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系统

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系统

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系统
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系统

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系统

大中小再热汽温调节系统的任务是维持再热汽温为规定值。由于再热蒸汽的汽压低、流量小,传热系数小,所以再热器多布置在垂直烟道或水平烟道之中,属于纯对流受热面,因而再热汽温受锅炉负荷变化的影响较大。图8-20表示出再热汽温θ与蒸汽流量D之间的静态关系。由此可见要保持再热汽温为规定值,负荷变化时必须进行调节。

图8-20

影响再热汽温的因素很多,如机组负荷的大小、火焰中心的位置变化、过剩空气量的变化、受热面积灰的多少,等等。在各种扰动下,再热汽温的动态响应特性与主汽温相类似,共同的特点为有迟延、有惯性、有自平衡能力。

再热汽温调节与过热汽温调节不同,虽然利用喷水调温具有迟延小,灵敏度高的优点,但再热汽温用喷水调节,则势必增大汽机中、低压缸的流量,相应增加了中、低压缸的功率,如果机组总功率(负荷)保持不变,势必减少高压缸的功率与流量,这就等于用部分低压蒸汽循环代替高压蒸汽循环,导致整个单元机组循环热效率降低,热经济性变差。在超高压机组中,喷入1%额定蒸发量的减温水至再热器,将使循环效率降低0.1%~0.2%。因此再热汽温的调节很少采用喷水调节作为主要调温手段,而只作为事故喷水或辅助调温手段。而再热汽温多数采用烟气侧调节方法。在烟气侧调节再热汽温的方法有烟气旁路法、摆动燃烧器倾角法、烟气再循环法等;少数电厂采用蒸汽侧调节再热汽温如汽——汽交换器法等。

1.烟气旁路法

烟气旁路法也称烟气挡板调节法,它是通过调节烟气挡板开度来改变流过过热器受热面和再热器受热面的烟气分配比例,从而达到调节再热汽温目的的。烟气挡板在炉内的布置如图8-21所示。采用这种方法时炉子尾部烟道分成两个并行烟道,左侧主烟道中布置低温段再热器,右侧旁路烟道中布置低温对流过热器,它们的下方布置省煤器的下面,分为主、旁烟道,烟气流量相对变化达60%左右,再热汽温变化量约为50℃,相应地低温对流过热器出口汽温也将到影响。

(图8-21)

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的主要特性有:

(1)用挡板调节再热汽温有一定的迟延,一般在挡板动作1.5分钟后,再热汽温才开始变化,10分钟左右趋于稳定。

(2)调节特性的好坏是指调节的开度范围是否在挡板最佳转角范围内,烟气流量与挡板开度的关系是否呈线性关系。要达到这两点,在挡板设计时,其尺寸则须根据尾部受热面阻力特性进行选择,使挡板阻力与该烟道受热面阻力相匹配。

(3)双烟道同步调节。锅炉负荷降低时,须将再热器侧挡板开大,过热器侧挡板关小。同步调节就是转角大小及速度同步,方向相反,即两侧挡板挡板转角之和等于定值(∑φ=φ再+φ过)。双烟道调节特性取决于这两个烟道内阻力的比值,经理论分析:双烟道调节特性与挡板转角之和∑φ有关,一般认为∑φ=90°较理想,即再热器侧挡板全开时,过热器侧挡板正好全关。这样的∑φ可以使锅炉在70%~100%MCR(最大连续出力)范围内调温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挡板转角(约为22°~25°),便于控制,并且挡板在最佳工作角度范围(15°~75°)工作,烟气流动阻力亦较小。在锅炉启动时,两烟道挡板角度均为45°。利用旁路烟道法调节再热汽温的调节方法有多种,基本思路都是以挡板调节为主并以喷水减温为辅助手段,图8-22所示是其中的一种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