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项目计划书

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项目计划书

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项目计划书
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项目计划书

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项目

计划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XX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项目规划方案

2015年8月

目录

一、项目宏观背景

文化艺术交流作为文化艺术作品呈现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渠道,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发展机遇。

(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随后文化部发布《文化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国家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尤其是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诞生,更是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到了事关民族兴亡的高度。

(二)四川省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根据《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2011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川办发〔2011〕96号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该《规划》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尤其是对于

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与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方面,《规划》都明确支持相关的支持政策。

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冲破传统体制束缚,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初步形成了体制机制创新、事业产业共荣、城市乡村联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文化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

通过建设此交流中心,构建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四川文化形象,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要内容

(一)艺术设计馆聚落版块

具有个性艺术特色为主的传统建筑并形成聚落,恢复建筑群

物理形态和文化生态,并与各大相关院校及专业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专门从事文化艺术产品的展示、创作、交流、鉴定、培训、交易及服务,是整个项目的文化核心。

艺术设计馆聚落版块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上,坚持由政府被动保护向企业主动经营性保护的转变,通过艺术的创作、市场的运作、利益的驱动来活化传统文化的保护,项目开发在不破坏原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经营,达到发展民俗文化、工艺美术形态等文化系统的目的,实现原汁原味的可持续传承和发展。

(二)文化休闲版块

建设会所及相关文化休闲场馆作为项目的配套设施,会所具备品茗、社交、餐饮、娱乐等功能,并吸引各类艺术家与收藏家一起开展各种收藏、展示、交流、鉴赏、研讨、拍卖等活动。同时,会所具备针对收藏市场的藏品(传统艺术品)鉴赏及拍卖中心;针对文化旅游市场的工艺美术品(现代艺术品)的展示中心等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文化旅游资源产品现状,考虑到成都文化艺术产业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充分利用项目选址地的地貌特征,采取主题化展示策略和博物馆产业化开发战略,在区域内分为不同的功能主题,设计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收藏文化产品,形成不同的建筑、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高潮的系列产品谱系和整体性的深度体验社区,使珍贵的收藏文化和精彩的园艺文化在具

体场景的互动达到极至活化,打造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四、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意义

(一)文化艺术交流的建设符合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很好的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匠心独具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艺术馆”和“文化园”的概念,不仅超乎想象地将多栋传统艺术建筑保护过来,汇集在一起形成建筑聚落,而且还进一步将各种业态的配套如艺术馆、创作室、文物商店等各种文化及商业等汇集在一起,让这些配套设施呈现亚博物馆状态,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等多项功能为一体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与古镇旅游项目构成了人文旅游丰富多彩的版块,项目建成后形成新的文化旅游线路,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项目同时启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擎,更多地积聚工艺美术资源,带动传统工艺美术工艺谱系的创新开发,力争成为面向国内外推进文化创新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

(三)项目能将自身已有的文化艺术资源与自然人文资源以最佳的方式整合,在保护环境,不破坏原生态环境和本土文化的前提下,引入高端文化艺术,以专业的运营思路和经验,确保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为走向国际,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争得一席之地搭建一座桥梁,为成都的国际化贡献自身的力量。

(四)通过项目的运营,提升古镇的文化品位,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周边居民和城区提供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体现政府的民生关怀。

五、运营模式

项目建成后,将建立专业管理和运行团队负责中心的日常经营、管理,实现企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艺术交流中心将依托西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政策优势和两区域的资源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1、建立两区域文化艺术交流常态化机制和模式,组织文化会展、文艺演出、交流活动,吸引两地区高端艺术家建立长期的艺术创作室,作为两地区艺术交流中心日常运营的基本保障。

2、以文化艺术品、工艺品固定陈列展示为基础,建立文化艺术品、工艺品等相关产品交流、交易平台。

3、搭建电子商务展示平台,结合创作、展览、展示,推动文化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特色农产品及旅游等产品的网上经营,全方位立体化拓展交流交易空间。

4、组织、承办各种两地区文化艺术培训、学术交流、演艺、会展等活动,丰富两地区交流内容,增加经营效益。比如与珠三角地区文化艺术界共同筹划民间艺术节、文化旅游节等带有两地区文化特色的活动;共同组织举办各种主题的文化艺术论坛

交流活动、两地区青少年文化艺术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