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30
乳腺癌的诊治新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诊断技术的进步1、影像学检查:随着乳腺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等,乳腺癌的检出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中,MRI能够提供乳腺组织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有助于发现多灶性乳腺癌,对于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的乳腺癌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2、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基因测序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病理诊断更加准确和精细。
例如,通过检测ER、PR、HER2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
3、液体活检:这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或循环肿瘤细胞等,可以实现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二、治疗方法的进步1、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突变,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可能。
例如,针对HER2阳性患者,可以选择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针对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选择PARP抑制剂等。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在乳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药物如PD-1/PD-L1抑制剂等的应用,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精准手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乳房保留手术(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等的应用,使得乳腺癌手术更加精准和微创。
同时,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等方法,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4、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从单一的手术切除发展到了综合治疗。
在综合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分子分型等因素,制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使得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预防和筛查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等,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2023年外科优势病种年度总结分析一、胃癌2023年胃癌仍然是外科优势病种之一,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胃癌的早期诊断能力有所提高,使患者能够早期接受治疗。
外科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高、恢复快等优势。
在2023年,外科胃癌手术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
首先是腹腔镜手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不断扩大。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能够满足患者对手术创伤的要求。
其次,切除胃癌时保留胃的术式在2023年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再次,辅助治疗手段的不断创新也为胃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然而,2023年胃癌手术治疗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仍然出现复发和转移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
其次,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来说,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有限,需要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乳腺癌2023年乳腺癌仍然是外科优势病种之一,其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肿瘤切除手术和乳房保留手术。
乳腺癌外科手术在2023年继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
首先是乳腺癌术前辅助治疗的应用逐渐增加。
乳腺癌术前辅助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可使肿瘤缩小、边界清晰,有助于手术切除,提高手术疗效。
其次,乳房整形外科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不断扩大。
乳房整形手术可以保留患者的乳腺形态,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然而,乳腺癌外科治疗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一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
其次,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乳腺癌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治疗方案。
三、结直肠癌2023年结直肠癌仍然是外科优势病种之一,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肿瘤切除手术和直肠癌的特殊手术。
乳腺癌最新治疗方案第1篇乳腺癌最新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
本方案旨在结合当前乳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结合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3. 规范治疗:遵循国内外相关指南和规范,确保治疗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4. 全程管理:从诊断、治疗到康复,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确保治疗效果。
三、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保乳手术、乳房切除术等。
(2)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制定预防措施。
(3)术后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
2. 化疗(1)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2)化疗周期:通常为4-6周期,每周期21天。
(3)化疗注意事项: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处理化疗不良反应。
3. 放疗(1)放疗时机:术后辅助放疗或姑息性放疗。
(2)放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制定个体化放疗方案。
(3)放疗并发症: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4. 内分泌治疗(1)适应症: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2)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3)治疗周期:一般为5-10年。
5. 靶向治疗(1)适应症: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2)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
(3)治疗周期:一般为1年。
四、康复管理1.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促进术后康复。
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为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早期筛查和诊断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筛查方法,如乳腺MRI、乳腺穿刺活检等,可以更准确地诊断乳腺癌,并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个性化治疗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患者的乳腺癌可能有着不同的致病机制和表现。
因此,个性化治疗成为当前乳腺癌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减少治疗的不必要性和副作用。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一些特定的分子靶点有关,通过利用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更精准地抑制这些靶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一些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也逐渐在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崭露头角。
免疫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已经有一些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五、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乳腺癌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临床试验可以验证新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开展着各种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六、多学科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外科、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
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辅助治疗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新辅助治疗,顾名思义,即在手术前或手术后应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式,以减小肿瘤体积、治疗淋巴结转移等,从而提高手术的效果。
这一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并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可和推崇。
针对中国乳腺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已于近期发布。
该共识整合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对于指导医生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首先明确了适应症。
根据乳腺癌的分期情况和临床特点,明确了哪些患者适合进行新辅助治疗。
例如,对于乳腺癌的早期患者,新辅助治疗主要用于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明显或存在激素受体阴性等情况。
而对于乳腺癌的晚期患者,则是辅助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
其次,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明确了治疗方案。
根据病理类型、激素受体、HER2等分子分型,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等个体化因素,制定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此外,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还提醒临床医生注意疗效评估和副作用管理。
在进行新辅助治疗时,及时监测疗效和副作用,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和个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还强调了多学科的协作。
乳腺癌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治疗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等。
只有各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才能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适应症、制定治疗方案、强调疗效评估和副作用管理,以及多学科的协作,这一共识为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林伟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部分乳腺癌在病变的早期即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因此仅予局部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较低。
现今通过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使乳腺癌手术的适应证越来越宽,全身性治疗的手段越来越被重视。
1 新辅助化疗的定义新辅助化疗是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系统性的辅助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亦称术前化疗、诱导化疗。
2 新辅助化疗的意义据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SABP)、意大利 Milan 及法国等许多随机试验报道[1—5],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为:(1) 局部晚期乳腺癌(ⅡB、ⅢA、ⅢB和ⅢC 期)和炎性乳腺癌;(2) 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有保乳意愿但不适合保乳手术者。
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
1 缩小肿瘤大小,降低临床分期1990 年,Bonadonna 等[6]首先进行了相关报道,作者搜集了肿瘤直径> 3 cm 的 165 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 5 组,分别给予 CMF* 3(环磷酰胺600 mg·m- 2、甲氨蝶呤 40 mg·m- 2及 5-氟尿嘧啶600 mg·m- 2)、CMF* 4、FAC* 3(5-氟尿嘧啶600 mg·m- 2、阿霉素 60 mg·m- 2及环磷酰胺 600 mg·m- 2)、FAC* 4、FEC* 3(5—氟尿嘧啶 600 mg·m - 2、表柔比星60 mg·m- 2及环磷酰胺 600 mg·m- 2)方案的新辅助化疗,结果有 97。
5% 的患者化疗后肿瘤缩小,其中81%的肿瘤直径< 3 cm,可接受保乳治疗.Gianni等[7]对手术前的化疗药物的选择也有一系列研究,作者总结了1 355 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 组,术前化疗方案为 CMF 序贯 A(阿霉素 75 mg·m- 2);B 组,术前化疗方案为 CMF 序贯 AC (阿霉素60 mg·m- 2和紫杉醇 200 mg·m- 2);C 组,术后给予CMF 序贯 AC 方案化疗.结果显示(随访 76 个月),B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 A 组,B 组与 C 组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和 B 组保乳率明显高于 C 组(P <0. 001)。
最新乳腺癌新药进展及最新疗法乳腺癌发病率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简称IARe)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据《202 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乳腺癌新发病例41.6万例, 占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的18.4% ,乳腺癌防治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目前,我国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而新药的研发与上市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改变乳腺癌治疗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21年度乳腺癌药品新进展:阿贝西利(AbemaCiClib)——对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抗癌新星激素受体阳性(HR+浮L腺癌患者约占总人数的70%~80% ,因HR+ 患者群体肿瘤生长最慢、复发转移率最低,内分泌治疗是其主流的治疗方式。
在内分泌治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开展背景下,CDK4/6抑制剂便是其中一个重头戏。
因为在细胞周期发展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被鉴定为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关键调节因子。
当CDK4/6过度表达时,细胞将会出现失控增殖。
CDK4/6是雌激素受体(ER)等多条信号通路的共同下游靶点,在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中,ER -CyClin-CDK4/6信号通路活跃增加,因此细胞便出现异常生长。
如果抑制CDK4/6激酶的活性,就能通过信号通路的下游来抑制细胞增殖。
当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上,就相当于双重抑制信号通路,效果更佳。
阿贝西利(AbemaCiClib)作为年初刚在国内上市流通的CDK4/6抑制剂,由礼来公司开发,通过MONARCH系列临床验证,为无数乳腺癌患者带来更优的生存质量,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格局。
乳腺癌治疗的现状和发展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者来说,及早的确诊和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治疗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放射治疗则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化学治疗则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靶向治疗则是利用针对特定分子的药物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而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2. 现有治疗方法的限制虽然目前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限制。
手术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貌和身体功能,放射治疗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和疲劳等不良反应。
化学治疗常常伴随着恶心、脱发等副作用。
此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药物的疗效以及耐受性仍有待提高。
3. 未来治疗方向的探索为了克服现有治疗方法的限制,科学家们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持续努力,并取得了一些突破。
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对患者肿瘤基因及其表达进行检测,医生可以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此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新的药物不断被研发和应用。
4.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乳腺癌的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来共同协作。
这包括乳腺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化疗科医生、遗传学家等专业人士。
这些专业人士可以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的副作用。
5. 科技创新的推动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推动,乳腺癌的治疗也将进一步发展。
比如,微创手术技术的引入使得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减少。
放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精确度和疗效得到提高。
药物的研发也朝着更为安全有效的方向发展。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新技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手术是最常见和重要的方法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一些新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新技术。
一、微创手术技术微创手术技术是近年来乳腺癌手术的重要进展之一。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
其中,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技术。
腔镜手术通过在患者身体上开几个小孔,插入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手术,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术后疼痛较少,术后伤口较小。
此外,还有乳腺导航手术和胸壁隧道手术等微创手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
二、术前标记技术术前标记技术是一种在手术前对乳腺癌进行标记的技术,可帮助外科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和切除肿瘤。
术前标记技术通常使用射频针或钢珠进行标记,射频针或钢珠可以精确地标记肿瘤的位置,使得手术时能更好地保留正常组织,并避免过多地切除。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手术的时间和创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保乳手术技术保乳手术是一种旨在保留患侧乳房的手术技术。
传统的乳腺癌手术通常需要切除整个乳房组织,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和身体上的创伤。
而保乳手术则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侧乳房的一部分组织,术后效果更加美观,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保乳手术通常结合放疗进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靶向手术技术靶向手术技术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的手术治疗技术。
通过使用特定的荧光探针或核素标记剂,医生可以在手术中直观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范围,精确地进行手术切除。
此外,在手术前后,医生还可以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来降低肿瘤的风险,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新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微创手术技术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疼痛,术后恢复较快;术前标记技术和靶向手术技术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切除肿瘤;保乳手术则保留了患侧乳房的一部分组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的治疗新进展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和研究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一、个体化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100%适应所有患者的情况。
个体化治疗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根据患者的个体基因和肿瘤特征,为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的突变情况,从而为患者选择最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
这种个体化治疗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利用针对肿瘤靶标的特定药物来治疗癌症。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研究的进步,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亚型,但过去对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然而,引入HER2靶向治疗药物后,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此外,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也被广泛应用。
这些靶向治疗药物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乳腺癌也不例外。
乳腺癌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提取、改造和再输注等步骤,来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来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这些免疫治疗方法的应用,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四、微创手术传统的乳腺癌手术通常需要切除整个乳房,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身心创伤。
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现在,局部切除手术成为一种较常见的选择,可以保留患者的乳房的完整性,减轻其身心负担。
此外,随着微创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微创手术方案也变得更加安全和准确。
乳腺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乳腺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导方针。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该规范将于2023年开始实施。
诊断准则1. 乳腺癌的初步诊断应基于乳腺检查和相关症状的评估。
2. 确诊乳腺癌需要通过乳腺钼靶、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或乳腺活检等影像学或组织学检查。
3.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应依据乳腺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手术治疗1. 外科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2. 对于早期乳腺癌,可以考虑行乳房保留手术,但需在评估手术切除边界是否安全的基础上进行。
3. 高危和晚期乳腺癌患者应优先考虑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肿瘤和局部淋巴结转移。
4. 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放疗1. 乳腺癌术后放疗是预防局部复发和改善生存率的重要治疗手段。
2. 放疗计划应根据乳腺癌的分期、手术方式和患者的整体状况制定。
3. 放疗的方式可以包括传统的外照射和部分病例的局部加速放疗。
化疗1. 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适用于高危和晚期乳腺癌患者。
2. 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癌症分期和分子分型等因素进行评估。
3. 化疗的目的可以是根治性治疗、术前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等。
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1.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应考虑内分泌治疗,以抑制雌激素对肿瘤的刺激。
2.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包括单抗药物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随访与复发监测1.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发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复发、转移或其他并发症。
2. 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监测等。
3. 随访频率和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个体化确定。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乳腺癌诊疗的最新规范,旨在促进乳腺癌患者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治疗。
腔镜在乳腺癌外科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余煜;姚燕丹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年(卷),期】2024(45)3
【摘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及医学科技的发展,患者对乳房美容要求相应提高。
在保证安全性及可行性的前提下,腔镜小切口的优势被用于治疗乳腺疾病。
在世界各地学者的大力推动下,腔镜治疗乳腺癌由理念变为现实。
本文将简要地阐述腔镜治疗乳腺癌的发展史,介绍由专家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适应症,并在传统乳腺癌手术的基础上演化出腔镜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同时讨论腔镜治疗乳腺癌的争议及展望。
【总页数】9页(P361-369)
【作者】余煜;姚燕丹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乳腺外科//省市共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精准诊疗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腔镜技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乳腔镜在乳腺癌微创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乳腔镜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乳腔镜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腔镜技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㊀㊀罗云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乳腺外科学术带头人暨双聘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乳甲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被评为 羊城好医生 ㊂擅长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乳房重建手术数字化医学的临床应用,如术前的前哨淋巴结导航规划及乳房评估;精于各种乳腺腔镜手术,根据个体化特征,规划整合各种乳腺腔镜术式融入到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的整体手术中,使腔镜微创的优势充分体现在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的应用中,达到术后乳房表面皮肤无伤痕化;腔镜下膜内减容法,以微小伤口切除巨大乳腺良性肿瘤㊂创建形成了具有南粤特色的乳腺外科腔镜技术体系,注重腔镜手术团队的培养及学科建设㊂现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乳腺微创重建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干细胞及再生医学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乳腺分会委员,‘广东老年保健“杂志编委㊂参与国家 863 重大课题研究1项,主持广东省科技基金项目3项及2022年主持广州市临床特色技术项目1项㊂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腔镜乳腺手术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血管外科学“㊂㊀㊀[摘要]㊀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患者对提高乳腺癌手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㊂微创理念在乳腺外科领域的不断提升,使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日趋成熟㊂在不改变乳腺癌外科治疗原则的基础上,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有独特的微创及美学优势,尤其是在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手术中,腋窝淋巴结切除㊁乳房腺体切除及获取自体组织行乳房重建等术式的灵活搭配组合,使重建后的乳房表面皮肤不再留下瘢痕,代表着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步入了新的阶段㊂该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就乳腺癌根治乳房重建的腔镜技术在纵深及腔镜术式整合方面进行探讨,为致力于乳腺腔镜技术的专家学者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一些参考㊂㊀㊀[关键词]㊀乳腺癌;㊀乳房重建;㊀微创;㊀腔镜技术;㊀机器人手术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37 9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09-0873-07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09.01Researchstatusandeffortdirectionofbreastreconstructionafterendoscopicradicalmastectomyofbreastcancer㊀LUOYun⁃feng,ZHUYan⁃wen,HUANGYu.DepartmentofBreastSurgery,ZhujiangHospital,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282,China㊀㊀[Abstract]㊀Theprogressofsocietyhaspromotedpatientsᶄrequirementsforimprovingthequalityoflifeafterbreastcancersurgery,andthecontinuousimprovementofminimallyinvasiveconceptinthefieldofbreastsurgeryhasmademinimallyinvasivesurgeryrepresentedbyendoscopictechnologywidelyusedandhasmadeitbecomingmoreandmoremature.Onthebasisofnotchangingtheprincipleofbreastcancersurgery,comparedwithtraditionalopensur⁃gery,theminimallyinvasivesurgeryshowsuniqueminimallyinvasiveandaestheticadvantages,especiallyinimmediatebreastreconstructionsurgeryforradicalmastectomy.Theflexiblecombinationofaxillarylymphnoderesection,mastec⁃tomyandbreastreconstructionwithautologoustissueskeepsthereconstructedbreastskinsurfacefromscarring,whichrepresentsanewstageofsurgicaltreatmentofbreastcancer.Basedontheauthorsᶄexperience,thispaperdiscusses㊃378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3年㊀9月㊀第16卷㊀第9期thelongitudinaldepthandintegrationofendoscopicbreastreconstructionafterradicalmastectomy,andprovidessomereferenceforexpertsandscholarswhoarecommittedtomastoscopictechniquesinclinicaltreatment.㊀㊀[Keywords]㊀Breastcancer;㊀Breastreconstruction;㊀Minimallyinvasive;㊀Endoscopytechnique;㊀Roboticsurgery㊀㊀据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0年女性的乳腺癌已是新发病例数最多的癌症,约占男女新发癌症病例总数的11 7%,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癌症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1]㊂主要原因可能与乳腺癌早期诊出的病例增多有关㊂在经济较好的地区,治疗上呈现保留乳房手术的趋势㊂中国的乳腺癌发病年龄平均为45 55岁,年轻于西方女性㊂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乳房肿瘤整形的概念提出后,乳房切除即刻乳房重建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针对早期乳腺癌病例[1⁃2],但传统开放手术仍存在乳房表面留有瘢痕和乳房形态不佳等不足㊂自1985年英国外科医生Payne和Wickham提出 微创 概念后,微创技术得以不断发展,成为现代医疗理念上的一大进步,以腔镜外科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也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㊂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完成了世界首例现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后腹腔镜手术迅速应用于各外科治疗领域,而乳腺作为体表的实体器官,运用腔镜技术起步较晚㊂1992年,Kompatscher教授用腔镜辅助取出隆乳术后患者乳房中的挛缩假体,标志着腔镜技术在乳腺外科的首次应用㊂1993年Suzanne等通过脂肪抽吸的方法完成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㊂1995年国外学者报道了在尸体和动物实验乳腺腔镜手术,提出了腔镜在乳腺外科手术中的可操作性[3]㊂1995年,Friedlander等[4]应用腔镜技术切除腋窝淋巴结和乳腺腺体,并利用腹直肌重建了乳房㊂1997年上海郑民华教授等[5]在国内首先报道了5例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之后陆续有学者报道各种相关乳腺腔镜外科治疗,成为乳腺腔镜技术发展的驱动力㊂乳腺腔镜外科的开展主要集中在上海㊁北京㊁重庆㊁成都及广州等城市,在不同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㊂相对乳腺传统开放手术的大切口获得充分暴露术野而言,腔镜技术的应用在不改变乳腺外科本质并充分遵循乳腺外科的基本原则下,可减少术区切口各层组织结构的破坏㊁从不同角度放大组织结构㊁缩小切口以及避开需要保持美容的部位作切口,具有明显的手术优势,逐渐得到广大乳腺外科医师的重视,这标志着在提升微创技术的同时,保持乳房美容新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腔镜乳房重建体现了医疗不断发展的人性化进程,已步入了新的阶段,即围绕 微创与功能 向纵深挖掘乳腺癌新的腔镜技术及腔镜术式的整合应用㊂本文就乳腺癌根治乳房重建的腔镜技术在纵深及整合方面进行探讨㊂1㊀腔镜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发展1 1㊀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㊀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腔镜技术在早期应用于乳腺癌最多的术式,实施该手术需要建立腋窝部位操作空间,其建立方式包括充气联合脂肪溶解吸脂㊁皮瓣外部牵拉联合气囊扩张钝性分离及充气联合气囊扩张钝性分离3种[6]㊂其中以充气联合脂肪溶解吸脂应用较为广泛,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手术时间㊁出血量㊁清扫淋巴结数目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7]㊂笔者团队在2010 2012年采取侧胸壁常用入路,以溶脂吸脂法充气建腔方式,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也取得相似的效果[8]㊂经过一定的经验累积后,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如对溶脂配方进行了改进,注射后可即刻吸脂,节省了等待溶脂时间,使腔镜乳腺癌根治手术在时间上几乎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以及术前进行腋窝CT淋巴结造影并三维重建作为术前导航,充分了解前哨淋巴结位置及状态[9⁃10],为实现精准腔镜下处理腋窝淋巴结提供了新思路㊂尽管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已逐渐推广,但在溶脂吸脂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㊂国内外有许多学者曾提出在腔镜手术溶脂吸脂过程中可能导致淋巴结破裂的质疑[11]㊂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的规范,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转为仅在前哨淋巴结阳性或新辅助治疗后不能完全缓解时开展,为此,本团队在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同时,根据侧胸壁入路的特点,再次改变造腔方式,通过气囊扩张钝性联合充气方法建立操作空间,经胸肌间夹角进入胸小肌深面,从腋静脉第三或第二水平向腋窝方向系统清扫淋巴结,取得了与传统开放手术相似的效果㊂此法近期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有满意的报道[12⁃13]㊂还有不同的观点是,在切除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手术中,关于应用腔镜进行腋窝淋巴结切除的必要性,骆成玉教授[14]曾提出,开展腔镜进行腋窝淋巴结切除,因保留了更多的胸部皮肤,可为二期整形手术创造条件㊂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在长期实践中也深有体会㊂尽管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减少,但预防术后患肢淋巴水肿仍然受到学者的关注[15],尚有其深入研究的价㊃478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September2023,Volume16,Number9㊀㊀值㊂有学者在术中利用腋窝反向淋巴作图技术,将引流上肢的淋巴管道显示出来,以指导术者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有利于避免遗漏清扫淋巴结或降低手术操作对患者引流上肢淋巴管造成的创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6⁃19]㊂腔镜技术的使用使术者在腋窝中央获得视野,能够观察来自上肢汇入腋窝的淋巴管及淋巴结,便于精准操作,特别是带红外激光的荧光腔镜应用以来,由于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对淋巴管亲和力较染料示踪更强,更易识别,有效保护了来自上肢汇入腋窝的淋巴管及淋巴结,使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更趋完善㊂笔者团队在2017年开始应用荧光腔镜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采取蓝染料及ICG双淋巴示踪剂,在同屏显像导航下,紧贴ICG荧光显像的区域进行操作,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需继续探索㊂1 2㊀腔镜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㊀目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评估是否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标准㊂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1999年Tsangaris等[20]首次报道乳腺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传统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比较,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手术瘢痕小且并发症少㊂国内张键教授等[21]于2004年也成功开展了经腋窝溶脂法腔镜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㊂随后许多学者在吸脂与非吸脂方法㊁建造操作空间方式㊁示踪剂应用及腔镜入路选择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㊂由于腋窝为实体组织结构,腔镜手术为降低技术难度,多以溶脂吸脂法造腔为主,但溶脂吸脂可能造成淋巴管折断或淋巴结破裂,细小淋巴结可随脂肪组织抽吸而漏检,同时也可能存在肿瘤细胞种植转移风险[22]㊂加上保乳手术逐渐增多,对腋窝外形及功能的保护受到乳腺外科医师的重视,一些学者采取非吸脂建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以避免吸脂可能带来的风险,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仅在少数单位开展[23]㊂笔者团队针对上述情况,借助数字医学三维重建技术[24],在术前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间接CT造影,数字重建乳房淋巴管汇入腋窝淋巴结三维图像,进行前哨淋巴结位置导航及评估,指导术中取侧胸壁入路置入球囊(非吸脂法),见图1㊂贴近前哨淋巴结实施球囊扩张法造腔,提高在术野充气后㊁入镜时即可发现前哨淋巴结的概率,尽可能地精准切除,减少分离,保留腋窝组织结构及缩短手术时间㊂乳腔镜下虽失去手碰触觉功能,但放大了手术视野,容易观察到染色的淋巴管或淋巴结并进行追踪㊂张月等[25]用亚甲蓝法行淋巴结活检染色,对比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显示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㊂随着荧光腔镜的应用[26],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优势还可以进一步体现㊂笔者团队将ICG与亚甲蓝注射于乳晕周围,在腔镜同屏双模式视觉的示踪标记下,二者互为补充,前哨淋巴结更易识别及切除㊂在实践的研究中体会到,术前三维重建前哨淋巴结,指引术中球囊进入路径,利用荧光腔镜,可于同一屏幕查看双示踪影像的优势,能够提升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缩短手术时间㊂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通常以腔镜观察孔位置为主要入路,常见的三种入路为腋窝㊁侧胸壁及乳晕[21,23,27],虽各有利弊,但以侧胸壁入路应用较多,其优点是适用于球囊扩张充气法造腔,减少腋窝损伤,增加视距,易于观察操作,且避免腋窝切口瘢痕等,笔者团队以该入路为主[28]㊂在2000余例各种乳腺腔镜手术的经验中,特别体会到在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多腔镜术式联合(完全腔镜)应用时,有其灵活变化的优势㊂乳腺癌手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占据重要地位,腔镜在乳腺外科中更能发挥其优势,如何精准切除,避免损失邻近脂肪组织,保护腋窝形态,成为乳腺外科医师的追求㊂特别是代表精准㊁微创的机器人出现,在腋窝淋巴结清扫中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受关注㊂目前的IntuitiveSurgical公司的达芬奇机器人,作为第一个综合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也应用于乳腺外科,但仍需要人的操作来发挥其优势,且与普通腔镜手术相比,操作者缺少了力反馈㊂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将AI训练学习的手术规划与导航技术㊁机器人技术相结合,智能化手术机器人能够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解放操作者,一些专科已出现了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29]㊂笔者团队之所以坚持前哨淋巴结术前数字医学三维重建导航及腔镜侧胸壁入路的探索,是因为侧胸壁入路切口瘢痕容易得到女性内衣遮掩,符合南方人群活动习惯㊂另外,侧胸壁入路具有良好的腔镜支点㊁充分的视距㊁体外操作环境舒适㊁精准定位及损伤小的基础,期待为AI智能化专病机器人的应用铺垫道路,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精准活检前哨淋巴结,保护腋窝㊂㊀术前数字三维重建见乳房淋巴管汇入第一枚前哨淋巴结,指导术中精准造腔(非吸脂)图1㊀腔镜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照片㊃578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3年㊀9月㊀第16卷㊀第9期1 3㊀腔镜乳房腺体切除术㊀乳腺癌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共同认识,因此手术的治疗向最小有效化转型,更兼顾乳房美的存续,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㊂传统乳房腺体全切或局部切除已证明是安全可靠的[30⁃31],但为了充分暴露术野及控制切缘,术后在乳房表面会留一道较长的手术瘢痕㊂随着腔镜技术在良性乳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32],腔镜乳腺手术不再局限于腋窝淋巴结切除,开始了腔镜辅助乳房腺体部分切除及全切除并同时保乳或乳房整形重建,取得了患者满意的效果[33⁃35]㊂目前,腔镜乳房腺体切除术已可实现全腺体或部分腺体切除,其在应用中的区别主要在于入路切口的部位㊁术野暴露的形式(充气法或悬吊法)及单孔与三孔操作法等方面[36⁃38],各有利弊㊂随着腔镜器械的发展,单孔腔镜手术迅速发展[39],该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在腺体切除后,不需要通过扩大切口取出腺体及放置假体植入物的手术时,是非常值得推广的㊂笔者认为应根据腋窝淋巴结切除方式,与后续乳房重建术式相呼应,加上成本及操作者对术式熟悉程度等多方面情况考虑,分别灵活应用腔镜乳房腺体切除或部分切除手术㊂2㊀腔镜技术在乳腺癌根治乳房重建手术中的整合应用2 1㊀全腔镜乳腺癌外科技术㊀腔镜手术正是因为光学视觉传送和操作器械两方面技术的进步得以普及,前者改变了传统的直视方式,增加了视野放大优势;后者提供了长臂操作器械,增加了远离重要区域及狭小空间的操作优势,机器人器械更是增加了360ʎ的灵活性及稳定性㊂由此可见,腔镜或新近发展起来的机器人乳腺癌手术,并非新的手术方式,而是一种通过改变手术入路及操作方法的手术微创理念[40]㊂腔镜乳腺癌手术是在没有自然腔隙的腋窝及乳房两个部位建造操作空间的㊂由于这种特殊性,在开展手术的过程中,相对存在两种不同的应用方式,即腔镜辅助乳腺癌外科治疗与全腔镜乳腺癌的外科治疗㊂前者是在传统手术基础上,为缩小切口,利用腔镜作为辅助手段[41],降低小切口的手术难度,但还是存在一定长度的切口瘢痕㊂这种腔镜辅助手术的优点是既保留了手触觉的反馈,又有直视及腔镜放大后屏幕的视觉㊂后者归纳起来应包含两层理解:一种是以孔洞形式入路,在封闭空间里操作的腔镜下手术,优点是保证患者体表仅留下更小的手术切口瘢痕[42⁃43],缺点是失去手的触觉;另一种是在乳腺癌根治不同操作空间术式中,均应用腔镜技术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例如腔镜皮下腺体切除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44]㊂全腔镜乳腺癌根治手术在不改变其根治原则的情况下,可将切口设计在远离美容区域,缩小及减少了患者不可逆的体表皮肤瘢痕,因此乳腺外科医师应重视腔镜技术解决医患共同关心的切口微创这一优势,减少患者的身心创伤,促进乳腺癌外科治疗向着微创化和功能化发展[45]㊂笔者团队经过不断的腔镜流程改造的探索,使得手术更易掌握,目前,对于没有乳头乳晕复合体侵犯的患者,在遵循乳腺癌根治原则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全腔镜乳腺癌外科手术(非吸脂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清扫及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皮下腺体切除),为部分患者术后留下弥补乳房重建的机会㊂全腔镜乳腺癌外科手术的操作过程均可显示在视觉屏幕上,对临床教学㊁培养初学医师㊁总结经验及技术推广等有积极的作用,本团队的年轻医师已基本能顺利完成这一手术术式㊂如需继续行乳房假体重建,仅将测量好的假体于胸肌前或胸肌后植入即可㊂全腔镜乳腺癌外科手术照片见图2㊂㊀ⓐ经侧胸壁入路前哨淋巴结活检及皮下腺体切除,腺体标本经此入路不到5cm的切口移除;ⓑ经此侧胸壁同一切口,植入假体进行胸肌前或胸肌后的乳房重建;ⓒ笔者团队的年轻医师都可以掌握并完成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腔镜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图2㊀全腔镜乳腺癌外科手术照片㊃678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September2023,Volume16,Number9㊀㊀2 2㊀完全腔镜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手术㊀完全腔镜手术在众多领域尚无明确定义㊂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手术涉及多个部位手术,包括腋窝淋巴结切除㊁乳房腺体切除(或部分切除)及乳房重建(自体组织获取)等,每一个手术都有其不同的方式,如腋窝有淋巴结活检或清扫术㊁乳房腺体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术及多种形式的乳房重建等术式㊂乳房重建的术式更为多样化,而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临床上主要使用的重建方法有自体组织重建㊁假体植入重建以及自体组织联合假体植入重建㊂随着腔镜技术的普及,使得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的供区部位切口明显缩小,得到乳腺外科医师及患者的重视,腔镜乳房重建手术近年来已逐渐增多㊂腔镜辅助的乳房重建手术常见的有腔镜辅助下背阔肌瓣乳房重建㊁腔镜辅助下大网膜填充乳房重建㊁腔镜辅助下Ⅰ期假体乳房重建及腔镜辅助下背阔肌瓣或大网膜联合假体乳房重建等术式,但真正能全腔镜下获取组织的有大网膜及背阔肌瓣㊂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是临床上开展最早㊁应用最广泛的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式之一[46]㊂2003年Pomel等[47]报道了8例患者在完成皮下腺体全切除术后,即刻联合腔镜辅助背阔肌乳房重建㊂2012年,Selber等[48]报道5例机器人经腋窝入路,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淋巴结清扫后,获取背阔肌肌瓣联合假体即刻或延期乳房重建㊂大网膜乳房重建,最早见于1963年Kiricuta[49]的报道,用于放射性胸壁坏死后的大网膜乳房重建㊂由于早期采用的是剖腹手术获取,切口创伤大,并且存在大网膜是否可利用的不确定风险因素,使手术受到一定的限制㊂至1993年,Saltz等[50]首次报道了利用腹腔镜成功获取大网膜修复较大组织的缺损,之后才有学者开始了皮下腺体切除后腔镜辅助大网膜乳房重建的尝试[51]㊂为了获取更大容量的大网膜组织,2002年,Jimenez等[52]报道了腹腔镜下获取游离大网膜,将其与胸背血管吻合重建乳房㊂随后在国内先后有学者报道了腔镜获取大网膜在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的经验[53⁃54]㊂2018年Shash等[55]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得出结论,腹腔镜下获取网膜的使用是安全的,在乳房重建中具有乳房外观自然㊁供区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㊂临床上利用腔镜独立获取自体组织多见于背阔肌及大网膜的手术,目前已广泛开展,鉴于乳腺腔镜手术与腹部腔镜手术的治疗,除了要在实体器官建腔不同外,还有需要在多个空间进行手术的区别,更有兼顾重建乳房美的特殊性㊂因此,在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时,需要秉持微创及美学理念,如何将腔镜技术整合起来,贯穿手术操作的全部,尽可能地减少创伤或缩小切口,是乳腺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㊂全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观念,为完全腔镜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手术奠定了基础㊂2017年,笔者团队通过侧胸壁入路进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即刻沿用原切口腔镜获取背阔肌瓣,进行了完全腔镜乳腺癌根治乳房重建[56]㊂2020年国内有报道腔镜乳腺癌切除并腹腔镜大网膜乳房重建[57],都是在探索乳腺癌外科腔镜技术的整合,使手术更加微创㊂笔者团队坚持遵循微创及美学理念,近期正在努力进行腔镜技术整合探索,开展完全腔镜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手术,力求让重建的乳房表面无切口及形态更趋复原,例如完全腔镜乳腺癌根治即刻背阔肌乳房重建术㊂本团队常用侧胸壁入路切口进行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清扫,随后腔镜切除乳房外上或外下象限腺体㊂完成根治手术后,继续沿用该切口进行腔镜下背阔肌腋窝段内外侧分离获取组织,在镜孔与另一操作孔间切开皮肤4 5cm用于背阔肌的扩展切取及肌瓣转移,进行乳房修复重建㊂如需假体联合背阔肌乳房重建,镜孔入路不变,只是调整操作孔的位置,按上述步骤完成假体联合背阔肌瓣乳房重建㊂完全腔镜乳腺癌根治即刻大网膜乳房重建术,在2014年报道的腔镜技术在腋窝淋巴结清扫及带蒂大网膜一期重建乳房的应用[54]的基础上,经侧胸壁入路进行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淋巴结清扫及切除乳房外上象限腺体组织,也可利用肋缘下4cm大网膜隧道切口,切除乳房内上或内下或外下象限腺体组织,切除的腺体组织置于标本袋后均可经该切口移除,更换器械后继续腔镜下截取大网膜进行乳房重建㊂背阔肌或大网膜两种腔镜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手术后,均只有一个最大4 5cm的切口,其余为5mm的操作孔伤口㊂完全腔镜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手术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主要的缺点是手术时间较长,笔者团队解决的方法是,例如完全腔镜乳腺癌根治即刻大网膜乳房重建术时,采取2台腔镜㊁两组人员进行手术,使手术时间缩短至3 4h㊂笔者团队13年的经验是:一方面探索乳腺腔镜手术的流程,尽可能地简化;另一方面重视团队的培养及学科建设,两者非常重要㊂完全腔镜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术手术照片见图3㊂㊃778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3年㊀9月㊀第16卷㊀第9期。
乳腺癌外科治疗新进展(一)引言: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乳腺癌外科治疗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就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进行详细的阐述。
正文:一、术前评估和诊断1. 超声造影的应用2. 腋窝淋巴结活检的意义3. 基因检测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4. 影像学评估的新技术5. 乳房MRI的价值二、手术方式和创伤程度1. 保乳手术的适应证扩大2. 新的切口选择3. 切口缝合技术的改进4. 视觉增强手术技术的应用5. 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三、手术辅助技术和治疗策略1. 术中放疗的应用2. 冷冻切除技术的发展3. 器械辅助手术技术的应用4. 乳腺保留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优势5. 预防淋巴水肿的新策略四、术后恢复和随访管理1. 心理干预在术后恢复中的重要性2. 乳房重建的新技术3. 运动康复对术后恢复的影响4. 个体化康复方案的制定5. 随访指南的更新和应用五、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1. 术后出血的处理策略2. 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3. 乳腺癌术后疤痕的治疗4. 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防控5. 临终关怀中的乳腺癌患者总结: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新进展涵盖了术前评估和诊断、手术方式和创伤程度、手术辅助技术和治疗策略、术后恢复和随访管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等方面。
这些新进展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然而,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不断优化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策略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