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目的: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为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以降低其死亡率。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69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对这些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做好给药的护理,加强给药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管理及呼吸道管理,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护理。比较该组意儿在治疗和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治疗结局结果:与治疗前相比69例患儿应用PS后(1h、6h、12h、24h)血气指标均好转,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X线胸片改变:12h好转36例,24h 3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鼻腔黏膜红肿3例,腹胀5例,经及时处理,均缓解。未发生气压伤、鼻腔黏膜坏死、肺不张、氧中毒等并发症;l例患儿因肺出血,于第5天死亡,余68例痊愈出院。

结论: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提高患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存活率。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论文类型:研究报告

目录

摘要 (1)

目录 (1)

1绪论 (2)

1.1 背景及意义 (2)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3)

1.3关键词及定义 (3)

1.4文献回顾 (4)

2研究设计 (6)

2.1 研究对象 (6)

2.2 一般资料 (6)

2.3 研究方法 (6)

2.4 数据分析 (8)

3研究结果 (8)

3.1应用PS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 (8)

3.2治疗结局 (9)

4讨论 (9)

5.推论及建议 (10)

5.1推论 (10)

5.2建议 (10)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1.1背景及意义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NRDS)指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征,亦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临床以新生儿出生后4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为特征其发病率、死亡率高。随着人工呼吸机和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应用,配以综合有效的护理,患儿生存质量和预后有很大提高。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可致表面张力增加,肺泡半径缩小,肺泡萎缩。从而使新生儿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三凹征、呻吟等症状、体征。同尔苏是从猪肺匀浆中提取的天然肺表面活性制剂,是一种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可扩张或预防

肺泡萎缩,是针对NRDS病因的特殊治疗。NCPAP通过提供持续气道正压,使肺泡在呼吸末保持张开,增加功能残气量,从而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

本研究通过研究69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观察对这些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其血气分析结果和治疗结局,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提供依据。

1.2研究目的及目标

目的:探讨69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和治疗结局,为其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提供依据。

目标: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提高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茶呢的存活率。

1.3关键词及定义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NRDS)指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征,亦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临床以新生儿出生后4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为特征其发病率、死亡率高。

美国护理学会(American Nurse' Association: ANA)于1984年将护理定义为:诊断及处理人类对各种已存在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反映。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被扩大到健康问题的诊断,因而需要收集与患者有关的健康资料,并评估其健康问题;应用有关的自然社会及行为科学与护理理论去了解患者的各种反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并评价其产生的成效。

1.4文献回顾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布于肺泡气液界面,有降低表面张力作用。而NRDS的根本原因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或释放不足,导致广泛肺萎缩和肺顺应性下降引起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因此,应用外源性PS是针对病因治疗的关键。在使用外源性PS作补充替代治疗时,不仅要补充量,还要考虑到质的变化,只有这样才更符合生理,有助于提高疗效。

1.4.1 药物准备

PS经专用溶剂溶解后放置于辐射台上温化。相关研究表明,在温箱中放置1h或在控温的水浴中放置3min或置于手心中而被慢慢加热至37℃。轻轻地颠倒转动,避免摇晃形成泡沫。

气管插管内注射外源性PS临床最常用。将患儿放置在辐射台上,在其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平稳状态下,检查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吸净呼吸道分泌物。用无菌注射器取已加温至37℃的外源性PS,用无菌剪剪去7号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头部,与吸取好药液的注射器相连,经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内U3,将患儿取不同体位平均注入药物,每次注入后用复苏囊加压辅助通气lmin,使药液在肺内均匀分布。将抽好PS的注射器连接4.5号一次性头皮针,严格消毒气管导管外壁后用4.5号头皮针从气管导管一侧刺人导管内注射。此种方法在给药同时不停止供氧及中断通气。因此,一般不影响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避免药物的喷出,减少药物的浪费。

气管内注入PS后6h内除非有明显的呼吸道阻塞症状外,一般不对患儿进行翻身、叩背、气道湿化及气道内吸痰,以免影响用药疗效。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吸痰时间最长不超过10s,吸引负压8~13.3kpa,防止吸引时间过长和负压过大影响呼吸及损伤呼吸道黏膜。1.4.2呼吸观察和呼吸机参数调整气管内注入外源性PS后应密切观察皮肤色泽,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是否同步以及血气。刘光辉口1认为,血气检测一般为用药前30min,应用后lh、12h、24 h。黄师菊[10]认为,用药前及用药物后6h、12h、24h、48h均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降低吸入氧浓度、吸气时间、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维持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

1.4.2 氧疗的护理

头罩吸氧时应注意选择与患儿相适应的头罩,用氧流量不能少于5L/min。尽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