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一课时)教案 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6
【学习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重点)2.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难点)【自主学习】(一)春秋争霸1.东周分为,。
2.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侯国不再听周天子的命令,大国之间为了争夺、人口、和别国的权力,展开了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
3.最先称霸的是。
他任用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并以“”为口号,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公元前年,齐桓公在会盟,确立齐国霸主地位。
4.公元前632年,采取“退避三舍”的策略,在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5.问鼎中原,打败晋国,做了霸主。
6.春秋末期,吴王打败楚国,成为霸主,后来,吴越争霸,越王获胜,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7.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影响:(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
(2)但诸侯国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
(二)、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史称“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等。
【能力突破】阅读下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请回答:(1)“管仲相桓公”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2)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条件有哪些?(3)读了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五创新拓展: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是为了()A 争做天子B 支配其他诸侯国C 尊王攘夷D 结束割据状态2.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 楚庄王 B越王勾践 C 齐桓公 D 晋文公3.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A 城濮之战 B 葵丘会盟 C 长平之战 D 问鼎中原4.齐桓公任用的改革家是:()A姜尚B管仲C吴起D 商鞅5.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 )A 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B 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C 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D 尊重齐王,进攻楚国6.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A 葵丘之战B 城濮之战C 马陵之战D 长平之战7.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8.列举:春秋五霸。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
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
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历史上把“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七年级历史教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集慧中学七年级历史学案设计(8) 2011年10月6日课题: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班级:姓名:主备人:谷永华集体备课人:谷永华柳现菊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识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各指哪几个诸侯国。
2.理解春秋争霸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3.了解这一时期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并理解春秋争霸所产生的影响。
自学指导:(根据提示预习课文)一、春秋争霸的背景1.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各诸侯国。
2. 春秋争霸的目的:大国之间为了、和,展开了争霸战争。
3.春秋时期,最先起来称霸的是。
4.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⑴齐国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任用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增强了国力。
⑶以“”为口号,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5.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时间是公元前,齐桓公召集诸侯在会盟。
6.、、、、被称为春秋五霸。
7.春秋时期的争霸战的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但诸侯国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2.看课本37页战国时期黄河、长江地区图注意战国七雄的位置。
3.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和。
4.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春秋五霸先后出现战国七雄同时并存巩固练习:1.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是指从【】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2.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3.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A. 涿鹿之战和牧野之战B. 牧野之战和城濮之战C. 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D. 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4.与成语“退避三舍”有关的战役发生在【】A.秦赵之间B. 秦晋之间C. 吴越之间D. 晋楚之间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长平之战B. 城濮之战C. 桂陵之战D. 马陵之战6.战国初年,由晋国分成的三个国家是【】A. 齐、楚、燕B. 韩、赵、魏C. 楚、赵、魏D. 燕、赵、魏7.下列诸侯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A. 齐国和晋国B. 晋国和楚国C. 齐国和越国D. 齐国和楚国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了解他们之间的纷争。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思想文化繁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和发展趋势。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异同。
(3)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2)引导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追求和谐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思想文化繁荣。
三、教学难点:1. 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2.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时期的背景。
(2)提问: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思想文化繁荣。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异同。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4. 案例分析:(1)选取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5. 总结提升:(1)总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和影响。
(2)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纷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示意图,标注各自的主要事迹。
3. 结合教材,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纷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春秋五霸的纷争1. 齐桓公称霸背景:齐国的崛起与齐桓公的即位主要成就:改革内政、扩充疆土、尊王攘夷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 晋文公争霸背景:晋国的内政改革与晋文公的登基主要成就: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影响: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推动中原文化的发展3. 楚庄王问鼎中原背景:楚国的强盛与楚庄王的野心主要成就:邲之战、问鼎中原影响:楚庄王成为南方霸主,对中原文化产生冲击第七章:战国七雄的争霸1. 齐楚秦燕赵魏韩背景:战国初年的政治格局主要成就:各国的变法与扩张影响:七雄并立,战争频繁,社会动荡2. 合纵连横策略:苏秦、张仪的外交策略主要成就:合纵成功,秦国会合纵之策影响:推动了战国时期的政治联盟与战争格局3.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主要成就:决定七雄格局,加速秦国统一六国影响:提高了战争艺术,增强了国家间的竞争第八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 农业的发展铁器的普及与耕作技术的进步主要成就:农业产量的提高,人口增长影响: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城乡差距加大2. 手工业的进步青铜器的精制与铁器的制造主要成就:手工艺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增加了社会财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3. 商业的繁荣货币的统一与市场的形成主要成就:商业交流的扩大,城市经济的兴起影响: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加快了社会变革第九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1. 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主要成就:哲学思想的多样性与文化繁荣影响: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格局,影响后世2. 文学艺术的发展诗歌、赋、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兴起主要成就:文学艺术的创新与繁荣影响: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文化素养3. 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主要成就: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影响:为后世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国家竞争力第十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结束与秦国的统一1. 战国末期的政治格局七雄的争霸与秦国的崛起主要成就:秦国通过变法与军事扩张,逐渐统一六国影响:结束了战国时期的纷争,开启秦朝统一局面2.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主要成就: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修建长城影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影响深远3.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评价对纷争、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的总结主要成就: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宝贵的历史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六章:春秋五霸的纷争1.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通过改革内政、扩充疆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战国兼并战争等。
(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如分封制的瓦解、宗法制度的破坏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影响。
(3)采用比较法,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影响。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战争场景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
3. 采用比较法,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春秋战国的纷争。
2. 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 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1)齐桓公称霸:葵丘会盟、召陵之战。
(2)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邲之战。
(3)战国兼并战争: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4.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分封制的瓦解:诸侯争霸,中央权威衰落。
(2)宗法制度的破坏:贵族衰落,士人崛起。
要求学生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影响。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强调;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分析: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a政治上:号令诸侯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2著名霸主: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b晋文公称霸c楚庄王称霸d吴越称霸c宋襄公和秦穆公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分析: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3主要战役: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小结,强化训练:1本课内容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老马识途朝秦暮楚等3指导讨论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5学生补充成语:围魏救赵、增灶减灶、介绍:孙膑与庞涓;廉颇蔺相如;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思考:回答:1课文中的成语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要点:归纳a自然条件b雄厚实力c高明手段3学生讲:成语故事成濮之战,退避三舍4想一想:什么时件使魏国的原气大伤?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6小结: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作业】【反思】。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标内容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
①通过识读《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等问题,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③通过讲述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④通过分析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初步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搜集、讲述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
②分析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③讨论诸侯争霸的历史作用及春秋霸主的共同点。
④识读本课的两幅历史地图并学习临摹《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丰富生动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通过齐桓公“不计前嫌”、晋文公“退避三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坚毅等优良品格。
【新课教学】一、春秋争霸1、春秋争霸的原因、实质讨论题: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争霸的实质是什么呢?学生看书讨论后应取得以下共识: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人口大大减少,财力、物力、兵源也相应减少,而一些大的诸侯国实力大增,他们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原来规定的定期朝见周王、贡献财物等义务也不履行,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②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以获取原来周天子所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而凭借实力进行战争是达到这一目的主要手段。
第二点既是争霸的原因,也是争霸的实质。
2、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教师指出:在众多的诸侯国中,齐国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齐桓公则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教师揭示本课讨论的第二个问题:“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呢?”为回答这个问题,先请一位学生讲一讲齐桓公不计前仇,重用管仲的故事。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
2.归纳齐、晋称霸的条件,知道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3.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战例,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社会特点。
4.重点: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
1.春秋争霸(1)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展开了争霸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
(2)齐桓公称霸①原因:A.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
B.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②称霸: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
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确立。
(3)晋文公称霸①条件:晋文公重用人才,救济贫弱,减轻赋税,发展农工商业。
②称霸:晋文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4)楚庄王称霸:楚庄王问鼎中原,打败晋国,做了霸主。
(5)吴王称霸: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为霸主。
(6)勾践称霸: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获胜,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7)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8)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2.战国七雄及著名战役请将下图中①、②处的战役填写完整。
①长平之战;②马陵之战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模拟重现历史:学生依据下面的剧本并结合课本,编演管仲与齐桓公的历史短剧。
短剧设计:旁白:齐襄公死后,一时间国内无君,一片混乱。
小白和哥哥纠争夺国君之位,管仲是纠的大臣,为阻止小白继位,曾一箭射中小白带钩。
小白成为齐桓公后管仲被囚禁。
齐桓公:管仲与我有一箭之仇,杀死他。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教案大全初一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使同学把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斗的状况及其作用。
培育同学用联系的观点、进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力量。
大国间军事力气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斗和战国兼并战斗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育同学在比较中熟悉历史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让同学观看分析争霸战斗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阅历)教训,分析争霸战斗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同学熟悉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胜利,培育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的意识。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烽火戏诸侯》的相关视频,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一:诸侯与天子之间这样说明白什么?烽火戏诸侯之后政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老师总结:此后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消失了诸侯纷争的局面,不久西周灭亡,东周建立。
问题二:你知道东周是如何建立的吗?分那两个阶段呢?他们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老师: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消失急剧的变化,被称为大变革时代,今日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巨变之一------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件展现课题: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讲授新课:第一篇春秋五霸-------问鼎中原,谁主沉浮合作探究探究历史背景(同学结合多媒体的材料阅读教材):思索:问题一,春秋时期为什么消失诸侯争霸的局面?问题二,为什么诸侯不在听从周天子的命令?问题三,诸侯进行战斗的目的何在?问题四,当时有哪些霸主?老师:多媒体展现材料,关心同学理解春秋争霸消失的缘由。
材料一: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地位,平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霸主实际上取得政治上的最高地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2)通过地图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和势力范围。
(3)学会分析历史史实,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运用历史地图,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变化。
(3)学会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崛起与更替。
(2)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和典故。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
2. 教学难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排序和区分。
(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策略和战术。
(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成就与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地图,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和势力范围。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和典故,分享学习心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加深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
4. 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崛起与更替,突出重点内容。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策略和战术,引导学生理解战争背后的原因。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史实。
(2)挑选学生进行回答,及时反馈并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2. 强调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