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晋阮籍纵酒保身故事

西晋阮籍纵酒保身故事

阮籍(公元210年——1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
封)人。他生就容貌魁伟,气度不凡。阮籍不但知识渊博,而且
“嗜酒能啸,善弹琴”。尤其崇尚老庄之说,是“竹林七贤”之一。
不仅他的文采光艳照人,年轻的时候,还显示出卓尔不群的政治
才干。在别人看来,他性情古怪,行为异常。事实上,他的一生,
是在矛盾、困扰和无法摆脱的痛苦中度过的。

阮籍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就去世了。
阮氏在当时是大族,淡于利禄的阮瑀没有给家庭留下多少富贵荣
华,阮氏家境勉强过得去。幼年失怙的阮籍全靠寡母抚养成人,深
感母亲的恩德,史书说他“性至孝”。

少年阮籍就是一个傲然自得、任性不羁的人物。喜欢读书的
时候,他可以把自己关在房中,几个月不见他的人影;享受游山
玩水之娱的时候,他又流连忘返,终日不归。每当他自觉得意,就
会象孩子一样“忽忘形骸”,不顾其他。 一次,阮籍随叔父到东郡,
兖州刺史王昶听说他的才名,邀请相见,不想阮籍竟始终不发一
言,令人诧异。

人们都说阮籍这孩子很“痴”。或许他不被时人所见爱,但这
时却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曹魏短暂兴盛
的气象中度过的。他曾以颜回、闵子骞自勉,如一现的昙花,抒
发过济世安邦的理想和情怀。

魏晋时期,大族子弟好做官。再加上阮籍本人才貌不凡,年
纪还很轻的他就被太尉蒋济召任属官。不过当时已经政治动荡、倾
轧不堪了。阮籍勉强上任后没有多久,就称病回家,尽量避免与
政界打交道,以期远离政治漩涡。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尚书郎,很
快又托病辞归。后来,排挤司马懿、辅佐魏帝,权极一时的曹爽
召他为参军,他又写了篇“奏记”,表示自己不敢担当此任,曹爽
没有怎么太在意,倒是阮籍自己躲到乡里去了。一年后,曹爽被
杀,曹氏的亲属、僚属,都遭到了司马氏集团的剿灭。很多人都
钦佩阮籍的先见之明,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尽管阮籍在曹魏时期三次辞官成功,但是西晋的司马氏集团
却不愿放过这个有门第、有才学、有声望的阮籍。不想出来做官
恐怕也不能够了。阮籍亲眼看到政治的黑暗,名士性命不保,政
治雄心已十分淡薄,为了保住性命,他不得不向司马氏政权妥协
并不加抵抗。随便应做什么官,司马昭不计较,阮籍也不计较,终
日饮酒罢了。

这样,阮籍先后担任了晋的“太傅从事中郎”、“大司马从事
中郎”“、东平相”“、大将军从事中郎”,又封“关内候”,徙“散
骑常侍

”。不过,和“竹林七贤”其他几位一样,阮籍不拘礼法的
孤傲习性依然如故。

阮籍对生活选择了消极的处事态度。他表面酣醉,骨子里却
十分清醒、明智。司马昭打算为儿子司马炎向阮家求婚,阮籍却
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司马氏,曾大醉六十多天,把自己醉得一蹋糊
涂,弄得司马昭没有办法和他说话,倒也没有惹下什么大祸就躲
过了这场婚姻。

一次,阮籍对司马昭说,过去游历过东平(今属山东),很喜
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十分高兴他能够有这样主动的表示,立
即拜授阮籍为东平相。阮籍骑着一头小毛驴去上任,一到任,就
下令拆除衙门前面的全部屏障,使百姓能够从外面直接看到衙门
里的情况,消除了老百姓的惧怕心理。他颁布的法令简明清晰,不
过几天功夫,就把东平郡治理得秩序井然。十天之后,阮籍又骑
着毛驴回来算是卸任,还写了一篇《东平赋》。《赋》中表示,治
居之则理区区小邑如同游戏,兴之所至而已;不过东平这地 方
心昏,言之则志衰”,也不想在那里多呆了。

还有一次,阮籍听说步兵营一位厨师善于酿酒,再加上看中
了那里窖藏的三百斛美酒,又要求作步兵校尉。司马昭也很快满
足了他的愿望。所以阮籍又被人们称作“阮步兵”。不过阮籍终日
与“酒徒”刘伶在营中纵酒昏醉,并不理睬本职工作,也没有人
来找他的麻烦。

不过本职之外的麻烦却找上门来。后来司马昭迫使魏帝封他
自己为“晋公”,他虽假意辞谢,众官员却要“劝进”,拟写劝进
文的差事便指名落到了阮籍的身上。写,非己所愿;不写,身家
性命难保。这时可依不得阮籍的脾气了。开始他还借酒醉拖延着
一个字没写,企图蒙混过去,司空郑冲却派使者专程到阮籍的朋
友家立等他的文章。于是他被人推醒后一口气完成了这篇文字,居
然能一个字不改,就使其政论令司马昭满意,而文才又被世人所
推崇。

司马氏的得力干将钟会曾多次用时事套问阮籍的政治态度,
都被他用酒醉躲过去了。恐怖的政治现实曾使他发出“终身履薄
冰,谁知我心焦”的感叹。史书记载他经常独驾一辆车往前跑,到
了没有路的地方,“恸哭而返”。他常饮酒大醉,以排解内心的痛
苦,却不让儿子阮浑学自己的样子。

有的时候,阮籍也会不留神流露本性。一次在众人面前,竟
脱口说出杀父尚可、杀母难饶的叛逆之论。受到司马昭责问后,居
然也能巧妙地搪塞过去。他曾经在刘邦、项羽鏖战过的广武,登
高而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嵇康说阮籍“口不论人过”,司

马昭也夸赞他谨慎之至,与他
交谈,常谈玄扯远,从不批评别人的短长。其实,不议论是非,是
阮籍逃避灾祸的一个手段。他不批评时人,但是他批评古人;他
口里不说,但是强烈的好恶之情,却从脸上表现出来。如讲究礼
法的嵇喜(嵇康的哥哥)来吊阮籍母丧,他心里厌烦,手里拿着
酒杯,眼睛却斜在别处,用眼白对着客人;后来对心思的嵇康带
着酒和琴来了,他才转用黑眼珠相待。所以后人用“青白眼”表
示对人对事的重视或者轻视。

一次,阮籍正在和朋友下棋,忽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对
方急忙告辞,阮籍却坚持要一决胜负。当人都散去的时候,他从
容饮酒二斗,直到悲从中来,才哀吼一声,吐血不止。以至人都
消瘦变形,几乎丧命。还在服丧期间,阮籍居然就参加司马昭的
宴会,饮酒吃肉,一点不合礼法。多次有人要求驱逐阮籍,司马
昭却保护他说:你没看到他瘦得不成人样了吗?礼法也是允许生
病的人吃肉饮酒的啊,看在我的份上,对他就忍耐一下吧。

邻家酒店老板娘姿色出众,阮籍常常带着刘伶、王戎等人前
去喝酒。酒醉了,便很随意地睡在这少妇旁边,毫不设防。就连少
妇的丈夫,观察久了,也觉得他确实没有邪念。有位军人的女儿
未嫁而死,生前才貌双全。阮籍本来不认识这家人家,为之惋惜,
竟直接前往吊唁,痛哭而返。当时的礼教,叔嫂之间不能够互通
问候。可是,一次阮籍的嫂嫂要回娘家,他竟与嫂嫂告别,别人
指责他,他却说“礼法难道是为我阮籍设的吗?”阮籍就是这样不
拘礼教,不重形式。

《晋书阮籍传》说他“外坦荡而内淳至”。尽管阮籍为人谨
慎,如他著名的《咏怀》诗一样含意隐晦曲折,但是他所作《大
人先生传》却一反他历来的处世态度,极尽讽刺和笑骂,把虚伪
标榜礼法而钻营利禄的人,讥讽为裤缝里的虱子,骂得十分痛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