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研究课题》DOC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研究课题》DOC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研究课题》DOC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研究课题》DOC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总结

创新是人们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社会性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和新产生的各种复杂的活动的行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的教育。

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创新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从而掌握创造者的整个身心,发挥强大的动力。

现代技术教育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更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在新课标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实施的大背景下,创新所显示出伟大的作用和价值,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讲,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与

实践。

因为(1)现代技术教育的运用使受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感官动能,吸收广泛的信息。(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育者享有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要自主地选择信息。(3)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能动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学习的原则。(4)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重复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声、光、色的变化和发展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灌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课堂上,我们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新途径。

一、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认识。

(1)增强了媒体的作用,使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后,进一步增强了媒体的作用,电教媒体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从而成为学生新的认知工具,提高了教学效率。

(2)缩短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认识事特的过程是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缩短了时空距离,把远方的东西呈现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从而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转变了教材单一的局面,使新型的音像教材不断丰富。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材体系出现了,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新型音像教材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

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如:信息技术提供的情境资源,能完成一些手工操作很难做的工作,效率高。对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生动形象的资源情境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美妙的变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在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教学环境应以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前提。

(1)、情感性

现代教育技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长时间的人机对话,会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缺乏社会互动,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没有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创新精神的培养便无从谈起。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因而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而且其本身也最有创新的力量,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开放性

首先是空间的开放。多媒体技术打破了学校和课堂的时空限制,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把教育从传统课堂空间的狭隘性和形式的封闭性中解放出来,建立了开放性课堂。

其次是内容的开放。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教学,为学生选择符合自已需要的学习内容提供了可能与方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学习途径和学习进度来达到同一学习目标。形式的开放性,小组合作、个别化教学的实施。

(3)、自主性

现代教育技术给予了学生学习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学习的时间与进度,自主评价,这将促使学生成为其自身学习进步的创造者和评价者,实现自我教育。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个性化倾向,有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4)、创新性

学习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促使不同领域的信息融会,互补和泛化,有助于学生分析力的激发,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适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积极和谐、探索创造的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能愉悦、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

就是成功。

1、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由发散(辐射)与聚合(辐合)两种思维能力的组合,就形成了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个内容探究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或过程。它能培养孩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甚至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聚合思维则是根据以往经验,向着一个方向去思考问题,最后找出一个最佳方案或可靠的结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发散而没有聚合,则创新就难以获得结果;而如果只有聚合没有发散,也就不可能有创新。科学上、艺术上的许多发现、发明或创造、创作,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而获得成功。“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可以为发散思维与聚合性思维提供大量生动具体的信息资源,引导孩子去开展以上两种思维活动。

例如《田忌赛马》一文,就具有发展孩子发散与聚合思维能力的很大空间。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以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为线索贯穿全文。文中介绍了两次比赛,涉及三个人物,脉络清楚,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很吸引孩子。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首先是让孩子懂得在竞赛中面对强者要仔细观察,善于分析,合理调配自己的力量,才能以弱胜强。其次是培养孩子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以及质疑、假设等过程,特别是发散、聚合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课文的重点是讲孙膑帮助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使田忌转败为胜,其

中包含着孙膑对双方强弱的科学分析,即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这是仔细观察+科学分析+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合理调配力量=最后使田忌转败为胜的结果。其中合理调换赛马出场顺序的格局,是对孩子进行发散与聚合思维训练、发展孩子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紧紧围绕如何“转败为胜”的主题来引导孩子思索生学习。通过网络创设的动画情境,组织孩子观察与协作讨论。其中,除了田忌与齐威王第一轮赛马的过程是由教师演示动画来表达结果外,第二轮赛马就是在孩子学习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协作学习方式,自己上网点击鼠标,按孙膑设计的赛马格局观赏动画演示赛马的结果,从而得出孙膑设计改变赛马的出场次序所以能取得胜利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进而理解田忌在第二场赛马中转败为胜的科学道理。

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假设、推断与发散、聚合思维能力,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孩子通过思考去假设、推断还有没有其他搭配赛马出场次序的格局能使田忌再次取得胜利?然后继续让孩子上网,通过小组协作进行发散,假设赛马出场的搭配次序,再以动画显示比赛的结果。各个协作小组又先后分别设计出了除第一、二个两种办法以外的另外四种赛马出场格局。发散假设的结果,都是以田忌的赛马一胜二负而告终。从而聚合得出只有孙膑设计的出场格局,才是使田忌赢得胜利的唯一方法。

通过这样的发散与聚合过程,加深了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并对孙膑的仔细观察与科学分析的聪明才智感到由衷的钦佩。

2、师生互动,参与音乐探究,激励创造热情

创造性音乐活动可以是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创作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迅速的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与表达;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例如,为了让一年级学生能探索“我创造的声音”,教师课前上网搜集许多声音并加以整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源,通过播放雨声、鸟声、动物叫声等各种声音,启发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寻找并创造声音,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有的学生能用纸创造六种声音,即:撕、揉、抖、拍、打、翻书等;还有的学生用文具盒创造许多声音,如:开、关、拍、敲(敲文具盒、用文具盒敲其他的东西)摇、丢在地上等。老师及时发扬表扬的激励功能,将学生创造的这些声音当场进行录音、采编并播放,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成功感。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联系生活实际创作创新,并对生活中的音源有了新的认识,真正体会到生活是音乐的源泉,在潜移默化中,既激发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加深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常鼓励学生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跳音”符号时,为了让大家乐于创编儿歌,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超链接,将音符与跳音符号做成“演示文稿”一边放映

一边听赏有跳音的歌曲,让学生仔细观察、听辨跳音符号的特点与演唱作用,并表示老师将把创编得最好的儿歌做成“演示文稿”展示给全体同学,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创编儿歌,其中一个学生编了如下的儿歌:

“小小圆点真奇妙,跟着音符上下跑。它的名字叫跳音,唱得短促又轻巧。”

老师立即将这首新颖有趣的儿歌用“演示文稿”做出来,让全体学生边读边记,加深了对乐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新颖性与独创性,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再见到跳音符号时,象见到老朋友一样既会认又会唱。

3、提供机会展示自我,尝试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己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现代网络技术具有信息流通实时高效,传输异步、同步,在线实时交互等特性,能够很好地解决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规教学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传统教学是让学生折、比、量、剪圆形纸片的方法推导出圆周率,由于操作上的不科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网络多媒体软件让学生上机操作,从直径与周长的变化数据中寻找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设计如下:(1)在屏幕上出示一个标有直径长度的圆,围成圆的曲线可以展开,并能用电子尺测量其长度,还有一个供学生记录操作数据的统计表;(2)学生

拖动圆的直径一端,可以计其长度增长或缩短,圆的周长也同时增大或缩小,围成圆的曲线同样可以展开,并能测量出长度;(3)当学生操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向电脑求助,电脑可以引导学生操作,另外设置了一个计算器,便于学生计算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多次操作,观察记录的数据,利用计算器计算每一次操作的结果发现,在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顺利得出圆周率。

4、提供想像空间,敢于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要保护学生的创造勇气和创新精神,着力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大胆的设想和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寻到具有创新意识的简捷妙法,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如在教学思品课《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课文时,教师将课文中所讲述的张英和叶侍郎两家的故事,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影响了别人休息主动上门道歉等事例制成生动的CAI课件放给学生们看。接着,又把制作好了的描述三位小学生在别人家窗户外大吵大闹,住在楼上楼下的人乱扔垃圾的CAI课件放给同学们看。两种不同的行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同学们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染,并提出:张叶两家的矛盾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应该怎样更好地防止影响别人的行为发生?

学生们针对这些问题创造性地各抒已见,并力求达到学生的答案不唯一,体现出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长期这样训练,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行为的逐渐形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学生在“领悟”中创造知识

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过程,必须特别重视对领悟能力的培养。概念、原理、软硬件设计规范,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都要加以理解,而应该充分运用学生的领悟能力,或者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去验证,或者创造条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让学生去领悟。学生由对知识的不求甚解,到根据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自我悟出知识的内涵,对自身来讲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创造过程。

改进学生作文的评价过程; 评改过程中,很多时候,课堂气氛往往难以活跃。其实,作文评讲也可以把多媒体电教手段引入课堂创设情境,打破课堂上单纯的教师评讲或师问生答等沉闷局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比如,在布置学生写《校园一角》时,为了更好的进行评改,我用摄像机将校园内有代表性的地方拍下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作文评讲时,根据学生描写的对象,依次放映相关的画面,让学生边看画面边朗读自己的习作,边读边比较自己的习作还有哪些不足,其他同学也在此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收获。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图”文对照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该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了!在学生改好自己的作文后,我再给画面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眼看画面,耳听音乐,再来练读自己的习作,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又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文配乐录音,增强其感染力;利用幻灯,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抄在幻灯片上或进行实物投影,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讨论评改;或将作文中的典型病句投影显示,发动全体学生讨论修改等等,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充实信息,得到更直接、更具体的指导,培养了他们

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六、营造民主宽松氛围,树求新、求异观点,提供创新的土壤。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在教学中不要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有想象力才有创造。教师应尽力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地想象。讲课时注意形象性,联系实际,把枯燥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学生边听边想,把老师讲的形象“再造”出来。

如:剪贴板的功能,剪贴板是计算机中保存交换信息的一段临时性存储区域,在进行移动或复制操作时,剪贴板的功能是在“幕后”同时进行的,学生在前台窗口中不能直接观察到,比较抽象,我就把剪贴板比喻成“周转站”,一旦执行了移动或复制操作,“周转站”中就放上了要移动或复制的内容,哪里需要这部分内容,就可以随时从“周转站”中取出来粘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以来,剪贴板的功能形象化了,从而变得好理解、好记忆。

在其他知识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想象力自然就丰富了。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七、运用成功效应,点燃创新的激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的……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想法,如果这些想法有意义,更应该鼓励并加以引导。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们除了用微机设计“小羊吃草的面积”外,还设计了比较两个圆的大小、半径、周长,来发现两个半径成倍数关系的圆,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等。设计练习题,不能满足于一题一问,一题一解,而是要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在“活”字上下功夫。在教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记住圆柱与圆锥的关系,除了让学生动手实验外,还设计了有趣的小动画片:让两个体积拟人化.

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练习题及动画片,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猜想、归纳,在发现、创造中掌握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创造性、减少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同时,我们注意要因时、因题,适当对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适当发展,形成题组,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一题多用,多方联想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发展。

四、创新教育要注重的三要素

教师以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角色出现,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敏锐地发现所谓“差生”的闪光点,以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关怀奇才、怪才和狂才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1、激发、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正是一门实践性较强,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最理想的课程,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该营造探索气氛,提供创造契机,积极指导学生发挥特长,突出个性,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具有创造性和创造力的人。

2、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人材培养的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结构的一个组成要素,它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指明方向。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教学环境的支持,而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环境。

如、英语课课文短,内容少,学生对词汇,句型掌握不多,语言知识有限,教师利用软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地制作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学习; 同时学生又可以按自己喜爱的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操作,选择性地采集信息,并将其有机的合成, 从而达到摄取知识信息的目的。如在教授小学英语第三册《Lesson Thirty 》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Decorate the room by your own opinion, then say something and write

something about it”。多媒体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物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用其中的物品自行装饰房间,再根据自己所布置的房间编成一篇短文。由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获得了强大的支持,在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和指导下,他们俨然一个个创新的设计师,他们边思考,边设计,设计完之后再借助于网上詞库的帮助,用英语对他的“作品”进行一番描述,形成文字。与此同时,教师利用网络监测系统,对学生进行及肘监测指导,最后通过请学生朗读各自的短文,学生与学主之间互相交流、评点,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

最高体现。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参与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促进认知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有形、有声、有色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情景,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

动手去获取知识,从而发展智能,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2)合作性——创新需要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

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多媒体计算机网

络教学的图文声像结合、信息实时交流的特殊功能,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技术保证。通过合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切磋、集思广益和讨论求解中共同提高。

(3)探索性——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非线性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可以营造一种类似苏格拉底式的问题氛围。

学生可以在相关信息及指令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或发现式的学习,促使他们自己思考,寻求答案。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有效地摆脱被动状态,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五、分析和思考: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它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大要素,这四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合”后的课堂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因此,“整合”后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人格的教学。

总之,创新是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网络教学可以逐步培养创新能力,在人机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动一动、试一试、教你一招、你创一招等环节大胆尝试,而计算机对学生偿试

的每一步正确后及时鼓励与正向引导,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与创新的意识,训练了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

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技术课题将会结出更大更美的硕果!

2014.7

车用气瓶检测

车用气瓶检测站危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摘要】减轻车辆对环境污染,公共交通汽车大力发展清洁燃料汽车,燃料为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盛装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的容器为气瓶,为保证车用气瓶的安全使用,必须对车用气瓶进行检测。本论文根据检验工艺和物质的特性,对北京市新建车用气瓶检测站进行安全分析,并提出了安全控制措施。 【关键词】气瓶检测危险分析清洁燃料公共交通 一、概述 为了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改善北京地区大气环境,1998年起,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对在用公共汽车进行了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清洁燃料汽车。预计2008年,公交系统将有90%的车辆使用清洁燃料,车用气瓶总数将有大幅度增加。为了保证车用气瓶的安全使用,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建立气瓶检测站,对车用液化石油气(LGP)气瓶和压缩天然气(CNG)气瓶两种气瓶进行检测。 二、主要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流程为两大部分:气瓶置换排空和气瓶检测。其工艺流程为:气瓶拆卸→外部清洗→排除燃气→氮气置换→拆瓶阀→气瓶内、外表面和音响检查→隐蔽缺陷检测压力、残余变形率、容积检测→气瓶干燥→装阀、气密检测→涂敷标识→入库装车 三、主要危分析 车用气瓶检测站的主要危险主要表现在气瓶检测过程中气瓶本身的危险、气瓶内的可燃介质的危险、压缩机设备的危险以及与检验工艺过程有关的危险。可能造成的主要事故为气瓶的爆炸和可燃气体(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火灾爆炸。 1、车用可燃气体火灾爆炸危险分析 (1)车用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①车用可燃气体的性质 车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组成成分中甲烷含量占90%以上。甲烷属于易燃

气体,无色、无味,在空气中其爆炸极限为5%~15%(体积),其火险等级为甲级。,其蒸气相对密度为0.6(空气为1)。汽车用液化石油气是由丙烷、丁烷、以及少量其他烃类组成的混合物。标准状态下,1 L液化石油气蒸发可生成270 L的蒸气,如果再与空气充分混合,可以形成6m ~7m 的易燃混合气体。密度轻于水,蒸气的密度为空气密度的1.5~2倍,因此,LPG蒸气易于沿地面沉降并聚集在凹坑、排水沟等沟槽中,遇点火源就容易发生燃烧、爆炸。其火险等级为甲级。 若有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从气瓶、管路系统外泄于空气中,或可燃气体和空气在气瓶中混合,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进而引起气瓶爆炸。 ②车用燃气泄漏分析 泄漏和扩散主要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进站车辆自身存在气瓶以及车上的气管路、阀门有可能发生泄漏;(2)拆、装车用气瓶时出现瓶体泄漏或阀门、供气管路泄漏;(3)倒瓶过程中出现可燃气体泄漏;(4)排空和惰性气体置换等工艺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出现可燃气体泄漏;(5)站内存放的装有可燃气体气瓶出现泄漏。 可燃气体和空气在气瓶中混合可能出现以下方面:(1)排气后的气瓶没有进行氮气置换,在检测过程中,空气进入气瓶,可能造成气瓶内的可燃气体爆炸;(2)气密性试验后气瓶没有进行氮气置换,充入可燃气体后,可能造成可燃气体在气瓶内爆炸。 (2)点火源分析 气瓶检验工艺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产生点火源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电火花:厂房内电器和照明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在接通与断开时产生的电火花、短路时产生的电火花(电弧)、静电火花等。 高温表面:如电气设备或线路超载产生的过热等。 撞击与摩擦:铁制工具的撞击,拆卸、搬运气瓶时发生碰撞,拆装的零部件坠落时与地面的撞击等产生的火花等。 明火:违章动火,使用打火机、吸烟等。 2、车用燃气钢瓶危险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

绍兴文理学院《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按照固定相的物态不同,可将气相色谱法分为_气固色谱_和气液色谱,前者的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后者的固定相是涂在固体担体上或毛细管壁上的液体。 2、按固定相外形,可将气相色谱法分为柱色谱(填充柱、空心柱)、平板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3、分离非极性物质,用非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流出,沸点低,tr小,沸点高,tr大。 4、分离极性物质,用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极性次序分离,极性小,tr小;极性大, tr 大。 5、最为有效地增加柱效的方法是减小填充物的粒径。 6、电子从基态吸收光后跃迁到激发态,称这种吸收谱线为共振线,如果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就称之为第一共振线 7、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是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分别从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动描述了色谱行为。 8、为使组成复杂的混合物能够更好的分离,气相色谱法常常采用程序升温分析模式,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常采用梯度淋洗分析模式。 9、气相色谱仪中气化室的作用是保证样品迅速完全气化。气化室温度一般要比柱温高30-70℃,但不能太高,否则会引起样品分解。 10、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相近,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大,该组分在柱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流出色谱柱越慢。 11、按组份在固定相上的分离机理,气相色谱法可以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以及凝胶色谱(尺寸排阻色谱)等几种。 12、气相色谱气化室的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瞬间气化而不分解。 13、两组分保留值差别的大小,反映了色谱柱分离能力的高低。 14、分子对红外辐射产生吸收要满足的条件是(1) _分子的振动方式必须是红外或心活性的_,(2) _某一振动方式频率与红外线对的某一频率相同(即能产生瞬时偶极矩变化)_。 15、原子的吸收线具有一定的宽度,引起原子吸收线变宽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宽度,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劳伦兹变宽)。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重点和答案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重点 一、简答题 1.简述例外原则 答: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一是企业职工是“社会人”。二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三是企业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双因素理论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4.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点 答:(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5.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 答:(1)、它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3)、它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4)、它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 6.什么是目标管理 答: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7.简述行为科学揭示的人的行为一般规律 答: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当目标实现后,人就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周而复始。 8.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答:(1)、非正式组织具有促进信息传递的机能。(2)、非正式组织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技能。(3)、非正式组织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的机能,并且能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9.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系统观点。系统管理理论是用系统观点来考察企业的,系统观点以一般系统理论作为依据。(2)、系统分析。所谓系统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内(企业内)的基本问题,勇逻辑的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通过分析对比,选出一种最优方案。(3)、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是把组织单位作为系统来安排和经营的。 10.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 答: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宣传作用。 11.简述权变的含义 答:所谓权变,简单地说是指权宜应变。所谓权宜,又指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 12、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

气瓶检验站管理制度

气瓶检测站 管 理 制 度 编制:柳学平日期:2015年10月01日审核:陈化珍日期:2015年10月01日批准:杨宏进日期:2015年10月01日 黄石金山特种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管理制度目录 1、气瓶检验站安全管理制度………………………………3-4 2、消防安全工作管理知足 (5) 3、危险源管理制度 (6) 4、应急演练制度 (7) 5、气瓶定期检验制度 (8) 6、检验报告填写、审批制度 (9) 7、重大技术问题处理制度 (10) 8、计量器具周期检验制度 (11) 9、库房管理制度……………………………………………12-13 10、气瓶收发制度 (14) 11、不合格气瓶处理制度 (15) 12、气瓶保费管理制度 (16) 13、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7) 14、外购件验收保管制度 (18) 15、检验检测有关人员聘用调出制度………………………19-20 16、对分包住控制制度 (21) 17、特种设备许可执行制度…………………………………22-24 18、检测设备仪器维护保养制度 (24) 19、接受监察机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25)

管理制度目录 01 气瓶检验站安全管理制度 1、检验站的基本设施必须符合GB l2135《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的要求。 2、检验站必须配备下列能够正确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规范和检验标准的工作人员:取得气瓶检验员证书的技术负责人工程师及其以上技术职称资格、气瓶检验员。 3、有成套能满足气瓶检验工作需要的、并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的检验设备。 4、待检瓶中的可燃气体排放场地应设有可燃气体报警器,有毒、可燃气体或液体,必须回收或排至室外高空高出屋顶2米以上;进行本操作时,应注意导除静电、避免火源或产生火源的条件;排放氧气等助然气体或强氧化剂时,阀门、场地不得沾有油脂。排放场地内的氧气含量不超过23%: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应排放至室外。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应注意导除静电和防火。 5、排放气体时,阀门开启要缓慢,且开启度不宜过大,以防气流反作用力推倒气瓶伤人。同时,操作时应立于阀口侧面。排放有毒气体时,应戴防毒面具。严禁在同一场所同时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相抵触的气体例如氧气和乙炔。 6、不准带压拆装承压器件管道和瓶阀。试压过程排除泄漏应在卸压后进行。 7、对提前送检的气瓶,应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再行检验。 8、对无余压的气瓶,应分开存放。对开启瓶阀而无气体排出的气瓶,应想到有可能是瓶阀故障。处理方法如下: 8.1 用洗耳球排空球内空气后吸足氮气,插入瓶阀内向内压入氮气。若无阻力,说明瓶阀通畅开启,瓶内无余压。 8.2 洗耳球向瓶阀内压气时手感阻力,则说明瓶阀开启故障。若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复习题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 一.名词解释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信号的关系曲线,由于是用标准溶液测定绘制的,所以称为标准曲线。 准确度:是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超临界流体:某些具有三相点和临界点的纯物质,当它在高于其临界点即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就变成了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而是一种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延迟荧光:分子跃迁至T1态后,因相互碰撞或通过激活作用又回到S1态,经振动弛豫到达S1的最低振动能级再发射荧光。这种荧光称为延迟荧光。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灵敏度: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改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比较和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检出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度被检出的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 线性范围:指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到遵循线性响应关系的最高浓度间的范围。 梯度洗脱:指在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组成(如溶剂的极性、离子强度、pH等)和配比,使样品中的各个组分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得到分离。 锐线光源:锐线光源是空心阴极灯中特定元素的激发态,在一定条件下发出的半宽度只有吸收线五分之一的辐射光。 自吸收:指当浓度较大时,处于激发光源中心的原子所发射的特征谱线被外层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所吸收,使谱线的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自吸收。 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吸收激发能后产生的谱线称为原子线。 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 电离能: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共振线:在所有原子发射的谱线中凡是由各高能级跃迁到基态时所长生的谱线。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董吉华 学号:189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 指导教师:郭理 2017年 12月 30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 (3) 设计题目 (3) 设计要求 (3) 二.总体设计 (4) 总体功能框架 (4) 数据结构概要设计 (5) 三.详细设计 (6) 数据结构详细设计 (6)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7)

主函数 (7) 主界面函数 (9) 输入函数 (11) 输出函数 (12) 查找函数 (14) 排序函数 (16) 删除或修改函数 (18) 结束函数 (20) 四.运行结果 (21) 主界面 (21) 主菜单界面 (23) 录入职工信息界面 (24) 五.课程设计总结 (34) 编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4) 小结 (34) 心得体会 (34) 程序设计方法 (35) 参考文献 (35)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一.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 设计题目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要求 职工信息包括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资、住址、电话等(职工号不重复)。试设计一职工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职工信息录入功能(职工信息用文件保存) (3)职工信息浏览功能 (4)查询和排序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 按工资查询 按学历查询等 (5)职工信息删除、修改功能 二.总体设计 总体功能框架 实现航班信息的输入,航班信息的输出,航班信息的查找,订票系统,退票系统功能 三.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现代仪器分析测试题及答案

1.以下属于仪器分析方法的是?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2.色谱分析过程中,欲提高分离度,可采取降低柱温 3.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试样用量少,选择性高 4.同一人员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5.不同人员在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再现性 6.分析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量度是:准确度 7.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的综合指标是:检出限 8.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 9.在1840年发生的法国玛丽投毒案中,采用马氏试砷法进行毒物检验。加热式样中含有砷的化合物,则生成的AsH3在管内生成黑亮的单质砷。此分析方法属于:化学分析法 10.在1840年发生的法国玛丽投毒案中,玛丽被怀疑采用砷毒杀自己的丈夫,法医在鉴定砒霜中毒时,第一次没有检测到死者胃粘膜中的砷,原因是:采样方法有误 11.在1993年发生的史瓦哥投毒案中,毒物鉴定的分析方法属于:仪器分析法 12.在1993年发生的史瓦哥投毒案中,试样的纯化方法属于:色谱法 13.光谱分析法与其他仪器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研究涉及的是:光辐射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跃迁 14.每一种分子都具有特征的能级结构,因此,光辐射与物质作用时,可以获得特征的分子光谱。根据试样的光谱,可以研究试样的组成和结构。 15.太阳光(日光)是复合光,而各种等(如电灯、酒精灯、煤气灯)光是复合光。× 16.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多余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发射 17.原子光谱是一条条彼此分立的线光谱,分子光谱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18.不同物质,在产生能级跃迁是,吸收的光的频率是相同的。× 19.频率、波长、波数及能量的关系是: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高 20.按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光谱可以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 21.光谱分析仪通常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信号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22.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于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 23.原子发射光谱属于线光谱 24.原子发射光谱法利用标准光谱比较法定性时,通常采用铁谱 25.无法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有机物和大部分非金属元素 26.在原子光谱仪器中,能够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是光电倍增管 27.下面哪一项不是原子发射光谱法使用的光源?空心阴极灯 28.处于第一激发态的电子直接跃迁到基态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成为主共振(发射)线 29.根据待测元素的原子在光激发下所辐射的特征光谱研究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原子荧光法 30.大米中的镉含量可以使用下面哪些方法进行检测?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 3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背景吸收产生的干扰主要表现为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及固体微粒的光散射 3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哪种方法消除?标准加入法 33.原子吸收测定中,以下叙述和做法正确的是?在维持稳定和适宜的光强条件下,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

企业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EWIMSystem(Enterprise Workers Information Manager System)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1.1 相关背景 (3) 1.2 开发目的 (3) 1.3 论文内容 (3) 1.4 意义 (3) 1.5 分工 (4)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5) 2.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 2.2辅助功能需求分析 (6) 2.2.1打印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修改密码 (6) 2.3 软件的运行环境 (6) 2.3.1 硬件平台 (6) 2.3.2 软件平台 (6) 2.3.3 开发环境 (6) 第三章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7) 3.1 系统目标设计 (7) 3.2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9) 3.2.1数据库表设计 (9) 3.2.2数据库表关系图 (12) 3.3 系统功能概要设计 (13) 3.4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14)

企业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不断壮大,传统的企业人事管理主要以人工为主,人工管理既费力、费时,又容易出现错误,严重制约了企业员工管理的实施,目前人工管理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建立现代化的智能化的企业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减轻了人事部门的工作量,使原本复杂和枯燥无味的工作变得简单而轻松。 企业职工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C/S模式的管理系统。 关键字:企业职工信息管理系统,C/S模式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的看法是什么?答: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达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2、第一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理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答:第一代管理理论暨古典管理理论,它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重点解决的任务指派+制度管理,以“效率”为价值导向。 3、解释“经济人”假设及以此为前提应采取的管理方式。 答:经济人假设是指: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以此为前提应采取的管理方式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4、为什么将西方管理理论的孕育产生阶段划定在18-19 世纪? 答:18—19 世纪虽然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管理思想,但在这一时期管理尚未形成专门的科学,在实际中还基本上是一种手工作坊式的管理经验。因此,我们把西方管理理论的孕育产生阶段划定在18—19 世纪。 5、如何理解科学管理理论“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的基本思想? 答:①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目的在于雇主和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③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 6、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的任务。 答:①设定组织机构的特定目标和使命;②确保工作富有生产力,并且使员工有所成就,产生效益;③管理组织机构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7、简述韦伯组织理论关于组织类型及其权力基础的观点。 答:组织类型包括神秘型组织、传统型组织、合理化合法化组织。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

2014.01现代仪器分析卷A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考试试卷 此课程为闭卷考试! 课程名称:现代仪器分析;试卷编号: A 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根据固定相的不同,气相色谱法分为 和 。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是 ,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 而在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是 ,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一定是 。 3、在荧光光谱中, 测量时, 通常检测系统与入射光的夹角呈 度。 4、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 及 的特性,而不是它的整个分子的特 性。 5、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只有采用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小得多的 ,且使它们的 中心频率一致,方可采用测量 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的方法。。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气相色谱分析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最好选用( )做载气,其效果最佳。 ①H 2气 ②He 气 ③Ar 气 ④N 2气 2、分离有机胺时,最好选用的气相色谱柱固定液为( )。 ①非极性固定液 ②高沸点固定液 ③混合固定液 ④氢键型固定液 3、一般气相色谱法适用于( )。 ①任何气体的测定 ②任何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离测定 ③无腐蚀性气体与在气化温度下可以气化的液体的分离与测定 ④无腐蚀性气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与测定 4、气相色谱仪分离效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下列何种部件( )。 ①进样系统 ②分离柱 ③热导池 ④检测系统。 5、选择固定液的基本原则是( )。 ①相似相溶 ②待测组分分子量 ③组分在两相的分配 ④流动相分子量 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 )。 ①氢灯 ②氘灯 ③钨灯 ④空心阴极灯 7、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学专业班级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它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个现代化的公司,拥有数千名的员工,那么如何管理这么庞大的职工信息档案呢?这时,开发一个功能完善的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就必不可少了。本文介绍了在https://www.doczj.com/doc/c31436020.html,框架下采用“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自下而上地应用开发”的策略开发本系统的详细过程,提出了实现职工信息、部门信息查询、管理、更新的基本目标并阐述系统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进行了科学而严谨的阐述。从职工信息的查询到管理实现了自动化的模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系统采用了B/S模式的结构设计,为企业的人事部门提供了一套操作简易、应用广泛、扩展性强的人事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更加方便。这种采用网络管理的好处是可以对企业的众多

员工的信息进行动态的管理,修改、添加和删除都非常方便,不必再像原来准备一个巨大的档案库,在诸多文挡中查找资料,减少了这些重要工作出错的可能性。 本文通过作者设计和开发一个中小型职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阐述了人事管理软件中所应具有的功能及其设计与实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1.职工和部门信息的查询;2.职工和部门信息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和修改)3.评出每个月工作成绩最优秀的职工。 关键词:职工信息管理,https://www.doczj.com/doc/c31436020.html,,B/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t full speed of computer, its application is very extensively, and it is giving play to the important effect in the production, life, work and study of people. Does a such as modernized company possess the staff of several thousand, and how manages so huge staff and workers' information archives like that? At this moment, the staff and worker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at to develop the function perfect was indispensable. The tactics that this text, article, etc. introduced at https://www.doczj.com/doc/c31436020.html, and adopts under the frame " the development is applied in 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rom top to bottom from bottom to top " are developed the detailed course of this system,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objective to realize that staff and workers' information and department information are inquired about, are managed and are renewed and expounding system structural design from the angl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having carried on expounding of science and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题答案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在西方管理理论孕育产生阶段,詹姆斯·斯图亚特和亚当·斯密提出了什么管理思想? 詹姆斯.斯图亚特不但以政治经济学教程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重商主义的观点,而且先于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比泰罗早一百多年提出了工作方法研究和刺激工资制的实质。 亚当.斯密提出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共同利益形成的所谓“经纪人”的观点,不但是资本主义早期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后期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2.80年代管理理论新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①比较管理理论的兴盛;②企业文化热;③非理性主义倾向开始抬头;④传统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兴未艾。 3、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答:古典管理理论以“经纪人”为假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主张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物质刺激和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4、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思想是什么? 答:①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目的在于雇主和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③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 5、简述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及其基本含义。答:法约尔是这样定义的: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已按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执行。 6、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哪些新观点? 答:①企业职工是“社会人”;②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③企业中实际存在这一种“非正式组织”。 7、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①人有各类需要,人的行为过程就是需要满足的过程;②人

CNG检测站详细操作流程

CNG气瓶检测站详细操作流程 时间:2014-10-8 | 作者:小T博客 | 分类:车用燃气改装技术 | 评论(0) | 浏览(2430) | 标签: 检测流程以下是CNG气瓶年检检测全部详细的流程,仔细看完就对气瓶检测的流程就清楚了。 氮气置换 1 从车上拆卸气瓶,用运瓶小车把气瓶运到物流线上,进行外观检测,看又不由鼓包,凹陷,划伤,如果有的话和标准对比,属于几级损伤,如果没有或者合乎标准那么下一步 就是进行氮气置换了,那么氮气置换怎么操作呢?首先打开装置上的排空阀,再打开连接 所在管路的阀门,最后打开气瓶上的瓶阀,让气瓶里面的天然气排放,直到没有气体排出 的声音。 2 关闭排空阀,打开氮气瓶阀,调节减压阀使氮气排除压力为0.4兆帕,打开氮气充 气阀给气瓶充气,直到压力升到0.4兆帕,此时关闭氮气充气阀,打开排空阀让气瓶里面 的混合气排尽。 3 重复第二步2-3次。待气瓶内所有气体排尽后卸下连接的高压软管进行下一步操作。 瓶阀装卸 1 推气瓶使气瓶嘴在瓶阀夹具位置,调节电机升降使气瓶嘴正对夹具卡口,调节夹具 使其在中间位置,方便螺纹伸缩。 2 按下气瓶夹紧,让夹紧汽缸夹住气瓶 4 按下气瓶拧松按钮,此时电机旋转拧松瓶阀,感觉瓶阀已松时按下停止按钮(红色),此时电机停止旋转,按下气瓶松开,用手取下瓶阀。 5 手推已经拆下瓶阀的气瓶至翻转气缸的位置,按下气瓶翻出按钮让气瓶翻出,拆卸 瓶阀完毕。 内部清洗 1让气瓶滚入内部清洗机置瓶夹,调节清洗水嘴的位置,使其正对瓶嘴,按下气瓶前 进按钮使清洗水嘴插入气瓶内,按下气瓶翻转,此时气瓶会由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按 下气瓶旋转按钮让气瓶旋转,按下清洗开始按钮,此时气瓶开始被清洗,机器设置首先为 肥皂水清洗,第二步为自来水冲洗,当冲洗完毕后自动停机,气瓶变为水平状态。内部清 洗时间可以通过时间继电器调节。 2 按下气瓶后退按钮,让气瓶退到原始位置。 3 按下气瓶翻出按钮,让气瓶翻出。 瓶口螺纹检测 用环规检测瓶阀螺纹是否正常。 用塞规检测瓶口螺纹是否正常。瓶口螺纹不正常需要用丝锥攻丝。 内窥镜检测 1连接内窥镜 2 打开内窥镜电源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不完全整理中国海洋大学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灵敏度 2. 相对标准偏差 3. 检出限 4. 信噪比 5. 定量限 二.简答题 1.仪器分析方法有哪些分类?

2.仪器性能指标有哪些?分别如何判定? 3.常用三种仪器分析校正方法各有何特点?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等离子体 2. 趋肤效应 3. 通道效应 4. 共振线 5. 分析线 6. 谱线自吸 7. 光谱载体 8. 光谱缓冲剂 二.简答题

1.原子光谱与原子结构、原子能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能用它来进行物质的定性分析? 能量,跃迁,转换,电磁辐射释放 2.光谱分析时狭缝宽度如何选择? 定性:较窄提高分辨率 定量:较宽提高灵敏度 3.影响原子发射谱线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同教材P46-47 3-9) 1)统计权重:谱线强度与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之比g i/g o成正比 2)跃迁概率:谱线强度与跃迁概率成正比 3)激发能:负相关 4)激发温度:正相关。但升高温度易电离。 5)基态原子数:一定实验条件下,上述条件影响因素均为常数,则谱线强度与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4.简述ICP :光源的组成、形成原理及特点。 组成:ICP 光源是由高频发生器和感应圈、等离子体炬管和供气系统、试样引入系统组成 原理: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 开始时,管内为Ar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磁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特点:优点: (1)检出限低,一般在10-5~10-1ug/mL。可测70多种元素。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C语言)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NIIT))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7月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内容 (1) 3设计流程图 (1) 4源程序清单 (2) 5小结 (21)

。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1课程设计目的 1.加深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C语言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步骤; 2.进一步掌握和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4.初步掌握开发一个小型实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5.学会跳是一个较长程序的基本方法; 6.学会利用流程图火N-S图表示算法; 7.掌握书写长须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2 课程设计内容 设计职工信息管理系统,要求职工心想包括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资、住址、电话等(职工号不重复)。设计一职工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 (6)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7)职工信息录入功能(职工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 (8)职工信息浏览功能--输出 (9)查询和排序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算法 (10)按工资查询 (11)按学历查询等 (12)职工信息删除、修改功能(任选项) 3设计流程图

. . .

。 (1)菜单函数 void menu() /*菜单函数*/ { printf("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n"); printf("\n"); printf(" ∮1010704422 杨婷婷∮\n"); printf("\n"); printf(" ******************职工信息管理****************\n"); printf(" 1.录入职工信息"); printf(" 2.浏览职工信息\n"); printf(" 3.查询职工信息"); printf(" 4.删除职工信息\n"); printf(" 5.添加职工信息"); printf(" 6.修改职工信息\n"); printf(" 7.退出\n"); printf(" ********************谢谢使用******************\n"); printf("\n"); printf("\n"); } (2)录入职工信息 void append() { if((fp=fopen("worker.xls","a"))==NULL) { printf("\n不能打开该文件!"); exit(); } printf("\n请输入添加职工信息(姓名、职工号、性别、年龄、学历、职位、工资、电话、地址)\n"); scanf("%s%s%s%s%s%s%s%s%s",https://www.doczj.com/doc/c31436020.html,,one.num,one.sex,one.age,one.record,one.positio n,one.wanges,one.tel,one.addr); fprintf(fp,"%-10s%-8s%-5s%-5s%-10s%-8s%-8s%-10s%-15s\n",https://www.doczj.com/doc/c31436020.html,,one.num,one.sex,o ne.age,one.record,one.position,one.wanges,one.tel,one.addr); fclose(fp); } (3)查询职工信息数据查找共分为职工号、姓名等方式查找 void search() { int l; printf("\t\t\t\t*姓名查找按:1*\n"); printf("\t\t\t\t*学历查找按:2*\n"); printf("\t\t\t\t*职工号查按:3*\n"); scanf("%d",&l); if(l>0&&l<4) {switch(l) {

2015级《西方管理理论》作业参考答案-(1)

《西方管理理论》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专题 1、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答: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孕育产生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2、西方管理理论从孕育产生到现代管理的四个阶段中,经历了哪几个演变过程?(绪论P16) 答:综合分析西方管理理论从孕育产生到现代管理的四个阶段,从规律性和总的发展趋势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变过程: ⑴从总结企业的具体实践,到阐述一般原理的演变过程 ⑵从“经济人”的假设,到“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假设的演变过程 ⑶从把管理组织看作是封闭系统,到把它们看作是开放系统导演变过程 ⑷以定性分析为主,到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使用的演变过程 ⑸学派分化、百家争鸣,向兼收并蓄、相互综合的演变过程 3、西方管理理论在发展阶段中发生了哪三次重大的变化?(绪论P15) 答:西方管理理论在四个阶段中,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理论变革,这也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三次大的管理革命。 ⑴第一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也即第一次管理革命,就是泰罗科学理论即“泰罗制”的产生,它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⑵第二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也即第二次管理革命,就是行为科学的产生,在人的假设理论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⑶第三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也即第三次管理革命,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4、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具有什么特征?(绪论P6) 答:⑴在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研究中,充分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使管理思想,管理观念进一步现代化。 ⑵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等高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中,使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进一步现代化。 ⑶管理理论向综合和“软化”发展,使管理决策和管理组织进一步现代化。 第二专题 1、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内容。 答;答案教学指导第8页。或者教材9页如下: 泰罗针对当时美国企业所存在问题,提出了许多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其中主要有: ⑴定额管理 实行定额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首要措施,内容有:提出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通过各种试验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根据定额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贡献大小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 ⑵差别计件工资制 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部门,通过计件研究、工时研究,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计算,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恰当的工资率,即对同一工作设两个工资率,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定额者,用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工资;未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定额者,按较低工资率计算工资;工资付给工人

气瓶检验站管理制度

TZQPJYZ管理制度文件编号QPJYZ/ZD/01实施日期2014/04/01 01 气瓶检验站安全管理制度版号/修改状态3/0 页次1/2 1、检验站的基本设施必须符合GB l2135《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的要求。 2、检验站必须配备下列能够正确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规范和检验标准的工作人员:取得气瓶检验员证书的技术负责人工程师及其以上技术职称资格、气瓶检验员。 3、有成套能满足气瓶检验工作需要的、并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的检验设备。 4、待检瓶中的可燃气体排放场地应设有可燃气体报警器,有毒、可燃气体或液体,必须回收或排至室外高空高出屋顶2米以上;进行本操作时,应注意导除静电、避免火源或产生火源的条件;排放氧气等助然气体或强氧化剂时,阀门、场地不得沾有油脂。排放场地内的氧气含量不超过 23%: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应排放至室外。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应注意导除静电和防火。 5、排放气体时,阀门开启要缓慢,且开启度不宜过大,以防气流反作用力推倒气瓶伤人。同时,操作时应立于阀口侧面。排放有毒气体时,应戴防毒面具。严禁在同一场所同时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相抵触的气体例如氧气和乙炔。 6、不准带压拆装承压器件管道和瓶阀。试压过程排除泄漏应在卸压后进行。 7、对提前送检的气瓶,应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再行检验。

TZQPJYZ 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QPJYZ/ZD/01实施日期2014/04/01 01 气瓶检验站安全管理制度 版号/修改状态 3/0页 次 2/2 8、对无余压的气瓶,应分开存放。对开启瓶阀而无气体排出的气瓶,应想到有可能是瓶阀故障。处理方法如下: 8.1 用洗耳球排空球内空气后吸足氮气,插入瓶阀内向内压入氮气。若无阻力,说明瓶阀通畅开启,瓶内无余压。 8.2 洗耳球向瓶阀内压气时手感阻力,则说明瓶阀开启故障。若瓶内余气不多C 2H 2、CO 2 气瓶可称重判断,可用直径小于易熔合金塞浇注孔的钻头瓶内为可燃气体时只能用手动钻孔将易熔合金孔钻透排气后维修瓶阀。钻孔排气要避免产生火花引爆起火,亦应小心慢钻防止满瓶高压伤人。 8.3 氧、氩、二氧化碳气瓶,余压无法排出时,可用套筒扳手拧松瓶阀安全泄压螺帽放出余气。安全螺帽泄压操作时,操作人员应立于螺帽侧面,防止螺帽、高压气流伤人。 9、试压时如有异常声响、压力下降或试验装置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并作出处理。 10、压力或气密性试验中,升、卸压速度应缓慢,不得操之过急。 11、当试验压力超过公称工作压力后,不得撞击气瓶。 12、操作瓶阀拆装机时,操作者应立于其侧面,防操作失误,气瓶倒下伤人。 13、水压试验的环境温度及用水温度应不低于5℃;超声波测厚仪的精度不超过±0.10mm ;压力表等级精度不低于1.6级。精密压力表不低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