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的基本特征

政策的基本特征

政策的基本特征
政策的基本特征

政策的基本特征

“政策”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政治现象之一,是现代人在议论国家大事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关于政策的特点众说纷纭,有学者提出分为政策的基本特点和具体特点,其中基本特点包括政策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载体和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具体特点包括权威、明确和时效性;①有学者提出分为政策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特征,其中本质特征包括政策体现出一个国家或政治社会的政治现状,反映统治阶级意志;所有的国家政策都是公共政策;政策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政策的目标性与实践性;政策是由多种政治因素互动、表现为一系列环节的动态过程。形式特征则从政策与政治理论、政策与策略、政策与法律等方面着手论述。②有学者提出政策的特征包括中介性、阶级性、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阶段性、目的性、变通性等;③有学者提出其基本特征包括现实和有效性统一、稳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层次性和相关性的统一、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统一、系统性和权威性及其两重性等方面;④还有学者提出政策首先与秩序有关、政策依赖权威,政策意味着专业知识。⑤

关于政策一词的译法,经过我国学者的考证,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政策,顾名思义,就是政治上的策略或谋略。在古汉语中,虽然没有‘政策’一词,但却存在‘政’、‘策’两字,它们是被分开使用的。前者指政治、政权、刑事等,后者则指策划、策略、计谋。和我国相比,日本是接受西方文化较早的国家,明治维新后,大量西学传入日本,有些学者在翻译英文‘policy’时,从早已传到日本的汉字中挑选了政、策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政策”。⑥由此,我们撇开繁琐的甚至是牵强的特征分析,总结出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政治性

没有政治,就没有政策。政策与政治相伴而生。政治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任何政策都有政治性,从国家政策、社会政策到企业政策、家庭政策,都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及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这里的政治应该作广义的理解,不能仅仅从国家和政党的角度对其作狭义的理解。随着社会分化为利益相互对立或冲突的不同阶级与阶层,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的统一性不再存在,至少在涉及利益的社会分配时即是如此。不同的个人由于所处的地位、环境、所受的教育、个性等都不相同,致使价值判断各不相同。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不同的主体对于政策问题的看法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必然有不同的价值选择。政策的制定者必然会代表某些集

①刘斌王春福﹒政策科学研究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3—97.

②郑敬高﹒政策科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3-17 20-28.

③王福生﹒政策学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26-28 34-37.

④沈承刚﹒政策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29-39.

⑤[英]H.K.科尔巴奇.政策[M].张毅韩志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5):12.

⑥郑立新﹒现代政策研究全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1.

团或者个人的利益,他们在对某项利益进行分配而制定政策时,都含有通过该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体现了其价值选择,具有明显的政治价值取向。在利益矛盾和阶级冲突中形成决策,即通过政治的途径形成决策,这就是政策。

(二)策略性

政策是一种行为措施,并且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行为措施。就政策的结构而言,一项完整的政策,既包含了政策的目标,同时也包括实现该目标的计划、方法或手段。这种方法、手段等就体现了政策的策略性。

一般来说,政策的出发点是政治的,策略的出发点是管理的。政策是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实现的目标,但是政策制定者必然还有关于路径、方式方法的考虑,利用时机、技巧、智慧,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或达到某一既定的目的。尽管这种策略的谋划必须为行动的目标和价值服务,但它更多的考虑是怎样实现既定的目标价值,而不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价值。显然,政策除了具有政治性,还有策略性。

高效团队的基本特征

高效团队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目标是构成团队、维系团队成员的基础条件。一个团队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员工在追求特定目标上的能力,其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为次要因素。当人们基于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时,才会对彼此的优势予以认可,对彼此的缺点相互包容,凝聚力也因此而生。当个体的成长与团队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时,所有成员才会对团队产生归属感。共同的目标是个人与团队利益的纽带。 2.良好的沟通与协调 沟通是团队内人与人相互传递思想,交换信息从而达到认识的—致,协调是取得行动上的—致,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是团队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沟通的效果对于团队工作的成败有密切的关系,应注意消除障碍、提商效率,选择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沟通。成员应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下工作,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问题,每个成员都应努力了解别人的看法与观点。团队成员由于价值观、信仰、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个人之间的冲突总是在所难免的,没有任何的团队能够完全和谐。差异会导致分歧,分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导致冲突。但是,冲突并非都是破坏性的,冲突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还是一种重要而积极的现象,许多新观念的火花注往是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如果只强调忠诚与合作,提倡唯唯诺诺和不发表意见,反而使矛盾不能暴露,窒息了团队的生机。应使团队中建设性的冲突保持在恰当的水平上,通过沟通、疏导在团队中建立,和积极面对冲突的组织氛围和议事规程o 在达成共识之后,团队要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去协调人们的行为,只有团队协作才能使本来分散的个人和具有不同能力和个性的人结合起来,携手作战,组织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的相互协调的整体。 3.全员的高度参与(一致的承诺) 团队的运作往往采用协商和共同参与的方式,由全体成员共同决定团队L的目标、结构、作业原则和规范。团队协作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威力就是因为团队要吸引其成员直接参与各种管理活动;使全体员工不仅贡献劳动,而且贡献智慧,直接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组建团队的目的就是要促使普通人作出不平凡的事情,任何团队都不能依靠天才,因为天才毕竟是少数。只有设法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高度的参与热情,才能使每个人发挥出比他个人的才能要大得多的能力,也可以使每个人的弱点减编到最小程度。当全体成员都能为团队的发展毫无保留的奉献力量,整合自己的技能并充分发挥出来时,一种和谐的团队文化便产生了。 要使团队成员尽心尽力的工作,首要的一点就是对每—位员工给予“人性的尊重”。管理者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你面对的是受过良好教育,具清更多技能、更多信息的员工;应尽量满足员工对工作的期待,尊重每一个人的职责范围;以尊重人性的方式批评和表扬员工;应邀请员工共同参与制定计划,要让员工知道他所承担的工作是重要的,团队为他的存在而感到自豪……要始终牢记一点:当一个人受到尊重,被充分肯定、被赏识、被信任时,他会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那份责任,无限忠诚地对待事业。管理者应以一种尊重、关心、爱护甚至是感激之情对待员工,才会创造出和谐的团队,员工对团队的忠诚感、使命感与归属感也由此而生了。 4.注重团队的学习 当今时代是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量、知识量快速增长。适应这种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 2.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区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 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为线状或网络状、城市和工业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为岛状。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比重 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提高,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成都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中西部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原因,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带。 产业结构差异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东部地带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东部地带以重型产业为主 中部地带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南方北方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丰富。 南方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丰富。

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局面 2.西气东输 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到上海,还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省 3. 西电东送 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广州、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区 4.青藏铁路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整理

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 1、什么是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平等有那些特征? 答: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 特征: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的一致性等特征。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的保护(4)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3、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答: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论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还是早日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发展目标都需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全体国民的和谐相处。这种和谐实际上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当然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 1、党和国家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民族团结作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2、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答:民族团结对多民族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发展。在我们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不仅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国家的统一甚至生存也难以保证。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答: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它经历了实践、确立和发展完善三个阶段。 2、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1)、有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事务。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第四课: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1、新时期我党在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的方针是什么? 答:1987年,中央提出“要积极培养具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条件的少数民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 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简答题:D: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39 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2 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49 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53邓恩列举的备选方案的来源包括哪些57 G:公共政策:基本特征27、主要功能28、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29、 问题构建的步骤53、 终止的影响因素、可能遇到的障碍、策略 73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45 公共利益区别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74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50 L:利益的特点74 N: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29 R: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43 如何理解全球化46 S: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障碍54 W: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27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39 威廉·N·邓恩的政策方案评价标准 X: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39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41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45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53 西蒙提出的解决决策过程中的冲突方式59 行政权力强控制的种类74 Y: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去向的因素有哪些43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50 Z: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40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40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42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45 政策工具的作用、特征49 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58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形成的途径59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基本特点64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的基本观点64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中影响政策制定与政策效果之间关系的因素65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原因65 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65 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72 政策评估研究演进的划分阶段72 论述题: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 我国民族基本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4)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 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规定 坚持各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在民族问题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宪法特作了明确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5)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公共关系问答题参考

公共关系问答题(仅供参考) 1、公众的基本特点? 答:公众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结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体和社会团体。也就是说,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公众有以下的特点:1 体性。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公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关群体的特征。常见的群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法人群体,任务群体和角色群体。2同质性。即公众的形成是由一个组织的性质来确定的。3变化性。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4相关性。公共关系所指的公众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民大众或劳苦大众,而是指与特定社会组织相关联的个人,体和组织。这种关联性是由组织与公众间的相互利益决定的。 2 、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1情感性,2双向性,3广泛性,4整体性,5长期性 3 、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 答:1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1)公共关系适应了商品经济分工协作、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2)公共关系是物质生产供大于求,市场重心从卖方向买方过渡的产物(3)证券民主运动推动了公共关系的深化发展(4)民众的巨大压力迫使企业家放弃唯利是图的经营方针,采取利与公关并重的经营战略。2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现(1)民众社会地位提高,公众队伍形成,老百姓有了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可能(2)民主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而民主政治的每一步都需要公共关系活动的配合(3)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公共关系运行的重要保证。3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4大众传播事业的发达。 4 、概括组织形象的具体内容。? 答:1产品形象2员工形象,3机构形象,4管理形象,5企业文化形象。 5、如何按照公众的态度对其进行分类?。 答:1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2逆意公众又称为敌对公众,3独立公众,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 6 、简述做好政府公关工作的必要性?。 答:1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2有助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3有助于政府的廉政建设,4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伤风,5有助于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6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7有助于发展国际友好关系。 7 、说明需要与公众行为的关系? 答: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人类的五种需要由低到高排成一个阶梯,五种需要的排列顺序是: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属于低层次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属于中间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层次需要。3优势需要决定人的行为。公共关系活动要注意不断满足公众新的需要。 8 、组织形象设计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组织形象设计必须遵循“有效性”的原则,1公众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统一。2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的统一,3期望值与实际能力的统一。 9 、说明员工关系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答: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促使企业的决策及行为能充分体现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利益,能反映双方的愿望和要求,能说服员工将个体利益目标追求寓于企业整体利益目标之中,达成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关系。1企业需要通过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加内聚力。2组织需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 如果单纯从公共与政策的概念上来看,公共政策本应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不应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然而,在阶级社会中,任何政党和政府都是代表特定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其一切所为本质上都要服从阶级利益的需要。尽管从表面上看,政党和政府的政策行为有时并不带有政治色彩,如人口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等,但实质上还是为了巩固阶级统治的需要。尽管有违统治阶级意愿的政策结果在社会生活中并不鲜见,但那只是因为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缺少经验致使措施不当造成的,根本不是出于他们的本来的意愿。由此可见,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党和政府(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是源于政治动机的组织产物,因而它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价值选择性: 毫无疑问,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体系对公共政策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政策制定必然涉及价值判断,例如,在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回答“应当怎样做”、“怎样做才有意义”等问题,这就是在作价值判断。制定任何一项政策,其首要前提就是价值判断。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论其是否自觉地意识到,其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当然,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绝非简单的概念,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把所有这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统称为价值观体系。一些人极力推崇所谓价值中立的理性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难以实现的。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标准 决策是有意识的选择活动,其影响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如政治压力、社会压力、资金压力、时间压力、社会经济环境、决策程序的限制,等等,然而,在关注这些要素时,我们不应忽视决策者本人价值观的作用。尽管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价值观难以确定且无法辨别,只能通过决策者的行为加以揣测。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政策常被视为发展和实现政党或利益团体目标的手段,政治上有利是决策的基础原则,政策分析家也往往是从这一方面研究和评价政策的制定过程。比如,工会组织的成员、农业联盟的成员和某一政党的成员常常会得益于某项特定的政策。以1972年美国总统竞选前国会辩论的情况为例,当时国会中的许多民主党议员强烈要求进行竞选资助的改革(包括开支的限制),他们的做法就代有这种色彩,因为在筹集竞选资金方面民主党的困难要比共和党大得多。 二、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一般而言,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总会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此种方案对本组织的生存、发展和扩大是否有利?对本组织的一般计划和日常行动是否会有影响?怎

公共关系试题答案

公共关系试题答案 一、填空。 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与)合作的一种(传播活动)。 2、认定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是(国际公关协会)。 3、认定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和社会(组织传播)的是(组织形象)的定义。 4、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主体—组织)、(客体—公众)和(传播沟通)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5、传播的五要素是:(信源)、(信道)、(内容)、(信宿)、(反馈)。 6、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是(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沟通)、(教育引导)。 1、公共关系的基本程序为:(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众实施)、(公关评估)。 2、现代公共关系之父是(艾维·李)发表原则(宣言)创立(公众必须被告知),树立(组织诚实)信条,奠定公共职业的理论依据。 3、公共传播媒介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中介物质(桥梁)或称(载体)。 4、公共交往中的认识偏差主要有:(心理定势)、(刻板印象)。 5、公共关系的四要素是:(组织)、(公众)、(管理)、(方法)。 6、认定公共关系是传播活动的是(英国)的(杰夫金斯)。 二、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众:是指具有共同特征,对一个组织的目标和发展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利益关系和影响力量所有个人、群体和组织。 3、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加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基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 4、宣传性公关:宣传型公关模式主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直接向公众表白自己,以求最迅速地将组织信息传输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高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

高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 区域特征分析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中提供区域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概括区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区域特征分析的内容和思路 1.区域特征分析的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内容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描述)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要运用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包括气候的特点、成因;地貌的特点、成因;水文特征;土壤、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时空变化等。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包括资源和能源分布特点;工业、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发展趋势;城市和城市化发展;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类型;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人口与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 2.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进而影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①位置特征: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 ②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地势高低、主要地形区。 ③气候特征: 气温和降水的数值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④水文特征: 河流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落差等。 ⑤人口特征: 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分布。 ⑥经济特征: 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农业区和工业区分布、主要产品和部门等。

浅谈的民族平等与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浅谈的民族平等与政策 的变化和发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谈我国的民族平等与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摘要】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在多民族国家的内部,或者是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政治问题。古今中外民族问题的状况,特别是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热点情况充分表明,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对民族与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极其深刻而重要的影响。而民族平等也是民族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字】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少数民族 【正文】 所谓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系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社会里,民族之间通常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民族关系,一般说来是不平等的。因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是造成一般的社会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 民族平等最初由资产阶级提出,曾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便成为欺骗和压迫本民族人民及其他弱小民族的工具。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被赋予了它真实的内容和科学的涵义,成为无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成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

(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 (4)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美国的革命具有浓厚的反对英国的性质。1765年“反印花税法”大会的议决案就反映出殖民地居民要求与英国本土的居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享有平等权利的斗争。1776年的《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压迫,获取取民族平等的重要文献。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为了战胜封建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标榜民主自由。即使并非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也高唱民族平等。但是由于它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它不实行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便不能生存,因此,当它取得稳固的统治地位之后,就变成新的民族压迫者,对广大不发达的弱小民族实行残酷的奴役和掠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平等完全成为资产阶级骗人的口号。 再来说说中国吧,长期处在封建制度下的旧中国没有什么民族平等可言。以后,在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一次规定了民族平等。由于辛亥革命(1911)没有改变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国以来若干民族平等的规定,仍然流于形式,成为地主、资产阶级欺骗国内各被压迫民族的工具。 中一贯坚持民族平等,把它作为处理国内的一项基本原则。早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就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成立前夕,把民族平等载入,1954年又载入,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条例和法规。由于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得到保障,产生民族压迫和剥削的社会基础已经铲除;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在国家的帮助下迅速发展,国内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

公共政策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 信息。 5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 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 策主体和社会公众。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 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 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 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6.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 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 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从实 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主要有: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② 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③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 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 力的提升。 8.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1)公共政 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2)改善和优化政策 的外部环境。 9.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系统 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 统构成。这四个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 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统 的运行得以顺利展开。 10.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1)层级结构 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 体决策模式。 11.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信息系统的职责主 要包括:(1)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 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 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 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 报信息资料;(2)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 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 向决策者反馈;(3)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 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 时向决策者反馈。 12.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 的地位和作用?(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 持或撤消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 (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 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 的法案。(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 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 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4)通 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13.试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 位和作用?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是国家最高的行 政管理机关。①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 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 导全国行政事务。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 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 范围。我国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首 长负责制。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在辅助 国务院行使职权的同时,也独立行使一些重 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②我国地方 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的 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 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 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因而在地方 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际 权力。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我国基本 上采取的是单一制──集权型的结构形式。 一方面,国务院对地方政府实行直接领导;另 一方面,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对地方政府的 各工作部门也实行领导或业务指导。 14.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 用?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 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 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 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 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国 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 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 的。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独 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重点掌握的政府政 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利 益。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但 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府 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使政府不得不或多或 少地接受他们的主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 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活动。西方国家政党 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党的权力集 中在少数领导人和议会党团手中。党的地方 组织大多只参与组织选举活动,党对议会党 团成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要求本党 全体议员一致保证党的政策主张能在议会中 通过,成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执政党对政 府政策制定的这种操纵现象,在日本表现得 比较突出。 15.试论述我国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现 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 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 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 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 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 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 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 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要由 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 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为 国家意志。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 基层三个层次。党的地方各级组织包括省(自 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各级党委。各级地方 党委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它在地区性政策 制定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党的基层 组织,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 贯彻实施进行保证和监督。我国实行的是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 制度中,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 八个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合 作,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党,它们 以参与者的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 党与各民主党派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主义 建设与统一战线内部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 讨论,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效政治 机制。 16.试论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决策的 影响?(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 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2)通过 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 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 1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描述: 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 水系特点: 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例如长江上游水系特点:落差大,多峡谷,支流多,金沙江段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川江段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较大) 分析金沙江段流域面积小的原因:因为流经地区河谷狭小,汇水面积小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水文特点: ①流量大小、②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⑦流速 5、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①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疏密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 土壤:①类型(红壤、黄土、棕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②分布③特点(肥力高低)

第一章 公共关系的概述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述 要点难点 第一章的学习要点包括:探讨公共关系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完整涵义;并以此为基线来分析比较公共关系学的概念与若干相关学科概念及相关实践范畴的关系,通过这种相关性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把握公共关系这个特殊概念。了解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难点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及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计划:理论教学5课时、技能训练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教学目标: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学习,主要了解公共关系起源的三个阶段和历史发展的概况,我们追溯公共关系的源流,了解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国内外公共关系的现状,剖析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诸多社会历史条件,对全面、准确和科学地把握公共关系思想与理论,开拓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讨论 教学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试述几种公共关系的定义,谈谈对公共关系的理解。 2、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3、公共关系是怎么兴起与发展呢? 二、讲授新课 (一)、公共关系思想的萌牙 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1800年伊拉克的一种农业公告,很有点象现代社会某些农业组织公共关系部的宣传资料。它告诉了农民如何播种、灌溉,如何对付危害庄稼的老鼠,如何收获庄稼等等。 在古希腊,社会对于沟通技术非常重视,并对从事这门技术的人给予很高的评价和奖酬,有些深谙沟通学问的第一流演说家常常被推为首领。 在我国古代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和军事活动中,亦有许多类似于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范例。合纵家苏秦运用游说手段,来影响公众和社会舆论,以对付秦国的吞并。连横家张仪,

基本组织

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1、上皮的概念:由许多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覆盖于人体的外表面或衬在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 2、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3、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结缔组织 1、结缔组织的特点:1)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间质多。2)细胞间质中有纤维。3)血管丰富、有神经末梢和淋巴管。 2、猪身上的结缔组织? 猪蹄筋坚韧致密的软组织 猪气泡肉疏松如蜂窝 软骨半固体 猪骨坚硬的固体 猪血流动的液体 3、疏松结缔组织的成分及其形态特征: 细胞:1)成纤维细胞:在光镜下,细胞成梭形或扁的星形,有尖细的突起;依附在纤维旁;核为长卵圆形,有1~2个明显的核仁。2)巨噬细胞:在光镜下,固定巨噬细胞多呈星形或梭形,不易与成纤维细胞区分;胞质中常有其吞噬的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异物颗粒,游离巨噬细胞形状多样,细胞界限清楚,细胞边缘有钝圆形突起;胞核常偏于细胞的一端。3)浆细胞:细胞较小;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碱性;胞核呈车轮状,常偏于细胞的一侧。4)肥大细胞:细胞较大,呈卵圆形;核小,染色浅;胞质内充满了粗大、均匀的嗜碱性颗粒;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淋巴管分布。 功能:1)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细胞器丰富。功能活跃,具有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以及基质的功能。2)纤维细胞:胞体较小;胞核小,着色深;细胞器较少。功能处于静止状态。机体创伤时,纤维细胞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与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一起构成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并大量分泌基质,从而填平伤口。3)巨噬细胞:活跃的吞噬功能。担负机体非特异性的防御功能。吞噬、处理抗原,并将此信息传递给免疫淋巴细胞;受淋巴因子的作用,可有效杀伤细胞内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从而间接或直接参与免疫反应。4)浆细胞:合成分泌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故浆细胞是体液免疫的效应细胞。5)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受到某些刺激后,可将其颗粒排放至细胞外,即出现脱颗粒现象(引起组织水肿)。可能主要是参与过敏反应。 纤维种类:1)胶原纤维:肉眼观:新鲜时呈白色,发亮,又称白纤维。物理特性:抗拉性极强,韧性大,但无弹性;化学特性:易被蛋白酶消化;亦可水解。形态特点:纤维束较粗,直径1~20微米,着色很浅。2)弹性纤维:肉眼观:呈黄色,又称黄纤维。物理特性:折光性强,富于弹性,韧性小。化学特性:难溶于水;但易被胰液消化。形态特点:纤维较细,直径0.2~1.0微米,分支交错;染色较深暗。3)网状纤维:形态特点:一般染色法不能使之着色,需用镀银法染色。网状纤维细而短,分支多,交织成网。又称嗜银纤维。由于构成它的胶原原纤维超微结构与胶原纤维的完全一致,其化学成分也为胶原蛋白,故认为网状纤维是胶原纤维的前身。 4、血液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1)组成:(1) 血浆:把血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剩下的黄色液体即为血浆。血浆相当于细胞间质。(2) 有形成分:包括血细胞和血小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