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磷酸盐(Melamine Polyphosphate)_Budit3141_Budenheim-2
- 格式:pdf
- 大小:58.52 KB
- 文档页数:2
三聚氰胺海绵化学结构式
三聚氰胺海绵化学结构式:N=C-- N—C=N。
根据查询三聚氰胺海绵聚合物的相关信息得知,三聚氰胺海绵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3H6N6,结构式为N=C-- N—C=N。
三聚氰胺海绵也叫密胺海绵,它是由密胺树脂采用XX纳米技术进行发泡而制成的新型材料,所以也叫纳米海绵。
三聚氰胺海绵起先由德国公司发明,这种新型的材料集众多优点于一身,可以被用于多种领域。
三聚氰胺海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大量生产和投入使用,并通过国际SGS环保认证,是公认的环保产品,减少了化学试剂对水资源的污染。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 命名为“1,3,5-三嗪-2,4,6-三氨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
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三聚氰胺是氨基氰的三聚体,由它制成的树脂加热分解时会释放出大量氮气,因此可用作阻燃剂。
它也是杀虫剂环丙氨嗪在动物和植物[体内的代谢产物。
双氰胺是什么什么是双氰胺?双氰胺(Melamine)也被称为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化学式为C3H6N6,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六个氮原子和六个碳原子。
双氰胺是无色固体,可溶于水和一些有机溶剂。
双氰胺的用途双氰胺有许多不同的应用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途:1. 作为化学原料双氰胺可以用作合成其他化学物质的原料。
例如,它可用于合成树脂、塑料和胶粘剂等。
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多个氮原子,使得双氰胺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可以通过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2. 制造塑料制品双氰胺可以与甲醛进行反应,形成固化树脂。
该固化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品和耐磨损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制造耐用塑料制品,如厨具、餐具、玩具等。
3. 食品添加剂双氰胺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双氰胺可以用作一种增加蛋白质含量的添加剂。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丰富的氮元素,使得双氰胺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提高食品产品的氮含量,增加其营养价值。
4. 动植物饲料双氰胺也可以用作动植物饲料的添加剂。
在畜牧业和养殖业中,双氰胺被广泛用于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从而增加动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肌肉发育。
然而,双氰胺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安全隐患。
双氰胺的安全性和风险尽管双氰胺有着许多用途,但其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以下是一些与双氰胺相关的安全风险:1. 食品安全问题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中国奶粉中检出含有高浓度的双氰胺。
这导致了大量婴儿和幼儿患上尿路结石,并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
该事件揭示了使用含有双氰胺的食品添加剂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
2. 动物饲料中的安全问题双氰胺在动物饲料中使用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虽然使用双氰胺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肌肉发育,但过量的双氰胺摄入可能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双氰胺可能导致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
3. 环境污染问题双氰胺的制造和使用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
三聚氰胺基础知识介绍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
微溶于水,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
合成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早期合成使用双氰胺法:由电石(CaC2)制备氰胺化钙(CaCN2),氰胺化钙水解后二聚生成双氰胺(dicyandiamide),再加热分解制备三聚氰胺。
目前因为电石的高成本,双氰胺法已被淘汰。
工业合成主要使用尿素为原料,在加热和一定压力条件下:6(NH2)2CO→C3H6N6 6NH3 3CO2按照反应条件不同,三聚氰胺合成工艺又可分为高压法(7-10MPa,370-450℃,液相)、低压法(0.5-1MPa,380-440℃,液相)和常压法(<0.3MPa,390℃,气相)三类。
更多PVC塑料的知识/化学性质三聚氰胺呈弱碱性(pKa=8),可与多种酸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盐。
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更多PVC塑料的知识/用途三聚氰胺是制造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密胺塑料)的原料。
该树脂有时也被俗称为三聚氰胺,被用于制造日用器皿、装饰贴面板、织物整理剂等。
三聚氰胺还可以与乙醚配合作纸张处理剂,在一些涂料中作交联剂,以及阻燃化学处理剂等。
三聚氰胺用于食品工业造假食品工业中常常需要测定食品的蛋白质含量,由于直接测量蛋白质技术上比较复杂,所以常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Kjeldahlmethod)的方法,通过测定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由于三聚氰胺与蛋白质相比含有更多的氮原子,所以最早被中国造假者利用,添加在食品中以造成食品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假象。
典型案例是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和2008年中国三鹿奶粉事件。
毒性更多PVC塑料的知识/目前三聚氰胺被认为毒性轻微,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克/公斤体重。
其根据是1945年的一个实验报道:将大剂量的三聚氰胺饲喂给大鼠、兔和狗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學式:C3H6N6,俗稱密胺、蛋白精。
1.什麼是三聚氰胺以及它的主要用途?
是一種三嗪類含氮雜環有機化合物,主要被用作化工原料,製造塑膠容器,最常見的是塑料碗碟。
但此器皿遇高熱會散發毒素,所以不可用於微波。
三聚氰胺還可以與乙醚配合作紙張處理劑,在一些塗料中作交聯劑,以及阻燃化學處理劑。
2.三聚氰胺的毒性。
具有輕微毒性,對身體有害,不可以用於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三聚氰胺經常和結構類似的氰尿酸一起添加,攝入人體後進入腎細胞中,三聚氰胺在氰尿酸存在下兩者形成結晶沉積造成腎結石,堵塞腎小管,最終造成腎衰竭。
3.為什麼三聚氰胺會被加到食物中?
由於三聚氰胺(含氮量66%)比蛋白質(平均含氮量16%)含有更高比例的氮原子,所以被一些不肖的業者利用,添加在食品中以造成食品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假象來欺騙消費者。
三聚氰胺的性质
化学式(分子式:C
3H
6
N
6
相对分子质量:
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
简称三胺,俗称蜜胺、蛋白精,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
1.物理性质
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低毒。
常压熔点354℃,急剧加热则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
2.化学性质
呈弱碱性(pH值=8),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盐。
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
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3.三聚氰胺限量
规定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 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 mg /kg.此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提出的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标准一致。
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公告明确规定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
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GB/T . 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前处理方法:。
三聚氰胺分子构型
【实用版】
目录
1.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
2.三聚氰胺的分子构型
3.三聚氰胺的应用
正文
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C3H6N6。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等行业。
在这个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三聚氰胺的分子构型。
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呈三角形,由三个亚胺酸(imidazole)分子通过亚胺酸酯键(imidoester bond)连接而成。
每个亚胺酸分子包含一个氮原子,氮原子周围连接着三个氢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三个亚胺酸分子通过氮原子与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形成一个稳定的环状结构。
三聚氰胺的分子构型可以通过 X 射线衍射技术进行确定。
根据 X 射线衍射数据,三聚氰胺分子构型呈平面三角形,其中每个亚胺酸分子的氮原子位于平面上的一个顶点,碳原子位于平面上的中心。
三个亚胺酸分子的氮原子围绕碳原子呈 120 度排列。
三聚氰胺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分子结构稳定,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作塑料、涂料、粘合剂等的原料。
此外,三聚氰胺还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因此在一些特殊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三聚氰胺对人体具有毒性。
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损害,甚至引发肾衰竭。
因此,在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是被严格禁止的。
总之,三聚氰胺是一种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
了解其分子构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在工业生产中更加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一物质。
Name: Melamine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ynonym: 2,4,6-Triamino-S-Triazine; Aero; Cyanuramide; Cyanurotriamide; Cyanurotriamine; CymeCAS: 108-78-1Section 1 - Chemical ProductMSDS Name: MelamineSynonym: 2,4,6-Triamino-S-Triazine; Aero; Cyanuramide; Cyanurotriamide; Cyanurotriamine; CymelSection 2 - COMPOSITION, 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CAS# Chemical Name content EINECS#108-78-1 Melamine 99% 203-615-4Hazard Symbols: XIRisk Phrases: 36/37/38Section 3 - HAZARDS IDENTIFICATIONEMERGENCY OVERVIEW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Potential Health EffectsEye:Causes eye irritation.Skin:Prolonged and/or repeated contact may cause irritation and/or dermatitis. Ingestion:May cause gastrointestinal irritation with 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Inhalation:May cause irritation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with burning pain in the nose and throat, coughing, wheezing, shortness of breath and pulmonary edema. Chronic:May cause cancer according to animal studies. May cause reproductive and fetal effects.Section 4 - FIRST AID MEASURESEyes: Immediately flush eyes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occasionally lif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eyelids. Get medical aid immediately. Skin:Immediately flush skin with plenty of soap and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while removing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shoes. Get medical aid if irritation develops or persists. Wash clothing before reuse.Ingestion:Do NOT induce vomiting. If victim is conscious and alert, give 2-4 cupfuls of milk or water.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Get medical aid immediately.Inhalation:Remove from exposure to fresh air immediately. If not breathing, giv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If breathing is difficult, give oxygen.Get medical aid.Notes to Physician:Section 5 - FIRE FIGHTING MEASURESGeneral Information:As in any fire, wear a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in pressure-demand, MSHA/NIOSH (approved or equivalent), and full protective gear. During a fire, irritating and highly toxic gases may be generat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r combustion. Vapors may be heavier than air. They can spread along the ground and collect in low or confined areas.Extinguishing Media:Use water spray, dry chemical, carbon dioxide, or chemical foam. Use agent most appropriate to extinguish fire.Section 6 -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General Information: Use prope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s indicated in Section 8.Spills/Leaks:Wash area with soap and water. Clean up spills immediately, observing precautions in the Protective Equipment section. Sweep up, then place into a suitable container for disposal. Avoid generating dusty conditions. Provide ventilation.Section 7 - HANDLING and STORAGEHandling: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 Use with adequate ventilation. Avoid contact with eyes, skin, and clothing. 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Avoid ingestion and inhalation. Wash clothing before reuse.Storage:Store in a cool, dry place. Keep container closed when not in use.Section 8 - EXPOSURE CONTROLS, PERSONAL PROTECTIONEngineering Controls:Facilities storing or utilizing this material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an eyewash facility and a safety shower. Use adequate general or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to keep airborne concentrations below the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s.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Eyes: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eyeglasses or chemical safety goggles as described by OSHA's eye and face protection regulations in 29 CFR 1910.133 or European Standard EN166.Skin:Wear appropriate gloves to prevent skin exposure.Clothing: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clothing to prevent skin exposure. Respirators:Follow the OSHA respirator regulations found in 29CFR 1910.134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lways use a NIOSH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pproved respirator when necessary.Section 9 -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Physical State: SolidAppearance: whiteOdor: None reported.pH: Not available.Vapor Pressure: 50 mm Hg @ 315 CViscosity: Not available.Boiling Point: sublimesFreezing/Melting Point: < 250 deg C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Not available.Flash Point: Not available.Explosion Limits, lower: Not available.Explosion Limits, upper: Not available.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olubility in water: Slightly soluble in water.Specific Gravity/Density: 1.573 @ 250CMolecular Formula: C3H6N6Molecular Weight: 126.0822Section 10 -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Chemical Stability:Stable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Conditions to Avoid:Incompatible materials, dust generation, excess heat, strong oxidants. Incompatibilities with Other Materials:Strong oxidizing agents; strong acids.Hazardous Decomposition Products:Nitrogen oxides, carbon monoxide, irritating and toxic fumes and gases, carbon dioxide, cyanide fumes.Hazardous Polymeriz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Section 11 -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RTECS#:CAS# 108-78-1: OS0700000 LD50/LC50:CAS# 108-78-1: Draize test, rabbit, eye: 500 mg/24H Mild; Inhalation, rat: LC50 = 3248 mg/m3; Oral, mouse: LD50 = 3296 mg/kg; Oral, rat: LD50 = 3161 mg/kg; Skin, rabbit: LD50 = >1 gm/kg.Carcinogenicity:Melamine - IARC: Group 3 carcinogen See actual entry in RTECS for complete information.Section 12 - ECOLOGICAL INFORMATIONSection 13 - DISPOSAL CONSIDERATIONSProducts which are considered hazardous for supply are classified as Special Waste and the disposal of such chemicals is covered by regulations which may vary according to location. Contact a specialist disposal company or the local waste regulator for advice. Empty containers must be decontaminated before returning for recycling.Section 14 - TRANSPORT INFORMATIONIATANo information available.IMONo information available.RID/ADRNo information available.Section 15 - REGULATORY INFORMATIONEuropean/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European Labeling in Accordance with EC DirectivesHazard Symbols: XIRisk Phrases:R 36/37/38 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and skin.Safety Phrases:S 36/37/39 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and eye/face protection.WGK (Water Danger/Protection)CAS# 108-78-1: 1United Kingdom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CanadaCAS# 108-78-1 is listed on Canada's DSL List.CAS# 108-78-1 is listed on Canada's Ingredient Disclosure List. Exposure LimitsUS FEDERALTSCACAS# 108-78-1 is listed on the TSCA inventory.。
三聚氰胺结构、性质、用途、危害及检测方法化学式为:C3N3(NH2)3,结构式为:NNNNH2NH2H2N。
分子量:126.12,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
物理性质:白色结晶粉末,无毒,无味,相对密度:1570kg/m3;熔点:在常压下,354℃分解,升华温度:300℃;能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微溶于水、乙醇;不溶于乙醚、苯和四氯化碳。
水溶液呈弱碱性。
化学性质:三聚氰胺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水溶液中显弱碱性,pKb=8,能够与各种酸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盐。
在强酸或强碱液中,三聚氰胺发生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三聚氰酸一酰胺和三聚氰酸。
三聚氰胺与醛类反应生成加成化合物。
其中三聚氰胺与甲醛水溶液的反应是最重要的。
主要用途: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
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
该树脂硬度比脲醛树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其主要用途有以下几方面:(1)装饰面板:可制成防火、抗震、耐热的层压板,色泽鲜艳、坚固耐热的装饰板,作飞机、船舶和家具的贴面板及防火、抗震、耐热的房屋装饰材料。
(2)涂料:用丁醇、甲醇醚化后,作为高级热固性涂料、固体粉末涂料的胶联剂、可制作金属涂料和车辆、电器用高档氨基树脂装饰漆。
(3)模塑粉:经混炼、造粒等工序可制成蜜胺塑料,无度、抗污,潮湿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电气性能,可制成洁白、耐摔打的日用器皿、卫生洁具和仿瓷餐具,电器设备等高级绝缘材料。
(4)纸张:用乙醚醚化后可用作纸张处理剂,生产抗皱、抗缩、不腐烂的钞票和军用地图等高级纸。
(5)三聚氰胺甲醛树酯与其他原料混配,还可以生产出织物整理剂、皮革鞣润剂、上光剂和抗水剂、橡胶粘合剂、助燃剂、高效水泥减水剂、钢材淡化剂等。
三聚氰胺结构式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
简称三胺,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蜜胺、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分子式C3N6H6、C3N3(NH2)3,分子量126.12。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 (16℃)。
常压熔点354℃(分解),250 °C;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3.1g/L,20°C),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
低毒。
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呈弱碱性(pKb=8),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盐。
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
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主要用途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密胺塑料)。
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
该树脂硬度比脲醛树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其主要用途有以下几方面:(1)装饰面板:可制成防火、抗震、耐热的层压板,色泽鲜艳、坚固耐热的装饰板,作飞机、船舶和家具的贴面板及防火、抗震、耐热的房屋装饰材料。
(2)涂料:用丁醇、甲醇醚化后,作为高级热固性涂料、固体粉末涂料的胶联剂、可制作金属涂料和车辆、电器用高档氨基树脂装饰漆。
阻燃剂原料特点三聚氰胺一、定义三聚氰(qíng)胺(àn)(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
简称三胺,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蜜胺、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
分子式C3N6H6,分子量126.12二、物理化学特性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 (16℃)。
常压熔点354℃(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溶于热水,水溶性 3 G/L (20 ºC),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
低毒。
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呈弱碱性(pKb=8),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盐。
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
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主要用途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
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
该树脂硬度比脲醛树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其主要用途有以下几方面:(1)装饰面板:可制成防火、抗震、耐热的层压板,色泽鲜艳、坚固耐热的装饰板,作飞机、船舶和家具的贴面板及防火、抗震、耐热的房屋装饰材料。
(2)涂料:用丁醇、甲醇醚化后,作为高级热固性涂料、固体粉末涂料的胶联剂、可制作金属涂料和车辆、电器用高档氨基树脂装饰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