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监督协管资料

卫生监督协管资料

卫生监督协管资料
卫生监督协管资料

卫生监督协管资料

卫生监督协管

第一章概述

一、基本概念定义

(一)卫生监督: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为维护公民健康权益,对特定相对人作出许可、强制、检查、处罚、指导等,从而影响特定相对人权利与义务的行为,是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中的具体行政行为。

卫生监督是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根本依据,按照卫生学特有规律为指导的一种行政执法活动。总体上讲,要做好卫生监督工作,就必须做到依法监督、科学监督、规范监督。因此不论是执法者或协助开展执法活动的人员,首先要知法、懂法、在执法活动工作中运用法言、法语,才能保证执法活动的权威性、合理性,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卫生监督协管:指协助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巡查、信息收集、信息报告、协助违法行为调查,接受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和管理。

(三)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均等化(卫生监督服务均等化):卫生监督协管均等化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由各社区(乡镇)卫生院承担具体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反馈报告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面向全体城乡居民,人人享有,人人受益。

二、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均等化)的目的意义

卫生监督是国家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良好的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卫生监督工作,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主要任务。以“卫生监督功能下沉,执法监督关口前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体系,是加强卫生监督基层网络建设,夯实卫生监督工作基础,增强工作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形势需要。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是卫生监督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是保证卫生监督工作任务落实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保障,必须从基本、基础、基层抓起,要把改革和发展的重心放在基层,进一步强化基层的责任和作用。在各乡镇、社区建立卫生监督协管制度,解决基层卫生监督相对薄弱的问题,使医疗救治、防病保健和卫生监督三大块业务都得到加强,实现信息共享、医疗资源共享和相互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完善三级卫生网络建设,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均等化是卫生部门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利用三级公共卫生网络和社区(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前哨作用,通过收集信息、信息报告、协助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保障广大群众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所实施卫生监督协管,同时,大大提高城乡基层群众健康知识和卫生法律政策的知晓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卫生健康保障。

三、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职能定位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是保证卫生监督工作任务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对区县卫生监

1.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实行聘任制。

聘任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2.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2)具备卫生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3)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

(4)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在岗在编人员。

(5)从事临床医疗或公共卫生工作2年以上,具有医疗、卫生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取得医(技)士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6)身体健康,工作责任心强,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和文字能力。

(三)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的职责

1.建立健全协管范围内管理相对人的本底资料档案,收集、核实和上报卫生监督信息,并做好日常监督巡查、巡访记录。

2.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3.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卫生监督检查。4.对管理相对人不符合卫生规范的行为及时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