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茧症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35
腹茧症7例诊治分析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将7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7例患者中仅有1例术前明确诊断。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例,慢性阑尾炎1例,肠梗阻3例。
剖腹探查中均发现部分或全部小肠及腹腔脏器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
7例患者均予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4例加阑尾切除术。
术后1例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
随访至今,1例手术1年后出现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至今未作手术治疗。
结论:腹茧症临床少见,术前误诊率高,术中明确诊断后应切除纤维包膜、松解肠粘连,必要时行肠排列术,术后肠梗阻是常见并发症。
标签:腹茧症;肠梗阻;阑尾炎腹茧症是一种少见的腹部疾病,术前误诊率高,近年来随着各类报道增多,已被许多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熟悉。
现将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12年10月所诊治的7例腹茧症患者的资料作综合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3.5岁,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例,慢性阑尾炎1例,肠梗阻3例,明确诊断1例。
术前7例患者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4例有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症状,5例既往有慢性腹痛病史,7例患者均无腹部手术病史。
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4例,右下腹压痛,稍伴反跳痛2例,右下腹压痛不伴反跳痛1例,肠鸣音亢进4例,腹部触及明显包块1例。
1.2 手术处理7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一层灰白色增厚光滑的纤维膜包裹部分小肠3例,包裹全部小肠3例,包裹全部小肠及回盲部部分升结肠1例,7例患者大网膜均缺如或发育不全,纤维组织与腹壁无粘连5例,与腹壁粘连2例,术中均将包裹小肠的纤维包膜剥离切除,松解小肠间的粘连,4例加阑尾切除术。
1.3 结果7例患者切除包膜的病理报告均为纤维组织伴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术后均无肠瘘、短肠综合症发生。
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9天再次出现腹胀、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结合腹部平片,考虑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
腹茧症3例报告标签:腹茧症;腹痛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年轻的女性,男性少见,原发性腹茧症的具体病因不明确,继发性的有较为明确的致病因素。
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腹茧症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女,24岁,因腹痛反复发作4年,发现腹部包块3 d入院。
查体:在右中腹可触及一包块,质韧,边界欠清但可推动。
放射线检查:有多个液平,否认结核及手术病史。
以“急性肠梗阻”手术。
术中见小肠部分被一层灰白质韧而厚的纤维膜包裹,肠管之间粘连疏松易于分离,大网膜缺如。
手术切除纤维包膜,松解粘连,术后恢复良好。
1.2病例2患者女,20岁,因发现腹部包块3个月入院。
以“卵巢囊肿”入妇科手术。
进腹后见子宫及附件正常,但未见肠管,请我科医师手术探查,见全部小肠被致密纤维膜包裹。
切开包膜,钝性分离肠管间粘连。
术后恢复顺利。
1.3病例3患者男,3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 d入院。
以“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逐层切开后,在小肠表面覆盖一层纤维膜,误以为腹膜,切开致小肠损伤,立即给予修补,并改为右侧外缘切口。
见腹壁与肠管有广泛粘连,有一层灰白色,质韧的纤维膜包裹部分空回肠及回盲部。
术中切除全部纤维膜,分离肠间粘连见阑尾明显充血炎变,同时切除。
术后病理:单纯性阑尾炎,纤维结缔组织形成,术后追问病史有结核性腹膜炎病史。
2 讨论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于1978年由Foo首次报告。
多发生在年轻女性,男性相对少见。
本病具体病因不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无明确致病原因,后者多有相对清楚的致病因素如:生殖道逆行感染、长期服用心得安药物等因素导致腹膜炎症反复发作,大量渗出的纤维素机化后形成的纤维包膜。
本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很难作出正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其X线检查特点为阶梯状液平。
小肠钡剂造影表现为小肠排列成典型的菜花状,呈分节状及盘曲状,全部或部分小肠积聚在某一部位,固定加压后不易分开,或钡剂在小肠通过的时间明显迟滞。
腹茧症2例报告腹茧症是一种十分罕有的腹部疾病,其特点是腹腔部份或全数脏器被一层致密,灰白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所包裹,形似蚕茧。
患者能够终生无病症,也能够并发急性肠阻塞或坏死。
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患者报导如下1病例介绍例1.患者朱××,女,41岁,因体检发觉右边附件区囊肿20天入院。
患者平素月经规律6/30天,量中等,无痛经。
未生育。
于体检时发觉附件区包块,自己静点抗生素后复查,无缩小。
查体:一样状况好,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右边附件区可触及鸭卵大小的囊性肿物,边界清楚,活动好,触痛明显,左侧附件未扪及异样。
超声。
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右边附件区可探及×,×的囊性结构,前者边界情,壁薄滑腻,后者透声欠佳,其内见×的等回声光团。
入院诊断:右附件区囊肿。
于2020-5-22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无明显壁腹膜,整个腹腔及盆腔脏器表面为一层蚕丝样纤维膜覆盖,均匀致密,肠管,大网膜,子宫双附件均包裹于其中,与壁层腹膜无明显界限。
沿腹壁与附件区之间警惕分离纤维膜状物,于膜状组织中扪及囊肿,分离膜状纤维组织组织至卵巢囊肿表面,见右边卵巢增大,约6×5×5cm大小,囊性,包膜完整,表面滑腻,右边输卵管未能见。
子宫及左侧附件触之未见异样。
完整剥除卵巢肿瘤,缝合剩余卵巢组织。
术后病例回报;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纤维组织。
术后恢复好,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例2.患者汪××,女,30岁。
因下腹胀痛10天入院。
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30~37天,量中,无痛经。
患者于10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显现下腹部胀痛,活动时疼痛明显,进食后腹胀明显,自己口服抗生素未见好转。
因下腹胀痛持续未好转,就医于我院,B超检查发觉卵巢囊肿,要求手术医治而入院。
专科情形:外阴正常,阴道通畅,阴道分泌物不多、无味,宫颈滑腻,子宫前位,正常大,活动,于子宫后方触及一成人头大小的囊性肿物,固定不活动,轻微触痛,界限不清楚,似与周围组织粘连,双附件区扪不清。
腹茧症1例腹茧症是临床外科非常罕见的腹部疾病,其临床病理特征是小肠部分或全部被一层灰白色、致密且质地坚硬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包裹,又称特发性硬化性腹膜炎。
由于发病原因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术前常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1]。
我院遇到1例并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岁。
因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伴腹痛1天入院。
既往无腹膜炎及腹部手术史。
体格检查:下腹部扪及约1cm×1cm大小包块边界较清楚活动度可无压痛。
腹部B超提示:下腹部混合回声暂不排除肠管折叠、迂曲、粘连;右上腹肠管扩张。
腹部CT提示:下腹部局部小肠聚集成团周围见增厚纤维膜包绕包膜厚1~cm,增强后包膜中度强化部分小肠腔扩张其内见气液平。
术前诊断腹茧症。
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膜增厚切开腹膜见小肠被纤维样组织包裹切开纤维包膜见小肠折叠排列、肠壁增厚肠壁间有粘连小肠血供好蠕动佳色泽正常。
逐步分离粘连切除部分纤维包膜排列肠管。
并取部分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
术后病理报告包膜组织为纤维组织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术后诊断腹茧症。
术后患者恢复好治愈出院。
讨论腹茧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性别和地域因素:中国近1年报道776例腹茧症男:女=1∶17平均年龄9岁57%分布在华东地区[]。
②药物影响:与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有关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控制细胞正常增生的环磷酸腺苷酸酶和抑制环磷酸鸟苷酶的作用,导致胶原的过度增生[]。
③亚临床型腹膜炎。
④发育异常:许多病例发现与其他畸形并存如大网膜缺如、子宫及附件缺如或发育异常、乙状结肠向右扭转等。
推测此与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临床表现:临床病史多较长腹部可触及质地较软的包块。
本病临床可分为两型:①单层包裹型即有一层纤维膜包裹小肠或其他脏器, 可表现为腹块或肠梗阻常因被包绕之部分小肠疝出于囊外而发生肠坏死;②多层包裹型俗称“千层饼”样包裹。
此型纤维层次多而广泛与腹膜壁层和内脏腹膜均有广泛粘连, 常致进腹困难。
一例罕见的小肠梗阻(腹茧症)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以小肠被茧状包裹在一层异常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它的病因仍然不明[1]。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2]。
【病历资料】患者,男,68岁,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25小时”入院。
自述20多年前有类似发作病史,考虑“肠梗阻”住院治疗后好转,平素有慢性便秘,需服泻药。
否认腹部手术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BP:140/90mmHg,P:84次/分,T:36.5℃),神志清,一般情况可,肤目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心肺正常,腹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脐周均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似可触及压痛性含气包块,境界不清,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部分音调较高。
直肠指检未及肿块,退出指套无血染。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6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0%,血清化学和尿液分析均正常。
立位腹平片显示多个阶梯状气液平,无膈下游离气体(图1)。
腹部增强CT显示(图2~5)。
术后一周患者肠功能渐恢复,两周后康复出院。
出院后随访0.5年,患者状况良好,未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讨论】硬化性腹膜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特发性硬化腹膜炎或腹茧症最早在1978年由Foo等人描述[3]。
这种罕见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的假说有先天发育异常、感染、异物刺激、药物作用及补体激活导致的慢性炎症等[4]。
腹茧症的特点是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种白色、致密的纤维膜所包裹[5]。
在临床上,腹茧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或亚急性小肠梗阻,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和厌食,有时可扪及腹部包块。
大多数病人在剖腹手术中偶然发现,可不予处理,对症状明显及并发或伴随其他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X线和CT在腹茧症的术前诊断中起重要作用【5,6】。
钡餐透视提示造影剂长时间不能排空,小肠呈“菜花征”或“葡萄串状”[7];腹部增强CT的典型表现包括包裹小肠的纤维膜,其密度比周围组织高,增强后纤维膜延迟强化,肠管折叠排列,表面切迹加深,肠系膜血管影增粗,系膜脂肪混浊[8]。
一例腹茧症的个案护理关键词:腹茧症;术后护理腹茧症是也称为腹腔茧状包裹症,其特点表现为患者部分腹腔被一层膜状物质包裹,形状类似于蚕茧,由于膜状物质包裹的内容主要以小肠为主,该症状也被称为小肠禁锢症。
该疾病常见于青春期女性,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梗阻,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在国内患有腹茧症的病例不常见,相关研究较少,针对术后腹茧症患者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护理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便于患者身体康复。
因此,本文主要报道了一例腹茧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心得析。
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罗某,因发生持续性腹痛症状,并伴随有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进行保守治疗稍好转出院。
出院后,患者反复腹胀、腹痛,肛门无排气,排便。
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到我院办理住院,通过采用胃肠减压、药物治疗等方式不见明显效果,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对其进行进一步治疗,在手术中可清晰观察到患者腹内肠管粘连严重,小肠存在包裹性粘连现象,并发现多个隔膜,肠管与腹壁之间发生多处粘连现象,通过手术对患者粘连器官进行松解,并切除部分回肠、盲肠切除,术后确诊为腹茧症。
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两周后办理出院手续。
2护理方法2.1 一般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的落实、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的情况;留置管道者,妥善固定,观察并记录性状、量和颜色;同时还要做好心理护理。
2.2 营养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可能会伴随有肠道炎症、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通过禁食、补液等护理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肠胃压力,为避免患者在后期康复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需要开展营养饮食护理,通过补充氨基酸,身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等,使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得到平衡,当肠蠕动恢复后,可食用少量流食,避免食用胀气以及刺激性食物,在饮食方面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
2.3 活动指导术后鼓励患者下床运动,有利于肠蠕动恢复,避免患者发生肠粘连及肠扭转症状。
通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鼓励患者下床散步,自主排尿、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