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综合防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防治二点委夜蛾用什么药,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防治二点委夜蛾可以亩用克螟丹150克兑水2斤拌麦麸8-10斤,顺玉米垄撒施,等待委夜蛾吃下后即可将其毒死;还可以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的细土,在早上顺垄撒在玉米的苗边;或者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1公斤,浇水灌入田中杀死二点委夜蛾。
一、防治二点委夜蛾用什么药
1、可以每亩用克螟丹150克兑水2斤拌麦麸8-10斤,顺玉米垄撒施,或者每亩用4-5公斤炒香的麦麸或者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敌百虫撒在玉米苗旁,等待晚上委夜蛾出来进食后即可将其毒死。
2、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的细土,在早上顺垄撒在玉米的苗边,防治的效果比较好。
3、随着水灌药,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1公斤,在浇水的时候灌入田中杀死二点委夜蛾。
4、还可以使用4%高氯甲维盐稀释1000-1500倍进行喷雾防治,施药的时候水量要足,对玉米幼苗、田块表面进行全田喷施,喷施的时候对准玉米的茎基部和周围着重喷施。
二、二点委夜蛾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防治二点委夜蛾应该采取治早治小的原则,在玉米出苗前防治比较好。
三、二点委夜蛾难治的原因
1、二点委夜蛾在白天的时候躲藏在潮湿的碎麦秸下面,晚上才会出来活动,药剂很难喷施到虫体表面,所以很难无法杀死害虫。
2、因为二点委夜蛾主要是幼虫危害,白天躲藏于碎麦秸秆下面,不容易被发现,再加上重治轻防的观念,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缺乏有效性,导致危害程度不断加剧。
3、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大量麦秸残留在田中,给二点委夜蛾的繁殖和发育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给防治带来了困难。
玉米二点委夜蛾用什么药防治
1、生态防控——清除田间麦秸:
二点委夜蛾成虫栖息在麦秸内,并产卵于麦秆上或麦秸下湿润的土表,孵化后危害玉米幼苗,为此,清除田间的麦秸就可以破坏二点委夜蛾的适宜的生态环境;另外,一旦发生幼虫危害,清洁田间麦秸后用药,可以大幅度提高用药效果。
2、灭杀成虫。
向麦糠、麦秸较多,二点委夜蛾栖息、聚集的夏玉米田喷酒触杀类农药,如2.5%功夫菊酯、4.5%高效氯氰菊酯、3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48%的毒死蜱乳油l000—l500倍喷雾防治。
3、防治幼虫。
用防治成虫的农药,任选一种,向夏玉米田均匀喷雾。
亩喷药液要保证在50千克以上,隔3—4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
4、毒饵毒砂。
用90%晶体敌百虫、3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48%的毒死蜱乳油300—400ml,兑适量水喷拌在3—3.5千克麦麸上,于傍晚顺玉米垄撒施。
或用80%滴滴畏300ml,兑水2千克,喷在25千克细土或细砂上,于早晨顺玉米垄撒施。
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意见二点委夜蛾是我市去年首次发生的玉米害虫,今年在黄河以北的阳信、无棣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二点委夜蛾幼虫以取食为害玉米茎基、根部,造成玉米心叶萎蔫、植株倒伏,严重者枯死,二点委夜蛾幼虫有迁徙危害的特点,致使玉米田大面积缺苗断垄,以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做好二点委夜蛾发生的预测是防治的关键,现将近两年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一、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由于近年机械化收割,秸秆大都还田,加上我省北部大都习惯于套作,没有翻耕直播的玉米田、小麦秸秆还田遗留物多,利于二点委夜蛾幼虫藏身加大了防治难度所以套播玉米比直播玉米严重。
棉田倒茬玉米田比重茬玉米田发生严重,麦糠麦秸覆盖面积大比没有麦秸麦糠覆盖的严重,播种时间晚比播种时间早的严重,田间湿度大比湿度小的严重。
二点委夜蛾主要在玉米气生根处的土壤表层处危害玉米根部,咬断玉米地上茎杆或浅表层根,受危害的玉米田轻者玉米植株东倒西歪,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玉米田中出现大面积空白地。
危害严重地块甚至需要毁种,二点委夜蛾喜阴暗潮湿畏惧强光一般在玉米根部或者湿润的土缝中生存,遇到声音或药液喷淋后呈“C形”假死,高麦茬厚麦糠为二点委夜蛾大发生提供了主要的生存环境,二点委夜蛾比较厚的外皮使药剂难以渗透是防治的主要难点,世代重叠发生是增加防治次数的主要原因。
二、二点委夜蛾识别要点(1)二点委夜蛾为害部位和形态上的特征与“地老虎”相似,农民对其认知程度严重不足,容易造成误认。
各地要加强二点委夜蛾识别与防治技术培训工作,并通过、网络和现场会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迅速将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
同时,要深入田间地头,尤其是对重发区域开展防治技术指导,及时解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防治成虫识别要点:(2)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卵馒头状,上有纵脊,初产黄绿色,后土黄色。
直径不到一毫米。
成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0毫米。
雌虫体会略大于雄虫。
头、胸、腹灰褐色。
夏玉米苗期防治和治疗二点委夜蛾的技术要点夏季是玉米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二点委夜蛾的高发期。
如何有效地防治二点委夜蛾,保护玉米作物的安全生产呢?本文将介绍夏玉米苗期防治和治疗二点委夜蛾的技术要点,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二点委夜蛾的生态习性和危害特点二点委夜蛾是夏玉米上最主要的危害昆虫之一。
其危害特点主要表现为幼虫在玉米田中大量出没,以玉米叶面为食,使得叶面被啃食,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
同时,二点委夜蛾也是一种传播玉米花叶病毒的重要媒介昆虫,加剧了病毒的流行和玉米产量的下降。
二点委夜蛾的生态习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习性。
二点委夜蛾主要在晚上和晨间进行活动,白天多躲藏于玉米叶片、玉米杆及邻近的杂草和草丛中。
2.繁殖特点。
二点委夜蛾的卵粒一般为群产,每次可产卵30-300粒左右。
孵化后的幼虫在田间群集滋生,对玉米的侵害量非常大。
3.危害特点。
二点委夜蛾幼虫侵害玉米的方式主要是靠啃食叶面,给玉米生长和发育带来很大的损害。
二、夏玉米苗期防治和治疗二点委夜蛾的技术要点1. 预防二点委夜蛾危害的措施预防二点委夜蛾危害是防治成功的关键,下面介绍几点预防措施:1.清除玉米田里的杂草和叶片。
这样可以降低二点委夜蛾的寄生、繁殖和滋生的机会,减少二点委夜蛾的发生量。
2.在适当的时期灌溉。
夏季干旱多风,适时地给玉米浇施足够的水有助于提高玉米的抗性,减轻二点委夜蛾的危害。
3.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种植。
在比较严重的二点委夜蛾地区,可以选择一些抗病、抗虫的抗逆性强壮的品种进行种植,提高玉米的免疫力,增加玉米的耐受性。
2. 农药防治的技术要点农药防治是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常用方法之一。
下面介绍几点农药防治的技术要点:1.不要滥用杀虫剂。
农民在使用杀虫剂的时候,应该掌握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方法,以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杀虫剂的情况。
2.根据病虫害压力的大小选择农药。
若二点委夜蛾数量较少,则应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以避免对玉米产生过多的毒害。
玉米田二点委夜蛾的农药防治技巧玉米田二点委夜蛾的农药防治技巧:一、全面系统普查,加强早期预警二点委夜蛾主要发生在麦秆麦糠还田且未灭茬地块,幼虫白天常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2厘米左右的表土层危害,田间不容易直接发现幼虫,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成虫和幼虫均喜阴喜湿,在田间呈聚居性分布。
定点系统调查要以前茬为小麦的免耕田为重点,适当增加调查取样点;系统普查发现受害苗要扒开碎麦秸或麦糠等地表覆盖物或土表,仔细检查幼虫数量。
在玉米苗期(9叶前),如发现虫口密度达到20头/百株上要发布预警,及时开展应急防控。
二、开展应急防控,及时灭虫保苗二点委夜蛾的应急防控要按照“治早治小,灭虫保苗”的原则,在幼虫3龄前进行防治。
一是药剂喷灌根部。
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灌,喷灌时将喷雾器喷头拧下,逐株喷灌药液。
二是撒施毒土。
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千克细土,于傍晚顺垄撒施在玉米苗根部。
三是药剂随水浇灌。
亩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克,浇地时随水灌入田中。
三、实施综合防治,降低危害程度二点委夜蛾的综合防治要按照“狠治当代,压低下代发生基数”的原则,采取一切有效技术措施降低发生与危害程度。
一是农业防治。
小麦收割时收割机上挂上旋耕灭茬装置,粉碎小麦秸秆;同时麦田施用腐熟剂,既可恶化害虫生活环境,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危害,又可提高玉米播种质量,达到齐苗壮苗。
二是田园清洁。
在二点委夜蛾幼虫为害前及时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消除其发生条件;对倒伏的大苗,及时培土扶苗,促进气生根生长。
三是诱杀防治。
根据二点委夜蛾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成虫发生期采用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落卵量,减轻为害。
四、注意安全用药,确保安全生产要注意选择已登记的合法农药进行防治,高温季节使用有机磷等农药要注意施药人员的个人保护,杜绝发生人员中毒事故;在已经用过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的田块,要慎用有机磷农药,使用时保证两者使用间隔期为7-10天,并注意施用时尽量避开玉米叶片。
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方案背景二点委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玉米、棉花、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它们主要在夜间活动,成虫寿命较短,但幼虫生长迅速、壮大,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针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相关的防控方案。
防控措施1. 基础防控•基础预防措施:农民应遵守科学管理方法,清理及沟渠畦边杂草,以减少二点委夜蛾的栖息和繁殖环境。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合理施肥: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调整施肥时间,调整作物生长时间,提高作物抗逆能力。
•拆田换季:将同一地块的作物轮作,有利于病虫害的控制。
•生物防治:引入响应性寄生蜂等有益生物,控制二点委夜蛾的数量。
2. 化学防控化学防控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但是需要注意,化学物质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标注说明。
•选择优质农药:应用农药的类型和使用量必须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进行。
•注意化学残留: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使用量,以免超量或超时使用。
•科学间隔期:需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间隔期,以防止人类食用带有化学残留的蔬菜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3. 生物、物理防控生物和物理防控是一种新型的防控方法,其优点在于环保、安全和实用。
常见的物理防控手段有:使用黄板、黄色粘虫纸等捕虫器进行捕虫,使用粘虫剂、丝网、网罩、机械捕捉等手段。
•药物复合杀虫剂:多个杀虫剂分别起到不同的效果,提高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合理施肥:施肥具有防治效果的特殊肥料,如含硅肥、氮磷钾微量元素复合肥等,可以增加玉米抗逆能力,使其具有自身的防治能力。
•引种天敌:一个健康、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天敌和病原体会互相制约。
防控实践实际应用中,在二点委夜蛾防控方案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定期农事拓展:及时了解当地生物循环、气候变化等情况,在改进农业措施的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水平和新技术。
•搭建防控平台:农业信息化持续发展,采用新型技术和设施,及时掌握最新的防控信息,为农情服务提供支持。
二点委夜蛾综合防治技术
二点委夜蛾lathetis lepigone(moschler,1860)]属鳞翅目夜蛾科,是2005年在河北的邢台、石家庄两市首次发现一种以幼虫取食夏玉米幼苗,造成植株成片倒伏、萎蔫或枯死,引起田间缺苗断垄,损失严重的新害虫。
此前由于对该害虫的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缺乏研究,其防治方法主要参考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防治技术,因此很难有效的控制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致使二点委夜蛾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渐趋加重。
为了有效地控制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邢台市植保站自2009年到2011年在隆尧、平乡、南和等二点委夜蛾发生比较严重的县市通过系统监测和大面积普查,同时开展了田间综合防治试验研究,研制出有效控制该虫的技术措施,具体防治技术如下。
一、农业防治措施
在机械收割小麦的玉米田中,及时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消除其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
清理麦秸麦糠后使用三六泵机动喷雾机,将喷枪调成水柱壮直接喷射玉米根部。
同时要培土扶苗。
对倒伏的大苗,在积极进行除虫的同时,不要毁苗,而应培土扶苗,力争促使今后的气生根健壮,恢复正常生长。
二、生态防控
根据二点委夜蛾喜欢在麦秸秆上产卵的习性,提前清除玉米田间的麦秸可以明显减少虫量及其落卵量,减少损失。
播种后若有为
害,也可以把玉米苗周围的麦秸扒开,或把麦秸放在无玉米苗直立的麦秆上,这样可以明显减少二点委夜蛾为害。
三、物理防治
根据二点委夜蛾成品趋光特性,在6~7月份可在田间设杀虫灯诱杀成虫,以乡(镇)、村政府组织农户每3.33hm2设灯1盏,在灯下放置盛有农药的容器,可以有效杀死二点委夜蛾成虫,减少来年的害虫基数。
四、化学防治
主要包括种子处理、喷雾防治和毒饵法、毒土法和灌药法防治幼虫。
1.种子处理
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ml或50%辛硫磷乳油10ml,或20%氯虫苯甲酰胺sc20ml或者70%吡虫啉10g,任选其一加水500ml 拌种lokg。
2.喷雾防治
一方面,向麦糠、麦秸较多,二点委夜蛾成虫栖息、聚集的夏玉米田喷洒触杀类农药,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可以有效杀死二点委夜蛾成虫;另一方面,采用48%毒死蜱乳油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等农药1000—1500倍液在田间喷施可以有效杀灭二点委夜蛾幼虫。
3.毒饵诱杀
亩用4~5kg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乳油500g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200ml+80%敌敌畏乳油200ml拌成毒饵(用手攥麦麸不滴水为宜),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不要撒到玉米上,可以诱杀二点委夜蛾幼虫。
4.撒毒土防治
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ml拌25kg细土或者用甲基异柳磷乳油、毒死蜱乳油按1:100(药:土)制成毒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5.灌根防治
可以将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或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剂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
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方,才能保证防治效果。
6.结合浇水灌药
如玉米田近期7d内没有喷苗后除草剂,可以用全田灌药的方式进行防治,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250ml+48%毒死蜱乳油250ml 或者氟虫腈50g采用垄头滴药的方法随水流入田中。
五、防治注意事项
1.投毒饵时傍晚进行较适宜。
2.投毒饵或者毒土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口罩,防治中毒。
3.施药时避免药剂直接与玉米叶片接触。
4.苗后使用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防产生药害。
参考文献
[1]李立涛,马继芳.二点委夜蛾的形态、为害及防控[j].中国植保导刊,2011,8:22~24
[2]姜京宇,李秀芹.二点委夜蛾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2008,34(3):123~126
[3]徐璄琨.二点委夜蛾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09,18 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