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水稻病虫害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防控技术迫切需要开发和推广。
本文将就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进行探讨。
一、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传统农药防控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对环境的污染、农产品残留、农民健康受到威胁等。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运用生物、生态学和遗传学等原理,采用环保、无毒、低毒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昆虫激素或其代用品等天然生物因子,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好,对环境无污染,且适合长期使用。
微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拮抗真菌等,来控制水稻病虫害的技术。
微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农田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且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
植物防治是通过培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或者利用植物提取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技术。
植物防治技术能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的自然免疫力。
1. 科学研究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科研投入,开展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推动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植物防治等前沿技术的创新,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适用性和效果。
2. 推广示范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推广,让农民亲身体验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增加他们的信心,提高技术的采用率。
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绿色防控技术。
3. 政策支持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对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 宣传教育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度,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Z a i p e i j i s h u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是基于现代科技产生的技术,然而由于种植者自身在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技术掌握等方面存在问题,目前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难以有效推广。
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来对当下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进行详细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现状及问题随着时代发展,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与绿色食品的关注力度明显增加,为水稻种植带来一定挑战。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对于提高水稻种植产量、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其技术推广情况却并不乐观,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农户对技术认知不充分。
在以往种植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户都是按照传统种植方式,通过除草、喷洒农药、施肥的方式来提高产量并防范病虫害,然而过多的农药会对水稻品质造成影响,而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通过应用性诱技术、稻鸭共育技术、生物防控等方式来减少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然而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农户对技术原理本身不了解,该项技术应用不是十分普及。
(2)政府所采用的宣传手段有限,农户需要承受较大的前期成本。
虽然政府部门对于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已经有所加强,但是由于宣传手段较为单一,片面理论讲授使得农户无法更进一步了解到绿色防控技术自身的优势,以及能够为其带来的较大经济利益,加上绿色防控技术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对于农户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最终影响到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普及程度。
(3)机械设备不足以支撑技术推广。
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进程来看,在绿色防控技术地方配备情况来看,各个地区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情况,且一线技术人员也存在不了解技术应用的情况,进而影响到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与此同时,在缺乏技术及设备支撑的前提下,有一部分物理防治技术并不能被有效应用,不利于绿色防控技术在农户中的普及。
2、提高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基于上述分析,现如今人们对于绿色食品尤为热衷,而对于农产品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其严重威胁着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稳定性。
为了保护水稻作物,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一、绿色防控技术1.抗病虫水稻品种的选育:通过选育抗病虫的水稻品种,可大大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对高抗性水稻品种的选育应重点关注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以及稻飞虱、稻螟等主要害虫。
2.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天然杀虫剂等生物制剂来控制水稻病虫害。
引入寄生性昆虫来控制稻飞虱和稻螟等害虫的繁殖,以及利用昆虫天敌来控制稻瘟病等病害的传播。
3.培育健康土壤:通过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健康度和肥力,可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注重土壤调理和土壤水分管理,以提高水稻的生长条件和抗病虫能力。
4.机械防治:采用机械方法来控制水稻病虫害的传播。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清除病害虫的滋生环境;利用粉碎机粉碎田间废弃物,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栖息地。
5.无公害农药的应用:采用无公害农药来防治水稻病虫害,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用量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农药。
二、推广对策1.加强科技培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向农民传授绿色防控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农民的防病虫技术水平。
加强科技人员和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
2.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建立稻田病虫害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生物学识别技术等手段,提高病虫害的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和农业保险,降低农民的防病虫成本和风险。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农业节目、农业网站、传统媒体等方式,对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广泛宣传。
加强与农民的沟通,解答他们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可度和使用率。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思考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人民的主食之一。
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为了保证水稻生产的顺利进行,也为了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绿色防控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我国水稻病虫害的防控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水稻病虫害的现状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据统计,我国水稻的病虫害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比如说,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最常见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会对水稻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农药过量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通过调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相互作用进行病虫害控制的新型技术。
与传统的化学防控技术相比,绿色防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环保、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可持续发展等。
1. 种植抗病虫害水稻品种推广种植抗病害、抗虫害的水稻品种,是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策略之一。
抗虫害水稻品种的培育,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应该加大对抗虫害水稻品种的培育力度,推广应用。
2.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植物种间作用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的技术。
这种技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有着显著的效果,既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又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
应该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其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3. 智能化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化精准农业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准管理和智能化。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中,智能化精准农业技术能够帮助农民实现对病虫害的精准识别、监测和控制,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同时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1. 引言1.1 绿色防控技术的定义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利用天然的、对环境友好的方式,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方法。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控相比,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生态友好、安全无毒、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其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植物保护、生态调理、综合防治等方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毒等天然生物制剂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植物保护是通过培育耐病强健的品种、采用间作、轮作等方法,提高植物的自身抗病性,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
生态调理是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综合防治是将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有机结合,做到精准防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成本。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防控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
1.2 水稻病虫害对生产的影响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会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水稻病虫害主要包括水稻条锈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螟等。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病斑和枯黄、植株生长受阻、产量降低等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田间结实率显著下降。
水稻病虫害对生产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病害会使水稻叶片养分吸收减少,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影响了产量。
虫害会直接损害水稻的光合体系,造成短期内的营养紊乱,长期则可能导致植株生长迟缓。
病虫害还可能导致水稻的质量下降,降低粮食的加工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水稻病虫害对于农民的产量和经济收入具有直接的影响,也对粮食的供给和安全构成威胁。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危害,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保证粮食安全,绿色防控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一、水稻病虫害的危害水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水稻病害主要有白叶枯、纹枯病、褐飞虱等,而水稻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这些病虫害给水稻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降低了水稻的产量,甚至造成了水稻死亡,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水稻病虫害的传统防控技术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农药的使用、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化学农药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害虫和病菌,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
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虽然对环境友好,但是防治效果不稳定,防治周期长,成本高,操作复杂。
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针对传统的防控技术存在的问题,绿色防控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了生物防治、植物抗性培育、外源基因导入等。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些对水稻害虫和病菌有天敌作用的昆虫、细菌、真菌等进行防治,如利用天敌昆虫捕食害虫,或者利用病原菌对病菌进行防治。
植物抗性培育是通过传统育种方法或者基因技术手段培育出对水稻病虫害具有耐受性和抗性的新品种。
外源基因导入则是将一些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外源基因导入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抗病虫害的能力。
四、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绿色防控技术相比传统的防控技术有着诸多优势。
绿色防控技术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绿色防控技术更加安全,不会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
最重要的是,绿色防控技术能够稳定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证粮食安全。
五、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水稻病虫害经常给农民造成很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其中绿色防控技术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防止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技术。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等自然界的生物资源,防止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如利用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寄主寄生菌等生物对害虫进行控制,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溶菌酶、甲基酰胺等,对水稻病害进行控制。
2、物理防治:通过物理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如利用黄板诱杀法、灯光诱杀法、药液浸泡法等方法对水稻害虫进行控制,利用土壤太阳化、水稻下种和淋洗病源等方法对病害进行控制。
3、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但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合理、科学、安全使用化学农药。
1、推广高效、低毒、环保的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积极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在生态农业中,配套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3、建立健全防治病虫害的制度,完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防治知识体系,促进科技、市场和政策的融合,实现水稻病虫害的整体控制。
4、加强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跟进害虫和病害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结论: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未来科学防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发展方向。
要加强相关科技研发,持续推广和完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到病虫害的威胁较大,病虫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减产降效、品质下降等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绿色防控技术和推广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障产量和品质,提高生产效益。
一、病虫害的分类和危害程度1.病害水稻主要的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赤霉病、稻疫病等,这些病害会导致叶片枯黄、凋萎,损害植株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和品质。
2.虫害水稻主要的虫害有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这些虫害对水稻叶片、穗、根系等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的会造成水稻失收。
二、绿色防控技术1.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稻田清淤、稻田旋耕、深翻耕作、清除各种杂草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病虫害数量,防止它们滋生繁殖。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生态友好的防治方式,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杀虫菌剂等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
这些制剂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保护作物。
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常用的一种防治方式。
但由于其副作用比较大,使用要非常谨慎。
需要选择药剂、药量科学合理,严格执行防护期等措施,以保证作物品质安全。
三、推广对策1.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培训机制在乡村小学、农村社区等公共场所开设防治培训课程,加强农民的防治知识。
通过开展专家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综合防治能力。
2.建立农业病虫害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建立农业病虫害信息化管理平台,方便农民了解作物病虫害形势,提供针对性的防治技术和措施。
3.开展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理念通过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理念,引导农民积极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大力配合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形态,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益。
四、总结绿色防控技术和推广对策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于水稻来说,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病虫害非常重要。
相关部门和农民可以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推广对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思考水稻病虫害是影响稻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防治方法往往依赖化学农药,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容易产生抗药性和残留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当今农业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我国,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
水稻病虫害对稻米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推广应用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现状当前,我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菌等天然生物因素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控的技术。
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害虫数量,或者利用具有对病原菌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制剂进行病害防治,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植物抗性育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通过选育抗病虫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本身的抗病虫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合理施肥、密植等栽培技术的推广。
合理的施肥和密植对于提高水稻的生长势和免疫力,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上述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
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尽管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 技术推广不足。
尽管绿色防控技术在一些农业科研单位得到了成功应用,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技术推广不足,导致很多农民并不了解这些绿色防控技术,还是依赖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2. 技术应用成本较高。
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这也是一些农民不愿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原因之一。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水稻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控水稻病虫害,保障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本文将就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水稻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水稻的病虫害主要包括水稻纹枯病、稻飞虱、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等。
这些病虫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不仅使水稻植株凋零,还能导致水稻品质降低,对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水稻的病虫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二、绿色防控技术1. 生物防控生物防控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控中,可以利用昆虫天敌来控制水稻的病虫害,例如引进捕食其他害虫的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等,来控制水稻的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 植物保护制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控中,可以利用植物保护制来控制病虫害。
可以通过植物的生理调节、根系分泌毒素、植物的化感作用等来抑制病害菌的生长繁殖,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3.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天然化合物等作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害虫、杀菌、除草的一种农药。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控中,可以利用生物农药来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 抗病抗虫品种培育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抗病抗虫的水稻品种,改善水稻抗病虫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三、推广对策1. 宣传教育开展水稻病虫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2. 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团队对农民进行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指导农民合理选择防控方法,科学施用农药,提高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效果,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水稻生长周期长、种植面积广等特点,所以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护水稻的生长并提高产量,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对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有益生物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可以利用寄生性昆虫或寄生性真菌来控制养殖蚜虫、水稻螟等虫害;也可以利用细菌或真菌来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比较环保的防控技术。
2. 高效微生物肥料的使用:高效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率,还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可以使用含有富营养土壤微生物的有机肥料,如牛粪堆肥、菌肥等,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3.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是防控水稻病虫害的关键。
通过传统育种方法或基因工程技术,选育出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4. 环境调控技术:通过调整水稻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合理调整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加通风和光照,减少病害的发生。
还可以利用微灌技术、温室栽培技术等手段,优化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1.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通过举办水稻病虫害防控知识培训班、制作宣传册等方式,向农民传播绿色防控技术的理念和方法。
2. 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提供保障。
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优惠税收等方式,鼓励农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投入成本。
3. 示范推广:通过建设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并进行示范推广,帮助农民掌握和运用绿色防控技术。
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种植方案,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绿色防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推广对策。
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指通过利用天敌、寄生菌和病毒等天然的生物控制剂来控制病虫害。
水稻田中的常见害虫包括稻虱、叶食性昆虫和飞虱等,可以使用昆虫捕食者、寄生蜂、线虫和细菌等生物防治剂进行控制。
水稻普遍存在的病害有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等,可以使用病原菌、病毒和抗生素等生物防治剂进行控制。
推广这些生物防治剂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和理解。
合理施肥和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之一。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适当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通过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以增强水稻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包括合理的种植结构、轮作与间作,可以调节虫害发生的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田环境的改善,如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建立水稻种植与周围生态系统的协调关系,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推广这些技术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奖励,鼓励农民采用合理施肥和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技术。
科学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系统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病虫害监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定期对水稻田进行病虫害调查,使用专业仪器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记录,有助于提高认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病虫害预测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条件,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趋势,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推广这些技术需要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网络,培养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包括生物防治、合理施肥和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系统等方面。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所用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绿色防控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水稻病虫害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粮食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防治水稻病虫害,我们需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具有较高抗病性的品种种植,是一种自然的绿色防控措施。
2. 种植绿肥。
绿肥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同时绿肥可以作为害虫的天敌,对防治水稻病虫害有积极作用。
3. 轮作制度。
在轮作时,可以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差异性,降低害虫和病原体的存活能力。
4. 基于文化条件的防控方法。
比如:掐顶、小苗灭杆、摘心、适时清耕清灰、间断灌水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5. 合理的施肥。
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水稻抵抗病虫的能力,从而减少施药量,降低环境污染。
6. 生物防治。
在生物防治中,利用天敌或外来物种控制水稻病虫害,比化学防治更为环保、有效。
1.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通过开展技术学习、观摩示范、实地操作等方式,加强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技能,提高农民抗病能力。
2. 优化农业政策环境。
建立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
3. 科技支撑。
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支持,提高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水平,提高技术的有效性和应用范围。
4.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在范围广泛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绿肥种植、轮作制度、基于文化条件的防控方法、合理施肥以及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环境的安全。
总之,水稻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而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环境的安全。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构建与示范推广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重要性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构建和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概念绿色防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控制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就是在水稻生产中实施绿色防控策略,构建一个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机制。
1.2 绿色防控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增强水稻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综合防治:结合多种防治手段,形成防治合力,提高防治效果。
- 环境友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可持续发展:确保防控措施的长期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构建2.1 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绿色防控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通过育种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合理轮作:通过轮作制度,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 田间管理: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如适时播种、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等,提高水稻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2 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是一种环保、无污染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 诱捕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使用诱捕灯、诱捕板等工具,诱杀害虫。
- 机械防治:通过机械方式,如人工捕杀、机械除草等,减少病虫害的基数。
2.3 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主要包括:- 天敌利用:通过释放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控制害虫的数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蒋拥军 黄云平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2期
[摘 要]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经济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
要的支柱作用。为了保证水稻的健康栽培,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
首先分析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控现状,然后介绍几种主要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最后对绿色防
控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2-89-2
1 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控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水稻产量及消费约占世界的30%。为了减少水稻
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我国各地正在不断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治理,
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大大推动了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整体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
我国各地正逐步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包括无公害栽培技术、生
物防治技术、生态调控技术、科学用药技术等。相较于传统易引发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能源
减少、病虫害再猖獗等一系列问题的化学农药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具有极大的优势,集中
体现在降低成本、提高病虫害防控工作效率、避免对农作物的伤害、降低环境污染以及增加农
民经济效益等。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目前,我国湖南、四川、浙江等多个省区正在大力推广使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取
得了显著的防控效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1 无公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栽培技术,是指在无公害的特定环境下,从选种、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到结穗
整个过程采用一系列无公害的生产技术。例如,优质水稻品种的选样,要满足品质优、生育期
适中、抗病、高产和抗逆等多种优良特性;无公害环境,要选择生产能力可持续、远离污染
源、生态条件良好的稻田生产区域;灌溉水的pH值适宜控制在5.5~8.5,根据pH值的不同,
每升水重金属含量要求有所差异[1]。
2.2 生物防治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较为成熟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稻鸭共育控虫、投放稻螟赤眼蜂、使用植物诱抗剂、
农用抗生素生物制剂等。稻螟赤眼蜂防控技术主要用来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两类害虫。在
两类螟虫的发生高峰期,1 hm2稻田投放15万只稻螟赤眼蜂,分3次投放;防控效果调查显
示,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寄生率分别达60.34%、56.80%。另外,在水稻
移栽后7~10 d至孕穗期前(约50 d)采用稻鸭共育控虫技术,1 hm2稻田放75~150只雏
鸭,可以实现对二化螟等害虫的有效防治,减轻病虫害发生。根据2017年某地农作物重大病
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及评价数据显示,相对于非示范区稻田,示范区稻纵卷叶螟虫口密
度降低45.62%,虱虫口密度降低68.37%,整体病虫害发生程度较之以往得到大大减轻,绿色
防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3 生态调控技术
该防控技术主要从生态环境和病虫害发生的源头入手,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生物
多样性,同时采用自然天敌保护、健康栽培、抗病虫品种、翻耕灌深水等多种措施来对水稻病
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从源头上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有效减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2]。
简单来看,就是根据当地水稻田的土壤性质、水质、环境气候等,选取适合的高产抗病水稻品
种,合理密植、施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其中,在越冬代二化螟化蛹盛
期间,即每年4月进行翻耕,灌7~10 cm深水并保持5 d,使二化螟窒息而死。通过此举能够
有效减轻水稻一代二化螟虫害的发生。调查数据显示,与非试验区相比,深水灭蛹区二化螟基
数减少69.51%,水稻枯梢率降低57.29%。
2.4 理化诱控技术
该技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通过使用杀虫灯、昆虫性诱剂、诱虫板等工具来实现的
[3]。在田间距离地面1.5 m高处安装辐射半径为100 m的频振式杀虫灯,当飞虫靠近杀虫灯时
就会被杀死,从而减少害虫数量。在二化螟羽化初期至末期,放置二化螟性诱剂,一般放置数
量为1个/534 m2。这种性诱剂对雄蛾有很好的诱杀作用,可以使雌雄娥比例失衡,进而减轻
二化螟虫害程度,降低水稻田虫口密度。目前,当地稻田已安装杀虫灯约720盏,防控面积达
1 564.82 hm2。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杀虫灯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可以分别达到
58.57%、82.60%的控制效果。
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应用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无公害栽培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理
化诱控技术、生态调控技术等。随着绿色防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技术发展将迎来新的
阶段。例如,目前生物防控技术正与基因工程相结合,将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以求培
育出更多抗病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同时,生态调控技术、科学用药技术、理化调控技术等其他
绿色防控技术也在不断优化革新,由以往单一的应用模式逐渐转变为集成化应用,实现从整体
上提高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与实效。另外,通过将绿色防控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
技术相结合,可研发预警决策系统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预警和诊断,并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导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见,未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
支持。
4 结语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具有显著优势,正在我国各地得到逐步的推广与应用。因此,水
稻种植户应减少对传统化学防控技术的使用,合理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病虫
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总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浪.霍山县山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现状与绿色轻简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
(13):112-113.
[2]陈海松,唐磊,高菊生.祁阳县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J].现
代农业科技,2017(12):132-133.
[3]傅苗良,周宇杰,徐铁平,等.诸暨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C]//现代植保建设创新与实践,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