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浅谈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浅谈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浅谈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4-07-18T11:42:34.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10月总第184期供稿作者:周莉

[导读] 音乐有集中注意、发展语言、丰富想象,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和调节情绪的功能,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

周莉山东省金乡县王丕镇中心幼儿园272200

音乐有集中注意、发展语言、丰富想象,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和调节情绪的功能,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那么,如何掌握幼儿音乐的特点,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但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二、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下参加无数次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让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下的大雨和小雨能让幼儿认识一些乐器,如串铃、铃鼓、鼓、沙鼓。让幼儿选择适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乐器,这样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三、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提高唱歌的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首歌时拿出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

通过对该首歌的学习,幼儿不仅拓宽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四、将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统一起来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积极尝试把二者统一于一个教育过程当中;第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地引导儿童感受音乐。

音乐活动技能是儿童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从技能上看,儿童的个体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多样性,尽管其中可能有比较统一的倾向性,但每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使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统一起来,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熟悉每一个孩子,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症状,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茁壮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幼儿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