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资源及其研究利用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8
杜鹃花_百度百科百度首页 | 登录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帮助设置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学体育有模有样世博编辑词条杜鹃花百科名片杜鹃花图片杜鹃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
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
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杜鹃花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今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
中文名称:杜鹃花外文名称:rhododendron别称: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杜鹃花目科:杜鹃花科属:杜鹃花属种:杜鹃花分布区域: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目录[隐藏]简述产地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常见种类应用价值栽培管理养护要点虫害防治盆景制作品种麻城杜鹃花(Rhododendrons imsil)花语传说中草药简述产地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常见种类应用价值栽培管理养护要点虫害防治盆景制作品种麻城杜鹃花(Rhododendrons imsil)花语传说中草药杜鹃花rhododendron湖北省麻城市市花[编辑本段] 简述杜鹃花盛开之时,恰值杜鹃鸟啼之时,古人留下许多诗句和优美、动人的传说,并有以花为节的习俗。
杜鹃花多为灌木或小乔木,因生态环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和形状。
最小的植株只有几厘米高,呈垫状,贴地面生。
最大的高达数丈,巍然挺立,蔚为壮观。
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木本植物的统称,花叶均美观。
杜鹃花属很大,种类极富变化,约含800种。
主要原产于北温带,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及马来西亚山区的潮湿酸性土壤,在该处形成浓密的灌丛。
本属包括映山红(azalea)种类,有些园艺家视之为另一属。
杜鹃花的习性由常绿到落叶,由低矮的地表覆盖植物到高大的乔木不等。
杜鹃花的园林应用
我国有悠久的杜鹃栽培史,早在汉代就有人工栽培的记载。
唐代,杜鹃开始应用于私家园林,因其株形优美,花色艳丽,深受人们的喜爱。
杜鹃泛指杜鹃科杜鹃属植物,全世界约有960种,我国是杜鹃的发祥地和分布中心,约有500多种,主要分布于西南、云南、西藏、四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一带。
杜鹃花在园林布置上,可依据不同物种的生长习性,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积栽培,营造“自然古朴、清幽飘逸、曲径通幽”的园林氛围,构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山水园林景观。
可根据杜鹃花的形态与色彩差异,采用多种乔、灌木杜鹃混合种植,构成立面高低错落、平面层次分明的园林组群;可以效仿自然生长,将杜鹃花密植于山冈坡麓,形成杜鹃山、杜鹃岭、杜鹃谷等景观;有条件的公园还可以根据杜鹃分类系统布置,近缘种相邻布置,不同类群以园中小路分隔,不仅能营造特有的景观氛围,同时能让广大游人在参观中增长植物学知识。
在造景上,可根据杜鹃形态、习性艺术地搭配,植株矮小、枝叶繁茂、耐修剪的灌木状杜鹃可以列植路边、墙根或花坛草坪边缘,构成绿篱;常绿型大灌木杜鹃可组成树墙、花屏;体形高大、枝干挺拔、花多、叶亮、冠形浓密或造型独特的常绿杜鹃可孤植于草坪等开阔地带;主干细长、分支稀少的杜鹃可数株丛植,结合园林修枝,形成树球、花丛;大面积造景则应以片植为主,配以色块组合,以多取胜,
突出杜鹃造景主体。
为增添整体的观赏效果,杜鹃景区还可配置一些背景花木,如松、柏、桂花、茶花、槭树、梅花、紫薇、樱花等林下点缀蝴蝶花、白穗花、酢浆草、丝兰、蕨类及菊科植物,以形成立体景观。
杜鹃花杜鹃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
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
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杜鹃花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今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
中文名称:杜鹃花外文名称:rhododendron 别称: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杜鹃花目科:杜鹃花科属:杜鹃花属种:杜鹃花分布区域: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目录简述产地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常见种类应用价值栽培管理1养护要点一、环境条件1二、盆土要求1三、花盆选择1四、改善水质1五、肥水管理1六、室外遮荫1七、整形修剪虫害防治盆景制作品种杜鹃花映山红历史背景麻城杜鹃花(Rhododendrons imsil)花语传说传说1.传说2.传说3.仙岩映山红中草药信息简介植物形态化学成分药效简述杜鹃花rhododendron湖北省麻城市市花杜鹃花盛开之时,恰值杜鹃鸟啼之时,古人留下许多诗句和优美、动人的传说,并有以花为节的习俗。
杜鹃花多为灌木或小乔木,因生态环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和形状。
最小的植株只有几厘米高,呈垫状,贴地面生。
最大的高达数丈,巍然挺立,蔚为壮观。
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木本植物的统称,花叶均美观。
杜鹃花属很大,种类极富变化,约含800种。
主要原产于北温带,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及马来西亚山区的潮湿酸性土壤,在该处形成浓密的灌丛。
本属包括映山红(azalea)种类,有些园艺家视之为另一属。
杜鹃花的习性由常绿到落叶,由低矮的地表覆盖植物到高大的乔木不等。
最早於17世纪中期栽培供庭园观赏者为密毛高山杜鹃(R. hirsutum),高可达1米(3尺)。
其他由高仅10厘米(3寸)的席状矮生种到高逾12米的乔木不等,前者如原产中国云南的匍匐杜鹃(R. prostratum),后者如树形杜鹃(R. arboreum)、硬刺杜鹃(R. barbatum)及原产亚洲的大树杜鹃(R. giganteum)。
据调查统计,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多鳞杜鹃、麻花杜鹃、绒毛杜鹃、拟黄花杜鹃、星毛杜鹃、圆叶杜鹃、芒刺杜鹃、毛喉杜鹃、疏叶杜鹃、树生杜鹃等野生杜鹃花30余种;且存在尖叶美容杜鹃、毛果长蕊杜鹃等3变种,种类数量占整个四川杜鹃花种类(189种)的1/5。
其中,尖叶杜鹃、星毛杜鹃、腺果杜鹃和大钟杜鹃是杜鹃花科植物四川特有种。
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要推杜鹃花了。
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今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足见人们对杜鹃花的厚爱。
杜娟花是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90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而以亚洲最多,有850种,其中我国有530余种,占全世界种类的59%,特别集中于云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一带,是世界杜鹃花的发样地和分布中心。
喜马拉雅山脉的不丹、锡金、尼泊尔、缅甸、印度北部,种类也较多,日本、朝鲜、苏联西伯利亚和高加索仅有少数种类。
此外,新几内亚-马来西亚地区约有280种,是杜鹃花的次生分布中心。
其中新几内亚有160余种,印尼100余种,菲律宾、越南和马来半岛10-20种,由于该区为热带岛屿山岳,属多湿气候,所产杜鹃花几乎全为附生灌木型,其种子有奇异的丝状长尾状附属物,形成热带高山的特殊类型。
北美洲仅有24种,分布于美国沿大西洋、太平洋的两岸,以及加拿大、阿拉斯加和格陵兰。
欧洲更少,仅有9种,个别种分布在环北极。
大洋洲仅有1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的昆士兰,同属热带高山类型。
我国杜阳花的分布经近代植物学家的调查研究,已经基本清楚,长江以南种类较多,长江以北很少;云南最多,西藏次之,四川第三,离此中心愈远,种类愈少。
新疆、宁夏属干旱荒漠地带,均无天然分布。
云南杜鹃花景观资源分布研究
田永丽;张智;郑春怡;王秋华
【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年(卷),期】2024(44)2
【摘要】为了探究云南省杜鹃花景观资源分布状况,对省内分布面积10000 m2以上的66个杜鹃花海景观进行调查,利用地形DEM数据和土壤酸碱度pH值数据定量分析6种本土常见优势杜鹃花品种的生长适宜区。
结果表明:景观资源呈现出全省广泛分布、滇西北相对集中的区域特征,以及高海拔(平均海拔2771 m)、高落差(最大高差3014 m)的立体特征。
基于土壤和地形条件,本土优势杜鹃花品种的泛生区和共生区的空间分布与景观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一致。
为研究立体景观花期垂直变化,分析2018—2021年轿子山景区的垂直气温特征,基于积温理论对立体景观花期变率进行估算试验,得到在景区中高山温凉地带,海拔每上升100 m花期约推迟3.4 d;在高山寒凉地带,海拔每上升100 m花期约推迟5.5 d。
【总页数】7页(P195-201)
【作者】田永丽;张智;郑春怡;王秋华
【作者单位】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9
【相关文献】
1.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景观资源研究进展
2.云南稻作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Ⅵ. 稻瘟病抗性资源的多样性分布研究
3.云南稻作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Ⅶ. 稻白叶枯病抗性资源的多样性分布研究
4.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Ⅴ.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蒸煮和食用品质
5.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Ⅰ.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中特种稻资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鹃花的生活习性杜鹃花(学名:Rhododendron)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属于杜鹃花分支杜鹃花亚科(Ericaceae)中的杜鹃花属。
杜鹃花分布广泛,生长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中,特别是东亚、北美和欧洲。
本文将从杜鹃花的地理分布、栖息地、生长条件、生态特征、繁殖方式和适应性等方面来介绍它的生活习性。
一、地理分布杜鹃花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主要包括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
在中国境内,杜鹃花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云南省著名的古村落——大理市喜洲。
大理喜洲杜鹃花花园是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的春季时节,各色的杜鹃花在这里竞相绽放,成为各地游客的心头好。
二、栖息地杜鹃花生长的栖息地主要是高山、森林和草甸等地,尤其是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是高山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杜鹃花主要生长在岩石山峰上,常常形成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簇。
三、生长条件杜鹃花生长条件苛刻,对土壤、气候和光线的要求都非常高,以下列出杜鹃花的几个主要生长条件:1.土壤:杜鹃花喜欢酸性土壤,对于钾、磷、镁等营养元素要求较高,所以在种植杜鹃花时,需要使用含有这些元素的有机肥料,并通过调整土壤酸碱度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2.气候:杜鹃花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在此温度下,花的花期较长,花朵更加饱满。
合适的湿度和光照也非常重要,夏季高温会导致杜鹃花枯萎,雨量过多则会导致花瓣变得脆弱。
3.光照:杜鹃花对阳光的要求比较高,要选择光线充足的种植地点,对于直射阳光的照射要注意遮挡。
四、生态特征杜鹃花具有宽广的种类和多样的生态特征,以下列出几点值得关注的特征:1.花期:不同种类的杜鹃花花期不同,通常在春天时节开花,但也有些品种能够夏季或者秋季绽放。
不同的品种颜色也非常不同,可以是白、粉红、红、紫等多种颜色。
2.花型:杜鹃花的花型也非常丰富,常常有漏斗形、喇叭形、钟形等多种形状,也有高大的杜鹃花树、低矮的灌木等不同类型。
杜鹃的用途杜鹃(学名:Cuculus canorus)是一种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广泛分布的鸟类,具有多种用途。
以下是杜鹃的一些主要用途:1. 生物控制杜鹃是一种寄生鸟,它的繁殖策略是将自己的蛋放到其他鸟类的巢中,让它们代孵和抚养自己的幼鸟。
这种策略使杜鹃成为了天然的生物控制者,对其他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它们寄生于麻雀、知更鸟、鹃鸟等多种鸟类巢中,不仅能减少寄主鸟对种子的消耗,还能降低其他小型鸟类的种群数量,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2. 观赏价值杜鹃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尤其是雄性杜鹃的外观色彩鲜艳,声音响亮悦耳。
它们往往在繁殖季节时在树林中高唱,吸引大量观鸟者前来观赏。
许多地方还会举办杜鹃观赏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生态研究杜鹃是生态学和鸟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
由于其独特的寄生繁殖方式和迁徙行为,杜鹃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鸟类行为、种群动态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理想模式生物。
通过对杜鹃的迁徙路线、繁殖策略、行为习性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增加对鸟类行为和生态系统的认识,还可以为保护和管理野生鸟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由于栖息地的破坏、气候变化和非法捕捉等原因,许多地区的杜鹃种群数量面临下降的威胁。
因此,对杜鹃的保护成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保护杜鹃的栖息地、控制非法捕捉,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其种群的健康和稳定增长。
总之,作为一种寄生鸟类,杜鹃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物控制作用。
同时,杜鹃也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鸟类行为和生态系统功能。
保护杜鹃的栖息地和种群,不仅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还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1 杜鹃花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述 摘 要:杜鹃( Rhododendron) 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灌木, 是世界
著名的观赏花卉, 同是也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杜鹃不仅极富观赏性, 而且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杜鹃花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介绍了杜鹃的观赏价值与园林应用、食用及药用价值、生态人文价值及科研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并对杜鹃花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杜鹃花;资源;开发利用;综述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Erica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的范称。其拉丁名Rhododendron来源于希腊语,系“玫瑰树”之意[1]。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享有“花中西施”的美誉,也是世界著名花卉[2]。杜鹃既可园林种植, 也可盆栽供屋前或室内美化。杜鹃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有的还可供食用, 有些种类可供药用,并可提取芳香油或栲胶,又因为它喜欢酸性土壤,土壤学家还常常把杜鹃花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本文就杜鹃花植物资源及其观赏价值与园林应用、食用及药用价值、生态人文及科研应用方面做以综述。 1. 杜鹃花资源概述
1.1杜鹃花的起源与地理分布 根据杜鹃花的化石研究表明,杜鹃花起源时间约为晚白整纪至早第三纪的过渡期[3],距今约有6700一13700万年的历史。由此可见,杜鹃花在地球上的繁衍己源远流长。经过漫长时间和空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杜鹃花丰富的生态类群。据有关专家对杜鹃属植物区系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西南至中部地区最有可能是杜鹃花属植物的起源地。 杜鹃属是杜鹃花科中最大的家族, 约900 多种, 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 主产于东亚和东南亚。亚洲是杜鹃花的集中分布区,种类超过900种,占96.4%;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分布的杜鹃花总数不足50种。非洲和南美洲 2
至今尚未发现有杜鹃花的分布。世界杜鹃花的两个分布中心都在亚洲,一个是中国一一喜马拉雅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缅甸东北部、不丹、锡金、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另一个是东南亚地区,主要包括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菲律宾、爪哇、新儿内亚等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大小岛屿[3]。 我国约产542 种( 不包括种下等级) ,是世界公认的杜鹃花的故乡, 除新疆和宁夏外,各省区均有, 但集中产于西南省区。国产542 种中, 420 种为我国的特有种, 约占国产种总数的77.5%。 1.2杜鹃花的分类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在1753 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上创建了杜鹃花属。Sleumer 综合了杜鹃花类群分类的依据和分类系统的概念, 在这个系统内, 属内类群分为亚属、组、亚组等级, 把全世界杜鹃花分成8 个亚属[4]。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库伦等于1980 年发表的认同分类法中, 将有鳞的4 个亚属合并为1 个属, 从而形成杜鹃花属5 个亚属、8个组、58 个亚组的新系统[5]。 近代植物学家从形态解剖学、细胞学、孢粉学 、化学分类到分子标记分类将分类依据从外部深入到内部。熊子仙等报道了分别隶属于杜鹃花属中 8亚属的国产33个种叶片的解剖特征,根据中脉维管束结构特点,木质部与韧皮部的位置,木质部的形状,木射线排列的方式,分为 5个类型: (1) 圆形周韧维管束; (2) 羽线肾形周韧维管束; (3)扇线肾形周韧维管束; (4) 近周韧维管束; (5) 下韧维管束,并讨论了中脉维管束类型可能的演化趋势: 周韧维管束→近周韧维管束 →下韧维管束,还讨论了8个亚属中脉维管束所处的演化阶段[6]。毛加宁研究了产于中国杜鹃花属的4个种的花粉形态大小 、外壁纹饰、孔 沟 形 态 等 性状,均为四合花粉; 有的外壁具聚合瘤状雕纹,有的为细网状雕纹,有的为粗颗粒雕纹; 在大小上也有差异; 为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旁证[7]。杜鹃属植物转基因的研究相对较少,郭秀莲等研究杜鹃花叶片总RNA的提
取方法,为此类植物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8]。 2. 杜鹃花资源的开发利用
2.1杜鹃花的观赏价值及园林应用方式 2.1.1杜鹃花的观赏价值 3
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认为,杜鹃花是“绿色世界里的皇族,没有一种开花植物能与其媲美”。 杜鹃花的色、型、姿、韵都非常有特色,不仅色彩艳丽、花蕾繁多,而且树姿刚劲、花叶并美,有的还具有芳香,观赏内容极为丰富[9]。 杜鹃花花色可谓五彩缤纷。映山红(R.simsii)红得像火,马缨杜鹃 (R.delavayi)红得似血;鲜黄杜鹃(R.xanthostePhanum)的花鲜艳夺目;大白花杜鹃(R.decorum)的花洁白如玉。杜鹃花既有单色花,也有复色花。多数品种具有覆轮、镶边、喷砂或洒锦等多种形式[10],如西洋杜鹃名品“王冠”,花色呈粉玉色镶血牙红边,甚是娇艳动人。在形态上,杜鹃花是花木中个体类型最多的一种。树干高度从20 余米的大乔木,一直到20cm左右的匍匐型小灌木,中间包括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及常绿、落叶、半常绿、附生等各种生态类型,因而它的形象既有高大挺拔的雄伟气概,又有浓密丰满、低矮纤巧的秀丽形象。因此,在园林绿地中可以用来创造多种优美的植物景观。杜鹃花的叶片,绝大多数四季常青。乔木型的叶片宽大、挺括,显得潇洒。灌木型的枝叶近于轮生,显得紧密、丰满、厚重。叶片形状、大小的多样性,也是杜鹃花魅力的体现[11]。 2.1.2杜鹃花的园林应用方式 杜鹃花的园林应用形式丰富多彩。既可盆栽,也可地栽,更可以制作千姿百态的盆景;盆花、盆景可供人们赏花娱乐,花坛、花镜、花带或花丛则可营造花篱、花墙、花山甚至花海的丰富园林植物景观。杜鹃花可家庭漪养、丰富日常生活,也可用来厅堂布置、装饰生活环境;既可点缀会场也可用于庭院、道路、公共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园林绿化[12]。 绿篱是以灌木状杜鹃花密集栽植成一行或多行、直线或曲线的种植方式。目前园艺品种中的毛鹃、东鹃、夏鹃完全能适应。东鹃、夏鹃可组成低矮的花篱;毛鹃粗大,可修成1 ~ 2m 高的花篱;常绿型灌木杜鹃可组成更高的树墙、花屏。组成墙、篱,常用单一种,以取得整齐统一的效果[13]。将杜鹃花培育成各种球形体,如圆球、半球、扁圆等。单个或多个一组的种植,高低错落或连绵起伏。在日本庭院中,杜鹃花球用的较多,养护精细,体现出很高的园艺水平[14]。孤植是单株种植的一种形式,杜鹃属植物灌木种类多,但小乔木至乔木种类也不少,花多而鲜艳,如短脉杜鹃、四川杜鹃、喇叭杜鹃、光枝杜鹃等,均可植为庭院孤 立木,四季常青,具有红花绿叶的效果。不失为园林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还可 4
利用不同花色的花卉进行片植。在中国,已有许多城市建立了以杜鹃花为主体的 杜鹃花园、杜鹃山、杜鹃谷、杜鹃岛,规模大的有数十至上百公顷,小的也有2 ~ 3hm2,种植种类,各有所重,布局形式也各具特色,深受群众欢迎。 2.2杜鹃花的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
2.2.1杜鹃花的食用价值 杜鹃花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有的还可供食用, 有些种类可供药用。杜鹃花属植物杜鹃的花瓣有酸味,可 当 水 果吃;大白杜鹃还可采摘其鲜花;投 入 沸 水 锅 中 煮熟再投入冷水中浸泡漂洗数次,除 去 苦 涩 味,即可作蔬菜炒食,别有清香风味[15]。在食品工业上,食品的色泽是评定食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人工合成色素中不少品种具有严重的慢性毒性和致癌性而逐渐被天然色素替代。花色素是一类广泛存在植物体中类黄酮类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相比安全性高,着色自然,可用于果味汽水、酸性饮料、酒、冷饮和糕点等食品。由于杜鹃花花色有白、粉白、白绿、黄、乳黄、橙黄、金黄到红、粉红、桃红、金红、大红、深红、玫瑰红、紫、深紫以及红白相间等多种颜色,因此,杜鹃花是开发天然花色素的良好资源[16]。 2.2.2杜鹃花的药用价值 药理研究发现,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木藜芦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还有少量的酚类、鞣质、挥发油、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等,这些成分在祛痰、止咳平喘、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抗炎镇痛、免疫、杀虫等方面具有药理活性[17]。Klocke 等从黄杜鹃( Rhododendron molle) 干燥的花里分离并鉴定了闹羊花毒素Ⅲ, 木藤芦毒素Ⅲ, 乙双苯丙胺和3 种二砧类,可治疗心血管类疾病[18]。Kashiwada 等从杜鹃花( Rhododendron dauricum) 细枝与叶当中提取出两种新的色原烷衍生物Ⅰ和Ⅱ, 通过试验研究表明其具有潜在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 并通过分光镜检测和X 衍射晶体分析了立体结构Ⅰ[19]。李红霞对四川凉山杜鹃及其中成药药效成分的研究表明, 该属植物对治疗慢性气管炎、祛痰、镇咳和降压有明显功效[20]。任茜等[21]还通过试验证明,秀雅杜鹃叶的抗菌作用强于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黄连,是很有前途的广谱抗菌消炎药。 2.3杜鹃花的生态人文价值及科研应用 5
2.3.1杜鹃花的生态人文价值 杜鹃花在水土保持并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杜鹃花多生长在干燥的山顶上,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杜鹃、长蕊杜鹃等通常植株矮小 ,枝条密集根,根系发达,能起到固定水土的作用,可用于山崖陡坡等区域的防护林建设[22]。陕西秦岭的高山杜鹃其通常植株矮小,枝条密集,根系发达,常丛生成密不可入的灌木丛,既不怕雪压,又能耐受恶劣的高山气候,对保持高山土壤,防止冲刷和砾石滚落,特别是由于高山风化作用强烈而形成的流石滩,能起到固定水土的作用,在水土保持和维持生态系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3]。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花卉旅游已成为当今生态旅游的热点。杜鹃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在城市绿化、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黄红霞[24]对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强调通过保护杜鹃种质资源确保公园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前提来实现游客的游憩体验。我国杜鹃花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旅游开发价值与潜力巨大。 另外,杜鹃花是我国历史上的传统名花,深受国人喜爱。古人把杜鹃花看作“优昙宝树”,视为圣洁之花,仙界之花;而近、现代志士仁人,则把它当作崇高的化身,以诗词戏曲,歌颂它是革命之花,英雄之花。我国历史上有关杜鹃花的传说、诗词、书画很多,更有作为邮票、工艺美术等的图案,奠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5]。 2.4杜鹃花的科研应用 由于杜鹃属植物在自然界杂交现象普遍,栽培条件下更易于杂交变异因而可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杜鹃花资源为遗传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种质资源和原始材料。杜鹃花还对于研究第三纪和第四纪冰川运动及植物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22]。 3. 杜鹃花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及途径探讨 综上所述, 国内外对杜鹃花植物资源利用研究已有很大进展。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欣赏花卉的意识也不断加强,对花卉资源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对杜鹃花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及途径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