍,则不同时刻进入电场的侧向位移与原v0相比关系就不确定,如t=0

时刻,粒子从电场出射时的侧向位移与v0相比减半,

4

T

t=进入电场,入射速度v0时,侧向位移为0,入射速度2v0时,侧向位移为

1

8

d,D错误。

故选AC。

二、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

16.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30°绝缘斜面被垂直斜面直线MN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部分光滑,范围足够大,上方存在大小为E=1 000 N/C,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匀强电场,右侧部分粗糙,范围足够大,一质量为m=1 kg,长为L=0.8 m的绝缘体制成的均匀带正电直棒AB置于斜面上,A端距MN的距离为d,现给棒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并以此时作为计时的起点,棒在最初0.8 s的运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0.8 s末棒的B端刚好进入电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直棒AB 开始运动时A 端距MN 的距离为d ; (2)直棒AB 的带电量q ;

(3)直棒AB 最终停止时,直棒B 端到MN 的距离. 【答案】(1)20 m (2)7.5×10-3 C (3)125 m 【解析】 【分析】

根据v-t 图像确定出直棒AB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结合棒的长度,得出直棒AB 开始运动时A 端距MN 的距离为d ;根据图线得出直棒AB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根据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带电量的大小;根据动能定理得出,物体在电场中运动的距离. 【详解】

(1)由v-t 图像可知直棒AB 匀减速直线运动.0~0.8s 内棒运动的位移为:

0120.8m 2

t

v v x t +=

= .A 端距离MN 的距离为:120.80.820m d x L m =-=-=. (2)棒的加速度为:2Δv

a=

=2.5m/s Δt

.对直棒AB 进行受力分析,越过MN 后受到重力、斜面支持力和电场力,合力为sin F Eq mg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sin Eq mg ma θ-= ,代入数据解得:37.510C q -=? .

(3)根据动能定律,物体从B 端到达MN 至最终停止的过程,满足:

2221

sin 02

mgx Eqx mv θ-=-.带入数据解得,x 2 =125 m

故B 端在MN 右边且距MN 为125 m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通过v-t 图像,确定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得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山地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项运动,一滑雪道ABC 的底部是一半径为R 的圆,圆与雪道相切于C 点,C 点的切线水平,C 点与水平雪地间距离为H ,如图所示,D 是圆的最高点,一运动员从A 点由静止下滑,刚好能经过圆轨道最高点D 旋转一周,再经C 后被水平抛出,当抛出时间为t 时,迎面水平刮来一股强风,最终运动员以速度v 落到了雪地上,已知运动员连同滑雪装备的总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遭遇强风前的空气阻力和雪道及圆轨道的摩擦阻力,求:

(1)A 、C 的高度差为多少时,运动员刚好能过D 点? (2)运动员刚遭遇强风时的速度大小及距地面的高度; (3)强风对运动员所做的功.

【答案】(1)52R h =

(2)1v =;2

212

h h gt =- (3)215

()22

W mv mg H R =

-+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运动员恰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在D 点有:mg =m 2

D

v R

从A 运动到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2R)=12

mv 2D 联立解得h =

52

R . (2)运动员做平抛运动,运动时间t 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gt ,从A 到C 由动能定理得

52

mgR =12mv 2C

所以运动员刚遭遇强风时的速度大小为v 1此时运动员下落高度为h 1=

12

gt 2

所以此时运动员距地面高度为h 2=H -h 1=H -

12

gt 2 (3)设强风对运动员所做的功为W ,在运动员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知 W =

12mv 2-mg 52H R ?

?+ ??

?.

18.如图所示,在xOy 直角坐标系0

(3)若仅将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分析计算粒子将从什么位置离开电磁场区。

【答案】(1)04U L

;(2)0

22mU L q ;(3)2.5L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的速度为0v 则有

2001

2

qU mv =

令磁场左边界与x 轴的交点为C 点,从M 点到C 点: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0L v t =

212

L at =

Eq a m =

联立可得:

4U E L

=

(2)粒子从M 进入电场,经C 进入磁场,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粒子在C 点进入磁场的速度,

y v at =

22005y v v v v =+= sin 5

y v v α=

=

粒子在磁场中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

2

v Bqv m r

=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sin sin 1.5r r L αβ+=

根据题意可得

90αβ+=?

解得:

22mU B L q

=

当磁感应强度加倍时,半径减半2

r

r '=

,则: sin 1.5r r L α''+<

运动轨迹如图

设:粒子从磁场左边界回到电场(F 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F 、C 两点的距离为;

2cos 0.52

r

y L α?=?=

把粒子从y 轴进入电场和由磁场左边界返回电场两段运动看做一个完整的平抛运动,前后两段运动的时间相同,由磁场返回偏转电场的过程沿y 轴方向的位移为:

2211

(2)322

a t at L -= 所以到达y 轴的位置距原点

3- 2.5L y L ?=

19.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表面光滑、与水平面成θ角的绝缘直杆AC ,其下端(C 端)距地面高度为h .有一质量m =0.5kg 的带电小环套在直杆上,正以某一速度 0v 沿杆匀速下滑,小环离杆后正好通过C 端的正下方P 点处.(g 取10m/s 2)

(1)若θ=45°,试判断小环的电性,并求出小环受到的电场力大小; (2)若θ=45°,h =0.8m ,求小环在直杆上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0v ;

(3)若保持h 不变,改变θ角(0<θ<90°)及小环的电荷量,使小环仍能匀速下滑,离杆后正好通过C 端的正下方P 点处,试推出初速度0v 与θ角间的定量关系式. 【答案】(1) 负电 5N (2)2m/s (3)02

gh

v θ= 【解析】 【详解】

(1)小环沿杆匀速下滑,合力为零,小环所受的电场力水平向右,则小球带负电。 小环匀速下滑合力为零,电场力

tan 455N F mg =?=

(2)小环离开杆后做类平抛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2mg ma =

平行于杆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0sin 45x v t h ==?

垂直于杆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2

1cos 452

y at h =

=? 得02m/s v = (3)有牛顿第二定律得

cos mg

ma θ

= 平行于杆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0sin h v t θ=

垂直于杆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21cos 2

h at θ=

解以上方程得

02

gh

v θ=

20.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光滑绝缘轨道,圆心为O ,半径为r ,A 、B 、C 、

D 分别是圆周上的点,其中A 、C 分别是最高点和最低点,BD 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37?。该区间存在与轨道平面平行的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 、带正电的小球在

轨道内侧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电荷量不变),经过D 点时速度最大,重力加速度为g (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小球所受的电场力大小;

(2)小球经过A 点时对轨道的最小压力。

【答案】(1)4

3

mg ;(2)2mg ,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 :

tan 37mg

F

?= 所以:

43

F mg =

(2)由题意分析可知,小球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时经过A 点对轨道的压力最小. 小球恰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时,在B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sin 37B v mg

m r

?

= 小球由B 运动到A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

22

111sin 37cos3722

B A mgr Fr mv mv ??--+=-

小球在A 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A

N v F mg m r

+=

联立以上各式得:

2N F mg =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经过A 点时对轨道的最小压力大小为2mg ,方向竖直向上.

21.如图,在真空室内的P 点,能沿纸面向各个方向不断发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粒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7盘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7盘DVD 作者:专家团 出版社: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出版 开本:0 册数:0 光盘数:7盘DVD 定价:210元 优惠价:178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为了配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社精心研制开发了本系列节目。本系列片中的实验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参考人教版等主流版本教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因此实验覆盖全面、适用性强,适用于高中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需要。片中的大部分实验设计巧妙,追求超越与创新,不但强调现象的真实性、可视性,而且注重引发兴趣、启发思考,力求反映新课程的要求和当代科学成果,提升对知识、现象的理解。在实验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使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视频技术手段和设备器材,通过特写、显微摄像、定格播放、控制播放速度等电视手法,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可视性更强,超越了课堂现场实验演示的效果。 详细目录 第一盘 1、瞬时速度的测量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5、物体的微小形变 6、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7、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8、研究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第二盘

1、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第三盘 1、超重与失重 2、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摩擦起电 5、接触起电 6、感应起电 7、法拉第圆筒实验 8、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9、观察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过程 10、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第四盘 1、伏安法测电阻 2、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截面积的关系 3、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4、电压表内阻的测定 5、电流表的改装 6、探究电源输出电压与内电压的关系 第五盘 1、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定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1关于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一些想法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改进 高中物理新课标(选修1-1和选修3-1)安排了一个关于“静电感应”的演示实验,原实验如图所示。 由于实验室没有下部带有金属箔片的金属导体,所以按照教材介绍的方法来演示很困难,现改进为: 取一对箔片验电器A和B,使它们用带鱼夹的导线相连,起初它们不带电,里面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 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先把验电器A和验电器B相连导线的一端拿掉,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再把验电器A和验电器B相连的导线接上,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利用上面的实验,解释看到的现象。

巧用肥皂泡做静电演示实验 在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117和118页,有图13-1和图13-2两个静电演示实验。可是要在课堂上做好这两个演示实验比较难,且对学生来说可见度不好,趣味性不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种用肥皂泡演示静电的实验,其可见度好,趣味性强。现介绍如下,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材料准备 (1)儿童玩的吹肥皂泡的筒和肥皂水或一般的肥皂水;(2)铁架台;(3)直径为5mm两端弯曲的玻璃管;(4)手捏式橡皮打气囊和20cm~30cm长的乳胶管;(5)带绝缘手柄的方形或圆形金属板;(6)内径为5mm长5mm的小金属环;(7)静电起电机和若干节导线。 二、制作方法 如图1所示,将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的直柱上,把乳胶管和小金属环分别套在玻璃管的两端,打气囊套在乳胶管的

另一端;在金属环和金属板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接到起电机的金属球上去。 三、演示方法及过程 1.演示同种电荷相斥现象 将金属环和金属板上的两根引线接到起电机的同一个金属球上,在金属环上蘸上肥皂水,捏打气囊使金属环出现肥皂泡,待肥皂泡出现时摇动起电机,金属环上的肥皂泡和金属板就会带上同种电荷。再用打气囊给肥皂泡突然充气,气流冲击肥皂泡使之脱离金属环,形成一个带电的能够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肥皂泡,如果这时用带同种电荷的金属板去接近肥皂泡,我们就会看到肥皂泡明显地受到排斥,如图2所示。 若在空中一定位置上,肥皂泡受到重力、浮力和静电斥力而平衡。这时我们可以使其托起在空中漫游,肥皂泡将随着球拍的升降而沉浮。在空中的存留时间可达到一分多钟,特别生动有趣。 2.演示异种电荷相吸现象

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 静电场及其应用测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 静电场及其应用测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a 、b 、c 、d 四个质量均为 m 的带电小球恰好构成“三星拱月”之形,其中 a 、b 、c 三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在光滑绝缘水平面内的同一圆周上绕 O 点做半径为 R 的匀速圆周运动,三小球所在位置恰好将圆周等分。小球 d 位于 O 点正上方 h 处,且在外力 F 作用下恰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a 、b 、c 三小球的电荷量大小均为 q ,小球 d 的电荷量大小为 6q ,h =2R 。重力加速度为 g ,静电力常量为 k 。则( ) A .小球 a 一定带正电 B .小球 c 的加速度大小为2 2 33kq mR C .小球 b 2R mR q k πD .外力 F 竖直向上,大小等于mg +2 2 6kq R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a 、b 、c 三小球所带电荷量相同,要使三个做匀速圆周运动,d 球与a 、b 、c 三小球一定是异种电荷,由于d 球的电性未知,所以a 球不一定带正电,故A 错误。 BC .设 db 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 223cos 3R h α==+ 22 6sin 3 R h α= += 对b 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得: 22222264cos 2cos302cos30()q q q k k mR ma h R R T πα?-?==+? 解得 23R mR T q k π=

2 2 33kq a mR = 则小球c 的加速度大小为2 33kq mR ,故B 正确,C 错误。 D .对d 球,由平衡条件得 2 226263sin q q kq F k mg mg h R R α?=+=++ 故D 正确。 故选BD 。 2.如图所示,带电量为Q 的正点电荷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绝缘斜面底端C 点,斜面上有A 、B 、D 三点,A 和C 相距为L ,B 为AC 中点,D 为A 、B 的中点。现将一带电小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当带电小球运动到B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带电小球在A 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为 4 g ,静电力常量为k 。则( ) A .小球从A 到 B 的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在D 点 B .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2 g C .BD 之间的电势差U BD 大于DA 之间的电势差U DA D .AB 之间的电势差U AB =kQ L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带电小球在A 点时,有 2 sin A Qq mg k ma L θ-= 当小球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有 '2sin 0Qq mg θk L -= 联立上式解得 '22 L L = 所以速度最大的位置不在中点D 位置,A 错误;

高二物理《静电场》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物理《静电场》单元测试题A卷 1.下列物理量中哪些与检验电荷无关() A.电场强度E B.电势U C.电势能ε D.电场力F 2.如图所示,在直线MN上有一个点电荷,A、B是直线MN上的两点,两点的间距为L, 场强大小分别为E和2E.则() A.该点电荷一定在A点的右侧 B.该点电荷一定在A点的左侧 C.A点场强方向一定沿直线向左 D.A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点的电势 3.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距为0.6cm,两板接上6×103V电压,板间有一个带电液滴质量为×10-10 g,处于静止状态,则油滴上有元电荷数目是(g取10m/s2)() A.3×106 B.30 C.10 D.3×104 4.如图所示,在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E中,有一动点A以O为圆心、以r为半径逆时针转动,θ为OA与x轴正方向间的夹角,则O、A 两点问电势差为( ). (A)U OA =Er (B)U OA =Ersinθ (C)U OA =Ercosθ(D) θ rcos E U OA = 5.如图所示,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正电、电量为10-6 C的微粒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当它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 少了10-5 J,已知A点的电势为-10 V,则以下判断正确 的是() A.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1所示;

B.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2所示; C.B点电势为零; D.B点电势为-20 V 6.如图所示,在某一真空空间,有一水平放置的理想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若正极板A以固定直线00/为中心沿竖直方向作微小振 幅的缓慢振动时,恰有一质量为m带负电荷的粒子 (不计重力)以速度v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平行板 之间,则带电粒子在电场区域内运动的轨迹是(设负 极板B固定不动,带电粒子始终不与极板相碰) () A.直线 B.正弦曲线 C.抛物线 D.向着电场力方向偏转且加速度作周期性变化的曲线 7.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绝缘杆两端分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电量的绝对值为Q,处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杆与电场线夹角α=60°,若使杆沿顺时针方向转过60°(以杆上某一点为圆心转动),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场力不做功,两电荷电势能不变 (B)电场力做的总功为QEL/2,两电荷的电势能减少 (C)电场力做的总功为-QEL/2,两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D)电场力做总功的大小跟转轴位置有关 8.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 +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1静电场测试题单元测试及答案

静电场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a 、b 、c 为电场中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三点,c 为ab 的中点,a 、b 点的电势分别为φa =5 V ,φb =3 V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电场在c 点处的电势一定为4 V B .a 点处的场强一定大于b 处的场强 C .一正电荷从c 点运动到b 点电势能一定减少 D .一正电荷运动到c 点时受到的静电力由c 指向a 2.如图所示,一个电子以100 eV 的初动能从A 点垂直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在B 点离开电场时,其速度方向与电场线成150°角,则A 与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A .300 V B .-300 V C .-100 V D .-100 3 V 3.如图所示,在电场中,将一个负电荷从C 点分别沿直线移到A 点和B 点,克服静电力做功相同.该电场可能是( ) A .沿y 轴正向的匀强电场 B .沿x 轴正向的匀强电场 C .第Ⅰ象限内的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D .第Ⅳ象限内的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4.如图所示,用绝缘细线拴一带负电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则( ) A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a 时,线的张力一定最小 B .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b 时,小球的速度一定最大 C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a 时,小球的电势能最小 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5.在静电场中a 、b 、c 、d 四点分别放一检验电荷,其电量可变,但很小,结果测出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与电荷电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线可知 ( ) A .a 、b 、c 、d 四点不可能在同一电场线上 B .四点场强关系是E c =E a >E b >E d C .四点场强方向可能不相同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6.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光滑接地金属板中点的正上方,有带正电的点电荷Q , 一表面绝缘带正电的金属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原电场)自左以速度v 0开始在 金属板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 ) A .小球做先减速后加速运动 B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受的电场力不做功 D .电场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7.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垂直进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若不计重

高中物理教材演示实验汇编

教材演示实验汇编 1.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将台秤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台秤上放有一杯水,读出此时台秤示数为F1,弹簧测力计下用细线悬挂一个小 球,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2 ;将小球浸没到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台秤示 数为F3 ,测力计示数为F4。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方向; 该浮力的反作用力大小为,方向;比较两者关系即可得到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在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请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 A.将一方形薄木板平放在桌面上,在板面上用图钉固定好白纸,将三个弹 簧测力计的挂钩用细线系在小铁环上,如图甲所示 B.先将其中两个测力计固定在图板上,再沿某一方向拉着第三个测力计。 当铁环时,分别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F2、F3和,并作出各个力的图示 C.按作出F1、F2的合力F12,如图乙所示。比较F12和,由此,找出三个力F1、F2、F3的关系。 3.(1)某同学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cm. (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长伸长了cm,此时弹簧发 生了形变. (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 计的测量范围是。 (2)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在悬挂的弹簧下面加 挂钩码,逐渐使弹簧伸长,得到以下的数据.由数据在坐标中画出图象. 由此得到结论:. 弹簧的劲度系数k=N/m.(取两位有效数字) 钩码个数 1 2 3 4 5 6 弹簧弹力F(N)0.50 1.00 1.50 2.00 2.50 3.00 弹簧伸长x(cm) 1.20 2.40 3.60 4.76 6.10 7.10 4.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中,如图将一木块和木板叠放于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水平相连,用力拉木板,使之在桌面上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的条件,木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示数。 在实验中通过在木块上添加钩码的方法,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并分别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把木板换成玻璃板再重复上面实验。下表为某实验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练习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练习 1(如图23-1所示,在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墨水瓶演示坚硬物体微小弹性形变的演示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上升;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下降 B(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下降;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上升 C(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均上升 D(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均下降 2((1989年广东高考题)如图23-2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则 ( ) A(A 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总是平衡的 B(A 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 C(绳子对A的拉力小于A受的静摩擦力 D(A受的重力和桌面对A的支承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用抽成真空的毛线管演示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快慢的实验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 ___,说明有空气阻力足够小时,所有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所需时间是__ ___的。 4(平抛运动物体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 (1)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3-3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 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1)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2)第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5(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固定一根钉子,把绳的一端套在钉子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使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将钉子拔掉,可以看到 ( ) A(小球沿径向远离圆心飞出 B(小球沿曲线远离圆心飞出 C(小球沿圆周的切线飞出 D(小球仍沿原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1 6((1996年全国高考题)如果下表中给出的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 或速度v,与时刻的对应关系,T是振动周期,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若a表示位移x ,则c表示相应的速度v B(若d表示位移x,则a表示相应的速度v C(若c表示位移 x,则 a 表示相应的速度v D(若b表示位移x,则c表示相应的速度v 7(图23-7是研究受迫振动的实验装置,当用不同转速匀速转动把手时,把手就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可以看到 ( )

高中物理--静电场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静电场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物理量中哪些与检验电荷无关? ( ) A .电场强度E B .电势U C .电势能ε D .电场力F 2.真空中两个同性的点电荷q 1、q 2 ,它们相距较近,保持静止。今释放q 2 且q 2只在q 1的库 仑力作用下运动,则q 2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库仑力( ) A .不断减小 B .不断增加 C .始终保持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3.如图所示,在直线MN 上有一个点电荷,A 、B 是直线MN 上的两点,两点的间距为L , 场强大小分别为E 和2E.则( ) A .该点电荷一定在A 点的右侧 B .该点电荷一定在A 点的左侧 C .A 点场强方向一定沿直线向左 D .A 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 点的电势 4.在点电荷 Q 形成的电场中有一点A ,当一个-q 的检验电荷从电场的无限远处被移到电场中的A 点时,电场力做的功为W ,则检验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及电场中A 点的电势分别为( ) A .,A A W W U q ε=-= B .,A A W W U q ε==- C .,A A W W U q ε== D .,A A W U W q ε=-=- 5.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距为0.6cm ,两板接上6×103V 电压,板间有一个带电液滴质量为4.8×10-10 g ,处于静止状态,则油滴上有元电荷数目是(g 取10m/s 2)( ) A .3×106 B .30 C .10 D .3×104 6.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有A 、B 、C 三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单元测试卷.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静电场知识测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9、10、11、12为多选题,其他为单项选择题,共4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C ,其中A 、B 两球带电情况相同,C 球不带电.将A 、B 两球相隔一定距离固定起来,两球间的库仑力是F ,若使C 球 先和A 接触,再与B 接触,移去C ,则A 、B 间的库仑力变为( ) A .2/F B .4/F C .8/3F D .10/F 2.在点电荷 Q 形成的电场中有一点A ,当一个-q 的检验电荷从电场的无限远处被移到电场中的A 点时,电场力做的功为W ,则检验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及电场中A 点的电势分别为( ) A 、q W U W A A = -=,ε B 、q W U W A A - ==,ε C 、q W U W A A ==,ε D 、q W U W A A - =-=,ε 3.如图所示,点电荷Q 固定,虚线是带电量为q 的微粒的运动轨迹,微粒的重力不计,a 、b 是轨迹上的两个点,b 离Q 较近,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Q 与q 的带电一定是一正一负 B .不管Q 带什么性质的电荷,a 点的场强一定比b 点的小 C .微粒通过a 、b 两点时,加速度方向都是指向Q D .微粒通过a 时的速率比通过b 时的速率大 4.在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的连线上,有与连线中点O 等距的两点a 、b ,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a 、b 两点的场强矢量相同 B .a 、b 两点的电势相同 C .a 、O 两点间与b 、O 两点间的电势差相同 D .同一电荷放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相同 5.一个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其电势能变化为零,则 ( ) A .a 、b 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 B .a 、b 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 C .该点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 D .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移动方向总是保持垂直 6.宇航员在探测某星球时发现:①该星球带负电,而且带电均匀;②该星球表面没有大气;③在一次实验中,宇航员将一个 带电小球(其带电量远远小于星球电量)置于离星球表面某一高度处无初速释放,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如果选距星球表面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断:( ) A .小球一定带正电 B .小球的电势能一定小于零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强度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

高二物理同步训练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电场线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线是直线的地方一定是匀强电场 B.电场线的方向就是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的运动方向 C.点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所在处的电场线的切线重合 D.画有电场线的地方有电场,没画电场线的地方就不存在电场 答案:C 2.一个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为F,这点的电场强度为E,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q、E、F三者关系的是() 图1-3-14 解析:选D.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放入该点的检验电荷及其所受电场力无关,A、B错误;检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F=Eq,F正比于q,C错误,D 正确. 3. 图1-3-15 如图1-3-15所示,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这条线上有A、B两点,用E A、E B表示A、B两处的场强,则() A.A、B两处的场强方向相同 B.因为A、B在一条电场线上,且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 A=E B C.电场线从A指向B,所以E A>E B D.不知A、B附近电场线的分布情况,E A、E B的大小不能确定 解析:选AD.电场线的切线方向指场强方向,所以A对;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大小,只有一条电场线的情况下不能判断场强大小,所以B、C错误,D正确. 4.点电荷A和B,分别带正电和负电,电荷量分别为4Q和Q,在A、B连线上,如图1-3-16所示,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在() 图1-3-16 A.A和B之间B.A的右侧 C.B的左侧D.A的右侧及B的左侧 解析:选C.因为A带正电,B带负电,所以只有在A右侧和B左侧两者产生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因为Q A>Q B,所以只有B的左侧,才有可能E A与E B等大反向,因而才可能有E A

高二物理电场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物理电场测试题 一不定向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全2分) 1.有一个点电荷,在以该点电荷球心,半径为R 的球面上各点相同的物理量是:( ) A.电场强度 B.电势 C.同一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D.同一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2.有一电场线如图1所示,电场中A 、B 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势分别为E A 、E B 和φA 、φB 表示,则:( ) A. E A >E B ,, φA >φB B. E A >E B ,, φA <φB C. E A φB D. E A m B , q A β B. m A q B ,α=β 6.两个电容器的电容分别是C 1、 C 2 ,它们的电荷量分别是Q 1 、Q 2,两极间的电压分别为U 1 、U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C 1=C 2,则U 1 >U 2时, Q 1 >Q 2 B.若Q 1 =Q 2,则U 1 >U 2时, C 1>C 2 C.若U 1 =U 2,则Q 1 >Q 2时, C 1>C 2 D.上述判断都不对 7.如图3所示,在处于O 点的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中,试 探电荷q 由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为W 1;以OA 为半径画弧交于OB 于C ,q 由A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为 W 2; q 由C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为 W 3. 则三者的做功关系以及q 由A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为 W 2的大小:( ) A. W 1 =W 2= W 3, W 2=0 B. W 1 >W 2= W 3, W 2>0 C. W 1 =W 3>W 2, W 2=0 D. W 1 =W 2< W 3, W 2=0 8.设法让电子、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及三价铝离子的混合物经过加速电压 大小为U 的加速电场由静止开始加速,然后在同一偏转电场中偏转,关于它们能否分成几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4分,共16分) 9.平行板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为100V ,当极板上的电荷量增加1×10-9C 时,极板间某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增大为原来的1.5倍,这个电容器的电容是 . 10.先后让一束电子和一束氢核通过同一偏转电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分别求出电子的偏转角φe 和氢核的偏转角φH 的正切之比,已知电子和氢核的质量分别为m e 和m H . (1)电子和氢核的初速度相同,则tan φe :tan φH = (2)电子和氢核的初动能相同,则tan φe :tan φH = (3)电子和氢核的初动量相同,则tan φe :tan φH = 三计算题(共7小题, 13,14题10分其它每小题8分,计60分,务必写出必要的理论根据、方程,运算过程及单位.) 11.如图4所示,在真空中用等长的绝缘丝线分别悬挂两个点电荷A 和B ,其电荷量分别为 +q 和-q .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作用下,两悬线保持竖直,此时A 、B 间的距离为l . 求该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12.某两价离子在100V 的电压下从静止开始加速后,测出它的动量为1.2×10-21kg ·m/s,求(1) 这种离子的动能是多少eV?(2)这种离子的质量多大 ? 13.如图5所示,一个质子以初速度v 0=5 ×106m/s 射入一个由两块带电的 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区域.两板距离为20cm,金属板之间是匀强电场,电场强度 为3×105V/m. 质子质量为m =1.67×10-27kg,电荷量为q =1.60×10-19C.试求(1)质子 由板上小孔射出时的速度大小(2) 质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图1 - 图5 - - - + B 图4 O C 图3

高中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精选测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中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精选测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半径为R 的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ABC ,A 、C 两点为轨道的最高点,B 点为最低点,圆心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 1的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2的带电小球从轨道A 处无初速度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小球运动到 B 2gR B .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g C .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电势能减少mgR D .小球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mg +k 12 2 q q R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带电小球q 2在半圆光滑轨道上运动时,库仑力不做功,故机械能守恒,则: 212 B mgR mv = 解得: 2B v gR 故A 正确; B.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22v a g R == 故B 错误; C.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库仑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故C 错误; D.小球到达B 点时,受到重力mg 、库仑力F 和支持力F N ,由圆周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2 122B N q q v F mg k m R R --= 解得: 12 23N q q F mg k R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在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12 2 3 q q mg k R + 方向竖直向下,故D正确. 2.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的绝缘细线各悬挂质量分别m A和m B的小球,分别带q A和q B的正电荷,悬点为O,当小球由于静电力作用张开一角度时,A球悬线与竖直线夹角为α,B 球悬线与竖直线夹角为β,则() A. sin sin A B m m β α = B. sin sin A B B A m q m q β α = C. sin sin A B q q β α = D.两球接触后,再静止下来,两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为α'、β',有 sin sin sin sin αα ββ ' = '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如下图,对两球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和几何关系的相似比,可得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 中央电教馆推出的《高中物理实验大全》、《高中化学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就是为了改变我国实验教学的现状而研发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大全”内容全面、科学、严谨,以满足高中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大全”所展示的不是课本的简单再现,而是对实验重新“整合”、组合,适当“加深”和“拓宽”,并把实验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深层上揭示出实验的科学原理。 01.气垫导轨介绍 02.数字计时仪介绍 03用数字计时仪测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即时速度 04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 05测运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06电磁打点记时器 07用打点计时器演示匀速直线运动 08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09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0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1用牛顿管演示空气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事下落 12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13用大玻璃瓶演示玻璃微小形变 14用形变演示器演示形变产生弹力 15用激光镜面反射演示桌面微小形变 16静摩擦 17最大摩擦力 18验证滑动摩擦定律 19滑动摩擦 20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21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2合力的大小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23力的分解 24三角衍架演示力的分解 2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6力矩的平衡 27惯性(1) 28惯性(2) 29惯性(3) 30牛顿第一定律 31牛顿第二定律(1) 32牛顿第二定律(2) 33牛顿第三定律 34静摩擦力的相互性 35弹力的相互性 36作用力于反作用力的关系

37失重 38用测力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39用微小压强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40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4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42互成角度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43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等时性44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运动的等时性45平抛运动的轨迹 46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47弹簧振子的振动 48简谐振动的图象 49阻尼振动的图象 50单摆的等时性 51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52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 53用计时器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54受迫振动和共振(1) 55受迫振动和共振(2) 56用示波器观察发声物的振动 57物体的动能 58重力势能 59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 60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 61动量守恒 62完全非弹性碰撞 63完全弹性碰撞(1) 64完全弹性碰撞(2) 65完全弹性碰撞(3) 66斜碰 67碰撞球(1) 68碰撞球(2) 69碰撞球(3) 70单摆小车 71反冲(1) 72反冲(2) 73反冲(3) 74气体的扩散 75液体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76布朗运动 77布朗运动的成因 7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 7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 80压燃实验

高中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高中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word 版 一、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真空中x 轴上关于O 点对称的M 、N 两点分别固定两异种点电荷,其电荷量分别为1Q +、2Q -,且12Q Q >。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 ) A .只有MN 区间的电场方向向右 B .在N 点右侧附近存在电场强度为零的点 C .在ON 之间存在电势为零的点 D .MO 之间的电势差小于ON 之间的电势差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1Q +在N 点右侧产生的场强水平向右,2Q -在N 点右侧产生的场强水平向左,又因为 12Q Q >,根据2Q E k r =在N 点右侧附近存在电场强度为零的点,该点左右两侧场强方向相反,所以不仅只有MN 区间的电场方向向右,选项A 错误,B 正确; C .1Q +、2Q -为两异种点电荷,在ON 之间存在电势为零的点,选项C 正确; D .因为12Q Q >,MO 之间的电场强度大,所以MO 之间的电势差大于ON 之间的电势差,选项D 错误。 故选BC 。 2.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半径为R 的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ABC ,A 、C 两点为轨道的最高点,B 点为最低点,圆心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 1的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2的带电小球从轨道A 处无初速度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小球运动到 B 2gR B .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g C .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电势能减少mgR D .小球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mg +k 12 2 q q R 【答案】AD 【解析】

高中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 静电场及其应用精选测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高中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 静电场及其应用精选测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带电量为Q 的正点电荷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绝缘斜面底端C 点,斜面上有A 、B 、D 三点,A 和C 相距为L ,B 为AC 中点,D 为A 、B 的中点。现将一带电小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当带电小球运动到B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带电小球在A 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为 4 g ,静电力常量为k 。则( ) A .小球从A 到 B 的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在D 点 B .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2 g C .BD 之间的电势差U BD 大于DA 之间的电势差U DA D .AB 之间的电势差U AB =kQ L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带电小球在A 点时,有 2sin A Qq mg k ma L θ-= 当小球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有 '2sin 0Qq mg θk L -= 联立上式解得 '22 L L = 所以速度最大的位置不在中点D 位置,A 错误; B .带电小球在A 点时,有 2sin A Qq mg k ma L θ-= 带电小球在B 点时,有 2sin 2 B Qq k mg θma L -=() 联立上式解得

2 B g a = B 正确; C .根据正电荷的电场分布可知,B 点更靠近点电荷,所以B D 段的平均场强大小大于AD 段的平均场强,根据U Ed =可知,BD 之间的电势差U BD 大于DA 之间的电势差U DA ,C 正确; D .由A 点到B 点,根据动能定理得 sin 02 AB L mg θqU ? += 由2 sin A Qq mg k ma L θ-=可得 214Qq mg k L = 联立上式解得 AB kQ U L =- D 错误。 故选BC 。 2.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倾斜的光滑绝缘杆,轻质绝缘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带正电的小球A ,球A 套在杆上,杆下端固定带正电的小球B 。现将球A 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运动距离x 0到达最低点,此时未与球B 相碰。在球A 向下运动过程中,关于球A 的速度v 、加速度a 、球A 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E 、两球的电势能E p 随运动距离x 的变化图像,可能正确的有( ) A . B . C . D . 【答案】CD 【解析】 【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图像和演示实验

1

课本中的图像和演示实验 1.解释鸟儿为什么能够安然无恙: 2.商用核电站使用的是什么核燃料? 3.物体在传动带上是如何运动的,如何检验。 4.光斑向什么方向移动? 5.伽利略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6.抛掉副油箱的目的是什么? 7.绳上的拉力等于 8.在下面哪些情况下,水不喷出来:上抛、斜抛、水平抛、下抛、自由落体。 9.马为什么能把车拉走? 10.描述蜡烛块的运动: 11.平抛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12.能否击中靶,为什么? 13.卡文迪许扭称 14.三个宇宙速度的意义。 16.计算动量变化: m=1㎏,v=2m/s,v'=2m/s。 17.请解释 18.机械能是否守恒,动量是否守恒 19.请解释 20.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 21.分析铁锤钉钉子的过程: 22.请分析小球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 23.确定单摆的周期?

24.转动频率有很小缓慢逐渐增大,分析振子的振动情况:频率、振幅 25.分析其它各摆的振幅和周期 26.说明此曲线的意义 27.描述现象,分析原因。 28.小球做什么运动,摆长是多少。 30.由这两组图分别得到什么结论? 3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32.会分析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

33.判断频率的高低情况。 34.此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 35.什么东西在运动?这种运动有什么特点?说明 了什么问题?是轨迹吗? 36.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再此 图上画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 37.请解释为什么要用较大的力才能将玻璃提起来。 38.如何操作能使火柴头燃烧,为什么? 39.温度计示数如何变化,为什么?

高二物理选修3-1静电场单元测试卷(1)

第一章检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关于元电荷和点电荷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体积很小的带电体就是点电荷 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两个半径为R的带电导体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当两球心相距3R时,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大小为( ) A.F=k q1q2 3R2 B.F>k q1q2 3R2 C.F

A B C .1000V/m ,垂直AB 斜向上 D .1000V/m ,垂直AB 斜向下 6.如图所示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一带正电的液滴从静止开始由电场中的a 点沿直线运 动到b 点,ab 连线与电场线成45°角,则 A .匀强电场方向向右 B .液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液滴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 .液滴的电势能减少 7.关于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越多,电容就越大 B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越高,电容就越大 C .电容器所带电荷与两极间的电压成正比 D .电容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的物理量 8.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始终与电源两极相连,电源电压为8V ,两板的间距为2cm , 而且极板B 接地。极板间有C 、D 两点,C 距A 板0.5cm ,D 距B 板0.5cm ,则 A .两板间的场强为500V/m B . C 、 D 两点的电势相等 C .C 点的电势φC = 2 V D .D 点的电势φD = 2 V 9.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 与一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 接地, 若极板B 稍向上移动一点,观察的静电计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小的结论的依据是( ) A .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 B .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 C .极板上的电荷量几乎不变,而极板间的电压变小 D .极板上的电荷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 a b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理论分析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理论分析【摘要】新课改下,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本文通过高中物理改进演示实验的形式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有效的方法希望对高中理科老师尤其是物理老师的演示实验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讨;学生能力 引言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当代课程改革的核心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认知规律,演示实验在学生获得知识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演示实验直观体现客观的物理事实,直接展示物理现象,为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的有效性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关键。有效的资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开展:第一通过与常规认识冲突吸引学生;第二根据演示实验现象和新学习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上得出演示实验的关键是现象明显,立意新颖,然而传统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老师作为“主角”,在讲台上按照理论设定的实验,按部就班的演示实验,学生作为“观众”在座位上观察,这种形式导致很多学生由于座位位置而很难观察到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更加无从谈起。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很多情况是学生被动的参与,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如何利用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值得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和总结。 一、改进实验的形式,提高教学引入和实验展示的有效性

1.演示实验转变为有趣实验。设计有趣的实验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有效手段。有趣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引入的有效性。以高中摩擦力引入为例,筷子提大米演示实验,这个实验与实际的认知向冲突,从而引起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同时将科学原理的小魔术作为演示实验引入课堂,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如魔术“隔空推小车”,通过魔术揭秘,将电磁感应现象引入。通过答疑解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实验的趣味性要和知识紧密相连,避免为趣味性设计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设计相关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从而让演示实验达到预期目的。 2.演示实验由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数次展示。多媒体中动态的视频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演示实验的关键现象和注意细节分别展示,让瞬间现象长时间展示到学生眼前,尤其是边做实验边展示实验细节,实验实现真实还原,将注意细节可视化。为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高效利用,演示实验可以提前录制,这样既节约演示实验时间,还可以将局部细节特殊处理,从而提高实验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平抛运动作为高中物理中必做的实验之一,学生动手操作时,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从学生录制的视频中精选出标准实验操作和常见的实验失误。这些精选视频,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展示出来,让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些视频可再课件不同位置多次出现,从而加深学生印象,提高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演示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1.自制教具,从学生实际和教学现况出发,提高演示实验的实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