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食品及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麻丽华

(江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近年来,在食品和饲料中频频出现三聚氰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威胁,对食品和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已成为必须。文章对国内外检测食品和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食品;饲料;三聚氰胺;检测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由于食品检测中测定蛋白质含量一般都是使用凯氏定氮法,这种方法其实是通过测定氮含量后,再根据蛋白质的含氮量(15%~17%)来折算成蛋白质含量,所以,当食品中添加了三聚氰胺,采用该法是不能测出其是否存在及含量的。目前,国内外对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报道较少,我国有国标方法———重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但这些方法均为针对化工产品中的常量三聚氰胺的测定,而食品及动物饲料中产品的基质复杂,用以上方法检测干扰因素多,不能得到准确结果。国际上报道的测定三聚氰胺的方法,一般都是使用气相色谱法[2]、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8]、液相色谱法(HPLC)[1-4-5-6]、液相色谱—质谱法[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7]等来进行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方法原理:试样中的三聚氰胺用三氯乙酸溶液提取,提取液经离心后由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净化后的洗脱液用氮气吹干,用N,O—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利用气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时,需对试样进行衍生化,前处理比较复杂,一般检测一个样品需要4~5 h,前处理的效果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检出限较高(] 5 mg/kg 或更高),仅能检测简单基质。

实验部分: 将三聚氰胺标准品和三聚氰酸标准品用二乙二乙胺乙腈水溶液为提取溶剂。加入二乙胺有利于提高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萃取率,加入乙腈有利于

沉淀水溶性蛋白,减少干扰。实验发现,二乙胺!乙腈!水溶液可有效地沉淀牛

奶样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提取和净化同时完成,滤液澄清,滤液吹干迅速,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HP5MS毛细管色谱柱(30×0.25mm×0.25um);进样口温度(250℃)脉冲不分流进样,脉冲压力275.8 KPa ;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为99.999%)流速1.3ml/min程序升温以75℃保持一分钟再以没30℃升一次温至

300℃再以50℃升温至315℃。保持5.7分钟,全部程序时间14.5分钟。进样,

进样量1uL.电子轰击( EI)离子源;电子倍增器电压( 1306v)离能70eV离子

源温230℃;四极杆温度150℃;接口温度280℃;全扫描( SCAE)采集模式,扫描质量范围:m/z 40-450;溶剂延迟时间4.5/min 称取2.00g牛奶样品于15mL 刻度试管,加入7mL乙腈,振摇,加入1ml二乙胺,用水定容至10mL振摇,超声提取20min于4500r/min速率下离心10min过滤后备用。移取1ml滤液置于样品瓶中,在75℃下通氮气缓缓吹干,加入200ul吡啶和200ul衍生化试剂,

用PTFE硅橡胶PTFE隔垫密封,微波8OOM加热反应, 5min冷却,供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结论本文建立的气相色谱B质谱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含量具有特

异性强、前处理简单、重复性好等特点。采用二乙胺B乙腈B水溶液提取牛奶

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无需净化,通过优化SIM条件有效地消除了复杂基体的干扰,节省了分析时间。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牛奶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确证和定量测定。[8]

液相色谱法

方法原理:

同气相—质谱法一样进行三聚氰胺提取、净化,将净化洗脱物吹干后用甲醇溶液溶解,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该法是目前检验食品及动物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最为常用的方法,比较气相色谱—质谱法,该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前处理相对简单,分析速度快。

实验部分

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波长扫描,三聚氰胺在215nm、236nm处均有特征吸收,但以215nm处最大,且杂质峰少,基线稳定,因此选择236nm作为检测波长。因三聚氰胺结构中含有胺根,具有较强的极性,使其在反相键合相上保留值很低,接近于死时间流出,不能进行分析【2 J。因此必须将一定量的离子对试剂加入到流动相中,使其与样品离子结合生成弱极性的离子对。本文分别以磷酸二氢钾和辛烷磺酸钠为离子对试剂进行测定当用辛烷磺酸钠为离子对试剂时。三聚氰胺在Symmetry C 。柱上的保留值有明显提高,有效排除干扰峰的影响,因此选用辛烷磺酸钠作为离子对试剂。分别移取1.Oml、2.Oml、5.Oml、lOml、50ml,超纯水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色谱进样量1Oul

结论

,三聚氰胺在1.0 mg/L一100 mg/L的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内关系。结合称样量和最终定容体积求得检出限为5mg/kg。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该法同国标所定的重量法相比,操作简便、灵敏、检测线性范围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4]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PLC—ESI—MS/MS)

原理:

本项研究工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建立了饲料中三聚氰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测定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适合于生产过程监控和出口把关检测的高灵敏度确证分析。

实验部分

首先采用1mg/l的三聚氰胺标准溶液以手动注射的方式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母离子全扫描,确定三聚氰胺的分子离子EMS,与文献报道一致。然后,以m/z127.1为母离子,对其子离子进行全扫描(见图!),上述质谱条件下,主要产生m/z109.1等子离子。其中m/z109.1为脱m/z85为三聚氰胺开环分子重排失去H2NCN的碎片离子峰..M+H-H2NCN应为m/z 85.1脱去NH2的碎片离子

峰.M+H-H2NCN+NH3m/z60.2应为三聚氰胺开环分子重排失去的碎片离子峰

M+H-H2NCN。选取丰度最强的子离子m/z85.1和68.2作为三聚氰胺的监测离子,最后以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优化毛细管电压、锥孔电压、源温度、脱溶剂温度、碰撞能量、质谱分辨率等质谱参数。三聚氰胺以子离子85.1和68.2及二者的相对丰度比来定性,以子离子m/z 85.1为定量离子,峰面积外标法定量。三聚氰胺是强极性化合物,在普通的"#$柱上保留值很低,接近于死时间流出,很难进行分析[%]。为了增加三聚氰胺在"#$柱上的保留,必须选用洗脱能力非常弱的流动相,这是因为含水量越高的流动相其分析物与固定相之间的疏水作用越强,通常选用的流动相有水!甲醇、水!乙腈、醋酸铵缓冲液!甲醇、0.1%甲酸溶液!甲醇等。由于三聚氰胺极易与C18柱上残余的硅醇基形成氢键,使得峰形拖尾,因此需要在流动相中加入辛烷磺酸钠TFHA等离子对试剂来改善峰形,也有研究报道在样品液或流动相中加酸可以增加柱对三聚氰胺的保留和改善峰形。本研究发现三聚氰胺在"#$柱上的保留时间变化比较大,可能是流动相含水比例太高(>90%)使得样品溶液中有机相比例的细微变化就能对保留时间造成比较大影响的缘故;同时发现,在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或高浓度盐后离子抑制现象非常明显,这些因素都对三聚氰胺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本研究选择对极性化合物有很好保留的ACQUITY BEH HILIC色谱柱进行分离,获得了稳定的保留时间;采用纯水与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获得了理想的峰形(见图")。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纯水与乙腈作为流动相时质谱信号最强,若在流动相中添加甲酸、乙酸或醋酸铵都会使信号降低,这可能是三聚氰胺极易电离,离子源中离子浓度过高会抑制三聚氰胺的电离,从而导致离子化效率下降的缘故。与传统的HPLC分离方法比较,UPLC的分离使得分析时间大大缩短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UPLC-ESI-MS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前处理简单、重复性好等特点,与传统的HPLC分离方法比较,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定量下限为

10ug/kg该方法非常适合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5]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HPLC—DAD)

原理

目前国内外测定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很少, 一般采用气相- 质谱法[液相- 质谱法、液相色谱法[ 4, 5]等。本试验避开毒性大的乙腈, 以甲醇和0. 02 m o l/L硫酸铵作为流动相, 甲醇提取样品, 吹干后20%的甲醇水溶解并定容, 进样, 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 结果令人满意

实验部分

取浓度为50 ug /mL的三聚氰胺标准使用液及某待检样品, 在200 ~ 400 nm波长处扫描, 发现三聚氰胺在200 ~220 nm处有强烈的吸收, 在234. 1 nm 处有吸收峰在235. 0处的吸收峰峰型对称, 存在的干扰少, 且流动相在低于210 nm 的波长下背景吸收较高, 故选用235. 0 nm 为检测波长。样品中成分复杂, 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其进行光谱扫描, 并以保留时间和三维光谱图相似系数进行定性。对不同流动相以及不同比例进行了多次试验。结果发现用乙腈为流动相时, 乙腈正好在三聚氰胺出峰处有背景吸收, 很难分离, 且乙腈毒性大。采用硫酸铵( 0. 02 m o l/L ) ;甲醇= 94 :6( V /V ), 三聚氰胺与流动相甲醇的背景吸收完全分开, 且峰型对称, 出峰时间比较理想。因为三聚氰胺有三个胺基, 易与金属离子络合, 采用106 g /L亚铁氰化钾2 mL和219 g /L醋酸锌沉淀蛋白质2 mL时, 三聚氰胺会有损失, 回收率仅为55%。三聚氰胺是酰胺

类物质, 是可溶于三氯乙酸溶液的小分子。采用5%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5 mL, 效果非常理想, 但时间不宜过长, 避免三聚氰胺包合于沉淀中, 降低提取率

结论

本试验方法利用次氯酸钠将食品中的甜蜜素转化为N,N2二氯环己胺,以正己烷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待测组分能有效分离,样品测定的精密度、准确度较好,适用范围大,适用性强,便于在日常大批量检测中测定食品中甜蜜素的含量。在本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只需调整甲醇和乙酸铵的比例,就可以做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试验,适合于检测同时添加了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甜蜜素等添加剂的含乳饮料、果汁饮料等产品。不需要使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2种仪器,只需用液相色谱就可以了,避免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6]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方法原理

利用萃取液通过均质及震荡的方式提取样品中的三聚氰胺进行免疫测定。将三聚

氰胺HRP 酶标记物、标样及样品提取液加入包被三聚氰胺抗体试验孔中孵育。在30 min 的孵育过程中,样品中的三聚氰胺与HRP 酶标记物竞争结合三聚氰胺抗体。孵育完后,倾去孔内液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三聚氰胺和HRP 标记物。每孔加入清澈的底物溶液,结合的酶标记物将无色的底物转化为蓝色的物质。孵育20 min 后终止反应,读取各孔吸光度值。比较未知样品的吸光度值与标样的吸光度值,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三聚氰胺浓度。

实验部分

将鸡蛋去壳后充分搅拌均匀袁取 5 g 置于 100 mL 离心管中渊空白样品按20

尧50尧100 ng/g 的浓度添加MA 标准品冤袁然后加入 50 mL 含 20%氨水的乙

腈袁剧烈振荡 10 min 后在4 000 r/min 下离心 15 min遥取 10 mL 上清液转移至干净分液漏斗中袁加入 10 mL 正己烷袁剧烈振荡 1 min袁静置分层遥收集下层乙腈相袁在 50 益水浴中旋转蒸干后复溶于1mL 的甲醇/水渊2颐8袁v/v 冤中袁用 0.45 滋m 的滤膜过滤后供ELISA 检测。从不同超市尧农贸市场和养鸡场购得未知的鸡蛋 50枚袁按上述方法提取后进行ELISA检测。

结论与讨论

三聚氰胺做为一种工业用化学品袁长期食入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遥虽然国家规定了 MA 在牛奶中的最高限量为 2.5 mg/kg袁但还没有发布其在其他动物性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遥因此袁应该对其他动物性产品中的 MA 残留进行监控遥该研究建立的 ELISA 方法快速尧简便且灵敏袁能够对鸡蛋中的痕量 MA 残留进行检测袁通过添加回收率试验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袁可以做为鸡蛋或其他动物性食品中MA残留的常规筛选方法[7]。

结束语

由于多起三聚氰胺被非法添加到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的事件发生,在食品和动物饲料检测中对其进行检测已成为必须。因此,在对三聚氰胺的检测研究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建立适用的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方法及改进已有的检测方法,并将其推广,以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明礼,陈彩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单氰胺中

三聚氰胺的含量[J].宁夏石油化工,2005,(2):24- 26.

[2] 谢荣国,武晓宏,杨俊华.饲料中三聚氰胺检测及其危害

[J].饲料广角,2008,(9):20- 22.

[3] 倪沁颜.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

含量[J].福建分析测试,2008,17(1):57- 59.

[4] 李爱军,张代辉,马书民,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J].分析化学,2008,36(5):699- 701.

[5] 蔡勤仁,欧阳颖瑜,钱振杰,等.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

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残留的三聚氰胺[J].色谱,2008,

26(3):339- 342

[6] 汪辉,曹小彦,彭新凯,等.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

测定高蛋白食品中的三聚氰胺[J].食品与机械,2007,23

(5):114- 115;124.

[7] 汤慕瑾张恒郑晓燕吕敬章朱海陈昊翰酶联免疫吸附法快速

测定不同样品基质中三聚氰胺(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深圳518067 )

2010 年第22 卷第4 期

[8] [李锋,姚伟琴,苏敏,李世雨,窦辉,尚德军,朱慧萍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 2009年3月]

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测定——实验步骤

高效液相色谱(HPLC-UV)法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一、实验目的: 测量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是否达标。 二、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心机,固相萃取装置,柱温箱,紫外检测器,C18柱,超声波清洗器,pH 计,电子天平,氮气吹干仪,涡旋混合器;5mL移液管1支,1mL刻度移液管1支,25mL容量瓶1个,100mL容量瓶6个,100mL烧杯1个,微量进样器一支。 三、试剂: 三聚氰胺标准品,1%三氯乙酸,氨水,柠檬酸,庚烷磺酸钠(色谱纯),甲醇(色谱纯),乙腈(色谱纯),二次水,甲醇水溶液(准确量取50mL甲醇和50mL水,混合备用),5%氨化甲醇(量取5mL氨水和95mL甲醇混合备用),离子对缓冲溶液(准确称取柠檬酸和庚烷磺酸钠加水溶解后调节pH=3,定容至1L备用),三聚氰胺储备液(准确称取100mg三聚氰胺,在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水溶液定容),净化柱(固相萃取柱,基质为苯磺酸化的聚苯乙烯),氮气。 四、实验步骤: 1.样品预处理: 准确称取2g样品,用10mL 1%三氯乙酸溶解后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乙腈定容。超声提取10分钟后离心,干过滤。用5mL移液管准确移取5mL过滤后的溶液过净化柱,依次用3mL水和3mL甲醇洗涤并抽干后后用约6mL 5%氨化甲醇洗脱。洗脱液用氮气吹干后用1mL流动相定容,涡旋混合1分钟后经μm有机相滤膜过滤后进样。 2.色谱条件: C18 色谱柱(150 mm× mm,5 μm),以离子对缓冲溶液+乙腈(85+15)作为流动相,流量为 ml/min,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240 nm,进样量为20 μl。 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将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10^3 mg/L)用甲醇-水溶液(1+1)逐级稀释得到浓度为、、、、、

液体乳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907)

附件7 液体乳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KJ201907)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液体乳中三聚氰胺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测定。 2原理 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试纸条或检测卡中检测线(T线)上抗原的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C线)颜色深浅比较,对样品中三聚氰胺进行定性判定。 3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3.1.1 甲醇。 3.1.2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3.1.3 1mol/L盐酸:移取83 mL浓盐酸,加入900mL水中,定容至1 L。 3.1.4 甲醇水溶液:准确量取50 mL甲醇和50 mL水,混匀后备用。 3.1.5 稀释液:准确称取6.05 g Tris(3.1.2)和8.5 g 1mol/L盐酸(3.1.3),加水定容至1 L,混匀后备用。 3.2参考物质 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见表1,纯度≥99%。 表1 三聚氰胺参考物质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标准溶液的配制 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1000 μg/mL):精密称取适量三聚氰胺标准品(3.2),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水溶液(3.1.4)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000 μg/mL的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或可直接购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4℃避光保存备用,有效期3个月。 —1—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工业上测定三聚氰胺的纯度通常采用苦味酸法和升华法。苦味酸法方法原理: 将水加入试样, 加热溶解后, 加人苦味酸溶液, 称量所生成的苦味酸三聚氰胺沉淀的质量, 即测得三聚氰胺纯度含量。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 置于500 ml 锥形瓶中, 同时加入水, 加热溶解; 冷却后, 加入酚酞指示液3 滴, 若显色, 加入硫酸溶液, 直至溶液颜色消失, 若有不溶物, 需过滤, 水洗; 把滤液和洗液合并, 移人500 ml 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仔细振摇混合后, 准确 吸取100 ml 置于500 ml 烧杯里; 将此溶液加热至80℃, 另加入已加热至80℃的100 ml 苦味酸溶液, 冷却至室温后, 保持在15℃以下约8 小时; 用已恒重的玻砂过滤器过滤, 之后,先用约100 ml 苦味酸三聚氰胺的饱和溶液洗涤, 再用水洗; 烘干玻砂过滤器, 置于干燥器中冷 却后, 称量求得沉淀物质量。升华法测定原理: 在升华装置中将试样在负压下进行加热, 让三聚氰胺完全升华后, 称其残渣量, 即测得三聚氰胺纯度。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 置于预先干燥了的且已知质量的试样容器里; 将试样容器置入减压升华装置内,待完全密闭后, 开启真 空装置缓缓吸引, 并调节装置内的温度, 经2 小时升华结束; 取出试样容器, 冷至室温后, 称量试样容器的质量。上述两种测定方法准确度均较高, 但操作繁琐, 分析时间太长,有人推荐采用电位滴定法。具体测定方法, 首先测定三聚氰胺溶液中总固体的含量, 称取样品于200 ml烧杯中, 加入100 ml 蒸馏水, 放于石棉网的电炉上加热,在沸腾的情况下搅拌溶液, 使试样完全溶解。在电磁搅拌状态下, 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热溶液至pH 值为5 左右。流水冷却溶液至室温, 滴定, 每次准确加入0.1 ml 硫酸标液,并记下相应的pH 值, 直至pH 值约为3。计算出等当量点时消耗硫酸标液的体积。结果计算按公式Me=S×6.307×V×F /m ( 其中式中:Me 为溶液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 S 为溶液中总固体的含量, %; V 为等当量点时消耗硫酸标液的体积, ml; F 为0.5 mol /L 硫酸标液的校正系数; m 为滴定时所标取总固体的质量; 6.307 为换算系数) 。 三聚氰胺的样品前处理及最新LC-MS检测方法:ASB亲水色谱柱 开发的三聚氰胺的样品前处理及最新LC-MS检测方法:ASB亲水色谱柱 三聚氰胺的样品前处理及最新检测方法 摘要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材料,常用于制造三聚氰胺树脂,是建筑业中常用的防火材料,本来与食品、饲料行业毫不相干,但是发生在美国的数起饲料致死宠物的事件使两者联系在一起。经过调查,发现这些进口饲料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三聚氰胺,对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饲料厂商提供三聚氰胺的检测报告,因此,三聚氰胺事件也使得分析领域掀起了检测方法的开发热潮,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迅速开发了优越的检测方法,本文将详细论述。 关键词三聚氰胺,样品前处理,LC-MS 1 前言 三聚氰胺事件变成社会热点话题是在07年3月份,美国大量召回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宠物饲料,起因于宠物饲料致死猫狗的事件。据不完全统计,北美地区仅美国因食用有毒饲料而死亡的宠物就有上万只, 相关投诉不计其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调查显示,在回收的宠物食品、死亡动物的尿液结晶和肾脏细胞中都发现有三聚氰胺,研究人员还发现, 回收宠物食品所用的小麦谷蛋白添加物中有较高浓度的三聚氰胺存在。尽管国内尚无动物中毒死亡或产生不良反应的报道,对于三聚氰胺的毒性也有些争议,但三聚氰胺不是饲料原料,也不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物。某些不法厂商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品的表观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被广泛的添加到淀粉、谷朊粉、蛋白粉中,致使不仅是饲料生产商,其它的食品工厂也需要三聚氰胺的检测以保证他们产品的安全。 本文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并对比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包括FDA公布的检测方法〔1〕对三聚氰胺分析的影响。 三聚氰胺(melamine)简称三胺, 学名三氨三嗪, 别名蜜胺、氰尿酰胺、三聚酰胺,分子式:C3N6H6、C3N3(NH2)3 。分子量:126.12,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2〕。三聚

三聚氰胺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其理化性质

三聚氰胺工艺流程及其理化性质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别名蜜胺、三聚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树脂原料。分子式 C N H ,分子量126.13,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熔点354℃,升华热19千卡/公斤,燃烧热-469.98千卡/克分子℃,比重1.573,堆积密度≥700Kg/m 。 溶解特性:能溶于甘油、呲啶、热乙二醇、乙醇胺、乙酸、甲醛等;几乎不 溶于乙醚、苯、四氯化碳;微溶于水。 三聚氰胺主要用来与甲醛缩合,生成三聚氰胺树脂,该树脂属于热固性树脂,具有耐热,耐老化,耐酸碱,阻燃、电器性能好,以及强度高,外观光泽好等优点,使用相当广泛,其主要用途在于涂料、装饰板、层压板、模塑料、粘合剂、纤维及纸张处理剂、农药中间体和建筑用防水剂及防渗剂等。 现以三聚氰胺为原料加工的几种主要产品叙述如下: 1、装饰板、层压板 装饰板是装饰板材的统称,可制作装饰板的树脂很多,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 由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作的装饰板不但外观美观,而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热性及耐化学药品性,广泛用于航空、火车、轮船、建筑物墙壁、家具、厨房等。三聚氰胺装饰板在装饰板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 2、蜜胺塑料 三聚氰胺甲醛塑料,三聚氰胺尿醛塑料统称蜜胺塑料,它与尿醛塑料都属氨基塑料,它们的制备方法和设备都相同,一般都把这两种产品联系起来讨论。 与尿醛塑料相比,蜜胺塑料具有色泽鲜艳,多样,不易褪色,外观手感好,表面强度高,不易发毛,易洗涤,耐溶剂,无毒、无臭味等优点。 3、涂料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可以作醇酸系、丙烯酸系、环氧涂料的交联剂,主要用于氨基树脂漆中,氨基树脂漆光泽好,室外耐久性强,抗化学药品性强,变色小,主要用于建筑、桥梁、运输、车辆、机器设备、家具及家电产品的面漆,其特点 是色泽光亮,耐腐蚀,耐老化。 4、粘合剂 尿醛胶、三聚氰胺改性尿醛胶是木材工艺的重要粘合剂。尿醛胶是木材工艺用量最大的胶种,在日本三聚氰胺的最大用量是制造三聚氰胺尿醛胶。 用三聚氰胺改性的尿醛胶具有胶合力强,耐水、耐热性能均优于普通尿醛胶。 5、混凝土减水剂 减水剂是一种混凝土的外加剂,在制作混凝土时加,加入减水剂可以减少水和水泥的用量,提混凝土的强度。目前我国有减水剂50多个品种,主要有木质素磺酸盐、磺酸钠甲醛缩合物、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古玛隆树脂、石油树脂 磺酸盐等。 使用高强度减水剂(如SM减水剂),并不是单纯为了节约水泥,而是为了发挥所长,取得普通减水剂达不到的效果。 6、纺织方面 三聚氰胺树脂作为纺织纤维的处理剂,可使纤维具有防水、防老及防皱的性能,使织物挺刮,手感好,具有明亮光泽。 7、造纸方面

几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几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2007年3月,美国发生多起因食用宠物食品而导致宠物中毒死亡事件。2008年9月,中国发生因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导致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的严重事件。两起事件的原因都是在食品或饲料中非法添加大剂量三聚氰胺。因此,如何快速准确的分析食品和饲料中的三聚氰胺成为食品企业、食品管理机构和广大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为科学合理地筛选快速、简便、准确、经济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中国计量院提出搭建快速检测方法测试平台的建议,并承担了科技部应急支撑项目“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测试平台的建设”。 该平台启动以来,以权威检测技术为支撑,以盲样测试结果为依据,开展技术评价,在国内首创“统一现场测试、统一评价方案、统一判别依据、统一专家评审、统一现场公布测试结果”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评价模式。以国际比对互认为基础,建立乳与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气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和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为评价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为确保三聚氰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检测实验室对原料乳及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能力水平,测试平台先后组织实施了5轮全国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的现场统一测试评价活动,共测试评价了56种检测技术或方法,有效推出液相色谱法、拉曼光谱法、胶体金试免疫层析法(胶体金速测卡法)、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法)4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 本文对常用的三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原理、特点做简单介绍并对其应用进行比较。 1.液相色谱法 国家标准GB/T224002008公布了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采用乙腈作为原料乳中的蛋白质沉淀剂和三聚氰胺提取剂,0.2um 微孔滤膜过滤后供HPLC测定。采用的色谱柱为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缓冲液(10mmol/L柠檬酸,10mmol/L辛烷磺酸钠,调节pH至3.0),采用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定量限为0.3mg/kg,定量灵敏度提高,且分析时间较短。HPLC法虽然应用普遍,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仪器昂贵,对检测人员的要求高,检测成本高。 1.1原理 用乙腈作为原料乳中的蛋白质沉淀剂和三聚氰胺提取剂,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 1.2主要试剂和材料 1.3.仪器 1.4检验操作:按国标GB/T224002008要求操作。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三聚氰胺的生产工艺

三聚氰胺生产工艺 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分为高压法、中压法、低压法和常压法四种工艺。 (1)低压尿素分解法(见图1) 肥料级尿素在贮罐中熔融后,用几个喷嘴喷入反应器中,以流态化的氧化铝为催化剂,将预热至400℃的循环氨气通入反应器保持流态化,反应压力为常压或稍高于大气压。反应吸热,反应器内装有加热盘管,以熔融盐作为加热介质,维持反应温度380℃左右。喷入的尿素自行蒸发,反应生成三聚氰胺、二氧化碳和氨,转化率为95%。反应气体从反应器顶部出来,先进入气体冷却器,冷却后的温度在三聚氰胺的露点以上。在此温度下,密勒胺和密白胺等高沸点副产物结晶析出,和催化剂粉末一起经过滤器除去。过滤后的气体进升华器,以冷却至140℃的循环气使升华器的温度维持在170℃~200℃,98%的三聚氰胺以微粒状结晶析出,而未转化的尿素仍留在气体中,三聚氰胺晶体和气体通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得到的产品纯度达99.9%,分离效率为99%[4]。 从旋风分离器出来的循环气体进入尿素洗涤塔,冷却至140℃,循环气中未被回收的固体和气体三聚氰胺及未转化的尿素在尿素洗涤塔内被洗涤回收。从洗涤塔出来的气体,一部分作为升华器的介质,一部分加压预热后循环入反应器,另一部分可返回尿素装置。 (2)中压尿素分解法(见图2) 肥料级尿素以熔融状加入内热式的一段反应器中,与氧化铝催化剂进行流化接触反应,反应压力0.7MPa,反应温度390℃,反应吸热,以熔盐载体循环加热。气体氨经加压升温至与反应器相同的温度后进入反应器,作为载体和流化介质。反应气体从反应器顶部放出并进入饱和器(操作压力与反应器同),在饱和器中立即被母液骤冷,骤冷后生成饱和氨和二氧化碳以及稀的三聚氰胺结晶料浆。料浆经洗涤器后到组式分离器,获得浓缩的三聚氰胺结晶料浆,分离出的母液回饱和器。浓缩浆液送入蒸出塔,将溶解在料浆中的氨汽提吹出。吹出之氨气,以系统生成的冷凝水吸收,后与新鲜氨混合,作为吸收塔上部的吸收液。

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食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仪器配置及分析介绍 第一部分:关于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简称三胺,学名三氨三嗪,别名蜜胺、氰尿酰胺、三聚酰胺。分子式:C3N6H6、 C3N3(NH2)3 ;分子量:126.12 物理性能:白色结晶粉末,无毒,无味;相对密度:1570kg/m3 ;熔点:在常压下,354℃分解;升华温度:300℃;溶解性:能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微溶于水、乙醇;不溶于乙醚、苯和四氯化碳,水溶液呈弱碱性 化学性能: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显弱碱性,能够与各种酸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盐;在强酸或强碱液中,三聚氰胺发生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三聚氰酸一酰胺和三聚氰酸;三聚氰胺与醛类反应生成加成化合物;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制成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是一种多种用途的材料,防火耐热且有很高的稳定性,用于生产塑料、地板砖,厨房用具,防火纤维,商业滤膜,胶水和阻燃剂。 固相萃取(SPE)方法 1 固相萃取(SPE)柱的选择: 三聚氰胺呈弱碱性(弱阳离子化合物),净化过程一般选择阳离子交换柱。混 合型的阳离子交换柱(PCX)通过将磺酸基团(-SO3H)键合在极性高聚物聚苯乙烯/ 二乙烯苯(PEP)吸附剂上,具有阳离子和反相两种吸附机理,并具有以下优点:1) 可通过两种不同溶液的洗涤(水/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和有机溶剂),使样 品更干净,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2) 批次重复性好。 3) 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即使小柱跑干也可以得到较高回收率。 2 样品前处理步骤: 2.1标准样品配制: 取50mg三聚氰胺标准品,以20%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得到1000ppm的标 准溶液,使用时,以提取液(1%三氯乙酸)稀释至所要的浓度。 2.2提取: 称取饲料/奶粉样品5g (或牛奶10ml),加入50ml 1%三氯乙酸提取液,充 分混匀,加入2mL 2%乙酸铅溶液,超声20min。然后取部分溶液转移至10mL 离心管中,8000rpm/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3mL过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小柱(PCX)。 2.3净化(PCX小柱,60mg/3mL) : 1) 活化及平衡:3mL甲醇,3mL水 2) 上样:加入提取液3mL 3) 淋洗:3mL水;3mL 甲醇;弃去淋洗液并将小柱抽干。 4) 洗脱:5mL 5%氨化甲醇(v/v)洗脱。(5%氨化甲醇的配制:5mL氨水+95mL

奶粉中三聚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法

奶粉中三聚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法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进行方法学考察,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线性范围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中间精密度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方法线性良好,供试品溶液稳定性好。不受检验条件、试验环境、人员变化的影响,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 标签: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三聚氰胺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在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作为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来说,加强对所生产或销售产品的质量控制,保证上市产品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地测定奶粉中残留的三聚氰胺进行方法学考察,意在寻找准确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1 试验准备 1.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甲醇、乙腈、辛烷磺酸钠为色谱纯, 乙醇、三氯乙酸、柠檬酸为分析纯, 试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取三聚氰胺对照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水(9∶1)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1ml约含三聚氰胺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储备液。 1.3 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被测奶粉约2g,精密称定,置25ml容量瓶中,加入20%乙醇溶液17.5ml,用10%的三氯乙酸溶液定容至刻度.超声处理10min,摇匀,冷却至室温后,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处理10分钟,经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1.4 色谱条件 选用岛津COLUMN VP-ODS(150×4.6,5μm)色谱柱,以缓冲液(柠檬酸

三聚氰胺工艺流程

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化)从1981年开始建设国内第1套引进的大型三聚氰胺装置以来,近年来又陆续建成投产了几套三聚氰胺装置。目前三聚氰胺的年生产能力已达63.8 kt,形成了以化肥为主业,三聚氰胺为次主业的产业结构,从而牢牢把握住了尿素营销的主动权,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和出口基地的地位。 川化第4套三聚氰胺生产装置年生产能力26kt,总投资2.2亿元,采用北京清大华业科技公司改良气相淬冷常压法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全部技术和设备均实现国产化。2005年4月25日装置动工兴建,12月31日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创下国内同行业建设周期最短,一次开车成功的新纪录。原拟建的第5套三聚氰胺装置,已于2005年10月18日在四川泸州西部化工城合江工业园区内破土动工,该项目由川化股份有限公司、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天然气化工厂共同出资建设,采用意大利欧洲技术工程承包公司的高压法生产工艺,年生产能力为30 kt,总投资4.97亿元,预计在2006年年底建成投产。 目前国内三聚氰胺生产工艺主要有荷兰DSM低压法、北京清大华业常压法和意大利欧技公司高压法3种,川化前3套三聚氰胺生产装置分别采用了这3种工艺技术。正是在总结前3套三聚氰胺装置设计、制造、建设、开车及运行等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川化第4套三聚氰胺装置得以顺利开车投产。 2 荷兰DSM低压法生产工艺装置 川化第1套三聚氰胺装置采用荷兰DSM公司低压催化法生产工艺,年生产能力12 kt,在当时是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生产装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1套DSM工艺三聚氰胺装置。 该工艺自身带有1套尿素装置,以处理三聚氰胺反应产生的副产物,避免对外部尿素装置的依赖,有利于连续稳定生产和降低原材料消耗。装置于1981年12月2日建设,1983年5月 31日建成,1984年1月18日试生产。由于在工艺和设计上都存在着严重缺陷(特别是汽提塔),先后投料试车17次,均未能取得成功。在与外商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川化自行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攻关,经过反复试验和理论核算,并借鉴合成氨老系统铜洗塔改造的经验,决定采用非均匀开孔三相塔板代替原塔内件的技术方案;经过短期调试,于1984年12月9日首次生产出了合格产品。 在开车试运转期间,又对装置作了一些改造,如对高压空压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结晶旋流器的内壁和引流管、一段甲铵冷凝器气体分布板等进行了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汽提塔的2次改造。 第1次是采用非均匀开孔率穿流板新技术,塔板由固定连接改为定距杆连接,终于打通流程,成功开车。第2次是将塔径扩大,降低氨损耗,使生产能力提高了50%。 自装置投产后,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长期以来一直达不到设计能力,1985年的年产量只有设计能力的20%。通过对装置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和改造,解决了原工程设计和设备结构存在的100多个大小隐患,使装置的运行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量直线上升,创造了连续日产40t的纪录,1996--1998年连续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重量法、电位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近红外线吸收法、比色法、免 疫学法 1.1重量法:苦味酸法和升华法。 苦味酸法的原理是将三聚氰胺样品用水溶解,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苦味酸使其与三聚氰胺生成沉淀,根据生成沉淀的量计算出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升华法的原理是将样品置于升华装置中,使样品中三聚氰胺受热升华,准确称取剩余固体的质量。这两种方法用于工业上检测三聚氰胺的含量准确度相对较高,但分析时间都比较 长,操作繁琐,不适合高效快速检测。 1.2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在工业中检测三聚氰胺较重量法简单,实验时间较短,但准确度不高。其实验原理:以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含有三聚氰胺的溶液,通过公式用等当量点时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三聚氰胺的含量。不用于食品。 1.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用HPLC 检测三聚氰胺含量,检出限低,准确度相对较高,可用于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实验的一般操作步骤是:用沉淀法先将奶粉中的蛋白质沉淀,然后提取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将提取液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1. 4气相色谱法和质谱联用法(GC-MS) 与HPLC 法比较,GC-MS 具有准确度高、检出限低(0.05 mg/kg),更适合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微量检测。该方法样品经蛋白沉淀离心后过MCX 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干、硅烷化衍生, 再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由于三聚氰胺为强极性化合物,难汽化,直接对其进行GC-MS 测定不但灵敏度低且峰拖尾严重,为此王征采用N,O- 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衍生化,极性的减弱使其容易进行汽化,有利于待测物和基质的分离,降低了背景化学噪音的影响。王立媛等用GC-MS 方法检测奶粉和鲜奶中三聚氰胺的加标回收率在82.3%~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方法净化效果好、准确度高、灵敏度好。但是GC- MS 法需要进行衍生化, 样品处理步骤复杂,不适用于多杂质生物检材中三聚氰胺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1. 8 比色法 由于牛奶中各种蛋白质基质可能干扰三聚氰胺的检测, Fang Wei 等把基于酪蛋白的牛奶成分分离,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金的纳米颗粒。金的纳米颗粒与三聚氰胺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显著的颜色变化,显示出三聚氰胺的存在。当三聚氰胺存在的时候,溶液的颜色在几秒钟内从红色变成了蓝色,而且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和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该法提供了一种使用纳米颗粒的高灵敏度探测手段,从而防止人们因为摄入三聚氰胺而受到伤害的独特机遇,对乳制品早期筛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1. 9 免疫学法———试剂盒检测法(ELISA) 免疫学法是一种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萃取液通过均质及震荡的方式提取样品中的三聚氰胺进行免疫测定。样品经过甲醇离心处理,氮气吹干再次甲醇溶解后放入到试剂盒中,加入三聚氰胺HRP 酶标记物,轻轻混合60 s,孵育0.5 h。将微空中的溶液倒入水槽中,用洗液洗板多次。在吸水纸上拍打,向个孔中加入底物溶液,孵育0.5 h,最后加入终止液体,用酶标记仪在450 nm 下测吸光度。然后以三聚氰胺浓度半对数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 确定被测样品的浓度。该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可大批量筛选,其检出限达到10 ug/k。但是在检测过程有假阳性问题,因此对阳性样品需确证方法进行确证。

三聚氰胺 工艺过程概述

第四章工艺过程概述 一、尿素和工艺气体的处理 参见“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熔融尿素加料系统;尿素洗涤工段,工艺气压缩工段。” 本系统的工艺目的: (1)获取满足工艺需要素 (2)回收未反应物 (3)获取结晶冷气及反应器载气 本系统由熔融尿素加料系统、尿素洗涤塔(1E0201)、液尿泵(1J0201A/B)、空气冷却器(1C0201A/B 1C0202C/D)、载气压缩机(1J0301)、等设备及其相关的管线和仪控部分组成。 熔融尿素加料系统由两个回路组成,一个回路是熔融尿素来自尿素车间经快速三通切断阀 HV10101,由 FICQ10101/ FIQ10102 控制和计量后进入尿素洗涤塔(1E0201);或另一回路由尿素斗式提升机(1L0101)、尿素熔融槽(1C0101)、尿液循环泵(J10102)等设备组成,颗粒尿素经斗式提升机(1L0101)送至尿素熔融槽熔融后(1C0101),由尿液循环泵(J10102)升压,再经流量调节器FIC10104控制和计量后送入尿素洗涤塔(1E0201)。尿素洗涤塔(1E0201)顶部和下部外壁上设有蒸汽加热管,供装臵开停车时使用;顶部有刮刀,用以清除操作过程中附在壁上的物质;上部和中下部设有四台内冷器;下内冷器以下,有气液出口,与4 个气液分离器相连,气液在此分离后,气体从液分离器中心管流出去经冷气总管送往后工序,液尿进入(1E0201)塔釜。(1E0201)塔釜设有液尿液位计(LIA-10201A/B)。 尿素洗涤塔(1E0201)底部,135-140℃的熔融尿素由液尿循环泵

(1J0201A/B)送出后,一部分被送往三胺反应器,另一部分则经两组尿洗塔喷头进入(1E0201)塔顶部及中上部。来自捕集器出口的工艺气体(-210℃)送入尿素洗涤塔(1E0201)上部,与从上部经6个尿素喷嘴喷入的液尿,及中上部经12个尿素喷嘴喷入的液尿并流而下,气液充分密切混合,完成传热传质,经尿素洗涤塔洗涤后,工艺气体中的未反应的尿素和未被捕集器(1L0702A/B)捕集下来的三聚氰胺细粉被熔融尿素洗涤下来,并混入尿素之中得以回收利用,工艺气体温度降至135-140℃,而液尿的温度则则达到135-140℃。 工艺气体和液尿流经尿素洗涤塔(1E0201)的内冷器时,将一部分热量传给内冷器管间的水,使水汽化,产生的蒸汽进入空气冷却器(1C0201A/B 1C0202C/D)被冷凝成水,水靠位差返回(1E0201)的内冷器壳程。尿素洗涤塔(1E0201)内液尿的温度(TIA-10202)可通过调节空气冷却器(1C0201A/B 1C0202C/D)的水蒸汽压力调节系统(PIC-10203a/b/c/d)控制在135-140℃范围内。而空气冷却器(1C0201A/B 1C0202C/D)的水蒸汽压力(PIC-10203 a/b/c/d)则通过调节其风扇转速来加以控制。空气冷却器(1C0201A/B)产生的蒸汽也可通过(PIC0202)控制压力,送入低压蒸汽管网,空气冷却器的液位通过补充蒸汽冷凝液维持。 正常工况下,两台液尿泵(1J0201A/B)运行一台,备用一台。循环至尿素洗涤塔(1E0201)内的液尿流量由流量计(FIA-10201)显示并报警,正常流量~840m3/h,流量大小通过调整液尿泵(1J0201A/B)出口阀开度进行调节。进入顶部的尿液流量通过(TV10207b)控制。 汇入总管PG203 内的工艺气体,大约含70%的NH 3和30%(V)的CO 2 , 经过载气除沫器(1F0701)除沫后气体被分配成三部分,即结晶器冷气、反应器载气和尾气。尾气流量由(PICA-10703)前馈-反馈压力调节回路自动控制在 0.32Mp 来控制。结晶冷气流量根据结晶器出气

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MARS-HPLC测定不同基质中的三聚氰胺 摘要:MARS(Multi-adsorption Reverse SPE) 样品前处理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成本低廉的样品前处理分析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奶制品、鸡蛋和鱼肉等不同样本中的三聚氰胺的提取,主要步骤是使用0.1M的盐酸、6%的磺基水杨酸和混合型阴离子交换树脂(Cleanert PAX)在离心管中同时进行蛋白沉淀和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取离心上清液过滤后用于HPLC测定。本文对MARS方法用于不同样品前处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MARS-HPLC方法用于不同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优点,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关键词:三聚氰胺;MARS;混合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L6-1 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北京普析通用公司),三聚氰胺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包:(包括盐酸0.1 mol/L,6% 磺基水杨酸,混合型阴离子交换填料Cleanert PAX,(北京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Venusil SCX-M,5μm,4.6×250mm 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科技部“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成果,北京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及保护柱;针式过滤器(Agela Clarify,0.22/0.45μm,尼龙);三聚氰胺标准品(>99%),均质器(T25 Basic,IKA)。 试剂:所用乙腈为色谱纯;磷酸二氢钾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Venusil SCX-M色谱柱,4.6×250mm,5μm,300 ?;(科技部“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成果,北京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磷酸二氢钾(0.050mol/L):乙腈=70:30;流速:1.5mL/min;柱温:室温;波长:240 nm;实验中若非特别注明,进样量均为20μL。 1.3 三聚氰胺标准曲线工作液的配制 1.3.1 三聚氰胺标准贮备溶液:1.00×103 mg/L。 称取100 mg 三聚氰胺标准物质(准确至0.1 mg),用水完全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00 mL,混匀。 1.3.2 标准工作溶液 1.3. 2.1 标准溶液A:2.00 ×102 mg/L。 准确移取20.0 mL 三聚氰胺标准贮备溶液(1.3.1),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待用。 1.3. 2.2 标准溶液B:0.50 mg/L。 准确移取0.25 mL 标准溶液A(1.3.2.1),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待用。

简析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编号______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简析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分院名称园林科技学院___ 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___ 班级09食品营养与检测(2)班 学生姓名岩亚娟______ 指导老师杜鹃讲师_____ 二O一一年三月九日

目录 摘要…………………………………………………………………….. 1、三聚氰胺的简介……………………………………………………………….. 1.1三聚氰胺的名称………………………………………………… 1.2三聚氰胺的性质……………………………………………………………… 1.3三聚氰胺的危害……………………………………………… 2、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2.1配位化学法…………………………………………………………………... 2.1.1适用范围……………………………………………………. 2.1.2检测原理…………………………………………………….. 2.1.3试剂和器材………………………………………………. 2.1.4检测方法. ………………………………..…………………………………… 2.1.5最低检限…………………………………………………………………… 2.2试剂盒定量检测方法………………………………………………………………. 2.2.1检测原理…………………………………………………………. 2.2.2试剂及材料…………………………………………………………. 2.2.3检测方法…………………………………………………………. 2.2.4结果分析…………………………………………………………. 2.3三聚氰胺胶体金试纸卡检测……………………………………………… 2.3.1检测原理……………………………………………………… 2.3.2检测方法…………………………………………… 2.3.3结果判定…………………………………………… 3、结果讨论………………………………………………………………… 4、参考文献………………………………………………………… 5、致谢………………………………………………………

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 分子立体模型 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俗称蜜胺、蛋白精,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 更多英文名称: 1,3,5-Triazine-2,4,6-triamine; 2,4,6-Triamino-1,3,5-triazine;2,4,6-Triamino-s-triazine;Aero;Cyanuramide;Cyanuric triamide;Cyanurotriamide; Cyanurotriamine;DG 002 (amine);Hicophor PR;Isomelamine;Melamine;NCI-C50715;Pluragard;Pluragard C 133;s-Triazine, 2,4,6-triamino-;Teoharn;Theoharn;Virset 656-4; 分子结构 化学式(分子式) C3H6N6 相对分子质量 126.15 CAS 登录号 108-78-1 EINECS 登录号 203-615-4 (左图为结构简式,右图为其球棍模型示意图) 物理性质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不可燃,无味,低

分子模型 毒,密度1.573g/cm3 (16℃)。常压熔点354℃,急剧加热则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0℃时,约为3.3 g/L,即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 化学性质 呈弱碱性(pH值=8),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合成工艺 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早期合成使用双氰胺法:由电石(CaC2)制备氰胺化钙(CaCN2),氰胺化钙水解后二聚生成双氰胺(dicyandiamide),再加热分解制备三聚氰胺。目前因为电石的高成本,双氰胺法已被淘汰。与该法相比,尿素法成本低,目前较多采用。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

蛋白质测定的主要原理、方法及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测定的主要原理、方法及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大部分高达数百万,它们由20中氨基酸通过酰胺键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所含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N,在某些蛋白质中含微量的P、Cu、Fe、I等元素。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构成比例及方式不同,故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也不同。 根据蛋白质的性质和成分,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键和折射率等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另一种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等测定蛋白质含量。目前常用的有四种经典方法,即凯氏定氮法,双缩尿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另外还有一种近十年才普遍使用起来的新的测定法,即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其中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法)法和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双缩尿法(Biuret法)法灵敏100倍以上。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一、常量凯氏定氮法 1.原理: (1)消化:样品与硫酸一起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 (2)在消化过程中添加硫酸钾可以提高温度加快有机物分解,它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钾,可提高反应温度,一般纯硫酸加热沸点330℃,而添加硫酸钾后,温度可达400℃,加速了整个反应过程。此外,也可以加入硫酸钠,氢化钾盐类来提高沸点。其理由随着消化过程硫酸的不断地被分解,水分的逸出而使硫酸钾的浓度增大,沸点增加。加速了有机的分解。但硫酸钾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温度太高,生成的硫酸氢铵也会分解,放出氨而造成损失。 为了加速反应过程,还加入硫酸铜,氧化汞或硒粉作为催化剂以及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次氯酸钾作为氧化剂。但为了防止污染通常使用硫酸铜。所以有机物全部消化后,出现硫酸铜的兰绿色,它具有催化功能,还可以作为碱性反应指示剂。 (3)蒸馏:样液中的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释放出氨,在这操作中,一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二是要防止样液中氨气逸出。 (4)吸收与滴定:蒸馏过程中放出的氨可用一定量的标准硫酸或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氨的吸收,然后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反滴定过剩的硫酸或盐酸溶液,从而计算出总氮量。 半微量或微量定氮通常用硼酸溶液吸收后,再用标准盐酸直接滴定,硼酸呈微弱酸性,用酸滴定不影响指示剂变色反应,它有吸收氨的作用。 2.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样品中0.50-2.00g→于500ml凯氏瓶中→加10g无水K 2SO 4 →加0.5gCuSO 4 →加 20ml H 2SO 4 →在通风橱中先以小火加热,待泡沫消失后,加大火力,消化至透明无黑粒后, 将瓶子摇动一下使瓶壁炭粒溶于硫酸中→继续消化30分钟→至到样液呈绿色状态,停止消化,冷却→加200ml水→连接蒸馏装置→用硼酸作吸收液→在凯氏瓶中加波动珠数粒和80ml50% NaOH→立即接好定氮球→加热→至到凯氏瓶内残液减少到三分之一时,取出用水冲洗→用0.1N HCl滴定。 3.计算: 总氮量%= (N(V 2-V 1 )×0.014)/W × 100 二、双缩脲法(Biuret法) 1.原理: 脲小心加热至150~160 摄氏度时,两个分子的脲脱去一个氨分子生成双缩尿,可于铜

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报告

HPLC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应用化学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HPLC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HPLC采用对比外标样品方法来确定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2.熟悉仪器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 ),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为“1,3,5-三嗪-2,4,6-三氨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三聚氰胺呈弱碱性(pH=8),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5.5-6.6)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三.实验药品和仪器 仪器:50ml容量瓶减压过滤装置150ml烧杯分析天平超声波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含紫外-可见检测器,高压恒流泵,色谱柱温箱) 药品:伊利纯牛奶5g 乙腈纯净水三聚氰胺标准品 四.实验步骤 1.标准品溶液的配制已配制的1mg/mL的贮备液,取样用50%甲醇水溶液稀 释。

三聚氰胺工艺技术方案

三聚氰胺工艺技术方案 根据原料路线不同,三聚氰胺生产方法有双氰胺法和尿素法。由于以尿素为原料的生产路线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远优于以双氰胺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双氰胺法已逐步被淘汰,尿素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国内、外技术工艺概括 世界三聚氰胺的生产方法按原料分有双氰胺法和尿素法;按操作压力分有高压法(8-10MPa,代表性的工艺有新日产法、欧技技术和美国Allied 法)、低压法(0.5-1.0MPa,代表性的工艺是荷兰DSM法)、常压法(0.05-0.1MPa,代表性的工艺有德国BASF法、奥地利OSW法、烨晶科技的气相淬冷法和中国自行开发的半干式常压法)。世界三聚氰胺的生产方法分类见表1-1。 表 1-1 世界三聚氰胺的生产方法分类

目前世界三聚氰胺生产普遍采用尿素原料路线。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可分为高压法、低压法和常压法等三种主要生产工艺。无论哪种工艺技术,其生产都有反应、淬冷和尾气回收三个工序。 1)反应过程:以熔融尿素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尿素转化为三聚氰胺,同时放出NH 3和CO 2。三聚氰胺的化学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2)淬冷过程:反应后生成物可用水、母液或气体进行急冷,以防止高温下产物水解,减少反应副产物的生成。 3)尾气回收:三聚氰胺生产中生成的NH 3和CO 2:必须回收后循环利用, 国内外对尾气回收技术均十分重视,是三聚氰胺生产工艺技术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1、国外技术工艺概括 目前,世界上技术先进、竞争力较强的三聚氰胺生产工艺主要有日本的Nissan 和意大利的Montedison 高压法以及荷兰DSM 和德国BASF 的低压法。 1)Nissan 工艺 Nissan 工艺是将熔融尿素加压至10.0 MPa ,经高压洗涤塔吸收反应器释放的尾气中残余的三聚氰胺和未反应的尿素后进入三聚氰胺反应器,同时与加压、加热至10.0 MPa ,400 ℃的液氨进入反应塔,在10.0 MPa 和6H N-CO-NH 2 2 热压力三聚氰胺尿素+ 2 +3CO 36NH N N N 2NH 22NH 氨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