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标准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的标准。

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2018年7月3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主持召开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修改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百科名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目录 前言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定义 分类和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浓度限值 监测 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标准的实施前言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定义 分类和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浓度限值 监测 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标准的实施展开编辑本段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本标准在下列内 容和章节有改变:-标准名称;-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编辑本段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 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编辑本段引用标准 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

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 9801 空气质量一 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 8971 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264 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3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引用标准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 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是指用于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程度的标准,它通常包括一 系列参数,如PM2.5、PM10、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空气质量检测标准通常由政府或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发布,并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空气污 染治理和公共健康维护等领域。 在中国,空气质量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自2012年开始,中国实 施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该标准共分为6个级别,从优 到劣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和六级。其中,一级为最优空气质量,六级为最差。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PM10、SO2、NO2、CO和O3六种。 下面是对这6种污染物的详细介绍和空气质量标准的具体要求: 1. PM 2.5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是空气中最危险的污染 物之一。它们能够深入肺部并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等疾病。 因此,世界各地都制定了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 在中国,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采用24小时平均浓度和年均浓度两种方式进行评价。24小时平均浓度的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年均浓度

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如果24小时平均浓度超过100微克/立方米时,则达 到严重污染水平。 2. PM10 PM10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是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主要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 肺病等,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中国的PM10空气质量标准同样采用24小时平均浓度和年均浓度两种方式进行评价。24小时平均浓度的限值为150微克/立方米,年均浓度限值为70微克/立方米。如果24小时平均浓度超过420微克/立方米时,则达到严重污染水平。 3. SO2 二氧化硫(SO2)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燃油的燃烧。它们可在空气中形成二 次污染物,如硫酸雾和硫酸盐等。它们对人类和环境有害,能够引起学生流失、植物死亡和建筑物损坏等问题。 中国的SO2空气质量标准采用日均值进行评价。限值为150微克/立方米。如果日均值超过500微克/立方米时,则达到严重污染水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空气质量的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改善空气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文将对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一览介绍。 一、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该标准将空气质量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至六级,一级为最好,六级为最差。标准中规定了多种空气污染物的限值浓度,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等。此外,中国还制定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8352.5-2013)等相关标准,以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美国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领先国家之一,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十分严格。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AQS)。NAAQS将空气质量分为六个指标,包括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和铅。标准中规定了每个指标的限值浓度,以及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方法。此外,美国还制定了《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以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管理和保护。 三、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欧盟是一个由28个成员国组成的政治和经济联盟,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由欧盟委员会制定。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空气质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优良、良好、一般和差。标准中规定了多种空气污染物的限值浓度,如二氧化硫、二氧化

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等级

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等级 我国于2012年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该标准对室内和室外 空气质量进行了规定和分类。根据标准,国家空气质量等级分为6级,从好到差依次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级别空气质量的含义 和防护要点。 1. 优 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优质空气是最理想的状态,趋近于天然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空 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稳定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人体健康不受威胁。此时,人们可以开 窗通风、户外运动等活动,不需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2. 良 良好空气质量条件下,空气中微生物及污染物的含量会有一定浓度。长时间处于这种 状态下,空气质量对一些易敏感的人群仍有所影响。因此,在良好的空气质量下,需要适 当开窗通风,不宜长时间留在空气不流通的封闭空间内。 3. 轻度污染 轻度污染其中指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略高于良好水平,微生物含量较多,容易引起呼 吸系统的不适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此时,需要加强室内通风、戴口罩等预防措施, 并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区域外活动。 中度污染是指空气中浓度较高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威胁。此时,建议不要 外出活动,尽量保持室内通风,并戴着具有过滤功能的口罩。对于一些特别容易受污染物 侵害的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范措施。 重度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极高的状态,对人体健康威胁非常大。此时,应该避 免外出,严格控制空气污染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根据个人情况选用合适的口罩、空 气净化器等防护设备。 6. 严重污染 如果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等级,那么污染物浓度已经达到极高水平,对人体的健康 影响极大。此时,应该采取尽可能多的措施,降低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和频次,被迫离开 高污染区域,尽量选择具备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在原本空气质量比较差的地区,更 要严格限制空气污染来源,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 1996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同时代替 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增加了 14 种术语的定义); -(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 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3. 氮氧化物(以 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4. 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5. 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 6. 氟化物(以 F 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7. 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8. 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9. 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10. 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11. 一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12. 植物生长季平均: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13. 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14. 标准状态:指温度为 273K,压力为时的状态。 4、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指用来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一系列指标和阈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降低空气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污染监测和治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般包括的主要指标有:颗粒物(PM10和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这些指标反映了空气中各种污染物 的浓度水平,以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根据国际惯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针对湿地、森林、牧场等自然环境的保护;二是人体健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针对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空气质量。 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通常以影响生态系统的因子为依据,例如树叶损伤、生物多样性等,以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而人体健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则以人体健康为基准,考虑到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指标和阈值,以保护公众的健康。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6个等级:一级为国家标准、二级为省级标准、三级为地区标准、四级为县市标准、五级为交通标准、六级为特定场所标准。不同等级的标准相对严格程度有所差异,以满足不同地区和场所的需求。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空气污染的来源、产生机制和传输特点,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毒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此外,标准的制定还应考虑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以确保能够在实际运行中得到有效执行。 总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进行空气污染治理的基础,它的制定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执行和监测,推动空气污染治理的科学发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珠海市中科领航科技有限公司 PILOT多功能气体检测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 -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 -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 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 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 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 环境空气氰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定义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982年4月6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布1982年8月1日实施)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规定,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1标准的分级和限值 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127;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1.2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见下表。 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毫米/米3 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0.150.300.50 总悬浮微粒 日平均* 0.30 1.00 1.50 任何一次** 飘尘日平均0.050.150.25

任何一次0.150.500.70 0.020.060.10 年日平均*** 二氧化硫日平均0.050.150.25 任何一次0.150.500.70 氮氧化物日平均0.050.100.15 任何一次0.100.150.30 一氧化碳日平均 4.00 4.00 6.00 任何一次10.0010.0020.00 1小时平均0.120.160.20 光化学氧化剂 (O3) 注:*“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 **“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超过的浓度限值。不同污染物“任何一次”采样时间见有关规定。 ***“年日平均”为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均值不许超过的限值。 1.2.1总悬浮微粒(T.S.P),系指100微米以下微粒。 1.2.2飘尘,系指空气动力学粒径10微米以下的微粒,该项为参考标准。 1.2.3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均值每月不得超过一次以上。 2大气环境质量区的划分及其执行标准的级别

空气质量标准及分类

空气质量标准及分类 引言 空气质量是评估一个地区空气清新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和分类体系。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空气质量标准及其分类。 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不同国家根据本土环境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以下是一些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简要介绍: 1. 中国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国实施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水平划分空气质量分指数(AQI)。AQI分为六级,从优到严重分别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 2. 美国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标准(NAAQS),以评估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主要污染物包括臭氧、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

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标准包括两个水平:保护公众健康的标准和保 护公众福祉的标准。 3. 欧盟空气质量标准:欧洲联盟也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以保护 公众健康。欧盟标准针对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铅 等污染物设定了限值。 空气质量分类 根据空气质量标准的不同,大气质量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气质量分类: 1. 优良空气质量:该分类表示空气质量良好,满足国家或地区 的空气质量标准。这种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2. 轻度污染:轻度污染表示空气中某些污染物超过了国家或地 区的标准限值,但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此时,敏感人群可 能会感到不适。

3. 中度污染:中度污染表示空气中某些污染物浓度较高,超过了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限值。此时,公众健康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敏感人群可能会有明显的不适。 4. 重度污染:重度污染表示空气中某些污染物浓度显著超过了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限值。这种空气质量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极大,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问题和其他健康问题。 5. 严重污染:严重污染表示空气中某些污染物达到极高浓度,远远超过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限值。这种空气质量非常危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结论 了解和遵守空气质量标准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至关重要。不同国家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和分类体系存在一定差异,但都旨在提高空气质量并减少空气污染的影响。通过加强监测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可以改善大气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 简介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是指在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用于评估和监测空气质量 的标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的发布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的背景、内容和应用。 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成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 题之一。空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保护环境、减缓空气污染的程度,各国不断完善和更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法律法规。环境保护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研究,定期修订和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污染形势。 内容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空气质量指数(AQI) 空气质量指数是用于描述和评估空气质量的指标,它综合考虑了大气中主要污 染物的浓度和对人体的影响程度。根据AQI的大小,可以将空气质量划分为不同 的等级,如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等六个级别。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对各个等级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 2. 污染物限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还对不同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进行了规定。各种主要的 大气污染物,包括细颗粒物(PM2.5和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都有相应的限值标准。这些限值标准旨在控制污 染物浓度,保证空气质量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3. 监测和评估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新版还包括了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监测方法的 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评估空气质量以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标准中详细描述了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要求,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步骤。

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

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 国家质量二级标准是指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如果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时,说明空气质量为良好。 空气质量指数通常分为六个等级。 1、一级:优秀,空气质量指数0至50。空气质量良好,基本无空气污染,各种人都能正常活动。 2、二级:良好,空气质量指数51至100。空气质量可以接受,但一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极端敏感人群的健康产生微弱影响,此类人应该减少户外活动。 3、三级:轻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101至150。易感人群症状轻微加重,健康人群症状加重,儿童、老年人以及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度的户外运动。 建议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多呼吸新鲜空气。 空气污染指数等级划分 一级:空气污染指数≤50 ,空气质量级别为I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优。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对公众的健康没有任何危害 二级:空气污染指数≤1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空气质量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除极少数对某种污染物特别敏感的人以外,对公众健康没有危害。 三级:空气污染指数≤150,空气质量级别为Ⅲ⑴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微污染。 对污染物比较敏感的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但对健康人群基本没有

影响。 四级:空气污染指数≤2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Ⅲ⑵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度污染。 几乎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对敏感人群的不利影响尤为明显。 五级:空气污染指数≤3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Ⅳ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重污染。 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 六级:空气污染指数>300,空气质量级别为V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所有人的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十条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指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维护大气环境质量,预 防和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制定的用于衡量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和推动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 要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 其次,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浓度限值、空气质量指数等。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方面,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针对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标准制定了相应的浓度限值,以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中国还制定了空气质量指数,用于直观地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提醒公众关注空气质量变化。 再次,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对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具 有积极的意义。通过严格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可以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空气污染,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同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也可以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完善和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促进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5264环境空气GB/T15432环境空气GB/T15439环境空气 HJ479 HJ482 HJ483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二 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 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臭氧的测定靛兰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971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法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T19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动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环境空气ambientair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3.2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le(TSP)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um的颗粒物。 3.3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10)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3.4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um的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3.5铅lead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3.6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 指存在于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um)中的苯并[a]芘。 3.7氟化物fluoride指以气态和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3.81小时平均1-houraverage指任何1小时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3.98小时平均8-houraverage指连续8小时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也称8小时滑动平均。 3.1024小时平均24-houraverage 指一个自然日24小时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也称为日平均 3.11月平均monthlyaverage 指一个日历月内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3.12季平均quarterlyaverage指一个日历季内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 --(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 -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引用标准 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 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 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发布时间:2006-04-0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引用标准 GB/T15262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8970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6921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8971空气质量苯并[a]花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花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5264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434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5433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定义 3.1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100d m的颗粒物。3.2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10dm 的颗粒物。 3.3 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3.4 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3.5 苯并[a]花(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花。 3.6 氟化物(以F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3.7 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3.8 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3.9 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3.10 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3.11 一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3.12 植物生长季平均: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 -1996) 发布时间: 2006-04-0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 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本标准适 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引用标准 GB/T 15262 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 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 空气质量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Saltzman 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 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靛蓝二 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空气质量 苯并]a ]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 定义 3.1总悬浮颗粒物(TSP ):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100卩m 的颗粒物。 3.2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10卩m 的颗粒物。 3.3 氮氧化物 (以 NO2 计) :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 的氧化物。 3.4铅(Pb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3.5苯并]a ]芘(B [a ]P ):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 ]芘。 3.6 氟化物 (以 F 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3.7 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3.8 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3.9 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GB/T 15439 环境空气 苯并[a ]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 空气质量 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 -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 -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

3、定义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 微米的颗粒物。 2.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微米的颗粒物。 3.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4.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5.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 6.氟化物(以F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7.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8.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9.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10.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11.一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12.植物生长季平均: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13.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14.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 4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4.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4.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5 浓度限值 本标准规定了各项污染物不允许超过的浓度限值,见表1。 表1 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中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标准,它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规定。本文将结合GB3095-1996标准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GB3095-1996标准主要包括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环境空气气体污染物的限值、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物的限值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内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规定。 根据GB3095-1996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分为四类, 分别是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其中Ⅰ类为最好的空气质量,Ⅳ类为最差的空气质量。四类空气质量标准的划分主要依据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以及环境质量的现状。各类别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限值依次递增,如SO2的评价标准限值 分别为50μg/m³、150μg/m³、500μg/m³和1000μg/m³。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GB3095-1996标准对环境空气气体污 染物的限值。GB3095-1996标准对主要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 (O3)等进行了限值要求。其中,SO2的限值为60μg/m³, NO2的限值为40μg/m³,CO的限值为4mg/m³,O3的限值为 80μg/m³。这些限值要求旨在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由于气体污 染物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损害等健康问题的发生。 此外,GB3095-1996标准还对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物进行了限值要求。根据标准的规定,环境空气中可分为可吸入颗粒

物(PM10)和可入肺颗粒物(PM2.5)。其中,PM10的限值 为50μg/m³,PM2.5的限值为40μg/m³。这些限值要求旨在保 护人体呼吸系统,减少颗粒物对肺部和呼吸系统的刺激和损害。 最后,GB3095-1996标准还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规定。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限值,如二氧化硫(SO2)、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氡(Rn)等。此外, 标准还对室内空气中部分有害物质如苯、甲醛等有限制要求,以保障室内环境的质量,保护居民的健康。 总的来说,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中国对大气 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规范的重要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环境空气气体污染物的限值、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物的限值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内容,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降低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空气质量问题愈发严重,对现行标准的执行和监管亟待加强,以进一步改善和保护环境空气质量。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加强监管,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减少大气污染、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GB3095-1996标准的出台,是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和限值的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