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声乐与器乐的个性差异与融合性
- 格式:docx
- 大小:9.92 KB
- 文档页数:5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及融合分析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作为人类音乐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各自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与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乐器、音乐风格、创作方式等方面分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并探讨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发展。
一、乐器的异同古典音乐时期的乐器主要包括古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管风琴等。
这些乐器在音色和演奏技巧上都有特定的要求,如大提琴可以在音色上表现出深沉与浑厚的特点,管风琴则可以表现出厚重与庄严的音色。
而现代音乐中,乐器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如吉他、电子键盘等电子乐器。
电子乐器的出现使得现代音乐在音色上有了更大的变化与创新。
二、音乐风格的异同古典音乐的风格主要包括巴洛克、古典、浪漫等。
巴洛克音乐追求对称与对比,强调装饰性与华丽感;古典音乐注重对位法和音乐结构的清晰与准确;浪漫音乐则强调表达情感与个人想法。
相比之下,现代音乐的风格更加多样,如摇滚、流行、爵士等。
这些音乐风格更加追求节奏感、音乐性和现场表演效果,在形式上更具活力与激情。
三、创作方式的异同古典音乐创作方式注重乐谱的完整与精确,作曲家需要把音乐思想通过写谱纸传递给演奏者。
而在现代音乐中,创作方式更加多样化。
作曲家可以使用电子音乐软件进行创作,并利用录音等技术手段进行后期编辑与调试。
这种方式使得现代音乐创作更加迅速与灵活。
融合发展分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在音乐风格、乐器及创作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二者在音乐语言上有着共同的特点。
比如,古典音乐注重音乐结构与和声,现代音乐也追求音乐的整体性与和谐感;古典音乐会通过旋律表达情感,现代音乐也以歌词和情绪的传递为主要目的。
这些共同点为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提供了契机。
在现代音乐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古典音乐的影响与元素。
比如,许多现代流行音乐中会添加古典音乐的片段或主题,以增强音乐的艺术性和复杂性。
同时,现代音乐演奏家也在演奏过程中加入古典音乐的演奏技巧和风格,使得现代音乐在表演上更加丰富与聚焦。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及融合分析【摘要】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在历史背景下展现出明显的区别,从音乐风格、曲式到乐器运用都有所不同。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也开始融合起来,出现了新的音乐形式和创新。
通过跨界合作和创新音乐形式,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在当今音乐领域中呈现出多层次的交融和发展。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以及它们的融合方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在当今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异同,融合分析,历史背景,音乐风格,曲式,乐器运用,融合方式,跨界合作,创新音乐形式1. 引言1.1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及融合分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是两种具有不同特点的音乐形式,它们在音乐风格、曲式、乐器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是西方音乐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和声、旋律和结构的精细处理,通常使用管弦乐团演奏。
而现代音乐则更注重节奏、电子声响和实验性的表达方式,常常通过电子设备和计算机进行制作和演奏。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在传统和创新之间相互影响,也呈现出融合的趋势。
在现代音乐中,可以看到古典音乐的元素被重新演绎和使用,同时古典音乐家也在创作中受到现代音乐的启发。
跨界合作和创新音乐形式的出现,也为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通过对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异同及融合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既延续了传统,又拓展了音乐的边界,为音乐创作带来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可能性。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区别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在历史背景下有着明显的区别。
古典音乐主要指的是西方古典音乐,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不同时期的发展。
浅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融合发布时间:2023-02-01T05:25:22.410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9月18期作者: 1.邱晨玲 2. 刘畅[导读] 在声乐教育过程中,为更好地呈现出音乐作品,营造良好的声乐表演氛围,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中声乐演唱主要指演唱人员通过自己的声音来呈现音乐作品,即借助独特的表现方式及优美的声乐来演绎出音乐作品的美。
1.邱晨玲2. 刘畅2.信阳艺术职业学院 4640003. 信阳艺术职业学院 464000摘要:在声乐教育过程中,为更好地呈现出音乐作品,营造良好的声乐表演氛围,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中声乐演唱主要指演唱人员通过自己的声音来呈现音乐作品,即借助独特的表现方式及优美的声乐来演绎出音乐作品的美。
同时,声乐演唱往往离不开钢琴伴奏的配合,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方法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声乐教育;声乐演唱;钢琴伴奏;结合策略1 声乐演唱、钢琴伴奏的简述1.1声乐演唱的介绍声乐指的是以人的声带为主,然后通过口腔、舌以及鼻腔的配合,从而发出动听、有旋律的声音的过程。
声乐演唱形式包括个体人声演唱形式:独唱、重唱,组合演唱形式:对唱、领唱,集体演唱形式:合唱、齐唱、轮唱、组唱、大合唱;声乐一般指美声唱法,但实际上包括有美声、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后来出现的原生态唱法;按音域高低、音色差异可分为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女低音。
1.2钢琴伴奏的介绍1709年钢琴正式诞生,迄今为止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件乐器它表现力强、音域广、和声丰富多样、音色圆润饱满、音量震撼人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
加上钢琴的多声性、和声性、复调性以及交响性特征,使其成为了运用最普及、效果最理想的伴奏乐器。
其伴奏风格根据音乐风格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变化,时代特征、地域特征以及个人创作特征明显。
2 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2.1相互依存“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声乐演唱中音乐与技巧的多元融合声乐演唱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要求歌手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声乐演唱中,音乐与技巧的多元融合,是实现艺术表现力的关键。
以下是关于声乐演唱中音乐与技巧的多元融合的分析。
首先,音乐是声乐演唱中的基础。
音乐不仅包括旋律和和声,还包括节奏和音乐表达。
旋律和和声是声乐作品的主要元素,它们构成了歌曲的主旨。
歌曲的旋律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在演唱中,歌手需要根据旋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演唱技巧,如控制音色、强调节奏和节拍等,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同样重要的是和声,它是支撑旋律的基础,使歌曲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技巧是声乐演唱中的关键。
技巧不仅指声音的控制,还包括演唱的表现力和舞台表现。
在演唱中,歌手需要掌握声音的各种技巧,如发声、调节音色、控制音量和音高等,以及呼吸和共鸣的技巧,来保证演唱的质量。
同时,歌手还需要发挥表现力,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舞台表现也是十分重要的,歌手需要注意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舞台动作,来营造出气氛和氛围。
最后,多元融合是实现声乐演唱艺术的关键。
音乐和技巧的多元融合,可以提高歌唱的技巧和艺术水平,使歌唱更加精致和优美。
歌声和歌词在演唱中的高度协调,是实现歌曲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同时,音乐和技巧也需要和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如影视、舞蹈和表演等。
这样能使声乐演唱更加多样化,并且提高观众的欣赏感受。
总之,声乐演唱是一门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
音乐与技巧的多元融合,有助于实现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在以后的演唱中,歌手们应该不断探索音乐和技巧的交融,以进一步提高演唱的艺术水平。
钢琴伴奏与声乐作品的融合探究作者:盛文峰来源:《大观》2024年第01期摘要:声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凭借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喜爱。
在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钢琴伴奏与声乐作品的融合尚未得到充分探讨。
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与实践研究,研究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作用,提出实现二者融合的方法,分析经典声乐作品与钢琴伴奏的融合实例,以提高声乐作品的表现力,促进声乐表演和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作品;融合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有关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融合探究不仅是一个学术课题,还是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表演中,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相互依赖、互相衬托,共同为观众创造美的体验。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强调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在音乐表达上的整体性,例如,声乐演唱者需要准确掌握歌词的情感和旋律,而钢琴伴奏者必须根据歌词的内容和声乐演唱者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演奏,二者需要配合默契,以达到完美和谐的效果。
在国外的研究中,学者们则关注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在音乐表现上的个性化,他们主张钢琴伴奏者应根据声乐演唱者的个性和音乐风格调整自己的演奏,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与此同时,钢琴伴奏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即兴创作能力,以便在演奏中更好地配合声乐演唱者的即兴发挥。
此外,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融合研究也涉及音乐教育领域,一些学者主张在声乐教学和钢琴伴奏教学中强调二者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钢琴伴奏与声乐作品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钢琴伴奏与声乐作品融合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对不同類型声乐作品的具体分析等。
本研究旨在针对这些不足,更深入地探讨钢琴伴奏与声乐作品的融合方法,为声乐表演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未来研究提供启示。
二、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作用(一)衬托与对比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衬托与对比。
试析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声乐演唱是一门复杂而精妙的艺术,在演唱过程中,声乐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是不可分割的。
声乐发声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它包括了气息控制、共鸣调节、声音调色等方面的训练和运用;而艺术表现则是演唱者对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声乐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的融合,对于演唱者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挑战,因为只有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演唱者才能真正达到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语言的完美诠释。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试析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我们来谈谈声乐发声技巧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在声乐演唱中,声音的发声过程需要经过气流通过声门、共鸣腔等部位,并产生适当的频率和响度,最后才能成为演唱者想要表达的声音。
声乐发声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演唱者能否达到所期望的音乐效果。
声乐发声技巧的训练,主要包括了对唱前准备、气息控制、共鸣调节、声音调色、音域拓展等方面的训练。
唱前准备是为了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和拉伸,为音乐作品的表达做好准备;气息控制则是保证声音有坚实的支撑力,并且能够稳定、均匀地流出;共鸣调节和声音调色则是为了使声音能够具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音色。
唯有声乐发声技巧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应用,演唱者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艺术表现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
艺术表现包括了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把握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它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和诠释。
在进行艺术表现时,演唱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作品中,分析作品的情感走向,理解作品的内涵,然后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去表达出来。
艺术表现不仅要求演唱者能够表现出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还要求演唱者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和表演技巧,能够用声音和动作将音乐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产生共鸣。
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只有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演唱者才能真正做到用自己的声音去传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才能够做到将声乐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完美结合在一起。
声乐和器乐技巧的不同之处一、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音乐作品(这里泛指器乐作品)是通过演奏展现其轮廓的。
当我们对音乐表演作出评价时,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基本功扎实”、“技巧娴熟”、“表现力丰富”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准确、深刻”等等。
首先,让我们研究一下基本功、技巧、表现力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我们是否可以说基本功、技巧是驾驭音符并使之成“形”的手段,对作品的正确理解则是挖掘作品之“神”并使之传神的前提。
换言之,音乐作品是否形神兼备与音乐表现是息息相关的。
音乐表现即演奏者对音乐形象的即兴塑造能力,与演奏者的年龄、气质、情绪、素养等有密切联系。
它千变万化,绝少雷同。
它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即使在同一人身上也往往因时、因地而异本文仅从常见的民族器乐的演奏入手,试探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
二、音乐表现什么?音乐表现情感、表现人们细微而复杂的内在情感。
这一点或许是世所公认的。
诸如爱与恨、喜与悲……,一句话:喜、怒、哀、乐无所不包。
民族器乐的表现能力来源于如下几个因素,即:唱——歌唱性,或称抒情性;说——叙述性;写景——描绘性。
这里,歌唱性,叙述性是对人的描摹,描绘性是对物的描摹,二者相得益彰。
歌唱性即器乐演奏形同歌唱,它是民族器乐表现的常用手法之一。
歌唱性的段落在人们信手拈来的乐谱中几乎垂手可得,随之可见。
我们在二胡曲《阳关三叠》中听到的是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情意绵绵的歌唱;笛子曲《牧民新歌》则传送了豪迈的歌颂之情。
“大漠弧烟直,长河落日园”二胡曲《拉骆驼》表现了荒凉而孤寂的歌唱;烩炙人口的《三门峡畅想曲》则以近乎于朗诵的音调叙说了建设者的赞美的心声。
如果说二胡曲《春诗》散发着犹如“春风得意马蹄疾”那样畅快的歌唱;那末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时而高昂时而低回的歌唱似乎抒发了西北人民委婉的感情……乐手们普遍地钟情于歌唱性的手法并非偶然,其中自然制约的影响也许大有关系,首先,奇妙的人体结构使口耳配合默契:口发出信号,耳接受信号,耳朵对人声的感受永远是最深的。
论西方乐器与中国乐器的完美融合与不同之处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各自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音乐文化,它们在音乐领域中都有着独特的地位。
在现代音乐的交流和融合中,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的完美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体验。
本文将分别从融合和不同两个方面探讨西方乐器与中国乐器的特点,从而展示它们在音乐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的融合。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开始相互影响和融合。
一些艺术家和音乐人将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新颖独特的音乐作品。
中国古筝和西洋乐器的结合,在演奏时不仅保留了中国古筝的传统韵味,还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和声和节奏,使得音乐风格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创意。
西方管弦乐队中的一些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和竖琴等,也被引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与古琴、二胡等乐器进行合作演奏,产生了独特的音乐效果。
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在音乐表达上也有不同之处。
西方乐器以其丰富的音域和精湛的演奏技巧而闻名,如钢琴的华丽和弦、小号的高亢音色等,能够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音乐风格。
而中国乐器则更注重音乐的韵律和意境,如二胡的悠扬和弦、古筝的流畅音韵等,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这些不同之处在融合中相互碰撞、交融,创造出了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丰富了音乐创作的可能性。
在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在音乐文化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西方乐器源自欧洲古典音乐传统,其演奏方式和音乐理论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西方管弦乐队常常采用分解和音、和声、动态等手法进行演奏,表现出音乐的立体感和戏剧性;而中国乐器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音乐的内在韵味和情感表达,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这种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为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的融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吸引了更多的音乐人和听众参与其中。
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的完美融合是音乐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它们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相互融合、交流,共同塑造了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为全球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作者:吴美琦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2期【摘要】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和共性,首先说一下,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主要就是指音乐艺术家们都要掌握的基本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而其中的个性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情不同,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都各不相同,这使得在演唱同一首曲目时,体现出不同的气质,而这独特的气质,增强了声乐表演的吸引力。
【关键词】声乐表演;个性;共性音乐表演艺术的个性其实就是艺术家二度创作成熟的标志。
它的不可被替代性和价值主要在于,艺术家通过它,能使音乐真实的重现,环绕在人们耳边,能使同一个音乐作品呈现出形式各样的美。
正如同一个音乐作品,听这一位音乐表演艺术家表演和听另一位表演是截然不同的感觉。
这就是音乐表演艺术个性化的体现。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个性表演都是不可代替和具有价值对,只有那些具有独创性的声乐表演个性才是不可被替代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共性的重要性。
一、个性与共性心理学上的个性,指的就是决定人独特行为和思想的内部身心动力系统。
这其中主要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
而心理学上对个性的研究,對我们研究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也很有帮助。
声乐表演艺术个性主要是由于人的社会性造就的。
因为声乐表演艺术的个性是由艺术家二度创作完成的,这样作品就会具有艺术家个人身上诸多因素,比如艺术家身上所具有的:生活阅历、世界观、艺术技巧和音乐才能等。
当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时,他们就逐渐形成了艺术家所独有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而这种能力又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表现在艺术家声乐表演的个性创作过程中。
这种独特的创作个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的主体对一个音乐作品的结构、音调以及内涵所呈现的美有着不同的感受和认识。
另一方面,每个音乐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
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加之思维和操作能力的结合,使得声乐表演艺术能出现其个性。
简单言之,个性就是指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点,而共性指的就是一个人和其他人的相同点。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及融合分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两种音乐形式也逐渐开始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音乐风格。
本文将分别从音乐特点、创作方式、演奏形式以及融合的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在音乐特点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古典音乐注重和声、复调和对位法等传统的音乐形式,追求严谨的结构和精确的表达。
它的旋律优美、曲式完整,常常运用交响乐团演奏,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而现代音乐更加注重个人创造力和表达个性,强调对节奏、和声和声音效果的创新。
它的旋律多样化,常常运用电子乐器和合成器进行演奏,给人以活力和新潮的感觉。
其次,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创作方式也有所不同。
古典音乐的创作需要经过专门的音乐教育训练和长时间的琢磨,也注重音乐技巧和规范。
而现代音乐的创作更加注重直觉和灵感,强调个人创造力和自由发挥。
现代音乐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作方式,比如即兴创作和采样等,使得音乐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另外,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演奏形式也存在差异。
古典音乐常常以交响乐团或各种室内乐团体进行演奏。
演奏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熟练掌握乐器和乐谱,演奏时需要严格遵循作曲家的意图和要求。
而现代音乐的演奏形式更加多样化,既有传统的演奏形式,也有唱片和电子音乐的演奏形式。
现代音乐的演奏者更加注重音乐的表现和个人风格,强调对音乐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开始趋于融合。
一方面,现代音乐受到了古典音乐的影响,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元素和技巧。
比如,很多现代音乐作品中会借鉴古典音乐的旋律结构和和声法则,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情感和思想。
另一方面,古典音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音乐的影响,开始尝试一些新的创作方式和演奏形式。
比如,一些古典音乐作曲家开始使用电子乐器和合成器进行创作,尝试结合传统和现代的音乐元素。
融合的趋势还可以从一些跨界合作中得到体现。
小议声乐与器乐的个性差异与融合性
【摘要】在音乐表演和创作中,器乐和声乐是必不可 少的两大
门类,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这也是不能缺少的两 个重要学科。器乐和
声乐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方面不但 有一些共通之处,还有着非常明
显的差异。怎样更好的保证 这两种技能的协调发展,是很多学校在进行
音乐教育的时候 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篇文章对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进
行了 探讨和比较,发现了声乐和器乐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希望能 够更
好的帮助学生实现器乐和声乐的协调发展,将其更好的 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器乐;声乐;差异性;融合 性
现在高校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存在声音或 者器乐严
重偏科的情况,这对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 利的。声乐和器乐在
很多方面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差异性,学 习的时候也很难真正的做到均
衡。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老师必须努力根据二者的教学规律找到其
融合点和共通之 处,帮助学生实现声音和器乐的协调均衡发展。
一、声乐和器乐二者存在的差异性 在音乐中器乐和声乐是不同的
分支,差异性比较明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声乐和器乐的发生媒介存在明显的不同。声乐在进行 发音的时
候,人体是其声音源,是利用神经系统来对呼吸器 官、共鸣器官、吐字
器官以及发声器官进行控制,从而完成 歌唱,而器乐则是利用乐器本身
的物理特性来进行声音的发 出,从而进行音乐表演。声乐发声媒介本身
变式内置的、隐 性的,并且其不稳定性也非常的强,而器乐的发声媒介
则是 外置的、显性的,并且其稳定性非常的强。也正是因为发声 媒介
存在明显的不同,很多人都普遍的认为声音要比器乐更 加的难学,并且
掌控起来也更加的困难。器乐的乐器本身便 是一种商品,其声音是非常
的稳定的,并且人们可以根据自 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但是由于声乐是人
体发出的,所以其出 现要远远的早于器乐,但是由于生理方面存在一定
的限制, 这也导致了音域、速度、因素以及力度等方面的变化性都要
比器乐差很多,这也限制了其发展性,而器乐的出现,在一 定程度上对
音乐进行了完善,拓宽了其表现的空间。
2.
二者表现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别。在结构组织、审美形 态以及声
音特质方面,声乐和器乐都存在很明显的不同。声 乐在进行表演的时候
和语言歌词之间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具 象性和表意性都非常的强,而器
乐本身的抽象性以及非语义 性非常的强。正是因为歌词的存在,声乐在
情感表达方面要 远远优于器乐, 但也正是其存在歌词, 阻碍了其更好
的发展。 因为当音乐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在进行情感表达的时
候便不再需要字,这时,器乐的优势更加明显。随着音乐的 不断发展,
器乐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完善,其形式也更加的独 立完整。声乐在进行表
演的时候,除了最常见的独唱,还有 合唱以及重唱等形式;器乐除了独
奏也出现了交响乐和重奏 等形式。
3.
二者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同。器乐和声乐在进行 教学和学
习的时候,各自的要求和特点都非常的明确,只有 根据其规律进行教学和
学习,不断的明确目标,才能够保证 效果的良好。二者相比之后,我们能
够发现,在进行声乐教 学的时候更加重视师生之间配合以及学生本身的
悟性。声乐 老师本身便应该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并且了解发音的整个过
程,这样在教学的时候, 才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选择适合
其学习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学生在进行声乐学习 的时候,也应该不断的
配合老师,对于老师教的东西应该多 进行思考。学习声乐的时候,学生不
但本身的嗓音条件要比 较好,还必须有一定的悟性。在进行训练的时候,
声乐和器 乐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器乐需要高强度的重复联系,而声乐 则
更加要求方法的正确以及高效,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学生 的声带。在进行
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讲一些正面的道理, 若是学生不能够理解,那么可
以讲一些反面的道理,若是学 生还是无法理解,那么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抽
象的手段,学生
真正的明白了, 弄懂了, 那么老师教学的目的才算是达到了
二、声乐和器乐二者之间的互通性和融合性 虽然器乐和声乐二者
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都比较大, 但是在音乐中,作为其两大分支,二
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进 行音乐学习的时候,不能够单独的进行器乐学习
或者单独的 进行声乐学习,必须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让其很好的进行融
合。
1.
二者依托气息的运用是互通的,可以融合在一起。随 着二者在
表现形式以及媒介传播方面差别比较明显,但是二 者在发生的时候都是
通过人的运动。人在进行运动的时候是 离不开呼吸的,所以在进行声乐
演唱或者器乐演奏的时候, 只有将呼吸融入进去,声音才会更加的流畅
充满灵性。在器 乐的演奏中,演奏者在进行气息控制的时候也会直接关
系到 音乐本身的情绪以及内涵的表达,在进行句读划分、起承转 合、
情感表现以及轻重缓急控制的时候都是和演奏者气息有 直接关系的。在
进行演奏的时候,若是没有很好的对呼吸进 行控制,那么演奏便会混乱
或者呆滞,毫无美感,所以在进 行器乐演奏的时候应该将声乐的气息运
用融合进去,进行乐 谱的吟唱,这样才会让音乐更加的有生命力更加的
灵动。
2.
二者审美艺术是统一的。器乐和声乐在进行表演的时 候都非常
重视艺术表现以及技巧之间的统一,在进行器乐和 声乐表演的时候都需
要做到声情并茂,很多乐器演奏家都会 用很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时间来对
自己的演奏技巧进行提升, 以便能够更好的对音乐进行诠释,实现形式
内容、表现技巧 的统一。
3.
二者具有很明显的互通互融性。产生音乐之后,器乐 和声乐二者
之间的联系就一直存在,人们在进行音乐活动的 时候也会围绕器乐以及
声音开展。在早期的时候,人们进行 音乐活动经常会和舞蹈以及诗歌结合
在一起,而乐器的作用 仅仅是伴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乐器不断
的出现, 并且慢慢的独立,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并且人的声音也可以 说
是器乐的一个重要抽象原型。器乐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对 各种素材进行
吸取,从而逐步的形成了曲式和体裁,在 19 世纪的欧洲甚至出现了器乐
声乐化的趋势,并出现了很多音 乐大师。 19世纪以后, 歌剧的出现和
发展也更好的将器乐和 声乐两大音乐形式结合在了一起,其能够将乐队
的交响和声 音的演唱于一体,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二者之间的融合性,
并且,这也是器乐和声音组成的最高的综合艺术形式。
三、结语 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其不但需要懂声乐,还必须懂 得
器乐,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创造出伟大的音乐作品。 本文通过对声乐
和器乐的研究可以得出,二者是不能够分离 的音乐形式,并且二者也是相
辅相成的。老师在进行音乐教 学、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应该努力的
找到二者存在融
合点,更好的进行声乐和器乐的学习,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 己的音乐水
准。
参考文献:
① 宋春燕 .声乐美学学科中的应时之作―――读余笃刚 《声乐艺
术美学》有感 [J]. 人民音乐 .2011(4)
② 许秀君•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作家.2013 (8)
③ 马磊.谈声乐课堂中与器乐相关的联想教学 [J].赤峰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3)
④ 席玲玲 .论高师音乐教育中声乐与器乐技能训练的平 衡发展
[J].
音乐探索.2013( 3)
⑤ 李锡波, 李鹏,白文刚 .浅谈戏曲音乐的声乐与器乐 [J]. 大舞
台 . 2010( 7)
⑥ 张建华 .演唱乎演奏乎―――谈声乐课堂中与器乐相 关的联想
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12( 7)
⑦ 王婷莹 .歌剧音乐的戏剧性―――兼论瓦格纳 《诸神的
黄昏》器乐的戏剧性功能 [J] .考试周刊 .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