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无为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246.00 KB
- 文档页数:54
老子的和谐观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摘要: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两大问题,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必须要在一定的社会规律中进行,这个规律体现在老子“道”的哲学思想体系中。
老子的和谐思想是以他的道论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我们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分析老子的和谐观的理论,解读其中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对我们深化对以人为本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道和谐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道:老子的和谐观的理论内涵老子创立了著名的“道”的理论,老子认为,道生万物,它包容一切,统摄一切,一切事物统一于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道是无为的。
他告诉人们要“唯道是从”,爱道,循道,无为而无不为。
在老子那里,“道”是统摄万物的本原。
道既不是物质性实体,也不是精神性实体,它是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总和,是总的对立统一的和谐关系,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只有处于和谐关系中,才能各得其所,得到发展并生生不息。
正如《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老子认为整个生态世界是联系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是道循环运动的产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 ,势成之”。
道缔造了生物,•德养育了生物, “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自然的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处于平衡与协调的状态。
道使生态系统自然趋向平衡。
老子的道包含着和谐观,体现了和谐的思想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道就是事物的和谐统一关系,道的本质就是和谐,和谐是道的本质特征。
老子的道论,讲了许多的辩证法思想,提出辩证法的“和谐规律”。
他认为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矛盾,诸如,福与祸,这些矛盾,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存在条件,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老子认为,美与丑,善与恶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与丑,善与恶相互包含,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对构建和谐官民关系的思考发表时间:2018-11-23T17:07:26.08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作者:杨必庆段静涛[导读] 现实生活中,官民关系并不融洽,官民冲突时有发生。
有感于此,本文通过对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诠释,引入这一思想对当前构建和谐官民关系的思考,尝试性的提出构建和谐官民关系的可行性建议。
杨必庆段静涛保山学院政治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摘要:官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官民和谐就没有国家的稳定与团结。
然而,现实生活中,官民关系并不融洽,官民冲突时有发生。
有感于此,本文通过对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诠释,引入这一思想对当前构建和谐官民关系的思考,尝试性的提出构建和谐官民关系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官民和谐;启示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实施“无为而治”。
这种为政理念,既有别于儒家所倡导的德治,也区别于墨家所推崇的尚贤政治和法家所主张的法治。
儒墨法三家的政治主张虽各有区别,但基本取向均是“有为政治”。
在老子看来,仁义礼智和法律规章非但不能引导人类社会走向进步,反而会使人类社会堕落、陷于无序状态。
因此,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给于礼义法度以猛烈地抨击和批判,从而为政治家选择理想治国方略提供了新的思考。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无为而治”取得了一些政治家的认同,一度开创了汉初的“文景之治”和唐初的“贞观盛世”的政治局面。
初期的汉唐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的策略,一方面放宽对人民的压迫,与民休息,另一方面要求各级官吏克己奉公,从而赢得了民心,安定了秩序,实现了由乱而治的社会转化。
近代思想家魏源也视道家“无为而治”为救助世人治理社会的经典学说。
一、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准确涵义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
所以,“无为而治”的基本含义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为。
《老子》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
论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现代意义(一)摘要]“道法自然”思想是老子哲学体系的内核,其要义在于遵道之本然状态、本然规律。
这一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在于遵无欲、无争、无为、无兵、无私这五种社会本然运行之道,来解决己、人、物的失和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道法自然五无三和和谐社会作者简介:张敏(1965-),女,安徽寿县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哲学和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张道立(1963-),男,安徽寿县人,淮南联合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家学派创始老子以其深邃的哲思,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现实不和谐之音“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应实现“三和”,即“己和”、“人和”与“物和”。
(一)“己和”和谐社会的起点“己和”,即每个社会成员的身心和谐,这是和谐社会的起点。
人的身心和谐首先是要正确处理好心与形、理与欲的关系,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里,用金钱衡量一切的市场价值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越出市场范围的拜金主义的盛行,追求高效率、快节奏、利益最大化已为现代人奉为圭臬。
人类凭借科技力量和高效的经济运作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而自我却在物质财富创造的神话里迷失。
心为形役,理为欲惑。
不仅身心疲惫,甚至道德沦丧,人格分裂,心理疾患和自杀现象大增。
人类已无法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希翼的那样“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上。
”1](P20)因此,没有人的“己和”,和谐社会无从构建,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人和”和谐社会的根本马克思指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67)。
人在生命的运行过程中,必然编织着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链,必然置身于复杂多维的社会结构中。
“人和”是多向度的和谐,从左右平行关系而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和谐,从上下垂直关系来说是管理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官民和谐,从内外部关系而论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国际和谐。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无为”思想是先秦时期流行的重要思想,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纵观中国历史,新王朝建立初期,为恢复生产,统治者大多实行无为之政,而一旦新王朝根基巩固,统治者便开始了有为治理,最终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周而复始,依次循环往复,曲折发展。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但也是在曲折中前进。
现今,如何正确理解“无为”思想,并把它的积极方面发挥出来,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无为”的思想“无为”思想是一种自然思想,它与“道”紧密结合。
“道”常被看作源自天,所以“道”常与天并称为“天道”。
“天”在道家那里是自然的天,因而“道”在道家那里是自然的道即自然法则。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因为自然和道是无为的,所以人、地、法、天也应是无为的。
老子又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从这里可以看出,“无为”思想强调人世间万事万物的自然性,强调应保持万事万物最原本的自然状态,不应进行人为的干预,尤其是不要进行不合理的人为干预。
“老子认为有为之政是造成人世间的痛苦与不幸的根源。
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情况下,他们寄希望于统治者能够采取无为之政,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效果。
显然,这种想法有着它原本的朴实性,但更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又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者死之徒”,“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政治意义上的“无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无事而无扰,清静而不躁驰,无欲而安逸,柔弱而不逞强,为易、小而不为难,这些内容既体现了为政者行“无为之治”所应具备的条件,同时也展示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是消极的“无为” 有些人称老子的“无为而治”为“无治主义”,事实上,从政治思想角度看老子“无为”的含义,即“为无为”。
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摘要:和谐社会是一种稳定的社会模式,存在于其中的万事万物相互依存,进而维持着平衡的状态。
而老子在几千年前就曾经对此状况有过一些论述,如何借助圣贤的智慧来为今天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将就这个问题阐述一下作者的浅显看法。
关键词:《道德经》,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种和睦融洽的状态,在这样的社会中,无论是作为单个个体的人还是以集团形式存在的社会各阶层,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因而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
自古以来,圣人们对于这种理想的追求可谓是孜孜不倦,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遗产,而《道德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书中,老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他关于“和”的思想,本文将其大致归类为“人类——统治者——个体的人”三个层次,并在下面对其进行一一阐述。
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合理的人与自然关系在《道德经》开篇第一章中,老子便用“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第一章)这么一句话来为其哲学定下了基调,作为最高的物质范畴,“道”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既可以被看作是万物之始即本源,也可以是整个世界的最根本的规律。
那么,作为世界根本的道对于仅仅是万物之一的人类有着怎样的规定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在老子的思想里,存在着这样一个由高到低的序列,道居于阶梯的顶端,依次向下为:天、地、人,而处于下阶的事物必须服从上阶的规律,因此,位于序列底部的人类不仅仅要遵守“地”,更要按照“天”、“道”的规律来办事,否则这个世界必将乱套。
但是在过去几百年人类文明高速发展后的日子里,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雄心万丈的我们向自然吹响了号角,天真的人类以为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技术成为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于是一系列在现在看来是不合理甚至疯狂的计划被付诸实施,而结果则是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之后,人类再次低下了刚刚抬起的头。
中国哲学概论——老子哲学论老子的无为思想摘要“无为”作为一种治国思想,是道家创始人老子首次提出的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的落脚点,但老子哲学中的“无为”决不是不作为, 而是另一种方式的“有为”。
“无为”思想是老子政治思想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它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老子道无为意义Abstract:"Doing nothing" as a governing thought, is the first Taoist founders Lao zi propo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tao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foothold, but Lao tze in the philosophy of" doing nothing "never is not as, but another way of" can do ". "Doing nothing" thought is Lao tze politicalthink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core content, it emphasizes "tao always dose non-being but all for" to its further study for today we handle to na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ave deep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Lao tzu tao non-being significance 导论老子作为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领域的一座丰碑。
论老子与墨子思想对公平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本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来探讨老子墨子思想对当前公平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本文提出和谐社会构建必须以每个人自我内心的和谐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合而不同等几个重要观点。
标签:老子;墨子;和谐;公平;和而不同当前社会,物质生活已取得极大进步,相对应的文化精神生活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差距很大,有些人的精神生活表现相对滞后,有些人价值观多元复杂而又混乱驳杂,生命体验多样多重,不少社会阴暗面不断被曝光,公平公正甚至受到怀疑,有人认为社会和谐似乎只能做为一种理想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来重建、平衡个人与社会的价值体系,实现精神世界新的和谐,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个人自我内心和谐是人与人和谐的前提社会和谐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自然坦诚、和睦友爱、幸福平等地共处,人与人之间一种理想地沟通境界。
儒家文化复杂的繁文缛节和过高的道德标准使得传统中国人性虚伪,常常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言行不一,人与人之间不是坦诚的朋友关系,而是相互欺压、相互残害的不平衡关系,是主子奴隶关系,以致心灵扭曲阴暗,形成传统中国人的病态性格,中国社会的阴冷气氛。
社会和谐必须以每个人自我内心的和谐为前提,一个人只有自己实现心境平衡、平和、宁静、自然、健康,才能真正与别人融洽相处。
自我内心达到和谐必须具备几点:良好的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不贪、有定力)、良好的不与他人攀比的心态(一个人的幸福感常常取决于他与邻居的对比,欣赏学习别人,而不是嫉妒别人,建立真诚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省、自学、自我教育,不自我膨胀)(一)良好的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物质上不过于贪图享受,注重精神的丰盈。
老子认为“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就是说,堵塞嗜欲的孔穴,闭其嗜欲的门径,终生不受所累;打开嗜欲的孔穴,终身不得安宁。
略谈老子的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一)摘要]老子通过自己对自然世界的深入观察分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重要论点。
强调不管是人、地、天还是道,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反观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尤其是由于人类的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
老子的这一论断的提出为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特别是人类的发展怎样顺应自然和历史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老子道规律和谐发展一、关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通过自已对自然世界的深入观察分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重要论点,这里说的“道”,就是指自然世界事物运动发展内在的、固有的基本规律。
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人大,地大,天大,道大。
其中“道”是第一位的。
不管是人、地、天还是道,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说,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自身运动发展内在的、固有的基本规律,我们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老子从自然世界发展的规律中窥见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原理是相通的,因而主张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应遵循自然无为的规律。
所谓无为,不是指守株待兔,毫不作为,而是指应当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不能违背规律凭自已的意志强行妄为。
因此,在社会治理方面,老子主张统治者要实行德政政治,这也是他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实施办法,他提出了“以百姓心为心”的总的要求和一系列的德政方针,包括:“圣人之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虑其心,强其骨。
”,强调民本民生,关心百姓的吃穿住行和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生产,发展医疗建身,提高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身体强壮。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强调要采取抑富济贫的措施,实行天下共同富裕。
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摘要】摘要:老子的和谐思想强调了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理念,引导人们追求内心平静,并对社会关系进行深刻思考。
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需要借鉴老子的理念来建设和谐社会。
老子哲学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启示,强调了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
挖掘老子哲学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了解和理解老子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的幸福美好生活。
【关键词】老子、和谐思想、社会主义、构建、启示、天人合一、自然无为、内心平静、社会关系、建设、哲学、重要性、挖掘价值。
1. 引言1.1 老子的和谐思想在老子的和谐思想中,强调了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理念。
老子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非逆其道而行。
他主张追随自然的步伐,放下执著,放空心灵,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在这种内心平静的状态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从而达到心境的和谐。
老子的和谐思想不仅关注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他强调了仁爱、公平和谦虚的道德观念,认为只有通过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老子认为,领导者应当以慈爱为本,以示范的方式引导人民,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真诚与宽容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老子的和谐思想在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将老子哲学融入社会主义实践,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的目标。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老子的和谐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老子认为,天人合一,自然无为是宇宙万物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的法则,这种理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引导人们追求内心平静,尊重自然规律,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浅谈老子自然无为思想与和谐社会摘要:政治关系在老子看来是一种非主宰的和谐关系。
他认为,宇宙依照相互平衡的非主宰法则得以长久运行,而人是宇宙的一部分。
宇宙非主宰法则自然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并成为人类社会最大的法则。
遵守它社会就会趋向于自由与和谐,违背它社会就会因失衡而动乱。
政治权力的目的就是贯彻和维持非主宰的自由和谐关系,即辅万物之自然。
因此,政治权力的行使就必须有个限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关键词:老子;自然;无为;和谐社会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主要指向当时的社会治理及个人修养,因而对此思想的准确把握和深刻体会对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人在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理解和诠释上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对自然无为思想给予否定,甚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加以澄清。
一、老子的“自然”思想有人认为,老子所言“自然”是指自然界或大自然。
然而,在我国古代,至少在先秦,“自然”并无近现代之自然界或大自然的涵义,在我国古代,用于表述自然界或大自然的是“天”和“地”。
因此,将老子所言“自然”释为自然界或大自然是不妥的。
老子“自然”的涵义包括人之自然和道之自然。
从人之自然来看,老子指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显然,“犹兮,其贵言”的主体是“太上”,即实行无为而治的最理想的君王;而“功成事遂”的主体是百姓,是说百姓在对“太上”在“不知有之”的情况下,自己“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一,即百姓们都说“这是我们自己做成功的”。
因此,这里的“自然”是“自己做成功的”,亦即“自成”之义。
这与“希言,自然”。
相同。
“希言”直接的意思是少说话。
老子在这里是指最高统治者的“希言”或“贵言”,就是指少发声救法令,让人民自己做主,自己干。
所以,这里的“自然”也是自成之意。
故“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海师范大学或菩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日期:Sc/OJG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青海师范大学、中囯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由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办理一4補纖遞导师签‘李晓曰1Y1760199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文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概念。
它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
“和谐”成为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
.如何把握我们悠久文化中的精髓,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利帮助,是值得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老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其优秀成分对社会进步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持越来越体现出重要性。
本论文试图从研究老子无为思想中所包含的政治、管理、生态、人生理念四方面的内容,为我国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论文首先将论述老子无为思想的缘起,包括老子无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理论渊源。
第二章论述老子无为思想的主要内容,从“无为无不为”的政治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管理论、“道法自然”的生态论、“贵柔守静”的人生论这四个方面进行。
第三章简述老子无为思想的历史评价。
第四章将着重论述老子无为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从我国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重点论述老子无为思想中政治、管理、生态、人生四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老子哲学蕴含着深刻的自然主义和谐精神。
从建构理路看,老子首先创立了以“道”为本体范畴的和谐宇宙观,然后把“道”昭示的“无为-自然‛理念作为方法论审视人类社会,揭示了文明时代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无为、自然之道,构想了充满自然色彩的和谐社会图景,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于“以道莅天下‛,从而形成了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和本质特征的社会和谐观。
老子和谐观中一些智慧深邃的思想主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成与败,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同时,老子思想中“治大国若烹小鲜”对现代管理方面也有积极地借鉴作用。
老子的思想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
包括“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万物齐一‛与平等共生的和谐之美。
由老子学说中“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思维,‚正言若反”、“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方法,“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思考所建立起来的自然无为、谦下不争、贵柔守静的人生处世哲学,对消解现代人媚俗、浮躁、功利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无为,道法自然,和谐社会,L a o z i,s inaction ideas and build a harmonioussociety in ChinaAbstract"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CPC Sixteen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Decision". made a very important new concept. It's made to the overall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lay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trinity, expansion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ncluding four in one. "Harmony"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the community. How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our ancient culture, to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society to help, is worth studying and direction. Laozi thought as an importa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part of the context in the modem era, and its excellent composition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progress and to offer more and more reflected the importance of suppor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inaction thinking included the political, management, ecology, life opinion four areas of content, as on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provide modem theory of supporting.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inaction, including the inaction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the origin of produce of inaction theory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inaction, from "inaction and yet non-inaction" political theory, "government power if cooking a small little fish" management theory of "Imitation of Nature" ecological theory, "you keep quiet soft". life On these four aspects. The third chapter is on the history of influence-inaction.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ina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From the theory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proposed to the urgency and importance of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focusing on the inaction in politics, management, ecology, lif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face of four reference significance.LaozTs philosophy contains profound philosophical naturalism spirit of harmony.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from view, laozi first created the "Dao" a harmonious world view for the ontological category, then the "Dao" c<jnveyed the message that "inaction - the natural" concept as the methodology of examining human society, civilization reveals the root cause of social chaos is the contrary inaction, of nature, conceived the idea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full of natural colorpicture, presented the basic way to achieve social harmony is the w Dao-hand the world", which formed a naturalist for the values and the nature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 harmony. Harmony of laozi,s thought is some deep wisdom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dvocate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action" is the core of Laozi’s political thought. Laozi stressed "Dao" inaction and yet non-inaction," the brilliant lies he will be promising action and inaction, success or failure, gain and loss and other dialectical way, and to reform die world learn the methodology, the change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locatio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t the same time, laozi thought, "If the governing powers is cooking a small dish" of modem management, there are positive reference. Laozi thought also contains abundant "harmony"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cluding "Imitation of Nature'* natural harmony of the United States, "no action" of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harmony of the United States, "Everything as one thing" symbiotic harmony and equality,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doctrine of Laozi, "whether with students", "anti-persons, Dao" the simple dialectical blinking, "right and proper if the anti-", "weak strong victory,*'the dialectical way of thinking, "Imitation of Nature", "Doing Nothing "Reflections of Life established by the natural inaction, and Humility indisputable, you keep quiet gentl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modern kitsch digestion, impetuous, utilitarian attitude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x •i,Key words: Inaction, Imitation of Nature, Harmonious societyr a中文摘要Abstract ................................................................................................................................. n S $ (IV)—、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 (1)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2)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2)第一章老子无为思想的缘起................................. ....................................................................... .. (3)第一节老子无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一、社会剧烈变革 (4)二、学术百家争鸣................................................................................ . (5)第二节老子无为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6)—、荆楚文化奠基 (6)二、继承发展古《易》经文 (8)第二章老子无为思想的主要内容 (11)第一节“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论 (11)—、“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11)二、“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15)第二节“道法自然‛的生态论 (16)第三节“贵柔守静‛的人生论 (17)'—、提出理想人格的处世方法 (17)二、“少私寡欲‛的修身养生论 (18)第三章老子无为思想的评价 (21)第一节老子无为思想的影响............................... .. (21)一、无为的治国理念...................................................................................... .. (22)二、道法自然的生态论............................................... (23)三、老子思想中的优秀成分.................................................. . . (23)第三节老子思想的局限性 (24)—、无为思想的宿命论倾向 (24)二、辩证法中受循环论影响.......................... :......................... .. (25)三、轻视实践的认识论 (25)四、社会理想的局限性............... .. ............................... ....... . (25)第四章老子无为思想对现代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27)‘第一节当代中国社会的不和谐现象及原因............................................ ;. (27)—、人与社会的不和谐 (27)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27)三、人与人的不和谐 (28)第二节老子无为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借鉴意义 (28)—、“无为无不为‛的理念促进人与社会方面的和谐 (29)二、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加快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进程34三、“少私寡欲”的观念调适现代人心理,帮助架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状态 .................................................................. :..................................................................... . (37)结Wf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2)绪论_、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当前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一场道德文化复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