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春秋)

  • 格式:docx
  • 大小:60.41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

郭衍莹

(注)这篇记实文学已发表于山东政协刊物《春秋》2014年第四期p.10上。由于《春秋》没有电子版,故将该文原文刊登于网上,供读者阅读。

(摘要)古今中外的名人,除了靠自己的天赋,往往还得益于他们的恩师和前辈的栽培和引路。臧克家成名后就经常撰文纪念他的恩师闻一多。不过除闻一多外,他的青岛大学老师王统照,山东一师校长王祝晨对他栽培,爱护也功不可没。另外特别要一提的是爱国民主人士,民盟领导人之一的刘王立明,她在臧克家事业道路上給与很多关心,指点和帮助。臧的成名作《有的人》就是在听了刘的发言后得到启发而作。1951年刘还介绍臧介绍加入民盟。只是1957年刘被打成右派,从此再也无人提及此事了。

本文根据笔者耳闻目睹,纪实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并实事求是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臧克家。

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

郭衍莹

臧克家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早在大学求学时代就因发表了诗集《罪恶的长手》而蜚声诗坛。尤其是解放后1957年至1965年他任《诗刊》主编期间,由《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的毛泽东主席诗词十八首,还有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并掀起一阵学习毛主席诗词热;也使他达到事业的巅峰。他的名诗“有的人”被收录入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奋进向上。有些媒体甚至称他的诗词“照亮了一个时代”。和别的名人一样,他的成名除了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外,还得靠几位恩师的栽培和引路,以及一些前辈的指点和帮助。臧成名后经常撰文纪念他的恩师闻一多。而据我所知,除闻外,他在青岛大学老师王统照、山东一师校长王祝晨以及陶行知、刘王立明等前辈都在臧克家的成名道路上起过很大作用。

1946年李士钊受陶行知的委托,创办上海武训学校。臧克家和李士钊既是山东同乡又是好友,又都敬仰陶行知和武训精神,于是臧就应邀去武训学校讲课,举办过“诗词创作”讲座。李士钊是我初中时的老师。后来经他推荐我又成了武训学校正式注册的旁听生;主要进修古文,并慕名聆听过臧老师的讲座。对臧老师的诗文才华和讲课时的循循善诱,我极为钦佩。解放初李和臧二位老师都来北京工作。我也来北大上学。期间李士钊曾带我去臧老师住所拜访。本文就是根据我本人的耳闻目睹,结合一些资料的记载,纪实几位恩师和前辈对臧克家的恩情,实事求是地追记当年的一些往事,以及他们少为人知或为网上误传的一些轶事。

闻一多慧眼识才王统照悉心栽培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极其扎实的古典诗词基础。中学时代,又开始写一些新诗(当时称白话诗)。1930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因他之前曾投笔从戎,去武汉参加大革命,高中数学几乎没有学,以至于高考数学得了个零分。是当时山大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发现了他文学的天才,破格录取他到中文系学习。究竟哪方面天才使评分极严的闻一多录取了他?据臧克家自己后来的解释,是他在语文考卷中的三句杂感得到闻的赏识。这三句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闻先生从三句杂感中发现了我,欣赏了我,给了我全体考生里国文的最高分——98分,使我这个数学吃了鸭蛋的考生被青大录取了!”

但除了当时这三句杂感,闻一多为何在后来臧克家求学期间仍对他特别青睐呢?笔者想从另一角度,也就是从闻一多自己成名的经历来分析这一问题。闻在早年也是受家庭影响擅长旧体诗。但五四后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按他自己说法是受胡适写的《我为什么要做新诗》文章的影响),他摒弃旧诗改写新诗,并写下《红烛》、《死水》等著名诗篇,从而一举成名。

但从1928年正当他的新诗名气鼎盛时期,忽转入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旧诗词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中华文化宝库的博大精深,认识到新诗旧诗不仅不矛盾,而且熟谙旧诗还极大地丰富了新诗的创作。用他自己话说,是“对旧诗体的深研反哺了我对新诗的创作”[1]。也就是说,新诗要有成就,必须先有扎实的古文和旧诗词的基础。而臧克家恰恰表现出在旧诗方面有深厚功底,并在新诗创作方面显露他的天才。这正好是闻一多想找的培养对象;因此受到闻的特别青睐。此后臧克家如鱼得水,1933年大学三年级他就发表第一部诗集《烙印》,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他又发表长诗《罪恶的黑手》;诗中无情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但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因此他大学还没有毕业却已蜚声诗坛。臧克家后来一生的创作道路说明,他和他的恩师一样,属于对旧诗旧文学有深厚功底和造诣,而在新诗创作上大放异彩的文学家、诗人。因此文革前他能撰写出《毛主席诗词讲解》一书,固然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他在诗词方面的深厚造诣。不过他在那本书中称赞毛的诗词无论思想性或艺术性都是“前无古人”,这就引起一些学者非议,认为“言过其实”。

应该说,当时山大文学系主任王统照,才是臧克家名副其实的恩师。王统照也是位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诗人。曾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先驱。当时他在山大任教时,就写过著名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山雨》和诗集《这时代》,对臧克家后来创作产生很大影响。当时的闻一多既是山大文学院院长,又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事物繁忙,所以对臧克家具体培养任务就落在当中文系主任王统照的肩上了。王统照处世低调,不喜张扬,名气不及闻一多。但知识渊博,学问扎实,讲课认真。他也发现臧克家确是个好苗子。有的文献上说,王尽管身体不好,但还是手把手地来教臧克家熟悉功课和专业。1935年王统照在青岛联合老舍、洪涛、吴伯萧一起办《避暑录话》周刊,就邀请刚毕业不久的臧克家参加编辑工作。他们发表了不少短小犀利的短文,抨击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后王统照去上海从事抗日文学的创作。抗战胜利后李士钊和臧克家都来上海,大家劝王也留上海工作,并能去武训学校兼课,但他仍决定回青岛,到山大任教授。解放后他当过山东人大代表、省文联主席。1957年6月他来北京参加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在听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猝发心脏病,送医院抢救,于当年11月不幸去世。

抗战胜利后臧克家来到上海。1946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对他刺激很大。他在文汇报上发表“我的先生闻一多”[2],痛悼他恩师的被害,怀念他老师的恩情。解放后,臧克家发表很多直接以纪念“闻一多”为题的诗文,最有影响的如:《海——回忆一多先生》《文化战士——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诗创作的艺术特色》等等。用臧克家自己满怀激情的活说:“在我的心上,站立着一些崇高的影像,它们给我鼓励、给我以生活奋斗的勇气。有了它们,我的笑,才有意义;我的泪,才有光辉。有了它们,我的生命才不空虚。在这些影子当中,闻一多先生是至高至大的一个….。可以说,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