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系统的建模与设计摘要: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信道的利用率,采用多路复用技术能把多个信号组合起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在远距离传输时可大大节省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费用,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时分多路复用(TDM)方式。并将复用信号进行HDB3码转换以利于在信道中传输。

关键词:时分复用;模型;原理;模块建模

前言

在数字通信中,为了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效率,通常需要将若干个低速数字码流按一定格式合并成一个高速数据码流,以便在高速宽带信道中传输。数字复接就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完成数码合并的一种技术,并且是数字通信中的一项基础技术。当今社会是数字话的社会,数字集成电路应用广泛。而在以往的PDH 复接电路中,系统的许多部分采用的是模拟电路,依次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现场可编辑逻辑器件(PLD),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本文就是用硬件描述语言等软件与技术来实现一个基于CPLD/FPGA 的简单数字同步复接系统的设计。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使多路信号在同一条信道上传输时互相不产生干扰的方式叫做多路复用。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时分多路复用(TDM)方式,把时间划分为若干时隙,让多路数字信号的每一路占用不同的时隙,即多路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内被传送,各路信号在时域中互不重叠。

1.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系统的设计

时分多路复用(TDM)是按传输信号的时间进行分割的,它使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内传送,将整个传输时间分为许多时间间隔,每个时间片被一路信号占用。TDM就是通过在时间上交叉发送每一路信号的一部分来实现一条电路传送多路信号的。电路上的每一短暂时刻只有一路信号存在。因数字信号是有限个离散值,所以TDM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系统中的发信设备由数字信源与复接器、码型变换器等组成,其中数字信号包括晶振、分频和内部基带码产生等;系统的接收设备由码型逆变换与时钟提取电路、帧同步信号提取、数字终端与分接器等。

S1(t) S3(t) S2(t)

S4(t) 数字信

源与复

接器

逆变

换与

时钟

提取

数字

终端

与分

解器

S1(t)

S4(t)

S3(t)

S2(t)

信道

图1 多路复用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组成框图

当前,根据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建议,目前TDM 采用两种标准系列:一种是欧洲和我们国家所采用的30路系列,即由32个话路组成一个PCM 基群,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北美和日本等国所采用的24路体系,即由24个话路组成一个PCM 基群。

图2.PCM30/ 32 路基群系统的帧结构

在PCM30/32系统中,抽样频率为8kHz ,抽样周期Ts=1/8000=125us ,被称为一个帧周期。每个抽样值用8比特表示,所占用的时间tc=125/32=3.9us ,被称为一个路时隙。每个比特所占用的时间为tb=3.9/8=0.488us ,总码速率为fb=1/0.488=2048kb/s 。图1.3给出了PCM30/ 32 路(基群)路制式帧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 1 个复帧中有16 个子帧( 编号为F0,F1,… ,F15) ,其中F0,F2,,F14 为偶帧,F1,F3,… ,F15 为奇帧,一帧分为32个路时隙,分别用TS0~ TS31 表示,其中TS0 作为帧同步时隙,用来传送帧同步码组和帧失步对告码,TS16 用来传送复帧同步信号,复帧失步对告及各路信道信号,另外30 路时隙用来传送30 路话音信号,每个时隙可以插入8 位二进制信息码( 即每时隙含8 b 信息码,由PCM 编码器完成),以上的帧构成PCM30/ 32 路基群系统。

f 0

TS0

TS1

f 0

t

f

… … …

TS2

TS16

TS30

TS31

125us

图3.PCM30/ 32 路(基群)路制式帧结构

2.时分多路复用信号的产生模型

多路信号复用的模型它包括了分频器、内码产生器、时序信号发生器及复用输出电路等功能模块。晶振输出信号送给分频器分频后得到低频信号作为内码产生器的时钟信号;每个内码产生器用于产生8位数据码且为串行输出,作为内部分路数据信号,其串行数据码输出受到时序信号的控制;时序发生器的功能是产生四路宽度为8位数据码宽度的时序信号,每路时序信号的相对相位延迟按规定顺序为8位数据码宽度:输出电路的功能是将四路分路码组合成一路完整的复用信号。

图4.四路复用器的VHDL建模框图复用信号

时钟分

内码产生

内码产生

内码产生

内码产生

路时序发生器

2.1.各功能模块的VHDL建模与程序设计

1.分频器:分频器实际是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其作用是将晶体振荡电路产生的方波信号进行分频。

图5.分频器模型

图中A表示16分频输出,B表示8分频输出,C表示4分频输出,D表示2分频输出

图6.分频器时序仿真图

2.时序发生器:时序发生器用于产生四路宽度为8位数据码宽度的时序信号。具体实现是将内码控制器的二分频端通过一个32分频器,其二分频和四分频输出端作为2/4译码器的控制端,2/4译码器的四个输出端,经过反相器输出。

图7.时序译码器模型

图8.译码器时序波形

3.内码产生器:四个内码产生器可产生四路独立的八位数据码,并在内码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出相应的数码,例如:C, B, A为三个地址控制端,Y7, Y6, Y5, Y

4. Y3, Y2, Y1, Y0为八位码的输出。

图9.内码产生器

4.输出电路:在时序发生器产生的四路时序信号的控制下,按顺序依次将四路数据码接入同一通道,形成了一路串行码,从而完成了四路数据码的复用。实现的关键是三态与门的利用,就是当时序信号的上升沿到来,并且在高电平持续时内。

图10.输出模型

3四路复用器系统总程序及仿真

图11.总发信端

以下为VHDL源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tt is

port(clk:in std_logic;

A,B,C,D:in bit_vector(7 downto 0);

clk1:out std_logic;

Q:out bit;

V,B1,B2,HDB3:out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Choose: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end tt;

architecture s2 of tt is

signal q1,q5,q6,q7,q8: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signal q2:bit_vector(7 downto 0);

signal q4:bit;

signal sr1: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signal sr2: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signal sr3: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signal q3:std_logic_vector(4 downto 0);

signal count,f1,f2,f3:Integer range 0 to 100;

signal c1:integer range 0 to 3;

begin

A1:process(clk)

begin

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

if sr1="111111" then sr1<="000000";

else sr1<=sr1+1;

end if;

end if;

clk1<=sr1(3);

end process A1;

A2:process(q1)

begin

q1<=sr1(2 downto 1);

case q1 is

when "00" =>sr2<= "1000";

when "01" =>sr2<= "0100";

when "10" =>sr2<= "0010";

when "11" =>sr2<= "0001";

when others =>sr2<= "XXXX";

end case;

Choose<=sr2;

end process A2;

A3:process(A,B,C,D)

begin

q3<=sr1(5 downto 1);

count<=0;

case q3 is

when "00000" =>q2<= A SLL count;when "00001" =>q2<= B SLL count; when "00010" =>q2<= C SLL count;when "00011" =>q2<= D SLL count; when "00100" =>q2<= A SLL count+1;when "00101" =>q2<= B SLL count+1; when "00110" =>q2<= C SLL count+1;when "00111" =>q2<= D SLL count+1; when "01000" =>q2<= A SLL count+2;when "01001" =>q2<= B SLL count+2; when "01010" =>q2<= C SLL count+2;when "01011" =>q2<= D SLL count+2; when "01100" =>q2<= A SLL count+3;when "01101" =>q2<= B SLL count+3; when "01110" =>q2<= C SLL count+3;when "01111" =>q2<= D SLL count+3; when "10000" =>q2<= A SLL count+4;when "10001" =>q2<= B SLL count+4; when "10010" =>q2<= C SLL count+4;when "10011" =>q2<= D SLL count+4; when "10100" =>q2<= A SLL count+5;when "10101" =>q2<= B SLL count+5; when "10110" =>q2<= C SLL count+5;when "10111" =>q2<= D SLL count+5; when "11000" =>q2<= A SLL count+6;when "11001" =>q2<= B SLL count+6; when "11010" =>q2<= C SLL count+6;when "11011" =>q2<= D SLL count+6; when "11100" =>q2<= A SLL count+7;when "11101" =>q2<= B SLL count+7;

when "11110" =>q2<= C SLL count+7;when "11111" =>q2<= D SLL count+7;

when others =>q2<= "00000000";

end case;

if sr1(0)'event and sr1(0)='1' then

q4<=q2(7);

end if;

B2<=q7;

end process A6;

A7:process(sr1,q7)

begin

if sr1(0)'event and sr1(0)='1' then

if q7="01" or q7="10" then

if f2=0 then q8<="01";f2<=1;

else q8<="10";f2<=0;

end if;

end if;

if q7="11" then

if f2=1 then q8<="01";

else q8<="10";

end if;

end if;

if q7="00" then q8<="00";end if;

end if;

HDB3<=q8;

end process A7;

end;

第1, 2,3, 4路分路码在时间上分别对应第1, 2, 3, 4路时序信号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从图可看出第1路分路码为"00110000",第2路分路码为"01100111",第3路分路码为"00000000",第4路分路码为"01001110"。

仿真结果:

图12.仿真结果

4.心得与体会

在过去将近两周多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次创新学分设计;从一开始的查阅资料、重新学习使用quartus II软件,到编辑各个模块的子程序并进行仿真调试,每一个细节的成功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番欣喜。通过本次做《基于VHDL的时分多路信号复接器的设计》,进一步熟悉了VHDL的语法结构及其编程的流程,学会了自己设计简单的元器件并加载到元器件库中,掌握了数码合并提高效率形成复接器的原理,更加熟悉的掌握了原件例化语句,通过原件例化语句将各个硬件实现结合,通过调用各个程序子模块进行模块连接最后实现复接器的编译及仿真。在实现复接器各个子模块的连接过程当中出现没把总程序要调用的模块添加到当前工程导致错误,后经老师指导改正过来,完成了此次设计。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 江国强.EDA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 朱正伟.EDA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段吉海,黄智伟.基于CPLD/FPGA的数字通信系统建模与设计[M].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02 指导教师:黄立明 学号: 0811110206 姓名:高萍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摘要 (3) 一.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调研及规划 (3) 1.1 项目系统的背景分析 (3) 1.2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 (3) 1.3 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进程 (4) 1.4 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 (4) 1.4.1系统规划任务 (4) 1.4.2系统规划原则 (4) 1.4.3采用企业系统规划法对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进行系统规划 (5) 1.4.3.1 准备工作 (5) 1.4.3.2定义企业过程 (5) 1.4.3.3定义数据类 (6) 1.4.3.4绘制UC矩阵图 (7) 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8) 2.1.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概况 (8) 2.1.1毕业论文管理的目标与战略 (8) 2.2拟建的信息系统 (8) 2.2.1简要说明 (8) 2.2.2对组织的意义和影响 (9) 2.3经济可行性 (9) 2.4技术可行性 (9) 2.5社会可行性分析 (9) 2.6可行性分析结果 (10) 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结构化分析建模 (10) 3.1组织结构分析 (10) 3.2业务流程分析 (11) 3.3数据流程分析 (11) 四.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13) 4.1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业务主要包括 (13) 4.2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13) 4.3代码设计 (14) 4.4,输入输出界面设计 (15) 4.4.1输入设计 (15) 4.4.2输出设计 (15) 4.5 数据库设计 (15) 4.5.1需求分析 (15) 4.5.2数据库文件设计 (16) 4.5.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7) 五.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实施 (18) 5.1 开发环境 (18) 5.2 调试与测试过程 (19)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二零一五年五月

摘要 由于OFDM技术出现了近四十年的时间,该技术在移动通信上已经得到快速发展。本论文主要研究OFDM系统的应用,介绍了OFDM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并简要阐述OFDM在无线移动技术中的发展前景。在介绍OFDM原理的同时,比较FDM与OFDM 的异同点,认识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对OFDM的意义,简述OFDM的优势和缺点,了解OFDM的关键技术,研究OFDM频域和时域的波形图,利用加窗技术来提高OFDM的功率谱密度。 关键字:正交频分复用;码间干扰;循环前缀;高斯白噪声

Abstract Because of OFDM technology emerged about forty years,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fiel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This thesis mainly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OFDM system,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FDM technology, besides, the thesis also describ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wireless mobile technology. While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of OFDM,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FDM and OFDM,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on interval and cyclic prefix in OFDM,I describ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FDM briefly, and known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OFDM,studied the domain waveform figure OFDM frequency domain and time domain, by using the window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OFDM. Keywords: OFDM; ISI; CP; WGN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材料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日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 班级/学号 成绩 指导老师签字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要求 (1) 3、课程设计任务 (1) 4、课程设计容 (1) 5、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2)

1、课程设计目的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MATLAB作为信号处理强有力的计算和分析工具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常用的重要工具之一。本课程设计基于MATLAB完成信号与系统综合设计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为目标,是“信号与系统”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的必要补充。通过课设综合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要求 (1)运用MATLAB编程得到简单信号、简单信号运算、复杂信号的频域响应图; (2)通过对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分析,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同时加深对信号频谱的理解。 3、课程设计任务 (1)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熟悉相关容的理论基础,理清程序设计的措施和步骤; (2)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提出各目标的实施思路、方法和步骤; (3)根据相关步骤完成MATLAB程序设计,所编程序应能完整实现设计题目的要求; (4)调试程序,分析相关理论; (5)编写设计报告。 4、课程设计容 (一)基本部分 (1)信号的时频分析 任意给定单频周期信号的振幅、频率和初相,要求准确计算出其幅度谱,并准确画出时域和频域波形,正确显示时间和频率。 设计思路: 首先给出横坐标,即时间,根据设定的信号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写出时域波形的表达式;然后对时域波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化,得到频域波形;最后使用plot函数绘制各个响应图。 源程序: clc; clear; close all; Fs =128; % 采样频率 T = 1/Fs; % 采样周期 N = 600; % 采样点数 t = (0:N-1)*T; % 时间,单位:S x=2*cos(5*2*pi*t);

erp教学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毕设论文

库存管理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库存管理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目录 引言 (1) 1.绪论 (2) 1.1 ERP简介 (2) 1.2 ERP教学系统概述 (3) 1.2.1 ERP教学系统引入背景 (3) 1.2.2 ERP教学系统引入意义 (3) 1.2.3 ERP教学系统需考虑的问题[20] (3)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3) 1.4开发小组情况介绍 (4) 1.4.1小组介绍 (4) 1.4.2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 (4) 2.库存管理 (5) 2.1库存管理概述 (5) 2.2库存的分类 (5) 2.3库存管理作业 (5) 2.4库存盘点概述 (6) 3.系统分析 (7) 3.1系统目标 (7) 3.2需求分析 (7) 3.3业务流程分析 (7) 3.3.1 系统基本业务流程 (7) 3.3.2 系统各业务流程 (8) 3.4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9) 3.4.1系统开发小组总数据流程图 (9) 3.4.2 库存管理子系统顶层数据流程图 (10) 3.4.3库存管理子系统一级数据流程图 (11) 3.4.4库存管理子系统二级数据流程图 (12) 3.4.5库存管理子系统三级数据流程图 (15) 3.5数据字典 (22)

3.5.1数据项定义 (22) 3.5.2数据流定义 (26)

库存管理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5.3数据处理逻辑定义 (31) 3.5.4数据存储的定义 (34) 3.5.5外部实体的定义 (35) 4.系统设计 (37) 4.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7) 4.2系统数据库设计 (39) 4.2.1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39) 4.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3) 4.3输出输入设计 (45) 5.系统实现 (47) 5.1系统主要界面 (47) 6.库存管理子系统设计总结与思考 (53) 致谢 (54) 参考文献 (55)

频分复用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2015届学士学位论文 频分复用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频分复用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频分复用(FDM)是通信系统中信号多路复用方式中的一种,本质上是依据频率来分隔信道的。频分复用技术在当今通信领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根据性质和特点的不同频分复用还可以被细分为传统的频分复用(FDM)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 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频分复用基本原理,系统实现以及其应用特点;第二部分介绍正交频分复用的基本原理及DFT的实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在实际应用中当载波频率接近时,频谱会发生重叠,传统的频分复用解调效果容易出现失真,正交频分复用由于其载波的正交性特点,在频谱发生重叠时可以保证解调效果;最后通过MATLAB程序中的SIMULINK仿真图来表现正交频分复用的优越之处。 关键词频分复用;正交频分复用;MA TLAB仿真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research Abstract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DM) is a kind of signal multiplexing mod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is divided by frequency channel essentially.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is very widely used in today's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the traditi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FDM) an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part . The basic principle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its realization of DFT are introduced in the second part .Due to its characteristic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an guarantee the demodulation compare with the traditi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hen the carrier frequency is close to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pectrum overlap happens ,which is introduced in the third part .Finally by SIMULINK of MA TLAB simulation diagram to show the superiority of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Keywords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A TLAB simulation

通原实验数字基带系统

成绩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原理》软件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字基带系统 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工1005班 学生姓名:郑灏 学号:03101150 (班内序号)04 指导教师:张明远 报告日期:2012年9月8日

●实验目的: 1、熟悉仿真环境; 2、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与功率谱密度; 3*、掌握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与码间干扰的消除; 4*、掌握眼图及其性能参数。 ●仿真设计电路及系统参数设置: 1、模拟图一 时间参数:No. of Samples = 4096;Sample Rate = 2000Hz Rate = 100Hz; 双极性码Amp = 10V;单极性码Amp = 10V,Offset = 10V; 功率谱密度选择(dBm/Hz 1 ohm); 用于采样的矩形脉冲序列幅度1V,频率100Hz;脉宽0.005s(占空比50%); 2、模拟图二 图符0为Rate = 100Hz,Amp = 10V的双极性不归零码 通带增益0dB,阻带增益-40dB;

归一化最低截止频率10Hz/2000Hz = 0.005; 归一化最高截止频率190Hz/2000Hz = 0.095; 分别记录信源与信宿的眼图,时间参数如下: Start = 0.02s,Length = 0.05s; 仿真波形及实验分析: 1、记录单、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与功率谱密度 (1)单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矩形波不归零,幅度10V,频率100Hz,Offset=10V (2)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第一零点带宽100H z,可看到明显的直流分量和谐波分量

正交频分复用(OFDM)原理及其实现.

正交频分复用(OFDM)原理及其实现 高建勤熊淑华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成都610064 ) 摘要本文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OFDM系统的实现方法,并简要分析了OFDM系统的性能特点。 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解调 The Fundament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OFDM Gao Jianqin Xiong Shuhua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is firstly introduced, and then its methods to implement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OFDM system are given briefly. Key words: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1.引言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如何高速和可靠地传输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虽然现在数据传输理论和实践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随着通信的发展,特别是无线通信业务的增长,可以利用的频率资源日趋紧张。OFDM调制技术的出现为实现高效的抗干扰调制技术和提高频带利用率开辟了一条的新路径。OFDM调制技术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军用的高频通信系统,也曾被考虑应用于高速调制解调器。目前OFDM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广播式的音频和视频领域和民用通信系统中,主要的应用包括:非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ADSL)、ETSI标准的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视频广播(DVB)、高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题目:信号的运算与处理 内容简介: 设计一个信号,对其进行信号运算和处理,利用Matlab仿真。 课设方式: 利用电子技术、电路理论和信号与系统的知识学习验证信号的运算和处理,如延时、相加、微分、抽样等。自已设计信号及运算方式,并利用Matlab仿真。 分析计算结果。 课程设计要求: 独立完成; 完成信号设计(任意信号均可)及其某种运算(任意运算均可,也可多做几种,或做组合运算)的验证; 学会利用Matlab仿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例如: 设计一个信号为f(t)=3sin2t 对其做微分运算得到f/(t) , 用MATLAB 编程实现计算过程,画出f(t)和f/(t)

本次课程设计本人选的信号运算是: 设计一个信号为y1=y(x)=sin2x,对其作微分运算得到dy1,用MATLAB对其实现运算过程,后画出y1,dy1,y1+dy1的图像 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1、 首先打开MATLAB软件,在其命令窗口直接输入以下程序,对y(x)进 行微分运算。得到dy1 clear >> syms x y1; >> y1=sin(2*x); >> dy1=diff(y1,'x') dy1 =2*cos(2*x) 运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2、 接着便是对其进行验证,点击fire,新建一个文件,输入以下程序(绘制出y1=sin2x, dy1=2cos2x, 以及y1+ dy1=sin2x+2cos2x。的波形)

3、保存文件,后缀名为.m,随后按F5执行输出输出图形。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

结果分析 如图所示绿色波形为y1=sin2x,蓝色为dy1=2cos2x,红色波形为y1+dy1。仿真结果与运算结果一致。 实验心得体会(调试过程)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设计难度并不是太高,而我选取的正玄信号也是较为简单常用的一种函数,对其进行微分运算之后,得到了余弦函数,其仿真结果波形也如上所示,与预期一致。在设计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几个小问题的,一个是变量的定义,之前没有定义x,直接取范围结果出错了,还有一个是注意各种函数的调用以及运算格式,还是希望能在之后再接再厉,掌握好matlab软件!(附上调试过程图片) 左边为文件、历史窗口,底下是命令窗口,最右下角为实验仿真波形,中间为运算程序,绘图画图程序。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oc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2020年4月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本文关键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研究,设计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本文简介: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现状当前,大多数的高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状况如下。(1)学生无法及时准确选题选题初期的大多数学生不能在前期及时、清晰且全面的了解导师的课题研究方向,也不能准确的选择合适的题目,导致了学生在选题时仅考虑到个人兴趣,盲目的进行选题,未根据自己个人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些学生可能会错失选题的时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本文内容: 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现状 当前,大多数的高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状况如下。(1)学生无法及时准确选题选题初期的大多数学生不能在前期及时、清晰且全面的了解导师的课题研究方向,也不能准确的选择合适的题目,导致了学生在选题时仅考虑到个人兴趣,盲目的进行选题,未根据自己个人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些学生可能会错失选题的时间和机会。(2)论文各阶段需要提交大量文件,师生无法及时交流首先,学生必须先提交论

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同意开题后,方可继续完成论文。然后,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将完成论文的阶段性成果提交给导师,方便导师及时了解学生论文完成的进度,以便导师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论文。如今,很多大学的论文指导方式仍旧以纸质文件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一会导致资源浪费,也会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导致沟通不畅。(3)统计论文选题工作复杂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其中,有很多重复的工作量,处于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需要统计学生选题状况、毕业论文完成状态以及答辩成绩等信息,在这样大量的工作状态下,就会产生失误。而毕业论文对于学生来也十分重要,关系能否毕业问题,责任巨大,不容有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意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可以远程在陷上选题,将复杂的工作流程简单化,也会减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中不必要的压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功能。(1)缩短毕业论文题目审核时间审核毕业论文题目是为了防止出现选题过大、不切实际或与专业特点不相关的现象。各教学单位在前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审核已提交的论文题目,若论文题目不合条例,审核不通过,需要单位给指导教师反馈是否通过的信息,之后审核过的信息,需要由教师通知给学生,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兴趣选择毕设题目,督促学生积极与指导教师沟通。通过系统可以在线随时随地审核,

手机信号屏蔽器说明书

手机信号屏蔽器说明书 1.1、移动通讯原理简介 手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手机和基站通过无线电波联接起来,以一定的波特率和调制方式完成数据和声音的传输。 1.2、手机信号屏蔽器原理简介 针对上述通讯原理,手机信号屏蔽器用特定的电磁信号在工作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从前向信道的低端频率向高端扫描。该扫描速度可以在手机接收报文信号中形成乱码干扰,手机不能检测出从基站发出的正常数据,使手机不能与基站建立联接。手机表现为搜索网络、无信号、无服务系统等现象。 信息时代,通信技术高速成发展,移动电话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但移动电话的广泛应用,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2.1成为新的泄密渠道,对保密信息安全构成威胁。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移动电话的定位、跟踪和监视,已成为世界各国最重要的侦察手段和情报来源。因此,只要在涉密场所携带移动电话,不论是否使用,只要在待机状况下,都极有可能造成泄密。 1.2.2成为新的噪声污染源,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 移动电话的日益普及,使用会议室、法庭、图书馆、学校等场所的环境步恶化,移动电话产生的噪声破坏了这些场所安静、严肃的氛围影响了人们正常工作的开展。 1.2.3成为新的不安全因素,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在加油站、加气站、油田、油库等使用移动电话,会导致火灾或爆炸,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1.2.4考场场反作弊 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利用移动电话进行考试作弊,一 手机安全信号屏蔽器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它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安全产品,使移动电话不能接收基站数据,不能与基站建立联系,从而消除移动电话产生的负面影响,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二、用途和特点 2.1用途 手机安全信号屏蔽器仅针对移动电话通信产生作用,对其它电子设备无干扰对人体无害,可广泛应用。 2.1.1各类会议室、培训室、礼堂、法庭、图书馆、考场、学校、影剧院、医院; 2.1.2加油站、加气站、油田、油库; 2.13政府、军事、金融、证券、监狱、等一切禁止使用移动电话的场所。 2.2特点 2.2.1手机安全信号屏蔽器全部由最新的贴片元件和集成电路组成,具有性能先进,安装使用简便,可长时间连续工作等特点。 三、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信道估计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信道估计 【摘要】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支持高质量高速率的移动多媒体业务。无线环境中存在多径衰落、多谱勒频移和信道快速时变等许多不利因素。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一种可有效解决多径造成符号间干扰的传输手段。正交频分复用(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它可以被看作一种调制技术,也可以被当作一种复用技术。本文详细研究了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 关键词:OFDM、信道估计 【Abstract】The next generation of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to support high-guality and high-speed mobile multimedia services. multipath fading,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and fast time-varying channel, and many other negative factors exist in Wireless environmen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erase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transmission which caused by multi-path.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OFDM system, OFDM system channel estimation, space-tim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sub-set of technologies and space-time block coding. Keywords: OFDM system, OFDM system channel estimation

第四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习题及其答案

第四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习题及其答案 【题4-1】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110010001110,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码型,双极性码波形,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双极性归零码波形,二进制差分码波形。 【答案4-1】 【题4-2】设随机二机制序列中的0和1分别由()g t 和()g t -组成,其出现概率分别为p 和(1)p -: 1)求其功率谱密度及功率; 2)若()g t 为图(a )所示的波形,s T 为码元宽度,问该序列存在离散分量 1 s f T =否? 3)若()g t 改为图(b )所示的波形,问该序列存在离散分量 1 s f T =否?

【答案4-2】 1)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 2 2 1212()(1)()()[()(1)()]() s s s s s s m P f P P G f G f f PG mf P G mf f mf ωδ∞ -∞=--++--∑ 由于 12()()()g t g t g t =-= 可得: 2 2 22 ()4(1)()(12) ()() s s s s s m P f P P G f f P G mf f mf ωδ∞ =-∞ =-+--∑ 式中:()G f 是()g t 的频谱函数。在功率谱密度()s P ω中,第一部分是其连续谱成分,第二部分是其离散谱成分。 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功率为 2 2 2 2 2 2 22 1()2 [4(1)()(12)()()] 4(1)()(12)() () 4(1)()(12)() s s s s s m s s s s m s s s m S P d f P P G f f P G mf f mf df f P P G f df f P G mf f mf df f P P G f df f P G mf ωω π δδ∞ ∞ ∞ ∞∞ =-∞ ∞ ∞ ∞ ∞∞ =-∞∞ ∞ ∞ =-∞ = =-+ --=-+ --=-+-? ∑ ?∑ ?? ∑ ?----- 2)当基带脉冲波形()g t 为 1 (){2 0 else s T t g t t ≤= ()g t 的付式变换()G f 为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简述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发展及特点,论述了其 原理及实现方法,构建了OFDM系统的实现框图,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最后介绍了几种典型应用。 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载波调制 随着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宽带化已成为当今通信技术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而网络的迅速增长使人们对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解决无线信道中多径衰落和加性噪声等问题,同时降低系统成本,人们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OFDM是一种多载波并行传输系统,通过延长传输符号的周期,增强其抵抗回波的能力。与传统的均衡器比较,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结构简单,可大大降低成本,且在实际应用中非常灵活,对高速数字通信量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 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发展 OFDM的概念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1970年OFDM的专利被发表[1],其基本思想通过采用允许子信道频谱重叠,但相互间又不影响的频分复用(FDM)方法来并行传送数据。OFDM早期的应用有AN/GSC_10(KATHRYN)高频可变速率数传调制解调器等[1]。 在早期的OFDM系统中,发信机和相关接收机所需的副载波阵列是由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系统复杂且昂贵。1971年Weinstein和Ebert提出了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实现OFDM系统中的全部调制和解调功能[3]的建议,简化了振荡器阵列以及相关接收机中本地载波之间严格同步的问题,为实现OFDM的全数字化方案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80年代以后,OFDM的调制技术再一次成为研究热点。例如在有线信道的研究中,Hirosaki于1981年用DFT 完成的OFDM调制技术,试验成功了16QAM多路并行传送19.2kbit/s的电话线MODEM[4]。 1984年,Cimini提出了一种适于无线信道传送数据的OFDM方案[5]。其特点是调制波的码型是方波,并在码元间插入了保护间隙,该方案可以避免多径传播引起的码间串扰。 进入90年代以后,OFDM的应用又涉及到了利用移动调频(FM)和单边带(SSB)信道进行高速数据通信、陆地移动通信、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超高速数字用户环路(VHDSL)、数字声广播(DAB)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和陆地广播等各种通信系统。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大全

计算机毕业设计题目大全安卓/Android题目大全: 安卓001个人事务管理系统 安卓002手机订餐系统 安卓003无线点菜 安卓004酒店房间预定系统 安卓005个人相册管理系统 安卓006计算器 安卓007英语学习 安卓008绘图软件 安卓009医疗健康查询系统 安卓010健身信息管理系统 安卓011课程表 安卓012音乐播放器 安卓013便民自行车管理 安卓014点餐系统SQL版 安卓015二手图书交易系统 安卓016公交查询线路 安卓017订餐管理系统 安卓018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 安卓019电子书阅读器 安卓020蔬菜水果销售系统 安卓021网上商店系统 安卓022消费导航系统 安卓023GPS移动定位及运行轨迹管理系统 安卓024基于安卓系统的数据传输wifi 安卓025基于蓝牙的手机好友发现系统 安卓026学英语智力游戏 安卓027电子书阅读器(两个版本) 安卓028短信管理 安卓029音乐播放器 安卓030旅游记忆系统

安卓031教师教学信息查询系统 安卓032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安卓033基于Android的公路客运售票管理系统安卓034基于Android的英文词典的设计与实现安卓035同学通讯录 安卓036安卓仓库管理系统(单机) 安卓037电子词典的设计与实现 安卓038二维码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安卓039任务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安卓040手机防火墙 安卓041邮件收发Email 安卓042计算器 安卓043绘图软件设计与实现 安卓044俄罗斯方块系统 安卓045网上商店系统设计与开发 安卓046消费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安卓047记事本 安卓048拼图游戏的设计与实现 安卓049南京旅游 安卓050公交查询线路 安卓051打飞机游戏 安卓052建筑连连看 安卓053扫雷程序 安卓054视频播放器 安卓055多功能日历 安卓056图书借阅系统 安卓057天气预报 安卓058人体健康监测软件 安卓059天气预报 安卓060实习登记系统 安卓061五子棋 安卓062餐厅点餐订餐系统 安卓063心理测试 安卓064手机理财软件 安卓065音频编辑器 安卓066相册图片浏览器 安卓067手机校园信息系统

手机信号屏蔽器项目建设申请

手机信号屏蔽器项目建设申请 一、项目背景 1、园区200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园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园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园区内给排水、供电、通讯、宽带等配套设施齐全,商贸物流体系日臻完善。营造了“三通一平”、“七通一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活、工作环境。 2、“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原有增长动力减弱、增长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创新驱动等重大发展战略,并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大指导政策,为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新契机。 3、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手机信号屏蔽器企业538家,规模以上企业36家,从业人员26900人,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7年底,区

域内手机信号屏蔽器产值175986.94万元,较2016年150777.02万元增长16.72%。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71596.43万元,较去年60261.28万元同比增长18.81%。 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手机信号屏蔽器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科技公司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某工业示范区。 (二)项目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54353.83平方米(折合约81.49亩),其中:净用地面积54353.83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81.49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71747.0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6670.49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71747.06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5732.41万元。 四、项目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手机信号屏蔽器,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40162.00万元。

正交频分复用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多载波传输技术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这项技术已在许多高速信息传输领域得到应用,并且有可能成为下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物理层传输技术。本讲座将分3讲来介绍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第1讲首先介绍OFDM的基本原理,第2讲介绍OFDM中的相关信号处理技术,第3讲介绍OFDM中的多址方式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1 引言 近些年来,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为代表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多载波传输把数据流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子比特流,每个子数据流将具有低得多的比特速率。用这样低比特率形成的低速率多状态符号去调制相应的子载波,就构成了多个低速率符号并行发送的传输系统。OFDM是多载波传输方案的实现方式之一,在许多文献中,OFDM 也被称为离散多音(DMT)调制。OFDM利用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分别实现调制和解调,是实现复杂度最低、应用最广的一种多载波传输方案。除了OFDM方式之外,人们还提出了许多其他的实现多载波调制的方式,如矢量变换方式、基于小波变换的离散小波多音频调制(DWMT)方式等,但这些方式与OFDM相比,实现复杂度相对较高,因而在实际系统中很少采用。 OFDM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人们对多载波调制作了许多理论上的工作,论证了在存在符号间干扰的带限信道上采用多载波调制可以优化系统的传输性能;1970年1月有关OFDM的专利被首次公开发表;1971年,Weinstein和Ebert在IEEE杂志上发表了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实现多载波调制的方法;80年代,人们对多载波调制在高速调制解调器、数字移动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多载波调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90年代,由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OFDM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今天, OFDM已经在欧洲的数字音视频广播(如DAB和DVB)、欧洲和北美的高速无线局域网系统(如HIPERLAN2、IEEE 802.11a)、以及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如ADSL、VDSL)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人们正在考虑在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城域网、基于IEEE 802.15标准的个人信息网以及未来的下一代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OFDM技术。 OFDM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 (1)OFDM可以有效地对抗多径传播所造成的符号间干扰,其实现复杂度比采用均衡器的单载波系统小很多。 (2)在变化相对较慢的信道上,OFDM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子载波的信噪比来优化分配每个子载波上传送的信息比特,从而大大提高系统传输信息的容量。 (3)OFDM系统可以有效对抗窄带干扰,因为这种干扰仅仅影响OFDM系统的一小部分子载波。 (4)在广播应用中,利用OFDM系统可实现有吸引力的单频网络。 与传统的单载波传输系统相比,OFDM的主要缺点在于: (1)OFDM对于载波频率偏移和定时误差的敏感程度比单载波系统要高。 (2)OFDM系统中的信号存在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R)使得它对放大器的线性要求很高。

浅解OFDM(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技术

浅解OFDM(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技术 [摘要]OFDM的全称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意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技术是多载波传输技术的典型代表。OFDM是多载波传输方案的实现方式之一,利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Y,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r,Fast Fourier Transform)来分别实现调制和解调,是实现复杂度最低、应用最广的一种多载波传输方案。本文介绍了OFDM 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和实现,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OFDM;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1OFDM基本原理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相对低速的并行数据并对不同的载波进行调制。这种并行传输体制大大扩展了符号的脉冲宽度,提高了抗多径衰落的性能。传统的频分复用方法中各个子载波的频谱是互不重叠的,需要使用大量的发送滤波器和接受滤波器,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同时,为了减小各个子载波间的相互串扰,各子载波间必须保持足够的频率间隔,这样会降低系统的频率利用率。而现代OFDM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各子载波的产生和接收都由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完成,极大地简化了系统的结构。同时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使各子载波上的频谱相互重叠(如图1所示),但这些频谱在整个符号周期内满足正交性,从而保证接收端能够不失真地复原信号。 当传输信道中出现多径传播时,接收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就会被破坏,使得每个子载波上的前后传输符号间以及各个子载波间发生相互干扰。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每个OFDM传输信号前面插入一个保护间隔,它是由OFDM信号进行周期扩展得到的。只要多径时延不超过保护间隔,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就不会被破坏。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一、连续信号的时域分析 二、 1. 信号的产生 (1)阶跃函数 function [t,y1]=jieyue(t1,t2,t0) dt=0.01; ttt=t1:dt:t0-dt; tt=t0:dt:t2; t=t1:dt:t2; n=length(ttt); nn=length(tt); u=zeros(1,n); uu=ones(1,nn); y1=[u,uu]; return 冲激函数 function [t,y2]=chongji(t1,t2,t0) dt=0.01; t=t1:dt:t2; n=length(t); y2(1:n)=0; y2(1,(t0-t1)/dt+1)=1/dt; (2)调用上述函数产生信号)2-t ε(,)(4-t δ,-t e )(t ε,-6s ≤t ≤6s,并画出波形。 Command Window subplot(3,1,1); [t1,y1]=jieyue(-6,6,2);

stairs(t1,y1); axis([-6 6 0 1.5]); subplot(3,1,2); [t2,y2]=chongji(-6,6,4);plot(t2,y2); subplot(3,1,3); [t3,y3]=jieyue(-6,6,0); y3=exp(-(t3)).*y3;plot(t3,y3); 波形如下图所示: (3)根据f(t)画出f(2t)和f(1-0.5t)的波形 t=-3:0.01:3; y=tripuls(t,4,0.6); subplot(3,1,1); plot(t,y);

数据库设计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

. I XXXX大学XX学院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课程:数据库课程设计 课题: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 班级: 学号: : 指导教师: 课题发给日期2014年6月16日 课题完成日期2014年6月27日 评语: 评分:

摘要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全国各院校的校园网络的日益完善、健全,各种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化将逐步取代繁重的传统办公模式。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四年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有必要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从而减轻设计指导老师的承重负担,简化立题、选题、评分等过程,让繁冗的课题设计信息采用计算机数据库统筹管理。因此,设计一种毕业设计综合管理系统是我校教学管理发展的一项任务,也是各院校教学发展的趋势。该系统为学生、教师、管理员提供一个交互的接口,大大方便了学生、老师及管理员的管理人员。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综合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该课题从毕业设计的申报、审核、学生选题、指导、评阅、答辩、归档等环节进行管理,实现了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的管理工作。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了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自主选择学生的网上双向选择,并增加了留言板、文件上传与下载、新闻发布等,能够保证毕业设计期间管理员、老师、学生之间信息的联通,对保证毕业设计的全程控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课题实现了毕业设计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是参加毕业设计的教师、学生通过网络及时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大提高了我院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

目录 第一章概述--------------------------------------------------------------------5第二章课题设计的需求分析-------------------------------------------6 2.1设计任务------------------------------------------------------6 2.2设计要求-------------------------------------------------------7 2.3需求描述的规文档-----------------------------------8 第三章概念结构设计---------------------------------------------------9 3.1概念结构设计工具(E-R模型)--------------------9 3.2题库子系统(局部)-------------------------------------10 3.2.1子系统描述 3.2.2分E-R图 3.2.3说明 3.3选题子系统(局部)-------------------------------------12 3.2.1子系统描述 3.2.2分E-R图 3.2.3说明 3.4选题子系统(局部)-------------------------------------14 3.4.1子系统描述 3.4.2分E-R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