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广工版)

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广工版)

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广工版)
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广工版)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0(4) 班组、学号:

姓名协作者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ROM芯片和RAM芯片在功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学习用编程

器设备向EEPROM芯片内写入一批数据的过程和方法。

2.理解并熟悉通过字、位扩展技术实现扩展存储器系统容量的方案。

3.了解静态存储器系统使用的各种控制信号之间正常的时序关系。

4.了解如何通过读、写存储顺的指令实现对58C65 ROM芯片的读、写操作。

5.加深理解存储器部件在计算机整机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

三、实验说明和原理:

(1)、内存储器原理

内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中的程序和相关数据的部件。在教学计算机存储器部件设计中,出于简化和容易实现的目的,选用静态存储器芯片实现内存储器的存储体,包括唯读存储区和随读写存储区两部分,ROM存储区选用4片长度8位、容易8KB的58C65芯片实现,RAM存储区选用2片长度8位、容量2KB的6116芯片实现,每2个8位的芯片合成一组用于组成16位长度的内存字,6个芯片被分成3组,其地址空间分配关系是:0-1777h用于第一组ROM,固化监控程序,2000-2777h用于RAM,保存用户程序和用户数据,其高端的一些单元作监控程序的数据区,第二组ROM的地址范围可以由用户选择,主要用于完成扩展内存容量的教学实验。

地址总线的低13位送到ROM芯片的地址线引脚,用于选择芯片内的一个存储字。用于实现存储字的高位字节的3个芯片的数据线引脚、实现低位字节的3个芯片的数据线引脚分别连接在一起接到数据总线的高、低位字节,是实现存储器数据读写的信息通路。数据总线要通过一个双向三态门电路与CPU一侧的内部总线IB相连接,已完成存储器、接口电路和CPU之间的数据通讯。

四、实验内容:

1.要完成存储器容量扩展的教学实验,需为扩展存储器选择一个地址,并注意读写和OE

等控制信号的正确状态。

2.用监控程序的D、E命令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比较RAM(3116)、EEPROM(28系

列芯片)、EPROM(27系列芯片)在读写上的异同。

3.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RAM(6116)进行读写,用D命令查看结果是

否正确。

4.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扩展存储器EEPRM(28系列芯片)进行读写,

用D命令查看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分析原因,改写程序,重新运行。

五、实验步骤:

1.检查FPGA下方的标有“/CE”的四组插针均是左边两个短接;

2.检查RAM(6116)上方的标有“/WE”的插针应是左边两个短接;

3.RAM(6116)支持即时读写,可直接用A、E命令向扩展的存储器输入程序或改变内存

单元的值。

4.将扩展的ROM芯片插入标有“EXTROMH”和“EXTROML”的自锁紧插座,要注意

芯片插入的方向,带有半圆形缺口的一方朝左插入。

如果芯片插入方向不对,会导致芯片烧毁,然后锁紧插座。

5.将扩展芯片下方的插针按下列方式短接:将标有“/MWR”和“RD”的三个插针左面两

个短接,将标有“/MWR”“/OE”“GND”的三个插针左边两个短接。

6.将扩展芯片上方标有EXTROMH和EXTROML的“/CS”信号用自锁紧线短接,然后短

接到MEMDC 138芯片的上方的标有“4000-5fff”地址单元。

注意:标有/CS的圆孔针与标有MEM/CS的一排圆孔针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用导线相连;

连接的地址范围是多少,用户可用的地址空间就是多少。

7.将标有“DataBus 15-8”和“DataBus 7-0”的数据总线的指示灯下方的插针短接。

8.将标有“DataBus 15-8”和“AdressBus 7-0”的数据总线的指示灯下方的插针短接。

9.EPROM 是紫外线可擦除的电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芯片。在对EPROM进行重写前必须

先擦除并判断芯片是否为空,再通过编程器进行编程。

10.A T28C64B的读操作和一般的RAM一样,而其写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大约为1毫

秒。因此,需要编写一延迟程序,在对EEPROM进行写操作时,调用该子程序,以完成正确的读写。

六、思考题:

1.为何能用E命令直接写A T28C64B的存储单元,而A命令则有时不正确;

2.修改延时子程序,将其延时改短,可将延时子程序中的R3的内容赋成00FF或0FFF等,

再看运行结果。

七、实验心得:

(完整版)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 .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Visual C++ 6.0 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 .实验要求 (1 )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 )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 )上机运行程序。 (4 )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 )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 头文件 #include// 库头文件------ 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 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 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 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 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 域之值, //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 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 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 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if(i==1)// 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 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 是头指针 } else// 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 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动态查找表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题目:动态查找表 学院计算机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班别2009级 2 班 学号3109005935 学生姓名黄丽敏 指导教师吴伟民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6月

一. 动态查找表: 抽象数据类型动态查找表的定义如下: ADT DynamicSearchTable {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各个数据元素均含有类型相同,可唯一标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 数据关系R:数据元素同属一个集合。 基本操作P: InitDSTable(&DT);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动态查找表DT。 DestroyDSTable(&DT)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动态查找表DT。 SearchDSTable(DT,key);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key为和关键字类型相同的给定值。 操作结果:若DT中存在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则函数值为该元素的值或在表中的位置,否则为“空”。 InsertDSTable(&DT,e);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e为待插入的数据元素。 操作结果:若DT中不存在其关键字等于e.key的数据元素,则插入e到DT。 DeleteDSTable(&DT,key);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key为和关键字类型相同的给定值。 操作结果:若DT中存在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则删除之。 TraverseDSTable(DT,visit());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visit是对结点操作的应用函数。 操作结果:按某种次序对DT的每个结点调用函数visit()一次且至多一次,一旦visit()失败,则操作失败。 }ADT DynamicSearchTable 二. 存储结构定义: 公用头文件DS0.h和宏定义: #include /* EOF(=^Z或F6),NULL */ #include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N 10 /* 数据元素个数 */ 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等 */ typedef int KeyType; /* 设关键字域为整型 */ #define EQ(a,b) ((a)==(b)) #define LT(a,b) ((a)<(b))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2015广工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文档最后含源码下载地址)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____ 计算机学院______ 专业班级13级计科9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李敏 2015年12月29日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进程调度程序,以加深对进程的概念及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设计一个有N个进程共行的进程调度程序。要求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即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最高的进程),时间片轮转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这三种算法。 每个进程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控制块可以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到达时间、需要运行时间、已用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可以事先人为地指定(也可以由随机数产生)。进程的到达时间为进程输入的时间。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每个进程的状态可以是就绪W(Wait)、运行R(Run)、或完成F(Finish)三种状态之一。 就绪进程获得CPU后都只能运行一个时间片。用已占用CPU时间加1来表示。 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已达到所需要的运行时间,则撤消该进程,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还未达所需要的运行时间,也就是进程还需要继续运行,此时应将进程的优先数减1(即降低一级),然后把它插入就绪队列等待CPU。每进行一次调度程序都打印一次运行进程、就绪队列、以及各个进程的PCB,以便进行检查。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要进程都完成为止。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BM-PC或兼容机 软件环境:C++、C语言编程环境 四、实验方法 1、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中优先数最高的进程。 静态优先数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并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动态优先数是指进程的优先数在创建进程时可以给定一个初始值,并且可以按一定原则修改优先数。 例如:在进程获得一次CPU后就将其优先数减少1。或者,进程等待的时间超过某一时限时增加其优先数的值,等等。 2、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轮转法”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轮转法可以是简单轮转法、可变时间片轮转法,或多队列轮转法。 简单轮转法的基本思想是:所有就绪进程按FCFS排成一个队列,总是把处理机分配给队首的进程,各进程占用CPU的时间片相同。如果运行进程用完它的时间片后还为完成,就把它送回到就绪队列的末尾,把处理机重新分配给队首的进程。直至所有的进程运行完毕。 3、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的基本思想是:

数据库实验报告完整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数据库实验 课程名称数据库 | |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2015/7/9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本实验是为计算机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据库原理后,为培养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具备应用数据库原理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设计的能力。 为后继课程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在建立数据库系统过程中使用关系数据理论的能力。 3.通过对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方案设计、系统编码、界 面设计和软件调试等各方面的能力。是一门考查学生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验。 二、主要内容 针对一个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中小型系统(见题目附录)进行数据库设计,重点分析系统涉及的实体、实体之间的联系,实现增加、删除、更新、查询数据记录等基本操作。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 理解系统的数据库需求,分析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画出E-R图: 1)分析确定实体的属性和码,完成对该实体的实体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定义。 2)设计实体之间的联系,包括联系类型和联系的属性。最后画出完整的E-R图。 2.根据设计好的E-R图及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设计数据库模式: 1)把E-R图转换为逻辑模式; 2)规范化设计。使用关系范式理论证明所设计的关系至少属于3NF并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属于3NF则进行模式分解,直到该关系满足3NF为止,要求写出分解过程。 3)设计关系模式间的参照完整性,要求实现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 4)用SQL语言完成数据库内模式的设计。 3.数据库权限的设计: 1)根据系统分析,完成授权操作; 2)了解学习收回权限的操作。 4.完成用户界面的设计,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广工_操作系统_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_____计算机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软件工程________ 班级______ ________ 学号_____ _______ 姓名_______ _________ 指导教师 (2010年10 月)

学号:姓名:协作者:________ 实验__一__题目__ 进程调度___第周星期___ 一、实验目的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进程调度程序,以加深对进程的概念及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轮转法”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每个进程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控制块可以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到达时间、需要运行的时间、已用CPU时间、进程状态等。 ·进程的优先数以及需要的运行时间事先由人为指定(也可以随机数产生)。 ·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已达到所需要的运行时间,则撤销该进程,如果还未达到,则把它送回队尾。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BM-PC 或兼容机 软件环境:C语言编程环境 四、实验原理及设计方案 1、实验原理 将程序顺序的输入进程队列后,开始执行程序,当运行了一个时间片后,如果进程所占的CPU时间达到所需的运行时间时,该进程完成,并撤销该进程,否则则把进程送回队尾。 2、设计方案 用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输入进程名称,优先级,运行时间后,通过模拟系统对进程采用“轮转法”调度,得到各个时间片进程的运行情况。 3、相关数据结构的说明 struct pcb // 定义进程控制块 PCB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Chapter 4 4.1 ??? ? ? ?-=kT E N N n g c i exp 2υ ??? ? ??-??? ??=kT E T N N g O cO exp 3003 υ where cO N and O N υ are the values at 300 K. (b) Germaniu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Plo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a) ??? ? ??-=kT E N N n g c i exp 2υ ( )( )( ) 3 19 19 2 113001004.1108.2105?? ? ????=?T ()()?? ????-?3000259.012.1exp T () 3 382330010912.2105.2?? ? ???=?T ()()()()?? ????-?T 0259.030012.1exp By trial and error, 5.367?T K (b) () 252 12 2105.2105?=?=i n ( ) ()()()()?? ????-??? ???=T T 0259.030012.1exp 30010912.23 38 By trial and error, 5.417?T 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At 200=T K, ()?? ? ??=3002000259.0kT 017267.0=eV At 400=T K, ()?? ? ??=3004000259.0kT 034533.0=eV ()()()() 172 22102 210025.31040.11070.7200400?=??= i i n n ? ? ????-??????-???? ??? ?? ??=017267.0exp 034533.0exp 3002003004003 3 g g E E ?? ? ???-=034533.0017267.0exp 8g g E E ()[] 9578.289139.57exp 810025.317-=?g E or ()1714.38810025.3ln 9561.2817=??? ? ???=g E or 318.1=g E eV Now ( ) 3 2 1030040010 70.7?? ? ??=?o co N N υ

数据结构实验一 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 实验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定义;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如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等。 二、实验容 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成绩)的顺序表和链表(二选一),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 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2) 逐个显示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相关信息; (3) 根据进行查找,返回此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4) 根据指定的位置可返回相应的学生信息(学号,,成绩); (5) 给定一个学生信息,插入到表中指定的位置; (6) 删除指定位置的学生记录; (7) 统计表中学生个数。 三、实验环境 Visual C++ 四、程序分析与实验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 定义函数返回值类型 typedef struct { char num[10]; // 学号 char name[20]; // double grade; // 成绩 }student; typedef stude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Node { ElemType data; // 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 //指针域 }LNode,*LinkList; Status InitList(LinkList &L) // 构造空链表L { L=(struct LNode*)malloc(sizeof(struct LNode)); L->next=NULL; return OK;

广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题目: 《机械转子底座的振动测量和分析》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冯云凌(2111601211)、 实验时间:2016年10月24日 实验班级:专硕二班 实验教师:邹大鹏副教授 成绩评定:_____ __ 教师签名:_____ __ 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 1.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1.掌握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2.掌握振动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实验要求: 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量出电机的转速;然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对测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2.初定设计方案: 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量出电机的转速;然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利用获得的数据,使用MATLAB对测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3.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元器件和材料 本次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有:机械转子系统,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USB 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简介:

OD9200 系列振动速度传感器,可用于对轴承座、机壳或结构相对于自由空间的绝对振动测量。其输出电压与振动速度成正比,故又称速度式振动传感器。其输出可以是速度值的大小,也可以是把速度量经过积分转换成位移量信号输出。这种测量可对旋转或往复式机构的综合工况进行评价。 OD9200 系列速度振动传感器属于惯性式传感器。是利用磁电感应原理把振动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它主要由磁路系统、惯性质量、弹簧阻尼等部分组成。在传感器壳体中刚性地固定有磁铁,惯性质量(线圈组件)用弹簧元件悬挂于壳体上。工作时,将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上,在机器振动时,在传感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值正比于振动速度值。与二次仪表相配接(如OD9000 振动系列仪表),即可显示振动速度或振动位移量的大小。也可以输送到其它二次仪表或交流电压表进行测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二.程序设计相关信息 (1)实验题目:编写一个程序algo2-3.cpp,实现双链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1.初始化双链表h; 2.依次采用尾插法插入a,b,c,d,e元素; 3.输出双链表h; 4.输出双链表h长度; 5.输出双链表h是否为空; 6.判断双链表h的第3个元素; 7.输出元素‘a’的位置; 8.在第4个元素位置上插入‘f’元素; 9.输出双链表h; 10.删除L的第3个元素; 11.输出双链表h; 12.释放双链表h。 (2)实验目的:熟悉双链表的基本操作并掌握尾插法建表。 (3)算法描述或流程图

(4)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DNode { char data; struct DNode *next; struct DNode *prior; }DNode,DLinkList; void initlist(DLinkList *&h) { h=(DLinkList*)malloc(sizeof(DLinkList)) ; h->next=NULL; h->prior=NULL; } void destroylist(DLinkList *&h) { DLinkList *p=h,*q=p->next; while(q!=NULL) {free(p); p=q; q=p->next; } free(p); } int getelem(DLinkList *h,int i,char &e) {int j=0; DLinkList *p=h; while(jnext; } if(p==NULL) return 0; else { e=p->data; return 1; } } int listempty(DLinkList *h) { return(h->next==NULL&&h->prior==NULL); } int listlength(DLinkList *h) { DLinkList *p=h;int n=0; while(p->next!=NULL) {n++; p=p->next; } return (n);

数据结构-树的实现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设计性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 ____ 题目名称 学生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 年 7 月 6 日

抽象数据类型:树的实现 一.需求分析 树形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其中以树和二叉树最为常用,直观来看,树是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内部结构。树的结构在客观世界广泛存在,如人类社会的族谱和各种社会组织机构都可以用树来形象表示。树在计算机领域中也得广泛应用,如在编译程序中,可用树来表示源程序的语法结构,又如在数据库系统中,树形结构也是信息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二.实验目的 对某个具体的抽象数据类型,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该抽象数据类型的全部基本操作。通过本设计性实验,检验所学知识和能力,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熟练地运用本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及技术的目的。 三.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 2、软件:Microsoft V isual C++ 6.0 四.设计说明 本程序采用树的二叉链表(孩子指针-兄弟指针-双亲指针)存储表示,以下是树的结构定义和基本操作: ADT Tree{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关系R: 若D为空集,则称为空树; 若D仅含有一个数据元素,则R为空集,否则R={H},H是如下二元关系: (1) 在D中存在唯一的称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它在关系H下无前驱; (2) 若D-{root}≠NULL,则存在D-{root}的一个划分D1,D2,D3, …,Dm(m>0),对于任意j ≠k(1≤j,k≤m)有Dj∩Dk=NULL,且对任意的i(1≤i≤m),唯一存在数据元素xi∈Di有∈H; (3) 对应于D-{root}的划分,H-{,…,}有唯一的一个划分H1,H2,…,Hm(m>0),对任意j≠k(1≤j,k≤m)有Hj∩Hk=NULL,且对任意i(1≤i≤m),Hi是Di 上的二元关系,(Di,{Hi})是一棵符合本定义的树,称为根root的子树。 基本操作P: InitTree(&T); 操作结果:构造空树T。 DestroyTree(&T); 初始条件:树T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树T。 CreateTree(&T,definition); 初始条件:definition给出树T的定义。 操作结果:按definition构造树T。 ClearTree(&T);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实验报告

课程实习报告 HUNAN UNIVERSITY 题目: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学生姓名:周强强 学生学号:20100820225 专业班级:通信二班 完成日期:2012.12.22

运行结果截图: 2.2 函数(),cos(2/)V x t x t πλω=-也是经典波动方程的解。令03x λ≤≤,请在同一坐标中 绘出x 的函数(),V x t 在不同情况下的图形。 (1)0;(2)0.25;(3)0.5;(4)0.75;(5)t t t t t ωωπωπωπωπ =====。 3.27根据式(3.79),绘制出0.2()0.2F E E eV -≤-≤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费米-狄拉克概率函数:()200,()300,()400a T K b T K c T K ===。

4.3 画出a ()硅,b ()锗,c ()砷化镓在温度范围200600K T K ≤≤内的本征载流子浓度曲线 (采用对数坐标)。

4.46 已知锗的掺杂浓度为15 3a =310 cm N -?,d =0N 。画出费米能级相对于本征费米能级的位 置随温度变化 200600)K T K ≤≤(的曲线。

5.20硅中有效状态密度为 19 3/2c 2.8 10()300T N =? 193/2 1..0410() 300 T N ν=? 设迁移率为 3/2 n =1350300T μ-?? ? ?? 3/2 =480300T ρμ-?? ? ?? 设禁带宽带为g =1.12V E e ,且不随温度变化。画出200600K T K ≤≤范围内,本征电导率随绝对温度T 变化的关系曲线。

2013广工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2011 级7 班 学号3111X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明俊峰 (2013 年11 月)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2011(7)班学号:3111 姓名:协作者:________ 教师评定: 实验__一__题目__ 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建立 _ 实验__二__题目__ 设计数据完整性 __ 实验__三__题目__ 查询数据库 __ 实验平台:SQL Server 2005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2011(7)班学号:3111 姓名:协作者:________ 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一、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的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的使用; 2、掌握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分别使用SQL语句、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数据库; 2、使用SQL语句、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数据库表;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计算机及操作系统:PC机,Windows 2000/xp; 2.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ver 2000/2003/2005;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创建一个教学管理数据库SC,其描述的信息有: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学生选课成绩、授课信息、班级信息、系部信息、专业信息。 创建:student表(学生信息表)、course表(课程信息表)、teacher表(教师信息表)、student _course表(学生选课成绩表)、teacher_course表(教师上课课表)等。 1、创建数据库: 确定数据库名称;数据库用于学生管理,命名为SC 确定数据库的位置;要求: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分别存储在E盘自己的目录下。 确定数据库的大小;根据实际的数据量确定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为30MB,日志文件的初始大小为3MB。 确定数据库的增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据文件按20%增长,日志文件按1MB增长。(1)、利用查询分析器(Query Analyzer),使用SQL语句指定参数创建数据库; 1

数据结构实验答案(1)

重庆文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册专业:_____软件工程__ _ 班级:_____软件工程2班__ _ 学号:_____201258014054 ___ 姓名:_____周贵宇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 数据结构 _ 指导教师:_____胡章平__________ 2013年 06 月 25 日

步骤#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ElemType int #define MAXSIZE 100 /*此处的宏定义常量表示线性表可能达到的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MAXSIZE]; /*线性表占用的数组空间*/ int last; /*记录线性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在数组elem[ ]中的位置(下标值),空表置为-1*/ }SeqList; #include "common.h" #include "seqlist.h" void px(SeqList *A,int j); void main() { SeqList *l; int p,q,r; int i; l=(SeqList*)malloc(sizeof(SeqList)); printf("请输入线性表的长度:"); scanf("%d",&r); l->last = r-1; printf("请输入线性表的各元素值:\n");

{ scanf("%d",&l->elem[i]); } px(l,i);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的值:\n"); scanf("%d",&l->elem[i]); i++; px(l,i); l->last++; for(i=0; i<=l->last; i++) { printf("%d ",l->elem[i]); } printf("\n"); } void px(SeqList *A,int j) { int i,temp,k; for(i=0;ielem[i]elem[k]) {temp=A->elem[i]; A->elem[i]=A->elem[k]; A->elem[k]=temp; }}

数据库实验报告大全 广工 蔡延光版

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班学号 姓名实验时间2011.3.14 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数据定义 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创建、删除;基本表的创建、删除、更新工作;以及索引的创建、删除工作。 要求:1、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中,利用SQL语言中CREATE、DROP 命令实现数据库的创建及删除工作。 2、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中,利用SQL语言中CREATE、ALTER及DROP命令进行基本表的创建、更新、删除工作,并实现基本表中各类完整性约束条件的限定。 3、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中,利用SQL语言中CREATE、ALTER及DROP命令进行基本表中索引的创建、更新、删除工作。 4、完成上述工作后,在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中,查看是否成功创建实验所要求数据库、基本表、各类完整性约束条件及索引等内容。 二、实验方案 所有实验内容必须在SQL Server 2000的查询分析器中完成,设置查询分析器的结果区为Standard Execute(标准执行)或Executed Grid(网格执行)方式.发布执行命令.并在结果区中查看查询结果,如果结果不正确则需要进行修改,直到正确为止。要求完成如下内容: 1.定义数据库 定义一个借阅数据库,要求所定义的数据库大小为1M,且数据库名称为Labery_学号。 2.定义下列数据库基本表 在所定义的借阅数据库Labery_学号中,按要求定义如下数据库表: 1)书(book)

列名别名类型及长度是否可为空书号bno char(8)否 类别category varchar(10)否 书名title varchar(40)否 出版社press varchar(30)是 年份book_year Int否 作者author char(20)是 价格price decimal(7,2)否 总藏书量book_total Int否 2)借书证(card) 列名别名类型及长度是否可为空卡号cno char(7)否 姓名name char(8)否 单位department varchar(40)是 类别type char(1)否 3)借书记录(borrow) 列名别名类型及长度是否可为空卡号cno char(7)否 书号bno char(8)否 借书日期borrow_date smalldatetime否 还书日期return_date smalldatetime是 3.完整性约束条件: 主要内容为: 1)确定各基本表的主码; 2)确定各基本表的外码; 3)要求在定义各基本表的同时,确定如下完整性约束条件 1、定义各基本表主码,并且要求主属性不能为空; 2、如果有外码,定义各基本表外码; 3、要求检查借书证中属性Type的值是否为('T','G','U','F')); 4、借书记录borrow基本表中borrow_date默认日期为当前时间。4)确定各基本表哪些字段需要建立索引。

数据结构实验一 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定义;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如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等。 二、实验内容 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顺序表和链表(二选一),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 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2) 逐个显示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相关信息; (3) 根据姓名进行查找,返回此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4) 根据指定的位置可返回相应的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 (5) 给定一个学生信息,插入到表中指定的位置; (6) 删除指定位置的学生记录; (7) 统计表中学生个数。 三、实验环境 Visual C++ 四、程序分析与实验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 定义函数返回值类型 typedef struct { char num[10]; // 学号 char name[20]; // 姓名 double grade; // 成绩 }student; typedef stude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Node { ElemType data; // 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 //指针域 }LNode,*LinkList; Status InitList(LinkList &L) // 构造空链表L { L=(struct LNode*)malloc(sizeof(struct LNode)); L->next=NULL;

数据结构实验一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定义;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如建立、查找、插入与删除等。 二、实验内容 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顺序表与链表(二选一),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 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2) 逐个显示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相关信息; (3) 根据姓名进行查找,返回此学生的学号与成绩; (4) 根据指定的位置可返回相应的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 (5) 给定一个学生信息,插入到表中指定的位置; (6) 删除指定位置的学生记录; (7) 统计表中学生个数。 三、实验环境 Visual C++ 四、程序分析与实验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 定义函数返回值类型 typedef struct

{ char num[10]; // 学号 char name[20]; // 姓名 double grade; // 成绩 }student; typedef stude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Node { ElemType data; // 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 //指针域 }LNode,*LinkList; Status InitList(LinkList &L) // 构造空链表L { L=(struct LNode*)malloc(sizeof(struct LNode)); L->next=NULL; return OK; } Status GetElem(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 访问链表,找到i位置的数据域,返回给 e { LinkList p; p=L->next;

广工-单片机实验报告全部

广工-单片机实验报告全部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__ 学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3级应用电子专业4班 学号3113002512 姓名陈文威 指导教师李优新 2015年12月12 日

实验一:开发软件使用与调试方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KEIL 的使用方法,用Keil 开发工具编译C 源码、汇编源程序。掌握单片机的编程及调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编写C语言程序,用Keil 将程序编译并生成HEX 文件调试程序。通过并口通信线连接PC 与实验箱,用Easy 51Pro 把程序下载到AT89S51 观察实验箱LED 的变化。 三.实验要求程序代码: ORG 0000H AJMP M AIN ORG 0030H MAIN: MOV P2,#0FFH MOV A,#0FEH MOV P0,A LOOP: JB P2.0,LOOP ACALL DELAY_100MS JB P2.0,LOOP RR A

HRER: JNB P2.0,HRER MOV P0,A AJMP L OOP DELAY_100MS: MOV R6,#64H D22: MOV R5,#0F9H D21: DJNZ R5,D21 DJNZ R6,D22 RET END 四.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试验,熟悉了keil软件的使用。初步掌握单片机的编程及调试 实验二定时器和中断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的定时器,中断功能系统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编写程序,用AT89C51的内部定时器/计数器T0的方式1产生周期为0.2秒的TTL脉冲(TCH和TCL 溢出的时候,产生一个中断),从P05输出。计算如下: 振荡器的频率f=6M=6000000,方式1计数器的长度为L=16.2的16次方即65536 定时时间(溢出时间)t=0.1s 定时常数TC=65536-6000000x0.1/12=65536-50000=15536,将15536转换成16进制为3CB0, TCH=3CH(高八位),TCL=B0H(低八位)。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 AMC51单片机综合开发系统一台 2.微机一台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开启ANC51实验装置,检查跳线,一般无需改动。 2.运行Keil调试程序,具体操作步骤参考实验一。 3.参考以下电路图和流程图编写程序。 4.编译程序,把生成的.HEX目标文件下载到AT89S51运行。 5.观察AMC51实验装置的LED在运行程序时闪烁的情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4 实验项目名称:栈的操作

附源程序清单: 1.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top; }SqStack; void InitStack(SqStack *st) //初始化栈 { st->top=-1; } int StackEmpty(SqStack *st) //判断栈为空{ return (st->top==-1); } bool Push(SqStack *st,ElemType x) //元素进栈{ if(st->top==MaxSize-1)

{ return false; } else { st->top++; //移动栈顶位置 st->data[st->top]=x; //元素进栈 } return true; } bool Pop(SqStack *st,ElemType &e) //出栈 { if(st->top==-1) { return false; } else { e=st->data[st->top]; //元素出栈 st->top--; //移动栈顶位置} return true; } //函数名:Pushs //功能:数组入栈 //参数:st栈名,a->数组名,i->数组个数 bool Pushs(SqStack *st,ElemType *a,int i) { int n=0; for(;n数组名,i->数组个数 bool Pops(SqStack *st,ElemType *a,int i) { int n=0; for(;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