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思维的转换_叶邵宁
- 格式:pdf
- 大小:178.15 KB
- 文档页数:3
上海科技翻译ShanghaiJournalofTranslatorsforScienceandTechnology2003No.3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叶邵宁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642)
邓英华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翻译过程中,有时须
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差异;语言;转换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6141(2003)03-0043-03
[收稿日期]2003-03-04[作者简介]叶邵宁(1962-),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邓英华(1970-),女,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文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 一、引语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双语转码的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
符号的转换,还涉及到两种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语言文
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更深
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刘宓庆认为:“思维支配语言。”语言
是思维的主要载体,许多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思维与
语言的关系中去找,思维方式制约着表示概念的词或词组形
式以及表达判断的句子和表达推理的句群的结构和排列顺
序。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最难掌握的亦是用英
语进行思维,因而译语或多或少地带有中文腔。例如:
(1)OnMayDay,therearepeoplemountainpeoplesea
inTianAnMenSquare.
(2)OnMayDay,thereareagreatmanypeoplein
TianAnMenSquare.
(1)句充满了意象性的词汇,反映出汉语语言的思维模
式,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2)句是正确的英语表达。
如何才能再现源语自然的、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语言
的使用体现着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翻译的过程,既是语言形
式的转换,也是思维的转换。东方的思维可概述为:直观的、
具体的、综合的、整体的、主观的等等;与之相比,西方的思维
是分析的、逻辑的、抽象的、个体化的、客观的等等。了解这些
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转换,对作出地道的
译语十分重要。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的转换
1.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汉式思维是具体、直观的,在语言中尽可能地动用具体
的形状、印象和声音来传递思想和信息。思维中的直观性,决
定了汉语是一种表意性的语言,就是以“观物取象”,即取万
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
规律。而英式思维则是抽象的,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
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或现象。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表现为词语概念的虚实转化,即英语常
用抽象概念的词语表达一些具体事物和现象,汉语则化抽象
为具体。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译为Asyousow,you
willreap.英译时,无须绞尽脑汁地试图把“瓜”、“豆”搬进英
语。类似的例子还有:看菜吃饭tofittheappetitetothe
dishes;十恶不赦guiltybeyondforgiveness;九死一生anar-
rowescape;不尝黄连苦,怎知蜂蜜甜Whohasnevertasted
bitterknowsnotwhatissweet;活到老,学到老Liveand
learn等等。
由于思维差异,英汉语中动词、名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
不同。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因而显得虚、静和抽
象;汉语多用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英译汉时,必须将
原句适当实化,具体化,使其抽象性弱化,以适应汉语的表达
方式。英语中的一些抽象名词或介词,可以通过词类转换、增
加词汇说明或置换以实化虚,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例(1)Thebookisinthepress. 该书即将出版。
例(2)Theintroductionofthenewequipmentinthe
factoryhasledtoasteadyincreaseinproduction. 该厂引进了新设备,生产稳步增长。
例(3)Hismindswepteasilyoverthewholeworldin-
cludingmanylandsandepochs. 他纵览全球,古今中外,了
如指掌。
这里“manylands”与“manyepochs”表达了抽象的概
念,译文通过置换(“manylands”译为“中外”,“manyepochs”
译为“古今”),说明了词语所蕴涵的意义。
例(4)Hewantedtolearn,toknow,toteach.(from“DeGaulle”) 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知识教给别人。“toknow,toteach”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增加
补充词汇形象地表达了这些词语的意义。
反过来,汉译英的时候,应当将有些动词转化为名词或
介词,使其抽象化。·43·例(5)为了作出合理的推断,我们在阅读时不能局限于
词的字面意义。
译文:Inordertomakereasonableinferencesweshould
readandthinkbeyondtheprintedwords.
例(6)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使世
界大为震惊。 China'sfirstatomicblastinOctober,1964
wasagreatshocktotherestoftheworld.
2.直接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
汉民族在哲学上注重心理时空,对外部事物的反映靠直
觉感性的认识,思维上重觉悟而不重形式论证,轻逻辑;西方
思维注重的是自然时空,思维上注重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
因而英语以形合见长,汉语以意合见长。汉语句子结构松散,
在语法上,汉语更多的是利用“意义支点”和语义因素的链条
作为语言组织的重要手段,即汉语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
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其
关联照应手段是隐式的。英语句子的表现却严密地受逻辑形
式支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其关联
照应手段是显式的,因而在进行汉译英的翻译实践时,有时
很有必要增添译语的衔接连贯手段,变隐性连接为显性连
接。
例(7)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 Whenthe
drinkingwasatitsheight,ZhouYutookJiangGan'shand
andledhimoutofthetent.
译语采用增添“连接”(表时间的“when”和表添加的
“and”)这一衔接手段,使得译文句子结构合理,条理清楚,从
而增强了连贯性。
例(8)他们去用餐。美酒佳肴,使他们顿受感染,言谈间
绝无恶意,甚至有友好之情。 Theywenttodinner.Itwas
excellent,andthewinewasgood.Itsinfluencepresently
haditseffectonthem.Theytalkednotonlywithoutacri-
mony,butevenwithfriendliness.
源语中只有两个“他们”为照应衔接手段,译语除了把他
们直译为照应“they,them”之外,还增添了4个照应衔接手
段(1个it,2个its,1个they),使得译文语句十分连贯。
汉语中经常有“流水句”,英译时就要运用英语中的从属
连词、不定式和分句等语言手段实现并句,使译语符合其自
身的表达习惯。
例(9)必须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切实制止对企业
乱摊派、乱收费的错误做法。 Measurestoimproveinvest-
mentenvironmentmustbetaken,and,aboveall,tocheck
improperpractices,suchassharingextraexpensesamong
foreignandjointenterprisesandcollectingunreasonablefees
amongthem.
而一般情况下,英语句子(形合句)译成汉语意合句较符
合汉语的说话习惯。
例(10)Astheweatherwasfine,wedecidedtoclimb
themountain. 天气较好,我们决定去爬山。
译文中删去了连词“由于(as)”,更符合汉语规范。
例(11)CanyouanswermeaquestionwhichIwanttoaskandwhichispuzzlingme? 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懂,想请
教你,你能回答吗?
译文按照汉语的行文习惯将英语长句拆成几个单句,通
顺易懂。
3.整体思维与分散性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总是习惯于从整体把握对象,“天人
合一”的有机整体论为其最基本的特点。汉民族的思维是整
体综合的,概括的;而西方思维注重细节分析,在对自然社会
的思考中往往把一个整体加以分解剖析,英美人的思维是个
体的,分散的。这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英汉语对事物的
定义不同,从而用词出现不同的倾向。英语的语词具有明显
的重建性,即不重复使用一个语词或一套语言来表达已变化
了的事物。例如,“cattle”是“牛”的总称,但它不具备汉语“牛”的概括性和累积性,只有靠重建扩展出如“calf”,
“cow”,“ox”,“buffalo”等更具体的词。汉语则是靠累积而不
是重建来扩展语词,因而汉语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较灵活的
搭配性。例如,人们可以用“开”字组出一系列的词语耒:开
会,开门,开车,开刀,开收音机,开机器等,但若译成英语,这
个“开”字要根据搭配选用不同的词:toholdameeting,to
openthedoor,todriveacar,tohaveanoperation,toturn
ontheradio,tooperateamachine等等。英语趋向于特指,用
词细腻,如“说”一词,就有“say,speak,bark,howl,clamor,
yell,murmur,mutter,whisper,blurt,stammer,drawl,
gush,brag,address”等词;汉语趋向于泛指,用词概括模糊,
对中心词喜用各种修饰语,如在“说”前加各种修饰语:大声
地说,低声地说,慢吞吞地说,结结巴巴地说,滔滔不绝地说
……
例(12)他没有考虑后果就脱口说出了那消息。
译文1 Hesaidthenewssuddenlyandthoughtlessly
beforeheconsidereditseffect.
译文2 Heblurtedoutthenewsbeforeheconsidered
itseffect.
上例中,译文1显然不如译文2简洁地道。
4.以主客体统一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和以主客体相分离
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汉语是以主客体统一为基础的,汉式思维往往以“人”为
中心,认为只有人才能作出有意识的动作行为。汉语倾向从
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因而汉语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
西方思维以主客体对立为出发点,强调物我分明,并追求超
越于现实世界之上的最高存在。在语言组织上,英语常以物
或抽象概念为主语,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中国学
生在翻译这种非人称主语表达的英语句子时,往往机械地按
英语句子的模式对译成汉语句子,这样的译文与汉语的表达
习惯格格不入。
例(13)Themomentwesteppedintothecountry,care
andkindnesssurroundedusoneveryside.
原译:一踏上国土,到处都是关怀与照顾包围着我们。
改译:一踏上国土,我们就随时随地感受到关怀与照顾。
例(14)Thefortyyearsbroughtalmosttenmillionmi-·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