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九年级化学上册方程式汇总

一、氧气的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现象:燃烧旺盛、发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C+O2点燃2CO

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燃烧、放热。生成有毒的气体CO

3、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现象: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有刺激味气体(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有浓厚的白烟生成。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现象:燃烧、放热、淡蓝色火焰,干燥的烧杯壁有水雾出现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6、镁条子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①做此实验时,瓶底要放少量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的高温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②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实验时,铁丝一端要系一根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时放入氧气瓶中,用火柴在氧气中燃烧的热量引燃铁丝。

8、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2Cu+O2加热2CuO现象:红色金属铜变为黑色固体

9、铝箔在氧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0、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汞:2Hg+O2加热2HgO

现象:银白色的液体变成桔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拉瓦锡的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与化合物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有剧毒!使用时小心煤气中毒!如果中毒,应立即抬到室外吸氧,或到医院做高压氧,效果更好!

1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甲烷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13.酒精(也叫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现象: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二、氧气的制取

14、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2H2O2=O2+2H2O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5、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注意:MnO2在这里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16、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加热2KCl+3O2↑

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17、水通直流电(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现象:电源两极产生气泡,体积比是2:1,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8、加热分解氧化汞:2HgO加热2Hg+O2↑

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银白色液体,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适合制氧气,因为汞有毒)

三、氢气的性质和制法

19、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燃性)

2H2+O2点燃2H2O现象:淡蓝火焰、放热、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放出的热量是同质量汽油的三倍,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因为原料是水来源广泛、热能高、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否则点燃不纯的氢气会发生爆炸!

20、氢气还原氧化铜:(还原性)

H2+CuO高温2Cu+H2O黑色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内壁出现水雾

21、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锌粒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实验室制备氢气

四、碳的的性质

可燃性

22、氧气充足:C+O2点燃CO2煤炉底层的反应(与氧气充分接触)也是炼钢的原理。

炼钢:就是通过碳与氧气的反应,减少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生铁的含碳量:2%--4.3%,钢的含碳量:0.03--2%

23、氧气不足:2C+O2点燃2CO现象:蓝色火焰,放热,它是许多燃料的成分。也是煤气CO中毒的原因,CO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还原性

24、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CO2高温2CO

煤炉中层的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生成有毒的气体

25、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C+CuO高温2Cu+CO2↑

现象: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获得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铜提供氧,是氧化剂。

26、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2Fe2O3+3C高温4Fe+3CO2↑

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黑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是冶炼金属的原理,碳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27、碳在高温下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2C高温3Fe+2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是冶炼金属的原理,碳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可燃性

2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CO+O2点燃CO2

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气体有剧毒!这是因为CO吸进肺里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跟氧气结合,人体就缺少氧气,严重者中毒死亡。

还原性

2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uO+CO加热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0、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Fe2O3+3CO高温2Fe+3CO2

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黑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是高炉炼铁的原理。CO夺得氧,使氧化铁发生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31、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高温3Fe+4CO2

Fe3O4提供氧,使CO发生氧化反应,所以Fe3O4具有氧化性,

是氧化剂。高炉炼铁的原理。

六、二氧化碳的性质

与水反应

32、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表观看不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了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常把CO2通过紫色的石蕊溶液,观察到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实际上是碳酸使石蕊变红。

33、碳酸不稳定常温下就分解:H2CO3=CO2↑+H2O

◆生成物里有碳酸,都直接写成最后的产物,CO2↑+H2O

该反应也用来解释:通入CO2变红后的石蕊溶液加热为什么又恢复成原来的紫色?

与石灰水反应

34、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a(OH)2+CO2=CaCO3↓+H2O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检验是否生成CO2气体,或鉴定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存在?

解释:①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反而更潮湿了?

②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为什么墙壁变得白而坚硬?

③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为了快点干,常常在室内生个碳火盆,为什么?

④将澄清的石灰水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上面出现一层薄薄的白膜。为什么?

⑤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的瓶壁上,常常出现有一圈圈白环。为什么?

⑥为了保鲜鸡蛋,有人在鸡蛋外面的壳上涂上一层石灰水。为什么?

七、实验室制取CO2

实验室制法

3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同时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石灰石制取CO2,原料经济、易得、反应速率适中,产生的气体便于收集,而且操作简便。

◆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因为硫酸钙微溶,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

工业制法

36、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实际上二氧化碳只是它的副产品,主要产品是生石灰。

37、纯碱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现象:固体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固体同时溶解消失,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此反应不适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速率太快,来不及收集,适合作泡沫灭火器的原料!

38、煤炉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化学反应

煤炉的底层:C+O2点燃CO2

煤炉的中层:CO2+C高温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O2高温2CO2

39、高炉炼铁主要的化学反应:

高炉的底层:C+O2点燃CO2

高炉的中层:CO2+C高温2CO不论高炉修得有多高,都会有炼铁的尾气CO排放到空气中!

3CO+2Fe2O3=高温=3CO2+2Fe高炉炼铁的主反应

40、古诗中蕴寓着化学变化

古诗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都蕴含着化学原理。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思考:(1)古诗中蕴含了几种变化?那一句没有其它物质生成?

(2)古诗中蕴含了几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三种)

(3)古诗中蕴含了几化学反应?(三个)

分析: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石很不容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这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烈火焚烧若等闲CaCO3=高温=CaO+CO2↑

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发生了质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内心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壮志!

粉骨碎身浑不怕CaO+H2O=Ca(OH)2

留清白在人间Ca(OH)2+CO2=CaCO3↓+H2O作者更是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一个纯洁清白的人。

从高温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石灰的这一系列变化,充分表达了作者,身体都不怕粉碎的那种死无所畏惧的高尚气节!

九年级化学复习学习方法技巧

日常学习习惯:

1、上课认真听讲,一般老师对于难记忆的东西都会给出记忆的方法,尽可能在课堂上就记住一部分。

2、做回家作业的时候不要总是把书或者笔记本翻开做,要么做之前看一遍,要么做完之后再对笔记,不会的记住答案之后再做到试卷上。

3、若作业中还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做一个记号,第二天等老师讲评或主动去问。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不需要花特别多的时间去记忆,只有平时的作业都能自己独立完成,而不是总抄书或笔记,或者他人的作业。

快速方法:

1、搞定化学方程式

先从元素化合价开始,找个口诀表背一背,在弄清一些常考的细节诸如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都为二价

然后背比较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制氧气制造二氧化碳(死背住),常用酸碱中和反应等等(这些应该不难,不行可以问老师搞清原理)写完先检查一下有没有配平合不合理等等

2、计算方法

设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计算的未知数为x(如果要求质量分数且你基础较差的话,建议现设发生反应的物质质量,然后再求,保险一点) 题目肯定给出生成气体、沉淀或者反应物生成物完全反应的质量(一定要完全反应),算出这些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包括未知量和已知量),可得:

(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x=(已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道的对应物质的质量

3、难点

化学计算题一般不难,难点一定会出在让你算反应后某溶液质量分数之类的,溶液剩余的溶质质量一般已经求出来了,溶液质量一定要思考清楚,一定要减掉沉淀、气体的质量。如果有什么加x.x克水,加x.x.x克啥啥啥,只管最开始溶液质量加上这些,最后减掉沉淀气体,一般就没啥问题了。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 ②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给液体加热:①预热、用外焰加热; ②试管与桌面成45O角向上倾斜; ③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④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流下使试管破裂。 ⑤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量筒与托盘天平的使用: 量筒的使用:①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②量筒必须放平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3篇) 常见的化学变化学问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根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肯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洁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局部。 2、酒精灯使用留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需用灯帽盖灭,不行用嘴去吹灭;C、肯定制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肯定制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需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展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裂开;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其次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学问点总结 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一样(“一样”或“不一样”),不同种分子性质不一样。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分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行分。 化学中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硬水和软水 1.化学中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一】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篇二】 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上) 一、物质和化学反应 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等 3. 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法则和化学计量法则的应用;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反应热和热化学计量的应用 4. 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和速率常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机理、实验方法、反应动力学等 5.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位置、酸碱平衡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 1.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原理、周期表的应用 2.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3. 氢、氧、氮、碳等常见元素:这些元素的性质、反应及应用,如氢氧化物、氢气、二氧化碳、氨气等 4. 常见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的电荷、价电子构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5. 酸碱和盐类化合物:酸的定义、常见酸,酸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反应、酸碱中和原理及方法;碱的定义、常见碱,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酸碱中和原理及方法;盐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三、化学实验 1. 常见化学实验器材、药品及其用途:如实验室常用药品、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实验器材 2. 化学实验技术:如取样、称量、过滤、结晶、干燥等实验技术;实验中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其措施 3.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如数据读取、数据分析、误差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的上半部分,下一篇将继续介绍化学实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能量和化学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锦集6篇)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锦集6篇〕 篇1:初三化学知识点上册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用CO复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展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顿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别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搜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搜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搜集; ④实验完毕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元素 1.化学元素就是具有一样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书写原那么: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元素化合价口诀 正一钾钠银氢氨,正二钙铜镁钡锌, 铝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负一氧负二, 铁变二三碳二四,硝酸盐酸根负一, 碳酸硫酸根负二,二四六硫均齐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0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贝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p-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相同价相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用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娴熟口诀常用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 +3价fe3+,al3+ hg2+、亚fe2+ -1价cl-、oh-、no3- 3.必须记诵的制备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实验室制备氧气二: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4)实验室制法co2: 2kmn04===k2mn04+mn02+02个 2h===2h20+02个 2kc===2kcl+个 caco3+2hcl==cac12+h20+c02个 zn+h2s04==zns04+h2个 (5)实验室制备氢气: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0===2h2十+02个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04==fes04+cu (8)炼铁原理: 3c0+fe===2fe+3c02 (9)生灰水[ca(oh)2]的制备方法:cao+h20==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02个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至弱: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篇二: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化学的这门课程时,同学们要学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综合的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这门学科。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1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2金属活动性 1.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重要的化学物质 1.空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是混合物。 2.氧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固体和液体均为淡蓝色、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后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3.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在-78.5℃以上直接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4元素 1.定义: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3)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3.元素化合价口诀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5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篇一 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O3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O4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六硫四价碳;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 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篇二 一、碳的几种单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在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应该就是知识点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有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以教材为主线,深入了解教材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课后巩固预习,解决预习和听力中所有未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最新归纳,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最新归纳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_.一氧化碳燃烧:_.甲烷燃烧 _.酒精燃烧:_.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_.过氧化氢分解:_.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_.生石灰溶于水:_.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_.镁燃烧:_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_.氢气还原氧化铜_.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_.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_.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知识点,是对这个世界全新的探索,学会知识点总结可以更好地学习化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3、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以教材为主线,深入了解教材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课后巩固预习,解决预习和听力中所有未解决的问题。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最新归纳,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最新归纳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班级上册化学学问点最新归纳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试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试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自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

九上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部分走进化学世界 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2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3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仪器使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3.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体药品滴入接收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 量筒的使用 1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2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若仰视滴加取得的量比实际所需偏大,若俯视滴加取得的量比实际所需偏小; 3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能加热; 四、酒精灯的使用 1. 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②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