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纺织】目前纺织品的染色分类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纺织品常用染色牢度标准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
经过染色、印花的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受日晒、水洗、汗渍、熨烫、摩擦等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
染色、印花后,有的纺织品还要经过另外一些加工处理。
在使用和加工处理过程中,纺织品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叫做染料的色牢度。
容易变色、褪色的染色牢度低,反之,染色牢度就高。
纺织品的用途不同或加工过程不同,它们的色牢度要求也不同。
例如,作为内衣的针织物与日光接触较少,却需经常洗涤,因此它们的耐洗牢度要好,而对日晒牢度要求并不高;缝制运动服的纺织品则需具有较高的耐日晒、皂洗和汗渍的色牢度。
染色牢度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ISO105《纺织品一色牢度试验》目前已发布了13个部分,约70项,我国从1981年开始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绝大部分等效或等同于国际标准。
一、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的一般规定1.取样与试样的准备试样是指一小块备做试验用的纺织材料,通常是从一块能代表批量染色或印花纺织材料的大样上取得的。
组合试样是由试样与一块或两块经选定作为评定沾色用的贴衬织物所组成。
控制标样是指在试验中的一块已知变色和沾色程度的试样,用以保证试验的准确进行。
试样应在距整匹织物两端2m以外,离布边5cm以外处取样,织物应平整无皱纹。
印花布应包括同色位的全部色泽,若在一块试样中各种色泽无法取全时,可分别取数块同样大小的试样,使各种色泽均能包括。
试样还可以呈纱线和散纤维。
纱线试样可将所试纱线编成织物,然后从中取样;也可把纱线平行卷绕,如绕在U形金属架上或绕在一块硬纸板上;对某些不附贴衬织物的湿处理,可使用两端扎紧的绞纱。
散纤维试样可先把散纤维梳压成薄层,然后进行试验。
对上油的粗纺毛材料,样品应在牢度试验前洗净至含油率小于0.5%。
准备组合试样时,所用缝线不得含有荧光增白剂。
用两块单纤维贴衬织物组合试样时,如试样是织物,将试样夹于两块贴衬织物之间,通常沿一短边缝合,但某些试验方法缝四边。
几大染料种类
1、酸性染料,多适用于蛋白质纤维与尼龙纤维及真丝等。
其特征是色泽鲜艳,但水洗牢度较差,
干洗牢度优异,在天然死染色中使用比较广泛。
2、阳离子染料(碱性燃料),适用于腈纶、涤纶、锦纶与纤维素及蛋白质纤维。
其特点是色泽
鲜艳,很适合人造纤维,但用于天然纤维素与蛋白质织品的水洗与耐光色牢度很差。
3、直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水洗牢度比较差,耐光牢度不一,但经过改性的直接染
料其水洗色牢度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4、分散染料,适合于粘胶、腈纶、锦纶、涤纶等,水洗牢度不一,涤纶较好,粘胶较差。
5、偶氮燃料(纳夫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织品,色泽鲜艳,较适合于艳丽的色泽。
6、活性染料,大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较少用于蛋白质。
特点是色泽鲜艳、耐光,水洗、耐
摩擦牢度较好。
7、硫化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色泽灰暗,主要有藏青、黑色和棕色,耐光、耐水洗牢
度极好,耐氯漂牢度差,长期存放织物会破坏纤维。
8、还原染料,适合纤维素纤维织品,耐光、水洗牢度很好,并且耐氯漂和其它氧化漂白
9、涂料,适合于所有纤维,它不是一种染料,而是通过树脂机械的附着纤维,深色织物会变硬,
但套色很准确,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浅色。
纺织品染色工艺的流程及效果控制方法纺织品染色是一种将染料或颜料应用到纤维或织物上的过程,它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中的衣服、家居用品和工业制品等不同领域。
本文将介绍纺织品染色工艺的流程以及有效控制纺织品染色效果的方法。
一、纺织品染色的流程1. 原料准备在纺织品染色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原料,包括纺织品、染料/颜料、辅助剂和染色设备等。
2. 预处理预处理是纺织品染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它可以清除纺织品上的杂质和细菌,提高染料的吸附性和均匀度。
通常,预处理包括浸泡、漂白、清洗和漂洗等步骤。
3. 染色染色是纺织品染色过程的核心步骤,它涉及将染料或颜料施加到纺织品上,使其获得所需的颜色。
染色过程中,纺织品通常与染料溶液接触,通过渗透和扩散使染料与纤维发生反应,从而实现染色效果。
4. 后处理染色后的纺织品需要进行后处理来固定染料和提高染色效果的耐久性。
常见的后处理方法包括清洗、酵素处理和光固化等。
5. 检验和包装最后,染色后的纺织品需要进行检验,以确保达到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一旦通过检验,纺织品将进行包装,并准备发往下一个流程或出货。
二、纺织品染色效果控制的方法1. 染料选择染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纺织品染色效果的质量和稳定性。
染料应根据纺织品的材质、颜色要求和应用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
此外,与染料相匹配的辅助剂的选择也是重要的,它能够改善染色效果和纤维材料的亲和性。
2. 温度和时间控制在染色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两个关键的控制参数。
温度的选择应根据染料和纺织品的特性来确定,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染色效果不理想。
而时间的控制则是确保染料充分渗透和反应的关键因素,过短或过长的时间都会影响染色效果的质量。
3.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控制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染料对酸碱介质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根据染料的要求来调整酸碱度。
酸碱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到染料与纤维的反应速率和均匀性,从而影响染色效果的质量。
4. 搅拌和染色机械搅拌和染色机械在纺织品染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染料植物可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还可按生长状态分为野生植物,种植植物。
1按染色性质分类还原型:某些植物染料不溶于水,需要使用还原剂使其溶解使之上染纤维,然后再氧化复变为不溶性而固着在织物上的染料。
如靛蓝的染色是先将不溶于水的靛蓝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靛白,使之上染纤维,然后将织物透风氧化,再复变为不溶性的靛蓝而固着在织物上。
直染型:某些植物染料的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好,染液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可以采用直接染色法染色的染料,如红花、冻绿等。
媒染型:某些植物染料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颇好,染液成分虽然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但染色牢度较差,需要采用助剂或媒染剂进行染色的一类染料。
直染、媒染型:即可直接进行染色,也可利用媒染剂进行染色的一类植物染料。
如黄柏、姜黄、栀子等。
其他类型:利用植物染料中天然色素对酸碱性的溶解度不同,使之在纤维上固着染色,如红花、郁金。
2按化学结构分类天然染料有多种化学结构,按化学组成可分为:类胡萝卜素类:栀子黄类黄酮类:槐花黄、青茅草黄、杨梅黄、红花红、紫杉红等醌类:大黄黄、茜草根红、紫草紫等多酚类:石榴根黑、槟榔子黑、棕儿茶树皮黑、栗树皮黑、木包树皮黑、杨梅树皮黑等二酮类:姜黄素吲哚类:靛蓝生物碱类:黄柏叶绿素类:大多数绿色植物3按颜色分类按颜色分类是指按纤维或织物染色后的颜色对天然染料进行分类:红色系的植物染料:茜草、红花、苏木等。
黄色系的植物染料:有栀子、槐花、姜黄等。
蓝色系的植物染料: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紫色系的植物染料:紫草、紫檀(青龙木)、野苋、落葵等。
绿色系植物染料:冻绿及含叶绿素的植物。
棕色系的植物染料:有茶叶、杨梅栎木、栗子果皮、胡桃、冬瓜等。
灰色与黑色素的植物:菱、五倍子、盐肤木、柯树、槲叶(槲若),漆大姑、钩吻(野葛)、化香树、乌桕、菰等。
主要是利用鞣质植物染料在纤维上经媒染生成灰、黑色系。
染布过程:操作流程:布料的选择:素色棉纱,真丝,绵绸,棉布(以上材料可以在东门中的京华布料城买到)染料的选择:植物染料(中草药和蔬菜提炼,成本低);华德福进口植物染料(红黄蓝三原色,染布效果好,价格有点高);还有人推荐用水彩做染料。
纺织品染色常见问题及防治
纺织品染色是指将染料涂覆在纺织品表面,以增强其色彩、外观和质感,成为消费者可接受的产品的过程。
纺织品染色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如染料没有完全染透、颜色差异大等。
第一,染料不能完全染透的问题。
这种问题主要是由纤维结构引起的,当纤维结构较紧密时,染料难以完全渗透;当纤维结构较松散时,染料容易渗透,但是染料渗透深度不一致,产生不一致的色彩差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严格控制纤维结构的紧密度,以保证染料的完全渗透。
此外,应使用多层染料涂装,以增强染料的渗透性。
第二,染色颜色差异大的问题。
染料染色过程中,染料可能不均匀地渗透到纺织品中,产生不同程度的色彩差异。
这种问题一般是由于染料和纤维之间的反应不够均匀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用筛选染料和预处理纤维的方法。
筛选染料可以解决染料弱反应的问题,而预处理纤维可以增强染料和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着色均匀的效果。
第三,染料褪色的问题。
染料可能会受到长期的太阳和气候光照,使其褪色或失去原有的色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染料涂覆前使用紫外线吸收剂或防晒剂,以提高染料的耐光性,并使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抗褪色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染料结构,使染料更耐光,从而达到改善
染料耐久性的目的。
总之,纺织品染色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其防治理论主要体现在:严格控制纤维结构、采用多层染料涂装、挑选合适染料、预处理纤维等;使用防晒剂或紫外线吸收剂;改变染料结构以增强其耐光性。
以上措施有助于提高纺织品染色的质量,确保产品的着色和耐久性。
纺织行业染色牢度标准引言纺织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领域,涉及到纺织品的生产与加工。
染色牢度是评估纺织品颜色是否能够持久保持的重要指标。
染色牢度标准是指对纺织品染色牢度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的规定。
本文将介绍纺织行业常见的染色牢度标准及其重要性。
1. AATCC染色牢度标准AAT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是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料师协会,制定了一系列与纺织染色相关的标准。
以下是AATCC常见的染色牢度标准:•AATCC 61:色牢度测试及颜色变化的评估 - 答案•AATCC 123:抗颜色迁移性检测2. ISO染色牢度标准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与各行业相关的标准,包括纺织行业。
以下是ISO常见的染色牢度标准:•ISO 105:纺织品评价中的颜色牢度 - 核心标准和测试方法•ISO 157:纺织品染色牢度的颜色变异度量•ISO 105-J:01:染色牢度试验方法 - 颜色迁移与接触测试3. GB/T染色牢度标准GB/T是中国的国家标准,对各个行业都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以下是GB/T常见的染色牢度标准:•GB/T 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5712:纺织品着色牢度试验方法4. 染色牢度测试方法染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是根据标准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干擦法:采用干擦布与纺织品接触,评估染料的耐擦拭性能。
•湿擦法:采用湿擦布与纺织品接触,评估染料的耐水擦拭性能。
•色牢度迁移法:将着色物体与其他纺织品接触,评估染料的迁移性能。
•光照法:将纺织品暴露在光照条件下,评估染料的耐光性能。
•汗液法:将纺织品与人体模拟的汗液接触,评估染料的耐汗性能。
5. 染色牢度标准的重要性染色牢度标准对纺织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产品品质:染色牢度标准确保纺织品颜色能够持久、不褪色,提高产品的品质。
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如茜素、靛蓝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等。
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或石油加工)经化学加工而成,习称“煤焦油染料”。
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将染料进行下列分类。
l.直接染料这类染料因不需依赖其他药剂而可以直接染着于棉、麻、丝、毛等各种纤维上而得名。
它的染色方法简单,色谱齐全,成本低廉。
但其耐洗和耐晒牢度较差,如采用适当后处理的方法,能够提高染色成品的牢度。
2.不溶性偶氮染料这类染料实质上是染料的两个中间体,在织物上经偶合而生成不溶性颜料。
因为在印染过程中要加冰,所以又称冰染料。
由于它的耐洗、耐晒牢度一般都比较好,色谱较齐,色泽浓艳,价格低廉,所以目前广泛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和印花。
3.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
这类染料是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染料。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因,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
它可以用于棉、麻、丝、毛、粘纤、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的染色。
4.还原染料这类染料不溶于水,在强碱溶液中借助还原剂还原溶解进行染色,染后氧化重新转变成不溶性的染料而牢固地固着在纤维上。
由于染液的碱性较强,一般不适宜于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
这类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色牢度好,但价格较高,且不易均匀染色。
像珠光颜料一样。
士林染料又称为还原染料5.可溶性还原染料它由还原染料的隐色体制成硫酸酯钠盐后,变成能够直接溶解于水的染料,所以叫可溶性还原染料,可用作多种纤维染色。
这类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染色方便,色牢度好。
但它的价格比还原染料还要高,同时亲和力低于还原染料,所以一般只适用于染浅色织物。
6.硫化染料这类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能溶解在硫化碱溶液中,溶解后可以直接染着纤维。
但也因染液碱性太强,不适宜于染蛋白质纤维。
这类染料色谱较齐,价格低廉,色牢度较好,但色光不鲜艳。
7.硫化还原染料硫化还原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制造方法与一般硫化染料相同,而它的染色牢度和染色性能介于硫化和还原染料之间,所以称为硫化还原染料。
纺织印染基础知识培训课件目录一、纺织印染概述 (2)1. 纺织印染定义及重要性 (3)2. 纺织印染历史与发展趋势 (4)二、纺织原料与纤维类型 (5)1. 天然纤维 (7)1.1 棉纤维 (8)1.2 羊毛纤维 (9)1.3 亚麻纤维 (10)1.4 其他天然纤维 (11)2. 合成纤维 (12)2.1 涤纶纤维 (13)2.2 尼龙纤维 (14)2.3 氨纶纤维等 (16)三、纺织工艺基础 (18)1. 纺纱工艺 (19)1.1 原料准备与混合配比 (20)1.2 开松梳理与成条卷绕技术要点 (22)1.3 加捻与粗纱工艺参数设置原则等 (23)2. 织布工艺简介及设备类型介绍等 (24)一、纺织印染概述纺织印染是将纤维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赋予其特定颜色和图案的过程。
它是纺织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升纺织品的美观度和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节将为大家介绍纺织印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纺织印染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手段,将染料固定在纺织品上,使其获得特定颜色和图案的工艺过程。
印染过程包括纺织品的准备、染色、印花和固色等环节。
纺织印染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从最早的天然染色到现代化学染料的运用,从手工印花到自动化、数字化印刷技术的普及,纺织印染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现代社会,纺织印染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纺织品美观需求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纺织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印染行业正朝着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智能化等方向不断发展。
纺织纤维是纺织印染的原材料,包括天然纤维(如棉、麻、丝、毛等)和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氨纶等)。
了解纤维的特性对后续的印染工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印染方式包括染色、印花和平幅加工等。
染色是将染料均匀分布在纺织品上,以提高其整体效果和性能。
纺织印染是一门涉及纤维材料、染料、工艺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纺织行业根底知识1、按不同的加工方法分类〔1〕、机织物:由相互垂直排列即横向和纵向两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根据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
有牛仔布、织锦缎、板司呢、麻纱等。
〔2〕、针织物:由纱线编织成圈而形成的织物,分为纬编和经编。
a、纬编针织物是将纬线由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针上,使纱线有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成。
b、经编针织物是采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针织机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进行成圈而成。
〔3〕、非织造布:将松散的纤维经粘合或缝合而成。
目前主要采用粘合和穿刺两种方法。
用这种加工方法可大大地简化工艺过程,降低本钱,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广阔的开展前途。
2、按构成织物的纱线原料分类〔1〕、纯纺织物:构成织物的原料都采用同一种纤维,有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涤纶织物等。
〔2〕、混纺织物:构成织物的原料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纤维,经混纺而成纱线所制成,有涤粘、涤腈、涤棉等混纺织物。
〔3〕、混并织物:构成织物的原料采用由两种纤维的单纱,经并合而成股线所制成,有低弹涤纶长丝和中长混并,也有涤纶短纤和低弹涤纶长丝混并而成股线等。
〔4〕、交织织物:构成织物的两个方向系统的原料分别采用不同纤维纱线,有蚕丝人造丝交织的古香缎,尼龙和人造棉交织的尼富纺等。
3、按构成织物原料是否染色分类〔1〕、白坯织物:未经漂染的原料经过加工而成织物,丝织中又称生货织物。
〔2〕、色织物:将漂染后的原料或花式线经过加工而成织物,丝织是又称熟货织物。
4、新颖织物分类〔1〕、粘合布:由两块互相背靠背的布料经粘合而成。
粘合的布料有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乙烯基塑料膜等,还可将它们进行不同的组合。
〔2〕、植绒加工布:在布料上布满短而密的纤维绒毛,具有丝绒风格,可作衣料和装饰料。
〔3〕泡沫塑料层压织物:是将泡沫塑料粘附在作底布的机织物或针织物上,大多用作防寒衣料。
〔4〕、涂层织物:在机织物或针织物的底布上涂以聚氯乙烯〔PVC〕、氯丁橡胶等而成,具有优越的防水功能。
一染料的种类1、酸性染料,多适用于蛋白质纤维与尼龙纤维及真丝等。
其特征是色泽鲜艳,但水洗牢度较差,干洗牢度优异,在天然死染色中使用比较广泛。
2、阳离子染料(碱性燃料),适用于腈纶、涤纶、锦纶与纤维素及蛋白质纤维。
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很适合人造纤维,但用于天然纤维素与蛋白质织品的水洗与耐光色牢度很差。
3、直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水洗牢度比较差,耐光牢度不一,但经过改性的直接染料其水洗色牢度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4、分散染料,适合于粘胶、腈纶、锦纶、涤纶等,水洗牢度不一,涤纶较好,粘胶较差。
5、偶氮燃料(纳夫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织品,色泽鲜艳,较适合于艳丽的色泽。
6、活性染料,大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较少用于蛋白质。
特点是色泽鲜艳、耐光,水洗、耐摩擦牢度较好。
7、硫化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色泽灰暗,主要有藏青、黑色和棕色,耐光、耐水洗牢度极好,耐氯漂牢度差,长期存放织物会破坏纤维。
8、还原染料,适合纤维素纤维织品,耐光、水洗牢度很好,并且耐氯漂和其它氧化漂白。
9、涂料,适合于所有纤维,它不是一种染料,而是通过树脂机械的附着纤维,深色织物会变硬,但套色很准确,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浅色。
而鉴别面料的简易方法在择衣时有效地鉴别面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感观识别法:感观法需要一定的经验,但也不难做到,只要平时逛商场时有意地去触摸各种面料,久而久之就会有收获。
从以下四个方面可将纤维粗略地分开手感:很软的是丝、粘胶、锦纶。
重量:比丝轻的是锦纶、腈纶、丙纶;比丝重的是棉、麻、粘胶、富纤;与丝重量相似的是维纶、毛、醋纤、涤纶。
强度:用手拉伸至断,强度较弱的是贴胶、醋纤、毛;较强的是丝、棉、麻、合成纤维等;沾湿后强度明显下降的是蛋白质纤维、粘胶、铜氨纤维。
伸长充:用手拉伸时感觉伸长度较大的是毛、醋纤;较小的是棉、麻;适中的是丝、粘胶、富纤及大部分合成纤维。
通过手感法鉴别真丝和人造丝真丝手感柔软、富有弹性,轻揉时有丝鸣声,有凉感;而人造丝的手感比较粗硬,并有湿冷感。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染色方法是一种对纺织品进行着色的工艺。
不同的染色方法会产生出不同的颜色效果和色牢度。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1.染色剂浴染法:这是最常见的染色方法之一、在染色剂溶液中加入纺织品,然后通过加热或搅拌来使染料渗透到纤维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的染色工艺。
2.浆料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上的印花图案。
染色剂浆料被印刷到纺织品上,然后通过加热或蒸汽来固定染料。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出各种图案和效果。
3.染色剂喷涂法: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染色方法。
染色剂通过喷涂工艺被喷洒到纺织品上,然后通过热压来使染料渗透到纤维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
4.反应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使用有机染料和化学反应剂。
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染色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出色牢度较高的染色效果。
5.酸性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适用于蛋白质纤维(如丝绸、羊毛等)。
在酸性条件下,染料与纤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染色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出明亮和饱和的颜色。
6.基本染色法:这是一种适用于维纶纤维(如涤纶)的染色方法。
染料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在纤维上,然后通过加热或蒸汽来固定染料。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出颜色均匀和色牢度较高的染色效果。
7.响应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使用响应性染料。
染料与纤维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染色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出各种颜色和花样的染色效果。
总之,染色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纺织品和效果。
选取合适的染色方法可以确保纺织品具有良好的色牢度和染色效果。
染色工艺基础知识染色工艺是指将染料或颜料通过染色过程将其附着在纤维上的方法。
染色工艺可以给纺织品赋予不同的颜色和花纹,从而增加纺织品的吸引力和市场价值。
以下是染色工艺的基础知识。
1.染料与颜料染料是指能够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并且能够与纤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染料通常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耐久性。
颜料是指不溶于水和其他溶剂的固体粉末或颗粒状物质,需要借助胶体或其他介质进行染色。
2.染色方法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浸染、印染和绷染。
浸染是将纤维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使染料分子渗透到纤维内部。
印染是将染料或颜料直接印刷在纺织品上,可以使用印花机或手工进行。
绷染是将预先搭结或编织好的纺织品通过绷紧或绷曲处理,以形成特定的花纹。
3.染色条件染色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条件需要注意。
首先是温度,染色时需要控制染料溶液的温度,通常使用酸性、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不同温度。
其次是时间,染色时间会影响染色效果和染色均匀性。
还需要考虑纺织品的水分含量、PH值、盐度和浸泡时间等因素。
4.染色助剂染色过程中常使用一些辅助剂来提高染色效果。
例如,助剂可以调整染料溶解度,提高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增加染料的分散性,改善染色的均匀性和固色性。
常用的助剂包括分散剂、助浸剂、固色剂和防护剂等。
5.染色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中,通常使用染色机械设备来进行染色。
常见的染色机械设备包括浸染机、卷绕染机和印花机。
浸染机可以实现大规模纺织品的连续染色,卷绕染机适用于小批量纺织品的染色,印花机可以实现特定花纹的印染。
染色工艺是纺织品加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纺织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染色工艺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染色技术,从而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纺织品染色工艺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纺织品染色是指将纺织品通过染色工艺将其颜色改变或者使其颜色更鲜艳。
在纺织品工业中,染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不仅可以美化纺织品的外观,还可以提高其附加值。
染色工艺的操作规程对于确保染色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二、染色前准备1. 质检:在染色之前,需要对待染纱、织物等原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染色要求。
2. 染料配制:根据染色配方要求,准备染料液体。
确保染料配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浸泡准备:按照染色配方,准备好适当温度和浓度的浸泡液。
根据不同材质的纤维进行分类,避免互相污染。
三、染色操作步骤1. 上色:将待染纺织品放入染缸内,控制好染缸内的温度和时间,确保纺织品获得适当的染色效果。
2. 调温:在提取纺织品之前,需要将染缸内的温度逐渐回升到染缸内的温度,以避免纺织品出现变色或褪色的情况。
3. 漂洗:提取纺织品后,进行漂洗,去掉多余的染料和杂质。
漂洗时间和次数要根据染料类型和染色效果而定。
4. 干燥:将漂洗后的纺织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风干。
如果需要快速干燥,可以利用干燥机辅助干燥。
四、质量控制与检测1. 光色牢度测试: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光色牢度测试,以确定其颜色是否在日常使用中易褪色。
2. 水洗牢度测试: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水洗牢度测试,以评估其抵抗水洗的能力。
3. 摩擦牢度测试: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摩擦牢度测试,以确定其颜色是否会在摩擦时褪色。
4. 细菌检测: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细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五、安全操作须知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染料溅入眼睛或吸入呼吸道。
3. 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
4. 染缸和染料液必须定期清洗和更换,以确保染料的准确性和染色效果的稳定性。
六、染色工艺操作规程的优势1. 提高染色效率:通过规范的操作规程,可以提高染色的效率,减少染色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
化学反应的纺织品染色染色是一项常见的纺织品加工技术,通过将颜料或染料添加到纺织品上,可以改变其颜色和外观。
在染色过程中,化学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反应的纺织品染色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各种颜色的染色效果,还可以提高染料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染色技术。
一、酸性染料染色技术酸性染料染色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动植物纤维。
在酸性染料染色过程中,染色剂与纤维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染色剂中的酸性基团与纤维中的阳离子或氨基酸反应,形成染色键,使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
同时,酸性染料还可以通过改变染料分子结构的方法,实现不同颜色的染色效果。
二、还原性染料染色技术还原性染料染色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适用于棉纤维的染色。
在还原性染料染色过程中,染料先被氧化为可溶性物质,然后再与纤维反应形成不溶性染色物质。
在染色过程中,还原剂被加入到染液中,使染料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性染料染色技术可以实现较深的颜色,而且染色效果持久。
三、活性染料染色技术活性染料染色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含有活性基团的纤维,如棉纤维。
在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染料与纤维中的活性位点反应,形成共价键。
活性染料染色技术可以实现鲜艳的颜色,并且染色物质与纤维结合牢固,耐洗牢度高。
四、间染法染色技术间染法染色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适用于纤维表面或内部进行局部染色。
在间染法染色过程中,染料通过化学反应与纤维表面或内部发生反应,实现染色效果。
具体的间染法染色技术有金属络合染色、还原机械染色等。
间染法染色技术可以实现图案或纹理的细节染色效果。
在纺织品染色过程中,化学反应是实现染色效果的关键。
不同的化学反应染色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纤维和染色需求。
染色剂与纤维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使染料与纤维结合紧密,提高染色物质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同时,化学反应染色技术还可以实现各种颜色的染色效果,满足市场需求。
总结起来,化学反应在纺织品染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纺织印染厂施工工艺的染色工艺纺织印染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它涉及到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
染色工艺是纺织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决定了纺织品的色泽、质感和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纺织印染厂施工工艺中的染色工艺,并探讨一些常用的染色方法和技术。
一、批染工艺批染是纺织印染厂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
其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染色、后处理等环节。
首先,纺织品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脱脂、浸渍、漂白等步骤,以去除纺织品表面的杂质和油脂。
然后,将处理过的纺织品放入染缸中,加入染料和助剂。
在控制温度和时间的情况下,染色剂会渗入纤维中,完成染色过程。
最后,经过后处理,如清洗、定型等步骤,以确保染料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中。
二、连续染色工艺连续染色是另一种常见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连续操作。
该工艺通常使用机械化设备,如连续染色机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染色的一致性。
连续染色工艺的关键是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包括温度、浓度、pH值等。
在连续染色机中,纺织品通过一系列的滚筒或绷带,经过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等过程,以完成染色。
三、特殊染色工艺除了批染和连续染色工艺,纺织印染厂还使用一些特殊的染色工艺,以满足不同纺织品的特殊需求。
例如:1. 南京云锦染色工艺: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织物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花纹和华丽的色彩而闻名。
南京云锦染色工艺注重色彩的均匀性和层次感。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染料的浓度和纺织品的染色时间,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 无铁染色工艺:传统的染色工艺中常使用铁盐作为媒染剂,但铁盐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无铁染色工艺通过使用新型的媒染剂,如铜媒染剂或氮媒染剂,实现染色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四、新技术在染色工艺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印染厂也开始运用新技术来改进染色工艺。
例如:1.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染色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预测最佳的染色参数,以提高染色效果和减少资源的浪费。
2. 微流控技术:微流控技术将染料和纺织品分散在微米尺度的通道中,以实现精确的染色控制和节约染料的使用。
【国内纺织】目前纺织品的染色分类
纺织品的染色可以在任何阶段进行,可以在纤维、纱线、织物及成衣等不
同阶段景进行染色。
1、散纤维染色 在纺纱之前的纤维或散纤维的染色,装入大的染缸,在适
当的温度进行染色。色纺纱大多采用散纤维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纤维单染的
效果),常用于粗纺毛织物。
2、毛条染色 这也属于纤维成纱前的纤维染色,与散纤维染色的目的一
样,是为了获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条染色一般用于精梳毛纱与毛织物。
3、纱线染色 织造前对纱线进行染色,一般用于色织物、毛衫等或直接使
用纱线(缝纫线等)。纱线染色是染织的基础。常规纱线染色的方法有三种:
①绞纱染色——将松散的绞纱浸在特制的染缸中,这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染
色方法;
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纱线卷绕在一个有孔的筒子上,然后将许多的
筒子装入染色缸,染液循环流动,蓬松效果与柔软程度不如绞纱染色。
③经轴染色——是一种大规模卷装染色,梭织制造前要先制成经轴(整
经),将整个经轴的纱线进行染色,如联合浆染机与经轴纱线束装染色。由于
是经轴,所以多适用梭织染色使用。但随着经轴落筒的出现,我们可以把染色
后经轴上的纱线落成筒子纱,这种染色的纱线使用范围就更广了,譬如靛蓝染
色大多使用的还原染色方法,只有使用经轴染色才可以很好的解决,如果没有
经轴落筒,是很难实现的。
4、匹染 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为匹染,常用的方法有绳状染色、喷射染
色、卷染、轧染(不是扎染)和经轴染色。这里不一一介绍。
5、成衣染色 把成衣装入尼龙袋子,一系列的袋子一起装入染缸,在染缸
内持续搅拌(桨叶式染色机)。成衣染色多适合于针织袜类、T恤等大部分针
织服装、毛衫、裤子、衬衫等一些简单的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