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流程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流程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权益,提

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涵盖了医疗机构从医疗质

量管理、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历管理、事件管理等方

面的要求,可以有效地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下面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的流程: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2.确定医疗质量目标和质量指标,制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做好医疗风险管理工作。

4.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医务人员管理制度:

1.制订医务人员招聘、考核、奖惩和培训制度,确保医务人员的专业

水平和素质。

2.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人员执业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技术人员的执业行为。

3.定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和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医务人员的绩效。

三、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制定设施设备的验收、采购、安装和维护标准,确保设施设备的安

全有效运行。

2.制定设备使用操作规范和检验标准,规范医务人员的设备使用行为。

3.建立设备设施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设施设备故障时的及

时处理。

四、药品管理制度:

1.建立药品采购的审核、验收和入库制度,确保药品的合规采购和存储。

2.规范药品使用和管理,提高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减少药品误用和滥

用的风险。

3.建立药品库存管理和药品报废处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五、病历管理制度:

1.建立病历书写和归档的规范,确保病历的真实、完整和及时。

2.规范病历的审核和质控,提高病历质量和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3.建立病案管理和隐私保护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益。

六、事件管理制度:

1.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监测和分析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

2.建立事件处理流程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医疗不良事件的及时处理

和纠正。

3.建立不良事件通报和教训总结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

通过以上的核心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医疗机构可以更加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这些制度涵盖了医疗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管理层面到执行层面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分级护理制度 (10)查对制度 (11)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12)交接班制度 (13)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5)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6)危急值报告制度 (17)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1、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2、门、急诊、病房实行首诊负责制度。病人在医院门、急诊挂号(不管是否接受过预检分诊台分诊),到达目的科室后或选择医生后,首诊医师都应该热情接诊,按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历,进行诊疗工作。 3、首诊医师在接诊后发现病人所述病症与本科无关或需他科会诊,应在门诊病历上书写初步诊断后请有关科室会诊,并向病人讲明原因,指导就医路线。如遇重症病人或行动不便的病人可请会诊医师到诊室或床边进行会诊,需要多科会诊的可送急诊科观察室,由急诊科负责组织会诊。被邀请会诊人员应随请随到,通力合作,进行诊疗。 4、首诊医师认为病人病情危重需转科治疗时,应负责联系有关科室,转科前应进行必要的处置,对转科及转送到医技科室检查途中可能发生危险的病人,呼请轮椅或推车护送,并派医护人员护送,以防发生意外,并向接收科室交代有关事宜。 5、首诊医师认为病人病情需转外院诊治,原则上要先请本科主任或二值班会诊后再作决定。对于危重症病人转院要报医务处或总值班,并向病人讲清转院原因,注意途中安全。 6、临床医师在接诊需会诊、转科、转院病人后,如果不书写首诊病历或让病人退号,都视作推诿病人、按违反规定处理。发生不良后果的按规定予以行政、经济处罚,情况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相关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相关流程 目录 一、首诊负责制度相关流程 1.首诊负责流程 (99) 二、三级查房制度相关流程 2.三级查房流程 (100) 3.住院患者评估流程 (101) 三、会诊流程 4.普通会诊流程 (102) 5.急诊会诊流程 (103) 6.多科联合会诊流程 (104) 7.外请专家会诊流程 (105) 8.外出会诊流程 (106) 9.远程会诊流程 (107) 四、分级护理制度相关流程 10.特级护理入院护理流程 (108) 11.特级护理住院护理流程 (109) 12.一级护理入院护理流程 (110) 13.一级护理住院护理流程 (111) 14.二级护理入院护理流程 (112)

15.二级护理住院护理流程 (113) 16.三级护理入院护理流程 (114) 17.三级护理住院护理流程 (115) 18.二三级护理出院护理流程 (116)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相关流程 19.总值班流程 (117) 20.医疗交接班流程 (118) 21.护理交接班流程 (119)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相关流程 22.疑难病例讨论流程 (120)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相关流程 23.急危重患者抢救流程 (121) 24.抢救资源紧急调配流程 (122) 八、术前讨论制度相关流程 25.术前讨论制度流程 (123)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相关流程 26.死亡病例讨论流程 (124) 十、查对制度相关流程 27.患者身份识别查对流程 (125) 28.医嘱查对流程 (126) 29.服药、注射、输液查对流程 (127) 30.输血查对流程 (128) 31.饮食查对流程 (129) 32.口服药查对流程 (130)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最新版)

18项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三、会诊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手术平安核查制度;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三、新技术和新工程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信息平安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完毕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根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效劳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X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根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那么。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标准,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标准流程。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这些制度包括以下18项: 1.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是为了规范医护人员对重危病人抢救的医疗行为,防止不安全医疗责任事件发生而制定的。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医疗部门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专门医疗部门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2.三级查房制度 三级查房制度是指医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对病人进行查房,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三级查房分为主治医师查房、主任医师查房和科主任查房。

3.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是指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向其他医生寻求意见和建议。会诊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规定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4.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是指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将病人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是指医护人员在值班和交接班时,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指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疑难病例时,可以组织专家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是指医护人员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抢救,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8.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是指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应当组织专家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是指医护人员在处理死亡病例时,应当组织专家讨论,分析死因和处理过程,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流程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权益,提 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涵盖了医疗机构从医疗质 量管理、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历管理、事件管理等方 面的要求,可以有效地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下面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的流程: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2.确定医疗质量目标和质量指标,制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做好医疗风险管理工作。 4.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医务人员管理制度: 1.制订医务人员招聘、考核、奖惩和培训制度,确保医务人员的专业 水平和素质。 2.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人员执业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技术人员的执业行为。 3.定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和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医务人员的绩效。 三、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制定设施设备的验收、采购、安装和维护标准,确保设施设备的安 全有效运行。

2.制定设备使用操作规范和检验标准,规范医务人员的设备使用行为。 3.建立设备设施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设施设备故障时的及 时处理。 四、药品管理制度: 1.建立药品采购的审核、验收和入库制度,确保药品的合规采购和存储。 2.规范药品使用和管理,提高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减少药品误用和滥 用的风险。 3.建立药品库存管理和药品报废处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五、病历管理制度: 1.建立病历书写和归档的规范,确保病历的真实、完整和及时。 2.规范病历的审核和质控,提高病历质量和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3.建立病案管理和隐私保护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益。 六、事件管理制度: 1.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监测和分析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 2.建立事件处理流程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医疗不良事件的及时处理 和纠正。 3.建立不良事件通报和教训总结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

医院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三、会诊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十二、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是强化医务人员职责、防止推诿病人,贯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体现,首次接诊的医院为首诊医院;首次接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首先接诊的医生为首诊医生。首诊负责制要求:

(一)各级医生应对接诊病人认真询问病史,详尽体格检查,规范书写门诊病历,作出初步诊断及诊治处理意见。 (二)病人无论转科、转诊和住院都必须书写病历。 (三)危重病人转诊或收住院须有医护人员护送,严密监测途中病情变化。 (四)病房值班医护人员如发现收治病人病情可能属于其它专科时,不能推诿病人,应先接收,先处理,及时请相关专科人员会诊,在他科同意转科后转入相关科室。有争议者,提请医务处协调或裁决。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查房是住院诊疗最基本、最重要的医疗活动。通过查房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通过查房可以检查医疗护理工作完成的情况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科室应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要求自上而下逐级严格执行,参加查房人员必须穿戴整洁、严肃认真,查房时不得接私事电话,不得谈论与查房无关的话题。 (一)住院医师查房制度 1、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二次,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晚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新的病情及时处理。 2、对危急、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别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和各种医疗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化验报告单分析检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 4、向实习医师讲授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及分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督促病人配合执行医嘱,按时服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查对制度 9、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0、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13、分级护理制度 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5、危急值报告制度 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7、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凡第一个接待患者的科室和医师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二、首诊医师负责安排患者的诊疗事宜,详细询问病情并体检,详细记录病史,及时给予初步诊断。同时开具各项必要的检查申请单及初步治疗药物处方。 三、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或确系他科的患者时,应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后,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 四、对于经首诊诊治后必须留院观察的患者,该医师应负责对接手诊治的医师进行床旁交班,并对病人家属说明由该医师继续负责其诊治。 五、凡是患有多科疾病或诊断未明的患者,应当经所有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后,根据此次发作的主要疾病,确定转由相关专科医师负责继续诊治。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 六、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做相应处理后方可行辅助检查及转科。急、危、重症患者行辅助检查及收住其他专科时,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 七、如患者确需转科,在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医师负责联系安排。如需转院,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联系上级医院或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落实好接待医院后方可转院。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实行主任医师(科主任)、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制度。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下午巡视一次。 二、医护人员查房前准备病历、有关检查报告和检查器材等,经治的下级医师报告病历摘要、当前病情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分析病情,确定必要的检查,作出明确的指示。 (一)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护士长参加。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决定院内外会诊并主持会诊,决定出院、转院问题。及时处理下级医师的医疗报告。抽查医嘱、检查病历质量,审阅出院病历。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理论和诊断方法,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诊断,帮助下级医师提高业务水平。 (二)主治医师查房,带领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等对分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对新入院、疑难、重危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指导下级医师操作,决定检查、手术、会诊、转科、出院等日常医疗事务。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掌握分管患者病情变化,参加危重病例抢救,处理下级医师医疗报告,执行上级医师的医嘱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工作。检查病历,帮助下级医师提高病历质量。负责解答患者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8项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8项 1.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建立临床诊疗工作流程和标准,对于常见病、 多发病进行规范化的诊疗路径管理,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感染控制制度:制定有关医院感染、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等的防控 措施,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的控制。 3.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及时上报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并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评估和处理,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4.药品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的采购、配送、使用和贮存等方面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防止假冒伪劣药物的流通。 5.医务人员培训制度:建立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医 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确保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临床能力。 6.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的填写和归档,确保病案的完整和准确, 为医疗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7.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管理,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8.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确保医疗设 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9.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对医疗过程进行规范和监控,优化医疗流程和 服务效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0.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 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11.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定 期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 12.病房管理制度:规范病房内的工作流程和环境,保持病房的整洁 和安全,提高病人的住院体验和治疗效果。 13.输血管理制度:对输血过程中的采血、检验、储存、输送和注射 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 14.禁病安全防护制度:对可预防的禁忌病症进行防控,提高患者用 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15.急救体系建设制度:为急救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药物和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16.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患者对治疗方 案的理解和配合,减少医疗纠纷和误诊率。 17.随访管理制度:建立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的康 复情况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后续的健康指导和服务。 18.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这些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建立和严格执行,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 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制 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相关流程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相关流程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核心制度来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以下是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的十八项核心制度及其相关流程: 1.卫生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流程:包括建立医疗质量委员会,定期召开医疗质量评审会议,制定医院医疗质量目标,提出改进措施等。 2.医务人员管理制度: 流程:明确医务人员的任职条件和资质要求,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的考核、评价和培训机制,落实日常监督和管理。 3.医疗项目规范管理制度: 流程:建立医疗项目审核制度,严格控制医疗项目的上线,加强对医疗项目的监管和审查,确保医疗项目的质量和合法性。 4.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流程:建立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储存和使用制度,定期组织器械的检查与维护,并建立相关的报废和更新制度。 5.临床操作规范制度: 流程:制定临床操作规范,包括各类手术、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确保医务人员的操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6.护理工作规范管理制度:

流程:制定护理工作规范,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加强医 护协作,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7.药品管理制度: 流程:建立药品采购、验收、存储和使用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和流程, 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监测,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8.患者隐私保护制度: 流程:建立患者信息的保护制度,包括患者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存储 等方面的规定,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9.医疗纠纷处理制度: 流程: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包括接收投诉、调查核实、协商解决、处理结果反馈等环节,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10.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流程:建立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处理和防范等环节,及时处理和纠正不良事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 发生。 11.感染控制制度: 流程:建立感染控制小组,制定感染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监测和分 析感染情况,对感染病例进行控制和隔离,提高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 12.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流程:建立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维修和报废制度,定期对医疗设 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引言 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和严格遵守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利益。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制度,共计十八项。 1.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将医疗流程规范化,确保每个环节合理、高效地进行。 主要通过制定临床路径、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和时间节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是指临床或服务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事 件的监测、报告、调查和处置的规范程序。通过及时报告、追踪和分析不良事件原因,可及时纠正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3. 医疗错误处理制度 医疗错误处理制度是通过建立规范的错误处理程序,对医疗行为中的错误进 行调查、诊断、纠正和预防。通过公正、透明的错误处理,可有效减少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安全。

4.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维护和废弃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合理使用和管理医疗器械,可防范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 5.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指规范和管理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制度。通过建立护理规范、提供培训、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质量,可保障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6. 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机构内药品的采购、储存、配发和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通过合理使用和管理药品,可减少药品误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7. 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防止医疗机构内的感染发生和传播。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管理等措施,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 8.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对输血相关操作的规范和管理。通过确保血液安全、严格的输血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口腔门诊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内容

口腔门诊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内容 口腔门诊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口腔健康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口腔门诊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负面新闻,如手术事故、医疗纠纷等。为了确保口腔门诊医疗的质量和安全,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指导和管理门诊医疗过程。本文将介绍口腔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的18项核心制度内容,以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一、医疗质量控制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口腔门诊医疗质量的基础,包括制定医疗质量目标、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实施内部质量控制等。 1. 医疗质量目标的制定 设定医疗质量的目标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第一步,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可以引导门诊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注重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医疗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 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可以对医疗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评

估,从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3. 内部质量控制的实施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通过制定内部标准和规范, 并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从而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过程 的质量和安全。 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疗安全而建立的, 包括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等。 4. 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是门诊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 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疗安全。 5. 医疗责任追究制度 医疗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疏忽、错误等行为 进行追究和处理,以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疗安全。 6.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是门诊医疗机构在患者提出医疗纠纷时,按照法律 程序进行调解、仲裁或诉讼处理,确保公平公正。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 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

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 (一)定义 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医疗质量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而医疗质量安 全核心制度则是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措施。以下是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要点。 1.紧急救治制度:明确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急救系统和应急处置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发生不良事件的及时报告与处理 程序,保证信息畅通和风险的即时控制。 3.医疗过失事故调查制度:建立医疗过失事故调查机制,明确责任追 究和处理程序,对过失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处理。 4.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临床路径,明确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临床效果和资源利用效率。 5.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6.医疗纠纷调解制度:设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加强医患沟通和纠纷 调解工作,促进双方和解和谐发展。 7.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配送、储存和使用程序,确保药品 的质量和安全。 8.感染控制制度:制定科学的感染控制方案和防控措施,加强医院感 染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9.手术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手术前、中、后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提高手术安全水平。

10.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使用,进行 定期维护和检测。 11.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患者 隐私和医疗机构信息安全。 12.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明确职业行为 准则,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平。 13.医疗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制度:规范医疗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减少操作失误和疏漏。 14.病案管理制度:建立病案管理制度,确保病案的完整、准确和机 密性。 15.联合差异治疗制度: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各专业人员的协作和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协同效应。 16.继续教育机制:建立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 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17.高风险手术疑难病例讨论和服务制度: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和 专家会诊,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18.公众参与制度:强调公众在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参与,提高医 疗机构透明度和公信力。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机构应制订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定期进行监 督和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些制度,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保障患者的健 康权益和生命安全。同时,医务人员也应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它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科学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疗设备,还需要具备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医院核心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是医院的十八项核心制度。 1. 严格质量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 患者隐私保护制度:严格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 医疗诊疗规范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的医疗诊疗规范,确保医生的诊治符合行业标准。 4. 知情同意制度:医生要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知情告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5. 应急处置制度:规定医院各类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处置流程和预案,确保应变及时有效。 6. 员工职业道德制度:鼓励员工恪守职业道德,在医院全体员工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7. 诉求处理制度:建立诉求处理机制,对患者的投诉、意见及时处理,并予以答复。

8. 员工权益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9. 病案质量管理制度:实行病案管理评审制度,保证病案资料各项指标符合医疗行业标准。 10. 科研与教学规范制度:规范医院的科研与教学活动,实行科研项目管理和成果评价制度。 11. 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各项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从安全源头预防医疗事故发生。 12. 医学伦理教育制度:对医生实行医学伦理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道德水平。 13. 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储存、领用和配发等流程,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14.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行为在安全性和必要性上的平衡。 15. 挂号服务制度:规定挂号服务流程和规范,保证患者就诊的方便和效率。 16. 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控制医院运营成本,保证财务稳健。 17. 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对符合条件的患者,为其提供合作医

十八项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 1.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病人安全管理和医疗机构内部安全管理,确保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 医疗纪录管理制度:确保医疗纪录的准确、完整、及时和机密,并规定了医疗纪录的保存和归档的要求。 3. 医疗质量评估制度: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活动,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并采取改进措施。 4.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识别、评估和控制医疗风险,以减少意外事件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 5. 医疗质量监测制度: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符合规定和要求。 6.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7. 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采购、配药、使用和监测,确保药物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8. 感染控制制度: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9. 病人权益保护制度:保障病人的知情权、自主权和隐私权,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10. 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规定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调查和解决医疗事故,防止再次发生。 11. 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并 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12. 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医师和其他医务 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13.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规范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效果和资源利用效率。 14. 病案管理制度:确保病案记录的准确、完整和规范,并规 定病案管理的流程和要求。 15. 远程医疗管理制度:加强对远程医疗活动的管理,确保医 疗质量和数据安全。 16. 诊疗规范制度:制定和实施诊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和效果。 17. 医疗质量培训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疗质量培训,提高医疗质量意识和能力。 18.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不良事件报告、追踪和处置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文)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文)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计委组织制定了新《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分8章48条,在高度凝练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先进做法,重点进行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制度的设计,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体系。总结提炼了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严格执行。 1 第1项首诊负责制度 (一)患者首次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首诊医师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 (二)诊断为非本科疾病,及时转至其他科室诊疗。若属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患者。 (三)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并同意,被邀科室须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会诊。 (四)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要按时会诊,认真执行医院会诊制度,形成书面会诊意见交申请科室医师。 (五)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

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主管院长或医务科、总值班协调解决。 (六)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急、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七)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须先抢救,同时由患者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八)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患者,须由经治医师(必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风险及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知情告知和妥善安排。 (九)首诊医师应对患者的去向或转归进行登记备查。 (十)凡在接诊、诊治、抢救患者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患者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2 第2项三级查房制度 (一)三级医师是指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经治医师。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文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文 导读:新《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共分8章48条,重点进行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制度的设计,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体系。总结提炼了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严格执行。那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分别是什么?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计委组织制定了新《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分8章48条,在高度凝练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先进做法,重点进行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制度的设计,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体系。总结提炼了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严格执行。 第1项首诊负责制度 (一)患者首次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首诊医师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

(二)诊断为非本科疾病,及时转至其他科室诊疗。若属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患者。 (三)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并同意,被邀科室须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会诊。 (四)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要按时会诊,认真执行医院会诊制度,形成书面会诊意见交申请科室医师。 (五)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主管院长或医务科、总值班协调解决。 (六)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急、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七)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须先抢救,同时由患者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