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环境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国内研究从2000年后呈快速递增趋势;内部控制环境研究主题集中在根底理论构建、控制环境建设、案例分析、控制环境评价等方面;研究上市公司、商业银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学者居多。我国今后需从合理划分控制环境要素和构建相关根底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具体优化措施、扩大案例研究比重、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文献研究

一、国外研究文献回忆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认识到内部控制必须考虑控制环境问题,1988年美国AICPA 发布?审计准那么公告第55号?指出控制环境与控制政策、会计系统并称为内部控制的“三要素〞,自此控制环境理论开始进入广阔学者研究的视野,并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最早对控制环境深入研究的是美国COSO 委员会,其在1992年提出的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之一,强调了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根底。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的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控制环境〞定义为内部环境,认为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根底,影响到企业控制活动的设计和执行。2006年COSO公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小型公众公司指南?规定内部控制环境的七条原那么:诚信与道德观、董事会、管理层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利与责任、人力资源、财务报告。2021年COSO委员会新公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征求意见稿,其中构建原那么导向的框架中表达出对控制环境前所未有的重视。

国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探究影响内部控制效率效果的控制环境因素,比拟典型的有Doyle et al.通过对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799家公司进行分析,发现控制环境与缺陷存在紧密联系。Sun et al.以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中国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认为控制环境中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独立董事的比例,会影响到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Klamm et al.指出控制环境中的特定要素或内容会促使企业未来发生重大缺陷。

二、国内研究文献回忆

国内文献统计分析

国内可查的文献开始于1990年,丁平通过探讨控制环境对审计业务的影响,评价了内部控制环境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奉献,由此拉开了我国理论界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帷幕。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输入“内部控制环境〞,精确查找可检索到相关记录1 728条,经过甄别,与内部控制环境直接相关的文献有600篇左右,按照研究时间整理,可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稍晚些,从2000年之后才开始呈现快速递增的趋势。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所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环境根底理论构建、控制环境建设、案例分析、控制环境评价这四个方面。还有学者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针对于不同的实体对象,经统计位于研究文献数最多的前五位分别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和高校。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内部控制环境开始受到重视,到控制环境理论的提出、不断开展和完善,这是人们对控制环境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的表现,因此总结分析内部控制环境理论,积极构建相关理论支撑,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降低控制风险意义重大。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的研究从2000年后开始逐渐增多,尤其是近五年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从控制环境理论构建、控制环境建设、案例分析研究、控制环境评价和不同实体对象内部控制环境研究五个角度,对国内控制环境研究进行系统的回忆与总结。

1.内部控制环境理论构建研究。在内部控制环境根底理论方面,一些学者从内部控制环境根源出发,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内容和构成要素进行剖析。王世定提出控制环境应包括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董事会、管理方法和人力资源等。有学者从战略管理环境分析角度展开研究,刘治宇重构我国特色的内部控制环境因素框架。杨瑞平通过探讨控制环境因素的划分原那么,提出内部控制环境应包括:开展战略、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治理层责任、管理理念和风格、员工道德价值观与胜任能力。杨天泓指出在自组织机制的作用下,内部控制环境能在自身的根底功能之上形成衍生功能,即通过系统内的能量传递,成为内部控制优化的原动力。夏宁、孟焰从纵观演化角度、中观结构角度、微观要素角度,将内部控制环境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构建了理论框架进行内在检视。

我国学者还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出发,得出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公司治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控制环境标准等角度,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环境。

2.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研究。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抒己见。胡继荣、杜景来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应兼顾内外,注重人的因素来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刘静、李竹梅通过分析内部控制环境现状、成因,提出建设现代企业制度、鼓励约束机制,处理好内部控制点与面关系,加大处分和依据网络技术特点等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五条措施。李小云、梁彩霞都从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相应措施。沈烈等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最正确“土壤〞应为和谐内部控制环境,而和谐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应是以人为本的重要观点与结论。

3.内部控制环境案例分析研究。案例研究是用来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在内部控制环境研究中,不少学者希望借助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深入地说明控制环境问题。如吴水澎等通过对“亚西亚〞案例的分析,指出应从制度建设、审计监督等方面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丁瑞玲、王允平从巨人集团和海尔集团的经验探讨了内部控制环境所起的作用。姚晓蓉以中国联通,郑庆华、张迪以双汇瘦肉精事件,分析讨论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4.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研究。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的研究较少,有限的研究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王志坚、谷粟从公司治理架构、公司文化、人力资源政策三个角度设计出了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任吉以同样的三个角度设计出了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举例。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刘开瑞、马锦认为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内控环境评价,敖世友建立了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的管理熵模型,田金玉、赵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5.不同实体对象内部控制环境研究。从文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居于多数,如郑海英指出控股股东与公共股东权利不均对内部控制环境带来影响,并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提出对策建议。还有许多学者如刘思含、贾讲用等,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缺失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黄杨梅等通过案例分析,认为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开展意义重大。于而立以浙江省近500家民营企业为样本,调查内部控制环境状况,并得出要加强“软〞环境建设的结论。

还有一些学者聚焦于商业银行,梁晓娟指出商业银行通过调整所有权结构、优化制度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培养内控文化,可以改善内控环境。欧阳昌永结合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特点,对内部控制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措施。刘雪峰指出影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有:管理制度、组织结构、领导层态度、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肖尧春对50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进行调查,赵璐对河南省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了内部控制环境的问题成因及提出完善对策。

王雪峰认为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包括法人治理结构、文化和人三个方面因素,并对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良建议。阚淑媛、杨红艳指出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文化建设滞后、组织结构不健全、鼓励约束机制和审计独立性缺乏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三、启示与展望

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环境理论的研究,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等控制环境组成要素出发来分析控制环境,或直接评价控制环境对于企业经营诸如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质量、本钱费用等所造成的影响,以此来构建相关的控制环境理论。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组成要素理论界和实务界有着不同的看法,如何合理划分控制环境要素,对于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和优化对策,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流趋势,学者们通过分析研究内部控制环境缺陷,提出相对应的优化措施。优化控制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集中于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内外部监督约束等方面。如何将这些优化内控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结合不同性质企业的实际情况,或提出更具体、有针对性的措施,应该成为下一步应用性研究的方向。

内部控制环境案例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企业控制环境所引起的内部控制成功或失败的事实,能够起到反思现在、指导未来的作用。纵观相关的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所占的比重还非常小,下一步可考虑扩大案例研究比重,扩展案例研究的范围,如引用国外内部控制环境相关案例,为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应用研究提出思路和指导。

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劣,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价。从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学者已有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模型建立等研究,但是研究数量还非常少,研究也不够深入。对内部控制环境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公认的、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标准评价方法使其更加易于应用,对于建立内部控制环境科学的评价体系意义重大。J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论内部控制环境的主导与环境优化――基于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与持续化视角[J].会计研究,2021,.

【2】Ye Sun,Yang Yi,and Bin Lin.Board Independence,Internal Information Enviroment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Auditors’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s[J].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21,.

【3】Bonnie K.Klamm,Kevin Kobelsky,and Marcia Weidenmier Watson.Determinants of the Persist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Accounting Horizons,2021,.

【4】杨瑞平.内部控制环境构成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21,.

【5】杨天泓.内部控制环境自组织形成根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21,.

【6】夏宁,孟焰.内部控制环境的“三分法〞:理论框架及内在检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

【7】沈烈,孙德芝,康均.论人本和谐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构建[J].审计研究,2021,. 【8】任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 【9】刘开瑞,马锦.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研究――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21,.

[10]敖世友.基于管理熵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系统定量评价模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

[11]田金玉,赵鑫.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21,.

[12]刘雪峰.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及对策浅析[J].山东社会科学,2021,.

[13]赵璐.河南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21,.

[14]阚淑媛,杨红艳.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优化浅析[J].财会通讯,2021,.

乔鹏程,男,--民族大学财经学院讲师,注册税务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其他资产和现金,检查簿记业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实施的手段和方法。后来经过完善认为究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在进行了专门研究后提出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的,为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规章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使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哈米德阿拉德在《内部控制透视:理论与概念》中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的设计,提高效率、保证政策实施或维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内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组织。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来满足任务,目标,和目标,这样做,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帮助管理人员实现期望的结果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内部控制应减少相关的风险与未被发现的错误或不规则,但设计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不能通过一个短的快速修复。最后从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 米然,赵栋在《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中提出,从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就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现状下政府部门如何发挥推动作用、强化外部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探讨并提出可行对策,以探索我国企业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鲁兰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认为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我国的中小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由之路。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为研究对象,结合200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采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本文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要想立足,特别是中小企业,就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对重点业务系统的实施控制。同时,还应依靠政府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力量去不断的发展它,使其更加完善,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千变万化。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认为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否达到、各项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也是我国当前企业改革规范、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和运营管理过程中,以 预防和消减商业运营风险为目的,加强对公司财务、运营及各项法定义务的审计、监视控制的过程。近年来,在商业发展的需要下,内部控制已 然成为企业运营之必要,也成为当前研究重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状况,旨在从宏观层面了解当前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研 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学者正在努力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从

实证、理论、观念、分析以及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例如,潘文鹏及其同僚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建议企业进行改进。陆征及其同僚指出,企业应根据不同维度确定内部控制制定者、识别内部控制客观因素,务必按照规定严格实施相关内部控制措施,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和消除内部控制缺陷。还有,孙尧尧等人指出,企业应采取情报监测系统、差错检测系统、绩效及财务评价系统以及行为统计分析等技术,通过要素分析和识别控制措施来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目前,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很活跃。例如,查韦斯和保尔等学者指出,企业应当首先识别其内部控制风险,以确定特定内部控制问题,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坎特、

克里斯蒂安等学者就内控的相关领域提出了一系 列相关建议,并对当前内部控制的具体实现进行 概括性描述和评价,为企业改进内控提供了有益 的参考。 总而言之,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一直 在研究内部控制,以期达到更高效地实行内部控制、控制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这些必将为企业建立适切的内部控制框架,提供 参考。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need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internal control h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环境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国内研究从2000年后呈快速递增趋势;内部控制环境研究主题集中在根底理论构建、控制环境建设、案例分析、控制环境评价等方面;研究上市公司、商业银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学者居多。我国今后需从合理划分控制环境要素和构建相关根底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具体优化措施、扩大案例研究比重、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文献研究 一、国外研究文献回忆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认识到内部控制必须考虑控制环境问题,1988年美国AICPA 发布?审计准那么公告第55号?指出控制环境与控制政策、会计系统并称为内部控制的“三要素〞,自此控制环境理论开始进入广阔学者研究的视野,并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最早对控制环境深入研究的是美国COSO 委员会,其在1992年提出的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之一,强调了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根底。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的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控制环境〞定义为内部环境,认为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根底,影响到企业控制活动的设计和执行。2006年COSO公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小型公众公司指南?规定内部控制环境的七条原那么:诚信与道德观、董事会、管理层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利与责任、人力资源、财务报告。2021年COSO委员会新公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征求意见稿,其中构建原那么导向的框架中表达出对控制环境前所未有的重视。 国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探究影响内部控制效率效果的控制环境因素,比拟典型的有Doyle et al.通过对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799家公司进行分析,发现控制环境与缺陷存在紧密联系。Sun et al.以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中国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认为控制环境中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独立董事的比例,会影响到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Klamm et al.指出控制环境中的特定要素或内容会促使企业未来发生重大缺陷。 二、国内研究文献回忆 国内文献统计分析 国内可查的文献开始于1990年,丁平通过探讨控制环境对审计业务的影响,评价了内部控制环境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奉献,由此拉开了我国理论界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帷幕。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输入“内部控制环境〞,精确查找可检索到相关记录1 728条,经过甄别,与内部控制环境直接相关的文献有600篇左右,按照研究时间整理,可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稍晚些,从2000年之后才开始呈现快速递增的趋势。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所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环境根底理论构建、控制环境建设、案例分析、控制环境评价这四个方面。还有学者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针对于不同的实体对象,经统计位于研究文献数最多的前五位分别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和高校。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它不仅可以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也可以保护企业的权益。因此,研究企业内部控制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最近几年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着重探讨了国内外不同水平研究者在该领域中取得的成果。 首先,综述了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及相关理论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控制员以及其他与管理层接触最多的各种管理手段,旨在确保公司内部运行按照规定的流程,完成受到企业管理层或外部客户的制约的规定的任务,以有效的利用资源,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防范和消除欺诈和重大管理错误,使企业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的功能、结构和系统,研究者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和设计方案。 其次,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在企业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大多从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控制的有效性、重要性及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如刘立军等研究表明,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促进控制系统的完善,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外,近年来国外学者也在企业内部控制领域做出了大量研究。如研究者Hurlburt等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组织可持续发展,可有效减少企业流动性风险。 最后,研究者提出了研究展望。一方面,研究者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效果及实施方式的研究,结合其他管理工具,形成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而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研究者可以结合当前特定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以确定控制

弊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总之,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十分重要。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衡量标准,也是维护企业利益的重要工具。未来,研究者应继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效果及实施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设置和实施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以防范和降低各 种风险,保障企业财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股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 法权益的一种管理方式。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企 业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企业法人治理、财务透明度和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国内外 相关领域内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研究内容与现状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 针对企业的业务性质、规模、组织结构和经营特点等因素,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贯彻内部控制政策,以实现对企业各项活动的控制管理。 (2)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评价 衡量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包括内部控制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全面性等,以 评价内部控制的好坏,从而指导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和改进。 (3)内部控制法律监管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维护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公正性和监 管性,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康发展。 (1)控制环境和控制风险评估研究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风险进行评估,为企 业制定适当的内部控制政策提供依据。 (2)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通过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内部控制的结 构和管理方式。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自从美国内部控制法案(SOX)的颁布实施以来,国外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得到了极 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SOX法案的实施效果评价

SOX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国注册的公开上市公司都必须遵守其规定,对公司内部控制体 系的设计、实施、检测和改善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因此,对SOX法案实施效果的 研究成为了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重要方向。Kwon(2009)通过对500家上市公司内部控 制报告的实证研究,得出了SOX法案在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的结论。说明SOX法案的颁布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国外的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Khan(2003)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的提高可以显著的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这表明企业内部控 制对提升公司的内部运作效率和外在形象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内部控制 的实施和运作,有助于落实透明、公正的公司治理原则,维护公司的正常运作和稳定发展。Goel(2013)通过对175家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实证分析,得出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 相关性显著,其中股权分散度和监管制度是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学者在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逐年递增,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 如下: 在研究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方面,李玲玲(2017)等在分析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关系的基 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权艳霞(2018)研究了内部控制与领导行为、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关系,并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控制框架模型。 在研究内部控制政策制定与风险评估方面,李延勇(2018)等通过构建逻辑回归模型, 研究了内部控制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周永清(2015)借助模糊数学理论研究了企业风险评 估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关系方面,芦进义(2016)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于多家上市 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的评议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性显 著的结论;赵亮(2016)等则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三、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 虽然《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已经非常明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无法让股东和投资者真正了解企业的内部 控制实施情况。 (2)内部控制有待加强和改进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业务合规和财务报 告的准确性。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以期能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应用有所启示。 一、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1.内部控制内容 内部控制的内容是指通过扁平、周密等手段控制企业各个环节造成的风险和误差,从 而达到保护企业资产和保证财务报告准确的目的。如《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的五大 原则: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系统、内部监督和运营评价。研究表明企业根据自身实 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控制内容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效果是指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包括风险管理、避免损 失和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等。内部控制效果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 明内部信任、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文化等因素会影响内部控制效果。 内部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损失。内部 控制风险来源于企业的制度、人员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风险管理等措施有助于减 少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与业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研究表明,通过落实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能够 优化企业内部业务流程,降低费用,加强规范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业绩。 2.内部控制与业务创新关系 内部控制和业务创新之间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支持下, 业务创新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同时,通过业务创新能够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体系,提高企业的内部流程效率和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对于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者来说,企业的内部 控制水平也是考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结论与启示 从上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资产安全 和财务报告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因此,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增强内部 控制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政府也应该会同社会各方共同加强内部控制监管,促 进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 推荐文章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5000字热度: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硕士范文热度: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热度: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热度: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代发表热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一) [1] 阮丽丽. 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福州大学 2011 [2] 章靖.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金融风险度量模型研究[D]. 福州大学2010 [3] 尹慧. 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创造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长沙理工大学 2009 [4] 刘慧龙,陆勇,宋乐. 大股东“隧道挖掘”:相互制衡还是竞争性合谋--基于“股权分置”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 中国会计评论. 2009(01) [5] 杨棉之. 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国外相关研究述评与启示[J]. 会计研究. 2007(11) [6] 许艳芳,张伟华,文旷宇. 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及其经济后果--基于明天科技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09(S1) [7] 王晓成,夏恩君.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系族”的研究综述[J]. 商业时代. 2008(34) [8] 高雷,张杰. 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J]. 会计研究. 2008(09) [9]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成员企业融资约束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风险、保障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做一综述,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在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者通过对内部控制理论的深入理解,提出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的理论模型,如COSO框架、OECD框架、IFAC 框架等,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方法论上,研究者采用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等,致力于深入挖掘内部控制的实践问题和方法。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在实践应用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证研究,还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创新和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在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研究者通过对《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和研究,积极推动了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立法和实践中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在与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与国际标准组织和学术机构开展合作交流,推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和地位。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相对单一,对于内部控制的多维度、全面性研究还有待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强化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提高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在理论框架、实践应用、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在深入挖掘内部控制的实践问题和方法、加强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流程和规范,以确保资产安全、财务准确、业务合规以及信息透明的一种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竞争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从内部控制的概念、目的、特点、实施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以及企业业务的合规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流程和规范。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准确性,同时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加强对企业资产的保护,降低企业资产流失的风险; 2.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确保

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要求,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内部控制的特点 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性:内部控制需要覆盖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包括财务、人力资源、运营、营销等方面。 2.持续性:内部控制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以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3.风险导向:内部控制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 4.强制性:内部控制需要通过制度和规范的强制性来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得到有效实施。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 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6000字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目录 1 国外研究现状 (1) 1.1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1) 1.2 关于销售和与收款的内部控制研究 (2) 2 国内研究现状 (3) 1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3) 2 关于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研究 (4) 3 文献评述 (5) 参考文献 (6)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较早,研究成果丰富。笔者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梳理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并分别对内部控制框架、经济后果、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整理。 1.1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内部控制理论见于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各位专家学者的长期经验积累之中,总结出了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为我国进行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依据。以下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框架、经济后果以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于内部控制框架方面:2004年9月COSO[1]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该文件将传统内部控制理论和企业经营活动相整合,指导企业如何规避经营风险。2013年COSO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概括出17项总体原则,使得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基于COSO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指引的提出,许多学者也不断进行研究分析,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2013年5月14日,美国COSO[2]委员会发布了《2013年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及配套指南,在新的内部控制框架下,着重强调了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17项基本原则,从而重新规范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特思布尔报告》(2013)[3]坚持认为,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该报告认为公司的董事会应该明确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内部控制的最终效果,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这是使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Khersiat(2020)[4]通过评价大安曼市政府内部控制的效果将COSO 框架中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作为独立变量,探究内部控制实施的最终效果与实施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信息沟通这一要素对企业内部控制具有积极性的影响,其次

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一、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的基本发展历程及其构成要素 我国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是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看: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内部控制环境也随之发展。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经历了从理论空白——控制环境——内部环境的逐步深化过程。内部控制环境的定义不断完善,内涵不断丰富,提出的要素基本涵盖了内部环境的各个方面。 有关内部控制环境的要素的研究如:张凤新(2007)认为可以把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划分为外层环境和内层环境,外层环境即社会环境层,属于外在的制衡力量,是对内控环境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包括了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社会监督与约束环境;内层环境又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与企业的制度、组织及人员有关的因素称之为硬环境,而与企业价值、企业文化有关的因素称之为软环境。宋寅虎(2010)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个是涉及经济、政策、文化、技术和行业等因素的外部环境因素,另外一个则是包含经营理念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内部环境因素。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了经营方式、组织结构、审计委员会、企业的文化以及经营者的理念。但也有学者从内部控制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考虑到企业不是一个封闭的实体,需要不停地和外界环境进行互动,所以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二、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缺陷及其优化 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缺陷往往结合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进行。范年茂(2003)认为,上市公司容易出现短期行为,董事会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内部审计没有具备应有的有效性。彭鋆(2005)等人认为,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存在如下缺陷: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相互制约的法制环境,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刘治宇(2007)分别从内部控制的内、外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在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模式、企业的文化和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着问题,而在外部环境上主要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等。从上述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尽管各学者是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内部控制环境,但得出的结论类似,大部分学者认为内部控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现代内部监督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发达国家(如美国)通过专业团体、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共同努力,对内部监督理论有较强的理解。这些发展对我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部监督”的概念在国外出现已久,国外也相继出台了内部监督的法律法规。1992年,美国的五个会计专业小组集中要求国家错误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审查内部控制总的框架报告。根据报告,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通知与沟通、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Turnbull Committee(2005)指出,风险管理在实现公司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公司管理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即风险管理。南非King II(2002)的报告证明,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管理许多风险,如政治、法律和技术风险。风险管理必须是管理和减轻风险的关键措施。他们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1995年11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督标准委员会(coco-komitea)公布了以COSO报告为基础的监督标准,被认为是“内部控制”。对于支持一系列要素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建议您可以看到一个公认的观点,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 Chandler(2000)认为运用内部控制来判断企业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准确的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另外,基于外部单位的审计意见对企业事情趋于一致性的判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Spire,LauraF(2007)认为,Turnbull 指南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Turnbull深入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当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双方的相互牵制关系。Doyle J Ge,W McKay S(2007)在其文章中提出,企业在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时,应该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情况,包括企业组织架构的复杂性方面的问题。Bosh Baugh和Westbrook(2008)指出内部控制不完善,不严谨的企业通常会面临较高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这会引起较高的生产经营成本,造成企业效益低下。Schwartz,Malcolm(2009)认为,要想设计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以COSO 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框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业务流程梳理为基础来设计内部控制体系。 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科学家对内部控制系统有了更好地理解。Josp m(2011)认为,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是首先解释业务和总体目标,确定潜在的市场风险和企业风险,然后确定如何将其降低到安全的水平。在应用领域。Kanyamam

《基于COSO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

基于COSO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基于COSO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 国外研究现状 (1) 2 国内研究现状 (3) 3 研究述评 (4)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了内部控制的理念,但是由于理论不成熟在运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这些发展对我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部监督”的概念在国外出现已久。1992年,美国的五个会计专业小组集中要求国家错误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审查内部控制总的框架报告。根据报告,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通知与沟通、控制。Turnbull Committee(2005)指出,风险管理在实现公司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公司管理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即风险管理。南非King II(2002)在研究中表明,现代内部控制与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是不一样的,传统上的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管理的内容包含不多,对于一些法律和政策上的风险不包含在内。在现代,风险管理必须是管理和减轻风险的关键措施。他们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1995年11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督标准委员会(coco-komitea)公布了以COSO报告为基础的监督标准,被认为是“内部控制”。对于支持一系列要素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建议您可以看到一个公认的观点,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 Chandler(2000)认为,利用内部控制来判断企业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公司找到更有效率和更准确的生产和运作问题。此外,根据外部单位的审计意见判断企业的一致性,可以更有效和更准确地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并提高企业内部监督的影响。Spire,LauraF(2007年)认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不是独立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关联,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可以反映关键内部控制要素的水平和程度。Turnbull的深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必须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结合起来,以形成双方之间的相互克制关系。Doyle J Ge,W McKay S(2007)建议,当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它们必须侧重于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包括公司组织结构的复杂性。Bosh Baugh和Westbrook(2008)指出,内部控制并不完全,非严格的公司通常面临更大的外部和内部风险,这将导致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降低公司效率。Schwartz,Malcolm(2009)认为,为了设计一个理想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