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

Chapter 7

1、行政征收的概念和特征:是行政主体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采取强

制的方式向行政相对人无偿征集一定的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他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基本目的在于满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或社会组织的财产一经国家征收,其所有权就转移为国家所有,成为国家财产的一部分,由国家负责分配和使用,从而保证国家财政开支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征:1)法定性,行政征收权来自于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指向的是行政相对人的经济利益。2)羁束性,行政征收不仅要有法定依据,而且要严格遵循羁束的原则,而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3)强制性,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征收行为,不仅不需要征求相对人的同意,而且可以凭借各种强制方式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相关义务。4)无偿性,是财产的单向流转,相对人不会得到任何补偿,这是由行政征收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这一性质所决定的。

2、行政征收的种类:我国的行政征收体制主要由税收征收和各种社会费用征收组成。

(一)1)税收征收。税收从静态意义上讲,是指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

从动态意义上讲,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强制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税收功能: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并从根本上决定新税种的产生、发展和更替,反过来,税收又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税收具有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的功能;其次,税收具有宏观调控的功能;再次,税收具有监督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功能。4)税收征收的主体:根据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5)税收征收的方式: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委托代收。(二)社会费用征收1)概念和特征:是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一定的公益服务,或者授予其国家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权而收取的代价,社会费用征收也称为行政收费。特征:社会费用征收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履行行政职能的其他社会组织,但并不是所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都有权收费,谁有权收费取决于法律、法规的规定;社会费用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或提供一定的公益服务的特别支出的需要;社会费用征收对象只能是与某项特别支出由特定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社会费用征收也具有法定性、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征。2)分类:建设资金费的征收;资源使用费的征收;管理费的征收。3)征收方式:定点收费;上门收费;附带收费;代位收费。

3、行政征用概念和特征:是行政主体出于公共目的,为满足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强制

取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财产使用权或所有权,并给予其合理补偿的行政行为。行政征用的对象包括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动产。特征:1)公益性2)强制性,无需相对人同意即可强制征用其财产,这种不以相对人同意为要件的行为特点与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情况形成的民事行为显然不同3)补偿性,行政征收是一种无偿取得相对人财产所有权的行政行为,而行政征用则必须给予相对人一定的财产补偿。

4、行政征用的种类:以是否在紧急状态下实施的为判断标准,分为一般征用和紧急征

用。1)一般征用,是行政机关在正常社会管理状态下的征用行为,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遵循严格的法定权限和程序。2)紧急征用,是行政机关在紧急状态下的征用行为。虽然原则上应当依法实施,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依据行政命令强制

实施,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即时强制征用相关财务,事后再按照行政权限补办批准手续。根据征用对象的不同,还可以分为不动产征用和动产征用。

5、行政征用的补偿:对于行政征用补偿的本质,理论上一般认为,国家在任何情况下

都应以平等为基础为公民设定义务,当一部分人或个别人因国家行为而承担的义务重于相同情况下的其他人时,国家应设法调整和平衡这种义务不均衡现象。因为国家行为的收益者是社会全体,因此社会也应当承担国家行为造成利益损害的责任。

承担方式则是通过税收形式由国家对遭受损害的个人或一部分人予以补偿,从而在全体公民或受害者之间重新恢复平等机制。行政征用的补偿原则有相应补偿、适当补偿、合理补偿。其中相应补偿的标准显然高于适当补偿。行政征用采取合理补偿的标准更为适宜。所谓合理补偿是补偿数额与被征用财产的实际价值或被征用的实际财产损失相当。行政征用的补偿当然也应当依照法定的程序实施并且应为被征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