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许晓东

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学好这节课对学生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分析、对比、实践,探究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学生活动多,实验现象明显,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由于受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需老师加强指导,及时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3)能说出本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药品,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学会对仪器的使用以及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

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2)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

(3)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

难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2)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实验仪器及药品:

制取二氧化碳装置、酒精灯、火柴、澄清石灰水、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石灰石(碳酸钙)等。

教学过程:

复习:1、有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导入新课: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

复习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收集方法、实验步骤。

书写回顾发生装置发应物的状态

发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引导学生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

学生动手做一下几组实验;

(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

(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让五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最后得出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合适。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讨论收集的方法及依据。

[操作]: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加药品

(3)收集(怎样收集?为什么?)

验满方法:

讨论、回答

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用一根燃着的火柴在集气瓶口处试验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学生动手演示制取二氧化碳。

小结:咯。

练习:课本P145讨论与交流。

中考链接:陕西省2009年

2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人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

制取CO2

,你认为原因。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⑴请你填写实验报告中①、②处的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内容

A 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气泡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

不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

应几乎停止。无法持续产生CO2,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 ①②

⑵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与迁移】⑴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等。请你再写出一种需要考虑的因素:。

⑵右图是一种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用碳酸钠和浓盐酸反应来产生CO2的理

由是。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索法”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创造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