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染料及其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和近红外荧光成像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699.56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进展, 2016, 6(4), 109-115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6 in Hans. /journal/aac /10.12677/aac.2016.64017

文章引用: 黄红香. 菁染料及其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和近红外荧光成像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Research Progress in Cyanine Dyes and Their Functionalized Nanocomposites Used for Bioanalysis and Near-Infrared Molecular Fluorescent Imaging

Hongxiang Huang

Department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of Fudan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Polymers, Shanghai

Received: Oct. 11th , 2016; accepted: Nov. 1st , 2016; published: Nov. 7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Abstract Cyanine (Cy) compounds can produce strong fluorescent emission in the near infrared region after radiation and be easily modified with various substituents, thus they have been recently widely used as fluorescent probes to bind with bio-molecules, cells and tissues. The as-prepared lumi-nescent materials have provided a facile route for the bioanalysis, molecular fluorescent imaging and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especially for the tumou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is work, we reviewed the latest achievement of applications of several well-known cyanine derivatives such as Cy3, Cy5, Cy7, Cy3.5, Cy5.5, and their bio-nanocomposites produced with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as luminescent probes in the fields of bioanalysis and near infrared molecular imaging.

Keywords

Cyanine, Bioanalysis, Near Infrared Image, Bio-Nanocomposite, Fluorescence

菁染料及其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和 近红外荧光成像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黄红香

黄红香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Email: hxhuang@

收稿日期:2016年10月11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1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7日

摘要

菁染料(Cy)在近红外区域有较强的荧光发射且易于修饰,因而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敏化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等物质,形成荧光标记的复合体,从而为生物分析、生物成像和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机理分析和治疗提供了一条非常便利的途径。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几种常见的菁染料(Cy3, Cy5, Cy7, Cy3.5和Cy5.5)及其与无机纳米粒子形成的纳米荧光标记物在生物分析和近红外成像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

菁染料,生物分析,近红外成像,生物纳米复合材料,荧光

1. 引言

随着荧光探针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近红外成像方法被广泛用于细胞标记、组织和活体成像、药物释放和疾病治疗的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领域[1] [2] [3],特别是在肿瘤模型的定位及光动力学治疗等领域。在近红外成像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具有稳定性好、近红外区域荧光效率高的荧光剂是标记研究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荧光染料有多次甲基菁(常称为菁染料)、方酸菁、荧光素和罗丹明等。多次甲基菁被发现于1856年,由于这类菁染料具有稳定性高、摩尔消光系数大、吸收波长可调以及化合物易于修饰等特点,作为光学材料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4] [5]。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分子识别技术、量子点、荧光标记和生物成像技术的发展,菁染料已经发展成为在DNA、蛋白质和核酸的分析,以及生物医学中肿瘤细胞的定位和治疗等方面使用的一种重要的荧光探针[6] [7]。

本文介绍了菁染料中代表性的Cy系列(Cy3, Cy5, Cy7, Cy3.5和Cy5.5)荧光标记剂及其功能化的生物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近红外成像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2. 菁染料的合成及其基本性质

菁染料是由不同的杂环核通过甲川链连接起来的一类不饱和杂环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M2N-(CH=CH)n-NM2,典型的Cy系列的菁染料的结构如图1所示[2]。共轭链的两端可以连接有杂环或芳香环,分子内部杂环上的氢原子也可以被一些烷基或其它功能基团所取代,形成菁染料的衍生物。常用的Cy系列菁染料中,根据两个氮杂环之间的甲川链的长度,可分为三甲川、五甲川和七甲川等菁染料,分别用Cy3, Cy5, Cy5.5和Cy7等表示(如图1所示)。这些菁染料具有一定的水溶性,有时为了提高它们的水溶性,人们会在杂环基端引入一些亲水基团,使得菁染料衍生物能够更好地与生物分子作用,提高荧光发射效率[7] [8]。不仅杂环N原子上的羧基可以改性,甲川链上的C原子也可以进一步烷基化,引入烷基或其它功能基团,改善菁染料的发光特性,满足生物标记的需要[7] [8] [9]。经过改性的菁染料还可以插入反胶束等微环境中,调节菁染料分子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控菁染料的发光特性,得到微环境对菁染料发光性质的影响,为生物标记提供模型体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