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用数字教材,建高效课堂——数字教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概述数字教材概念为切入点,对数字教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深度剖析论述。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为了切实提升阅读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则可以借助“数字教材”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充分发挥“数字教材”独有的优势来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数字教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前言:数字教材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便利和资源。
语文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数字教材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电子化学系设备,并且能够用这一设备提供的资源有效地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利于产生快乐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满足学生感官需要与心理需求,让他们更好的培养自己独立探索和主动求知的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简述数字教材应用概念将数字教材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课本教学模式。
正相反,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拓展与延伸。
数字教材主要指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学环境下,利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来处理,提供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微课、交互等多类型资源。
在这个万物皆可“云”的时代,云智慧教学平台更是实现了数字化教学的最大化,不仅成为教师开展线上传播教学的媒介,也成为各种学习资料分享的传播平台。
由于线上教学始终不如线下教学那般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云平台也开展了课后练习板块,帮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同时,以云平台作为依托,数字教材作为传播媒介,也有利于打造轻松、开放、共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寓教于乐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魅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数字教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策略(一)运用数字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具有对事物的好奇心,运用数字教材可提高其对课堂阅读的兴趣,通过情境画面来教学,很好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
学习任务群让语文课堂展现精彩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指出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让语文课堂展现别样的精彩。
一、识写汉字,展示汉字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与梳理,发现语言运用规律,培养初步的语用能力。
特别是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对汉字进行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体会汉字的字形美,让语文课堂展示汉字魅力。
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本课所要认识的7个生字,按照字形结构进行分类,可以发现除了“斧”为上下结构之外,其余6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然后教师从字理知识入手,带领学生分析这些生字的形、音、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汉字文化。
在教学生写字时,教师将书法知识融于其中,如,“煤、诉、接”几个字,左边小而窄,要稍微靠上一些,并且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汉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强化实用阅读,创建生本课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设计,而听说读写是语文实践中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与内容,以“语言运用”为主题,设计一系列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构成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在强化实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生本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活力。
在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围绕“课文写了猎人海力布哪些事”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提取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了解课文写了“救白蛇得宝贝”“救乡亲变石头”两件事,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进行简单复述。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案例范文篇1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比如使用电脑进行文档编辑、搜索资料等。
咱得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 通过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比如说,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找资料,然后在小组里分享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 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像用一些有趣的教学软件,让学习变得像玩游戏一样好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
这可不容易,得让学生多练习,老师也得多指导。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避免沉迷网络和游戏。
这可得费点心思,得跟学生讲讲沉迷网络的坏处,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信息技术,什么时候不该用。
三、教学方法- 采用在线协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
比如说,让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某个主题的PPT,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分享。
- 利用虚拟实验的手段,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像化学实验啥的,在虚拟环境里做,既安全又有趣。
- 结合多媒体教学,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讲历史的时候,放一些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一下历史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回到了座位上,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我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咱们先来看点好玩的。
”接着,我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炫酷的科技动画。
动画里展示了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有智能机器人在工厂里忙碌地工作,有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海底世界,还有在线学习平台上同学们积极互动的画面。
动画的画面非常精美,色彩鲜艳,音效也很震撼。
同学们都看得入了迷,时不时发出惊叹声。
播放完动画后,我问大家:“同学们,这段动画好看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好看!”我接着说:“那你们在动画里看到了哪些信息技术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看到了智能机器人,有的说看到了虚拟现实技术,还有的说看到了在线学习平台。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就是一件流动的艺术作品。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学识,深入解读文本,发掘教材本身魅力,并适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去开启学生思维的天空,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就如何运用课堂教学艺术,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的艺术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可教可学的知识很多。
教师必须避免使教学目的淹没在串析之中,要根据教材的设计,使每节课都能落实一、二个目标,使教学目标准确、精要、突出,使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举一”是否得当、得法、得益。
教师在讲授每节课、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应心中有数,弄清这篇文章在知识系列中的位置,立足于教材的整体去处理每篇文章,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讲,什么都练,结果将会什么都得不到。
例如教七年级《心声》一文,根据教材的设计,应当抓住塑造人物形象和对生活不要轻言放弃两个重点讲深讲透。
把篇幅较长的课文在两个课时教完,使学生在上述两个讲授重点上有所收获。
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每节课,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滋味,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知识力,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大都是借助于教师的语言来实现的。
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进入了艺术境界,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
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剌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浅谈如何发挥数字资源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以“八桂教学通”为例摘要: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语文素养;辅助策略引言数字化资源能够把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实时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训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之间的良性转化,全面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八桂教学通”就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数字教学平台,以课程组织工具、教学工具、资源库、题库、学科工具库等作为支持核心模块,课堂活动库和授课工具库还支持使用课堂学习场景,帮助教师提高了备课效率,优化了教学过程。
一、数字教材资源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一)便利的工具性,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将数字教材资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为小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不同的阅读体验。
比如在《人物描写一组》这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入感悟人物形象,先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嘎子动作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嘎子语言的句子,并抓住重点词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老师在引导时,可以利用八桂教学通的“画笔”的功能,用两种颜色的线条画出描述小嘎子动作和语言的句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见并学习如何记笔记;然后,利用“聚光灯”的功能,把生词和重点句子都凸显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集中在重要的信息上,达到教学的效果[1]。
(二)加强互动,有助于深入对话和提高思考能力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八桂教学通平台能把“原图原文”、“交互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管理”的内容嵌入到教材中。
比如,《曹冲称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要使学生了解曹冲的称象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中得到一个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不能在课后完成“排列有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教学作业,数字资源中的互动问答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议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文化育人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各个方面的能力,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论文创新点: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在德、智、美育的能力,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又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喜爱学习的乐园。
语文课堂,就传统教学而言,在一张黑板,一只粉笔的教学手段下,仅靠老师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它无疑如一渠活水,走进语文课堂,在文化育人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充分利用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能力,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使学生有较好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领着学生的文化育人。
一、信息技术在德育培养中的作用。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1.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我在教授端木蕻良的《土地的善良》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新授之后设计了一张大悟县美景的图片综合展现。
第一张是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的图片,有革命意义,激发学生不忘先烈,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第二张是双桥古镇的花ft,鹅黄色的花瓣漫ft遍野开放,向渡桥延伸。
第三张是大悟ft中高耸入云端苍翠ft林中那迎风摇曳,不屈向上的嫣红的杜鹃花,在陶冶ft水之美的同时,增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渲染出“没有国家,何以家为”的理念。
第四张是“孝感北站”高铁站的图片,座落在大悟高店的高铁新区,矗立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见证着飞速发展的今日大悟。
它带动了大悟的经济,让学生们产生了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
我将这四幅图片置于一张幻灯片里,并配上《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背景音乐。
顿时教室里宛如闻到了田野的芬芳,听到了小鸟的宛转清脆的歌喉,看到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大悟的红色热土,整个环节孩子们徜徉其中,激发了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希沃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实,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孩子更加自主高效地学习呢?希沃白板作为新型的教育化手段,相对于黑板教学和ppt教学,形式灵活,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简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希沃白板强大的功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课堂,提高效率,使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希沃白板;语文教学;功能强大;提高效率为了打造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堂,我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运用希沃白板,下面我以自己上过的课文为例,选取6篇谈一谈希沃白板在语文课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功能丰富,趣味无限希沃白板有许多实用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以更好地辅助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如,放大镜、蒙层、计时器等都是希沃白板常用的功能。
在学习课文《蟋蟀的住宅》时,当我们学习到“蟋蟀是怎样运用足建造、整修住宅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蟋蟀的前后足与后腿,我用希沃白板的“放大镜与聚光灯”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了蟋蟀放大的前后足与后腿上,特别是关灯效果的使用,让蟋蟀的四肢非常清晰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相当于进行近距离观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明白蟋蟀就是用这些工具一点点挖出了它的洞穴,同时也感受到了蟋蟀的认真与不懈。
为了使课堂更加有趣,我利用“蒙层”功能设计了“红包”,当学生闯关成功或者表现良好时,作为奖励,学生可以上台利用“橡皮擦”把自己选中的红包轻轻擦除,红包的内容就会出现。
设计成红包,会让学生有仪式感,在慢慢擦除红包的过程中,学生满怀期待,兴趣也会被调动出来,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会更愿意积极地表现自己。
二、与AR结合,尽显真实当希沃软件与高科技的AR相机结合起来,会产生更真实的课堂效果。
在希沃白板的工作台,有手机传屏的功能,可以即时把手机的内容直接展示在大屏幕上。
我们的语文课要充满魅力兰考县城关乡第三初中任德力摘要:针对语文的现状,本文提出教学中发挥语文独特魅力的几点建议。
一﹑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二﹑要重视朗读的作用;三、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四、要有创新意识。
关键词:导入朗读思维创新初中语文课的现状如何呢?语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呢?早自习向语文老师提问的学生有几个呢?看到英语老师被学生团团围住,看到数学老师被学生追问而无法脱身,孤家寡人一身轻松的我们难道没有一种失落感吗?难道是学生都会了吗?考试时其他课有满分的情况,可语文呢?语文课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就是休息课,可以好好睡上一觉;语文课上学生们做数学、物理作业的情况相信老师们也不是没遇见过;自习时大部分学生都在物理化学数学的题海中遨游,语文资料却无人问津;语文作业的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学生总是在其他作业完成的情况下才想起还有语文作业还没有做呢!!!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心痛吗??我们难道就这样听之任之吗??可能这种局面是社会、学生认识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些方面我们个人一时半刻也无能为力,可至少还有课堂是属于我们的。
我们完全可以充分挖掘语文的潜力,让语文课发挥应有的魅力,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从而喜欢语文这门学科。
俗语说:“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只要我们守住课堂这棵“梧桐树”,就不怕学生这个“金凤凰”不爱语文。
下面就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人们常说有了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所以每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我们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
当然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采用的手段也灵活多样。
比如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了信息技术,可以依靠多媒体来展示与文章有关的内容作为导入。
讲《神奇的极光》一课时因学生对极光很陌生,我就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极光照片,让学生先整体上对极光有个认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展示课观后感周一有幸观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语文展示课,观看之后由衷的感叹社会发展和进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来为教学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观看的展示课中印象最深的是李玲老师讲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李玲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1.首先是精美的画面展示。
李玲老师运用了多媒体展示,首先播放了一段有关西沙群岛介绍的视频,通过美丽的画面和声音的渲染,激发了学生们对于本课文的学习兴趣。
李玲老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们通过视频中的内容发散思维,能够熟悉课文。
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李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延伸课堂教学,出示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关于西沙群岛介绍的图片,这很大的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不在局限于课本之上,对于文中难以理解的生字和句子也能够通过图片的辅助深化理解。
3.李玲老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课堂练习上,让学生们图片学生用词语形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词语的运用能力。
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
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能畅所欲言。
实践证明只要有效引导,利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不断学习,向时代靠拢,多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中来。
观“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课学习心得昨天,学校组织学科教师观摩学习省级教学能手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视频课,几位授课老师分别就不同学科中恰当的多媒体运用,让我感慨良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就我所带学科和我学习的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1.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
几位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艺术作者:张丽萍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9期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艺术是指富有个性、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操作行为方式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不可复制的。
只有当对“技术”的掌握运用所形成的“技能”达到“技巧”的程度以后,加上个人的独创性,才可能有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境界。
所以课堂教学技能、技巧、艺术均以课堂教学技术为基础,艺术则是技术最高层次的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造性形象性审美性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对于这点已经取得共识。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足以体现这个共识。
课堂教学艺术是指富有个性、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操作行为方式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不可复制的。
只有当对“技术”的掌握运用所形成的“技能”达到“技巧”的程度以后,加上个人的独创性,才可能有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境界。
所以课堂教学技能、技巧、艺术均以课堂教学技术为基础,艺术则是技术最高层次的创造性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习惯一体化发展,在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掌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技术,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个人的独创性,才可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一体化发展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下面从课堂教学技艺的四个特性展开阐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一、形象性形象性是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学艺术要借助语言、表情、体态、技巧、图像、音响等方式来表述和解释知识,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以达到传授知识和进行教育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材中在解释资源管理器的硬盘分区这个案例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比喻。
将计算机的硬盘当成一幢三层楼,硬盘中的C、D、E区分别就代表着楼房的一楼、二楼、三楼;而每个分区里面的文件夹,如C盘下的文件夹则类似于一楼里的小房间;依此类推每个房间里边的小布局如卫生间则可以形象地说明为子文件夹等。
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语文课程接近生活、应用广泛,内容丰富、富有情趣,语文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语文教学却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一、运用趣味教学法孔子日:“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中搞好趣味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简介如下:1.导语引趣法;2.故事引趣法;3.设疑引趣法;4.引导想象法;5.角色朗读法;6.直观教具法;7.图画法;8.情绪感染法; 9.欲正故错法;l0.激将法;11.讨论法; 12.悬念法;l3.板书设计法;14.教态姿势引趣法:15.语言幽默引趣法;16.电教法;17.课本剧排演引趣法:18.参观法;19.学生试教法;20.读写结合法,等等。
趣味教学法的综合运用,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语文学科的审美因素语文学科富含审美因素。
学生应从各种学习活动中获得具体而又丰富的美的精神陶冶。
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语文综合性、模糊性的特点。
挖掘教材中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思想、阅历、知识、体验的积累。
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材中审美的内容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点:1.意境美自然美景是作家写作的一大内容。
中学语文课本里有鼎湖山泉水的泠泠淙淙、悠悠扬扬,富春江江水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朱自清笔下春的生机和活力,梁衡文中夏的火热、急促和繁忙,王维诗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陶渊明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和闲适……这些自然美景无不浸透了作家丰富的情感。
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读想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美丽的艺术画面印入学生脑海,进而体会到作家抒发的浓浓深情。
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语文课堂充满魅
力。信息技术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而要充分发挥信
息技术的优势,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才能够提高
课堂的有效性。
一、?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强大的交互性,集
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功能,如学习《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时,教
师在课前搜集资料,展示了梅花山梅花盛开的意境,是那样清新优美,在课堂上
学生既欣赏了花开的形态,又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梅花的美,一下子就把学生带
到了梅花山那秀丽宜人的美景之中。如此美丽的画面,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
充分感受到了梅花山的灵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
果。
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有趣的动画、图片、声音等导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也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三亚落日》时,运
用多媒体技术,将落日的过程分成文中所描写的几个阶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极大地调
动起来,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析意象,
悟意境,品语言,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氛围丰富学生情感
信息技术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功能,生动地再现特定的环境和场景,营造
特定的氛围,加深学生对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
激起内心的共鸣与感动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轻而易举地被解决了。
记得在上《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上课时,只见学生围绕着老师的引导和心
中的疑难,在红军长征这个主题网站中主动认真地查阅相关的资料,或浏览文字
资料,或观看战斗视频,或查阅背景资料,或欣赏长征歌曲,每一个人兴致勃勃,
专心致志,不仅知道了飞夺泸定桥这一事件的相关背景,战斗地点地势复杂、险
要,泸定桥桥体构造的特殊性,更深入了解到红军战士在这一场硬仗中所体现的
精神以及这场战斗在长征中的重要意义。可见,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可以使
学生的学习心理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调动自己的全部自我意识,开动自己
的大脑,主动地去探索,去分析,去鉴别。
三、?运用网络中丰厚的资源提升学生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网络信息技
术的交互性和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自己操作,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选
择学习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材料,学生在探究、选择的过程中,加深了文章的
理解。自主学习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当他们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能够产生
成就感,提升了自信心,同时也使学生的自尊有所增强。
如教学《说名道姓》一课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与姓名相关的资
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
因为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所以学生遇到困难后会尽量自己想办法
解决。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后,自然就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锻炼
了自身的意志品质。
四、?运用网络平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为学生合作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依照学生的
特点,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在合作中提高学生的人
际交往能力。
比如语文实践活动《多彩的民风民俗》,教师先安排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民
风民俗”的信息。再让学生利用网络彼此交流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接着学生
对信息进行小组的研究整理,共同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然后学生在小组内归纳
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后学生合作编写了一份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大胆交流,分工协作共同
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建立了同学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学生
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过程变得如此有趣,成为一种享
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产生成功感,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