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岭南小学美术第六册(三下)《古老的交通工具》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古老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老的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古老的交通工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绘画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老的交通工具的种类:如轿子、马车、人力车等。
2. 古老的交通工具的特点:结构、造型、使用材料等。
3. 古老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近现代的演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古老的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古老的交通工具。
2. 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古老的交通工具,使之具有历史感和生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古老的交通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古老的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古老的交通工具。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关于古老交通工具的画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古老的交通工具2. 副种类、特点、发展历程3. 正文:介绍古老的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配以图片和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绘制一幅关于古老交通工具的画作。
2. 课后作业:收集关于古老交通工具的图片和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古老交通工具的认识和兴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古老的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
第1课:古老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风俗画”、“历史画”②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索古老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②在欣赏和评述中,感受平面与立体的交通特点作品,不同质材和艺术造型特点。
③在比较中、体会“风俗画”、“历史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陶船”是中国最早的发明“舵”的物证。
②知道中国建筑木船的技术至今还流传在世界造船史上。
③感受古老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用语言评述和用绘画形式表达古典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2、难点:了解古典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与历史环境、科技发展的关系。
3、兴趣点:①听历史故事。
②看古代有关交通工具、风土人情的录象。
③在进行比较观察评述。
4、观察点:①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②感受作品中生动的线条③欣赏平面和立体美术作品中的交通工具等。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1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代的交通工具的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课后记:第2课: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能用语言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的造型、色彩、功能等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与比较活动中,体验现代交通工具流线型的造型和先进功能。
②探究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了解“高效、节约能源、无噪音、无污染、多功能”将是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的设计思路。
③提供学生“资料收集——欣赏——想象——评论”等空间、鼓励大胆想象与评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验科技发展离不开人类创造性的劳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感情。
②对交通工具的发展感兴趣。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选择1——2种现代活未来的交通工具、并能从其美观的的造型、简洁的色彩、以及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美的享受等方面进行评述。
岭南版新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要点:(综合能力、活动能力、思维训练)1.综合能力:能观察和关注生命世界的运用形态、空间、机理、质感特征与变化之美,产生了解与感受多种艺术媒材表现的兴趣,初步体会友情,乐于与伙伴分享合作的喜悦,感受热爱生活与自主表现生活的乐趣。
2.活动能力:侧重探索美术与身边事物联系的活动能力美化。
(创作、表演、展示、发展)。
3.思维能力:关注发现、友情自主、协作乐趣、自信自理。
二、全册教学要求:1、课堂准备、课堂引入、课堂发展、课堂延伸。
2、形、色、质感,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组合、设计、装饰与欣赏表述。
3、要求学生在学完一课后,要会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评一评、我学会了什么等感觉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要以学生的趣味心理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最佳组织为切入点,优化教材的组织方法,建成以学习活动过程和学生成体验为主要的新的教学课堂模式。
2、重点突出:“美术、人文、科技”的创新教育理念,体会“内容综合化、教学活动化、作业弹性化、评价多元化”的系列性。
3、开发和使用图象、音响、互联网等多媒体课件,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
4、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选择与提供观念新颖,趣味性和冲击力较强的视觉形象。
同时也注意视觉形象的多样性与美术语汇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进度表:1课:古老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风俗画”、“历史画”②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索古老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②在欣赏和评述中,感受平面与立体的交通特点作品,不同质材和艺术造型特点。
③在比较中、体会“风俗画”、“历史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陶船”是中国最早的发明“舵”的物证。
②知道中国建筑木船的技术至今还流传在世界造船史上。
③感受古老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案同福西路小学郑晓明1课:古老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风俗画”、“历史画”②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索古老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②在欣赏和评述中,感受平面与立体的交通特点作品,不同质材和艺术造型特点。
③在比较中、体会“风俗画”、“历史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陶船”是中国最早的发明“舵”的物证。
②知道中国建筑木船的技术至今还流传在世界造船史上。
③感受古老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用语言评述和用绘画形式表达古典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2、难点:了解古典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与历史环境、科技发展的关系。
3、兴趣点:①听历史故事。
②看古代有关交通工具、风土人情的录象。
③在进行比较观察评述。
4、观察点:①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②感受作品中生动的线条③欣赏平面和立体美术作品中的交通工具等。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1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代的交通工具的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课后记:学生对古老的交通工具了解的还是不够多,老师讲的多,学生发言比较少。
要改进方法。
2课: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能用语言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的造型、色彩、功能等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与比较活动中,体验现代交通工具流线型的造型和先进功能。
②探究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了解“高效、节约能源、无噪音、无污染、多功能”将是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的设计思路。
③提供学生“资料收集——欣赏——想象——评论”等空间、鼓励大胆想象与评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验科技发展离不开人类创造性的劳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感情。
②对交通工具的发展感兴趣。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选择1——2种现代活未来的交通工具、并能从其美观的的造型、简洁的色彩、以及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美的享受等方面进行评述。
第1课:古老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风俗画”、“历史画”②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索古老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②在欣赏和评述中,感受平面与立体的交通特点作品,不同质材和艺术造型特点。
③在比较中、体会“风俗画”、“历史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陶船”是中国最早的发明“舵”的物证。
②知道中国建筑木船的技术至今还流传在世界造船史上。
③感受古老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用语言评述和用绘画形式表达古典交通工具的造型与功能特点。
2、难点:了解古典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与历史环境、科技发展的关系。
3、兴趣点:①听历史故事。
②看古代有关交通工具、风土人情的录象。
③在进行比较观察评述。
4、观察点:①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②感受作品中生动的线条③欣赏平面和立体美术作品中的交通工具等。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1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代的交通工具的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课后记:第2课: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能用语言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的造型、色彩、功能等特点。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与比较活动中,体验现代交通工具流线型的造型和先进功能。
②探究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了解“高效、节约能源、无噪音、无污染、多功能”将是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的设计思路。
③提供学生“资料收集——欣赏——想象——评论”等空间、鼓励大胆想象与评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验科技发展离不开人类创造性的劳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感情。
②对交通工具的发展感兴趣。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选择1——2种现代活未来的交通工具、并能从其美观的的造型、简洁的色彩、以及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美的享受等方面进行评述。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古老的交通工具1-岭南版一、教材选编本文以《广州市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为教材,其中第五单元为“古老的交通工具1”,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古老交通工具的感性表现,谈论和描述这些工具,增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二、设计意图本次设计的主题为古老的交通工具,这是一个与我们现代交通工具相对应的文化主题,通过这个主题,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古老的交通文化,还能够对其进行感性理解和表达,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拓展学生认识的多样性。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会引导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利用学生的记忆积累和情感认知,帮助学生感受古老交通工具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感性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形态思考和构图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古老交通工具的感性认识、造型构思和艺术表现。
3.1 古老交通工具的感性认识在本部分中,我们将会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老交通工具,向学生介绍这些工具的形态特点和历史背景,让学生通过听、看、抚摸等方式,进行感性的认知。
接下来,通过展示一些这些交通工具的图片,在学生印象中留下一些符号形象,让学生通过加工、组合等方式进行再创作,让学生产生和感受这些交通工具的美感。
3.2 造型构思在本部分中,我们将会引导学生进行形态思考和简单构图,这也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
通过对古老交通工具的感性认识,以及对于这些交通工具形态的简单模仿,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并通过简单构图练习,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形态思考通过图形表现出来。
3.3 艺术表现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时鼓励学生采用手绘、拼贴、剪贴等多种技法,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选取几张古老交通工具图片,展示在教室中。
讨论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4.2 交流让学生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眼中的古老交通工具,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并指导学生如何加工、组合、变形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古老的交通工具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代和现代交通工具。
2.探索古代交通工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学习绘制古代交通工具的形态特征和制作材料。
二、教学重点1.认识古代交通工具的形态和文化特征。
2.掌握绘制古代交通工具的技能和方法。
3.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材料。
三、教学难点1.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和历史背景。
2.掌握绘制古代交通工具的形态特征和材料表现。
四、教学程序第一课:古代交通工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通过讲述古代交通工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对于古代交通工具的探究欲望。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和环境下的古代交通工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
第二课:古代交通工具的形态特征和制作材料1.讲解古代交通工具的形态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古代交通工具的结构、外形特征和材料选择。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古代交通工具的形态特征和制作材料。
3.学生通过模拟制作,掌握制作古代交通工具的技能和方法。
第三课:绘制古代交通工具1.学生在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形态特征和材料表现的基础上,通过绘制古代交通工具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设计独特的古代交通工具。
第四课:展示和分享1.将学生绘制的古代交通工具进行展示和分享。
2.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灵感,探讨其他同学的作品,讨论古代交通工具的历史文化。
3.导师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绘画技巧和设计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绘画和制作的过程,了解其对于古代交通工具的认知程度和绘画技能,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和辅导。
2.对于学生的作品和展示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发扬优点,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
3.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发扬其优点并优化其不足,促进全面发展。
六、教学资源1.《古代工具图谱》2.色彩工具:颜料、画刷、水彩纸等3.展示桌和墙板等七、教学体会本次教学以古代交通工具为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讲解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和环境下的古代交通工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古老的交通工具2-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探究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掌握绘画基本技能,通过观察和参考绘制具有古代交通工具特色的画作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感受、表现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4.能够体验到岭南区域的文化特色,了解岭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程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掌握古代交通工具的知识,准备有关图片和资料。
2.为学生准备素描本、水彩笔、彩色笔、色彩胶布、图钉等材料。
3.准备一份制作交通工具模型的视频或资料。
2. 导入环节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出古代人们使用的几种交通工具,并向学生介绍其特征、用途。
3. 知识讲解1.古代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教师通过图片和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代人类使用的交通工具及其发展历程。
2.岭南文化发展历程:教师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岭南文化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岭南文化的特点。
4. 示范绘制教师示范绘制一个古代交通工具,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和模型,捕捉其特征及细节。
5.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选取的交通工具,进行画稿、修改、涂色等环节,完成一幅画作。
6. 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绘制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分享经验和感受。
同时,简要介绍交通工具的使用和岭南文化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7. 课后作业1.带颜色的交通工具画作2.交通工具的制作模型或其他交通工具的制作模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和岭南文化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富有创意地绘制画作,展现古代交通工具的独特魅力。
3.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古代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和材料。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交通工具的图片和模型,学习到绘画的基本技能。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和互动,教师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绘画技能,以及对古代交通工具和岭南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第 15 周星期一 2012年5月21日执笔人:张凰授课人:张凰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横岗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第6册教学设计。
1
《古老的交通工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风俗画”、“历史画”。
2、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3、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究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和功能特征。
4、在比较中,体会“风俗画”、“历史画”。
5、感受古代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难点:了解古代不同时期交通工具发展过程与历史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
课件、有关图片、范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博物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欣赏古代各式各样的
交通工具。(提供一些古代的交通工具图片欣赏,如:步辇、轿子、马车、独轮车等图片)
思考讨论:你见过这些工具吗?在哪见过?它有什么作用或功能?
汇报感受: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离不开生活需要、社会、历史和科技的发展。
2、板书课题:古老的交通工具
二、引导学习,欣赏探究。
1、比较欣赏平面与立体美术作品中的交通工具——船。
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图片,比较“漕船与陶船”的异同。(板书表格:)
类型 材料 功能 艺术性
漕船
陶船
2
②、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了解“漕船与陶船”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陶船”是中国最早发明“舵”的物证,是当时船舶技术高度发展的标志;“木船”随着社
会的发展,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用于建造木船的造船技术,却流传在世界造船史上。现
在,古老的小木船在今天仍为水乡的人们带来方便。
2、比较“步辇、铜马车与陶牛车”的异同。
(板书表格:)
类型 材料 功能 艺术性
步辇
陶牛车
铜马车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这些作品是反映真实生活的艺术品,它们充分表现了我国卓越的陶塑、青铜铸造工艺。
3、感受“风俗画”与“历史画”。
①、欣赏《清明上河图》
A、了解热闹繁忙的漕运枢纽,感受“风俗画”。
思考: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B、了解木制漕船是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引导学生观察画家是如何用直线、曲线、粗线、
细线细致描绘木制漕船的造型的。
C、观察画面表现人物生动和热闹的场景。
②、欣赏《步辇图》
A、提问:你知道汉族文成公主和藏族松赞干布的故事吗?
B、画中的唐太宗坐的“步辇”与轿子有什么异同?
C、感受作品中运用的比较衬托手法。
宫女——唐太宗:体形、动态、神情等。
三、体验创作:
1、布置任务:学习用文字语言或绘画形式评述表现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古代交通工具。也可
图文结合。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3
四、展示评价:
1、作品展评
2、分享收获:我学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评述自己喜欢的古
代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