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分录技巧》

《会计分录技巧》

《会计分录技巧》
《会计分录技巧》

这个首先要搞清楚会计科目的含义和类别。

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的。我们称之为借加贷减。

那么就有:

资产类借加贷减其中,备抵类借减贷加

负债类借减贷加

所有者权益类借加贷减

成本类借加贷减

损益类当中的收入类(就是一看就知道收钱的)借减贷加,费用类借加贷减。

例:提取现金3000元。因为是库存现金增加3000,银行存款减少3000。而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的,增加应该写在借方,减少应该写在贷方。

借:库存现金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又如,到银行借半年期借款10000元,存入银行账号。是银行存款增加了10000,同时短期借款也增加了10000。注:短期借款是负债类的,负债就是欠别人的钱。你借款了,欠的多了,所以是增加,而不是减少。这样,银行存款是资产类的,增加了要写在借方,短期借款是负债类的,增加了要写在贷方。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短期借款10000

随着会计知识的提升,这个基本的规律不会变,但有些会计分录很复杂,就不太好分析,这个还需要多练习、多学习。

我告诉你个笨办法:你把一张纸中间划一条线左边写上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还有损益类的费用科目,右边写上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的收入科目。把这张纸压在玻璃板下,随时可以看。

把左边的科目设为“借方”科目,“借方”科目的增加记“借方”同号相加。“借方”科目的减少记“贷方”异号相减。

同理把右边的科目设为“贷方”科目,“贷方”科目的增加记“贷方”同号相加,“贷方”科目的减少记“借方”异号相减。慢慢的就学会了。祝你成功!

会计分录大全

一.筹资过程

1.接受**投资(货币资金 ;固定资产,原材料;无形资产等) 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

注意:假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要考虑以评估价入账.

2.资本公积核算

①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金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

②接受捐赠计入资本公积

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无形资产等

贷:资本公积

3.借款核算

①取得借款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②偿还借款

借: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二.供应过程

1.采购原材料

①借:物资采购—A材料 (价款+各种税费-除了增值税)

—B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价款*17%)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②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A材料

—B材料

贷:物资采购—A材料

—B材料

注意:发生共同性费用要注意分摊.(按重量或金额分配) 2.购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价款+各种税费)

贷:银行存款

3.采购员差旅费

①预借: 借:其他应收款—某人

贷:现金

②报销:

(1)收到退回多余款借:管理费用

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某人

(2)支付不足款项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某人

现金

三.生产过程(料工费)

1.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产品(产品生产耗用数)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数)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耗用数)

营业费用 (营业部门领用)

应付福利费 (福利部门领用)

贷:原材料—××材料(发出材料总数)

2.工资核算

(1)分配工资时:

借:生产成本—××产名(生产工人工资)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性工人及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行管人员工资)

营业费用 (销售部门人员工资)

应付福利费 (福利部门人员工资)

贷:应付工资(工资总额)

(2)提取现金: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3)发放工资:借:应付工资

贷:现金

3.福利费核算

(1)按规定提取时:应提取数 = 工资总额× 14%

借:生产成本—××产品(生产工人的)

制造费用 (车间一般性工人及管理人员的)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和福利部门的)

营业费用 (销售部门人员的)

贷:应付福利费(合计)

(2)支付福利费时:借:应付福利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

4.制造费用核算(除了原材料、工资、福利费核算中产生的制造费用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折旧费:借:制造费用(车间的)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的)

贷:累计折旧

②修理费:借:制造费用(车间的)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的)

贷:银行存款/现金/原材料预提费用等

③企业支付办公费、水电费、电话费等各项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车间的)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的)

营业费用 (销售部门的)

贷:银行存款、现金等

④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

(1)一种产品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贷:制造费用

(2 )两种以上产品(按工人工资或工时等分配)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贷:制造费用

5、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

借:库存商品——××商品

贷:生产成本——××商品

6.期末账项核算(月底计提或摊销)

预收款项预收货款——预收帐款

预收租金——其他应付款

预付款项预付货款——预付账款

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等——待摊费用(先付款,后受益)

①其他应付款核算

3.1 预收半年租金(包括这个月)3000

3.1 预收半年租金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其他应付款 3000

3月底借:其他应付款 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

②待摊费用

预付: 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月底分摊: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

③预提费用:先受益,后付款(短期借款按季支付利息、预提修理费

预提借:制造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

贷:预提费用

按实际支付时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

注意下面三种问法的会计分录.

A,预提本月的短期借款利息300元.

借:财务费用 300

贷:预提费用 300

B.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利息900元

借:预提费用 900

贷:银行存款 900

C. 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利息900元(已预提利息600)

借:预提费用 600

财务费用 300

贷:银行存款 900

四、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产品销售的核算:

1.销售产品,取得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支付广告费、展销费、送货运费时:

借:营业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等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核算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应交消费税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城建税 =(增值税 + 营业税 + 消费税)×7 %(或5 %、1%)教育费附加 =(增值税 +营业税 +消费税)×3 %

(二)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1.出售材料业务:

(1)取得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材料成本时: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原材料——××材料

(3)计算各种税金时: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应交消费税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五、利润的形成与分配

1.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1)取得营业外收入借:银行存款(等)

贷:营业外收入

(2)发生营业外支出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2、将损益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①将收入类账户转入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②将费用类账户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财务费用

3、所得税的核算

①计算所得税借:所得税 (利润总额*33%)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②结转所得税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注意:本年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得出净利润(税后利润) ③上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4、分配利润(据净利润提取一定的盈余公积及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应付利润

贷: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应付利润

5、年终转帐:

(1)将“本年利润”帐户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将“利润分配”其他各明细帐户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应付利润

六、财产清查核算

1.固定资产清查

(1)盘盈

批准前借:固定资产

①0 贷:累计折旧

②0 待处理财产损溢

②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 贷:营业外收入

(2)盘亏

①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批准后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原材料清查

(1)盘盈

①批准前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②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2)盘亏

①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②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 (保险公司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管理费用 (合理损耗及收发计量错误引起等)

营业费用

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错账更正方法:

一、登记帐簿前发现错误—撕掉记帐凭证,重做

二、登记帐簿后发现

(一)记账凭证错误

1、科目未错

①金额少记—补充登记法

②金额多记—红字更正法(一张红)

2、科目错误—红字更正法(一张红,一张蓝)

(二)记帐凭证没有错误—划线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

适用: 在记帐簿以后发现记账凭证填错, (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写错)

方法: 填制红蓝两张凭证:

红字凭证: 冲销错误内容(按原错误的凭证内容填制)

蓝字凭证:按正确内容重新记入.

填红字凭证:

借:现金 50 000

贷: 营业外收入 50 000

填蓝字凭证:

借: 现金 50 000

贷: 资本公积 50 000

补充登记法

适用: 在帐簿登记后发现凭证错误科目未错, 但金额少写

方法: 填制一份科目相同的凭证, 金额填应补记数

注明“补记某年某月的金额”

例如: 收到某单位的欠款6 000元,存入银行,记为:

借: 银行存款 6 00

贷: 应收账款 600

应补记:

借:银行存款 5 400

贷: 应收账款 5 400

如凭证错误,科目未错, 只是金额多写,则可按红字更正法处理, 将多出的金额冲掉.

划线更正法

适用:记账凭证不错,记账簿时数字或文字记错( 结账前!! ) 方法: 将错误的数字或文字用红线划过(注销)

在上方写上正确的,并盖经办人名章.

将 6007.14 误写成--- 6697.14

更正: 6007.14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借:资产类科目(增加或减少)

贷:资产类科目(减少或增加)

2,借:负债或权益类科目(增加或减少)

贷:负债或权益类科目(减少或增加)

3,借:资产类科目(增加)

贷:负债或权益类科目(增加)

4,借:负债或权益类科目(减少)

贷:资产类科目(减少)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某公司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因单笔应收账款金额较小,该公司经减值测试后,决定按应收账款余额比例计提坏账准备,确定比例为0.3%。07年发生坏账损失6000元,其中甲公司2000元,乙公司4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万元,08年,上年已核销的乙公司应收账款4000元又收回,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万元。该公司会计处理如下:(1)07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按应收账款余额比例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20万*0.3%=3600

当期实际应计提的坏账准备=3600+(6000-3000)=6600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6600

贷:坏账准备 6600

(2)08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按应收账款余额比例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30万*0.3%=3900

当期实际应计提的坏账准备=3900-(3600+4000)=-3700

借:坏账准备 3700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3700

07年和08年的这2个分录我怎么也没想通~分都用完了~麻烦那位能帮我详细解释一下吗?

为什么07年是:当期实际应计提的坏账准备=3600+(6000-3000)=6600

08年的是:当期实际应计提的坏账准备=3900-(3600+4000)=-3700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