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AMP综述

cAMP综述

cAMP药理学综述

化工学院药学5班石少龙学号s2012005055

摘要:环磷酸腺苷(简称cAMP)的衍生物,为蛋白激酶致活剂是有机体中

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重要物质,是细胞内传递激素和递质作用的中介因子,其灭活酶为磷酸二脂酶,是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医学研究证明至少40多种疾病(包括癌症、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心源性休克等重大疾病)与cAMP的代谢有关;临床医学研究证明cAMP能舒张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肝功能、激活蛋白、促进神经再生、抑制皮肤外层细胞分裂和转化异常细胞的功能、促进呼吸链氧化酶的活性、改善心肌缺氧并对心肌梗塞、冠心病、心源性休克、牛皮癣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国内外对其生理活性、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疾病治疗、信号表达、基因复制等方面。

关键词:cAMP;第二信使;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1cAMP研究发现

1.1cAMP的发现

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学领域建立了“传递生命信息的两个信使”的学说,即人体各种细胞的活动是在“两个信使”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

第一信使:细胞外小分子信息物质,诸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是由腺细胞等各种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由血液和淋巴液等各种体液运送,经过体液来调节和传递生命信息。

第二信使:cAMP、cGMP、1,2-二酰甘油 (diacylglycerol, DAG)、1,4,5-三磷酸肌醇(inosositol 1,4,5-trisphosphate, IP3)、Ca2+等。

1957年,Sutherland及其同事在进行肝糖原代谢的调节研究现,用肝细胞匀浆加ArP和M矿+,与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一起保温,能产生一种耐热的、可透析的因子,这种因子可以模拟胰高血糖素对糖原的分解作用,很快这种因子就被确定为cAMP,它是在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下由ATP分解并环化产生的。1965Sutherland据此提出了著名的第二信使学说。由于Sutherland在信号传导机制一突出贡献使他荣获7"1971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孙志贤,1995)。之后,人们相从植物和微生物中发现了cAMP,并证明它是生物界普通存在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一般含量极微,具第二信使作用(激素为第一信使)。

环磷酸腺苷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

1.2环磷酸腺苷的第二信使作用

1965年,Sutherland提出了著名的第二信使学说(孙志贤,1995),其主要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再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cAMP作为第二信使,引起一连串的胞内反应并产生生理效应。细胞受体信号传导机制是十分复杂的,一是细胞表面的受体及其接收的信号种类繁多,二是各种细胞由于受体组成不同,信号传导机制也不相同,但人们还是能够把握它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胞外刺激信号作为第一信使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使之活化,活化的受体通过偶联蛋白(G蛋白)或直接使效应酶活化,于是在胞内产生第二信使的信号分子,再进一步对胞内效应酶活化,信号就这样逐级传递,最终产生细胞的功能性应答。

①受体:

此类受体被称之为G蛋白偶联型(G—protein coupled type)受体,这类受体与白偶联,通过G蛋白间接地控制第二信使或离子通道产生效应。这类受体与配体从结合到产生效应一般在数秒到数分钟。

②偶联蛋白:

它是一种调节蛋白,也就是G蛋白,全称为GTP结合蛋白或GTP结合调节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在受体与效应酶之间起重要的调节作用。G蛋白由a、B和Y三个亚基组成。a亚基上具有GTP或GDP的结合位点,以及与受体结合的位点,a亚基还具有GTPase的活性,可使GTP水解为GDP,是决定G蛋白主能的亚基。

③G蛋白的效应酶:

G蛋白的效应酶主要是腺苷酸环化酶(AC),参与AC调节的有Gs和Gi活AC的作用(s:stimulation),Gi则抑制AC(i:inhibiti上同时具有Gs和Gi,以及相关的受体Rs和Ri,因此,AC活性受激活型激素Hs和抑制制型激素Hi的双重控制,AC活化后又催化ATP反应生成cAMP,cAMP成为重要第二信使。④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简称APK或PKA,是Krebs在60年代后期发现的c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PK由两个调节亚基(R)和两个催化亚基(C)组成,即R2C2cAMP的作用是与调节亚基结合,使催化亚基与调节亚基解离而活化。

1.3环磷酸腺苷的生理活性

cAMP对很多酶催化的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可调节与细胞内贮藏的糖和脂肪反应的一系列酶的活性,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具有调节控制作用,可广泛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cAMP的胞内浓度增高有利于改善心脏内心肌、骨骼肌、横纹肌的疲劳程度,临床实践证明病人由于骨骼肌疲劳造成的心脏病得到了缓解(Bishop A等,1998)。MulierLA(1997)等人研究了cAMP对右冠状动脉疾病、二尖瓣回流(Mitral regurgitation)、扩张性心疾病、原发性心肌病作用的机理,认为cAMP浓度的变化改变了钙泵的控制;在免疫系统的影响方面,研究者发现在兔子的腹膜巨噬细胞中,cAMP浓度的增高会明显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提示环磷酸腺苷可以在医疗上用作过氧化物过度产生的保护剂。

BevilaquaL(1997)等人研究了cAMP对脑的作用在小鼠的后海马区两侧注入1.2微克的cAMP及其他辅助兴奋剂,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经过不同时间的训练后,测试结果显示其记忆程度衰退,证实海马细胞中cAMP的浓度影响着记忆固化。另有研究者对20个月的小鼠进行行为测试,将其分为workers、parasite、invlazyl四组,分析了四组小鼠的左右半脑细胞中cAMP的含量。结果发现四组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说明脑细胞中cAMP的含量和动物的行为方式相关(Stepanichev M等,1996)。研究还证明cAMP可以刺激神经产生胆碱能作用,从而影响快眼动期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cAMP含量增高,则显著降低快眼动期睡眠(Capece M等,1997)。同时cAMP对髓鞘的形成、破碎、修复及髓鞘基因的调节、表达、信号传递均有影响。当小鼠被注射cAMP(5nmol/min ×100g体重)发现磷、钠的排泄量显著增高,当剂量增大时,血浆中cAMP的浓度也增高,说明了cAMP对肝、肾的影响(Ahloulay M等,1996)。在肾上皮细胞中,cAMP抑制了一氧化氮的合成,可以减少细胞受伤,起保护作用(Kitamura K 等,1997)。cAMP可以活化磷酸化酶蛋白激酶A,从而对转录因子起作用(Daniel 等,1998)。有研究表明cAMP调节人基因的转录(Gcrrnain S等,1997)。脑白质肾上腺萎缩症(Adrendeukodyst)是一种遗传的脂肪酸代谢紊乱疾病,增高cAMP 的浓度则可激发过氧化物酶体的活性,反之则抑制,因此可用于该病的治疗(Pahan K等,1998)。cAMP还可促进口腔角质细胞的增殖(Kapas S等,1997),抑制小鼠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Plcvin R等,1997),还可抑制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其葡甲胺基衍生物,药品名称为心先安,作为口服药或针剂己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2 .cAMP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资料表明,神经递质的传递、基因表达、激素调节、免疫反应以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与cAMP有关。cAMP是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在细胞代谢及多种生理效应的实现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2.1cAMP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现在已经知道cAMP对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增殖时cAMP呈下降趋势,而用化疗药物抑制其生长时,cAMP含量升高。用2450MHz 微波辐照体外淋巴细胞,观察其DNA合成状舰相关指标,结果发现微波照射后DNA合成加快,而cAMP浓度降低。用顺铂诱导胃庙细胞凋亡,动态观察其细胞凋亡过程,cAMP的变化特点是随着凋亡的发生,oAMP呈上升趋势,表明cAMP 参与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⑴。以上实验证明cAMP确实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2.2cAMP在发热中的作用

机体发热时致热原引起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机制还不太淸楚,但现在多认为与cAMP浓度升髙有关。脑内有较高cAMP,也有丰富的cAMP合成、降解酶系。它又是脑内多种介质的信使和突触传递的重要介质。十年前国外学者的一些资料,支持cAMP参与发热中枢机制,主要是:①把二丁酰cAMP给猫、兔、大鼠脑内注射,迅速引起发热;②家兔静脉内注射LP引起发热时,CSF中cAMP 浓度明显增髙,而环境高温引起的体温升高,不伴有CSF中cAMP增多。③注射茶碱(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增高脑内cAMP同时,增强LP性发热;而注射尼克酸(磷酸二酯酶激活物)则在降低cAMP浓度的同时,使LP性发热减弱。至于LP 如何引起脑内cAMP増多,最新研究资料表明,LP可能通过提髙Na+/Ca2+比值,再引起脑内cAMP增多

2.3cAMP与哮喘

支气管的张力主要靠细胞7ui d内cAMP 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绝对值和比值变化来调节。正常人体cAMP的代谢呈动态平衡。哮哦发作时,cAMP浓度降低,肥大细胞内颗粒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导致脱顆粒及化学物质的释放,如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缓激肽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这些物质可刺激迷走神经传人部分,引起支气管痉挛。因此,可以通过提高cAMP 浓治疗哮嗤,大多数平喘药都是通过影响cAMP的代谢过程,提髙cAMP浓度和cAMP/cGMP比值而发挥作用的。也可以通过对哮嗤患者补充外源性cAMP,来提髙人体血中cAMP浓度和cAMP/ cGMP比值,从而达到迅速止咳的目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cAMP在疾病中的作用,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cAMP 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尤其是动态检测cAMP 可以掌握疾病的发展进程,在治疗方面可以通过药物改变组织中cAMP 浓度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说对cAMP 的研究不论从基础医学还是临床治疗上糖非常重要的意义。

2.4cAMP与凝血

cAMP作为血小板的第二信使对血小板功能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激活血小板的物质如凝血酶、TXA 2、PGH 2、PGG2 等大多具有抑制AC而降低cAMP 水平的作用,而升高cAMP 的药物能抑制诱聚剂诱导的血小板激活,cAM P 增加时可通过以下机制抑制血小板活化:①促进Ca2+摄取,抑制其释放,降低[Ca2+] 水平。血小板内Ca2+对血小板的功能起枢纽作用,如血小板的形态改变、聚集和释放均是[Ca2+] 増加的结果。血小板诱聚剂如肾上腺素、ADP、凝血酶均可通过各自受体、使[Ca2+] 增加。血小板Ca2+在静息状态下大部分处于结合状态或贮存状态,60 % 以上C存在致密管道系统中(DTS),是血小板的主要Ca2+ 功能池。cAMP增加时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使DTS 膜上钙泵蛋白磷酸化,促进CP 摄取,抑制其释放;②影响血小板肌球蛋白磷酸化,进而抑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抑制血小板活化;③由于[Ca2+]降低,减少了磷腊酶C和磷脂酶A的激活,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AA)自膜释放, 并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PGH2 , PGG2合成减少;④捉进PGE2和PGI2 的合成; ⑤抑制TXA 2合成,抑制凝血酶与其受体结合等[4,5]。

现代研究也表明,血小扳功能受cAMP调节,cAMP 水平增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的cAMP水平受PGI2/TXA2水平调控,PGI2通过血小板膜上的P GI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cAMP水平。TXA2则相反,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降低cAMP水平。

2.5cAMP与心肌肥大

在髙血压病性心肌肥大的发病学中,血液动力学作用最早为人们所重视,认

为心脏主要是通过增加心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诱导细胞肥大来适应急慢性血液动力学改变。业已证明,压力超负荷可使心肌细胞内cAMP浓度升髙和减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基因表达[7]。体外实验提示,bFGF可刺激心肌细胞c-foc等早期应答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蛋白质合成,并最终诱导心肌细胞肥大⑷。通过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加人8-Br-cAMP和硝普钠,能升高细胞内cAMP和cGMP浓度。用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细胞内bFGF的表达,结果证实在培养液中加8-Br-cAMP的心肌细胞,2 4h时Bfgf、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h、72h仍然有较强表达。而加硝眘钠的心肌细胞, bF-G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以48h最为显著,说明cAMP、cGMP可能与心肌细胞bFGF的表达调节有关。

2.6cAMP与心力衰竭

在心力衰竭时,心肌中兴奋性G-蛋白减少,导致AC活性降低,胞内cAMP浓度降低,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如果提髙心肌细胞内cAMP浓度,心肌收缩力恢复。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心先安)是近年来合成的一种环磷酸腺苷(cAMP)的新的衍生物。MCA作为配基与cAMP相结合,既保持了cAMP的基本功能,又增加了新的作用:(1)加强了心肌收缩功能:链离子是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的中介,MCA 与cAMP均是第二信使,二者相互调节和制约发挥作用。MCA尤其使细胞内cAMP的纯度增加,从而通过兴奋- 收缩偶联起到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2)对血管平滑肌而言,cAMP通过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磷酸化, 从而降低了结合CP的能力,使血管扩张[13]。(3)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由于cAMP有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效应,同时由于P细胞的兴奋性受cAMP/cGMP的调节,MCA使受损的P细胞功能恢复,对改善窦房结功能,治疗病理性窦房结综合征所致的心律失常有重要作用。

3.环磷酸腺苷与免疫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通常对机体有利,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对机体有害。

3.1 环磷酸腺苷与免疫功能低下

环磷酸腺苷是生命的重要调节物质,对机体淋巴细胞转化、抗体的形成与释放、细胞免疫等生理功能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的变化能反映出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水平。研究发现,老年鼠脾脏淋巴细胞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明显低于青年鼠,其中以cAMP的水平下降得更大,表现为cAMP/cGMP的比值较青年鼠为低。而补充环核苷酸可使老年鼠脾脏组织中cAMP和cGMP水平明显升高,其中cAMP的上升水平更为明显,使得cAMP/cGMP的比值恢复到青年鼠水平,表现为老年鼠淋转功能增强。

3.2环磷酸腺苷与免疫功能亢进

免疫功能亢进对于进入机体的药物或有益微生物产生变态反应。如,花粉引起的过敏现象。表现在疾病方面有:过敏性皮炎、麻疹、哮喘、顽固性头痛、牙痛、红眼病、青春痘、便秘及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类疾病环磷酸腺苷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通过选择性抑制机体免疫细胞改善过敏性皮炎、麻疹、哮喘等免疫功能亢进类疾病。

3.3环磷酸腺苷与免疫自稳功能异常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是指由自身抗体“NAA”功能紊乱造成的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风湿类风湿病、恶性贫血、重肌无力、牛皮癣、鱼鳞病、及白塞氏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

NAA作为“生理性自身免疫”或称“正常自身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机体免疫状态平衡、调节生理机能、防御感染、监视肿瘤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环磷酸腺苷能全面修复“NAA”,使其恢复正常。

3.4环磷酸腺苷与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免疫监视功能失调是指免疫系统不能及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变异细胞,这是产生肿瘤、发生癌变的主要原因和决定因素。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工能降低,一方面由于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对化学、生物性致癌物质的抵抗能力下降,这些致癌物长期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恶性肿瘤;另一方面,因为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则难以识别和杀伤体内由突变经胞株产生的癌细胞,出现恶性肿瘤在体内的迅速发展。1970年国外学者Burnet明确指出,机体内肿瘤细胞一出现,胸腺依赖性细胞免疫机制即可发挥监视作用,机体产生了杀伤性T细胞,将肿瘤细胞消灭。如果此种免疫监视功能不足或缺如,就可能形成肿瘤。

环磷酸腺苷能能促进免疫监视功能的恢复,促使机体识别并杀伤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包括癌细胞。

cAMP综述

cAMP药理学综述 化工学院药学5班石少龙学号s2012005055 摘要:环磷酸腺苷(简称cAMP)的衍生物,为蛋白激酶致活剂是有机体中 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重要物质,是细胞内传递激素和递质作用的中介因子,其灭活酶为磷酸二脂酶,是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医学研究证明至少40多种疾病(包括癌症、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心源性休克等重大疾病)与cAMP的代谢有关;临床医学研究证明cAMP能舒张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肝功能、激活蛋白、促进神经再生、抑制皮肤外层细胞分裂和转化异常细胞的功能、促进呼吸链氧化酶的活性、改善心肌缺氧并对心肌梗塞、冠心病、心源性休克、牛皮癣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国内外对其生理活性、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疾病治疗、信号表达、基因复制等方面。 关键词:cAMP;第二信使;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1cAMP研究发现 1.1cAMP的发现 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学领域建立了“传递生命信息的两个信使”的学说,即人体各种细胞的活动是在“两个信使”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 第一信使:细胞外小分子信息物质,诸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是由腺细胞等各种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由血液和淋巴液等各种体液运送,经过体液来调节和传递生命信息。 第二信使:cAMP、cGMP、1,2-二酰甘油 (diacylglycerol, DAG)、1,4,5-三磷酸肌醇(inosositol 1,4,5-trisphosphate, IP3)、Ca2+等。 1957年,Sutherland及其同事在进行肝糖原代谢的调节研究现,用肝细胞匀浆加ArP和M矿+,与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一起保温,能产生一种耐热的、可透析的因子,这种因子可以模拟胰高血糖素对糖原的分解作用,很快这种因子就被确定为cAMP,它是在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下由ATP分解并环化产生的。1965Sutherland据此提出了著名的第二信使学说。由于Sutherland在信号传导机制一突出贡献使他荣获7"1971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孙志贤,1995)。之后,人们相从植物和微生物中发现了cAMP,并证明它是生物界普通存在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一般含量极微,具第二信使作用(激素为第一信使)。 环磷酸腺苷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 1.2环磷酸腺苷的第二信使作用

关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综述

关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综述 关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l;U度的理论综述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上,筹资者 向投资者发布的关于企业经营等情 况的信息.包括企业自愿进行的信息 披露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强 制信息披露.自20世纪30年代以 来,有关信息披露的学术争论就从来 也没有停止过.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 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为了 更好地对信息披露的理论进行系统 梳理,我们有必要将其放在对资本市 场监管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一 公共利益目标监管理论下 的信息披露理论 以庇古(Pigou,1934)等人为代 表的公共利益目标监管理论是指:由 于垄断或者外部性等问题的存在的 存在,自由市场经常有失灵的的时

候;这时候,因为政府是万能的,它能通过监管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 在证券市场上,按照福利济学的 观点,市场失灵主要有四个根源:信文/孙旭 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生产者垄断,信息的外部性.这四个根源成了争论信息披露问题的焦点. 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指 在证券市场上,筹资者比投资者更了解有关企业经营等方面的信息,即信息在筹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分配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会干扰市场运作. 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是指在证 券市场上,信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投资者或者为投资者服务的私人生产者(如股票分析师)如果生产信息产品,则很难收回成本.这样,市场机制对信息的生产和供应就会不起作用,社会的福利

损失很大.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由政府采取强制披露政策.另一方面,,在证券市场上,信息的价值衰减得很快, 市场上的不知情者会因为知情者的行动而推断出信息,因此后面的人们就有努力发掘信息的激励.同时,由于投资者都单独地生产信息,就会出现生产信息过量的现象.这也需要政府的强制披露政策,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证券市场上的生产者垄断是指 在证券市场上,筹资者拥有对信息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可以使他获得垄断额利润,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所以就会披露不足.这理论可以解释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公众公司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投资者披露有关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由于生产者垄断所造成的自愿信息披露不足, 通常要由政府采用强制披露政策,解决信息的供给不足. 信息的外部性,又称为第三方效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汇总_综述医学论文范文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汇总 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HAMD评分的影响。方法:将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HAMD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7.8%,对照组治愈率为57.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有益。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1年内抑郁的累计发病率在40%左右[1],它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2],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3]。 资料与方法 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入组标

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脑梗死诊断标准[4],经颅脑CT或MRI确诊;②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公布的CCMD-2-R抑郁诊断标准[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17分以上;④病程>14天;⑤无意识障碍、失语、严重的智能障碍及精神病史。 入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针刺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2.67±10.09岁;其中脑梗死35例(77.8%),脑出血10例(22.2%);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平均21.4±5.2分。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3.77±11.51岁;其中脑梗死37例(82.2%),脑出血8例(17.8%);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平均20.5±4.9分。两组在性别、年龄、卒中分型、抑郁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接触患者,尽可能让患者倾诉其内心的痛苦与烦恼,减少其心理压力。②改善睡眠:晚上入睡前让患者听轻柔的催眠乐曲,给予适温的饮料如牛奶(避免饮咖啡、浓茶),洗温水澡、热水泡脚等。对早醒患者予安抚,指导缓慢地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使其延长睡眠时间。对睡前过度焦虑,遵医嘱给予安眠药。③保证营养的供给:选择患者喜爱的富含粗纤维食物,少食多餐,陪伴患者进食等。必要

米拉贝隆缓释片国内外文献综述一篇

米拉贝隆缓释片国内外文献综述一篇 一、米拉贝隆缓释片的基本信息 米拉贝隆缓释片是一种新型β2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其活性成分米拉贝隆(Mirabegron)通过激动β2受体,从而放松支气管平滑肌,减轻呼吸道痉挛,改善气流受限,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米拉贝隆缓释片的药理作用 米拉贝隆缓释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激活腺苷酸酰化酶(adenylyl cyclase),从而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高浓度的cAMP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气道重塑。 三、米拉贝隆缓释片的适应症与用法用量 米拉贝隆缓释片适用于年龄≥12岁的儿童和成人患者,用于长期治疗哮喘和COPD。用法用量为每日一次,每次一片(200mg),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餐前或餐后服用,与液体一起服用。 四、米拉贝隆缓释片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关于米拉贝隆缓释片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其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发现,米拉贝隆缓释片可显著改善哮喘和COPD患者的肺功能、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 五、米拉贝隆缓释片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米拉贝隆缓释片已在我国上市,并在国内外哮喘和COPD患者中广泛应

用。据调查,米拉贝隆缓释片在我国的市场份额逐渐上升,成为治疗哮喘和COPD的常用药物之一。 六、米拉贝隆缓释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米拉贝隆缓释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哮喘和COPD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同时,米拉贝隆缓释片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为头痛、恶心、失眠等轻微症状。 七、米拉贝隆缓释片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米拉贝隆缓释片在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优化剂型和给药途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探索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实现哮喘和COPD的个体化治疗;开展更多临床研究,证实米拉贝隆缓释片在不同人群中的优势。 总之,米拉贝隆缓释片作为一种新型β2受体激动剂,在国内外文献中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方面的综述,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红枣中环磷酸腺苷及环磷酸鸟苷的研究进展

红枣中环磷酸腺苷及环磷酸鸟苷的研究进展作者:童心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22年第01期 摘要: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是体内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作为“第二信使”的cAMP和cGMP参与血糖调节、肝功能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的调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及利用价值。本文对cAMP和cGMP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介绍了cAMP和cGMP提取工艺及检测工艺,为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红枣;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提取 Abstract: Cyclic AMP and cyclic GMP are important phys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in the body, as the "second messenger", cAMP and cGMP participate in the regulation of blood glucose and liver function, and have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AMP and cGMP at home and abroad was reviewed, and the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AMP and cGMP were introduced a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 jujube; Cyclic AMP; Cyclic GMP; extraction 大棗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性温味甘,原产于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枣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酚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环核苷酸类物质。同时红枣具有许多中药成分,是天然的无副作用的良药,久食具有补气、益脾胃的功效,是药用的佳品[1-2]。新疆红枣栽培面积近50万hm2,产量达300万t[3],枣产业已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研究表明,cAMP和cGMP是核苷酸的衍生物,是机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4]。环磷酸腺苷(cAMP)在红枣中的含量为100~600 nmol/g,是一般植物中含量的数倍,是天然植物中最高的,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5]。世界各国的人员对cAMP和cGMP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显示cAMP和cGMP在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等很多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至少40多种疾病与环核苷酸密不可分[6]。 本文基于cAMP和cGMP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现状、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1 cAMP和cGMP国内外研究现状 1957年Sutherland在哺乳动物的肝脏组织细胞里发现了cAMP,1960年哺乳动物体内cGMP被发现[7]。随后人们在微生物和植物中先后检测出了cAMP和cGMP,发现cAMP和

国内外露营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露营旅游研究综述 作者:彭诗茗王欣蔡凤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4期 露营旅游作为一种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新兴旅游方式,成为了一种时尚趋势,其发展受到了国内外政府、企业、游客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露营旅游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从露营旅游概念、露营地建设和露营者等相关研究主题对国内外露营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阐述;最后在对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价后,提出对此领域未来发展的展望,以期推动国内露营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为未来的创新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露营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集观光、休闲、娱乐、户外教育、体育竞技于一体,被认为是享受生活、接近自然最好的方式。在20世纪初期,露营旅游在美国兴起,在此后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在活动形式上,实现了从帐篷露营到房车露营的转变;在活动性质上,实现了从校园教育性活动向现代都市休闲活动的转变;在活动范围上,实现了从小众休闲活动向大众参与活动的转变。在中国,露营旅游的发展晚于欧美,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目前,露营旅游在我国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1997年,吴承照在其《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一书中指出,“专业化户外游憩基地(露营基地、环境教育基地等)建设成为必然趋势。”至此,露营旅游的概念才引入国内。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第一次将露营旅游呈现在国家休闲旅游发展平台。随着露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露营旅游格局的不断改变,急需系统的梳理国内外有关露营旅游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其研究的动态和前沿,以期为今后露营旅游的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研究方法 笔者在对露营旅游进行研究前,首先对文献进行了检索和识别。国外文献是以“camping tourism”、“campsite”等为检索词,在ScienceDirect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文献409余篇。国内文献以“露营旅游”、“露营地”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索、甄选后经得到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113篇,并绘制1995年—2016年国内“露营旅游”研究文献数量分布图,(图1)。 (一)起步期(1995—2005) 国内露营旅游经历了近10年的起步期。这一阶段的研究发展缓慢,文献总计4篇,只占历年文献总量的3.5%。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文献开始提及露营旅游概念。1997年,吴楚材对中国露营的开发建设进行探讨,以期得到最佳的露营地开发模式。遗憾的是,露营旅游在当时没有得到推广。直到21世纪,魏翔、王绍喜对国内外房车生产与经营情况、发展趋势和格局做了分析,提出旅游房车市场的战略相互性行为及其发展路径和时机。由此,“露营旅游”才真正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进入学术界的视野。

前列腺素作用机理综述

河北农业大学题目:前列腺素的作用机制综述 学院:研究生学院 专业班级:动医2014班集体 学号:20149200760 学生姓名:王旭丹 二O一五年一月二十日

前列腺素的作用机制综述 研究生王旭丹20149200760 摘要: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素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前列腺素E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降低通气阻力;而前列腺素F的作用则相反。前列腺素的半衰期极短(1~2分钟),除前列腺素I2外,其他的前列腺素经肺和肝迅速降解,故前列腺素不像典型的激素那样,通过循环影响远距离靶向组织的活动,而是在局部产生和释放,对产生前列腺素的细胞本身或对邻近细胞的生理活动发挥调节作用。由于前列腺素能引起子宫强烈的收缩,故应用于足月妊娠的引产、人工流产以及避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前列腺素治疗哮喘、胃肠溃疡病、休克、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可能有一定疗效,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字:前列腺素;前列腺;作用机制;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rostaglandin were reviewed graduate student:Xudan Wang 20149200760 Abstract: Different types of prostaglandins have different functions,such as prostaglandin E can relax bronchial smooth muscle, reduce airway resistance; and the effect of prostaglandin F, on the other hand。V ery short half—life of prostaglandin (1~2 minutes),in addition to the prostaglandin I2,other prostaglandin degradation quickly via the lungs and liver, so the prostaglandin not like typical hormone,through the cycle affect the activity of targeted groups over a long distance,but in the local produce and release,to produce prostaglandin cells themselves or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play a regulatory role of adjacent cells。Because prostaglandins can cause strong of the uterus to contract, therefore,applied to the full-term pregnancy induced labor, abortion,and birth control, etc。, has obtained the certain effect. Prostaglandins, asthma,gastrointestinal ulcers,shock,high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ay have certain curative effect,thus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Key words:prostaglandin;The prostate gland;Mechanism of action;

维甲酸综合征综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其细胞遗传学特征为t(15; 17)染色体异位,该异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发生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该融合基因是APL发病的分子基础和分子标志,这种异位导致粒细胞分化过程中受阻于早幼粒细胞阶段[1, 2]。目前,针对初次诊断为APL的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可使90%左右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 5年生存率可达80%[3]。 尽管维甲酸对治疗APL有很好的疗效,减少了细胞毒药物对细胞的破坏而诱发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从而降低了初治APL的早期病死率,可使大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但是一些患者在诱导治疗过程中出现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以前称之为维甲酸综合征( retionic acid syndrome, RAS),这是一种潜在的风险性很大的副作用。以下就ATRA诱导治疗APL过程中DS的发病率、发病机制、预测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及预防做简要介绍。 1DS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Tallman和De Botton在各自的调查研究中表明:初次诊断明确的APL患者予以A TRA诱导治疗过程中DS的发生率5% ~27%,病死率为5% ~29%,于ATRA诱导治疗的第1~3天联合化疗,其发生率为6% ~15%,病死率为6%[4, 5]。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中DS的发病率较以往有所下降,可能与对DS的充分认识及激素类药物的早期应用有关。 2DS的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分化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DS并未出现在APL患者缓解后用ATRA和(或)ATO维持治疗过程中,也未出现在非APL患者接受ATRA治疗的过程中,仅仅在初次诊断为APL患者接受ATRA和(或)ATO诱导治疗的过程中,这表明APL细胞在DS发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4-10]。APL细胞上的细胞黏附分子CDl5、CDlla及CD11b等可与内皮细胞受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相互作用[4]。白细胞黏附受体CD11b是表达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重要细胞黏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1]。同时CD11b又是重要的细胞分化标志,在早幼粒细胞阶段为阴性[12]。随着细胞的分化、成熟逐渐表达于细胞表面,如表达的速度过于同步化,则使大量表达黏附分子白血病细胞滞留于肺循环,导致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甚至ARDS[13]。徐娟等通过对初次诊断APL患者在服用ATRA 诱导治疗过程中对不同时间的骨髓细胞黏附分子表达进行动态监测,发现CD11b的大量表达于分化综合征有密切的关系[14]。Vahdat等通过回顾性分析了所有接受维甲酸治疗4年的患者,共评估75项危险因素,发现CD13在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5]。A TRA因具有能使PML-RARα发生构型的改变、能调节CAMP-PKA信号传导通路激活转录并诱导分化、能触发由caspase介导的PML-RARα溶解途径等作用而广泛应用于APL患者的诱导治疗中。ATRA同时具有上调编码整合素的基因,促进APL细胞表面的黏附受体表达[16]。而整合素(白细胞黏附受体)可介导白细胞黏附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病灶内皮渗漏)及细胞外基质[16]。ATRA在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现特定的趋化因子(CCL2和CXCL8)上调,致使APL细胞增加向肺泡上皮细胞的迁移,导致早期的肺部浸润[17, 18]。地塞米松或中和抗体与特定的趋化因子能抑制肺泡趋化因子的分泌从而减少APL细胞的迁移[17, 18]。在这方面, Tsai等表明在体外ATRA对APL细胞刺激大大增加了白血病细胞对肺泡上皮细胞的浸润[17, 18]。同时A TRA诱导分化的APL细胞分泌IL-1β、IL-6、IL-8、TNFα等血管活性细胞因子[16]。其中IL-1β、IL-6、TNFα等造血生长因子促进白细胞活化。这些细胞因子可解释DS的部分临床表现(发热、突发性低血压、体质量增加或积液)[9, 16]。

《印第安营地》的父亲形象分析 文献综述_0

---------------------------------------------------------------最新资料推荐------------------------------------------------------ 《印第安营地》的父亲形象分析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thesis, I will study the character of father in the novel India Camp. To that e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analysis on the Indian camp. I shall start with an elaboration of the the analysis on the Indian Camp, going on to researches into the growth of the boy and conclude with the reaches into the character of father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1. The analysis on the Indian Camp The analysis on the Indian Camp is a recent thing. Seen from the researches into the novel Indian Camp in recent years, the earliest thing could be track back to the year 1994, the article entitled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fath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from the Indian Camp. It may be the earliest data that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In this paper, he reckons that The novel Indian Camp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Hemingways lifelong creation, more importantly, When we try to discuss about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the male figure, the consciousness of death, the female concepts, this novel is an necessary component for our discussion. In actuality, there is a large reading space for people to think, among all of them, 1 / 9

脂肪细胞综述

脂肪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摘要:近期的科学研究显示: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被动的储存能量的器官,它还是一个调节机体内分泌、能量代谢及炎症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这些分泌蛋白通称为脂肪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因子是脂肪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它们能参与人体其他组织的生物功能。目前已知的脂肪细胞因子有: 肿瘤坏死因子(TNF2A)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21, 白介素26 ( IL26) ,瘦素(Leptin) , 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脂联素( adiponectin) , 抵抗素( resistin) 等。近年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 adiponectin),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等等,本文将对以上脂肪细胞因子做相关性分析,简单介绍其对脂肪细胞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脂肪细胞;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Abstract: recent scientific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dipose tissue is not only a passive storing energy, organ, it was a regulate the endocrine, energy metabolism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endocrine organs. Adipose tissue can secrete a variety of hormone and cytokines, these secrete proteins are generally called "adipose cell factors. Fat cells factor is fat cells to produc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material, they can participate in the rest of the human body organization of biological function. Present known fat cell factors include: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2A), fibrinolytic enzyme inhibitors (original activation content PAI interleukin 26 (21), IL26), Leptin (Leptin), Angiotensinogen (Angiotensinogen), adiponectin (adiponectin), resist hormone (resistin) etc. Recent discovery of fat cells factor - adiponectin (adiponectin), fat cells factor chemerin, retinol combined with seeral ribosomal proteins, RBPS 4, etc, the paper will be on the above adipose cell factors do,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fat cells are reviewed. Keywords: fat cells, Cell factors; Research progress 一.脂肪细胞(adipocyte;fat cell) 脂肪细胞在分子细胞生物学中的定义是脂肪组织的间充质细胞,是含有大的充满液态脂质的膜泡,每个成人体内大约含有300亿个白色脂肪,功能是将能量以脂肪细胞的形式储存起来。每个脂肪细胞中,都含有三酸甘油脂,俗称脂肪球。脂肪球量变大,脂肪细胞体积就扩增,造成肥胖;反之燃烧三酸甘油脂,细胞萎缩身材就瘦下来了。

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综述

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综述 摘要:近二三十年以来,自我控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我控制就是以自我为主体,根据情景需要和主体意图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施加影响,并制定某种标准或规范,从而对行为做出执行或停止。无论是对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的探索还是对在生活中如何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对我们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对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研究的理论进展、自我控制的毕生发展、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及其自我控制的培养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自我控制儿童情绪系统注意抚养方式 1自我控制概念的界定 人们对自我控制的思考起源较早,但有关自我控制的概念,国内外学者至今还没有达成统一的看法,甚至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用词。 1.1国外学者的界定 (1) 不仅指服从权威及接受他人施加的行为标准,而且指根据自我选择的信念和目标行事(Savage,1991) [1]; (2) 对年幼儿童来说,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成人要求的顺从,并且做出积极适当的行为; (3) 指对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的冲动的抑制。就这一定义来说与自我控制相反的特征就是攻击性。 (4) 指克制一个优势反应而执行一个劣势反应的能力。 1.2国内学者的界定 (1)对优势反应的控制,对劣势反应的唤起(桑标,陈伟民,2002) [2]; (2)指人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动、情绪以及其它各种活动,以符合完成某种活动目标的需要(肖晓滢1991) [3]; (3)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方面的品质。(叶奕乾,1997)[4]; (4)以自我为主体,根据情景需要和主体意图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施加影响,并制定某种标准或规范,从而对行为做出执行或停止[5]; 2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研究的理论进展 2.1A.Gifford关于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的论述 Gifford将个体自我控制行为还原为一种选择行为,并提出了以生理因素为基础的自我控制模型[6]。Gifford认为自我控制本质上是个体在具有不同价值的行为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脑前额叶的工作记忆系统和情绪的动机系统是个体在意识层面进行选择的主要机制。个体以抽象推理为基础的理智决策过程并不必然导致个体的外显行为,这是因为在个体的决策过程中还有情绪系统在起作用。个体只有克服情绪的动机力量,才能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 2.2W. Mischel关于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的启动假说 Mischel以个性的认知-情绪系统模型为基础对自我控制和调节过程中的基本原则进行 了分析,强调了调节过程中的注意控制策略的重要性[7]。个体的自我调节行为以自我调节动机和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调节动机是指个体如何对情境中的信息以及情境所引发的价值、信念、标准、目标和情绪状态进行编码和建构,动机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体进行行为调节的主动性。同时个体还需要具备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Mischel认为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指有助于个体实现目标的认知和注意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自我控制过程中的双系统启动模型,

CREB综述1

第 2 章综述 CREB 是通过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的形式来实现其调节细胞转录功能。目前研究表明,CREB 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周期调控等细胞生物活动密切相关。临床研究发现,CREB 在多种常见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CREB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吸烟史、肿瘤组织类型以及总体生存期密切相关。而CREB 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的研究目前仍未开展。2.1 CREB 的概念 环腺苷酸反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CRE)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许多基因启动区的一段 DNA 序列,具有转录调节功能。Montryminy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通过对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基因转录效率的研究发现, 基因上游 CRE 的缺失, 可导致转录活性下降 7 倍。[1]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protein,CREB),是由 Yamamoto[2]在 PCI2 细胞系的核抽提物和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选择性结合 CRE 的核蛋白。它的功能是调节 CRE,被称为调节转录的核因子。CREB 与 CRE 结合之后, 能刺激基因转录,大大提高 CRE 下游基因的转录活性, 有些基因的转录水平可提高 20 倍。 2.2 CREB 的分子结构 CREB 由 341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分子量为 43KD,是真核细胞核内转录因子。CREB分子结构分两个区域,C 端区域为天冬氨酸,是与启动子结合部位;N 端区域为蛋氨酸,与调节转录有关[3]。CREB 属转录因子亮氨酸拉链家族中的一员,包含碱性区(basicregion)和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模体,合称为 bZIP 结构。该结构是与 DNA 结合的重要区域,可细分为 KID 区、α区、PRO 区、Q2 区、Q3 区以及 X 区。激酶诱导结构域(kinase inducible domain,KID 区)是第 98 位至第 144 位氨基酸残基的肽段, 包含有许多种蛋白激酶对 CREB 分子进行磷酸化的部位,其中 Ser133 是蛋白激酶 A(PKA)的磷酸化位点[4] 。这一段序列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CREB的 KID 区域包含着许多与调节CREB 活性有关激酶的磷酸化位点。α区由 CREB 基[5]因 5 号外显子编码,为α螺旋结构。缺乏α区的 CREB 分子,其激活转录的活性明显降低,故α区是 CREB 调节转录的必需区域。PRO 区富含脯氨酸,是分隔 CREB 与启动子结合部位和转录区域的部分。PRO 区可增加分子柔韧性,有助于转录调节功能的执

综述:大肠杆菌中重组蛋白的表达:进展与挑战

大肠杆菌中重组蛋白的表达:进展与挑战 毫无疑问,重组蛋白在微生物中的表达革新了生物化学领域。以前,纯化少量的目的蛋白需要处理几千克的动物或植物组织,或是大量的生物体液,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对于每个研究者来说,如果他要开始一个项目,需要某种纯化的蛋白。他马上就会想到,怎样通过重组表达的方式获得这种蛋白。目的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使人们能够对其生物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将其应用于工业并发展成为商业化产品。 从理论上来讲,获得重组蛋白的过程相当直接:获得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转入表达宿主,诱导,纯化。然而,实际上,事情通常并不是这样。宿主菌生长差,包涵体的形成,蛋白无活性,甚至无法获得任何蛋白,这些都是实验中会遇到的问题。 在过去,有许多综述详细地介绍了这个课题。综合来说,这些论文收集了2000多个例子。然而在重组蛋白表达纯化领域,一直都在进步着。因此,在本综述中,我们对本领域最近取得的进展做了评述。同时,对于那些那些对异源表达还不大熟练的研究人员,我们通过回答项目开始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的许多选择和方法,。这些选择和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曾被成功的用来表达一系列的蛋白。 问题一:选择哪种生物体作为表达宿主? 整个过程的开始就是要选择宿主细胞,利用它的蛋白合成机制来获得珍贵的蛋白。宿主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以后所需要的技术,包括各种分子工具,仪器或者试剂。在这些微生物体中,现有的宿主系统包括细菌,酵母,filamentous fungi, 和 unicellular algae。他们各有优点和缺点,宿主的选择可能取决于我们要表达的蛋白。例如,如果目的蛋白需要翻译后的修饰,那么我们就要选择真核表达系统。在本篇综述里,我们主要详细介绍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众所周知,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宿主具有很多优点。1.它有无可比拟的快速生长机制,在glucose-salts培养基中,以及在最优的环境条件下,它扩增一倍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这意味着以1/100接种的菌液在几个小时就可以生长至饱和。然而,需要注意,重组蛋白的表达可能对微生物体的造成代谢压力,导致菌体扩增大幅减慢。2.高浓度细胞培养物较容易实现。在液体培养物中,理论的浓度估计最低大约是200g 细胞干重/l 或者1×1013个活力细胞/ml.然而,细菌在复合培养基中的指数生长是的它的浓度远没有达到这个值。在最简单的实验设置中(例如:37℃,在LB培养基中生长),细菌最高能长到1×1010/ml,还不到理论值的0.1%。因此,甚至为了获得重组蛋白,我们也需要一种高浓度细胞培养的方法以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作为一个重负荷机器的有机体,由于对其生理的深入研究,这些策略不断的出现。3.用一些廉价的成分,可以很容易的配制富营养的复合培养基。4 DNA的转化方便而且快捷。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甚至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 问题二:选择哪一个质粒? 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质粒是复制子,启动子,选择标记,多克隆位点组合和融合蛋白以及融合蛋白切除策略多个因素组合的结果。因此,表达载体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人们常常不知道选择哪一个才好。想要做一个明智的决定,这些特征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认真的评价。复制子 基因单元如质粒能够自动的复制,都包含有复制子。复制子是由复制起点以及相关的反式作用元件。选择一个合适载体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是它的拷贝数。拷贝数是由复制子控制的。通常人们会认为,高含量的质粒会得到更多的重组蛋白,因为细胞内存在大量的表达单位。然而,大量的质粒会造成代谢压力,减缓细菌生长,可能会是质粒变得不稳定,因此,

综述蛋白质磷酸化在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

蛋白质磷酸化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的意义 摘要:生物体对环境(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信号变化有极高的反应性。细胞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应都是通过信号转导系统的介导实现的。该系统由受体、酶、通道和调节蛋白等构成。通过信号转导系统、细胞能感受、放大和整合各种外界信号。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蛋白质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 Abstract:The organisms are very sensible to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signals(both external or internal) .The the feelings and reactions of the cells to the external stimulation are all dependent on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The system consists of receptors, enzymes, channels and regulatory proteins. Acording to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cells can feel, amplify and integrate a variety of external signals. Reversible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plays an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gress. Key words: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cells signal transduction 生物体对环境(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信号变化有极高的反应性。如精子获能的过程中精子周围环境因子以及活性氧的诱导作用等[1][2]。细胞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应都是通过信号转导系统(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的介导实现的。该系统由受体、酶、通道和调节蛋白等构成。通过信号转导系统、细胞能感受、放大和整合各种外界信号。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类型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由能接受信号的特定受体( recep tor) 、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其作用的终端所组成。细胞信号通过受体或类似于受体的物质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触发离子通道的开放、蛋白质( p rotein) 可逆磷酸化反应以及基因( gene)表达改变等变化,进而导致一系列生物效应。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间具有相互的联系和作用,形成极其复杂的网络,主要包括物理信号、化学信号和生物信号[3][4]。

【精品】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已研制出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本文将降血糖药物研究进展按作用机制分别综述如下。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高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即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NIDDM),其中2型患者占糖尿病病例的80%以上。目前,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研究方向是开发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及代用品。而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传统的磺酰脲类和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疗效有限,并且无法根本阻止胰岛13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导致胰岛素依赖。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已研制出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本文将降血糖药物研究进展按作用机制分别综述如下。

1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及其制剂 胰岛素(insulin)是一种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A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A、B两链通过两个二硫键共价相联。药用胰岛素多从猪、牛胰腺提取。目前可通过DNA重组技术人工合成胰岛素,还可将猪胰岛素B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替代而获得人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一般采用运动饮食疗法和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的联合治疗。科研人员在开发胰岛素类似物并寻找更方便的输药系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有多种产品面市。 1.1速效胰岛素是将胰岛素第28、29位上的赖氨酸和脯氨酸位置颠倒的胰岛素类似物。它能快速起效,且可以在饭前15rain内注射,而老一代产品需在饭前30一60min给药。天冬胰岛素(InsulinAspart)也是模拟胰岛素饭后迅速起效的短效胰岛素产品. 1。2长效胰岛素该药的氨基酸序列与人胰岛素有3个不同,这一变化改变了其从皮下组织到血液的释放速度,因此每天只需给药1次,保证在24h内持续释药而无峰值变化。NovoNordisk公司开发的长效类似物NN304可使患者在睡前使用较大剂量而不致引起夜间低血糖及早晨醒来血糖较低。目前处于Ⅱ期临床阶段.该公司又将NN304与速效胰岛素混合,开发一种复合型可溶性/晶体胰岛素产品NovoMix正在做Ⅲ期临床,它能快速起效并且疗效持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