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对外语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者:江银菊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07年第11期“整节课都非常出色,唯一不足之处在结尾时用中文做了总结。
”这是老师们观摩了一节英语课之后做出的评价。
在这英语课堂上,任课教师尽可能地使用了全英语来教学。
毋庸质疑,当今教学法提倡教师在45分钟内全部用英语进行授课,以此为学生创造“全英语”的课堂氛围。
本人在一次参加英语教材程培训的时候,有幸听了由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崔刚教授主讲的讲座—《语言学习理论的基本共识与英语教学》,对他提到的“母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观点非常赞同,在讲座中他提到,“由于当今教学法提倡教师在45分钟内全部用英语进行授课,因此大部分的英语老师在选择上观摩课的讲授内容的时候,尽量避免讲语法,都选一些听说内容来上,因为他们也深深知道,讲语法不用母语学生根本听不懂。
”那么,能不能借助母语来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率呢?(一) 理论上论证使用母语辅助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本人在语言迁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法和实验法,得到以下结论: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母语进行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将比单纯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效果好。
首先,母语的迁移作用中的正迁移将帮助学生轻松学得相关的外语知识。
而母语的负迁移,并不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且由母语干扰造成的错误可以用母语和外语对比的方法解决。
其次,从母语思维对外语思维的影响这个角度来说,用母语辅助教学也不会对培养初学者的英语思维能力构成阻碍。
因为学生在初学外语时,用母语思维是不可避免的。
此时的母语思维有助于学生构建外语的知识体系,而用母语思维则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吸收外语知识。
当然,随着外语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将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因此,教师没有必要强迫学生在课堂上用外语进行思维。
第三,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决定了其可行性。
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过英语,要想使他们对英语课的内容,特别是语法能理解透彻,教师至少要在英语解释的基础上,用汉语再解释一遍。
1.中国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外语教学,严重缺乏目标语言环境。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用于教学的程度以及母语(中文)用于教学和回答问题的程度。
中国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外语教学,学生可以进入英语环境非常小。
中国传统的基于母语的外语教学只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语言知识,不能发展综合实际能力。
因此,小学生一开始就学英语应尽量使用英语,尽快创造一个完全英语的气氛,以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言的感觉,加快用英语表达想法的能力。
母语对英语学习有显着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小学英语知识非常有限,没有办法用英语教学,只有用中文来解释和翻译,以使学生理解。
事实上,使用英语教学或试图用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英语思维的习惯。
如果是在中国思想,会大大降低语言反应的速度,语言流畅性和适当性。
所以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听和说英语,有利于培养语言和早期建立直接思考的英语学习用于帮助开发英语听力理解。
浅谈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步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教学工作也成了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在英语的学习中,对于母语与英语的关系,一直存在诸多争论。
从英语教学的目的入手,简要分析了英语教学和母语的关系,以及母语对英语的促进作用,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母语;英语教学;关系;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97-02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语言习惯,掌握他国语言,是传递文明、了解其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我国拥有灿烂的文化历史,汉语中包含的艺术内涵也是博大精深。
近些年,英语学习的不断增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如何在英语的学习中利用好母语的促进作用,是教师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高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基础教学工作,在小学、初中时期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并且在高中时代得到了强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学生仍然对英语知识一知半解。
大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做试卷应付考试的低级阶段,而口语、听力、写作等方面仍然裹足不前。
再加上我国区域辽阔,各地经济实力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
具体表现为中东部经济实力发达,各家庭学校都重视英语教学工作。
而偏西部的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社会虽然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但现实的情况却限制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及发展。
这些原因最终导致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难题。
2.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教学方法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方法与三十多年前的改革之初相比有巨大进步,但仍然不能跟上现代化教学理念发展。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保留着20世纪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思路,课堂上英语老师仍然是主导课堂氛围、方向的指挥者。
探究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在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我们的母语——汉语的影响,尤其是在语法上。
我们在写英语句子时常常按照汉语语法顺序写出所谓的“中国式英语”,所以这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选择了这方面的课题。
英语现在应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校中英语也是我们必修科目。
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和中文在语法方面也有很多不同,我们研究这个课题可以更好的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
第一部分汉英语法比较成果相同点:汉语和英语的语法有很多相通之处。
比如说,汉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英语也有。
我们会说"学生们热爱伟大的祖国",英语中就会说"pupils love great motherland",一句话里面三种词都出现了。
汉语里头有主语、谓语、宾语,英语里头也有。
上面那句话,"学生们"是主语,英语的主语是pupils;汉语的谓语是"热爱",英语的谓语也是love;汉语的宾语是"祖国",英语的宾语也是motheland;汉语的定语是"伟大",英语的定语也是great。
不同点: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是有很多区别的。
我们要研究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的影响,首先就要研究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区别,我们小组经过对比比较两种语法,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构词1、构词词尾.(1)-ment, -ation-, -ity, -er / or, -ism, -ist, -ology, -ness名词-ful, --al, -ative 形容词-en, -fy,- ize动词-ly副词汉语的所谓词头、词尾大体两类:一是传统的,阿- 、老- 、初、-子、-头、-儿。
它们的作用与其说是语法上的不如说是语音上的,是汉语词汇双音化(手段有叠音、双声叠韵、附加、并列等等)过程中的一个手段。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化,英语交流越来越广泛,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音系统的比较, 指出汉语几种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诣在使高职学生学会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发音特点,帮助摆脱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语音;负迁移;影响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但对于许多在校大学生来讲,学习英语最大障碍则是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本文从母语迁移作用的角度论述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探讨方言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实质问题,以便有效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1.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作用及影响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而发音方法和辨音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语言社团的习惯制约, 是很难改变的。
在我国,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特别是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则更为严重。
2.英汉语音系统比较语言具有地域性特点,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特点,汉语普通话与英语在元音和辅音方面存在的发音差异主要有:2.1元音方面对照英语元音和汉语普通话韵母我们可以发现:英语比汉语分得细,其中很多音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的成分。
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用汉语中近似的音去代替,不知不觉地把汉语的发音习惯带到所学的英语中去。
比如说,学习者在读英语音标[i:]时,会以汉语拼音“i”或汉字“依”的音位来发。
虽然这两个音位有相似的地方,但他们分别在两种语音体系中有明显的区别,即英语音标中[i:]舌前部向上抬起的程度要高于汉语拼音“i”,口型变化也比较大。
另外,英语中的[Λ]这个元音,很多人也念不好,往往念成[a:]。
问题在于舌位太低,口太开了。
还有[ǽ]这个元音,人们也常出错。
他们的舌位放得不够低口张得不够开,因而把[ǽ]和[e]混淆了。
因此,在学习英语元音时,不能简单地用汉语中近似音去代替,而应掌握好发每个音时发音器官中的舌、唇及牙床的活动情况。
234汉译英中母语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以林语堂和A.R.Davis 的《桃花源记》译本为例周莉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翻译涉及的最基本层面就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母语因其本身的“先入为主”特性,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无疑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以林语堂和A.R.Davis(戴维斯)翻译的《桃花源记》英译本为例,探讨汉译英过程中母语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母语;林语堂;戴维斯;《桃花源记》;翻译策略一、译者简介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
A.R.Davis ,著名汉学家,同时也从事东方文化研究。
他前后用了几十年时间,深入研究陶渊明及其诗文,最终完成这部译作。
二、不同层面比较母语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一)原文标题的英译林语堂将标题《桃花源记》译为The Peach Colony ,A.R.Davis 将其译为Peach-Blossom Source 。
如译者简介中所介绍,林语堂的汉语功底毋庸置疑,其对中国知识文化的了解无疑要比A.R.Davis 更深刻、到位,《桃花源记》中的“源”指的是“世外桃源”,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林语堂在翻译时,选用了“Colony ”这个西方色彩浓厚的词,采用了异化策略,在便于西方读者理解的同时,也较为忠实的传达出了题目本身所蕴含的意义。
A.R.Davis 选取了“Source ”一词作为“源”的翻译,整个题目按照直译的方法译为“Peach-Blossom Source ”,两者在题目的翻译策略上存在很大不同。
(二)词汇的英译《桃花源记》原文中涉及很多蕴含中国文化的词汇,对这些词汇的翻译两者也存在明显差异。
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译:...while the beautifully grassy ground was covered with its rose petals.戴译:The fragrant herbage was fresh and beautiful ;fallen blossom lay in profusi-on.林译文表达出的意思是:美丽的花儿稀稀疏疏的撒落在娇嫩可爱的草地上。
母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与功能摘要: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及其作用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者和课堂实践者持久争论的话题。
本文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着重探讨母语在不同类型课堂的应用、其在课堂中应占的合理比重、影响其使用的主客观因素以及教师和学生对其使用的接受程度与期待。
调查结果也表明母语在语言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尤其在营造课堂氛围、澄清语言重难点、解释抽象概念等方面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无论作为领导者、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母语在外语教学课堂中的扮演的角色与作用,并根据具体学情学况来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调整母语使用策略。
关键词:母语的使用;英语教学;功能1.引言不论在二语习得还是外语教学中,研究者和教师们普遍关注母语在情况复杂的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发挥的作用。
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严格要求单一语言输入的课堂原则,即提倡在课堂上营造纯英语的学习环境。
而近些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的新浪潮提倡更加实用的“自然法(The Natural Approach)”、“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等。
他们认为课堂中合理高效的使用母语,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新知和旧知之间搭建脚手架,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本节课的重难点。
但是大多数英语老师由于多年来对母语的误解,导致了所谓的“母语羞耻论”,大家羞于在课堂上使用母语。
因此,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节奏清晰、以目的为导向来探索出一条真正有效的母语使用策略,是当下英语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母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事实上,我们应该批判性地看待其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合理的使用可以事半功倍,大大提升教和学的效率,但是又不可过度依赖母语,否则也会造成不佳的学习效果。
母语教育的重要性母语教育被广泛认同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母语是一个人的原生语言,也是其与世界沟通的最基本工具。
本文将探讨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为什么母语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
首先,母语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母语是一个人最自然、最熟悉的语言,学生通过母语教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其写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母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坚实的语言基础,为学习其他外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母语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母语是人们思维的载体,通过母语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母语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母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再次,母语教育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瑰宝,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母语教育,学生可以接受母语中的价值观、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熏陶。
母语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通过母语教育,我们可以保护和弘扬各种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实现文化的多元共存。
最后,母语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我认同具有积极影响。
母语是学生的情感依托和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母语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母语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接纳的情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而言之,母语教育在个体、社会和国家层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母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等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母语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母语教育环境,让他们打下坚实的语言和文化基础,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学习者在掌握外语之前,所藉以认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主要工具是母语。
他们的时间,空间,地点等概念己经形成。
母语形成的概念最明确,由母语形成的判断和推理模式也最易于接受。
因此将母语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利用母语与外语的对比,可以不断总结,归纳,内化语言规则,进血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有时候,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需使用母语来解释才会避免彼此的排斥,使之迅速进入相互作用的状态,这个过程不仅使学习者对外语从不会到会,{的且也可以加深对母语木身的认识首先,在缺乏示意图表,缺乏实物数据的情况下,可借助母语作此解释说明、其次对于无法立即理解的上课内容,学生通常感到挫折和焦虑,尤其在老师使用不熟悉的语言时,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和耐心,这时适当使用母语可以降低焦虑缓解紧张的气氛。
另外,在关语教学中使用母语还有省时的作用,在解释一些意义抽象的单词、知语及复杂的句子时,完全可以适当使用母语加以解释。
否则不但很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
例如在解释smpathv一词时,若直接说“同情”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但若说"sensitivity to and pity for others's suffering,不但费事,而且可能越说越糊涂。
如讲到现在完成时,学生就会和过去时相棍淆,这时就可以让他们解释一此句子,体会两种时态的差别,比如“她去澳大利亚了”和“她上个月去了澳大利亚”。
另外还有“她去过澳大利亚两次”这样的句子,从而使学生理解,在现在完成时中,动作的发生没有明确的时间,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在现在完成时中,何时用动作性较强的动词,何时用表示状态的动词。
所以说母语在关键时刻的使用,能使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关语中某些结构和规则的特点,能使学生对教师安排、布置的课堂活动理解的更好,更彻底。
有效利用母语的好处以及产生的一些弊端1)使用母语是学生偏爱的一种学习策略,只要有机会没有教师的鼓励学生也会选择使用母语。
也谈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岳禹辛(辽宁省葫芦岛渤海船院师范教育系辽宁葫芦岛125001);§誓●教育科学【籀要]关于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t外语教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拟透过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概珞分析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初级阶段教学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外语界同仁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关键词]母语外语教学’中圈分类号:0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71--7597(2008)0920147--0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
大量的说英语国家的教师执教于我国大中学校。
其中有些是称职的(qua l i fi ed),但也有一些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unqual i fl ed),雇请他们的原因往往仅是因为他们是讲英语的本族人。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绝大部分不懂汉语。
开始一段时间里,学生对外籍教师的。
全英化课堂”(a l l E ng]i s h cl ass)感到新鲜,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尤其在口语训练方面,更是受益匪浅,我们似乎因此可以得出学习外语就要忘掉母语的结论。
但结果如何呢?学生报怨不懂的知识外教不去教,对已学握的东西外教却讲个不停。
甚至有的学生拒绝去听外教的课,与开始的积极性形成明显的对比。
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有文化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生自身的因素。
但我们是否已认识到:教师不懂学生的母语.外语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学习外语的目的。
许多老师甚至专家们相信,听说读写是学习外语的目的。
而我认为听说读写还不能解释和揭示在现代中国进行外语教学的社会功能。
顺利实现学习目的语(如英语)和母语(在中国是汉语)之间的转换.进而完成信息交流这一任务是学习任何一种外语的目.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使他们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英语和中文两种语言的转换,是在中国进行英语教学的目的。
现在普通学校外语教学的目的不是训练我们的学生在西方社会生存:但学生却有着越来越多的机会来接触、处理英文信息.来转换两种语言.事情很清楚,假如不能实现这种转换,外语是无用的。
母语负迁移对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教学启示摘要:母语负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母语负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中学生的英语写作中。
本文运用举例分析的方式阐明了母语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母语负迁移现象对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而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英语写作;中学英语教学一、引言使语言学习者熟练掌握并运用地道的外语是外语习得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跨文化交流是最终目的。
由于我国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没有一个真实有效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不能形成直接的英语思维,很多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只是将头脑中组织好的汉语直接翻译成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经常受到母语的干扰,他们经常以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英语写作,结果写出来的英语作文词汇量少、句子语法错误多、句式单一、内容空洞。
本文从母语迁移理论出发,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阐述,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用英语思维构思作文,进而达到流利顺畅、纯正地道的英语写作。
二、母语负迁移的表现与分析学生习得第二外语与母语的机制不同。
“普遍语法”指出:母语的习得毫不费力是因为头脑中存在一个特殊区域,在那里储存了与母语有关的概念和语法。
然而在外语习得的过程中,则没有一个类似的方式供学习者使用,他们需要重新形成一套语法机制。
因此,学生会下意识地运用母语概念去帮助构建外语习得体系。
由于汉语与英语在一些基本句型和概念等方面存在大量相同点。
比如说,在学生学习主谓宾句型后,会生成以下句子。
例如,“我的妈妈很漂亮。
”: My mom is very beautiful. 和“他给我一个漂亮的裙子”: He gives me a beautiful dress.等等。
以上这些例子在中学生作文中时常发生。
母语正迁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进行书面写作。
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难度不断增加,这样简单的句型已经不能满足写作的需求。
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摘要:母语基础知识及其学习经验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极为重要,语言的共性特征与英语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
母语相对英语学习或教育不能仅看作是一种干扰和负迁移的因素,相反应看作是一种借用和辅助的手段,要适当借鉴学习母语的经验,并同时利用已有母语基础知识来高效地学好英语。
关键词:母语基础知识学习经验有效英语学习在现代英语教学或学习中一直以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最好不讲母语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客观地说过多学习母语知识的内容或过分强调这一类知识的作用会带来诸如“哑巴英语”的弊端,他们认为汉语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干扰作用,既负迁移,在英语课上尽量避免提及汉语,学生就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去记忆英语语法.从而学到地道的英语;同时认为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共性不大,因而没有进行对比的必要.而通过游戏或者活动进行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自觉进行英语语法归纳总结。
另一种认为:原有的母语知识有利于学习外语,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使学习外语的人能够利用母语的基础很快接受这些现象或规则。
就我而言,通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和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英语教学更赞同后一种,本人认为有效地借鉴母语学习经验并同时利用已有母语基础知识学好英语是一种合理有效的选择,其理由如下:一,从语言学理论而言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交叉性的语言学习活动,既需要依赖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母语的干扰。
交叉性是指在掌握了一种语言又要学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原有的语言知识跟要学习的语言知识会交叉重叠在一起,原有的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学习外语,也可能干扰对外语的学习。
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使学习外语的人能够利用母语的基础很快接受这些现象或规则。
就语言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学习者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够很快地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
母语对于英语教学究竟有何作用?作者:吴烨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27期作者简介:吴烨(1988-),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本科生,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英语。
摘要:母语对于英语教学有两方面的作用:消极和积极。
本文对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影响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希望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母语的积极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母语;英语教学;语言迁移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31-01在我国,学习英语的热潮从未减退。
全球化和经济化也使语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尽管在现今高考将削减英语比重的情况下,国人仍热衷于学习英语。
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消极影响很多人认为母语会阻碍英语的学习。
1.语音:中英两种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
前者侧重于声调,后者侧重于语调。
2.词汇:受中文思维的影响,在学习词汇时,会出现词性混淆、词义混淆等情况。
例如:good和well。
Good是形容词,意为好的。
Well有两种词性,a:形容词,意为健康的;b:副词,意为好地。
学生使用时就会将两者混淆。
3.语法:表现在时态方面。
汉语中,经常用“了、着”来突出时态。
英语时态的种类比较多,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
二、积极影响母语到底对英语学习是否有积极作用,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讨。
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依据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也许是积极的,也许是消极的,前者叫正迁移,后者叫负迁移。
母语对于英语的影响属于学习的迁移,这种迁移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由什么决定呢?主要有两点:第一,母语的掌握程度。
以高中生为例,他们对中文已有15年左右的经验,并通过10年左右的专业学习和系统训练,水平较高。
除此以外,他们有能力对语言进行总结归纳,应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去分析新的语言特征,将提取出的母语的知识运用在英语的学习上。
外语学院《语言习得理论》课学期小论文评分标准
(满分为40分)
论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黄美
10级英语1班
学号:2010041121
所涉及到的打分项 得分等级及各等级所对应的分值 各项得分
优 良 中 差
论文内容(15分) 15—13 12—10 9—7 6—0
( )
论文内容的组织(5分) 5—4 3 2 1
( )
论文中的语言表达(10分) 10—9 8—7 6—5 4—0
( )
论文的学术性(5分) 5—4 3 2 1
( )
论文的格式(5分) 5—4 3 2 1
( )
累计得分:
论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黄美
(10级英语1班 学号:2010041121)
[摘要] 在中国,大多数中国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汉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 英汉两种语言
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存在着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语学习。因此,原有的汉语知
识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影响。
[关键词] 母语迁移 英语学习 正负影响
一 母语迁移理论
迁移是指先前的语言学习经历,主要是母语学习经历对学习新语言的影响。
任何人在学习第二外语时都会遇到母语习惯迁移的问题。所谓母语迁移,是指在
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母语对所学语言的影响。
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产生正迁移,正
迁移起促进作用,能帮助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而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出现差
异,尤其是表面相似但实际不同时,往往产生负迁移,负迁移则为干扰因素,给
外语学习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出现偏误的根源之一。
二 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母语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学习者对于新信息的获得多半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以
母语为认知基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学习者可以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来学习领
会英语的语言规则,从而促进英语学习。同时有语言专家指出,母语可以增强学
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如果不使用母语会增加学习者的心理负
担,可能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①语音方面
英语和汉语之间在发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学习英语时,人们常常
受到汉语语音的影响而出现些发音错误。如:汉语中n和l发音分不清楚,在英
语发音中可能会存在同样的问题。
②语法方面
学习者有时会受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没有考虑到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的区
别,而直接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表达出来造成语法错误。这样对于学习者的翻译和
阅读理解能力很不利。
③文化方面
由于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同外国人交流时,
往往会不自觉地把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搬到英语学习中去而忽略了对方的民族
文化的特点。因此,交流常常陷入尴尬局面而使对方感到反感。
三 结束语
语对英语学习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
的,所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这种影响的双重作用,在利用其积极方面
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其不利因素,提高我们英语语言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苏留华: 《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的影响》[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4)
[2] 严厉:《不同视角下的语言迁移》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10月
[3] 万敏: 2008年 《试述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及其影响》 2012年6月2号搜索自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