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带CNCA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14
C-NCAP关注儿童乘车安全作者:霍庆泽来源:《世界汽车》2009年第12期从2010年开始C-NCAP正式将儿童约束系统列入实车碰撞测试内容中,为儿童乘车安全的发展进一步发挥推动作用。
2009年版《C-NCAP管理规程》规定,凡是参加C-NCAP碰撞测试的车辆,都要在正面100%碰撞测试中增加一个儿童安全座椅及3岁儿童假人进行测试,一旦测试中儿童约束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儿童假人受到特定的伤害,被测车型将被处以一定的罚分。
这样一来,儿童约束系统如果不达标,试验车型的最终成绩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C-NCAP试验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来源C-NCAP碰撞试验中使用的儿童安全座椅可以是C-NCAP试验室指定的儿童安全座椅也可以是汽车企业自备的儿童安全座椅。
根据安装方式的不同,C-NCAP试验室准备了ISOFIX装置固定和安全带捆绑固定两种款式的儿童安全座椅,以备不同配置的试验车辆使用。
汽车企业自备的儿童安全座椅必须达到C-NCAP规定的相关标准才可以进行试验。
儿童安全座椅的试验标准C-NCAP碰撞试验所使用的儿童安全座椅必须是3周岁儿童可以使用的。
C-NCAP指定的儿童安全座椅要通过C-NCAP模拟碰撞试验室的严格检测,达到合格标准后才可使用到碰撞试验中。
其中模拟动态试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使用ISOFIX装置固定儿童安全座椅进行试验时,两者总质量要保持在15kg以下。
其次,为模拟现实使用中安全带的松紧程度,儿童假人背部与儿童安全座椅之间要留出一定的空隙,这需要在安放假人前在儿童安全座椅靠背处事先放置一条塑料模具,等安全带等设备都安装完毕后,试验人员再将塑料模具直接从靠背处抽出。
儿童安全座椅保护性能的好坏,是通过试验过程中儿童假人头部产生位移量的大小来判断的,模拟动态试验开始前,试验人员会在儿童座椅左侧安装一块黑黄格相间的背板,在背板上提前标定出儿童头部的最佳移动范围,然后在试验过程中,通过设置在背板相对一侧的高速摄像机拍摄下来的影像,观察试验瞬间儿童头部位移量是否超出了最佳范围,如果超出将给予不合格评价。
汽车强制性认证的产品范围及相关的标准汽车, 强制性, 范围, 认证汽车强制性认证的产品范围及相关的标准一、认证产品的范围:适用于可在中国公路及城市道路上行驶的M类汽车、N类汽车和O类挂车(包括完整的或不完整的);不适用于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农业与林业用拖拉机和各种工程机械以及其他非道路车辆和三类底盘。
M类汽车包括:M1、M2、M3的客车,M1:不超过九座的客车(乘用车),M2:超过九座的(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客车,M3:超过九座的(设计总质量超过5000Kg)客车。
N类汽车包括:N1、N2、N3 (至少有四个车轮) 的载货汽车(牵引车)N1:是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汽车(牵引车)N2:是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但不超过12000Kg的载货汽车(牵引车),N3:是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12000Kg的载货汽车(牵引车)。
O类挂车:包括O1、O2、O3、O4(牵引杆挂车、半挂车、中置轴挂车)O1: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750Kg的挂车O2: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750Kg但不超过3500Kg的挂车O3: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但不超过10000Kg的挂车O4: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10000Kg的挂车另外专用汽车对应上面的类型区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箱式车等)二、申请车型系列、单元、型号的划分及试验标准(一)、车型系列、单元、型号的划分依据1. M1类:同一‘车型系列’至少应在下列主要方面无差别:- 制造商,- 制造商对车型系列的划分,- 结构和设计的主要方面,- 底盘/地板(明显和基本的差别),- 动力装置(内燃机/电动机/复合动力)。
同一车型系列中的‘单元’是指在同一车型系列中,至少应在下列主要方面无差别:- 生产厂- 车身式样,(例如:轿车、后仓门式轿车、两门式轿车、篷式轿车、旅行车、多用途车),- 动力装置,- 工作原理(点燃式/压燃式,四冲程/二冲程),- 气缸数和排列,- 功率差超过30%(最高为最低的1.3倍以上),- 排量差超过20%(最高为最低的1.2倍以上),- 驱动车轴(数量、位置、连接),- 转向车轴(数量和位置)。
C-NCAP在促进汽车安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一 C-NCAP发展历程与评价体系分析自2006年以来,C-NCAP管理中心先后颁布了三个版本的管理规则,分别是《C-NCAP管理规则(2006年版)》《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及《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
《C-NCAP管理规则(2006年版)》包含三项试验项目:50km/h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56km/h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以及50km/h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以上三项试验每项试验满分为16分,共48分。
为了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视,对配有安全带提醒装置及侧面安全气囊(或侧面安全气帘)车型分别有2分和1分的加分,2006年版的C-NCAP总分为51分。
经过三年的实施,大多数企业已将C-NCAP的安全星级作为产品的开发目标,自主品牌在C-NCAP试验中的成绩也迅速提高,多数车型达到五星级评价。
为继续发挥C-NCAP安全分级的评价功能,C-NCAP管理中心根据中国车辆乘坐特点,对《C-NCAP管理规则(2006年版)》进行了修改、完善和补充,形成《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
与《C-NCAP管理规则(2006年版)》相比,《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的主要差异如下:在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中的第二排右侧位置增加P系列3岁儿童假人;原第二排右侧放置的Hybrid III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放置在第二排左侧位置;在侧面碰撞试验中的第二排被撞击侧增加SID-IIs(D版)假人并使用安全带;引入了儿童乘车安全的概念,增加了对便于安装车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刚性固定装置——ISOFIX的加分要求;对安全带提醒装置的加分由2分调整为1.5分。
《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与《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相比,《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在评分办法和试验项目上变化较大,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全面提高,主要表现如下:后排假人的评价定量化,即对于三项碰撞试验中的后排成年女性假人,依据每个假人的指标给予最高2分的评分;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速度由56km/h提高到64km/h;增加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即“鞭打试验”),并给予4分的评分;增加对于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的1分加分;评价总分由51分修改为62分,星级划分标准也进行了修改。
强制性产品认证具体产品实施规则调整对照表附件1强制性产品认证具体产品实施规则调整对照表调整后的规则编号调整后的规则名称对应调整前的规则编号对应调整前的规则名称 CNCA-C01-01,2014 电线电缆 CNCA-01C-002,2007 电线电缆CNCA-01C-001,2011 电线组件CNCA-01C-003,2011 家用及类似用途插头插座CNCA-01C-004,2011 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器装置的开关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CNCA-C02-01,2014 CNCA-01C-005,2011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电器附件,CNCA-01C-006,2011 家用及类似用途器具耦合器CNCA-01C-007,2011 热熔断体CNCA-01C-008,2011 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器装置电器附件外壳CNCA-01C-009,2011 小型熔断器的管状熔断体 CNCA-C03-01,2014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CNCA-01C-010,201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CNCA-01C-011,2007 开关和控制设备 CNCA-C03-02,2014 低压元器件CNCA-01C-012,2007 整机保护设备 CNCA-C04-01,2014 小功率电动机 CNCA-01C-013,2007 小功率电动机 CNCA-C05-01,2014 电动工具 CNCA-01C-014,2007 电动工具 CNCA-C06-01,2014 电焊机 CNCA-01C-015,2011 电焊机 CNCA-C07-01,2014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 CNCA-01C-016,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 CNCA-C08-01,2014 音视频设备 CNCA-01C-017,2010 音视频设备 CNCA-C09-01,2014 信息技术设备CNCA-01C-020,2010 信息技术设备 CNCA-C10-01,2014 照明电器 CNCA-01C-022,2007 照明设备 CNCA-C11-01,2014 汽车 CNCA-02C-023,2008 汽车 CNCA-C11-01/A1,2014 汽车,消防车, ,CNCA-02C-023,汽车,消防车,2002/A1,CNCA-02C-024,2008 摩托车 CNCA-C11-02,2014 摩托车CNCA-C11-03,2014 摩托车发动机 CNCA-02C-025,2008 摩托车发动机 CNCA-C11-04,2014 汽车安全带 CNCA-02C-026,2005 汽车安全带 CNCA-C11-05,2014 机动车喇叭 CNCA-02C-055,2005 机动车用喇叭 CNCA-C11-06,2014 机动车制动软管CNCA-02C-057,2005 机动车制动软管总成产品-汽车制动软管CNCA-02C-056,2005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产品 CNCA-C11-07,2014 机动车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 CNCA-02C-058,2005 汽车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产品CNCA-02C-065,2005 摩托车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CNCA-02C-059,2005 汽车后视镜 CNCA-C11-08,2014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CNCA-02C-064,2005 摩托车后视镜 CNCA-C11-09,2014 汽车内饰件 CNCA-02C-060,2005 汽车内饰件产品-内饰材料 CNCA-C11-10,2014 汽车门锁及门保持件CNCA-02C-061,2005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产品-门锁及门铰链CNCA-C11-11,2014 汽车燃油箱 CNCA-02C-062,2005 汽车燃油箱产品-汽车油箱 CNCA-C11-12,2014 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 CNCA-02C-063,2005 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产品-座椅及头枕 CNCA-C11-13,2014 车身反光标识 CNCA-02C-067,2005 车身反光标识 CNCA-C11-14,2014 汽车行驶记录仪 CNCA-02C-066,2005 汽车行驶记录仪 CNCA-C12-01,2014 机动车辆轮胎 CNCA-03C-027,2013 机动车辆轮胎 CNCA-C13-01,2014 安全玻璃 CNCA-04C-028,2009 安全玻璃产品CNCA-05C-029,2006 植物保护机械-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器, CNCA-C14-01,2014 农机产品CNCA-05C-074,2010 拖拉机-中小功率轮式拖拉机 CNCA-C16-01,2014 电信终端设备 CNCA-07C-031,2007 电信终端设备火灾报警设备CNCA-C18-01,2014 CNCA-09C-044,2011 火灾报警产品,国家认监委2014年第15号公告,火灾防护产品CNCA-C18-02,2014 CNCA-09C-078,2011 建筑耐火构件,国家认监委2014年第15号公告,CNCA-C18-03,2014 灭火设备产品 CNCA-09C-045,2011 消防水带,国家认监委2014年第15号公告, CNCA-09C-046,2011 喷水灭火系统产品CNCA-09C-075,2011 泡沫灭火设备CNCA-09C,076,2011 灭火剂产品消防装备产品CNCA-C18-04,2014 CNCA-09C-077,2011 消防装备产品,国家认监委2014年第15号公告,CNCA-10C-047,2009 入侵探测器 CNCA-C19-01,2014 防盗报警产品 CNCA-10C-052,2009 防盗报警控制器CNCA-10C-053,2009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 CNCA-C19-02,2014 安防实体防护产品CNCA-10C-054,2009 防盗保险柜,箱,产品 CNCA-C20-01,2007 无线局域网产品CNCA-11C-048,2007 无线局域网CNCA-12C-049,2010 溶剂型木器涂料 CNCA-C21-01,2014 装饰装修产品 CNCA-12C-050,2010 瓷质砖CNCA-12C-051,2010 混凝土防冻剂CNCA-C22-01,2014 童车产品 CNCA-13C-068,2010 童车类产品CNCA-13C-069,2010 电玩具类产品CNCA-13C-070,2010 塑胶玩具类产品 CNCA-C22-02,2014 玩具产品 CNCA-13C-071,2010 金属玩具类产品CNCA-13C-072,2010 弹射玩具产品CNCA-13C-073,2010 娃娃玩具产品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CNCA-C22-03,2014,国家认监委2014年第16号公告, 注,表中标注为斜体的实施规则未作为本次公告更新发布范围,具体更新及安排详见我委后续公告信息。
汽车产品一致性控制要求Ø零部件目录调整,或转为自我声明,并没有免除汽车产品对零部件控制的要求,主机厂仍需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Ø不再实施CCC认证零部件有汽车内饰件、汽车门锁及门保持件、机动车回复反射器、机动车喇叭、机动车制动软管、汽车燃油箱、摩托车发动机;Ø转为自我声明B的产品有汽车安全带、机动车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机动车间接视野装置、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车身反光标识、汽车行驶记录仪、汽车安全玻璃;Ø根据CNCA-C11-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仍然以上产品有相关控制要求。
关于调出CCC目录零部件的控制Ø根据44号公告,内饰/门锁及门保持件产品不再实施CCC认证业务,汽车申报企业需要在控制方式上进行变更,我公司已发布相关自愿性实施规则。
序号产品名称不再实施CCC认证的业务新推出的CCAP标志认证业务产品类别号涉及的实施规则实施规则1汽车内饰件1111CNCA-C11-09: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内饰件》CCAP-GZ-5101:2019 《机动车辆产品CCAP标志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内饰件》2汽车门锁及门保持件1112CNCA-C11-10: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汽车门锁及门保持件》CCAP-GZ-6105:2019 《机动车辆产品CCAP标志认证实施规则汽车门锁及门保持件》CNCA-C11-01:2014参数表9.10.7大项要求填写内饰件的燃烧特性,包含用于车顶内衬的材料、用于后围和侧围的材料、用于地板的材料、用于座椅蒙皮的材料、用于加热管和通风管的材料、用于行李架的材料、门内护板、用于其它方面的材料等项目。
Ø门锁及门保持件CNCA-C11-01:2014参数表C9.3.3.0.1/C9.3.3.0.2大项要求填写门锁及门保持件的相关信息Ø参数表填写要求•未调出目录前,仅需填写产品型号、生产厂名称、CCC证书编号;•调出目录后,如已取得自愿性证书,填写方式不变,仅需要将CCC证书编号替换为自愿性证书编号即可,认可自愿性认证结论(自愿性实施规则要求不低于我公司规则要求条件下)•如未取得自愿性证书,所有参数都需要填写,如内饰件的基本材料名称、复合材料层数、图层型式、最大厚度、最小厚度等信息。
DOT标准和3C标准是两种不同的产品认证标准,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安全和品质要求。
DOT是美国交通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的缩写,它负责制定和实施汽车产品的安全标准,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或地区的要求。
DOT 标准主要关注的是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包括车辆的结构设计、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灯光系统、座椅安全带等方面。
3C是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缩写,它是由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制定和实施的产品认证制度。
3C标准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安全性能和电磁兼容性,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干扰。
因此,DOT标准和3C标准在产品认证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重点。
对于汽车产品来说,如果需要出口到美国或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就需要分别符合DOT 和3C标准的要求。
汽车安全带测试标准
汽车安全带测试标准是指对汽车安全带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标准。
汽车安全带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对于保护车内乘客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任何一款汽车安全带都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和认证,以确保其能够在发生事故时发挥出最大的保护作用。
汽车安全带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度测试:测试安全带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以确保安全带不会在发生事故时断裂或破裂导致乘客受伤。
2. 抗磨损性测试:测试安全带的耐磨损性能,以确保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出现磨损导致安全性下降。
3. 正确使用测试:测试乘客在使用安全带时的正确姿势和使用方式,以确保乘客能够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受到保护。
4. 规格测试:测试安全带的尺寸和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规格,以确保安全带能够适合不同类型的车辆和乘客。
通过以上测试和评估,可以确保汽车安全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证,提高了乘客在行车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保障。
- 1 -。
C—NCAP及车辆安全技术发展汽车安全是现今社会比较关心的话题,本文旨在介绍C-NCAP内容及车辆安全方面的发展和新技术。
标签:C-NCAP 车辆安全新技术一、C-NCAP1.简介C-NCAP是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
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并进行广泛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实际试验确定了C-NCAP的试验和评分规则。
与我国现有汽车正面和侧面碰撞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相比,不仅增加了偏置正面碰撞试验,还在两种正面碰撞试验中在第二排座椅增加假人放置,以及更为细致严格的测试项目,技术要求也非常全面。
C-NCAP对试验假人及传感器的标定、测试设备、试验环境条件、试验车辆状态调整和试验过程控制的规定都要比国家标准更为严谨和苛刻,与国际水平一致。
今后,C-NCAP还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进行完善。
C-NCAP对中国的消费者的确是一件幸事,更是推动我国汽车技术发展的一项创新。
可以预见,今后每次C-NCAP的结果发布都将是对企业与产品的衡量和考验,成为促进企业提高产品安全性能的动力。
C-NCAP的正式推出,也将使社会对汽车安全的关注达到新的高度,成为我国汽车评价的权威标志。
2.C-NCA的碰撞测试项目及星级划分C-NCAP的评分项目包括三项测试: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50km/h );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56km/h );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50km/h)。
C-NCAP共有4项试验:正面100%碰撞试验,正面40%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和鞭打试验。
1.正面100%碰撞试验试验车辆 10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刚性壁障。
碰撞速度为50km/h(试验速度不得低于50km/h)。
试验车辆到达壁障的路线在横向任一方向偏离理论轨迹均不得超过 150mm。
在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 Hybrid III 型第 50 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
在第二排座椅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 Hybrid III 型第 5 百分位女性假人,最右侧座位上放置一个 P 系列 3 岁儿童假人,用以考核乘员约束系统性能及对儿童乘员的保护。
若车辆第二排座椅 ISOFIX固定点仅设置于左侧,可以将女性假人放置的位置与儿童约束系统及儿童假人调换。
二.正面40%碰撞试验试验车辆 4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可变形吸能壁障。
碰撞速度为56km/h(试验速度不得低于56km/h),偏置碰撞车辆与可变形壁障碰撞重叠宽度应在 40%车宽±20mm 的范围内。
在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Hybrid III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
在第二排座椅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 Hybrid III 型第 5 百分位女性假人,用以考核乘员约束系统的性能。
三.侧面碰撞试验移动台车前端加装可变形吸能壁障冲击试验车辆驾驶员侧。
移动壁障行驶方向与试验车辆垂直,移动壁障中心线对准试验车辆 R 点,碰撞速度为50km/h(试验速度不得低于50km/h)。
移动壁障的纵向中垂面与试验车辆上通过碰撞侧前排座椅 R 点的横断垂面之间的距离应在±25mm内。
在驾驶员位置放置一个 EuroSID II 型假人, 用以测量驾驶员位置受伤害情况。
在第二排座椅被撞击侧放置 SID-IIs(D 版)假人并使用安全带,用以考核乘员约束系统的性能及对第二排乘员的保护。
四.试验评分项目(满分48分,每项16分)正面100%碰撞(16分)头- 5分颈- 2分胸- 5分大腿-2分小腿-2分正面40%偏置碰撞(16分)头- 4分胸- 4分大腿-4分小腿-4分侧面碰撞(16分)头- 4分胸- 4分腹部-4分骨盆-4分附加评分项目(满分3分)前排安全带提醒装置(1.5分)侧气囊和气帘(1分)ISOFIX装置(0.5分)信息说明内容安全配置燃料消耗量*五.被评价车型分成五类①小型乘用车-长度小于4m的乘用车,包括小型MPV;②A类乘用车-两厢式乘用车及长度小于等于4.5m或排量不大于1.6L的三厢式乘用车;③B类乘用车-长度大于4.5m且排量大于1.6L的乘用车;④多功能乘用车——MPV(座椅多于2排);⑤运动型乘用车——SUV。
附件:编号:CNCA-02C-026:2005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安全带产品2005-08-01发布2005-08-01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目录1适用范围 (5)2 认证模式 (5)3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5)3.1 认证申请 (5)3.2 型式试验 (5)3.3 初始工厂审查 (6)3.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6)3.5 获证后监督 (7)4 认证证书 (8)4.1 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8)4.2 认证的变更 (8)4.3 认证的暂停、注销和撤销 (9)5 认证标志的使用的规定 (9)5.1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9)5.2 标志加施 (9)6 认证收费 (9)附1 汽车安全带产品强制性认证所需资料 (10)附2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11)附3 产品强制认证工厂能力质量保证要求 (12)1.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安装在M和N类汽车上,且由前向成年乘员作为独立装备单独使用的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2.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
3.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3.1 认证申请3.1.1 申请单元划分原则上同一生产厂生产的且在以下几方面没有差异的汽车安全带产品,视为同一单元:3.1.1.1 卷收器的类型、结构、型号及主要部件(卷簧、锁止零件、卷带轮等);3.1.1.2 织带的材料、编织方式、截面尺寸;3.1.1.3 带扣的类型、结构及尺寸,带扣连接件的类型与结构;3.1.1.4 高度调节器、连接件和调节装置的结构、尺寸和材料;3.1.1.5 预紧装置的类型、结构;3.1.1.6 此外应适当考虑3.1.1.6.1 安全带总成的固定方式、几何形状;3.1.1.6.2 卷收器安装角度,支架及固定件的结构及尺寸;3.1.1.6.3 织带的颜色;3.1.1.6.4 吸能(限力)装置的类型、结构和性能;3.1.2 申请资料认证申请所需资料见附件1。
3.2 型式试验3.2.1 送样原则应从认证申请单元中选取代表性样品送样进行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后,应以适当方式处置已经确认合格的样品和/或相关资料。
3.2.2 送样3.2.2.1 型式试验的样品由委托人送样。
3.2.2.2 每一申请单元提供安全带总成6套,安全带织带15m。
3.2.3 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见附件2。
3.3 初始工厂审查3.3.1 审查内容3.3.1.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初始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的基本要求见附件3。
3.3.1.2 产品一致性检查1)认证产品的标识;2)认证产品的结构及参数;3)现场指定检验:织带或卷收器检验、带扣检验、锁止极限值、标志。
3.3.1.3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品的加工场所,产品一致性检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品。
3.3.2 初始工厂审查时间一般情况下,型式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初始工厂审查。
根据需要,型式试验和工厂审查也可以同时进行。
工厂审查时间根据所申请认证产品的单元数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工厂的生产规模,一般每个工厂为2~6人日。
3.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型式试验结果的评价由检测机构作出;初始工厂审查结果的评价由工厂审查组作出;认证批准由认证机构作出。
3.4.1 认证型式试验结果的评价当所有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要求时,方可认为认证型式试验结果合格。
若有个别检测项目不合格,可允许重新送样进行检测,重新检测时再出现任何一项不合格,即认为认证型式试验结果不合格。
3.4.2 初始工厂审查的评价3.4.2.1 如果整个审查过程中未发现不符合项,则审查结论为合格;3.4.2.2 如果发现轻微的不符合项,不危及到认证产品符合安全标准时,工厂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报审查组确认其措施有效后,则审查结论为合格;3.4.2.3 如果发现严重不符合项,或工厂的质量保证能力不具备生产满足认证要求的产品时,则可终止审查。
委托人3个月后方可重新申请认证。
3.4.3 认证批准认证机构对型式试验、工厂审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型式试验和工厂审查均符合要求,经认证机构评定后,颁发认证证书(每一个申请单元颁发一个认证证书)。
认证证书的使用应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
3.4.4 认证时限认证时限是指自受理认证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时止所实际发生的工作日,包括型式试验时间、提交工厂审查报告时间、认证结论评定和批准时间、证书制作时间。
型式试验时间为25个工作日。
提交工厂审查报告时间一般为5个工作日。
认证结论评定、批准时间以及证书制作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
3.5 获证后监督3.5.1 认证监督检查频次3.5.1.1 一般情况下从获证后的12个月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3.5.1.2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1)获证产品出现严重安全质量问题或用户提出安全质量方面的投诉并经查实为生产厂责任的;2)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3)有足够信息表明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从而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3.5.2 监督的内容3.5.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从获证起的4年内,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范围应覆盖附件3的全部内容。
每个工厂每次的复查时间通常为1-2人日。
获证后的第5年,应按附件3的规定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全面审查,审查内容和审查时间与初始工厂审查相同。
3.5.2.2 产品一致性检查从获证起,按本规则3.3.1.2及3.5.1.1条的规定进行现场核查。
3.5.2.3 需要时,抽查产品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5.3 认证后监督结果的处理监督检查合格后,可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认证标志。
如存在不符合项则应在3个月内进行整改,逾期将停止使用认证证书和标志,并对外公布。
4.认证证书4.1 认证证书的有效性证书的有效性依赖认证机构定期的监督获得保持。
4.2 认证的变更4.2.1 认证证书持有者需要变更与已经获得认证产品为同一系列内的产品认证范围时,应从认证申请开始办理手续,认证机构应核查变更产品与原认证产品的一致性,确认原认证结果对变更产品的有效性,针对差异做补充检测或审查,合格后颁发认证证书或换发认证证书。
4.2.2 认证证书持有者需要变更商标、委托人及工厂信息和质量保证能力时,针对差异应做补充审核,合格后颁发认证证书或换发认证证书。
4.3 认证的暂停、注销和撤销认证的暂停、注销和撤销按《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5.认证标志的使用规定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
5.1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5.2 标志加施获得认证证书的汽车安全带,应将认证标志缝在安全带固定点附近的织带上或直接模压在安全带总成(含带扣)的非受力位置上,标志应清晰并能永久保存。
加施位置应保证在安全带总成安装到车辆上后认证标志仍能被清楚的识别。
6.认证收费认证收费由认证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收取。
附1:汽车安全带产品强制性认证所需资料以下各项所需详细资料由各认证机构自行规定:1.产品规格型号汇总表;2.产品调查表;3.生产企业概况;3.1 生产情况(所申请产品的年生产能力及生产历史);3.2 关键外购件、原材料目录(包括:名称、型号、规格、供货单位、进厂检验项目);3.3 生产企业的主要检测仪器设备登记表(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精度、检定周期);3.4 与附件3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及机构框图/表和职责规定文件;4.必要的认证检测项目的检测报告;5.申请视同(免做部分或全项检验)时需填写产品差异描述表。
附2:检验项目和检测依据1.检测项目1.1 腐蚀试验;1.2 微滑移试验;1.3 织带的处理和抗拉载荷试验(静态);1.4 带有硬件的安全带总成部件的试验;1.5 带有卷收器的附加试验;1.6 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的动态试验;1.7 带扣开启试验;1.8 有预紧装置的安全带的附加试验;1.9 织带的燃烧特性试验。
2.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项目2.1 例行检验2.1.1 织带或卷收器检验(见GB14166-2003附录K)2.1.2 带扣检验(见GB14166-2003附录K)2.1.3 锁止极限值(见GB14166-2003附录K)2.1.4 标志。
2.2 确认检验按GB14166-2003附录L“生产一致性的控制”执行其中的动态试验最小频次暂定为每年每种一次3.检测依据3.1 GB 1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3.2 GB 8410-1994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附3: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职责和资源1.1 职责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1.2 资源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2.文件和记录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
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
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些控制应确保: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b)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
3.采购和进货检验3.1 供应商的控制工厂应制定对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
3.2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