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六字诀:记住这六个字 健康长寿离你不远
- 格式:docx
- 大小:17.87 KB
- 文档页数:3
六字诀养生功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六字诀的功法有这样几个特点:(一)疗效显著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用六字诀治好的疑难大症无计其数,治愈的患者,有肝炎、心脏病、肾结石、青光眼及高血压、低血压、肠胃炎、气管炎等。
最奇妙的是郭淑媛大夫静脉曲张、面部白癣,练功3个月消失。
(二)简便易学六字诀的发声和口型,只要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即可。
腹式呼吸要求小腹起伏。
实际上,我们正常人在安静时或睡眠时的呼吸都是腹式呼吸(女同志一般是胸式呼吸)。
导引的动作也很简单。
一般10小时左右就可掌握六字诀的练习要领。
1至3个月左右,就可见到明显治疗效果。
(三)运用灵活六字诀运用灵活。
可以按顺序练习,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练1个或2个字;既可以长期坚持连续练习六字诀,又可以按季节单独练某1个字;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
例如,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谷源盛同志,身患严重冠心病动脉硬化,每天着重练“呵”字100次以上,3个月后检查恢复正常。
六字养生诀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六字养生诀,就是“呵、呬、嘘、呼、吹、嘻”。
这六个字都有调理身体的特殊波动。
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医学家与养生家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奥秘。
“呵(hē)”字,当我们长声诵念时,会对心脏以及中医所讲的心经产生奇妙的震动、疏通、理疗作用。
朋友们如果心脏有些不适,只要放松身心长声念诵“呵——”,会觉得很快舒服下来。
坚持每天早晨长念“呵——”音,对心脏有很好的保养理疗作用。
而且从中医学来讲,可以连同小肠一起达到呵护保养。
“呬(sī)”字,长音念诵时,调理疗养我们的肺,连同大肠。
“嘘(xū)”字,长声念诵时,调理我们的肝和胆。
“呼(hū)”字事关脾胃,长声念诵时,会疏通保护我们的脾胃。
脾胃不适或者有疾病的人,每天几分钟长诵“呼——”音,调理作用立竿见影。
“吹(chuī)”字,长声念诵时,调理我们的肾及膀胱。
“嘻(xī)”字,长声念诵时,调理疗养的是上中下三焦。
三焦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胸口部位有上焦、胃肚脐部位有中焦、下腹部有下焦。
总之,“呵、呬、嘘、呼、吹、嘻”六个字,不仅调整了人体的五脏六腑,还调整了与之相关连的人体经络。
朋友们会问,那我们就该每日晨练时长声念诵六字秘诀了,对吗?(29)对。
每天晨练,我们可以长声念诵六字秘诀,调整五脏六腑及相关经络。
但有了来自植物世界和水世界对人类赞美感谢的感应事实之后,我们就要将中医学中的“六字养生秘诀”和对身体的“赞美与感谢”结合起来。
那就别样神妙了。
(30)我们先用六字养生诀调理肝胆。
清晨起来,或站或坐,先想一下肝、胆,对它们做出由衷的赞美与感谢。
当体会到它们怡悦的反应之后,长声念诵“嘘(xū)——”。
你会体会到“嘘——”的特殊波动对肝胆部位的疏通与调理。
它是与深呼吸相结合的:深吸一口气后,随着均匀悠长的呼气,拖长声音念“嘘——”。
赞美感谢的波动与“嘘——”音的波动相结合,影响力直达肝、胆以及相关的肝经、胆经。
我们的肝胆平时反应似乎不甚敏感。
但肝区不适的人会发现,经此诵念后,不适会有所减轻。
药王孙思邈“六字真言”养生法药王孙思邈“六字真言”养生法_缘悟人生_216_新浪博客通过练“六字真言”养生法,我们就可以给自己的体内注入源源不断的真气。
不需仰天长啸,只要呼气的时候发音念出或默念六个字就可以把五脏六腑全部养护。
比如,您有肝火旺、脂肪肝等亚健康状态或疾病,那么,只需您像古代侠客一样发出“嘘”的长啸(出声、默念都行,您可以根据身边环境自己选择是否出声),那么,肝系统上的疾病就会得到有效的调理;同样,如果有心系统疾病、脾系统疾病、肺系统疾病、肾系统疾病、三焦系统疾病,可以分别发出呵、呼、、吹、嘻的声音来保养。
六字诀根据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配合五脏属性,以中国传统五音的发音口型,配以呼吸和意念,先吸入天地之清气,再呼去脏腑之毒气,其作用就是通淤导滞、散毒解结。
练此法时间不需太长,就会使得你精充、气足、神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经对全国170多位名老中医的养生方法做过调查,发现名老中医最常用到的养生方法是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
而其中最简单易行的,就是上面介绍的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的练法非常简单,首先平心静气,全身放松,让呼吸自然平稳。
注意,吸气的时候和平日一样,但在呼气的时候就要发声吐字(不方便发声的时候,可以默念,也有效果)。
在第一轮(6次)呼吸中念“呵”字,再在下面第二轮(6次)呼吸中念第二个字“呼”,依次呼吸下去,六六三十六次,这就是一个“小周天”(相当于一个疗程),每天早晚各练三遍。
不过,这里要特别提醒您,千万别单练一个字,因为六字诀是对全身“精气神”的综合调理,单念一个字就会挂一漏万,没多少效果,大致来说,吹字养精,嘘、呼、字养气,呵、嘻字养神。
请记住,如果你的某个脏器有病(比如心脏病),可以在正常练习的基础上,把相对应的字(如心脏病对应“呵”字)加练两、三倍。
有些老年朋友可能会觉得“嘘、呵、呼、嘶、吹、嘻”六字和“肝、心、脾、肺、肾、三焦”难以对应记忆,那么,请让我告诉您一个最好的办法: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中医认为:肝属春天之木,心属夏天之火,脾属长夏(或四季)之土,肺属秋天之金,肾属冬天之水;最后,三焦作为六腑中最大的腑,属命门之相火。
养生六字口诀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历史沿革”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风格特点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
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法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一、嘘字功平肝气嘘,读(xū)。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流传千年的六字诀!每天花3分钟做,安脏腑、活气血、化百病!古代的养生秘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药王孙思邈都在做的养生秘法——六字诀。
六字诀其实就是一种吐故纳新的养生法,古人云:“吸新吐故以炼脏”。
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吐气,呼出五脏浊气,从而调整体内阴阳,使机体达到新的平衡。
说白了就是我们在练习六字诀的时候,通过不同的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牵动我们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起到一个锻炼的作用。
为了更贴合我们现代人的身体状况,国家体育总局还对“六字诀”进行了改编。
专门成立新的专家小组,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加上了手部的动作!古典功法+国家力量输出,不就是对我们身体最大的保障嘛!火速将这套养生法分享给大家,一同保护好我们的健康。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亮文末的点赞在,将文章保存起来!话不多说快来跟着一起练吧。
一声“嘘”,常养肝首先将我们双腿打开到与肩同宽的位置,将双手放在腰两侧,五指并拢。
一边发出“嘘”的声音,一边把右手向左边抬起同时身体也转向左侧。
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最好是能天天坚持练!(左右两边是交替做的,别只做一边哦!)之前碰到过一位老人家,身体阳气得不到生发,十分虚弱。
常常能够感受到一阵头晕目眩,精神也时常不济,身边也离不开人。
对于老人家来说非常不方便!就建议他在平常锻炼的时候,加上“嘘”字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练习嘘字诀。
坚持一段时间后,眼看着老人家的气色是越来越好,现在吃过晚饭后还会在小区里陪着老伴溜达两圈。
这是因为“嘘”字诀能够调动肝脏中气机,帮助化解肝中的气机停滞、气血淤堵的问题。
而肝脏在五脏中主“生发”,是我们全身阳气生发之脏,肝好了,体内的阳气才能够生发,有了阳气做身体运行的支撑。
把想要入侵的病邪都给挡在身体大门之外,守卫我们的健康。
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方便阳气生发,还有助于调理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
二声“呵”,好养心双腿打开与肩同宽,双手从腰侧向前伸,直到两手掌根相碰,同时腿微微下蹲。
六字气诀——你弄明白了吗?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健身养生方法。
健身气功·六字诀通过呼吸吐纳,并配合默念嘘(xū)、呵(hē)、呼(hū)、呬(sī)、吹(chuī)、嘻(xī)六种字音,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三焦气机,起到强壮脏腑、去除病邪、益寿延年的作用。
一、吐音今天我们学习六字诀,首先要用拼音来规范六个字的读音,六字诀最早出自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456~536)所著《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说明六字诀从产生开始,就特别要求发音清晰准确,这必然要求规范六个字的读音。
古人对吐气发声的详细规定,对今天我们练习健身气功·六字诀不无裨益。
吐气发声是六字诀独特的练功方法,因此应特别注意口型的变化和气息的流动。
气息通过喉、舌、齿、牙、唇时的流动线路与口型的变化密切相关。
六种口型产生特定的六种气息运动方式,进而对内气与相应的脏腑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习练者必须注意口型的要求,校准口型。
口型的正确与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声时体会字音是否准确;二是体会每个字的正确口腔气流流动方式。
二、五音“五音”是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出处最早见于梁代顾野王《玉篇》的《五声音论》。
五音在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音阶上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如《孟子·离娄上》中“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五音纷兮繁会”,按照五行理论,这五个音阶对应着五行、五脏,也对应着六个字诀。
五音的另一种含义是指音韵学中的喉、舌、齿、牙、唇五个音类。
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借鉴了音韵学上的五音分类,并与歌唱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古代声乐演唱的“五音”规范。
健身气功·六字诀在发声吐气的方法中也采用了这些分类法,声出于喉为喉音,出于舌为舌音……在练习健身气功·六字诀时,要兼顾到上面的两种五音理论。
流传千年的“六字诀”学练指南,可益寿延年,调五脏六腑!一、六字诀流传已千年“六字诀”古已有之,是儒、释、道、医都推崇的一套祛病延年的养生功法。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就叙述了六字诀能治病延年。
他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为吸之,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一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积。
”唐代名医孙思邈编写的六字诀《卫生歌》,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所著的《寿世保元》中,都谈到了六字治病的范围。
龚廷贤说:“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还有其他一些朝代的高道、法师也都有这方面的论述,所以“六字诀”能益寿延年,为历代医家所承认。
二、功法特点这套功简便易行,针对性强。
所耗的时间短,得气快。
做一遍“六字诀”只需十到十五分钟。
功法较温和,不会出偏差。
练习这套功法已有好几年,证明它对冠心病、高低血压病、肝病、肠胃疾病、气管炎、糖尿病、神经衰弱、眼疾(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等)、骨质增生等慢性病都得到了可喜的治疗效果。
三、练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掌握好松静自然,这是气功锻炼的共同要求。
松,是指身体各个部位从关节到肌肉都要做最大的放松,放松后才能达到“气遍周身不少滞”。
松不是软而是舒松。
静,指意要静。
凡人皆有所思,我们要求在练功时,把放出的心暂时收回来,用一念代万念。
自然,就是动作协调平衡,不强求。
强求就容易出偏差。
2、吐字应从出声到意境。
从历代有关“六字诀”的记载看,有的主张念出声来,有的则主张“吐等勿令耳闻”。
初学时,一定要吐字出声,这样可以通过发音掌握口型,并使气顺达。
另外,初学者发声比不发声的收效快;等到口型准确了,腹式呼吸也掌握得比较好了,练功的人会自然发声渐微,而且有的会感到有一股气流通行身体上下,有的感到麻胀,有的感到凉,有的感到热,有的感到舒松。
六字诀养生法(呵、呼、呬、嘻、嘘、吹)中医学习笔记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
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
“六字诀”,即由嘘、呵、呼、呬、吹、嘻六字组成,人们通过不同的口型,发音读出上述六字,均可获得一定的医疗保健效果。
“六字诀”古已有之,据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为吸之,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积。
唐代明医孙思邈的《卫生歌》,明代太医院龚延贤的《寿世保元》中都有六字诀治病的论述。
龚延贤说:“以呵字治心病,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病,以嘘字治肝病,以吹字治肾病,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言五脏六腑也。
”同时,六字诀也是历代儒、释、道、医共同推崇的养生之法。
“六字诀”有立杆见影之功效,好学好练,不出偏差,练一遍“六字诀”只需10多分钟,对治疗高(低)血压、冠心病、肝胆病等各种慢性病有一定的疗效,老幼皆宜。
我想这就是“六字诀”历经千古而不衰的主要因素。
“六字诀”怎样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是爱好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就我自己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松静自然,循序渐进。
“松”,在练功时,尽量做到身体各关节都放松,开始用分段放松法,从头部开始用意念逐个关节依次放松至脚部。
就是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足部,从头到足缓缓放松。
马老师说“松如肉坠”,才能达到“气遍周身不少滞”。
但切记放松不是软。
松而不软,直而不僵,感觉松的舒服。
“静”,指练功时,尽量做到心静,不被外事所扰,常说的“用一念代万念”,就是入静的好办法。
我体会绝对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相对的入静是能做到的,比如意守下丹田,意想山、水、花、草、松树等(似守非守);或给自己说“要练功,一切事情等练完功后再处理”等都能帮你入静。
另外选择清静的地方练功,也有益于入静。
“自然”,就是动作要自然,不能强求。
“循序渐进”,练功,不能急,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恒心。
六字诀养生法六字诀养生功效
六字诀养生法六字诀养生功效,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六字诀养生法六字诀养生功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六字诀养生法
嘘字治肝病法
嘘,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肋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呵字治心病法
呵,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塞等心经疾患。
呼字治脾病法
呼,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呬字治肺病法
呬,呬字功可清晰肺经郁热治疗咳嗽等肺系疾病。
吹字功补肾气
吹,吹字功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嘻字功理三焦
嘻,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通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六字诀养生功效
六字诀对于诸多疾病及亚健康状态有很大的帮助,其疗效往往出乎意料。
六字诀的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在练功中要读出来,但读的目的是为了调气息,而不是听声音。
“念时耳不得闻声”就是此意。
心中默默持念,配合相应的口型和呼吸,其窍诀“鼻吸气,口
呼气”,呼气时气息越细越好(不要有憋闷感),行住坐卧都可练习,以静静坐着效佳。
曾有一前辈告诉我,习练日久,饭后习练“呼”字,大约五分钟便感肚中食物已消化许多;每当眼睛不舒服的时候,习练“嘘”或“嘘呵呼”,一会儿就能很舒服。
日后我在生活中常常习练此法,受益良多,日久坚持,每过一个阶段,又有新的感悟与收获。
养生的六字箴言近年来,中医养生热持续升温,人们跟着电视、书籍学着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即:顺、静、修、调、补、固:“顺”:养生要“天人合一”,顺应季节的变化而调整饮食起居、衣食住行。
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要晚睡早起,少发怒,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静”:就是让心安静下来,可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只有心静才能“病安从来”,达到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修”:《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其实就是说,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
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黄帝内经》强调呼吸的调节。
肺是宰相,它的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肺气的上升下降使全身气道通畅,身体内外的气得以交换,对体内的水液运行和排泄起调节作用。
如果肺的功能失调,不仅是肺本身的病变,还导致痰饮、水肿等病症。
因此,要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
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以达到“调息”的目的。
“补”:滋补首先要辩证体质,属寒热,还是虚实,如属虚证,还要辨明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血虚。
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进行合适的药补及食补。
气虚的药补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食补可多吃主食,还可喝鸡汤、吃鸡鸭鱼肉;补血药可选用熟地黄、当归、阿胶、枸杞子等,食补可用大枣、猪肝、各种红肉;补阴药可选用沙参、麦冬、鳖甲、冬虫夏草、玉竹、黄精、石斛等,食补可用鸭肉、海参、甲鱼等;补阳中药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沙苑子等,食补可选用河虾、海虾、海参、核桃仁、牛羊肉、狗肉、韭菜等。
中医养生的要领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开始从网络上和书籍上学习各种养生的方法。
然而,真正的中医养生并不是按按穴位,吃点补药那么简单。
中医养生的要领讲究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做好这六点,你的养生健康就了确切的保证。
下面学中医频道就为大家介绍中医养生的要领。
中医养生的要领一顺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
《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
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二静让心安静下来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
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三修《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
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
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四调多做深呼吸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
《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
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养生建议: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
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
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
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五补有补有泻最健康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
养生气功六字诀
《庄子.大宗师》曰:“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呼吸与养生密切相关,深呼吸和浅呼吸对人体的影响是有很大区别的。
本文介绍的养生气功六字诀简便实用,也不用任何花费,唯一需要的就是一个“恒心”,即可收获健康。
养生气功六字诀为:嘘、呵、呼、咝、吹、嘻。
具体练法如下:
1、六气治肝法:治肝用嘘,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嘘之。
须两目睁开,鼻取口吐,不使耳闻。
肝病者大嘘30遍。
2、六气治心法:治心用呵,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呵之。
治邪热,四肢壮热,眼昏胬肉,赤红风痒。
心病者大呵30遍。
3、六气治肺法:治肺用咝,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咝之,不使耳闻。
治肺劳热,气壅咳嗽,皮肤燥痒,疥癣恶疮,四肢劳烦,鼻塞,胸背疼痛。
肺病者大咝30遍,细咝30遍。
4、六气治肾法:治肾用吹,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吹之。
治冷气腰痛,膝冷沉重,久立不得,阳道衰弱,耳内虫鸣。
肾病者大吹30遍,细吹10遍。
5、六气治脾法:治脾用呼,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呼之。
治冷气,壮热,霍乱,饮食不化,偏风麻痹,腹内结块。
脾病者大呼30遍,细呼10遍。
6、六气治三焦法:三焦不和用嘻治,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嘻之。
元气根于肾,通过上、中、下三焦而充沛于全身,调理三焦,能使气血畅通,养精排浊。
三焦不和者大嘻30遍,细嘻30遍。
第 1 页 六字养生诀是什么呢 现如今,大家通过各种媒介都能了解到,我们的食品和环境安全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怎么长期的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也是大家都很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了,当然这个时候如何养生保健就成了大家都想学习的一些知识了,今天我想给大家推荐一种六字养生诀,那么六字养生诀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都来学习一下吧。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 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 第 2 页
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 、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 第 3 页
六字养生诀是什么呢关于《六字养生诀是什么呢》,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前,大伙儿根据各种各样媒体都能掌握到,我们的食品和环境安全管理都早已遭受了比较严重的威协,因而如何长期性的维持一个身心健康的情况也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聚焦点问题之一了,自然这个时候怎样保健养生就变成大家都想学习培训的一些专业知识了,今日我觉得给大伙儿强烈推荐一种六字健康养生诀,那麼六字健康养生诀是什么呢?下边我们都来学习培训一下吧。
六字诀健康养生法,是我国古代广为流传出来的一种养生秘诀,为吐纳法。
它的较大特性是:加强人体内部的组织功能,根据吸气导向,充足引起和激发五脏六腑的潜在性工作能力来抵御病症的侵蚀,避免伴随着人的年纪的增长而出現的太早衰退。
各代参考文献对于此事有许多阐述,西汉的《吕氏春秋》中就关于用导向吸气看病的阐述。
《庄子·刻意》篇讲到:“吹呴吸气,破旧立新,熊径鸟伸,为寿罢了矣。
”在西汉时《王褒传》一书里,也是有“呵嘘吸气如矫松”的记述。
汉朝时期陶弘景创造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讲到:“凡理气,以鼻纳气,以口出气,微而行之故曰长息。
纳气有一,出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出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出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看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下列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浙江天台得道高僧智顗魔导师,在他著作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里,也明确提出了六字诀看病方式。
他提到:但观想着,用六种气看病者,就是观能看病。
什么叫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嘴中,想心便捷,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周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到唐朝名中医药王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次序,相互配合四时之时节,撰写了卫生歌,确立了六字诀看病之基本。
歌云:春嘘清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养生术六字诀养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很多人来说,养生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因此,我们提出了“养生术六字诀”,这六个字可以帮助你开始养生之旅,让你活得更健康,更充实。
六字诀是:“清淡、清静、清真、清气、清心、清快”。
第一步:清淡清淡是养生之道的基础。
这意味着你应该少吃油腻、辛辣、高热量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食,避免饮酒和吸烟。
清淡的食物可以保证你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以让你的味觉更加敏锐。
第二步:清静清静意味着尽量避免噪音和压力,保持身心的平静和安宁。
改变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去到安静舒适的场所,听听轻柔的音乐,做做间断的深呼吸,以能够在你的生活中创造和保持平和安宁的空间,从而帮助你提高注意力和精神状态。
第三步:清真清真是指尊重自然规律,遵守健康的生活习惯,反对奢侈浪费。
遵循健康的饮食结构,摄取适量的营养素,同时也尊重环境,爱护动物。
第四步:清气清气是指清理空气质量,保持清新的空气,摆脱有毒有害物质。
打开窗户,产生空气流通、以及使用净化空气设备是其中的基本措施。
第五步:清心清心是指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消极情绪,消除繁琐的杂念,在谦卑、宽容、感恩、善良和纯朴的心态下看待生活,从而能够提高积极向上的情绪,以帮助身体达到最佳的生理状态。
第六步:清快清快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活力和快乐的生活方式。
保持运动习惯,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选择一些良好的娱乐方式,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总结“养生术六字诀”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到身体、心灵到环境,每个方面都可以逐渐适应在日常生活当中。
践行“养生术六字诀”,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健康的人生之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有活力、富有意义。
可能大家都觉得中医养生很神秘,但其实中医养生其中自有奥妙,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复杂。
中医养生有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
远了。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
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
阳、秋冬养阴。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
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
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
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
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
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
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养生建议: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
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
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
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
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
色补肺。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
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
色补肺。
“固”: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
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五要通过
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里面加入了黑米、红米、糯米、小米、赤豆、荞
麦、大黄米、大麦米以及桂圆、红枣、核桃、莲子、葡萄干等天然有机食品,坚持喝能达到
气血双补的目的!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
会少受伤害。
养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注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记牢这个
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其实养生很简单!
胃怕什么
三怕饮食不洁
盛夏时节,各种致病性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如果吃了不清洁或不新鲜
的食物,就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现胃痛、胃胀和呕吐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
传染所致。幽门螺杆菌会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中,使黏膜发炎,引发胃病。患者的口
腔和唾液中也存在这种细菌,因此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尤其是家中有人
患上胃溃疡和胃炎时,分餐制就显得更为重要。
四怕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后,需要经过贮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后,才到达肠道。养成细嚼
慢咽的好习惯,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
咽,粗糙的食物就会直接磨损胃黏膜,并增加胃的负担,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
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
五怕受寒
胃是一个对外界气候和温度很敏感的器官,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部容易发生痉挛性收
缩,从而引发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一般人都会在秋冬季节注意防寒保暖,殊不知在夏天,贪吃冷饮、凉性的瓜果或长时间处在
空调环境中,也会使胃部受寒,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
六怕过度疲劳
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都会导致疲劳过度,这不但会使机体
的抵抗力下降,而且会使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削弱。容易引起胃部供血不足,使分泌功能失调,
而胃酸过多、黏液减少就会使胃黏膜受到损害。
七怕精神紧张
不少胃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人的情绪和心态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处在紧张、烦恼或愤怒时,
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影响胃的分泌、运动、消化等功能。因此,长期抑郁、焦虑或遭到精神创
伤的病人,容易患胃溃疡。
八怕酗酒无度
红酒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如果酗酒无度,酒精不但会损伤肝脏、导致皮肤脱水、杀死脑细胞,
还会直接损害胃黏膜,使胃黏膜出现炎症、糜烂、溃疡或出血。此外,饮酒还会延缓胃溃疡
的愈合过程。因此,胃病患者尤其不可酗酒。
九怕嗜烟成癖
烟草不但会伤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而且对胃的损伤也不可小视。吸烟过多的人往往更容易患
上胃炎。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伤害胃黏膜:促进血管收缩,使胃黏
膜的血液供应减少;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对胃黏膜有修复作用的保护因
子;干扰胃的排空功能,容易造成胆汁反流到胃里,而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对胃黏膜有很强
的损伤作用;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直接腐蚀胃黏膜。
十怕滥用药物
许多药物都会损伤胃黏膜。例如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会
通过抑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还有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
药物,也常常会导致胃炎、溃疡或胃穿孔的发生。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应当遵循医嘱,最好
在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如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