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思想

摘要:道家思想对园林艺术的渗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其中既有道家作为隐逸等社会文化心理的积淀,也有其哲学思想的直接介入,而更主要的还是道家美学思想对园林艺术精神的浸润。因为,相较于其他内容,艺术精神作为道家尤其是庄子树立的一面,的确来得更为重要。道家对技艺的扬弃与超越、周流不息的时空意识以及疏离了一切世俗事务和欲望的审美观照和忘我的艺术创作构成了中国人审美经验的各个基本要素。而同时,“和其它艺术一样,造园艺术也毫无例外地要受到美学思想地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哲学体系的支配下滋生成长的。”这一质朴分析,正道出道家思想影响园林艺术的关系路线。道家艺术精神或道家美学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一.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指老子、庄子哲学,或者说《老子》、《庄子》这两部著作所代表的思想中国园林则以士人园林为主,它发端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并在其后始终占据中国园林的主导地位。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与易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通过庄子所谓的“物化”,以虚静之心而来的主客合一,人与自然的合一,将人格与人生境界升华融化到超越当时社会上人格与人生境界评判标准的自然之大美中,是“效法自然”的主要内涵。由于“士”阶层自诞生之日起,一直代表着时代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最高水平,所以士人园林无论是在造园思想,还是造园技巧、手法上都堪称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同时,就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主要过程来说,士人园林的美学宗旨和艺术方法无疑占有关键地位。一千多年来,不仅私家园林多以士人园林为主,而且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也都不断接受士人园林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理想、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因此, “士人园林”不仅指士人阶层所拥有、建造的私家园林,也包括那些由文士主持建造或者效仿士人园林风格的皇家园林或寺观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中国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与中国文化的内涵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为中国艺术的独特形式,园林“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生动可感,自然贴近,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和极其鲜明的文化个性。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它更为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和美学、艺术思想。而在这一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母体文化的哺育滋养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建筑空间,园林与具有自然主义倾向和富于艺术气质的道家思想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

二.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研究现状

从现有资料来看,率先撰文探讨论述道家思想与园林建筑关系的是王振复先生。年,他出版了《中华古代文化中的建筑美》一书。正如该书“前言”所说,其目的是“以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为背景与出发点”,从空间意识、起源观念、模糊领域、儒学规范、道家情思、佛性意味、象征性格、装饰风韵八个方面与层次,“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建筑意识及其美学意蕴加以初步的探讨,努力挖掘其文化本质与根源”。他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民族美学性格,受儒、道、释哲学思想影响至巨。而当试图将道家哲学与古代建筑文化联系起来加以美学探讨时,中国古代园林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典型的研究对象,因为中国园林受道家哲学影响最大,其文化现象充分积淀着道家情思。所以,该书专辟“道家情思”一章,以近两万字的篇幅,从园

林文化历史发展和具体艺术表现即园林曲线与意境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之“道”。年,王先生在《学术月刊》第九期发表了论文《中国园林文化的道家境界》。该文是建立在前述研究基础之上的又一成果。它把中国古典园林当作一种特殊的审美文化现象加以审视,首先从自然与人的文化哲学母题分析得出“中国园林文化的哲学精魂无疑是老庄之`道”,的结论然后,又结合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境界和生活理想与园林文化之关系,指出文人园林的文化本质为“穷则独善”型最后,从园林之“曲”与“静”研究其道家境界。应该说,王振复先生开拓性探讨的首创之功值得充分肯定,而其研究成果从历史发展、文化母题及具体艺术表现等方面展开的研究思路也给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但限于论述篇幅和研究视野,王先生对园林艺术与道家思想关系的美学思考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如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风格追求与道家“法自然”的审美理想之间的关联园林空间意识与意境塑造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辨析。且其研究的侧重点偏于园林“文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园林艺术本身的关注与深入。

此外,专门研究道家思想与园林建筑关系的还有四川大学王银桃的硕士论文《道家哲学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年。该论文分别从古典园林艺术的道家哲学底蕴、“道法自然”的园林构思、“有无相生”的建筑法式和“得意忘象”的艺术境界展开探索。其研究涉及了道家思想与园林艺术关系的基本问题,也是本论文要进一步探索的主题。

二十世纪以来的道家思想研究,尤其是庄学研究已经明确了许多重要共识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不仅十分深远,而且是多方面的从《老子》与《庄子》产生的历史语境出发,老、庄美学思想的“特殊性”在于他们并非以文学艺术为基点来谈论“美”,而是其思想本身蕴含了通向“美”与艺术的可能。一个世纪以来,大陆学界、港台和海外华人学者纷纷以创新的方法和开阔视野在老庄文艺思想领域收获了丰硕成果。

三.道家思想与中国的艺术精神

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尤其是山水艺术影响十分深远。从道家思想的内在肌理出发,可以分析出老、庄哲学“不期然而然地回归”于艺术精神的脉络和通向自然山水的理论逻辑。诚然,“艺术精神之对于各种艺术的创造,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管钥”。除山水艺术之外,老庄艺术精神也会深入到其他艺术类型。但是,由于自然界相较于“人间世”更符合道家的性格,因此老庄哲学对中国山水艺术的渗透、融入,当是最切近其自身本质的。老庄艺术精神的普遍自觉与其“山水精神”的落实,终于在魏晋得以实现。玄学对于魏晋及其以后的一大影响,就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山水审美意识的确立。这一切,都必须经过老庄艺术精神及其“山水精神”相辅相成的浸濡才能产生,因而其呈现的特质,也必然反映出道家思想的影响。

艺术精神作为艺术本身所呈现的特殊气质、境界,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中国艺术精神既是一面镜子,映现着儒、道、释禅为主体的中国哲学观念,又深深植根于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意识之上。同时,它还是一个自足圆满的、独立的体系创造,不仅体现了独特而富有灵活性与重铸特点的东方审美意识,也是古代艺术创造的智慧结晶。因此,“道家思想与中国艺术精神”指的是通过道家思想的影响透视中国艺术精神典型的文化特质,并非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特质仅仅在于道家思想。在“现代”视野的投射下,“中国艺术精神”概念的提出与阐释,其理论意义十分重要。这确实是一个广大而深邃的话题。

应该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老子和庄子对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的影响,并未获得充分重视。由于学术视野闭塞和研究方法相对保守等原因,庄子美学研究在二十世纪上半期处于所谓“潜研究”状态,而老子美学研究更是乏人问津。当然,这也跟道家表面上反美、反文艺的倾向容易导人以“误读”有关。但是新时期以来逐渐回暖并持续升温的道家文艺思想研究,又多偏重于庄子,甚至有以庄子美学替代道家美学的认识倾向。相比之下,老子艺术精神长期被忽视,没有得到客观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应该看到,尽管老子对后世美学、艺术的影响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