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常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0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1. 引言在脊柱外科手术中,椎弓根螺钉是一种常用的内固定装置。
它可以用于治疗椎体骨折、脊柱失稳和脊柱畸形等病症。
为了增加螺钉在椎弓根的固定力,常常需要使用骨水泥进行椎弓根的强化。
本文将介绍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原理、选择及操作技巧等相关内容。
2. 原理2.1 椎弓根螺钉椎弓根螺钉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钢制螺钉,它的形状类似于一个倒转的 U 形。
螺钉通过钻入椎弓根,把椎弓根和椎体连接在一起,实现脊柱的固定和稳定。
2.2 骨水泥强化骨水泥是一种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骨支架粉末组成的混合物。
骨水泥在术中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器将其注入到椎弓根的内部空腔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硬化,骨水泥会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增加螺钉在椎弓根的固定力。
3.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选择3.1 螺钉选择在选择椎弓根螺钉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目标。
通常情况下,螺钉的直径和长度应与椎弓根的大小相匹配,以确保螺钉可以牢固地固定在椎弓根上。
此外,螺钉的材质和形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2 骨水泥选择在选择骨水泥时,需要考虑其黏度和凝固时间。
黏度较高的骨水泥可以更好地填充椎弓根的内部空腔,提供更好的支撑和固定效果。
凝固时间的选择要根据手术需要和医生的经验来确定。
4. 操作技巧4.1 准备工作在术前,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椎弓根的大小和形态。
根据椎弓根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螺钉和骨水泥。
手术器械、骨水泥注射器等应提前准备好。
4.2 椎弓根预准备在手术中,先通过显露和清理椎弓根,对椎弓根进行预准备。
清理椎弓根表面的软组织,确保螺钉能够正确钻入椎弓根。
4.3 螺钉植入选择合适的螺钉和螺钉导引器,将螺钉引导器放置在预定的椎弓根部位,通过适当的力量旋转螺钉,将其固定到椎弓根上。
确保螺钉稳固且位置准确。
4.4 骨水泥注射将骨水泥注射器连接到螺钉导引器上,并将骨水泥缓慢注入椎弓根的内腔中,直至充满整个空腔。
注意控制注射速度和注射量,以避免过量注射导致骨水泥外溢。
骨科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步骤小结
1.搬动患者(脊柱外伤搬运法)至手术室,带手术X片。
2.不换床行麻醉,同时手术床准备棉垫。
3.麻醉成功后轴线翻身到手术床,保持腹部悬空(下胸廓及髂嵴放置棉垫)及外生殖器勿受压,注意双侧等高,下腰椎手术封会阴。
4.定位(髂嵴连线—L4;髂后上棘—S2;肩胛下角—T7;肩胛冈—T3;),确定手术切口,划线.
5.作后正中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棘上韧带,经棘突左、右侧入路剥离显露椎板至关节突关节和横突(骨膜下剥离,全电刀),勿过深,渗血明显可脑棉压迫。
确定椎弓根螺钉入点(腰椎为上关节突外缘切线与横突中点连线交点,若关节突增生或解剖位置破坏可采用人字嵴定位或显露椎弓根),咬除关节突,用开路器经双侧椎弓根向椎体各攻入椎弓根螺钉(45X65MM 或术前测量),注意进针角度深度,避暴力进针,最好不要穿透前缘皮质骨,探针探查针道情况,尤其是内侧和下缘,置入螺钉,必要时可攻丝,模棒测量钛棒长度,预弯,配置内固定装置,进行撑开、复位。
固定,经C形臂影像透视证实位置理想。
再次检查内固定稳定性。
6.全椎板减压,咬除棘突,神经剥离器先剥离上椎体黄韧带,硬脊膜有粘连先分离,若有破裂需用微乔线修补,探查神经根及椎体后缘,脊髓走行及椎体弯度是否恢复,出血处明胶海绵,脑棉压迫。
7.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植骨处可明胶覆盖,彻底止血后,清点器械、纱巾无误,上横联结,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切口。
予以包敷。
8.术毕,协助搬动病人。
手术技术:钉道的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丁香园随着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发展,椎弓根螺钉固定已经成为胸椎术后维持胸椎稳定性的一个主要方式。
迄今为止,已经有多种技术用于临床,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难度,同时提高置钉的精度。
这些方法包括术中使用C 臂机、CT 三维重建辅助以及计算机导航等。
但是,射线暴露及其潜在的不良影响受到日益关注。
因此,安全、可重复、可靠的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减少外科医师术中射线暴露、减少手术时间,并能简化外科医师的学习培训周期。
现有的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主要集中在进钉点的选择及螺钉倾角的变化,而且,没有辅助方法来确定螺钉头倾或尾倾的程度。
考虑到椎弓根螺钉置钉选点及倾角的多样性,美国学者Fennell 等认为现有的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较为麻烦,不易学习和掌握。
为此,他们采用统一进钉点和螺钉轨迹的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其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J Neurosurg Spine 杂志上。
作者对接受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33 例患者的术后CT 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由高年资医师A.A.B 完成,所有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在直视下完成。
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选择为:胸椎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交界区的尾端约3mm 处(图 1.),矢状面螺钉轨迹/ 方向与椎体所在平面的生理曲线垂直,沿这一通道将螺钉直接置入。
图 1. 进钉点:胸椎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交界区的尾端约3mm 处。
显露成功后,以高速磨钻去除标识好的进钉点处骨皮质,参照术前CT 扫描结果,以专用开路器沿椎弓根方向开路,直至适当深度,以头端为球形的椎弓根探子确认通道安全后,选择合适规格的椎弓根螺钉置入。
术中无需使用椎弓根标记(markers),先进行穿刺进针10-15mm、而后探查、最后确定螺钉通道的常用做法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会增加手术时间。
医院手术记录单手术日期Operating Date主刀医生Operating surgeo第一助手First Assistant:第二助手Second Assistant:麻醉方式Anesthesia Type全麻麻醉人员Anesthesiologist:术前诊断胸12椎体粉碎性骨折Pre-operative Diagnosis:Compressive Fracture of T12 vertebrae..术后诊断:同上Post-operative Diagnosis:same as above手术名称:后路胸12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Procedure Performed: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 of T12 body by posterior way.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 Abnormal)C形臂机透视见胸12椎体压缩骨折。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俯卧位,垫空腹部,常规消毒、铺巾。
2.以胸12棘突为中心作背正中切口约10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腰背筋膜,经棘突左、右侧旁各1cm切开腰背筋膜,经双侧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钝性分离进入,显露T11至L1横突。
详见“术中发现”。
确定椎弓根螺钉入点,用开口器经左侧椎弓根向T11、L1椎体各攻入;再用开口器经右侧椎弓根向T11和L1椎体各攻入,然后分别插入定位针。
经C形臂影像增强器透视证实各针位置理想,评估其深度。
拔除定位针,将椎弓根螺钉攻入。
然后配置内固定装置,进行复位后路撑开、复位,内固定。
复位固定经C形臂影像增强器透视证实位置理想。
进一步加固内固定。
3.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严密止血后,清点器械、纱巾无误,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
予以包敷。
4.经PACU复苏,平稳后安返病房。
定位方法有:1.Roy-Camille法:横跨两侧横突的水平连线与连接上下小关节突中央的垂直线交点下1mm 处;2.Weinstein法:二分两横突的水平线与连接椎体上关节突的外侧缘与垂直线的交点;3.Mager法: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水平线的交点;4.Louis法:水平线上经上关节突关节面下缘上方1mm,垂直线为如关节间隙呈矢状则经关节间隙最外缘,如呈额状,则取关节突外三分之一。
定向:矢状面角(sagital section angle,SSA)植入PS后PS与上终板的夹角为椎弓根螺钉矢状面角(PS-SSa,简称SSa)SS a角为0时,PS系统最稳定。
水平面角(transverse section angle,TSA)植入PS后PS与椎弓根轴线的夹角为椎弓根螺钉水平面角(PS-TSa,简称TSa)当TSa角越小时,其位于椎弓根内的可靠性越高。
关于PS植入的深度临床实践表明PS占据椎体的百分之八十时较为适宜。
目前文献中有许多种后路确定腰椎椎弓根定位点的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均以横突和关节突作为定位标志。
大多数以横突平分线和过小关节间隙垂线的交点做为定位点。
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有许多不尽完美之处,理想的定位方法应具备位置恒定,容易显露辩认,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准确性高的特点。
针对上述问题及临床实用需要,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在腰椎峡部有一隆起的纵嵴,暂将之命名为“峡部嵴”。
在上关节突根部的后外侧,也有一隆起的纵嵴,称副突嵴。
该嵴斜行并与峡部嵴汇合,形成了形似“人”字的嵴,故称为“人字嵴”。
其汇合处,称为人字嵴顶点,该人字嵴的出现率为94.5%。
解剖研究结果,人字嵴恒定存在,变异少,只有少数(19%在L5)人字嵴在干燥标本上较浅和不明显,但在活体中即使人字嵴较浅在,仍能易于辩认并找出人字嵴顶点做为定位点。
临床应用表明,显露人字嵴只需将腰背肌剥离至关节突关节外缘部位,不需过多显露横突,也不需切开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显露关节突关节面,对关节突关节影响较小,易于显露,手术操作较易。
参照CT影像徒手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创伤患者越来越高,其中脊椎骨折的发生率也高,其中位于胸腰段为多,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通常选择可靠的内固定,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最常用,最经典的手术方法。
而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是手术成败的最基本的一步。
置入椎弓根钉的关键是在于对椎弓根的准确定位。
关于椎弓根的定位,目前临床上有太多的定位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考虑统计学上的方法,未考虑到个体上的差异,在手术中容易出现椎弓根钉穿过骨皮质,神经,血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常规术前不规则的正,侧位X线影像可能带来的误差,对于定位只具有较小的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对椎弓根的深入研究,个体差异是定位不准的重要因素,对于椎弓根位置的确定,个体化植钉方案已经成为共识。
在术前仔细研读影像资料,精确测量,确定个体化的定位,是手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定位方法未考虑个头的差异,因此,我们通过对CT影像的研读,寻找到一种定位简单,准确率高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并实施了65例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病人,T10-L5 782根椎弓根钉进行固定,其中男 39 例女26 例年龄 18-76 岁平均年龄47岁,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08根。
均于术前予以螺旋CT薄扫(层厚1.5-2.5MM。
层间距0.625MM)及三维重建拟固定椎体。
1.2方法1.2.1通常患者在住院之前,都有脊柱的X线摄片。
在门诊或急诊就诊前后摄片,以确诊,住院。
对病情有初步的考虑,结合病史,查体。
确定有无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如果确需手术,我们在术前给予患者CT薄扫(层厚1.5-2.5MM。
层间距0.625MM)及三维重建拟固定椎体。
连续观察需要固定的相关椎体及椎弓根的形态。
观察横突和椎弓根,小关节的出现,到最大直径到消失,首先确定最佳的进钉通道。
即椎弓根直径最大平面。
再分析横突最粗的出现平面。
结合CT上的层间距,计算并确定椎弓根的最佳通道进钉点和横突中点之间相差的距离。
新民中心卫生院手术记录
姓名:张克勇性别:男年龄:43岁时间:2021年7月26日
诊断:术前腰4椎体爆裂性骨折术后腰4椎体爆裂性骨折
手术:拟行腰4椎体爆裂性骨折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已行腰4椎体爆裂性骨折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术者:赵宝雄助手:胡伟史云峰杜军
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医师:张思军
手术步骤:1、麻醉平稳后,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以腰4棘突为中心,取腰正中长约11厘米纵行切口,切开皮肤、浅筋膜、腰背筋膜,紧贴腰3-腰54棘突两侧向前向外切断剥离骶棘肌,别离显露腰3-腰5双侧椎板、关节突、横突。
3、C型臂透视确认定位后,选择腰3两侧横突中点连线与上关节突外侧缘切线交点为进针点,打入克氏针2枚,并注意保持其与矢状面成角约15度,与横断面平行,再同理于腰
4、5两侧各打入克氏针2枚,与矢状面成角约15度,C型臂透视进针位置方向满意。
4、拔出克氏针,依次经开口、扩孔、触探孔壁后,分别按原方向拧入椎弓根螺钉6枚,C型臂透视确认进钉位置深度满意。
5、安装连杆,并行撑开复位、分别拧紧锁固螺母。
6、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一根。
清点器械纱块无误后逐层缝合切口。
手术历时2小时,术后安返病房。
Hangman骨折颈后路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进展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47Hangman骨折是指C2关节突间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移位的损伤,因常伴有C2-3椎间结构损伤,出现颈椎序列不稳或脱位,少数患者存在脊髓受压,发生脊髓不全损伤,据统计[2]在上颈椎损伤中Hangman骨折发生比例为4%-20%,1913年Wood-Jones于绞刑罪犯颈部发现该类颈椎损伤,解释为上颈椎过伸及屈曲牵张暴力作用下,枢椎椎弓根及狭部产生骨折及移位[3]。
1982年有学者对52份枢椎创伤性滑脱病例进行研究,将Hangman骨折分为4型,作为国内外治疗方法的基础。
在Levine等最初描述的4种损伤的基础上,1993年Starr[4]补充了第5种损伤类型,即椎体后壁的骨折IA型,I型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其余类型多主张手术治疗。
文献资料证实C2椎弓根骨折移位常伴有C2-3椎间结构的损伤,椎间盘的破裂及前后纵韧带的损伤,而导致上颈椎不稳。
因此一些学者主张对C2椎体固定后还应对C3椎弓根进行固定[5]。
C2椎弓根拉力螺钉固定相比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力学性能更佳,椎弓根拉力螺钉固定技术由于是直视下手术,其技术较为成熟,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该类骨折。
本文对颈后路椎弓根拉力螺钉技术应用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阐述如下。
1 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对于Hangman骨折的治疗,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还得取决于颈椎的稳定性。
不稳定和不对称是该类损伤的重要特征,Levine-Edwards分型中I型大多采用保守治疗,除I型骨折外多属于不稳定性骨折而?用手术治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颈椎手术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并趋于成熟,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疗效更为确切,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也在不断减少[6],但是目前对于此类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尚存在很大争议,很多学者对此分析认为,未经过手术干预的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在远期均存在着一定比例的患者可能发生骨折不愈合,甚至残留严重的后凸畸形,故提倡此类骨折伤后就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维持颈椎的稳定,至今为止,众所周知国内外治疗上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经颈椎前路C2-3钢板内固定术,该方法经下颌下入路需要暴露和牵拉众多的组织器官,发生并发症较多[7],且存在无法实现解剖复位和加压固定作用的弊端,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该术式分为单纯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C3椎弓根或侧块螺钉内固定,该入路暴露简单并发症少,有损伤椎动脉和脊髓神经根的危险[3],主要适用于C2-3椎弓根发育良好,C2下关节突骨折、脱位、交锁不能复位,甚至合并C3椎弓根骨折的患者,由于C2椎弓根或C2椎体后壁的骨折C2椎弓根螺钉必须采用拉力螺钉技术目前学者认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最普及、复位效果最理想、固定最牢靠的方法为C2关节突间部拉力螺钉加C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8],相比其他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对于治疗该类损伤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最有效,最直接地达到骨折端复位固定的效果。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国内常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发布时间:2008-05-15 18:50:30 来源: 浏览次数:57
一、Steffee椎弓根螺钉槽式钢板复位固定1986年,Steffee在Roy—Camille椎弓根螺钉钢板的基础上作了改良,钢板由螺孔式改为开槽式,更好的适应椎弓根间距的不同。
为消除钢板与脊柱间的松动,螺钉采用双螺帽把钢板与脊柱固定。螺钉前段为松质骨螺钉式样,后段为一般细螺纹式样。
【适应证】 (1)滑脱伴腰痛病史在半年以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有下肢神经根受损症状及体征者。 (3)有腰椎管狭窄症状或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4)滑脱虽<Ⅱ度,但有明显节段性不稳定者,或不同时期X线片对比滑脱有进行性加重者。 【蘩忌证】 (1)年龄较大,60岁以上,虽有腰椎滑脱但临床症状甚轻者。 (2)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 (3)病史很长,已有骨桥形成,已形成自身稳定者。 (4)合并脊柱非细菌性炎症、结核等疾病。 [Page] 【手术步骤】
1.麻醉 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脊膜外麻醉。 2.体位俯卧位,与腰椎及腰骶椎后侧手术途径相同。 3.切口 与腰骶椎后侧全椎板显露途径相同。 4.显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 与腰骶椎后侧全椎板显露方法相同。 5.确定病椎、椎弓根定点及植入螺钉用Kocher钳夹住病椎棘突,上、下活动,可见两侧峡部处有异常活动,椎板浮动,就可确定病椎节段。I~Ⅱ度滑脱在病椎及其上、下各一节段植入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椎弓根螺钉,而Ⅲ~Ⅳ度滑脱螺钉植入需上、下各两节段,方法与器械使用基本上与椎弓根短节段脊椎内固定器相似。椎弓根螺钉植入必须与终板平行、椎体后缘垂直,与矢状面呈向内倾斜5。~15。。S1椎弓根定点和螺钉方向的掌握比较困难,一般应在第1骶孔上方7mm偏外7mm,紧贴sl上关节突的外缘或sl上关节突软骨面中点上方2mm,除与脊柱纵轴呈15。(TSA)外,同时向尾侧与S。终板平行,即矢状角(SSA)要求O。,约与躯干纵轴呈向尾侧35。左右植入。两侧螺钉在矢状面上尽可能植入在一直线上,以便钢板可顺利套人螺钉尾部。
钻孔后插入平头长克氏针,根据手感将克氏针平头插入椎弓根、椎体、直抵椎体前皮质测量其深度,选用合适长度的螺钉,腰椎一般螺钉长35~45mm,直径均为5mm。在C型臂X线监视器配合下,用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中的T形复位杆内丝攻与长度适当的Steffee螺钉尾连接,将螺钉旋人椎弓根至椎体,使前段松质骨螺钉均进入椎弓根。
一般认为螺钉植人为螺钉通过长度的80%较为安全。也有人认为为了增加病椎植入螺钉的拉力,螺钉尖端深度可钻入前方皮质l~2mm,但宜慎重,或螺钉斜向终板下。在骨质疏松患者慎用椎弓根系统,必须用时需要在螺钉通道中注入骨水泥。
沿外露的后段螺钉旋入螺帽,螺帽的尖端向下旋紧,紧贴椎弓根,固定节段螺钉螺帽均旋人后,凿平关节突,为钢板植入做准备。
植入钢板前注意两侧各l排4枚螺钉尽可能在一直线上,以便钢板顺利的套入。将钢板弯成相应的脊柱弧度,两侧各1块钢板套入4枚螺钉,使钢板紧贴置放在螺帽上。
钢板上外露出的螺钉尾部,再旋入1枚螺帽,螺帽尖端向下旋紧,使嵌入钢板的沟槽内,并与钢板下螺帽对抗拧紧。这样可避免了如Roy—Camille钢板螺钉与螺孔间有“肘节toggle"运动,在螺钉钢板交界处产生高剪负荷,并发断钉。
6.全椎板切除减压及复位固定 滑脱病人均可进行病椎峡部处纤维结缔组织及松动的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亦应部分切除以利神经根减压。I~Ⅱ度滑脱可依靠旋紧病椎椎弓根螺钉在钢板上方的螺帽时提拉复位;Ⅲ~Ⅳ度滑脱,需切除小关节突,切除椎间盘。以L5滑脱为例,用Cobb骨膜剥离器插入椎间隙撬起移位的L5椎体.松动软组织,以利复位。复位方法;待病椎上、下螺钉均已植入后,先将直的槽式钢板套入每一螺钉尾部的螺帽上。两侧同时逐渐旋紧L5钢板上的螺帽,使L5滑脱逐渐提拉复位。一旦复位后,将一侧直钢板先取下,弯成相应腰前凸弧度再次置人,螺帽旋紧固定后,再将对侧直钢板取下,同样弯成相应弧度,螺帽旋紧固定。
7.植骨取髂骨的方法,可直接延长原切口分离显露髂后上棘,切开骨膜进行髂骨外板剥离,用椎板拉钩牵开暴露后,骨凿取0.5cm×2.5cm×O.2cm大小髂骨外板骨条及刮取松质骨块备用。
I~Ⅱ度滑脱一般可行后外侧骶骨翼侧块、横突间植骨;若L5Ⅲ~Ⅳ度滑脱可行椎问植骨,需在上述钢板未置人前,凿除S。上部圆形的部分及L5终板,利用已植入的L。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及S1椎弓根螺钉尾部连接复位杆,向上、下分离,使后椎间隙张开,便于植骨块的置入,一般左右各置入一块,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进行更为安全,然后用钢板固定使植骨块得到稳定(图22—28,图22—29)。 [Page] 【注意事项】
(1)滑脱病人椎弓根定点较困难,因滑脱棘突椎板游离,其下关节突下移,上关节突也发育不良,峡部缺损,椎体及横突前移,腰骶椎夹角加大而深,关节突及关节间部均增生改变,使解剖关系紊乱。因此,定点是要根据横突、关节突、峡部及骨嵴诸多相邻关系而确定,并必须在C型臂X线监测下操作。
(2)由于腰椎前凸的原因,为了使矢状角(SSA)能达到O。,倾斜角度要适当,过大或过小均不能使SSA达到0。,由于个体差异,术中应根据病人的侧位X线征象,来决定螺钉倾斜的角度,以防损伤神经根或螺钉植入椎间隙。
(3)螺钉深度可根据术中克氏针引导抵至椎体前皮质骨直接测定的深度为准。S1螺钉不宜穿透前方皮质太多,以防损伤直肠,但如能穿透骶椎前皮质骨1~2mm,将会增加螺钉抗拔除力。
【术后处理】 术后24~48h拔除负压引流管,2~3周后在石膏或支具保护下起床活动,持续3个月。12个月左右可取出内固定器。
【疗效评价】 Steffee钢板内固定对有椎管狭窄及神经根性症状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海绵覆盖防止粘连,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基于该病患者常常年龄较大病史较长,一般认为复位固定减压植骨应同时完成,若椎间盘突出明显则一并摘除椎间盘。年轻患者病史短轻度滑脱者,若侧影窝狭窄和黄韧带肥厚不明显,手术能达到完全或部分复位,改善椎管的解剖关系,可不必减压。由于复位后恢复了脊柱的正常解剖关系,重新建立并维持了脊柱的三柱结构,恢复了腰骶部生物力学功能,从而明显提高植骨融合率,较单纯植骨融合术假关节发生率为低。
二、胸腰椎滑脱和骨折复位固定胸腰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和骨折([racture)复位内固定器系统(SF)专为治疗胸腰椎滑脱症和胸腰椎骨折所设计,简称sF内固定器。属于椎弓根螺钉系统的新型内固定器。由苏州医学院洪天禄、唐天驷等于20世纪90年代末设计研发。其提拉螺钉对前滑移脊椎有提拉复位作用,其余结构通过U形螺钉在连接杆上的移动,对U形螺钉之间的脊椎具有牵张或压缩的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脊柱骨折(T8以下)和腰椎滑脱症的复位内固定治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sF内固定器的基本构成和主要器械分为S形和F形。S形用于脊柱滑脱症,F形用于脊柱骨折。其主要部件由椎弓根提拉螺钉、U形螺钉、带孔弧形连接螺杆、螺帽、垫圈等。基本器械包括:开孔器、提拉钉旋入器、U形钉旋入器、单头扳手(直形、斜形)、提拉钉校正棒、套筒扳手、螺帽夹扁钳。
(二)SF内固定器的特点。 1.椎弓螺钉 直径为6ram,内直径自尖端向尾侧由细逐渐增粗至螺纹消失,并有一段无螺纹段连续,可供全段螺纹部推进椎弓根骨结构中,使螺钉抗弯强度增强。螺钉长度按可供推进骨性结构内的长度分为35mm、40mm、45mm三种。
2.带套筒螺帽 用来悬吊U形螺钉于莲接杆上。此钉杆连接部件比RF所采用的微小螺钉做悬吊坚强可靠,在推动U形钉进行牵张(或压缩)复位时,此套筒接触有利于维持和带动U形钉。
3.连接杆 由带有钢孔的中央部及两根侧杆组成,侧杆有长短之分,侧杆与中央部夹角即钉杆角有3。和5。两种。通过连接杆上的成对螺帽夹紧U形螺钉尾部,由于连接杆呈弧形,故形成类似脊柱前凸的钉杆角,被复位固定的脊椎产生节段性前凸,达6~10。。在正确选定钉杆角置人椎弓螺钉后,借此钉杆角的形成达到复位效果,恢复脊柱生理曲度。由于胸段和骶骨呈后凸,故在脊柱骨折时,短侧杆朝胸侧,腰椎滑脱时,短侧朝骶侧,以免过长的侧杆顶于皮下影响功能。 [Page] 4.提拉螺钉肩部的长方形结构是体内固定器重点创新之一。在螺钉尾部的“一”
字槽与连接杆轴线一致的状态下,在提升螺钉时,使其肩部长方形结构可套人连接杆钢孔内。一旦长方形结构进入连接杆中央部钢孔,就产生抗螺钉自旋效应,对保护钉道甚为重要。提拉螺钉尾部穿过连接杆长方形钢孔,通过螺钉尾部螺帽的旋进产生螺钉提拉复位效应,使脊椎滑脱得到复位。
5.防松螺帽 每个螺帽尾端设有特殊的可供夹扁的边缘,有防止螺帽松动的功效;横向连接杆的使用,使成对的钉杆结构形成矩形整体结构,增加SF内固定器的旋转稳定性,有利于防止躯干旋转动作造成内固定器连接部的松动。因此,该器械强调务必使用横杆和术终夹扁所有螺帽的固锁边缘,确保SF内固定其本身的稳定性。
(三)椎弓根螺钉骨道准备按照椎弓螺钉定位要求选定进钉点。在遵循定点解剖规律的同时,应参照每一个体的X线影像学特点,如椎弓根正位片上的投影位置与关节突关节间隙的关系,侧位片上椎弓根和椎体的位置角度关系,脊椎是否有旋转等。在进钉点处用钻孔器预钻孔10mm深,然后用l~I.5mm粗克氏针的平头经预钻孔靠手感推进,若在正常椎弓根内,应有穿过松质骨的松脆推进感觉,每推进一段(约10mm)后需将克氏针在此深度范围内反复退进,使克氏针周围阻力消失,然后再将针推进,这样操作手感准确,当推进抵达椎体前壁皮质骨时有打击皮质骨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