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尔夫核心力量练习

高尔夫核心力量练习

高尔夫核心力量练习
高尔夫核心力量练习

包括老虎伍兹、米克尔森、Annika Sorenstam在内的无数美巡赛职业选手的成绩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技术、体能和一套好杆是赢得高尔夫比赛的三驾马车,而以往绝大多数的高尔夫爱好者甚至职业选手都绞尽脑汁,把目光仅仅盯在提高挥、切、推技术和追求一套好的球杆上。与绝大多数人认为的相反,频繁的下场练习和每天数个小时反复击打成百上千个球并不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这些能力,事实上,这样反而会由于过度使用关节和肌肉而导致运动损伤的频频光顾。

一场高水平的高尔夫比赛需要很优秀的肌肉协调性、控制力和耐力。很多人往往由于某些身体素质的限制,使得技术无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提高成绩困难重重。对于某些高尔夫选手,其身体条件更可能最终成为决定其成绩的关键因素。

核心力量训练、协调性、核心稳定性、柔韧性等身体基础练习,可以帮您提高20~30%的运动成绩,美国是最早把核心功能训练引入高尔夫的一个国家,它帮助许多顶尖选手取得了冠军。即便对于高尔夫初学者,它也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国外无数实例证明,体能状态越好的高尔夫运动员成绩越好。绝大多数的体能训练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专门的高尔夫功能训练可以帮助你击球更远、更直、更精确,从而提高你的成绩,并减少运动损伤。

在练习场,即使是最蹩脚的高尔夫教练也会经反复提醒他的学生:“不要用手去打球,要试着用你的身体来击球……”而这里反复提到的“身体”,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所强调的“核心”,我们也把它称为“Core”或者“Power House”。

如果你是一名高尔夫职业球手或者狂热的业余爱好者,那么你应该听说过高尔夫“核心训练”这个专业术语。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身体“核心”主要指的是骨盆、髋关节以及脊椎这些躯干中心区域。在挥杆时,整个身体需要形成一个完整

的动力链,依靠身体核心部位的旋转,带动上肢挥杆;在击球进洞时,需要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效的叠加合力,才能将球击的更准更远。

一旦躯干“核心”区域的力量不足,就会增加其它部位肌肉“代偿性”的用力负担,如肩、臂部和腿部等,技术动作就表现为僵硬、不协调和费力。强化身体核心部位的力量可以使高尔夫球手在运动中很好地控制身体的姿态,甚至能在不稳定的情况下保持较好的技术动作,同时也便于把人体形成高效的动力传动链,充分发挥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的优势。

核心在高尔夫挥杆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功能: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

核心既创造力量,也为肢体肌肉的力量传递提供稳定的支点。“核心力

量”Core Strength和“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又相互依存,互相作用。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的主要形成能力,同时在高尔夫运动中它也是一个重要发力源。在高尔夫挥杆中,核心部位的扭转直接决定了挥杆过程中身体的平衡和重心,同时控制身体转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是主要取决于核心稳定力量的改善。

简单来讲,在高尔夫运动中,“核心力量”是身体旋转产生巨大惯性合力的能力。而“核心稳定性”是核心为力的传递提供支点,同时对抗这种巨大扭力的稳定能力,这是一种动态的稳定能力。

如何感受核心

身体直立,双手拿杆,将杆竖立起来。身体先向右旋转30度。然后由同伴用手施力顶住杆身。然后你慢慢用力,向左侧回旋身体,由同伴施加对等的力道,相互顶住。你感觉到的用力的地方就是“核心”区域。

核心力量的强化

一个优秀的高尔夫球手,往往更多的使用身体核心参与击球过程,而技术水平较差的球手则主要以上肢和肩膀来击球。核心力量的强化不仅有利于高尔夫运动表现,增加击球的力量传递效率和稳定性,也对防止高尔夫运动损伤有着积极的意义。

核心力量训练一般以克服自重或轻负重为主,方法有很多,各种训练方法主要目标都是改善神经对于核心肌肉的动员募集和控制能力。即使没有复杂的训练器械,我们也可以用垫上的徒手练习或者配合简便实用的小器械对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健身球、普拉提泡沫轴、橡胶弹力带、实心球、普拉提魔术圈、平衡盘等这几种小型体能训练器械在练习核心力量方面非常有效。

以下练习能够有效增强这些部位的核心稳定性:

1)球上俯撑

动作步骤:

1、双手打开,俯撑在球上,保持脊椎中立位。

2、吸气,保持身体脊椎角度不变,慢慢屈肘放低身体。保持肩膀下沉,颈部放松。

3、呼气,集中身体核心的力量将手臂伸直。

重复练习5~8个次,3组。

注意事项:收紧腰腹部核心,避免塌腰或弓背,保持身体始终成一条直线。如果需要,可以将膝盖放到地面,以减低动作难度。

2)滚球支撑

动作步骤:

1、跪姿,俯身稍稍向前,将双手前臂放在健身球上。(图1)

2、身体保持中立位,腰腹部收紧,吸气时身体带动球滚动向前。(图2)

3、收腹,呼气,身体带动球滚回原位。吸气时,身体斜向左侧,打开左手向后指,保持右手前臂支撑在球上。(图3)

4、收腹,呼气,身体带动球滚回原位。

重复中间和两侧各转动5~8次,完成3组。

注意事项:在整个动作练习时,避免塌腰,保持腹部始终向内收缩,肩膀下沉保持稳定。

3)十字交叉

动作步骤:

1、仰卧,双腿屈膝抬高,两手放在头后,腹部收紧,头部和上半身抬离垫子,目光看向腹部方向。

2、呼气,屈左膝伸向胸部,右腿往斜前方60度角伸直。身体向左侧转动,想像以右肩去靠拢左膝盖。

3、吸气,回至中间,注意保持上身离地的高度。呼气时,腿部交换位置,同时向右侧转动身体。

重复:左右连续交替6~10个回合,完成3组。

注意事项:下腹部和髋部必须始终保持稳定,躯干呈“X”形对角缩短。避免用手拉头部,在熟悉以后可以更加流畅的完成练习,此动作将刺激到你的身体所有的腹肌,让腹部有“烧起来”的感觉。同时它挑战了你骨盆的稳定性和核心的控制力。

4)反向卷腹

动作步骤:

1、仰卧,手放在身体的两侧,保持脊椎中立位,两腿弯曲膝盖脚踝相互交叠,大腿垂直于地面。

2、呼气,收紧核心,引领下背部随之卷起离开垫子。

3、吸气,有控制的脊椎逐节还原回到原位。

重复:6~10次。

注意事项:

肩膀放松,不要耸起,强调控制,要注意重心不要超过肩胛骨的上端,避免让重心挤压脖颈。做的自己能够控制的高度就可。在回卷下放时需要细细体会脊椎逐节滑落的感觉。

5)半程斜侧卷动

动作步骤:

1、双膝弯曲,背部挺直坐于垫上,双腿平行与臀同宽,打开双臂向前。

2、吸气,头颈和脊椎拉长向上;呼气,骨盆稍后倾,脊椎向后屈曲的同时身体向右转,打开右臂,目光看向手的方向。

3、吸气,回到原位。呼气时,重复向另一个方向向下斜侧卷动

重复:两侧交替6~8次。

注意事项:

背部向斜后侧卷动时,不要让腹部凸起,而是尽力往内收缩。如果双脚无法保持平踩于垫上,可适当增加膝盖角度,保持脚后跟贴于垫上。

6)蚌式开合

动作步骤:

1、屈膝侧卧,将双腿脚踝保持并拢抬高,头枕在下侧手臂上方,另侧手放在胸腹前侧的垫上。

2、吸气,在保持骨盆稳定的前提下,打开上侧腿膝盖。

3、呼气,有控制的将双膝合拢。

重复:两侧各10~15次。

注意事项:

打开膝盖时,骨盆仍然保持在中间,不要往后倾斜。如果肩膀感觉不适,可以在头下方垫上毛巾适当加高头位。

篮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篮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姓名:黄海涛 摘要:核心力量的训练主要是针对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那些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人体的躯干部位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刚性连接的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衔接身体各部位的力量,使其得到整合,为运动员各项运动技能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杠杆作用。对于篮球项目来讲,强有力的核心力量可以更加稳定且固定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姿势,使身体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与发展,上下肢配合更加协调,有利于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关键词:核心力量篮球训练原则训练手段 1.前言 在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中,许多国家的优秀运动员都非常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并将此作为整个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内容来安排和进行。核心力量的训练主要是针对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那些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躯干核心力量支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核心力量可使人对运动不断变化的需要做出迅速反应。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迅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 2.对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认识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针对人体躯干部位来进行的,人体的躯干部位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刚性连接的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衔接身体各部位的力量,使其得到整合,为运动员各项运动技能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杠杆作用。因此,欧美等国的优秀教练员在进行运动项目的训练实践中,都将加强躯干部位的力量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躯干部位的训练内容被作为重中之重来安排,是构成专项能力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核心力量的不断增强,能够对运动员的基本运动技能进行良好的改善,给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创造坚实有力的“中枢”力量。强大的核心力量能够帮助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效地控制身体加速、急停和稳定,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增加膝踝关节的爆发力和所有参与运动肌肉的感知觉。 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减少或预防运动损伤,确保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为艰苦的训练和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运动损伤通常是困扰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一大难题,尤其对篮球运动员来讲,经过长期艰苦的大强度、大负荷的刺激后,身体各部位磨损都会很大,肌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状况,特别是肩、膝、踝等关节。在这种情况下如不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就非常容易出现伤病。怎么能在训练中及时有效地对肌体进行调整并努力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保证身体各部位能够协调用力是训练过程中值得教练员思索的一个问题。全面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不但可以有效地预防伤病,降低损伤的严重性,还有助于减少再损伤,加快损伤后的恢复,保证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运动成绩的稳步提高。因此,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躯干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及各关节的稳定性,就能够促进篮球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进而优化技术动作,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3.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 3.1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以往高校篮球教练在对身体躯干部位核心力量训练方面认识的不足,大部分篮球运动员的躯干力量一般比较薄弱,因此在训练篮球运动员的开始阶段,强度不宜过大,要给运动员一个适应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遵循平衡—打破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原则,结构动作从易到难,训练数量从少到多,时间从短到长,而且一定要保持训练的系统性,并根据生物的适应性原理,在训练中逐步提高要求,主要是体现在每一个年度和每一个训练小周期中的每一个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中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2结合专项原则 所有的核心力量训练只有结合专项的运动本质才会有真正的实际意义,否则就变成一般性力量训练。篮球项目是在保证正确技术的前提下,长时间快速攻防的耐力类项目,肌肉需要更多的是力量耐力,因此

核心稳定力量训练

核心稳定力量训练随笔 ——李周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核心”是指脊柱、骸关节和骨盆,它们正好处于上下肢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通过四肢末端将力量施加于外部物体(例如铅球、地面和水等),使器械或人体产生运动。因此,长期以来,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人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甚至放弃躯干(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将这个以往主要用于健身和康复的力量训练方法扩展到竞技体育领域。他们从力学、神经生理学和康复等不同角度对躯干成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的问题。所谓“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人体的大多数运动都是多关节和多肌群(肌肉)参与的全身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如何将不同关节的运动和肌肉的收缩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为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的条件,是所有运动项目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尽管骨盆、髓关节和躯干部位的肌肉并不像四肢肌肉那样,直接完成人体的运动,但是,它们的“稳定性收缩”可以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建立支点,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同时,还可以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运动,加快力量的传递,整体上提高运动效率。 核心稳定力量对几乎所有的竞技运动项目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该力量可以通过近端固定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例如田径的标枪、网球的挥拍和排球的扣球等被称为“鞭打”的动作,都需要核心稳定力量的参与,它可以将下肢和躯干肌的力量快速准确地传递到上肢,集结全身的力量于“鞭打”的动作。有研究认为,在网球运动员挥拍击球的动作中,耽和躯干的力量占整个炭球力量的5000。 其灰,对运动技术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专项技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作水平和对高速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例如游泳、赛艇、皮划艇和急流皮划艇等水上项目,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拥有对“水”的驾驭能力,运动员躯干以及船体的稳定是游泳和划船技术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取决于核心稳定力量的改善。 再次,具有好的预防损伤功能,为主动肌的发力建立良好的支点,提高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以及动员全身不同环节的力量有序地参与运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运动中的力量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核心稳定力量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有很大的不同,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 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陈小平等编译)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人体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 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核心肌群。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的位置,包括深层的小肌肉群 和浅层的大肌肉群。深层的小肌肉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和部 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这是维持脊椎稳定的最重要的核心 肌群,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各脊椎椎体间的稳定能力,并可以 使脊椎维持在正中区域的范围内。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直肌、 腹外斜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 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 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 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 中的损伤,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 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训练方法: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 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4,各种普拉提练习形式;5,睁眼睛和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7,两人共同进行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静力练习 时间固定,动力练习每组重复次数也需要固定。课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增加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组数或加大负荷重量,由徒手练习变为有器械的负荷练习,动作内容和形式逐渐复杂等。在核心力量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姿势,配合呼吸,强调注意力集中。 五、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在练习方式上,不仅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而且重视两维和三维的运动。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核心稳定力量的负重较轻,许多练习甚至是徒手的克服自重练习。同时,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该力量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核心力量的训练从核心力量的法力部位来说,可分为前部、 侧部和后部;按参加人数可分为单人、两人和多人练习;按球数可分为一球、两球和多球练习;按动作难度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还可根据练习中有无器械分为有器械和无器械等。这些方

羽毛球需要的,13种徒手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羽毛球需要的,13种徒手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1、站立提膝 相关:平衡能力以及腿部力量 站立,双手平举,与肩同宽,尽可能的提高左膝,在最高点保持约三秒钟,然后缓慢放下,换右腿,动作相同,提起时呼气,落下吸气。 2.侧卧剪刀腿 相关:臀部肌肉,腹斜肌 左侧卧,左手支头,右手支撑,尽可能高的抬右腿,身体保持在一个立面上,最高点保持3秒,回落,做到力竭然后换右侧,动作相同。

3.俄罗斯回转 相关:腹横肌,肋间肌,腹斜肌 坐姿,手交叉,提膝,脚离地,空中回转,左肘部接触右膝,右肘部接触左膝,做到力竭,注意过程中,一直保持脚面离地。 4.侧卧提臀 相关:腹斜肌,肋间肌 右侧卧,右肘支地,左手叉腰,躯干与腿在一个平面,左腿叠加在右腿上,提高

髋部,保持身体平直,然后缓慢落下,单侧做十次,然后换另外一侧。 5.卷腹 相关:腹肌,尤其是上腹肌 屈膝,手交叉在胸前,卷腹,让肘部靠近大腿,注意:腰伤未好的JR,谨慎起见,这个动作做半程就好,保持背部贴着地面! 6.仰卧提腿 相关:臀部肌群,下腹肌 仰卧,手放到臀部下方,头稍微离地,(这样可以锻炼颈部肌肉),腿笔直,脚踝伸直,脚跟离地约15CM,膝盖不要弯曲,缓慢将腿提高,与地面约45度,保持3秒后,将腿放下。 7.仰卧摆动提腿 相关:下腹肌,臀部肌群 仰卧起始姿势与上图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分开提腿,同时过程中,保持另一只腿在起始位置。 8.仰卧分腿 相关:下腹肌,臀部肌群 仰卧起始姿势与上图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面的是提腿,这里是分腿,尽可能打开,然后闭合。原文这个动作的名字叫“hello darlings”,女JR应该好好练习下,效果你们懂得!

核心力量文献综述

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研究文献综述 韩诗琪 2013211473 体育与健康学院体教131班 摘要: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主要由核心稳定性训练、关节养护性训练及核心专门性训练组成,核心稳定性是指核心肌群在神经肌肉系统、骨骼韧带系统以及呼吸调节系统的协同作用下,稳定身体姿势和重心、产生和传递上下肢力量的能力,关节养护性训练是指针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所进行以伤病防护为主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核心稳定性与关节养护性训练是进行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和关键,是指根据专项动作模式的特殊需求以及运动员体能特点来进行的具有专项针对性核心力量训练,也即运动员的动态稳定性和强大的腰髋收缩力量。 关键词:运动训练;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 目前在体能训练中,随着对人体自身认知的逐步深化以及训练理念由以发展力量为主,到向如何使用力量为主的转变,使人们对核心力量训练功效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越来越重视。我们在秉承传统体能训练的基础上,融合了当代体能训练的先进思想,将核心力量训练的理念与方法在备战2008 年和2012 年周期的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的竞走、皮划艇、跳水、短道速滑、跆拳道、击剑、摔跤、网球等20 多个项目上进行了多年持续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但当前体能训练理论界及训练一线的工作者,仍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与重点存在诸多误解与分歧,对训练本质理解的不准确,则必然导致训练指导思想的偏差,并使其最终成为制约体能水平与竞技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此,本研究通过厘清其概念、探究其本质、梳理其脉络、阐明其要义、归纳其思路、总结其方法,为当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 人体核心区的研究 关于核心区的概念,目前世界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其观点基本相似。国外学者们大都把“核心”定位于“腰椎-骨盆-髋关节”周围[1];国内学者大都认为“核心”存在于人体的重心的周围,如我国传统武术中所谓的“丹田”,也有学者认为“核心”是指膈肌以下和盆底肌以上的中间区域。研究认为,核心是指由“腰椎、骨盆、髋关节”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具体包括附着在它周围的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及骨骼和呼吸系统,其形状类似于一个圆柱形的“汽缸”[2],底部是盆底肌群作为“缸底”,顶部是横膈肌作为盖板,前后部分别由腹部、背部及臀髋部肌群围成“缸”壁,如此使整个核心形成一个封闭的“汽缸”,当躯体发力瞬间,核心肌群同时收缩,使整个核心形成一个稳固的“缸体”,为肢体的发力提供稳固的支撑,并使核心肌群的能量顺畅地从核心向四周辐射。由此,核心区成了上下肢连接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肢体运动的重要“发力源”,它的稳固支撑与力的始动直接影响到身体运动 的效率及整体性。随着多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运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发展与完善,核心区的概念随之也被扩大至整个躯干部位,于是“核心柱”的概念也随之产生,泛指整个躯干部位,具体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胸廓、骨盆、髋关节及整个脊柱在内的广大区域[3]。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把肌肉的起点、止点或起止点位于核心区域内的肌肉群统称为核心肌群,包括局部稳定肌和整体原动肌两类[4]。局部稳定肌主要以深层稳定性小肌群为主,如多裂肌、回旋肌、棘间肌、横突间肌和骶棘肌等;而整体原动肌则主要以浅层运动性大肌群为主,如竖脊肌、

北京体育大学核心力量训练讲演稿-王卫星

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 王卫星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1 核心力量训练 (Core Training)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这也是由其所处的身体位置及肌群所储备的能量所决定的。从身体位置来看,Core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腰-骨盆-髋关节)。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竖脊肌、骨盆底肌和交错骨盆,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生理机制 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竖脊肌(骶棘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完成人体在技术动作开始前的预备姿势,在此动作中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 骨盆带(pelvic girdle)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相接融合,形成耻骨联合。骨盆和骶髂关节的柔韧性较差,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拉长对其施加的压力增加,加上内收肌力的薄弱,对耻骨极易造成损伤,并形成耻骨炎。只有稳定住骨盆才能保证髋关节肌群有效的工作。

良好的姿态和骨骼排列可以提供最佳的结构功效,而这反过来又可以使得机体的运动链产生最佳功效。在进行任何运动之前都需要所有关节的骨骼排列处于适当最佳位置。这里会特别注意脊柱、骨盆、胸阔、肩胛骨和颈部的位置排列。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 1)稳定脊柱、骨盆; 2)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力; 3)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 4)提高上下肢和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 5)预防运动中的损伤; 6)降低能量消耗; 7)提高身体的变向和位移速度。 练习方法1 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力量练习:此类练习适用于核心力量练习初始阶段,目的在于使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体,这种类型的练习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普遍认为是最基础的核心力量练习的手段。 练习方法2 运用单一器械进行的力量练习:如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弹力绳、垫上、力量练习器械等。在这种练习方式中,运用最多的是平衡 球、平衡板和瑞士球等这类不固定的器械和自由重量器械。使用这一类型的器械进行力量练习,可以有效的动员躯干部深层肌肉参与运动,并在动作过程中控制躯体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从而摒弃了传统力量练习中借助外力来支撑躯体的弊端。 非平衡性力量训练 通过自身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达到训练神经-肌肉系统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以及本体感觉的一种练习方式。这种训练操作通常使用健身球、摆动板、泡沫球、平衡盘或单侧支撑训练,以增加核心运动能力和稳定性,利用不稳定训练的运动员其神经-肌肉系统的增强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自修订版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自修订版-法.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人体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

群。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 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核心肌群。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的位置,包括深层的小肌肉群和浅层的大肌肉群。深层的小肌肉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和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这是维持脊椎稳定的最重要的核心肌群,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各脊椎椎体间的稳定能力,并可以使脊椎维持在正中区域的范围内。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

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 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中的损伤,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训练方法: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4,各种普拉提练习形式;5,睁眼睛和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7,两人共同进行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静力练习时间固定,动力练习每组重复次数也需要固定。课根据运动员的具体

核心力量练习方法

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四、核心力量训练原则 五、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一)徒手训练方法 1.屈膝半蹲 2.跪地弓背支撑 3.跪式直背支撑 4.仰卧两头起 5.仰卧屈膝 6.仰卧抬腿 7.俯卧肘支撑后交叉腿8.交叉腿侧身斜起坐 9.团身两头起 10.仰卧屈腿收腹 11.仰卧屈膝交叉腿抱头起12.仰卧屈膝伸腿抱头起13.仰卧交叉蹬腿 14.仰卧交叉打腿 15.仰卧举腿 16.俯卧三点支撑单手前平举17.仰卧起坐 18.仰卧起扶膝坐 19.直腿臂上举坐 20.仰卧起手抱膝举腿21.侧卧肘支撑手侧上举22.仰卧起交叉提膝 23.坐式屈腿 24.仰卧举腿肘触膝 25.分腿侧俯身 26.分腿叉腰侧身 27.侧卧举腿 28.侧身手支撑交叉腿29.单肘侧支撑转体 30.俯卧支撑换姿势 31.俯卧直臂抬腿支撑32.侧卧屈腿抱头起 33.跪立侧俯身 34.坐式交叉腿转身 35.仰卧1贝0屈腿 36.仰卧侧摆腿 37.屈臂俯卧内收腿伸手支撑38.直臂俯卧三点支撑

39.屈臂俯卧两点支撑40.直臂俯卧两点支撑41.直臂跪式单腿支撑42.俯卧肘关节斜支撑43.侧卧肘关节支撑顶髋44.侧卧踢腿 46.仰卧提臀 47.仰卧提臀抬腿 48.仰卧勾腿提臀 49.燕式平衡 (二)瑞士球训练方法 1.仰卧屈膝扶球 2.两腿压球仰卧起 3.大小腿夹球仰卧起 4.仰卧直腿夹球起 5.仰卧屈腿夹球起转髋6.俯卧瑞士球转腰 7.侧卧夹瑞士球起 8.瑞士球上转腰 9.单膝跪瑞士球转腰10.单膝跪瑞士球上体侧屈11.仰卧单腿压瑞士球交叉腿12.仰卧瑞士球转身 13.仰卧两脚拉瑞士球14.坐瑞士球转身 15.侧卧单肘支撑夹球16.俯卧瑞士球抬两腿17.坐瑞士球抓哑铃斜提拉18.肘撑瑞士球俯卧 19.持哑铃俯卧瑞士球20.俯卧瑞士球单臂单腿支撑21.两腿压球单臂支撑22.屈肘压球单脚支撑23.前推瑞士球下腰 24.仰卧夹球上举 25.手撑瑞士球下腰 26.瑞士球背桥 27.两腿夹瑞士球转髋28.仰卧肩压球顶髋 29.单腿压球两手支撑30.两腿拉球两手支撑31.仰卧夹球屈膝 (三)实心球训练方法 1.仰卧单腿起坐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一、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 ?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如果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要提高机能能力, 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力量素质水平是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合理地进行力量训练,掌握现代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关键。 1.运动训练中的适应、负荷与应激原理 1.1训练适应原理 ?“训练适应”是反映运动员机体在长期训练和外界环境(指自然环境与训练、比赛环境、其 中主要是训练负荷)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生物学方面的“动态平衡”(指能量消耗与补充的动态平衡)。这种适应能满足竞技比赛所需要的各种机能能力,并按照“刺激—反应—适应—再刺激—再反应—再适应”的规律变化。 ?运动训练的任务就是通过合理的训练负荷,打破机体原有的生物适应与平衡,使机体在新 的水平上产生新的生物适应与平衡。 1.1.1训练适应的构成因素 ?训练适应是指运动员通过长期训练所获得的能适应比赛需要的各种机体运动能力的生物适 应性,即通常所说的竞技能力。因此,训练适应的构成因素就是各种竞技能力的最佳生物适应性。 ?它包括: 呼吸循环与能量代谢系统的训练适应: ?这种训练适应主要表现在心血管、呼吸及能量代谢方面的生物适应。这种训练适应决定着 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大强度比赛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安静与运动时机能出现节省化(如安静时心律减少,血压降低;定量负荷时心律、血压、心输出量相对较少,肺活量、最大肺通气量与最大吸氧量增加等)。 支撑运动器官的训练适应: ?这种训练适应主要表现在肌肉、骨骼和关节结构上的生物适应性变化。如肌肉收缩力量的 提高,骨骼与关节结构上的生物适应性的变化。例如,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肌肉能源物质和肌红蛋白的增高,酶的活性提高等。这种训练适应直接决定了力量、速度和支撑运动效果的提高。 神经、心理方面的训练适应: ?主要指神经系统建立各种动作条件反射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训练与 比赛环境的影响。 ?这种训练适应是掌握复杂技术动作、提高机能、形成良好、稳定的竞技心理状态的基础。健康训练适应: ?这是指合理的生活制度、营养、饮食对运动训练产生的积极作用,使运动员的健康水平提 高,伤病率下降。 ?对保证训练进程和比赛至关重要,尤其对优秀运动员显得更加重要。 运动员的自我完善与比赛适应: ?主要指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战术能力的完善,以及比赛中运动员的应变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 ?这些都是提高专项能力、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的提高。 1.1.2训练适应的生理机制:

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武汉体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论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学生姓名:张勇 学号: 0902030200 系别:运动训练 专业:运动训练 班级: 09级2队 指导教师:申甫 时间: 2013年3月

论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摘要:篮球是一种激烈性的对抗项目,对抗性意味着对身体强度的要求,力量是篮球运动员评定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协调地发展全身各种肌肉力量都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探讨发展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新方法对推进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实践证明,如果运动员的力量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要提高体能力量,进行力量训练,掌握合理的力量运动技术是不可能的,合理的进行专业的力量训练是提高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必要基础。本文从篮球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训练的安排以及目标、训练方法的选择以及训练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研究

Discussion on the Basketball player’s Strength Training Abstract: basketball is a fierce antagonism project, confrontational means of physical strength, strength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basketball players, therefor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ll the muscles are very necessary. A new method of strength training athlete's development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basketball special strength, if the athlete's strength has not reached the corresponding level, to enhance the physical strength, strength training, it is impossible to grasp the power of sport technology reasonable,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power training i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necessary basis for basketball players. The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basis, this paper from the basketball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arrangement, training methods and training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basketball athlete special strength training. Keywords:research and training of basketball special strength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释义 对于核心区域的概念,国内与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大体相近,仅是叙述上存在一些差别。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相关专家,得出在核心区域的界定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核心(Core )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Ian Hasegawa认为,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1]。核心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它所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横膈肌、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J.H Pilates )。由此看出,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核心肌群的生理机制 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this.id)" style="border-bottom: #fa891b 1px solid; cursor: pointer">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这些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竖脊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但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为人体在静止和运动中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支持和保证,在此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骨盆带(pelvic girdle)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附着上的肌肉对于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

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关于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却是个新的研究课题。通过论述其概念,并结合实践经验阐明核心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成绩方面的作用及要义,并根据与运动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了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归纳了基本的训练思路,为当前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核心训练,为了便于直观理解,也译为核心力量训练,越来越被业内专家和教练员们认为是运动员力量训练的 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对于核心训练的认识,多数人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能真正领会核心训练的实质和要点,因而未能在竞技运动训练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核心力量的释义 1.1核心概念的界定对于核心区域的概念,国内与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大体相近,仅是叙述上存在一些差别。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相关专家,得出在核心区域的界定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核心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

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 核心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它所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横膈肌、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 由此看出,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1.2核心肌群的生理机制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这些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竖脊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但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为人体在静止和运动中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支持和保证,在此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 骨盆带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附着上的肌肉对于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相接融合,形成耻骨联合。由于骨盆和骶髂关节的柔韧性较差,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拉长对其施加的压力增加,加上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摘要】良好的平衡能力可以促进运动员技能更好的发挥,更能反映运动员的健康状况、生理及心理状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核心稳定性训练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总结,旨在通过对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探索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平衡能力的作用,为平衡能力的提高提供可行性。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训练;平衡能力 前言 核心稳定性训练早期主要用于康复治疗、损伤预防,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体育健身,近年来已用于提高体育竞技能力。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提高身体的控制,能更好的训练深层肌群,协调大小肌群能量的输出,预防运动损伤。良好的平衡能力和适度的身体姿势是完成所有竞技体育项目和休闲娱乐活动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并且良好的平衡能力还能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核心稳定性训练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以找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平衡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一套合理有效地提高平衡能力的新方法和思路。 1、核心稳定性的概述 1.1核心肌群的划分 人体核心是指躯干或腰骶的部分。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我们把肌肉的起止点(或起点或止点)位于核心区的肌肉群统称为核心肌群。而相对于对核心肌群划分,Mcgill甚至不同意整体性肌群和局部性肌群的划分。他认为所有核心肌群对于稳定性都是重要的,它们依赖于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断变化收缩。较大的“原动”肌群(例如,腹部斜肌和腰方肌)在提供稳定性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核心全部深层和浅表肌群的协同作用才是维持最佳脊柱稳定性所必需的。 1.2核心稳定性的概念 “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CS)这一术语来源于由美国圣佛朗西斯科脊柱研究所(San Francisco Spine Institute,SFSI)推广的一种用于治疗脊柱病症的康复锻炼方式。1989年他们出版的《动态脊柱稳定性训练计划》的手册中强调了“中立位脊柱”的概念,所以,“核心稳定性”开始也被称作“脊柱稳定性”或“躯干稳定性”。随着近年来“核心”这一术语的流行,核心稳定性逐渐取代了脊柱稳定性或躯干稳定性,并在其概念外延上有所扩大。 2、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概述 2.1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概念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1 核心力量训练 (Core Training)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这也是由其所处的身体位置及肌群所储备的能量所决定的。从身体位置来看,Core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腰-骨盆-髋关节)。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竖脊肌、骨盆底肌和交错骨盆,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 生理机制 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竖脊肌(骶棘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完成人体在技术动作开始前的预备姿势,在此动作中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 骨盆带(pelvic girdle)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相接融合,形成耻骨联合。骨盆和骶髂关节的柔韧性较差,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拉长对其施加的压力增加,加上内收肌力的薄弱,对耻骨极易造成损伤,并形成耻骨炎。只有稳定住骨盆才能保证髋关节肌群有效的工作。 良好的姿态和骨骼排列可以提供最佳的结构功效,而这反过来又可以使得机体的运动链产生最佳功效。在进行任何运动之前都需要所有关节的骨骼排列处于适当最佳位置。这里会特别注意脊柱、骨盆、胸阔、肩胛骨和颈部的位置排列。

篮球力量训练方法

篮球力量训练方法 1.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利用杠铃(壶铃、哑铃)的各种练习(卧推、推举、深蹲、半蹲、跳跃、快速抓举) 发展肌肉体积训练: A 持续不断地用力重复法: 复合强度: 75---95%.组数:6-8次.每组重复次数及负荷时间:3-6次/5—10s,每组间歇3min. B,阶梯式极限强度大的保加利亚法: 负荷强度90—95—97.5---100%以上,组数3—2—2—1—1,每次重复次数及复合时间:3—2---2---2—1—2-,1—5s,每组间歇3min C,极端用立法:负荷强度50—75%,组数:3—5,每组重复次数及负荷时间:10-12,15—20s.每组间歇3—5min. D,静力性练习: 负荷强度70—90---90%以上,组数4—6—4,每组重复次数及负荷时间,12s---8s---12s 1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前期(男子:11-14岁女子:10-12岁)训练方法.这个时期处于速度力量,绝对力量的敏感期,应发展速度力量为主,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时候要保证高速率。

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中期(男子:14-17岁女:13-16岁)训练方法:。在这个时期处在相对力量的敏感期.可以安排一些器械力量练习,但身体各部组织机能结构发展仍不完善.重量负荷不宜过大。 3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后期(男子:18-24岁女子:17-23岁)训练方法。这个时期的身体发育已接近成人,同时大部分的力量敏感期也已度过,但是决不能忽视力量训练,而应加大负荷对以获得的力量基础加以巩固。

但在做大负荷重量时要注意保护。 3.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3.1腿部力量与弹跳力训练。(1)肩负杠铃作半蹲或全蹲,一般为最大负荷的85%左右,重复5—8次,慢蹲快起,躯干正直,防止塌腰翘臀,注意保护。(2)肩负最大负荷量40—50%的杠铃做了箭步交换腿跳。(3)徒手或负重做单足或双足的各种连续跳、多级跳。此外,前脚掌、脚弓、踝关节和小腿肌群的爆发力对篮球运动员的弹跳力也很重要。可以通过负重80%—90%来进行提重、原地双脚跳起摸篮板等多种练习。3.2发展腰腹力量。(1)仰卧斜板起坐;俯卧“两头起”(尽量出背弓)。 (2)肋木架上或单杠上,双臂悬挂,作收腹举腿成90°角并保持4—5秒。 (3)连续“蛙跳”,或是向头后抛掷实心球。 3.3发展手指、手腕、手臂肌群力量。(1)对墙指撑推离墙双手击掌。 (2)对传实心球。(3)坐地双手传接球。(4)正握转杠铃,作向内向下前转翻腕。(5)握哑铃,作翻腕练习。(6)抓接铅球,手指和掌心向下抓住铅球,

乒乓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18715502.html, 乒乓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作者:马啸飞 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科学训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乒乓球运动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较量技术,其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和各自的情况,把核心力量训练理念切实的贯彻到平时的运动训练当中。本文从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腰腹力量训练的区别论述,探讨了核心力量训练在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具体安排方法。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核心力量 一、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腰腹力量训练的区别 想要明确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先要了解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腰腹力量训练的区别。想弄清楚二者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腰腹力量训练不同,同时也是合理安排核心力量训练的基础。现阶段对于二者的区别,是存在着很多误区的。针对核心肌群进行的力量、稳定性和控制力等能力的训练指的是核心力量训练。为了使核心肌群在运动员做动作时能够发挥稳定重心、传递力量的作用,核心力量训练对深层稳定肌的肌力进行训练,以使得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增加,融会贯通到整个机体中,最终连接全身各处成为一个整体,促进身体对各部位的控制能力。仅仅是对腰腹浅层肌群的等张收缩,对深层小肌群力量以及平衡稳定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的训练,是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这样的训是缺乏足够的刺激。显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腰腹力量训练相比。 二、核心力量训练在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具体安排方法 乒乓球运动的项目对运动员的绝对力量要求不高,是因为乒乓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决定的。所以,乒乓球运动员不需要过多考虑负重训练在核心力量训练,在进行训练负荷也是以自身体重为主。这里可以将乒乓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根据乒乓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动作的支撑面不同,分为稳定支撑面下的核心力量训练和不稳定支撑面下的训练。 (一)稳定支撑面下的核心力量训练 在核心力量训练中最简便易行,且安全度高的训练方法是稳定支撑面下的核心力量训练。这种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训练的刺激强度不高,完成动作的难度比较低,而且对训练条件要求很低,所以特别适合在刚接触核心力量训练的起步期打基础时的运动员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做动作时的支撑面比较稳定,所以在球馆地胶、多种垫子等以及其他不太硬的地方都可以进行训练。我们常见的平板支撑(腹横肌及其他腹部肌群)、仰卧拱桥(背部、臀部和大腿肌群)等许多动作都属于稳定支撑面下的核心力量训练方式。为了达到培养运动员长时间调动核心肌

核心稳定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沈怡; 王文威; 陈艳; 吴卓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年09期,期刊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两组患者步行训练时间均为30min/d,5d/周,持续4周,其余康复治疗如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出院后3周予以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步态分析法测量患者... 下载:75 发表时间:2013-09-15 2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的影响 樊振勇,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中国会议 下载:10 发表时间:2013-10-11 3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张建社; 刘朝晖; 常冬梅; 李源莉; 朱银星; 张文东; 王仙丽,中国康复, 2013年02期,期刊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MRP,观察组在训练前进行CST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躯干控制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治疗后行步行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MBI及TCT评... 被引:1 下载:93 发表时间:2013-04-25 4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建社; 常冬梅; 王俊卿; 孙玉娇; 朱银星; 汤永全; 吴群强,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11期,期刊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疗法,观察组训练前行CST。治疗前后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改良Barthel指数(MBI)、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TEF、MBI、TC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CST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91 发表时间:2012-11-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