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林下灵芝覆土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7.31 KB
- 文档页数:2
灵芝近野生栽培技术,快学习起来灵芝是中国名贵传统中药材,在浙江已有6800多年的食用历史。
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保肝解毒、抗衰老、抗神经衰弱、降血糖等功效。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市场需求量稳步增长。
由于灵芝大田覆土栽培模式存在连作障碍问题,与粮争田矛盾十分突出,我国浙江、四川、福建、广东等山区林地资源丰富,林下仿野生种植灵芝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菌种选择与木材准备林下栽培的灵芝菌种要根据用途选用多孢型或少孢型菌种,尽量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具有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较强的优质菌种,以确保高产、优质。
段木对树种的要求不高,除松、柏、桉、樟等油脂较多且含刺激性气味的树种,其他阔叶树种均可,壳斗科的青杠树、栓皮栎等树种木质坚硬、心材少,较为合适。
段木直径须达6厘米以上,保护好树皮,含水量在38%~45%时截成15~30厘米长的段木;装袋扎紧,高压蒸汽灭菌121℃,灭菌2~3小时;常压灭菌100℃,灭菌18~24小时,以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下旬制段接种。
接种与菌丝培养接种室选用门窗封好、场地干燥、卫生条件好、便于清洁的房间,内用塑料膜制成相等的接种帐。
接种前8~12天,用消毒剂对接种室和接种帐进行消毒,待灭菌后的段木袋内温度冷却至30℃时开始接种。
接种前,应对接种工具经漂白粉消毒,接种人员进行紫外线或酒精消毒。
并在无菌室内进行接种。
接种后,段木发菌时间70~90天,培养室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0%~60%,并要求在黑暗环境中培养,保持通风。
种植地选择在灵芝生长过程中,光、温、水、气等环境因子对其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
灵芝的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栽培场地应选择在通风、无污染、土质疏松的林地进行林下栽植,林地郁闭度0.6以上。
林地中光线较强的地方,需要辅助搭盖遮阳网遮光。
林下仿野生种植4—5月当土温达到15℃以上的时候,选择晴天下地排放,每亩排放菌段10~20立方米,林地平整的可多种植。
林下灵芝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答案:
林下灵芝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产地选择、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介绍:
1.产地选择与林地类型: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水源清洁、排水良好、立地开阔、通
风的平地或坡地,坡度小于25°,周边无其他污染源。
推荐选择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等,郁闭度0.7~0.8为宜。
2.品种选择:应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经过各种方法选育的灵芝品种,或经省级及
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审定或登记的品种。
3.栽培技术:包括灵芝孢子的收集和灵芝子实体的采收。
灵芝孢子收集可采用真空吸
尘器或套袋方法。
灵芝子实体的采收则在菌盖停止增大后,菌盖边沿色泽与菌柄颜色一致时进行,剪下后及时烘干并真空密封保存。
4.病虫害防治:在灵芝栽培管护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
控制杂菌污染,做好环境卫生,创造适合灵芝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杂菌发生的生态条件,实现无毒化、无公害控制。
5.采收与加工:子实体一般在8―9月采收,剪下后即采即烘,控制温度45―65℃,将
含水量降至13%以下。
供稿单位为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6.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包括场地、大棚、灭菌灶等准备工作,菌种降温保存、减缓成
熟菌种老化的管理技术措施。
具体管理要点包括菌种室的清洁消毒、封闭遮光、适当通风和保持干燥。
综上所述,林下灵芝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涉及从产地选择到病虫害防治的多个环节,需要精心管理和控制生长环境,以保证灵芝的质量和产量。
林下灵芝覆土栽培技术摘要:林下灵芝覆土栽培工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将林、菌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其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生产食用菌,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已成为当地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
本文以某试验地为例,对林下灵芝覆土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灵芝;林下;栽培;管理1灵芝生长条件灵芝属于高温型品种,是一种木材腐生菌,灵芝菌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29%,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
出芝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此时还需确保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o同时,灵芝还是一种向光性较为明显的菌类,其子实体会向着强光的一面生长,所以,灵芝的栽培场地需要具备均匀的散射光条件。
此外,灵芝的子实体对空气中的CO2 较为敏感,如果通风不良或空气中含有过多的C02, 则灵芝的子实体不易开片或成畸形。
灵芝喜欢在偏酸的土壤中生长,土壤pH值宜为4〜5。
2灵芝品种的选择选择灵芝品种时,尽量选择丰产性较好与抗污染、抗杂菌能力较强的优质菌种,进而确保灵芝的优质与高产。
不同的灵芝菌种具备不同的生长发育特征,所以,不同品种的灵芝菌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是大不相同。
经多年实践经验发现,通常选择的灵芝品种主要为“南韩灵芝”、“日本赤芝”及“泰山赤芝”。
上述3种灵芝品种具备较为广泛的实用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较强的抗污染能力,且菌盖平整圆滑,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3灵芝菌棒的制作3.1原辅材料栽培灵芝的好树种有壳斗科、桦木科等。
一般段木以选择皮厚、不易脱离、材质较硬、心材少、髓射线发达、导管丰富,树胸径以8〜13cm为宜,落叶初期砍伐,不超过惊蛰,砍伐后抽水10〜12d,随之截段。
用于横埋栽培方式的段木长度约为30cm,竖埋的段木长度约为15cm,含水量为35%〜42%。
3.2栽培季节的选择灵芝属于高温结实性菌类,灵芝子实体柄原基分化的最低温度为18%,当气温稳定在10〜12%时为栽培筒制作期。
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技术灵芝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功效,因而备受青睐。
野生灵芝资源日益匮乏,加之采摘困难和成本较高,使得人们开始研究灵芝的栽培技术。
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栽培方法,能够在林地中模拟野生环境,实现人工高产。
一、选择适宜的栽培地点灵芝的栽培需要选择一个有利的环境,通常选择在林下空旷的地方进行栽培。
栽培地点应该有充足的阳光照射、适当的通风以及较高的空气湿度。
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也是进行灵芝栽培的关键条件之一。
二、准备优质的灵芝菌种灵芝栽培的首要条件是有优质的灵芝菌种。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灵芝菌种可供选择,如孢子菌种、菌丝体等。
选择优质的灵芝菌种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三、建立适宜的栽培基质灵芝适宜在木材上生长,因此栽培基质通常选择木柴、木屑、树皮等。
在栽培前需要对栽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采用高温蒸汽消毒或者化学消毒的方法,以确保栽培基质的清洁和无菌。
栽培基质的含水率也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通常在60%~70%左右为最佳。
四、进行灵芝的培养和培育在进行灵芝的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菌丝培养和培育。
首先将灵芝菌种接种在消毒过的栽培基质上,然后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灵芝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环境,确保灵芝的正常生长。
五、控制病虫害和保持栽培环境在灵芝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需要定期对灵芝进行病虫害防治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确保灵芝的健康生长。
还需要定期清理栽培环境,保持通风和湿度的适宜状态,避免极端的温度和湿度对灵芝的生长造成影响。
六、科学施肥和管理对于灵芝的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施肥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在培养初期可以使用一些有机肥料进行施肥,稍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无机肥料。
还需要确保灵芝的生长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杂草的滋生和灵芝的生长受到影响。
七、灵芝的采收和加工在灵芝生长成熟后,就可以进行采收和加工。
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技术灵芝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其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灵芝的市场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野生灵芝价格昂贵、数量有限,所以灵芝的人工种植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集团体栽培和单株培养相结合的栽培模式,具有精细化管理、环境友好、品质优异等特点。
本文将着重介绍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技术的栽培方法。
1. 选地、筑棚灵芝生长需要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湿度适宜的地方。
因此,选地时应该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土壤松软、排水良好的地方。
筑棚时应选择棚架坚固、棚顶透光率高、能够隔离灰尘和异种生物的材料。
2. 栽培基质灵芝的栽培基质可以采用木屑、麦秸、玉米秸、棉秸等材料,将其混合再加入适当的水分,使其湿度达到60%-70%即可。
栽培基质应先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选择蒸汽消毒、辐射消毒或化学消毒等方法。
3. 种植材料灵芝的种植材料可以选择灵芝菌种、灵芝孢子、灵芝培养体等。
灵芝菌种是指用分离技术从灵芝发酵物中直接分离出的单一真菌种,其品种较为稳定。
灵芝孢子是指灵芝产生的繁殖单元,可以由野生灵芝繁殖、收获后迅速破壳收集而来。
灵芝培养体是指利用灵芝菌体发酵获得的培养物。
建议采用灵芝菌种进行种植。
4. 网袋编织、充填培养基将消毒后的栽培基质充填到网袋中,一般选用大小为20*20cm的网袋,每袋充填基质5kg左右。
网袋中的基质应保持湿润状态,待基质湿度达到70%左右时,松紧地把网袋口缩扎。
5. 基质接种将灵芝菌种涂于培养基表面,尽量均匀地涂布于每个网袋上,然后覆盖一层湿润的栽培基质,厚度约为1cm。
6. 株型管理灵芝菌体生长的过程中,一般在20-30天左右开始出现子实体。
在子实体成型的过程中,应根据子实体的大小和数量通过剪切和剖圆等处理方法使灵芝的形态达到最优状态。
7. 环境管理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都是影响灵芝生长的重要因素。
灵芝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适宜湿度为80%左右,光照强度不应过强,通风应适当。
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技术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野生灵芝的资源日益减少,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利用栽培技术进行人工种植。
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栽培方法,通过在林下模拟野生环境,使得灵芝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生长空间,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方法。
一、选择适宜的种植场地林下仿野生灵芝栽培适宜选择在山地或丘陵地带进行,因为这些地形地貌适宜灵芝的生长,同时也便于进行人工管理。
在选择种植场地时,要考虑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排水情况,选择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并确保排水畅通,这样可以提供给灵芝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二、充分准备种植基质种植灵芝的基质是整个栽培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常采用的基质有木屑、稻草、麦麸等,需要提前做好消毒处理以防止土壤中的病菌对灵芝的侵害。
还需要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以提供给灵芝充足的养分。
在准备基质时,要确保其质地细腻,通风透气性好,这对于灵芝的生长是非常有益的。
选择适宜的菌种是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的关键。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菌种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进行林下仿野生种植。
在选择菌种时,需要考察其菌丝的生长情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产量等因素,从而挑选出适宜的菌种进行栽培。
四、科学施肥管理灵芝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因此科学的施肥管理是确保高产的关键。
栽培初期,可以适量施入有机肥料,促进菌丝的生长和扩散;随着菌丝的扩散,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复合肥料,帮助灵芝获得更多的养分,从而加速生长速度。
五、适时浇水保湿灵芝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适时浇水保湿。
一般来说,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保持基质表面微潮湿即可。
在高温干燥的天气,还可以适量进行喷雾保湿,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有利于灵芝的生长。
六、栽培环境管理在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时,栽培环境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灵芝林下栽培技术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在自然环境下野生灵芝的数量有限,价格较高,因此对灵芝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灵芝的林下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方式,相比传统的室内栽培和露天栽培,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势。
下面将详细介绍灵芝林下栽培技术一、选址和准备1.选址:选择适合灵芝林下栽培的地点,要求通风良好、日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
避免选择高温多湿、多雨的地区,以防疫病发生。
2.准备土壤:提前做好土壤改良工作,可以使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肥力。
此外,还要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选种和培育1.选择好的种源:选择具有良好品质和高产量的种子进行培育。
可以选择一些有种苗繁育基地的正规农户或者专业种苗繁育企业的种苗。
2.种植方式:灵芝的林下栽培采用的是落地栽培方式,可以在种植季节选择适当的时间将种苗直接种到土壤里。
种子的深度一般为2-3厘米,种植密度要适中,不宜过密。
3.培育管理:在灵芝的生长过程中,要进行适时的浇水和施肥。
注意控制浇水量,避免过于湿润,以免引发病害。
施肥时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如鸡粪、牛粪等,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学肥料。
三、防治病虫害1.病害防治:灵芝的主要病害有灵芝黄杆病、灵芝扁龟蜗牛病等。
预防病害的发生,需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积水和杂草。
一旦病害发生,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可以使用专业的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选择一些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2.虫害防治:灵芝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灰飞虱等。
预防虫害发生,可以定期对灵芝进行检查,及时清除虫害。
一旦虫害发生,可以选择一些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防治,如生物制剂或植物提取物。
四、收获和贮存1.收获:灵芝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6个月才能收获。
一般在灵芝的子实体完全展开时进行收获,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
2.贮存:灵芝的存放需要注意保鲜和防潮。
可以将灵芝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或者使用气密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以延长保鲜期。
工艺方法——灵芝椴木栽培覆土技术工艺简介灵芝椴木栽培,再行覆土,可以保湿、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其操作和普通栽培相同之外,还要掌握下列技术要点:一、场地选择与处理选择近水源、交通方便、沙质土、平坦、背风无污染的地方。
根据栽培量确定相应的宽度,最好是呈长方形。
将其周边的杂草除掉,清除枝叶杂草,翻耕碎细,整平,然后按1米-3.4米宽整厢。
厢长依场地而定,厢深视椴木长短而定。
二、覆土选配栽培灵芝所用覆土,要求通透性好,富有灵芝所需的多种营养,危害灵芝的杂菌少、湿度适宜等。
应就近取用沙壤土,或加些木屑等以改善通透。
为增加营养可加谷壳、玉米秆粉等有机材料,为减少杂菌,可用石灰、福尔马林等农药除杀。
此外,还要注意防蚁防虫防涝等。
三、及时覆土菌丝长满椴木,就应及时移入大田,埋厢覆土。
在厢中菌棒与菌棒的间距以5厘米-10厘米为宜。
菌棒间填充配好的覆土。
覆土厚度视椴木的含水量、保湿性和环境条件而定。
有时让椴木的顶部露出2厘米-3厘米,有时覆住椴木顶部2厘米-3厘米不等。
四、搭盖荫棚因灵芝的形成和生长都需要较高的湿度,所以灵芝厢上都要搭盖荫棚。
棚可盖平棚或拱棚。
搭棚用竹木做架,围覆用禾秆、玉米秆、麦秆及其他野草。
棚高以人能进去作业为度。
棚的两旁围严,两头留门,必要时还开通电窗。
如果棚太宽,还要在大棚内搭小棚。
搭棚最好在芝材入厢前几天完成,并灭菌杀虫。
五、科学管护芝材入棚后,要使气温保持在24℃-27℃,空气相对湿度85%-90%。
出芝时棚温应保持在26℃-30℃,湿度以88%-94%,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
每天通风2次-3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
喷水不可直接喷在芝蕾上。
当芝盖有2厘米-3厘米时可向芝盖喷水。
六、适熟采收芝蕾形成后约经50天-60天,芝盖的边缘与中部的颜色一致时,芝盖、柄变硬,就应及时采收。
采早了产量低质量差;采迟了,有可能被虫蛀,也影响下一批的出芝时间。
采芝时应留柄2厘米-3厘米。
灵芝采后,停喷水4天-7天。
林下灵芝覆土仿野生栽培技术作者:杨俊杰卢文君唐承纪来源:《西北园艺·蔬菜》2016年第05期灵芝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灵芝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灵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灵芝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本技术采用废弃果树枝条粉碎成的木屑,作为灵芝栽培的主要原料,将木屑进行二次发酵处理,其纤维素、木质素经微生物分解后,嗜热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抗生素防染抗染,死亡后的大量微生物群体可改善灵芝培养料的营养条件,简化了过去的接种发酵工艺,使之更适应于推广应用。
根据灵芝与植物的互利关系,采用林下覆土栽培方式,灵芝子实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氧气和水分得到充分保证,其生物转化率可由常规栽培的50%增加到80%。
利用此法栽培的灵芝,柄短盖大,质地肥厚,光泽鲜艳,质量上得到了明显提升,灵芝栽培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
1.栽培季节我国一些地区灵芝栽培的适宜季节,随当地自然温度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一般而言,华南地区2月中下旬开始制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栽培,6月上中旬结束。
长江流域4月中上旬制种,5月上中旬开始栽培,7月中旬结束。
黄河以北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制种,5月中旬开始栽培,7月下旬结束。
灵芝属高温结实菌类,子实体生长温度以25-28℃为最适宜温度,各地可根据情况进行栽培。
在温度稳定在24℃以上时,提前2个月制种。
2.原料处理2.1树种选择与加工选择不含油脂、萜烯、丹宁的树枝作为原料。
树枝晾干至出现裂缝后,方可粉碎成2-3 mm的碎小颗粒(过细不利通气,影响菌丝生长,造成厌氧发酵;过粗不易保持水分,导致灵芝菌丝生长稀薄),然后用钢筛筛去杂物,避免尖锐物体刺破菌袋,露天堆放备用。
2.2培养料配备灵芝是木腐性真菌,所需主要养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物,同时也需要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
一般的干树枝中都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基本上能满足灵芝对营养的要求。
灵芝林下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灵芝属于高温结实性菌类,尽量选择丰产性较好与抗污染、抗杂菌能力较强的优质菌种,确保灵芝的优质与高产。
二、菌棒制作1、原辅材料一般凡是适于香菇,木耳椴木栽培的树种,也可用于灵芝椴木栽培。
其中,以壳斗科树种较理想,青冈属,栲属和栎属树种为最好,要选择皮厚、不易脱离、材质较硬、心材少的椴木为宜,树木直径6~13cm,用于横埋栽培方式的段木长度约为20~30cm,竖埋的段木长度约为15~20cm,含水量为35%~42%。
2、制种灵芝菌种一般在接种前30~40d制作栽培种,也可提前制作。
配方:杂木屑73%,麸皮25%,糖1%,石膏粉1%。
3、栽培季节的选择灵芝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最低温度为18℃,当气温稳定在10~12℃时为菌棒制作期,一般可在3~4月接种制棒,接种后,培养60~75d,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生理成熟期,5~6月入林覆土,再经历30~45d芝体才会露出土面,8~10月采收。
三、林地选择1、林地要求交通便捷,地势平缓(坡度小于20度),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
2、选择林地位置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重点保护的林地,不应对现有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林地为郁闭度0.6~0.8的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阔叶纯林、毛竹林等。
4、林地选好后,进行整理和修剪,除去林内杂木等,便于种植和管理。
四、栽培管理1、林下灵芝栽培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根据地势,将发菌好的灵芝菌棒穴播或条播的方式埋在土下,土层厚度3cm~5cm,应略高于地面。
2、覆土后立即喷水,一次性补足水分,到土粒用手能捏扁,并且有少许泥胶粘手时停止喷水,每畦或每棒可用小竹片加盖小拱膜保湿。
覆土栽培正常情况下依靠自然降雨和林地土壤的水分。
3、注意事项,如遇干旱,土壤湿度过低时,应喷水增湿;如遇连续阴雨天,也要做好排水沟,以防水分过多,造成烂棒和污染。
林下仿野生灵芝高产栽培技术灵芝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物的生产。
野生灵芝产量有限,价格昂贵,因此人们开始研究灵芝的人工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
林下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栽培方法,以下将详细介绍该技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选择适合灵芝栽培的场地非常重要。
林下栽培需要选择有一定遮荫的场地,可以是森林、果园或竹林。
场地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适宜的土壤pH值以及充足的阳光照射。
准备灵芝的菌种。
选择优质的灵芝菌种非常重要,可以选择已经经过纯化和培养的菌种。
菌种可以通过购买或实验室培养获得。
在培养菌种的过程中,应保持洁净环境和适宜的温度湿度。
然后,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灵芝的培养基可以采用多种材料,包括木屑、谷物、草木等。
培养基应经过消毒处理,以杀灭其中的细菌和真菌。
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在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接下来,培养基会逐渐形成菌丝体,达到一定的阶段后,可以将其移植到林下。
在林下培育灵芝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为了增加灵芝的产量,可以在地面上覆盖一层稻草或木屑,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定期施肥和浇水,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林下的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灵芝的生长周期一般较长,需要持续的护理和管理。
在灵芝成熟后,可以选择手工采摘或机械采摘。
收获后,将灵芝进行干燥、包装和储存,以便于销售和使用。
林下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灵芝栽培方法,可以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
成功的栽培还需要合理的场地选择,优质的菌种和培养基,以及合适的管理和护理。
希望这篇文章对灵芝的栽培技术有所帮助。
林下种植灵芝技术要求
林下种植灵芝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选:选择适宜种植灵芝的地块,要求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光照适宜,且有一定的阴凉湿润条件。
2. 树种选择:灵芝一般选择乔木类树种作为寄主,在树种选择上,要考虑树种的生长速度、木材质量、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
3.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适应性强的灵芝种子进行种植。
4. 栽培技术:包括开沟或起土造林、灵芝种子的播种、覆土、后期的管理等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和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来合理安排和进行。
5. 病虫害防控:灵芝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监测病虫害情况,做好防治工作,包括合理使用杀虫剂或其他防治措施,及时清除并销毁受感染的植株。
6. 采收与处理:灵芝的采收时机非常关键,需在灵芝菌盖展开前采摘,制作成具有药用价值的药材。
需要注意的是,灵芝的种植技术会因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栽培目的等因素而略有差异,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技术要求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灵芝覆土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潘湖生肖鸿勇石锐来源:《现代园艺》2008年第12期灵芝,俗称灵芝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在江西栽培灵芝有短段木熟料栽培和代料栽培2种生产模式。
由于各地禁止砍伐阔叶林,栽培者大都采用代料栽培。
现将我所多年总结的灵芝覆土栽培高产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的选择灵芝属于高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原基分化最低温度为18℃,25℃以上才能形成菌盖。
栽培季节的选择是产量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
根据多年实践表明,在江西栽培选择夏秋两季出芝,夏季出芝选择4月接种养菌,5~7月出芝;秋季选择7月接种养菌,8~10月出芝。
但夏季生长的灵芝质量比秋季的好,栽培者一般都选择春夏季栽培。
2 栽培主辅材料及配方代料栽培灵芝主要原材料有棉子壳、阔叶林杂木屑,辅料有麦麸、糖、石膏粉、玉米粉、过磷酸钙等,配方如下:①棉子壳78%,麦麸17%,玉米粉2%,糖、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②杂木屑58%,棉子壳20%,玉米粉2% ,麦麸17%,糖、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③棉子壳58%,木屑20%,麦麸17%,糖、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
3 装袋、灭菌根据材料来源难易,可以选用上述配方中的任一配方,培养料含水量掌握在60%~65%,pH值6.5~7.0,提前一夜拌料,拌好的培养料堆积8小时以上,使培养料吃水均匀。
用15cm×55cm×0.005cm的乙烯袋装料,常压灭菌,在培养基料温达到100℃时保持8~10小时,出灶冷却至常温。
4 接种与培养灵芝接种成功是提高菌袋成活率的关键,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我所经过多年栽培实践,摸索一条既能提高菌袋成活率,又能使接种快捷简便的方法:①灵芝栽培种选用麦粒做培养基,在菌种发菌刚长满时即可接种,此时菌种生命力最旺盛,采用麦粒菌种比棉子壳或木屑菌种萌发快,吃料快,有利降低菌袋接种污染率。
②接种采用帐蓬式开放室外接种法,这种接种方法既可免受室内密闭接种消毒剂的刺激;又比接种箱接种效率高,接种成活率与接种箱接种效果一样好,帐蓬开放式室外接种法使大规模生产菌袋的瓶颈迎刃而解,做法是:将灭好菌的菌袋叠码堆放在宽4m、厚0.008cm的厚膜中央,待菌袋全部堆好后,用厚膜覆盖密封菌堆,盖膜与地膜接口处用沙袋压紧,防止消毒时消毒剂气味溢出,每1000包菌袋用450~500g气雾消毒剂熏蒸2~2.5小时后进行接种,每次接1200~1500袋为宜,10~12人分2小组接种,3小时左右接完菌袋。
2016.09菌菇生产灵芝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灵芝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灵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灵芝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本技术采用废弃果树枝条粉碎成的木屑,作为灵芝栽培的主要原料,将木屑进行二次发酵处理,其纤维素、木质素经微生物分解后,嗜热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抗生素防染抗染,死亡后的大量微生物群体可改善灵芝培养料的营养条件,简化了过去的接种发酵工艺,使之更适应于推广应用。
根据灵芝与植物的互利关系,采用林下覆土栽培方式,灵芝子实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氧气和水分得到充分保证,其生物转化率可由常规栽培的50%增加到80%。
利用此法栽培的灵芝,柄短盖大,质地肥厚,光泽鲜艳,质量上得到了明显提升,灵芝栽培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
1栽培季节我国一些地区灵芝栽培的适宜季节,随当地自然温度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一般而言,华南地区2月中下旬开始制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栽培,6月上中旬结束。
长江流域4月中上旬制种,5月上中旬开始栽培,7月中旬结束。
黄河以北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制种,5月中旬开始栽培,7月下旬结束。
灵芝属高温结实菌类,子实体生长温度以25~28℃为最适宜温度,各地可根据情况进行栽培。
在温度稳定在24℃以上时,提前2个月制种。
2原料处理2.1树种选择与加工选择不含油脂、萜烯、丹宁的树枝作为原料。
树枝晾干至出现裂缝后,方可粉碎成2~3mm 的碎小颗粒(过细不利通气,影响菌丝生长,造成厌氧发酵;过粗不易保持水分,导致灵芝菌丝生长稀薄),然后用钢筛筛去杂物,避免尖锐物体刺破菌袋,露天堆放备用。
2.2培养料配备灵芝是木腐性真菌,所需主要养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物,同时也需要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
一般的干树枝中都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基本上能满足灵芝对营养的要求。
本技术采用的配方为:树枝木屑89%,麦麸10%,石膏粉1%,含水量58%~60%,充分搅拌使其吸水均匀,pH 值在7~7.5之间。
林下灵芝栽培技术是指在林地或森林下面栽培灵芝的一种栽培方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林下灵芝栽培技术:
1. 林地选择:灵芝树种选择比较广泛,可以考虑柏木、松树、橡树、榆树等。
要选择生长较好、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水源丰富的林地。
2. 基础工作:先进行土地整理、排水、通风等基础工作,并对土壤进行质量改良,以便于灵芝的生长。
3. 发菌:可采用发菌袋、菌棒等方式将灵芝的种子或菌丝接种到特定区域。
4. 养护管理:灵芝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如要提高灵芝的产量和质量,可以采用覆盖物、喷水、施肥等方式进行养护管理。
5. 收获处理:在灵芝完全成熟之后,可以采用手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收获。
收获后要进行处理,包括去除杂质、晾晒、烘干等。
总之,林下灵芝栽培技术需要选择适宜的林地、进行基础工作、合理发菌、养护管理和正确收获处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以提高灵芝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