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文学诗歌

先秦文学诗歌

先秦文学诗歌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先秦文学概述

2.先秦诗歌的发展与特点

3.先秦诗歌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4.先秦诗歌的影响与价值

正文

一、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是指从公元前 11 世纪的西周时期至公元前 221 年的秦朝统一六国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它奠定了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以诗歌为主,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尚未成熟。

二、先秦诗歌的发展与特点

1.发展:先秦诗歌从原始的歌谣开始,逐渐形成了以《诗经》为代表的成熟诗歌体系。随着历史的演变,先秦诗歌经历了从宗教性诗歌到政治性诗歌,再到个人抒怀的诗歌的演变过程。

2.特点:先秦诗歌以四言为主,五言、六言、七言等诗歌形式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生活、劳动的赞美,也有对统治者、社会的批判,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同时,先秦诗歌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先秦诗歌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1.《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末期的诗歌,共 305 篇。其中,代表作品有《国风·周南·关雎》、《大雅·生民》等。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屈原的作品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等。

四、先秦诗歌的影响与价值

先秦诗歌对我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调和风格。后世的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都受到了先秦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先秦诗歌中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诗经》和《楚辞》,也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和宝库,为后人传颂不衰。

总之,先秦诗歌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生活,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两汉六朝诗歌发展脉络 (一)上古时代,于劳动中起源 原始人在长期的劳动中,逐渐产生思维和语言,这种表意的语言同具有节奏性的呼声或叹声结合时,便成为了意义的诗歌。如《候人歌》:“候人兮猗”,就只是在“兮”“猗”的呼声上添了两个词。 (二)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由周王朝经过诸侯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除用以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观民风,以知得失,自考正。《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包括“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雅诗和颂诗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而国风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从思想内容看,国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是我国最早的现实主意诗篇。如反映阶级社会不合理性的《七月》、《伐檀》;以婚恋为主题的《氓》、《静女》以及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新台》、《南山》等。国风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善于以朴素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实,这给后世诗歌创作以极大影响。形式上,国风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章节复叠,语言准确、优美、赋予形象性。 《诗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最早发生、发展的文学形式诗歌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发展阶段的完成。《诗经》拥有高度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其中广泛使用的赋、比、兴表现方法,哺育了后继的中国诗人,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的作用。而"风雅比兴"一直是中国古代进步作家与诗人高举的战斗旗帜。 (三)骚体诗“楚辞”诞生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楚辞》中收集的先秦作品,出自屈原和宋玉两位诗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 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人将他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清楚地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在艺术造诣上,《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广泛运用比兴手法,汲取当时正蓬勃发展的散文笔法,将诗句加长,构成巨篇。屈原浪漫主义特色的形成,同楚国巫风盛行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九章》与《离骚》一样是诗人在同腐朽的贵族集团进行激烈斗争的同时产生的。因此,也同《离骚》一样,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汉代诗歌 汉代诗歌在先秦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也取得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其代表作为汉乐府民歌以及五言诗体的成熟。 【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它们广泛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同时深刻反映了两汉人民对剥削压迫、战争徭役、封建礼教的抗议。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其叙事性,标志着叙事诗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汉乐府民歌中,《孔雀东南飞》是叙事

中国古代文学诗文背诵100首原文

中国古代文学诗文背诵篇目(100首)原文 (一) 先秦部分(10篇)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3《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先秦文学诗歌

先秦文学诗歌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先秦文学概述 2.先秦诗歌的发展与特点 3.先秦诗歌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4.先秦诗歌的影响与价值 正文 一、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是指从公元前 11 世纪的西周时期至公元前 221 年的秦朝统一六国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它奠定了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以诗歌为主,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尚未成熟。 二、先秦诗歌的发展与特点 1.发展:先秦诗歌从原始的歌谣开始,逐渐形成了以《诗经》为代表的成熟诗歌体系。随着历史的演变,先秦诗歌经历了从宗教性诗歌到政治性诗歌,再到个人抒怀的诗歌的演变过程。 2.特点:先秦诗歌以四言为主,五言、六言、七言等诗歌形式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生活、劳动的赞美,也有对统治者、社会的批判,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同时,先秦诗歌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先秦诗歌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1.《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末期的诗歌,共 305 篇。其中,代表作品有《国风·周南·关雎》、《大雅·生民》等。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屈原的作品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等。 四、先秦诗歌的影响与价值 先秦诗歌对我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调和风格。后世的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都受到了先秦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先秦诗歌中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诗经》和《楚辞》,也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和宝库,为后人传颂不衰。 总之,先秦诗歌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生活,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背诵诗歌

诗经•关雎•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疃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伯兮 伯兮朅,邦之桀。伯也执,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谁适为! 其雨其雨,杲杲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静女 静女其姝(shū),俟(sì)④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⑩我彤(tóng)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 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先秦文学——《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共收集诗歌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有题无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 世纪)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而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此为《诗经》六艺。 风:风土之音。 雅(夏,华夏,正统):朝廷之音,王之乐。 颂:宗庙之音,歌颂祖先、神灵之圣德(有变风变雅,但没有变颂)。 赋比兴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诗经》的内容丰富,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整部《诗经》是周文化的产物,其内容也包含了周民族的史诗。展示周民族发展史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以下五首诗歌当中:《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例如《生民》充满了神奇的浪漫色彩,写了始祖后稷的诞生神话和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描述的是周人的祖先公刘率领周人迁都豳的历史事件;《大雅·绵》讲的 是古公亶父带领周人开始建都的伟大事业的故事。 二是农事诗:《诗经》中的农事诗主要用于祭祀,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重视,以及继承先祖发展农业的愿望。 主要篇目有:《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颂》中的《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

先秦文学作品篇目

先秦文学作品篇目篇1 一、神话 精讲作品:《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自学作品:《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尢》、《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诗经》 精讲作品:《关睢》、《氓》、《君子于役》、《蒹葭》、《七月》、《采薇》 自学作品:《谷风》、《载驰》、《伐檀》、《硕鼠》、《东山》 三、历史散文 精讲作品:《晋公子重耳之亡》、《郑子产相国》、《邵公谏弭谤》、《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 自学作品:《无逸》、《曹刿论战》、《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秦晋肴之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鲁仲连义不帝秦》 四、诸子散文 精讲作品:《子路……侍坐章》、《齐桓晋文之事章》、《劝学篇》、《兼爱》、《逍遥游》、《五蠹》 自学作品:《长沮桀溺耦而耕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民为贵章》、《胠箧》 五、楚辞 精讲作品:《离骚》《湘夫人》 自学作品:《山鬼》、《国殇》、《九辩》 秦汉文学作品篇目 一、辞赋 精讲作品:《鵩鸟赋》、《七发》(观涛)、《归田赋》 自学作品:《子虚赋》、《刺世嫉邪赋》 二、散文 精讲作品:《谏逐客书》、《过秦论》(上)、《论贵粟疏》、《魏

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报任少卿书》、《苏武传》自学作品:《过秦论》(中、下)、《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杨胡朱梅云传》 三、诗歌 精讲作品:《战城南》、《有所思》、《陌上桑》、《东门行》、《妇病行》、《十五从军征》、《行行重行》、《西北有高楼》自学作品:《上邪》、《平陵东》、《上山采蘼芜》、《焦仲卿妻》、《今日良宴会》、《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魏晋南北朝文学篇目 一、辞赋 精讲作品:《登楼赋》、《归去来兮辞》、《别赋》 自学作品:《洛神赋》、《芜城赋》 二、诗歌 精讲作品:《蒿里行》、《短歌行》、《七哀诗》、《赠从弟》、《悲愤诗》、《燕歌行》、《赠白马王彪》、《白马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驾言发魏都)、《悼亡诗》、《赴洛道中作》(远游越山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扶风歌》、《游仙诗》(京华游侠窟)、《秋日》、《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登池上楼》、《古壁精舍还糊中作》、《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拟咏怀》(楚材称晋用)、《寄王琳》、《西洲曲》 自学作品:《步出夏门行》、《饮马长城窟行》、《吁嗟篇》、《野田黄雀行》、《咏怀诗》(洪生资制度)、《幽愤诗》、《赴洛道中作》(其一)、《娇女诗》、《游仙诗》(青溪千余仞)、《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饮酒》(结庐在人境)、《登江中孤屿》、《别范安城》、《玉阶怨》、《王孙游》、《临行与故游夜别》、《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子夜歌》、《木兰诗》、《敕勒歌》 三、散文 精讲作品:《与山巨源绝交书》、《与陈伯之书》、《水经注》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 一、诗经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庄子·天运》最早出现诗经二字,至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一共305篇,另有《小雅》中的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约成书于6世纪,编订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诗经》多为抒情言志之作,内容深刻地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带有民歌色彩来自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指周朝王畿之地的雅正之乐,出自各级贵族之手,主要内容是怨刺和颂赞;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包括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种,大多数颂赞之作,可以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周颂和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和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东迁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周颂《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前三部是周人建国三部曲。 3、《诗经》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1)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包括在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民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变换来加以表现。《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

(2)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新台》等整首都拟物作比,多数篇章都是具体的比喻,如《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女子的美丽。诗经的比喻拥有广泛,形式多样(3)兴即触物兴词,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是作为开头,但多数有与下文具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男女好合,《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常表现为综合运用,使诗歌情景交融、物我两协,对后世诗歌意境创作也有影响。 4、《诗经》的流传版本——四家诗 是“鲁诗”、“韩诗”“齐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三家诗均为今文诗学。鲁诗出于鲁人申培、齐诗处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韩婴。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盛极一时。毛诗晚出,属于古文诗学,相传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毛诗虽未在西汉被立为官学,但在民间广泛传授,最终压倒了三家诗在东汉时盛行于世,当时大学者郑众、郑玄等都治毛诗。四家诗在诗义说明、文字解说方面都有所不同,三家诗先后无传,毛诗独胜,今本诗经就是毛诗。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诗经》的作用——兴观群怨 兴观群怨,是孔子的美学观点,是孔子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经社会作用的看法。《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兴指诗歌能够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以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互相感染,从而保持社会和谐;怨是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中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和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这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 6、风雅精神 即《诗经》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

古代文学常识先秦文学

古代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 一、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一般是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一般为文人作品;颂是庙堂祭祀的歌曲)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 《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中心。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是我国第一位独立创作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创造了新诗体“楚辞”。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风骚,“风”本指《诗经》“国风”,“骚”本指《楚量辞》中的《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代表;又常作诗歌辞赋的代称;有时也借指文采或文学修养。 二、散文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我们学的《秦晋淆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等课文均出自《左传》。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我们学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出于此。 《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又是神话传说故事集。书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故事广泛流传。《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弟子三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及《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儒家经典,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典籍,老子所著或谓老子后学编纂。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学派著作,唐人称其《南华经》。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著名的如《逍遥游》、《养生主》、《秋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儒家经典。记录孟子言行,孟子及其门徒所作。 荀子,名况,当时尊称他为荀卿,战国赵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孙子,战国时齐国的军事家孙武。《孙子》又名《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此书在古代被称为《兵经》。 秦汉文学 汉时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采集民歌),后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至唐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班固评价汉府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孔雀东南飞》原名《焦仲卿妻》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被誉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双璧”。其余著名的还有《上邪》、《陌上桑》。

先秦至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

先秦至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人文口头相传的乡野民歌,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成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代诗歌。周朝收集孔子正乐整理,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闻名于世。《诗经》与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继《诗经》和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全新范本。汉魏六朝诗歌创作进入了以文人为主、自觉和个性化的时代,为后世诗歌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上述中,这一漫长的时间段可以看作是诗歌的萌芽与发展时期,为后来诗歌一次又一次的高潮,打下了非常重要的铺垫。接下来我希望分点阐述这一漫长时期中诗歌的发展变化。 一、句式结构变化 在这漫长时期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诗歌句式的变化。《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夹杂有二言至八言。如《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诗经》中除四言诗句以外,还存在着二言至八言诗句。如《召南▪野有死麕》中夹杂了四言和五言。又如《魏风▪伐檀》中夹杂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八言。但不论诗句字数如何不同,《诗经》大多数诗句以四言为主。随后出现的楚辞突破了《诗经》传统的四言句式,以杂言为主,句式结构变化非常大。相较《诗经》来说,楚辞更自由且富于变化,诗歌篇幅也较长。如《离骚》全篇以六言诗句最多,夹杂有二言七言和五言,,在《离散》中,因为句式的多变,让诗意更加灵活多变,诗意更加丰富。如: 乱曰: 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句式灵活让诗句具有对话性。进入东汉以后,五言诗成为了新的诗歌形式,完整的七言诗也开始产生,现存最早的五言诗便是班固的《咏史》,除五言外,班固也是最早创作七言诗的文人,他的《竹扇赋》便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先秦文学诗歌

先秦文学诗歌 摘要: 一、先秦文学概述 二、先秦诗歌的发展 1.《诗经》 2.《楚辞》 3.诸子百家诗歌 三、先秦诗歌的特点及影响 正文: 一、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是指从公元前11 世纪的西周时期至公元前221 年的秦朝统一六国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主要包括诗歌、散文、诸子百家的著作等,其中诗歌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先秦诗歌的发展 1.《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计305 篇。它主要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则是宗庙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部分为五言和六言,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化的代表,主要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辞赋。楚辞的形式独特,采用了六言、七言、八言、九言等,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楚辞的主题内容多样,既有对楚国政治社会的批判,也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楚国文人的风采。《楚辞》对后世的辞赋、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3.诸子百家诗歌 诸子百家是战国时期的各种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他们各自的著作中,也包含了一些诗歌。这些诗歌主题多样,风格各异,既有论道说理的长篇大论,也有抒发情怀的短小诗篇。诸子百家诗歌是先秦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先秦诗歌的特点及影响 先秦诗歌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这一时期的诗歌以四言为主,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也逐渐出现,形式多样;其次,诗歌主题内容丰富,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再次,这一时期的诗歌表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如《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

先秦歌谣32首精选,《孺子歌》《越人歌》《击壤歌》

先秦歌谣32首精选,《孺子歌》《越人歌》《击壤歌》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上古歌谣的保存: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后代集中辑本有: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但并不完全可信,有些如《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是出于后人的伪托。先秦歌谣选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传统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先秦诗歌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1 先秦歌谣选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 2 先秦歌谣选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3 先秦歌谣选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愠yùn 阜fù) 4 先秦歌谣选卿云歌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鼚(chāng昌)、糺(jiū究)}

5 先秦歌谣选涂山歌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 6 先秦歌谣选夏人歌江水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于薄,薄亦大兮! 乐兮乐兮,四牡蹻兮,六辔沃兮。去不善而从善,何不乐兮!7 先秦歌谣选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 命之衰矣! 8 先秦歌谣选鼓琴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逢天时而生,曾无我嬴。 9 先秦歌谣选慷慨歌贪吏而可为而不可为。廉吏而可为而为可为。 贪吏而不可为者。当时有污名。而可为者。 子孙以家成。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 而不可为者。子孙困穷被褐而负薪。 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

先秦文学诗歌

先秦文学诗歌 (原创版) 目录 一、先秦文学概述 二、先秦诗歌的发展 1.周诗 2.楚辞 3.诗经 三、先秦诗歌的特点 1.语言风格 2.主题内容 3.文学形式 四、先秦诗歌的影响 正文 一、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是指从公元前 11 世纪的西周时期到公元前 221 年的秦朝统一六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它包括了诗歌、散文、议论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诗歌是先秦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先秦文学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风俗民情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先秦诗歌的发展 1.周诗 周诗是指西周时期(公元前 11 世纪 - 公元前 771 年)的诗歌。

周诗主要收录于《诗经》中,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 305 篇诗歌。周诗的主题内容多样,既有对祖先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还有对爱情、婚姻的抒发。周诗的语言风格质朴、简练,以四言诗为主,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楚辞 楚辞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 - 公元前 221 年)楚国地区的诗歌。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的诗歌形式独特,采用了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形式,富于变化。楚辞的主题内容主要涉及爱国、忧患、壮志未酬等方面,表现了楚国士人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3.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末期的诗歌,共 305 篇。诗经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颂扬祖先、赞美英明君主、反映社会矛盾、表达爱情和婚姻观念等方面。诗经的语言风格简练、优美,以四言诗为主,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先秦诗歌的特点 1.语言风格 先秦诗歌的语言风格简练、质朴,富有表现力。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2.主题内容 先秦诗歌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风俗民情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既有对祖先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还有对爱情、婚姻的抒发。 3.文学形式 先秦诗歌的文学形式多样,既有四言诗,也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紧凑,富有韵律感。

先秦文学诗歌赏析

先秦文学诗歌赏析 诗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本店铺在此整理了先秦文学诗歌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先秦文学诗歌赏析1 1关雎 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2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

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先秦文学诗歌赏析2

【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

【关键字】精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诗经》 一、《诗经》P8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2、《诗经》中的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意义。P82 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指各地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土风歌谣;雅,正声,朝廷的音乐。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P82 采诗说——民间采集 献诗说——诸侯之乐献给天子“献诗”的说法较早产生于先秦时期。 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 四、诗经在先秦时的作用:P83 1、各种典礼仪式的一部分; 2、娱乐; 3、表达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4、作为教育的课本(美化语言;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五、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P85,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亨、毛苌。或取其国名,或取其姓氏,而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齐、鲁、韩为今文经学,官方承认学派;毛诗是古文经学,民间学派)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是毛诗。 六、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七、《诗经》可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和农事诗。 八、简析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挟击政治的诗。 ①揭露宫闱丑行的诗,如《邶风·新台》 ②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予以严厉批判的诗,如《风·相鼠》 ③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诗,如《邶风·击鼓》 ④直接描写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风·东山》 ⑤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如《魏风·伐檀》。 2、官吏对政治表示不满的诗。 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如《邶风北门》。 ②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错庸无道,如《小雅》中的《正月》。 3、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 ①宣泄对于人生的感慨和郁结的情怀。 ②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如《魏风·园有桃》。 4、称颂执政者的诗。 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 九、简析情爱诗(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1、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

先秦诗歌鉴赏辞典

先秦诗歌鉴赏辞典 篇一:先秦诗歌鉴赏辞典·常武 此诗题目特别,《诗经》大多是取首句语词为题,有的虽不是首句,但亦是诗中的语词,而“常武”一词不见于该诗,故说诗者议论纷纭。《毛诗序》谓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朱熹《诗序辨说》申此说“盖有二义:有常德以立武则可,以武为常则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对此,姚际恒《诗经通论》驳道:“诗中极美王之武功,无戒其黩武意。毛、郑亦无戒王之说,然则作《序》者其腐儒之见明矣。”王质《诗总闻》谓“自南仲以来,累世著武,故曰常武”: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常武”是乐名,他说:“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盖诗即乐也。”近人或以为古常、尚通用,“常武”即尚武,与诗旨正合。按:《序》与朱说明显牵强附会,姚批驳极是。王质误会南仲为文王时人,故有此说,亦不足取。惟后二说较为合理,可供参考。 此诗为宣王时之作,有诗中两个人物为证:一是南仲,同见于《出车》,亦见《鄦惠鼎》(称“司徒南中”),《汉书·人物表》与《后汉书·庞参传》所载《马融上书》都认定南仲是宣王时人。同时,王国维《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据《出车》说“赫赫南仲,玁狁于襄”,而“周时用兵玁狁事,其见于书器者,大抵在宣王之世,而宣王以后即不见有玁狁事”;又据《鄦惠鼎》与宣王时《召伯虎敦》文字相类,断定南仲必为宣王时人。另一是程伯休父,《国语·楚语下》云重黎“其在

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 此诗赞美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诗人的叙述基本按照事件的发展:首章写宣王委任将帅并部署战备任务;第二章通过尹氏向程伯休父下达作战计划。这两章着重记述史实,一一交代重要人物,虽然极为简括,但却把形势、任务、目标乃至进军路线都说清楚了。这自然是最高统帅宣王的杰作,诗人以最简洁的笔法,表现了宣王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气魄与指挥才能。第三章写进军。诗人先从“我方”着笔:天子亲征,沉稳从容,战士行军,不紧不慢,充满一种胜券在握的坚定信心。而敌方,在诗人笔下则是另一番景象:徐方阵营骚动、震恐,以致如五雷轰顶,仓皇失措。一镇定,一惊慌,两相对照,显示出王师强大的力量,未战已先声夺人。第四章写王师进击徐夷。诗人以天怒雷震,比喻周王奋发用武;以猛虎怒吼,比喻官兵勇敢,极力突出王师惊天动地的气势。以此击徐,无异泰山压顶,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看:王师迅疾深入淮河腹地,切断了徐淮的联系,还俘获了大批叛军,进而扎营于此,为剿灭敌人作准备。全章八句,前用比,后用赋,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进军的形势,充分显示出王师的压倒优势。第五章写王师的无比声威。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朱熹有一段绝好的分析,他说:“如飞如翰,疾也;如江如汉,众也;如山,不可动也;如川,不可御也。绵绵,不可绝也;翼翼,不可乱也。不测,不可知也;不克,不可胜也。”(《诗集传》)第六章写王师凯旋,归功天子。诗人先颂扬天子计谋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