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秋马铃薯播种后的高产管理技术

秋马铃薯播种后的高产管理技术! 近年来,无论是灾年或丰年,秋马铃薯栽培面积迅速增多,其产量由10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500公斤以上,既可作为灾年的度荒作物,也可作为蔬菜供应市场。现将其播种后的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肥水管理。秋马铃薯9-11月份的整个生育期都属于干旱气候时段。为早出苗出齐苗,播后3-5天应勤施薄施肥水,每次每亩用稀薄的人畜粪肥水1500-2000公斤淋蔸,3-5天浇1次,以补充土壤水分,以满足薯块生根出苗所需的肥水供应。遇到暴雨天气,要及时排渍,以防烂种。当苗长出以后,及时追施苗肥。一般每

亩施尿素5-7.5公斤,或碳铵10-15公斤,促茎叶迅速生长,扩大光合作用面积,早发匍匐茎,形成早薯,延长块茎膨大期。 中耕除草,施足培土肥。当苗长至20厘米左右时,开始中耕除草培土,以免块茎外露在土面,尤其是在大雨过后要及时培土。中耕除草后,高产单位的经验是用火土灰或草木灰1000-1500公斤,拌腐熟人畜粪肥,均匀施于蔸下,再培上土,结薯初期结合培土还可亩施尿素7.5公斤,加硫酸钾或氯化钾5公斤穴施。 搞好块茎膨大期施肥。块茎膨大期对肥水反应敏感,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才能满足薯块不断长大的需要。培土后,应大水大肥,每次每亩可用三元复合肥10公斤左右,对清水2000-2500公斤淋蔸,连续3-4次,每次间隔5-7天左右。若遇上特别干旱天气,

水量也应增加,以达到供应养分与抗旱的双重效果。这时发现薯块外露时,应立即进行第2次培土,防治薯块外露变绿,产生毒素,影响产品质量,降低商品性。中后期喷施1-2次块茎膨大素和2-3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促进块茎膨大,促早熟高产,提早在12月初成熟上市。 采用化控技术,培育紧凑株型。化控能有效控制株高伸长,促进茎杆变粗,叶色变绿,增强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养分向薯块运转,使薯形变大,产量提高。具体方法是:当株高45厘米左右(初花期)用5%烯效唑乳油30-50PPM,选晴天喷施,效果显著。

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春播地膜栽培一般应选择抗旱性强,早熟或中早熟的马铃薯品种,比较适合的品种主要是费乌瑞它、大西洋和克新号等。 、播种适期 以月下旬至月上旬为宜,主要根据地温情况确定,即:覆盖地膜在地解冻后土壤厘米深处地温达c即可播种。 常用地膜覆盖播种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播种后覆膜。即先起垄,随即播种,后再覆膜,此法播种后应注意观察,及时放苗,防止烧死幼苗;二是先覆膜,后在地膜上打孔播种,再用土封严播种孔。 、耕作要点 、整地。翻地前要清除根茬,秸杆及其它杂物,在施足底肥的基础 上,要进行细致的深翻碎土。厘米耕层一定要细碎疏松,表里一致。若没有灌溉条件,在耙地保墙,经轻度镇压后,立即起垄或覆盖地膜。 施肥。施足基肥。为防止土壤肥力下降引起作物脫肥早衰,必须增施基肥,这是春薯获得高产的矢键所在。一般亩施农家肥斤,混合碳鞍、磷肥各斤。先将肥料全部撒施在地表。然后按要求起垄,将肥料翻入土中。 按垄距米,“两犁两構”标准开沟起垄、施肥。先用山地步犁向外翻一犁,用单構在沟底深耕一次,深度厘米,亩施肥料同上,混合施入沟内,再用小犁沿沟内侧上方厘米处,向外翻一犁,将肥料盖在沟内,最后再用单構将沟深耕一次,深度厘米;筑起单垄,沟垄高差厘米,垄面厘米,依次起垄,每垄种两行,行距厘米,株距厘米,亩株数株。 、起垄。要求起垄高度为厘米,垄面宽厘米,垄沟厘米,垄要做成中高、两边呈缓坡状的“圆头高垄”。这样的垄易使地膜拉紧,不易被风吹动,地膜与垄面覆贴紧密,压盖牢固。垄宽厘米,垄高厘米,膜上土横梁(压膜

防风)。 覆膜。整起垄后应立即盖膜,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散失。采用人工覆膜的可三人一组,一人在前铺膜,二人培土压膜,地膜一定要铺好,紧贴垄面,力求达到“紧、平、严”的标准。每垄播两行,行距厘米,株距厘米,深度厘米。 、田间管理 进行膜内播种,应及时放苗,过晚会发生烧伤。如天气干旱应在苗齐后适当浇水,如土地肥力不足在现蕾前进行追肥(每亩追尿素斤左右)在薯块膨大时,应揭去地膜,再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同时要注意防治星瓢虫、豆芫菁等病虫害的危害。及时收获,马铃薯在植株死亡天开始收获,早熟品种可根据薯块大小和市场需求,先将较大的摸出卖掉,让较小的继续生长,以提高经济效益。 覆膜垄作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新品种原种基地建设项目书

优质专用马铃薯新品种原种基地建设项目书 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 一、前言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成份全、含量丰富,产业链长,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区域遍布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在我国,马铃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被一些地区和省份确立为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我省是我国马铃薯生产传统大省,也是我国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和供应基地,马铃薯已经成为我省的四大作物之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本项目的规划,是适应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发展、充分发挥我省马铃薯生产优势、进一步提高我省马铃薯生产整体水平的需要;是带动我省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促进我省及我国马铃薯生产向产业化、专用化方向发展、加速优质专用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增强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具有特别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概况评估 1、马铃薯种薯供需概况 近年来,我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公顷左右,单产15吨/公顷,总产500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经济的推进,我国及我省马铃薯产业呈现出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加工业逐步兴起,马铃薯用途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整个种薯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品种结构需求也趋于专用性和多样化。 从我国马铃薯北方一季作区(东北、华北和西北)中原二季作区(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省)和南方沿海各省区(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江西、湖南等沿海和周边省份)这三个主要产区的生产情况看,种薯年需求总量预计在230万吨左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201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600万公顷,预计可使这三大马铃薯产区的种薯需求量将增加到300万吨左右,其中鲜食用马铃薯占20%,食品加工用马铃薯占20%,淀粉及其制品加工用马铃薯占40%。就我省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来说,目前已建成年产5万吨的马铃薯淀粉厂一处,年产2万吨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厂3处,年产3000吨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厂1处,马铃薯食品加工有中小型炸片厂3处,加拿大的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土豆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适合许多地区种植。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1、土地选择:土豆喜欢松软土层,而且能疏松土壤,但是不能种在盐碱地上。 2、重施基肥,培肥地力:由于土豆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4吨/亩,施用方式可结合整地施入70%,余下的30%作种肥,采用穴施或沟施。实时用根施通与微肥进行灌根,能诱导植株对土壤中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消化、释放,提升果实发育正能量,优化果实品质。 3、防止晚霜冻害:出苗期经常出现晚霜,发生冻害死苗的现象。因此,要加强苗期防护,采用覆盖或用护树将军喷涂与植物表面保温,消毒防霜冻,阻碍越冬病毒着落与土豆繁衍,恢复土豆生命指挥系统早苏醒,保花、保果,亦可与各类农药混配。 4、中耕培土: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要勤中耕,分次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匍匐茎形成,增加结薯数量,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在土豆开花前、块茎形成期、膨大期适时喷洒促花王3号+地果壮蒂灵,能够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疏通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

果膨大活力,优质高产。 5、摘除花蕾:当土豆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养分积累。 6、病虫害防治:土豆从播种到收获一定要把防治病毒病放在首位,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并及时防治蚜虫,以减少传播。同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防治晚疫病环腐病等病害。 土豆种植技术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 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 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一、概述 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二、植物学特性 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 1

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2

马铃薯品种及生长特性

马铃薯的种类及特性 2009-12-1 13:55: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一、概述 马铃薯别名又叫山芋、土豆、洋芋、地蛋、荷兰薯等,原产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地,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每年大约有6000 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却每年需花l 亿多美元从国外进口马铃薯和马铃薯制品。表l 列举了我国马铃薯每年的生产概况。表 2 列举了全球马铃薯鲜薯(potatoes) 的贸易概况(1999) 。 二、生物学特性 1、根 要栽培好马铃薯,就要知道它与栽培有关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建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规律。 马铃薯根茎叶花等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品种、判断植株生长好坏和采取合理技术措施的重要标志。 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块茎萌芽后,当芽长了3--4 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出根来,构成主要吸收根系,称初生根。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 条根,长20 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初生根先水平生长,约到30 厘米,然后垂直向下生长。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 厘米,一般不超过70 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 米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

早熟品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种发达,而且早熟品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品种根系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时要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属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形伸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用种子种植的植株(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 根起源于茎内,由靠近维管系统外围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裂活动发生,若芽组织老化则更深入到较内部的维管形成层附近才发生。由于马铃薯根的这种内生性,所以它的发芽期占时很长,春播一般在播后30 天左右出土;秋播即使用3-4 厘米长的大芽播种,也要10 天左右。发芽期对土壤的温、湿、气要求也较严格。播种后若遇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憋气,则根系发生和生长缓慢,常成为影响栽培成败的关键。 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绿色或附有紫色素,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代之而起的为花下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茎上有棱3-4 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早熟品种分枝力弱,一般从主茎中部发生1-4 枝;晚熟品种分枝多而长,一般从主茎基部发生。株势的强弱反映种薯质量、栽培条件、技术合理程度等。 马铃薯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个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可形成新的枝条。在生产中,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剪秧扒豆、育苗掰芽、剪枝扦

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摘要分析了马铃薯地膜覆盖的增产机理,并对西吉县地膜马铃薯综合增产技术示范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指导该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近年来,西吉县大力扶持马铃薯产业,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而马铃薯产量不高、产量不稳的问题,已成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及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此,县委、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示范点建设,通过地膜马铃薯综合增产技术示范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地膜马铃薯示范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地膜覆盖增产机理 地膜覆盖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提高地温,改善耕作层土壤环境。地膜覆盖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储藏光热于土壤中。试验表明,地膜覆盖能使地表温度提高0.4~7.3℃,地下10cm深处提高0.9~5.0℃,此作用能满足种薯萌发和根系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并能促进植株营养器官快速生长,延长生育期,有利于结薯。高海拔阴湿区种植马铃薯,对提高地温,改善热量条件,促进正常成熟和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效果。二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既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了地温;又能把土壤深层的水提到地表,起到抗旱保墒作用,地膜覆盖比露地土壤含水量可相应高出3~6个百分点。三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抑制杂草病虫害。由于地膜覆盖免去了风、雨对土壤的侵蚀和中耕等人为的践踏,使得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得到改善,加强了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活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加速有机质分解,并能抑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地膜覆盖比露地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在生产中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提高马铃薯单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能解决马铃薯种薯退化问题。示范表明,地膜覆盖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地膜覆盖马铃薯纯收入比露地栽培的高出3 347.7元/hm2,同时还可以省去中耕培土的环节,省工省劳。

[秋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我的世界马铃薯种子

[秋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我的世界马铃薯种子 秋马铃薯的生育期短,生长的时间不长,一定要选择适宜秋季种植的早熟、休眠期较短的品种,下面是精心为你的秋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1、秋播良种 良种应选用早熟、结薯早、薯块膨大快、高产抗病、抗退化、休眠期短、品质佳、适宜二季区种植的品种,可选用津引薯8号、种薯3号、荷兰15等。 2、选好种薯 种薯宜选当年新收获的春薯,并剔除病薯、烂薯和破伤薯。以40—50克的整薯做种最好。因整薯栽种出芽率高,出苗整齐、粗壮,并可有效的防止烂种缺苗。 3、浸种催芽 从春季收获至秋季播种,由于时间短,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一定要浸种催芽。催芽需用赤霉素5ppm+500倍多菌灵浸种5分钟,捞出后晾干表层水,即可进行催芽。催芽时可用湿

散沙土(沙土湿度60%),在通风阴凉处催芽,一般三层薯四层沙,每层沙以不露薯即可,最上面的一层沙以3—4厘米厚为宜。在催芽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沙土湿润。浸种催芽时需严格配制赤霉素浓度,赤霉素要随配随用,忌隔夜再用。种薯堆积不要过厚,否则易造成烂种。 4、适时播种,提高密度 秋马铃薯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马铃薯生长时间短,所以要适当提前播种,尽量延长其生长时间。秋马铃薯适播期为8月中旬,以保证出苗至初霜有60天以上的生长期。播种宜于早晨和下午进行,阴天可全天播种。若遇高温烈日,播穴应深些,并随播随覆土。8月份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生长。所以,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确保顺利出苗。 5、加强田间管理 5.1科学施肥 秋马铃薯生长前期温度高,适宜茎叶生长,后期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整个生育期一般不会出现徒长现象。要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亩施优质商品有机肥1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70公斤做底肥。马铃薯是忌氯作物,钾肥应选用硫酸钾,不要使用氯化

马铃薯原原种标准化生产档案

附: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网棚、露地)记载项目及标准 1 原原种生产基地平面图(附图)及网棚、露地编号 2 基地气象和地理数据 2.1 气温:生长期间月平均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 2.2 降雨量:生长期间降雨天数、降雨量及分布。 2.3 初霜时间、终霜时间。 2.4 纬度、经度、海拔高度。 3 基地基本情况和栽培管理 3.1 基本情况 基地环境、前茬、土壤类型、耕整地方式、栽植品种等。 3.2 栽植管理 设施处理、施(追)肥、基础苗处理、假植及定植方式和方法、中耕(培土)除草、灌排水、病虫草害防治等,同时,记载在生长期内发生的特殊事件。 4 物候期(按网棚、地块分品种记载) 4.1 假植期:记载当天的日期。 4.2 定植期:记载当天的日期。 4.3 现蕾期:50%的植株现蕾的日期。 4.4 开花期: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 4.5 成熟期:网棚50%的叶子变黄的日期。 4.6 收获期:块茎收获的日期。 4.7 生育期:定植10天后到成熟期的天数。 5 植株形态特征 5.1 茎颜色:绿色、淡紫色、红褐色、紫色、绿色带褐色、紫色网、褐色带绿色网纹等。 5.2 叶片颜色: 浅绿色、绿色和深绿色。 5.3 花冠色:盛花期上午10时以前观察刚开放的花朵。分为:白色、淡红色、深红色、浅蓝色、深蓝色、浅紫色、深紫色和黄色。 6 田间性状 6.1 保苗率:成活植株占定植苗数的百分数,现蕾期(封垄前)调查;开花期再调查一次。 6.2 株高:土壤表面到主茎顶端的高度,盛花期调查。 6.4 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数量,收获前10天调查。

7 块茎(原原种)性状 7.1 块茎质量性状调查 收获时随机取样调查。 7.1.1 块茎大小整齐度:不整齐、中等和整齐。 7.1.2 薯形:圆形、扁圆形、长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椭圆形和长椭圆形等。 7.1.3 皮色:乳白色、淡黄色、黄色、褐色、粉色、红色、紫红色、紫色、深紫色和其他。 7.1.4 肉色:白色、乳白色、淡黄色、黄色、红色、淡紫色、紫色和其他。 7.1.5 薯皮类型:光滑、略麻皮、麻皮和重麻皮及其他。 7.1.6 块茎芽眼深度:芽眼与表皮的相对深度,分外突、浅、中、深,深度<1mm为浅、1~3mm为中、>3mm为深。 7.2 块茎数量性状调查 收获时所有网棚、地块均调查。 7.2.1 大小薯率:收获时块茎按3克上下(3克以下不包括3克)分级后计数,计算大小薯率。 8 块茎生理缺陷 8.1 二次生长:收获时随机调查30粒,计算发生二次生长块茎百分数。 8.2 裂薯:收获时随机调查30粒,计算裂薯块茎百分数。 9 主要病害 每个网棚、地块随机连续调查10株,共调查30株。 9.1 马铃薯花叶病毒病:开花后期调查,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病级株数×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9.2 马铃薯卷叶病毒病:同花叶病毒病。 9.3 环腐病:植株幼苗期、开花期田间调查;块茎在收获后随机取30个切开块茎脐部调查,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9.4 立枯病:记载最早出现病株日期,首次发病后每两周调查发病株,最后计算整个生长过程中发病植株的百分率。 9.5 晚疫病:记载最早出现病斑日期为发病期。首次发病后每周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0、1、2、3、4级。 9.6 早疫病:同晚疫病。 9.7 生理病害:尾烂病、空心病等。 10 病毒病及病害分级标准 10.1 花叶病毒病 0级:无任何症状。 1级:植株大小与健株相似,叶片平展但嫩叶或多或少有大小不等的黄绿斑驳。

秋季种植马铃薯的催芽方法

秋季种植马铃薯的催芽方法 秋季种植马铃薯,若种薯经催芽后再播种,植株能很快生根、出苗和发棵生长,起到延长生育期的作用。因此,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是获取秋季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措施。催芽方法如下: 一、建床 苗床建在阴凉通风、遮光避雨处,用砖块垒池,大小视种薯多少而定,底部铺10厘米厚的细沙。 二、选择薯种 应选用无病斑、无虫蛀、无伤口、表皮无破损的健壮小整薯为种薯,单薯重以30-50克为宜。 三、沙培催芽 保护地栽培的种薯(6月上旬前收获),到秋播时已基本渡过了休眠期,不需要激素催芽,可于播前20天将选好的种薯分层放于催芽床内,一般堆放2-3层,上面覆盖5-10厘米厚的细沙。沙的湿度以手握不滴水为宜。为了保湿,上面要盖一层稻草,不可用薄膜覆盖,

沙内温度不宜超过26℃,温度高时须喷凉水降温。7-10天后,将芽长0.5-1厘米的种薯取出,放入阴凉处见弱光绿化。芽小和未出芽的继续盖上潮湿的细沙催芽,至播种时仍未出芽的不能作种。 四、赤霉素处理催芽 露地栽培的种薯(7―8月收获),大部分未完成休眠,必须人工利用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1、整薯催芽:可将选好的30―50克的小整薯放入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中浸种20分钟或均匀喷湿种薯后捞出凉干,放入催芽床进行催芽,管理方法同上。 2、切块催芽:如果确实种薯太大,为了减少种薯用量,对大薯可先切块,但切刀一定要用酒精消毒,同时每个切块必须带1-2个芽,切块后放入浓度为5―1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中浸种20分钟或均匀喷湿种薯后捞出凉干后,再放入催芽床进行催芽,管理方法同上。

秋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秋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蔬菜,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秋季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其上市时间在11月份,品质好,色泽鲜,深受消费者欢迎。秋季马铃薯产量与春季马铃薯相仿,而经济效益比春季马铃薯高一倍以上,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1、种子选择:选择品种是秋季马铃薯高产的关键。主要有东农303、缙云大洋种等,要求有本品种特性,表皮光鲜,大小适中、均匀,单个种薯在20—30克之间,无病斑、无畸形或虫孔的薯块作种薯,基本上用春薯作秋薯种用。 2、种子处理 春薯在5月份收获至秋季播种时间较短,往往还处于薯块休眠期,如果采用这种春薯直接播种,往往不能正常发芽出苗,或出苗推迟,不能齐苗,影响秋薯的生长,并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春薯作秋薯播种,在播前要进行催芽处理。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催芽。 2.1激素处理法 播种前15天将种薯浸在浓度为5—lO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中10—15分钟,捞起后放在室内用湿眇催芽。用这种方法催芽的种子播种后,薯苗较细长,苗不齐,不粗壮,对产量有影响,一般不采用此法处理。 2.2自然催芽法 播种前20天左右,在阴凉潮湿、通风凉爽避光的房子内,先在地上铺一层5厘米左右的湿砂,在砂上排放种薯,然后在种薯上再铺上湿砂,这样一层湿砂,一层种薯相间排放,厚度排放2—3层,最后用湿砂封顶,并在最上面盖上一层湿稻草,平时要保持较低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一直到种薯发芽。这种方法具有

操作简便,省工的优点,而且所催的种薯播种后芽粗、苗壮,出苗整齐,不徒长,产量高。也可将种薯直接放在阴凉潮湿避光的房子内进行催芽,多数农户采用自然催芽法。 3、精细整地 秋季马铃薯的田块应选择耕作层深厚通气性好,并且附近要有水源在干旱时能够灌溉。田块应提早翻耕,尤其是土壤较粘的田块,应通过日晒、风化,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4、适期播种 秋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有其独特的气候要求,播种过早温度较高,前期易受“秋老虎”高温危害,苗势生长弱、发病重、品质差、产量低;播种过迟,生长慢、苗小,后期易遭早霜冻害,提早成熟,产量也低。因此秋马铃薯要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及时早播,并尽量延长有效生育期,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秋季马铃薯的播种期在8月30日—9月10日之间,高山区可略提早。各地可进行播期试验,确定最佳播种期。 5、合理密植 秋马铃薯在栽培上由于前期受高温抑制,后期又受早霜寒潮的影响,大田生育期明显缩短,整个生育期仅75天左右,比春马铃薯生育期要短30天左右,导致单株生长弱,单株产量低。因此要夺取秋马铃薯高产,必须增加种植密度。最佳密度为6000—6500株/亩。如果再增加密度,则种薯成本增加,增产不增收,如果碰上多雨年份,有可能出现群体生长过旺,反而导致减产。 6、科学施肥 秋马铃薯由于其生育期较短,前期高温出苗快,后期低温生长慢,因此,在施肥上应该掌握重基肥,早追肥,促使前期有足够的营养生长量,搭好丰产苗架。每亩的具体施肥要求:基肥:栏肥2000一2500公斤,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

马铃薯原原种栽培技术

?甘肃省常年播种面积40多万hm2,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0%,列西北五省区第一位;地处甘肃中部的定西地区是全省乃至全国比较集中的马铃薯主产区之一,2001年播种面积达19.l万hm2,约占全省面积的1/2。该区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深厚的黄土特别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具有生产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马铃薯的平均单产高于全国水平,是国内主要的优质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也是筛选培育优良品种、繁殖脱毒种薯和生产优质商品薯的理想地区之一。 1、现有工作基础和已开展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铃薯也由抗旱救灾作物发展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作物,特别是1996年定西地委、行署将马铃薯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后,甘肃金芋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专用型品种的引进、脱毒苗(薯)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研究、脱毒苗快繁、脱毒原原种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原种网棚扩繁、种薯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已建成260m2的组培室,800m2的科研、病毒检测和品质分析测试实验楼,1000m2的自然光照培养室,30000m2的高效节能温室,600m3的蓄水池和10000m2雨水集流场,667hm2防虫网棚原种生产基地和333.5万hm2一级种薯扩繁基地。现已具备年生产脱毒苗2000万株,脱毒原原种3000万粒的能力,成为全国较大的专用型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初步建成了集茎尖脱毒、脱毒苗快繁、病毒检测、原原种(微型薯)和原种生产的一整套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完善了脱毒苗和原原种生产的技术规程。在脱毒苗生产中针对不同季节,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不同的培养基;在脱毒微型种薯生产中,改进了不同生育期的营养液配方,基本解决了无基质栽培(雾培)法生产微型薯的烂薯等问题。将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无土栽培高效快繁技术与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开发,建立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脱毒微型种薯的产业化模式。在2001年的全国马铃薯专业年会(甘肃召开)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代表通过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甘肃金芋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专用马铃薯种薯生

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及其种植方法

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及其种植方法 1 地膜覆盖的原理 温度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使用地膜覆盖可以起到增温的效果,可使作物早生、快长、增产。覆盖地膜后,白天阳光透过薄膜直射到膜下地面,把光能转化成热能,地膜上凝结的露珠阻隔长波通过,使地面升温。同时,地膜还会将水分蒸发带走的一部分热量保存下来,向下层土壤输送,从而使地膜下面各土层的温度高于露地温度。夜间,膜下地面温度的下降速度减慢,膜内地面温度以及各土层温度也要高于露地。利用这一原理,地膜覆盖可为马铃薯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温度,以达到早熟、优产、高产的目的;土壤水分影响着作物的生长,还影响土壤本身的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地膜覆盖可直接阻挡水分的蒸发,使土壤水分无法与近地层的水分交换,使水分在膜下循环,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为马铃薯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土壤覆盖地膜后土壤的水热状况得到改善,且土壤不再受到风吹雨淋,可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通地覆盖地膜可加快马铃薯的生育进程,缩短了病虫害的危害时间,减轻了危害的程度。另外覆盖地膜后土壤表面通气不良,可抑制杂草的生长。 2 地膜覆盖的作用 马铃薯地膜覆盖可以增加土壤的温度,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在播种后可以保证马铃薯早发芽、早出苗、使其生育期提前,可促进早熟;覆盖地膜后土壤条件发生了改变,可促进马铃薯根系的生长,使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增加,从而为早熟增产奠定基础。利用地膜覆盖的增温原理可为马铃薯块茎膨大提供适宜的温度,促进了块茎的膨大;另外,采用马铃薯覆盖技术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总产值、提高经济效益。 3 种植方法 选地和整地。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灌溉方便,最好选择向阳背风的沙壤地,前茬作物不能为茄科和十字花科。在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深耕整地,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保墒、保肥的能力,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以及块茎的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条件下深耕要求达到25 cm以上,在深耕的基础上要求精细整地,将土地平整细碎,达到深、净、细、平、实的目的。在整地的同时可以施入基肥,基肥的选择主要是优质的农家肥,可以辅助施加一些化肥。 选择品种和处理种薯。在选择品种时脱毒马铃薯为主,要求所选择的品种要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植株生长健壮、块茎膨大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强等优点。播种前要处理种薯,在播种前的20~25天进行催芽,并在播种的前1天切种,种块大小为20~25 g。切种后要用草木灰拌种。 起垄覆膜。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采取寬垄双行密植,垄宽要求60~80 cm,垄高20~25 cm,垄距为15~20 cm。垄面要求平整细致。在整地起垄后要立即覆盖上地膜,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地膜要选择质量好的,在地膜覆盖完成后要经常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检查破裂的地方,并注意随时将地膜土壤压好。

马铃薯种薯级别-屈冬玉

大力推进三代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提高 中国马铃薯种薯质量和生产水平 屈冬玉 谢开云 金黎平 庞万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 马铃薯种薯质量是影响马铃薯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世界上马铃薯产量较高的国家,其种薯质量也是较高的,例如荷兰、比利时、英国和美国等。我国马铃薯产量较高的省,如山东、辽宁和广东等省,“优质种薯”的利用和推广也较广泛。但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总体较差,真正优质的种薯引用比例很低,种薯问题是限制我国马铃薯产量最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种植者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都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种薯质量问题。谢从华曾根据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4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即:超级原种(微型种薯)、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种生产体系;吕世安和柳俊等提出的二年体系或二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吕世安等,2002;柳俊等,2006)、宁夏提出的“四位一体、一步到位”、贵州王怀利提出的“两级实施,一步到位”、河北马恢等提出的“脱毒马铃薯一步到位推广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三代繁育方式(农民购买原原种两年后出售种薯)、王梅春在甘肃定西种薯生产体系建设中也提倡三级繁育制(微型薯、原种和一级种)。 为解决种薯分级混乱和迅速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根据我国种薯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全面采用三代种薯繁育体系(G1-G2-G3),即从微型薯生产(G1种薯)开始,将微型薯生产得到G2代种薯再种植一年,得到G3代种薯,将G3代种薯用于商品马铃薯生产。并建议农业部尽快制定新的种薯繁育行业标准,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种薯分级问题 关于种薯分级,全世界都处于一种混乱状态,甚至同一个国家内都有不同的分级体系,各级种薯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欧盟的种薯分级体系为三级种薯,即原原种(Pre-basic seed)、原种(Basic seed)和合格种(Certified seed)。但每个级别中又可能再细分成若干个级别,如原种中,不同国家分为1到4级不等,俄罗斯只有1级,为SSE级,而芬兰、瑞典、丹麦和法国又细分为4个级别(详见表1)。其中俄罗斯每个级别中不再细分,只是简单的分为:SSE级(相当于原原种)、SE(相当于原种)和E(相当于合格种薯),所以俄罗斯的种薯生产体系相当于我们所提倡的三代种薯生产体系。芬兰是种薯分级最多的国家,其中原原种就分为4个级,原种分为3个级别,合格种薯分为2个级别,种薯从SS级到B级,分成了九级:SS、S、SEE、SE、E1、E2、E3、A和B。 美国得分级体系更是复杂,不同州之间有不同的分级体系,见表2。 加拿大的分级体系不同于其他国家,自成一体,他们包括:原原种(Pre-elite),原种Ⅰ(EliteⅠ),原种Ⅱ(EliteⅡ),原种Ⅲ(EliteⅢ),原种Ⅳ(EliteⅣ),基础种薯(Foundation),合格种薯(Certified)。

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胡修岭赵序坦王其坤 (滕州市姜屯镇农技站277500) 地膜覆盖春马铃薯栽培技术,从九○年开始试验示范,到1995年推广1.5万667m2,占春马铃薯栽培面积85%。据试验在同等条件下,地膜覆盖的单产2136.5kg,比对照多收413.lkg,增产23.97%。且地膜覆盖的薯块大、商品性能好,很受消费者欢迎。5月25日调查,地膜覆盖大薯率76.9%,而对照仅32.4%。出售价比对照每kg增值0.30-0.80元。95年5月30日收刨的马铃薯出售价1.20元/kg,而对照处理出售价0.80元/kg,每kg增值0.40元。覆膜处理收入3563.80元/667m2,较对照增收1185.08元/667m2。 一、地膜覆盖马铃薯增产增值的原因 1.促进生长发育由于地膜覆盖后提高了土壤的温湿度,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因而表现出早熟的特点。据试验,地膜覆盖的出苗期比对照提早8天,盛花期提早16天,黄熟期提前了20天,整个生育期只有70天,比不盖膜的缩短生产期20多天。 2.提高土壤温度地膜覆盖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温度,尤其生长前期表现更为明显。据调查地膜覆盖的比对照地表温度提高了0.4-7.3℃,平均提高3℃,地表下10cm深处温度提高0.9-5℃,而后期仅提高1.1℃,地下l0cm处温度前期提高 3.4℃,后期提高1.4℃。同时,就全生育期地膜覆盖与气温间的关系, 尚可看出地膜覆盖的地表温度高于气温,而不覆盖的则稍低于气温。这种温度变化的情况既有利于茎叶的生长,又有利于茎块的膨大,是早熟高产的重要原因。 3.保墒、保肥、疏松土壤地膜覆盖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因此土壤含水量比露地栽培的要高。同时覆盖后减少了土壤养分的挥发与淋溶,因而比不覆盖的土壤肥力高。据研究证明,地膜覆盖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比不覆盖的高120%;铵态氮含量高21.0%。另外,土壤微生物随着地温的提高而活跃,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加快,释放出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养分,从而充分发挥了肥料的效能。同时覆盖后还可减少风雨冲击和人、畜、机械等的践踏,保持了良好的结构,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据测定土壤容重比不覆盖的降低0.13-0.311g/m3,孔隙度增加了10.6%。这样更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 ⒋抑制杂草滋生在地膜覆盖下,地表高温闷热,最高温度达45℃以上,杂草生长受到很大抑制,有的杂草即使出苗也被烤死,因此覆膜后一般可不进行中耕除草。既省工、省事,又减少土壤养分的消耗。 二、地膜覆盖栽培要点 1.品种选择与催芽适于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鲁引1号、克新4号、荷兰7号、东农303等品种。 选择无病害、薯形正、光滑、芽眼明显并具有本品种特征的薯块用种薯。每667m2用种量120至150kg,每kg切40块,到“立春”将种薯排放在事先备好的阳畦内催芽(排放两层为宜),畦深15-18cm,后墙高30-50 cm,畦宽1.5m,每m2排放种薯10-12kg,薯层间加湿润土3cm,顶层着土5cm, 然后用塑料薄膜封严,畦温保持在14-18℃为宜,20天左右就长出3cm长的芽子,后期如温度过高可通风炼苗,待“惊蛰”后播种。 2.深耕细耙、施足底肥马铃薯喜松暄、深厚、透气、肥沃的沙质壤土,每生产1000kg 马铃薯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N5.5kg、P2O52.2kg、K2 O10.2kg,氮、磷、钾的比是2:1:4。马铃薯还特别喜欢有机肥料,多施不仅改良土壤、增加透气性,而且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提高茎块产量。开春解冻后每667m2施优质圈肥5000kg、过磷酸钙30kg、草木灰l00kg。结合深耕20-25cm翻入土壤,然后耙细、耙透,如底肥不足也可增加种肥,一般667m2施三元复合肥50kg作种肥,或者施50kg豆饼加50kg碳酸氢铵,再加20kg硫酸钾作种肥。

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春播地膜栽培一般应选择抗旱性强,早熟或中早熟的马铃薯品种,比较适合的品种主要是费乌瑞它、大西洋和克新1号等。 2、播种适期 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主要根据地温情况确定,即:覆盖地膜在地解冻后土壤10厘米深处地温达7-8℃即可播种。 常用地膜覆盖播种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播种后覆膜。即先起垄,随即播种,后再覆膜,此法播种后应注意观察,及时放苗,防止烧死幼苗;二是先覆膜,后在地膜上打孔播种,再用土封严播种孔。 3、耕作要点 3.1、整地。翻地前要清除根茬,秸杆及其它杂物,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要进行细致的深翻碎土。15-20厘米耕层一定要细碎疏松,表里一致。若没有灌溉条件,在耙地保墒,经轻度镇压后,立即起垄或覆盖地膜。 3.2施肥。施足基肥。为防止土壤肥力下降引起作物脱肥早衰,必须增施基肥,这是春薯获得高产的关键所在。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6000斤,混合碳铵、磷肥各50斤。先将肥料全部撒施在地表。然后按要求起垄,将肥料翻入土中。 按垄距1米,“两犁两耩”标准开沟起垄、施肥。先用山地步犁向外翻一犁,用单耩在沟底深耕一次,深度15-20厘米,亩施肥料同上,混合施入沟内,再用小犁沿沟内侧上方4-5厘米处,向外翻一犁,将肥料盖在沟内,最后再用单耩将沟深耕一次,深度15-20厘米;筑起单垄,沟垄高差30-35厘米,垄面60-70厘米,依次起垄,每垄种两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33厘米,亩株数5000-6000株。 3.3、起垄。要求起垄高度为15-20厘米,垄面宽60厘米,垄沟27

厘米,垄要做成中高、两边呈缓坡状的“圆头高垄”。这样的垄易使地膜拉紧,不易被风吹动,地膜与垄面覆贴紧密,压盖牢固。垄宽60厘米,垄高15-20厘米,膜上土横梁(压膜防风)。 3.4覆膜。整起垄后应立即盖膜,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散失。采用人工覆膜的可三人一组,一人在前铺膜,二人培土压膜,地膜一定要铺好,紧贴垄面,力求达到“紧、平、严”的标准。每垄播两行,行距45厘米,株距30厘米,深度10-15厘米。 4、田间管理 进行膜内播种,应及时放苗,过晚会发生烧伤。如天气干旱应在苗齐后适当浇水,如土地肥力不足在现蕾前进行追肥(每亩追尿素20斤左右)。在薯块膨大时,应揭去地膜,再用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同时要注意防治28星瓢虫、豆芫菁等病虫害的危害。及时收获,马铃薯在植株死亡10-15天开始收获,早熟品种可根据薯块大小和市场需求,先将较大的摸出卖掉,让较小的继续生长,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