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分差内-湖南大学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959.19 KB
- 文档页数:28
2012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北大清华浙大稳居前三甲武大华科又进前十位首次对全国独立院校和专科院校开展评价,华科大武昌分校、文华学院双进前十《专题报道》及《在线查询》数据更新随后推出,敬请期待!《在线查询》数据已逐步更新,点击查询。
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便于政府部门、高校管理者、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高校综合竞争力、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最新情况,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开发的《2012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日前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也是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连续第9次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
秉承“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持评价指标体系整体稳定的前提下,我们今年的评价工作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首次最新推出中国独立学院和公立专科院校排行榜。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主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独立学院是近1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专科教育则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比本科学习年限短的专业教育,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样,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当前,独立学院的评价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和机构的广泛重视,也有相应的评价结果出现,但公信力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迫切需求。
对于公立专科院校的评价,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科学可靠的评价结果出现。
鉴于此,我们在长期评价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分别从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和网络知名度3个一级指标及其下设的14个二级指标对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的310所独立学院和973所普通公立专科院校进行了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旨在为广大考生择校求学提供报考指南、为高校管理发展定位提供参考辅助、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1 北京大学9510002 中国人民大学9210246 复旦大学10558 中山大学10284 南京大学10486 武汉大学10027 北京师范大学8310055 南开大学10183 吉林大学10003 清华大学10212 黑龙江大学10335 浙江大学10108 山西大学10269 华东师范大学10286 东南大学10422 山东大学10610 四川大学10028 首都师范大学10270 上海师范大学10487 华中科技大学10247 同济大学10285 苏州大学10574 华南师范大学10718 陕西师范大学10052 中央民族大学10140 辽宁大学10530 湘潭大学10533 中南大学10635 西南大学10053 中国政法大学10075 河北大学72 70 79 78 76 730101 哲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38所,本次有32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57所。
注:以下得分相同的高校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878510141 大连理工大学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10512 湖北大学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698 西安交通大学10280 上海大学6810459 郑州大学10652 西南政法大学10730 兰州大学10022 北京林业大学10126 内蒙古大学10298 南京林业大学10320 江苏师范大学10346 杭州师范大学10445 山东师范大学10636 四川师范大学10674 昆明理工大学10681 云南师范大学10697 西北大学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10109 太原科技大学10166 沈阳师范大学10356 中国计量学院10650 四川外语学院11482 浙江财经学院10337 浙江工业大学63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2 中国人民大学9110001 北京大学8710486 武汉大学8610055 南开大学10246 复旦大学10284 南京大学10335 浙江大学10384 厦门大学10558 中山大学7910183 吉林大学10272 上海财经大学84817866640201 理论经济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32所 ,本次有27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 参评高校共计55所。
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今天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历经一年的“体检”,全国391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235个学科的“家底”初步摸清。
这样的学科评估此前曾有过两次,此次评估结果显示,排在前5位的学科多数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表明国家重点建设投入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根据评估统计结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在文理医基础学科、工科、社会学科等方面显示出整体优势。
这次评估结果显示,在前五位的学科中,超过75%是国家重点学科,“985”高校占73%,“211高校”占84%,与前两次评估比较,传统学科评估结果相对稳定,新兴学科有一定波动,学科内涵界定宽泛的学科结果变化相对较大。
评估过程和评估标准除了评估结果,更引人关注的是评估的过程和新颖的评估标准。
“北大现有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有50个,参加第三次学科评估的是已经招生的48个,这次评估总体体现了北大学科的整体面貌和水准,评估结果靠谱。
”参加学科评估的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仰麟教授说:“现在大学都在关心各自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重视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发展内涵建设,这也是高等教育朝哪个方向发展的关键点。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聚类排位。
此项工作于2002年首次在全国开展,目的就是服务大局、服务高校、服务社会。
在参加此次学科评估的390多个单位的4200多个学科中,除2所“211高校”外,其他“211高校”、“985高校”均参加了评估。
全国高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参评率为93%,博士一级授权学科的参评率为80%。
据介绍,学科评估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指标权重全部由参与学科声誉调查的约5000名专家确定。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学科评估工作简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聚类排位。
此项工作于2002年首次在全国开展,至今已完成三轮评估。
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评估目的学位中心开展学科评估的目的,一是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的精神,服务研究生教育“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大局;二是服务高校,通过对学科建设成效和质量的评价,帮助高校了解学科现状、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三是服务社会,提供客观的学科水平信息,为学生选报学校、学科和社会人才流动提供参考。
二、参评条件与参评情况学位中心坚持“自愿申请参加,免收参评费用”的原则开展学科评估工作。
各单位只要有一个及以上二级学科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即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均可申请参加该一级学科的评估。
第三轮评估按“新学科目录”进行,要求“拆分学科”(如原“历史学”、“建筑学”)相关学科必须同时申请参评,以客观反映学科拆分后的真实情况。
第一轮评估于2002-2004年分3次进行(每次评估部分学科),共有229个单位的1366个学科申请参评。
第二轮评估于2006-2008年分2次进行,共有331个单位的2369个学科申请参评。
本轮评估在95个一级学科中进行(不含军事学门类),共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参评,比第二轮增长79%。
三、评估指标体系学科评估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指标权重全部由参与学科声誉调查的专家(本轮评估约5000名)确定。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大学学科排行)2013年01月30日来源:中国教育报学校名称整体水平排位第一学科学科数北京大学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力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16个清华大学力学、生物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14个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个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6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生态学5个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地球物理学4个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临床医学3个南京大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3个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3个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农林经济管理2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个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2个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2个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2个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1个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1个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1个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1个中南大学冶金工程1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1个河海大学水利工程1个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个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1个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1个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1个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1个兰州大学草学1个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1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1个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1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1个四川大学口腔医学1个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1个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1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1个中山大学生态学1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1个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1个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1个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工程1个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1个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1个复旦大学政治学1个《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30日第1版。
教育部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前五位学科985高校占73%来源:教育部作者:佚名日期:2013年01月29日浏览: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今天(1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公布》(点击查看详情)。
评估结果在前五位的学科中,超过75%是国家重点学科,“985高校”占73%,“211高校”占84%。
此次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连续10年自主开展的第三轮学科评估,历时一年。
评估对象是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以高等学校为主,兼顾科研院所。
共有390多个单位的4200多个学科参加本次评估,学科参评率比上一次增长79%。
除2所“211高校”外,其它“211高校”、“985高校”均参加了评估。
全国高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参评率为93%,博士一级授权学科的参评率为80%。
评估结果指出,这次评估创新了学生质量评价模式,开创学生质量评价的新视角,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强调学生为本,注重“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创新了学术论文评价模式,营造学术论文评价的良好氛围;改变了科研成果评价模式,强调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并邀请大批行业和企业人士及所有参评单位本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社会声誉进行评价,形成了“崇尚创新、重视质量、社会参与”的科研评价新模式;分类设置了指标体系,突出学科特色,强化分类指导等五大特色。
评估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家重点建设投入和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评估结果在前五位的学科中,超过75%是国家重点学科,“985高校”占73%,“211高校”占84%;国家新学科目录调整对促进学科特色发展初见成效,适应需求性增强;评估结果体现出学科发展的状态和规律,与前两次评估比较,传统学科评估结果相对稳定,新兴学科有一定波动,而一些学科内涵界定比较宽泛的学科评估结果变化相对较大;分类特色指标体系比较科学地反映出特色高校学科建设成效,专业院校的得分明显提升;较客观展示了高校的整体优势、特色与发展状态。
2012年学科评估前三学科数排名1、北大352.清华213.人民大学:134.复旦大学:125.浙江大学:106.南京大学:96.上海交通大学:96.中国农大99.武汉大学:89.北京师范大学:89.东南大学:812.同济大学:7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14.华中科技大学:514.天津大学:514.哈尔滨工业大学:514.国防科大514.华东师大519.西安交通大学:420.南京农业大学421.中山大学:321.四川大学:321.中南大学:321.兰州大学321.西工大326.中国矿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3北京林业大学326.北航226.厦门大学:226.吉林大学:226.南开大学:226.山东大学226.华南理工226.东北大学226.电子科大226.海洋大学226.中国石油大学26.华中农业大学2中国地质大学234.北京科技大学226.河海大学34.中央民族134.大连理工1北京邮电大学134.北理1东华大学1天津工业大学120、南京林业大学1 西南石油大学1东北石油大学1苏州大学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东北师范大学1首都师范大学1华东理工大学1成都理工大学1天津科技大学1南京工业大学1西南交通大学1南京理工大学1北京交通大学1东北林业大学1北京林业大学37.西北农林137.湖南大学037.重庆大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