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预报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197.0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五章 河道洪水演算及实时洪水预报河道洪水演算,是以河槽洪水波运动理论为基础,由河段上游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预报下游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
本文着重介绍马斯京根洪水演算方法以及简化的水力学方法。
5.1 马斯京根演算法马斯京根演算法是美国麦卡锡(G . T. McCarthy)于1938年在美国马斯京根河上使用的流量演算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和发展,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应用形式。
下面介绍主要的演算形式。
该法将河段水流圣维南方程组中的连续方程简化为水量平衡方程,把动力方程简化为马斯京根法的河槽蓄泄方程,对简化的方程组联解,得到演算方程。
5.1.1 基本原理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入流和起始条件,通过逐时段求解河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和槽泄方程,计算出流过程。
在无区间入流情况下,河段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为122121)(21)(21W W t O O t I I -=∆+-∆+ (5-1) 式中:1I 、2I 分别为时段初、末的河段入流量;1O 、2O 分别为时段初、末的河段出流量;1W 、2W 分别为时段初、末的河段蓄量。
河段蓄水量与泄流量关系的蓄泄方程,一般可概括为)(O f W = (5-2)式中:O 为河段任一流量O 对应的槽蓄量。
根据建立蓄泄方程的方法不同,流量演算法可分为马斯京根法、特征河长发等。
马斯京根法就是按照马斯京根蓄泄方程建立的流量演算方法。
5.1.2 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方程马斯京根蓄泄方程可写为Q K O x xI K W '=-+=])1([ (5-3)式中:K 为蓄量参数,也是稳定流情况下的河段传播时间;x 称为流量比重因子;Q '为示储流量。
联立求解式(5-2)和(5-3),得到马斯京根流量演算公式为1211202O C I C I C O ++= (5-4)其中:⎪⎪⎪⎩⎪⎪⎪⎨⎧∆+-∆--=∆+-+∆=∆+--∆=t Kx K t Kx K C t Kx K Kx t C t Kx K Kx t C 5.05.05.05.05.05.0210 (5-5) 1210=++C C C (5-6)式中:0C 、1C 和2C 为马斯京根洪水演算方法的演算系数,,都是K 、x 和t ∆的函数。
河流防汛预警措施方案1. 引言河流防汛预警是指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及时并准确地对可能发生的洪水进行预测、预警,以提供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决策依据,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河流防汛预警措施,以确保在洪水来临之际能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预警方案2.1 气象预警- 监测并及时分析气象信息:建立气象观测网络,监测降雨、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通过气象预报模型和数据分析技术,判断降水量和降水类型,准确预测降雨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
- 系统化预警流程:建立预警流程,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发布等环节。
及时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汛措施。
2.2 水文预警- 河流水位监测:建立河流水位监测站网,实时监测河流水位信息,及时掌握河流水位的变化趋势。
- 水文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水文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建立水文预测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准确预测河流水位的变化趋势以及洪峰到达时间,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
- 预警等级划分:根据水位和洪峰水位的不同范围,划分预警等级,包括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等级,根据等级提供相应的预警信息和防汛建议。
2.3 流域管理和防洪措施- 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对河流流域的管理和治理,包括疏浚河道、加固堤坝、修建堤防等,提高河流的排涝能力,减少洪水的发生和洪灾的影响。
- 防洪物资储备:建立防洪物资储备库,保证足够的沙袋、沙包等防洪物资,以应对突发的洪水情况。
- 抢险队伍建设:组建强大的抢险队伍,提高抢险应急能力,及时投入抢险行动,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
2.4 公众教育和宣传- 公众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公众宣传洪涝灾害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预警信息发布:建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将预警信息发布给社会公众,采用多种方式,包括短信、微信、广播等,确保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接收。
一、前言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洪水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指挥洪水应急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监测预警组:负责监测天气、水位、雨量等洪水相关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洪水抢险救援工作。
(3)转移安置组:负责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组织、协调、保障洪水应急物资供应。
(5)宣传报道组:负责宣传报道洪水应急工作,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三、预警与响应1. 预警(1)根据气象、水文等部门提供的洪水信息,对可能发生的洪水进行预警。
(2)预警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2. 响应(1)根据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级应急队伍进入战备状态,做好抢险救援准备。
(3)对受灾群众进行转移安置,确保生命安全。
(4)组织力量抢修受损设施,保障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四、抢险救援1. 抢险救援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科学决策,合理调度救援力量。
(3)统筹兼顾,确保抢险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2. 抢险救援措施(1)组织救援队伍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救援行动。
(2)对被困群众进行搜救,确保生命安全。
(3)抢修受损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保障交通畅通。
(4)对受灾地区进行消毒、防疫,防止疫情发生。
五、转移安置1. 转移安置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受灾群众生命安全。
(2)有序组织,确保转移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3)保障基本生活,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
2. 转移安置措施(1)根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转移安置准备。
(2)对受灾群众进行转移,确保生命安全。
(3)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住所、生活必需品等。
(4)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六、恢复重建1. 恢复重建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建工作。
一、前言防洪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洪方案及应急预案。
二、防洪方案1. 组织领导成立防洪指挥部,负责本地区防洪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水位、雨量等水文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工程措施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完善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水库调度等工程措施,提高防洪能力。
4. 非工程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洪意识;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
三、应急预案1. 预警响应根据洪水预警等级,启动相应响应措施。
预警等级分为四级,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2. 人员疏散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疏散危险区域内的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3. 抢险救援成立抢险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援工作及时、有序进行。
4. 灾后重建洪水过后,及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
四、具体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防洪工作,成立防洪指挥部,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洪水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加强工程措施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洪标准,确保防洪安全。
4.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防洪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洪意识。
5. 落实物资储备做好防洪物资储备,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需要。
6.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结语防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本防洪方案及应急预案旨在提高本地区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洪工作,确保本地区安全度汛。
注:以上范文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洪水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洪水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洪水实施方案的制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方案制定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气象、水文、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洪水形成的原因和规律,制定综合性的应对方案。
3.灵活性原则: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对。
4.预防为主原则:强调加强洪水预警、预报和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洪水灾害损失。
5.社会参与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洪水的合力。
三、洪水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1.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的洪水监测预警系统,提高洪水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完善排水系统: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投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3.加强堤防管理:加强对河道堤防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修复堤防漏洞和破损,确保堤防的完好性。
4.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抗洪抢险的能力和水平。
5.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洪水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强化国土规划:加强对洪水易发区的国土规划管理,严格控制洪水易发区的建设活动。
四、洪水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大对洪水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洪水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
2.技术支持:加强对洪水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洪水防治的技术水平。
3.人员支持:加强对洪水防治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抗洪抢险的专业化水平。
4.社会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洪水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洪水的合力。
五、结语洪水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洪水实施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2月摘要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的应用平台中,采用河北雨洪模型河道演算法,分别建立大水(漫滩行洪)和中小水(主漕行洪)两个不同洪水量级下的子牙新河周官屯站洪水预报方案,通过率定计算选择最优参数,为周官屯站的洪水预报工作积累经验。
关键词: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子牙新河;周官屯;洪水预报中图分类号:P338文献标识码:BFlood Forecasting System Exploration of Zhouguantun Station on the New Ziya RiverHUI Feng-linAbstract:In the application platform of China ’s flood forecasting system ,the flood forecasting schemes ofzhouguantun station of Ziyaxin River under two different flood magnitudes of flood (flood discharge on floodplain )andmedium and small water (flood discharge from main channel )are established by river channel algorithm of Hebei rain flood model.The optimal parameters are selected through calibration calculation ,which can accumulate experience forflood forecasting of Zhouguantun Station.Key words :China ’s flood forecasting system ;Ziyaxin River ;Zhouguantun ;flood forecasting子牙新河周官屯站洪水预报方案探究回凤林(河北省保定水文勘测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0)文章编号:1006-8139(2021)01-052-04收稿日期:2020-09-03修回日期:2020-09-05作者简介:回凤林(1985-),女,201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情报预测、水资源动态分析与计算等工作。
一、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洪水内涝灾害风险不断上升。
为有效应对洪水内涝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1. 领导小组:成立洪水内涝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决策。
2. 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
3. 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转移安置、物资保障等工作。
4. 技术保障组:负责气象预警、水文监测、工程巡查等工作。
5. 信息宣传组:负责信息收集、发布、宣传等工作。
三、预警与响应1. 预警:密切关注气象、水文等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响应级别:根据洪水内涝灾害程度,划分为四个响应级别: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
3. 响应措施:(1)I级、II级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组织救援。
(2)III级响应: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力量进行救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IV级响应: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协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
四、救援行动1. 紧急转移:根据灾害情况,组织力量对受威胁区域内的群众进行紧急转移。
2. 救援力量:调集消防、公安、卫生、医疗等救援力量,全力投入救援行动。
3. 物资保障:及时调配救援物资,确保救援行动顺利进行。
4. 医疗救护: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为受灾群众提供紧急医疗救治。
五、善后处理1. 恢复生产:协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保障基本生活。
2. 灾后重建:对受灾严重的地区进行灾后重建,改善基础设施。
3. 总结评估:对应急响应、救援行动、善后处理等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六、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资金及时到位,支持应急响应、救援行动和灾后重建。
2.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3.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救援行动顺利进行。
4. 技术保障:加强气象、水文、地质等监测预警,提高预警准确性。
村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方案一、预案目的该预案旨在明确洪水来临时各职能部门、组织及个人的职责与行动指南,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是及时响应洪水威胁的关键。
村庄应配备必要的气象监测设备,并与上级气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实时获取最新的天气变化信息。
一旦接到洪水警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过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向全体村民发布预警信息。
三、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成立以村委会为核心的应急指挥小组,下设信息收集、人员疏散、物资保障、医疗救护、安全保卫等若干专责小组。
各小组需明确具体职责,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投入工作。
四、应急措施1. 人员疏散:根据洪水来临的方向和速度,制定详细的疏散路线,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
确保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优先安全撤离。
2. 物资准备:提前储备足够的救灾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帐篷、救生衣等,确保在紧急时刻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3. 防护措施:加固河堤,清理河道障碍物,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无阻。
对于已知的风险点,如桥梁、涵洞等,要提前进行检查和加固。
4. 应急救援: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工具,如橡皮艇、绳索等。
一旦发生意外,能够及时展开救援行动。
五、后期恢复与重建洪水过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受损房屋、基础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并尽快展开修复工作。
同时,对受灾村民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援助,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六、预案更新与演练该应急预案需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环境变化和新的需求。
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村性的防洪防汛演练,提高村民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总结。
洪水应急救援预案方案一、预案目的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因强降雨、水库泄洪、河流洪水等引发的洪水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三、预案原则1. 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2. 预防为主,综合防范;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5. 科学防控,确保成效。
四、组织指挥体系1. 成立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国务院主管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全国洪水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2. 各级地方政府应设立相应的洪水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洪水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3. 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水利部门。
五、预警预报1. 水利部门负责洪水预警预报工作,建立健全洪水监测预警体系,确保预警信息准确、及时、高效。
2. 气象部门负责提供降雨、台风等天气预警信息,并与水利部门共享。
3. 当我国范围内出现强降雨、水库泄洪、河流洪水等可能导致洪水灾害的情况时,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六、应急救援措施1. 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的指令。
2. 各级地方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洪水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防止洪水灾害发生。
3. 洪水发生时,各级地方政府应立即组织转移危险区域内的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 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抗洪抢险、救援救灾工作,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 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可根据需要,调度水利工程设施,采取拦洪、分洪、蓄洪等措施,减轻洪水灾害影响。
6. 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洪水过后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防汛预警预报实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特别是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防汛预警预报工作,提高防汛应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防汛预警预报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防汛预警预报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
这包括建设气象、水文、地质等监测站点,实时监测降雨量、水位、地质灾害等数据,并及时传输到预警中心,为预警预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防汛预警预报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预警发布机制。
根据监测数据,预警中心应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预警范围、预警时效等内容,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传播,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群众。
同时,防汛预警预报实施方案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防汛物资储备,组织人员转移安置,加强抢险救援力量,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应对。
此外,防汛预警预报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防汛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强社会对防汛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良好氛围。
最后,防汛预警预报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科技支撑。
利用先进的遥感、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提高灾害监测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为防汛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支持。
综上所述,防汛预警预报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完善的预警发布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科技支撑,才能有效提高防汛预警预报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地区各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防汛预警预报实施方案,共同为防汛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