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23制取氧气(共18张PPT)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23制取氧气(共18张PPT)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23制取氧气(共18张PPT)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23制取氧气(共18张PPT)

11坚持改革开放课件(希沃白板)-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18美国的独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18课。本课介绍了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战役,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进而掌握美国诞生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以弱胜强以及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北美是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等地移来的劳动人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人共同开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的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感知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感性认识重于理

性认识,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新奇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如果多采用图片、动画、影音资料等呈现方式,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二)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在能力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历史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最终还是要使学生学会分析理解历史,并在学习中感悟历史。把在历史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把在课堂中培养的能力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英属北美的社会经济状况,认识美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历史必然性; 2、了解美国建立中的重大事件,认识其建立过程,理解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美国建立历史背景中的若干因素,掌握分析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发生必然性的关系;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及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本课题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具体气体物质的制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制取气体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气体的性质,学生会从中得到相关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2)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第一课时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在初中阶段将要学习几种重要的气体,氧气是我们接触的第一种。在上节课里我们已经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推进新课 [思考]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回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下面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获取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模拟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模拟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初中毕业班的每一个同学都将自己的相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表示留念,全班共送了2550张相片,如果全班有x 名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 A.() 12550x x += B.() 12550x x -= C.() 212550x x += D.() 125502x x -=? 2.若实数a ,b ,c 满足a+b+c=0,且a <b <c ,则函数y=cx+a 的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 3.下列说法:①平方等于其本身的数有0,±1;②32xy 3是4次单项式;③将方程12 1.20.30.5x x -+-=中的分母化为整数,得1010102035 x x -+-=12;④平面内有4个点,过每两点画直线,可画6条、4条或1条.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矩形ABCD 中,AB =3,BC =5,点P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现将△PCD 沿直线PD 折叠,使点C 落到点C′处;作∠BPC′的角平分线交AB 于点 E .设BP =x ,BE =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5.由三角函数定义,对于任意锐角A ,有sinA=cos(90°-A)及sin 2A+cos 2A=1成立.如图,在△ABC 中,∠A ,∠B 是锐角,BC=a ,AC=b,AB=c,CD ⊥AB 于D ,DE//AC 交BC 于E ,设CD=h ,BE =a’,DE=b’,BD=c’,则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 (1)a 2+b 2=c 2 (2)aa’+bb’=cc’ (3)sin 2A+sin 2B=1 (4)+=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542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1 设计思路 本设计力求体现《生物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本节第一部分是“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该实验是一个开放性实验,探究的问题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可以有多种选择,为此,采取了课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由课外小组同学进行预实验,教师进行指导,课上学生展示并带领大家完成实验,这样既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提高了课上实验效率,节约时间。 第二个重点是对《课程标准》中要求达到应用水平的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总结和提升。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然后经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和素养。即引导学生画出、分析曲线图,初步学会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生物学问题。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关于多因子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和曲线中点的移动等难点知识不宜涉及。 2 教学分析 2.1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内容。光合作用在整个第五章乃至整个必修一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属于理解层次,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属于应用层次。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光合作用过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其中还要完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均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素材。本部分内容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察中图表分析题较为常见,综合性题和难题容易出现。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起来,既要重视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又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通过以上分析,确立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重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2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以下学习基础: 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了相关的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基本知识; 能力基础:在本模块前三个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但对如何完善实验设计还有一定的欠缺,对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以及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乐于合作、探究,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3 教学目标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复习

绪言 一、化学发展进程 1、近代化学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二、化学研究 化学式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并改变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人们的生活。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收集方法 1、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集 满了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一)液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加热氯化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高锰酸钾 (2)装置:固—固加热型 (3)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连续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药品。 ③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⑤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⑥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住导气管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三)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 B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5

文言文阅读习题5 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绿色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B.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C.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D.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河北省南宫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实验班)缺答案

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理科实验班) 一、选择题:(12?'5='60) 1.1.,,,,A B C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 必须相邻且B 在A 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 A 、60种 B 、48种 C 、36种 D 、24种 2.将4个不同的小球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其中每个盒子都不空的方法共有( ) A .43 B .34 C .18 D .36 3.73)1 2(x x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 ) A .14 B .-14 C .42 D .-42 4甲乙丙3人参加一次考试他们合格的概率分别为52 ,43,32 ,那么恰有2人合格的概率是( ) A .52 B .157 C .3011 D .61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B .棱柱的侧棱一定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C .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为直棱柱。 D .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两边的棱柱是直棱柱。 6.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i a i P )31 ()(==ξ,=i 1、2、3.则a 的值为 ( ) A .3 B .139 C .1311 D .1327 7.从1、2……9这9个数中随机抽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的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 ) A .95 B .94 C .2011 D .2110 8.已知随即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31 ,6(~B ξ,则==)2(ξP ( ) 9.设地球的半径为R ,若甲地位于北纬 45东经 120,乙地位于南纬 75东经 120,则甲乙两地的球面距离为( ) A .R 3 B .R 6π C .R 65π D .R 32π 10.在n x x )(53 21 --+的展开式中所有奇数项系数之和为1024,则中间项系数是( ) A .330 B .462 C .682 D .792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二氧化锰 加热 课题3 制 取 氧 气 一、概念 1.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 2O 2) ————→ 水(H 2O ) + 氧气(O 2) (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反应过程中会改变)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 催化剂,又叫触媒。 (3)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 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 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2. 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KClO 3)————→氯化钾(KCl )+氧气(O 2) 3.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 4)加热——→ 锰酸钾(K 2MnO 4)+ 二氧化锰(MnO 2)+氧气(O 2) 1) 步骤:“茶庄定点收利息”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3)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 加热;(5)收集氧气;(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 注意事项: ①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③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④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 收集的气体更纯。 ⑤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 试管。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4. 收集氧气的方法: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 5. 集气瓶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集满。 二、典型例题 例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不可少的最简单的一组仪器是( ) A.试管、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铁架台 B.试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 C.集气瓶、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二氧化锰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18-2019学年八上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18-2019学年八上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一、选择题 1.要使分式 24a a +-有意义,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4a > B.4a < C.4a ≠ D.2a ≠- 2.已知(x ﹣1)|x|﹣1有意义且恒等于1,则x 的值为( ) A .﹣1或2 B .1 C .±1 D .0 3.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设原计划每天生产x 台机器,则可列方程为( ) A . 600x =45050x + B .600x =45050x - C .60050x +=450x D .60050x -=450x 4.下列各式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a 2﹣2ab+b 2﹣1=(a ﹣b)2﹣1 B .2x 2+2x =2x 2(1+1x ) C .(x+2)(x ﹣2)=x 2﹣4 D .x 4﹣1=(x 2+1)(x+1)(x ﹣1) 5.王老师有一个实际容量为() 201.8GB 1GB 2KB =的U 盘,内有三个文件夹.已知课件文件夹占用了0.8GB 的内存,照片文件夹内有32张大小都是112KB 的旅行照片,音乐文件夹内有若干首大小都是152KB 的音乐.若该U 盘内存恰好用完,则此时文件夹内有音乐()首. A.28 B.30 C.32 D.34 6.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13,则它的周长为( ) A .25 B .25或32 C .32 D .19 7.下列由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 ) A.()()2339x x x --=- B.()2481421a a x x --=-- C.()()2492323x x x -=+- D.22 69(3)a a a +-=- 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AD=AC ,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DE 、BE ,并延长BE 交CD 于点 F ,以下结论:①△BAC ≌△EAD ;②∠ABE+∠ADE=∠BCD ;③BC+CF=DE+EF ;其中正确的有( )个 A.0 B.1 C.2 D.3 9.如图,是的高,,则度数是( )

河北南宫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北南宫中学等四校【最新】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波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振动削弱的区域,质点不发生振动 B.在振动削弱的区域,各质点都处于波谷 C.在振动加强的区域,各质点都处于波峰 D.在振动加强的区域,有时质点的位移也等于零 2.用红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时,在屏上能观察到明暗相间且间隔相等的红色干涉条纹,现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其中的一个狭缝挡住,则在屏上可以观察到()A.一片红光 B.和狭缝宽度相当的一条红色亮线 C.明暗相间但间隔不等的红色条纹 D.仍是原来形状的红色条纹,但其中的亮条纹比原来稍暗些 3.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人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Hz 到20000Hz之间,对于波长为34m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它比波长为20m的声波传播得更快一些 B.不能产生明显的干涉和行射 C.它不能被人听到 D.不能产生反射现象 4.人在水面上观察正下方水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小彩灯,看到它们是在水面 下同一深度处排成一行,则可以判断() A.紫色灯的实际位置最深,且比看到的位置深些 B.紫色灯的实际位置最深,且比看到的位置浅些 C.红色灯的实际位置最深,且比看到的位置深些 D.红色灯的实际位置最深,且比看到的位置浅些 5.如图所示,将两高度相差很小的挡板夹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构成空气劈尖,单色光垂直照射,可看到相互平行的干涉条纹,如果将两挡板之间的距离L拉大些,则在两挡板范围内的干涉条纹()

数学-高一河北省南宫中学2010至2011学年高一5月月考理科

南宫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数学(理)试题 (共2页,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方程 052422=+-++m y mx y x 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 ( ) A .141<m 2..过点A(1,-1)与B(-1,1)且圆心在直线x+y -2=0上的圆的方程为 ( ) A .(x -3)2+(y+1)2=4 B .(x -1)2+(y -1)2=4 C .(x+3)2+(y -1)2=4 D .(x+1)2+(y+1)2=4 3..直线l 的方程260x y -+= 的斜率和它在x 轴与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 A 1,6,32- B 1,6,32 C 2,6,3- D 1 ,6,3 2-- 4.若实数x 、y 满足等式 3)2(2 2 =+-y x ,那么x y 的最大值为( ) A.21 B.33 C.23 D.3 5.已知圆x2+y2=r2在曲线|x|+|y|=4的内部,则半径r 的范围是( ) A.0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此 “ “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制法(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KMn04=加热= 2K 2MnO 4+MnO 2+O 2 ↑ (a ) 2KClO 3 = MnO 2 /加热=2KCl+3 O 2 ↑ (b ) 2H 202 =MnO 2=2H 20+2O 2 ↑ (c ) ②发生装置的选择 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 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密切相关的。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是:该气体的 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是否具有毒性,能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法收集的 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 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 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 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此法收集的 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 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因而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 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 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气 体已收集满。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盖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④实验步骤 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查”、装”、定”、 “点”、“收”、“离”、“熄”个字,可用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实验步骤为:

衡水一中等十六所所外地中学被取消三年在邯郸招生资格

衡水一中等十六所所外地中学被取消三年在邯郸 招生资格 衡水一中等十六所所外地中学被取消三年在邯郸招生资格 继河北6个地级市对衡水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衡水一中”)等民办学校“限招”后,邯郸市又于近日发布了对其违规招生的处理意见。 《邯郸市教育局关于部分外地民办普通高中在我市违规招生处理意见的公告》截图 7月26日,邯郸市教育局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邯郸市教育局关于部分外地民办普通高中在我市违规招生处理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上述《公告》称,“近一时期以来,发现部分外地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未按省教育厅明确提出的‘由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和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商,纳入生源地招生入学工作整体部署’要求,擅自在我市违规招生。其招生的目的、行为和手段严重影响到我市高中教育乃至初中教育的良好发展。” 邯郸市教育局在《公告》中表示,为进一步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2017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冀教明电[2017]22号)的文件精神,维护邯郸市教育的正常发展,保证邯郸市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对部分外地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在邯郸市违规招生作出相关处理。 《公告》称,取消衡水市第一中学、衡水志臻中学、衡水志臻实验中学、衡水阳光学校、衡水志华实验学校、衡水旭博中学、武邑宏达实验学校、冀州市富宁学校、冀州市信都学校、冀州市第一中学、枣强县董子学校、景县龙翔中学、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石家庄精英中学、石家庄一中实验学校、南宫一中在邯郸市三年内的招生资格。

《公告》强调,对于违规招收的学生邯郸市将不予认可,一律不予办理初中学籍档案转移手续,出现问题,后果自负。 此外,邯郸市教育局还要求邯郸市各初中学校要利用各种渠道和通讯工具通知到学生和家长,避免上当受骗。并再次提醒邯郸广大 学生和家长要理性对待子女入学,选择家门口适合学生的学校,不 要盲目跟风择校,以免因违反招生政策影响学生正常升学。 稍早前,石家庄、承德、廊坊、张家口、沧州、邢台等地教育局曾相继发布对衡水一中等民办学校违规招生的处理意见。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邯郸市教育局发布的《公告》中对衡水一中等民办学校“限招”的处理意见与承德和张家口教育局意见 较为相似,都是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取消衡水一中等民 办学校在当地三年的招生资格。 而石家庄、廊坊、邢台市教育局则将衡水一中等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进行核减,沧州教育局则决定,对与招生计划不符的进行核减,对拒之不理违规招生的将取消招生资格。 澎湃新闻曾报道,6月23日,河北省教育厅向省内各地教育行 政部门发布了《关于2017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通知要求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学校提前组织招生、超计划招生、擅 自招生、对违反规定进行招生的学校,其教育主管部门要责令整改,并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 一、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原因探究。 1. 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4)将纯净的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并加热,同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文字表达式: 。 2.催化剂: (1)催化剂:叫做催化剂。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知识要点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 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还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表达式:。 知识要点三: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叫分解反应。 知识要点四: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查、 装、 定、 点、 收、 移、

灭、 知识要点五:收集气体的方法 [例] 指出下图中三种气体收集方法的名称并简叙其适用范围。 A、名称,适用范围。 B、名称,适用范围。 C、名称,适用范围。 二、知识运用典型例题 1.(6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据此选择上图中 (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于燥氧气的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2. (6分)结合以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 (5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1分)能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英语试卷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 A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no tea at all in England. People there used to drink a light beer. No coffee or milk but large glasses of beer stood on the breakfast table! When tea was first brought to England, an old couple got some as a special treat. But they did not know how it should be used. They cooked the leaves in hot water, and spread them on a piece of bacon(熏肉) which they were going to have for dinner. They ate the leaves, and threw the tea away! However, tea is becoming as popular as coffee and milk in England today. Tea is the leaf of a plant which grows widely in China, Japan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Tea famers usually grow a great many tea plants on a large piece of land. When the tea leaves are ready to be picked, it is the busiest time for tea farmers in a year. They pull off the leaves and dry them. In their spare time, they pick out the best leaves and get them ready for market. In china, whenever a visitor comes into a house, he is served with a cup of tea. 21. What was served for breakfast in England long ago? A.Coffee . B. Tea. C. Beer. D. Milk. 22. How did the old couple deal with the tea leaves? A. They sold them. B.They threw them away. C.They burnt them. D. They ate them. 23. Tea farmers are the busiest in a year when they _____. A. serve visitors at home. B. pick and dry tea leaves. C. sell tea in the market. D. look for a piece of land. 24. In which part of a magazine can read the text? A. Culture. B. Nature. C. Environment. D. Technology.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 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植物界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2.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是() ①菜豆②郁金香③玉米④番茄⑤花生⑥百合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④⑤ 3.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都具有的植物器官有() ①根②茎③叶④花⑤果实⑥种子 A.①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4.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体质的通道——输导组织。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A.海带B.满江红C.葫芦藓D.苏铁 5.下列最适于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 A.潮湿松软的土壤B.冰冻的土壤 C.干旱疏松的土壤D.潮湿板结的土壤 6.下列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7.桃花的()结构被虫吃掉,这朵花就完全不可能结出桃子. A.花萼B.花冠C.雄蕊D.雌蕊 8.下列植物类群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 A.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9.白菜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A.可进行光合作用B.有明显的根茎叶 C.种子外面有果皮D.营养方式是自养 10.如果连续出现阴雨天气,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阴雨天气不利于大

棚蔬菜的() A.呼吸作用 B.花的传粉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11.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以下对叶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叶片阔而扁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B.叶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C.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D.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少 1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根B.茎C.叶D.植物体所有活细胞 13.呼吸作用对植物体本身的意义是() A.分解有机物B.释放能量 C.与光合作用保持平衡D.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14.在木本植物的茎里,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以及运输方向是( ) A.导管、向下B.筛管、向下 C.导管、向上D.筛管、向上 15.滨州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新陈代谢B.降低蒸腾作用 C.阻止呼吸作用D.阻止光合作用 16.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A.叶片A.树皮B.花瓣C.根尖 17.某生物小组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导管中水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18.除下列哪一项外,其余均是茎具有的功能() A.支持作用B.输导作用C.贮藏作用D.吸收作用19.下列各项中,都属于我国珍稀植物的是()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开学考试)试题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开学考试)试 题 考试说明: 1.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3.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 1 C : 12 O : 16 Na : 23 Cl : 35.5 Cu :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B.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等方法提高空气质量 C.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 D.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直接灌溉庄稼,也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 17Cl B.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次氯酸的电子式: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3.下列事实或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 ..的是 A.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B.用铁作催化剂合成氨 C.将煤块粉碎后燃烧D.用浓硝酸和铜反应制备NO2气体 4.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研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尤为重要。 下列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图示过程的是 生成物

A.焦炭制水煤气B.酸碱中和反应 C.铝与氧化铁的高温反应D.浓硫酸的稀释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油脂皂化C.石油分馏D.苯萃取碘 6.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一组是 A.红磷和黑磷B.乙烯和乙醇C.丁烷和甲烷D.H和D 7.下列物质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CH2F2B.苯C.CH3CH=CH2 D.CH3CH2OH 8.1211灭火剂的成分为CF2CIBr,可用于扑救液体、气体、金属及带电设备引起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F2ClBr为离子化合物B.原子半径:C>F>Cl>Br C.F、Cl、Br的最高正价均为+7 D.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F>HCl>HBr 9.可逆反应:X 2 + 3Y22Z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 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反应只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B.t2时,反应未达到限度 C.t2~t3时,反应已停止进行 D.t2~t3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10.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以水解 B.蔗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C.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实验步骤

中考化学制取氧气及解题方略 一、基本考点 考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则选择图2-7-1A装置,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则选择图2-7-1B装置。 ②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C;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E。 ③验满方法: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b.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④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a. 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 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e.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管撤离水槽;h. 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a. 试管口微向下倾斜;b. 药品均匀铺在试管底部;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f.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略出胶塞即可; g. 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 考点2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1)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时,应抓住“一变两不变”来正确理解。①“一变”是指它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把“改变”理解为“加快”或“减慢”;②“两不变”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催化剂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个特定的反应起作用;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其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进行,只是速度较慢。(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 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的区别与判断(学科内综合考点) 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类型。通过比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加深对反应类型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