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课件大全中学物理

中学课件大全中学物理

中学课件大全中学物理

中学课件大全中学物理

12p

ppt小说—环境

8p

ppt秦皇陵兵马俑

11p

ppt完全平方公式

11p

ppt感恩教育班会

6p

ppt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9p

ppt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8p

ppt大道之行也

15p

ppt宾语从句

24p

ppt地球的圈层结构

12p

ppt今天你快乐吗?

9p

ppt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1.2信息新技术课件17p

ppt北京独一无二

10p

ppt导数的几何意义1ppt

16p

ppt仁爱版英语七年级unit 7 topic 1 section b

8p

ppt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1.1信息新概念课件7p

ppt历史唯物主义知识

14p

ppt基本不等式

9p

ppt全等三角形复习1

12p

ppt分式应用

13p

ppt二次函数的图形与性(6)

9p

ppt怎样让照片打动人

7p

ppt初一政治

25p

ppt作文审题1

18p

ppt信息及特征

11p

ppt二战后政治经济格局

10p

ppt八年级下《分式方程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课件7p

ppt代数式c

72p

ppt专题6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2p

ppt《泊秦淮》

10p

ppt争当四好少年ppt

10p

ppt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复习(一)

11p

ppt七年级上Unit+1+期中复习课件

11p

ppt做文明人,创文明班

8p

ppt中学生追星现状问题

14p

pptUnit 6重点词汇

12p

ppt主题班会

8p

pptunit 4 reading 1

36p

ppt《囚绿记》

39p

ppt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24p

ppt《过秦论》定稿

13p

ppt不等式的解集

22p

ppt30.2.3 用样本估计总体

13p

ppt伤仲永

13p

ppt9-16-3比热容

7p

ppt七年级上册生字词

11p

ppt3.5.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a

10p

ppt【物理】13.5《光的衍射》课件(新人教选修3-4) 9p

ppt一元二次不等式运用

11p

pptMUSIC—new age

15p

ppt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2p

ppt5.7向心力

13p

ppt一元一次不等式

10p

ppt28.1 锐角三角函数(4)

10p

ppt4.3从问题到方程(2)

12p

ppt8.2.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

9p

ppt8.2.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

11p

ppt5、光的色散

7p

ppt“人证”(定)

13p

ppt2012中考数学复习课件1.数与式

12p

ppt4人体的排泄

12p

ppt4.1从问题到方程(1)

13p

ppt7.1欧姆定律

6p

ppt2011热点新闻

7p

ppt2011高考病句

11p

ppt201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必考题2(人教版新课标) 13p

ppt201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必考题6(人教版新课标) 13p

ppt2011江苏各市中考数学压轴题

13p

ppt5.3绝对值(1)

8p

ppt2011Where’s_the_post_office

50p

ppt2012浙江宁波思品中考考点7

12p

ppt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复习课

12p

ppt2-2-2苯的同系物

15p

ppt17.1.1 反比例函数课件

13p

ppt1.1珍爱生命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18p

ppt1.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第1课时)

24p

ppt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4p

ppt鸿门宴(实词)

11p

ppt非洲2

17p

ppt高考数学总复习课件26. 概率问题常见错解剖析15p

ppt高中政治人教版第二课第一框题

37p

ppt高中英语语法课教学+

14p

ppt金色花

15p

ppt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1

15p

ppt雪

13p

ppt钠的化合物优秀课件

16p

ppt高中音乐爱我中华

15p

ppt走进高三

15p

ppt静电

29p

ppt课题进展汇报3

17p

ppt等高线地形图

19p

ppt近似数

14p

ppt语文课件划分成分

16p

ppt质量和密度总复习

19p

ppt责任

15p

ppt钢琴音乐的奇葩

14p

ppt第二课时金属与水

16p

ppt课内文言文、古诗词解析15p

ppt蹲踞式起跑课件

12p

ppt表格加工

14p

ppt观舞记wang

中考物理专题课课件5篇

中考物理专题课课件5篇 中考物理专题课课件(篇1)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4-P75文字内容与插图,将基本的实验过程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 1.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 2.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可能越小。 3.在物理学的实验探究中,一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请同学们猜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答:电阻一定时,电流会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只要针对本问题的请给予鼓励) 2.讨论:这个实验涉及到哪些量?为保证实验结论是正确的,应该控制什么量不变,改变哪些量? 答:在这个实验中,涉及到电阻、电压、电流三个量。在这个实验中,应该

保持电阻一定,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看对应的电流如何改变。 3.怎样测量流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 答:将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来测量流过被测电阻的电流;将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来测量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4.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哪种方法更便于测量? 答:增加串联的干电池的数目;使用电压可调的学生电源;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5.动手做一做:设计好实验电路图,并画下来,根据电路图连接好实物。(注意:开关要断开,要正确选择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阻值最大处等。)(将电路图展示在PPT上) 6.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值与电压值,完成下面的表格。(请在PPT上展示此表格) 7.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完成P75图17.1-1的图象,并分析归纳,看看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在本实验中,定值电阻能否换成小灯泡? 答:不能,因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造成实验过程有两个变量,得到的结论是不对的。 2、讨论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以便进行多次实验。 3、在此实验时,我们虽然多次改变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了多次实验,但这些实验只是对这一个定值电阻来做的。为保证实验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过程,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看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密度 学历案

【6.2密度】学历案 【主题与课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二节密度 1课时 【课标要求】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能说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2.通过分析数据,能学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查密度表联系实际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能树立从物理学视角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观念。 【评价任务】 1.评价任务一: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检测学习目标一、二 2.评价任务二:密度的应用----检测学习目标二、三 【学习资源与建议】 1.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以后学习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条件等内容的必要基础。 2.通过本节课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密度的概念是本节课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本节课难点。 3.本节课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分别是:密度的概念——利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目标引学 读故事,如何辨别国王的王冠是不是真金? 预习展示 1.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___与它的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符号:_______,公式: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 2.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一通过实验构建密度的概念(指向目标1、2): 思考1: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体积又不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用托盘天平测出铁块1的质量,将质量及其体积记录在表格中; (2)依次测出铁块2和铁块3的质量,将质量及其体积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要求: (1)时间:5分钟 (2)小组分工1、2号测量,3、4读数,5、6号记录数据; (3)托盘天平的使用:①使用前游码归零调平衡;

中学课件大全中学物理

中学课件大全中学物理 中学课件大全中学物理 12p ppt小说—环境 8p ppt秦皇陵兵马俑 11p ppt完全平方公式 11p ppt感恩教育班会 6p ppt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9p ppt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8p ppt大道之行也 15p ppt宾语从句 24p ppt地球的圈层结构 12p ppt今天你快乐吗? 9p ppt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1.2信息新技术课件17p ppt北京独一无二 10p

ppt导数的几何意义1ppt 16p ppt仁爱版英语七年级unit 7 topic 1 section b 8p ppt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1.1信息新概念课件7p ppt历史唯物主义知识 14p ppt基本不等式 9p ppt全等三角形复习1 12p ppt分式应用 13p ppt二次函数的图形与性(6) 9p ppt怎样让照片打动人 7p ppt初一政治 25p ppt作文审题1 18p ppt信息及特征 11p ppt二战后政治经济格局 10p ppt八年级下《分式方程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课件7p ppt代数式c

72p ppt专题6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2p ppt《泊秦淮》 10p ppt争当四好少年ppt 10p ppt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复习(一) 11p ppt七年级上Unit+1+期中复习课件 11p ppt做文明人,创文明班 8p ppt中学生追星现状问题 14p pptUnit 6重点词汇 12p ppt主题班会 8p pptunit 4 reading 1 36p ppt《囚绿记》 39p ppt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24p ppt《过秦论》定稿 13p ppt不等式的解集 22p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课教学设计:(滑轮)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熟悉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和分析综合力量。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把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预备 分组试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拟简单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熟悉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洁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熟悉定滑轮的作用 (1)争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试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试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试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争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劲) (3)争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定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争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便利。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试验和争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便利。 3、指导学生熟悉动滑轮的.作用 (1)争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盼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便利,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试验(嬉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嬉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试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试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试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争论:通过以上讨论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熟悉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初中物理ppt课件全集

初中物理ppt课件全集 初中物理ppt课件全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通常会使用黑板和教科书来进行课堂教学。然而,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用ppt课件来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本文将介绍一套初中 物理ppt课件全集,旨在提供给初中物理教师和学生一个全面且生动的学习工具。 第一部分:力学篇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力学篇的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重力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并且能够 通过实例和案例进行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光学篇 光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实用的分支,也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大亮点。在 光学篇的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颜色和成 像等内容。通过动画和实验视频的展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行为规律,并且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光的一些特性。 第三部分:电学篇 电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也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在电学 篇的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基本概念和原理。通 过电路图和实例的展示,学生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电的流动规律,并且可以 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一些电学现象。

第四部分:热学篇 热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实用且贴近生活的分支,也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在热学篇的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热量、温度、热传递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例和图表的展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热的传递和变化规律,并且可 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一些热学现象。 第五部分:声学篇 声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实用的分支,也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大亮点。在 声学篇的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声音的利用 和保护等内容。通过声音波形的展示和实验视频的演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并且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一些声学现象。总结: 初中物理ppt课件全集为初中物理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且生动的学习工具。通过图文并茂、动画和实验视频的展示,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 概念和原理,并且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一些物理现象。这套ppt课 件全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让我们一起利用这套ppt课件全集,共同探索物理的奥秘和魅力!

初中物理实验flash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flash课件 篇一:初中物理Flash课件 flash动画列表 :免积分免费下载 初中物理Flash课件打包下载适用范围: 人教版初中物理flash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flash课件 苏教版初中物理flash课件 苏教版,新人教版,北师大版,济南版,上海版,北京课改版,冀教版下载方法: 将鼠标移到对应行,按住Ctrl键,点击鼠标左键,即可打开链接初中物理:电磁继电器(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电铃(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离心式水泵(flash)课件.swf FLASH 动画下载初中物理: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缝纫机踏板(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船闸(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视觉现象(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flash)课件.swf FLASH动 1 画下载 初中物理:跷跷板(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 初中物理:酒精灯的使用(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镜面反射(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防汛报警器(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阿(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 初中物理:飞机投弹(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日食和月食(flash)课件.swf FLASH动画下载初中物理:水位报警器(flash)课件.swf FLASH

初中物理声学课件

初中物理声学课件 篇一:初中物理声学部分 第一章声现象 内容提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注意: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4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5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3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4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5真空不能传声 注意: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注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3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1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物理课件

力学讲义(第五章角动量(动量矩)、关于对称性) 使用教材:漆安慎,力学 主讲教师:侯登录 授课对象:2004级物理本科(一年级) 2004年9月

第五章 角动量(动量矩)、关于对称性 Angular momentum, symmetry 本章提要: §5.1质点角动量Angular momentum of a Particle;§5.2 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Theorem of Angular Momentum of a System of Particles 及守恒定律;§5.3 质点组对其质心的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定律;§5.4 对称性、对称性和守恒定律(可自阅);§5.5 经典力学适用范围--宏观、低速 本章重点: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定律 本章难点:质点组对其质心的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定律 课时安排:本章学时6= §5.1质点角动量1; §5.2 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定律2; §5.3 质点组对其质心的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定律2; §5.4 对称性、对称性和守恒定律(可自阅)0.5; §5.5 经典力学适用范围--宏观、低速0.5; 讲学方式: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由于与中学相差甚多,详细讲 习题作业: 讲了力、动量、能量、功,另一个重要物理量是角动量。近代物理中作用极大,其他类动量、能量是另一个重要物理量。物理学中没有角动量,问题不易解决。在天体运动、电子绕核运转,在有些运动中动量、能量不守恒,角动量可能是守恒的(直升飞机的尾翼、卫星的运动)。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绕日运转,日在一焦点上; 第二定律:行星绕日运转中面积速度恒定; 第三定律:C a T =3 2 / (卫星绕地,行星绕日,电子绕核) §5.1质点角动量 一. 质点角动量Angular momentum of a Particle 1. 开普勒认真研究弟谷的观测资料,发现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之第二定律讲行星绕日运行,以日为中心的位置矢量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或称面积速度为恒定。 矢径r 在dt 内扫过的面积为 ||2 1||21dt v r r d r ?=?,面积速度即单位时间内r 扫过面积为||21v r ?,而v r ?垂直纸面向外。故称v r ?21为面积速度矢量:v r ?=2 1σ即面积速度σ 是恒 矢量。 2. 定义质点对参考点的角动量矢量L :

中学物理教学课件(共15篇)

中学物理教学课件(共15篇) 篇:中学物理CAI课件的制作(初稿) 中学物理CAI课件的制作 摘要: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正在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这一转轨过 程中,计算机这一高科技手段与学科间的整合越来越紧密,为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 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发展计算机辅助(CAI)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应用到教学中,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历史性的变革。本文从钻研 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构思教学过程、整理资料编写脚本、课件的制作及注意事 项等方面阐述了课件设计与制作应遵循的步骤。 关键词:物理、CAI课件、设计、制作、目录 一、引言: CAI是一种辅助教学的高级程序,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CAI系统构成 的基本要素是硬件、软件和课件,其中课件(Courseware)是其核心。下面就如何制作中 学物理CAI课件谈一些体会。 物理CAI课件的基本特性与教学优势 物理是一门以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大多是在观察实验事实,了解现象、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即使是新的物理学理论,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和实验验证之后才能被确认。例如,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的一系 列实验基础 上,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会有电磁波出现,但是直到赫兹实验的成功,这一 理论才得以证实,电磁场、电磁波才获得广泛应用。中学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这正 好符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加 以适当引导,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新奇物理现象与已有知识存在矛盾时,去探索现象的 因果关系,形成学习物理的最直接的动机。

2020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7章-力与运动-【教案一】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三节力的平衡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对教材的处理 关于平衡状态的概念,本教材是直接给出。但是生活经验和直觉告诉学生:静止的物体是平衡,而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是平衡状态却没有这种认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静平衡,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发现受平衡力的物体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完善平衡的概念。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我根据初二学生的好奇心,将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打了八个孔,学生用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两个受力点,实验操作简单方便,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增强了实验的全面性。 课本中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这种平衡状态的受力情况没有探究,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理解,我在课件中增加了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会对平衡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 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什么是平衡状态;②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能进 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③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简单平衡 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标初中物理热学复习课件

新课标初中物理热学复习课件 初中物理热学复习课件 一、引言 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热量、温度以及物态变化等概念。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将学习热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温度、热量、热能、热效应和物态变化等。通过复习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热学,并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二、温度与热量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热量则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这个过程被称作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 热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比热容来理解。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热量,通常用符号c来表示。在同样的温度变化下,水的比热容比空气大,因此,在吸收或释放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空气小。 三、热能与热效应 热能是指物体所具有的热量,它是使物体产生热运动的重要能量。当

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时,它的热能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热效应是热量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例如热胀冷缩。当物体受热时,它会膨胀,而在冷却时则会收缩。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制作温度计、安装电线、制造保温材料等。四、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这些变化通常需要吸收或释放热量来实现。例如,冰在室温下吸收热量后融化成水,水在加热后蒸发成水蒸气。这些物态变化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常见。 五、总结 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复习热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热量、温度、热能、热效应和物态变化等概念。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为未来的物理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参考文献 [1] 初中物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初中物理教师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初中物理热学复习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初中物理连通器课件

初中物理连通器课件 篇一:初中物理连通器 秋季学期第五讲连通器 我们已经学习了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有许多的应用,其中连通器是我们接触到最常见的。 图1 洗手池,注意下端弯曲的连接部分图2. 水坝神奇的水闸系统 你是否留意过家里的洗脸池下面水管,按常理来看,笔直的管子更容易让水流入下水道中,为什么却要做成如图1所示弯弯的一段呢?你是否思考过长江上的发电站水坝内外的船怎么样才能穿过大坝?你是否考虑过为什么教学楼内开水器的水位计能够显示炉内水的高度?很多显而易见却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现象,往往蕴含着很多有趣的物理知识,只要有发现的眼睛,就不会找不到物理的规律。 一、连通器及其原理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图3. 连通器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在一个U型管中,如果只装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容器中的各个液面总是保持相平。如图3所示,底端CD处,由帕斯卡定律,在界面处所产生的压强应该相等(或者同一截面压力相等),当液面静止时,根据压强相等有 p左=p右,?gh左=?gh右 所以此时有

h左=h右 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的这个特点,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例题1】留心观察居民楼里的下水管(比如你家住在二楼,走进卫生间向上看,就能见到三楼的下水管),你会发现水池、抽水马桶的下水管有一段是弯成U形的,如图1所示.你知道这一段弯管有什么作用吗?说说它的工作原理. 【例题2】烧水用的水壶,应用了什么原理? 图4. 水壶 【例题3】如图5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流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A、水从水渠乙流向水渠甲 B、水从水渠甲流向水渠乙 C、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图5. 涵洞 【例题4】在连通器的两端分别装有清水和煤油,液面相平,如图6所示,如果将阀门K打开,则() A、煤油向右流动 B、清水向左流动 C、均不流动 D、无法判断 图6. U型管 【考点总结】

2020春沪科版8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8章 压强-专训2 压强的综合探究与测量

专训2压强的综合探究与测量 名师点金: 1.压力、压强相关探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试题属于验证性探究题,可以结合试题,利用所学的知识直接解答。 2.测量固体、大气压强的原理是p=F/S,利用连通器测量液体密度的原理 是p 液=p 水 。 探究固体压强(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1.【2016·滨州】在探究“均匀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ρ、高度h、圆柱体的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 (第1题图) (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和底面积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________有关。 (3)分析实验________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甲的密度为ρ,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6)上面推导出的表达式________(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压强的计算。 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 2.【2016·遂宁】小聪学习了固体压强后,爱动脑筋的他想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究竟有哪些特点,小聪进行了大胆猜想:猜想1:液体内部可能有压强 猜想2: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聪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________,小聪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面几乎没有变化,如图所示,说明该压强计___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第2题图) (2)调节好压强计后,为了验证猜想1,小聪把探头放入水中,再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有________来判断探头处是否受到水的压强。 (3)在验证其余猜想的过程中,小聪收集到如下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

2020春沪科版8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8章 压强-【教案、学案】第1课时 液体的压强

教案 第1课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对容器特点,并会进行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应在学生通过实难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进行的,故这堂课我设计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幅画面课件展示,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一)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设计思路:根据现象→自主设计→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先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自主设计实验,再通过课件动画再巩固结论。这种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简单、有趣,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探究(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10章-浮力-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教案+教学设计+学案(付,25)

教案一第2 节阿基米德原理 课型新授课课时 1 课时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 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 教材分析件奠定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 学生分析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学习了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法、学法教法:启发提问、分析归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 学法:实验法、推理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 实验仪器分组实验:矿泉水瓶子,烧杯、水、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弹簧测力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知识回顾: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复习影响 什么是浮力?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浮力的相关因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叫浮力。素,为下面做有哪些?浮力的大小怎么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铺垫和准备。 测量?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 这些小物体,我们能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 通过测力计测出浮力,那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 么,海面上的万吨油轮受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

高中高一物理教学设计课件大全

高中高一物理教学设计课件大全 对于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很好地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高一物理教学设计课件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高一物理教学设计课件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 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判断方向。 4、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形变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后,使学生了解探究弹力的实际意义,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3、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2、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弹力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难点】 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情景。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 新课教学 一.弹力的产生 动画模拟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同学们观察动作的完成,总结什么是形变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拉橡皮筋: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3)弹性限度: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讨论与交流]我用力推墙或压桌面,那么墙和桌面也会发生形变吗 动画模拟微小形变实验:①按压桌面②挤压玻璃瓶。让学生自习观察,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4)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猜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什么呢感受分析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进行下面的操作:用手扯住橡皮筋的两端,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橡皮筋,使其发生形变。在操作的同时,用心体会一下手与弹簧或橡皮筋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根据力的定义,我们知道弹簧与左右手之间有力的作用,那同学们知道弹簧对左手的力是向哪个方向的对右手的力又是向哪个方向的 生:对左手的力向右手方向,对右手的力向左手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