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层地质学(读书笔记)

储层地质学(读书笔记)

储层地质学(读书笔记)
储层地质学(读书笔记)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

1.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

油气储集层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存在不均匀的变化,这种变化就称为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储层的均质性是相对的,而非均质性是绝对的。在一个测量单元内(如岩心塞规模),由于只能把握储层的平均特性(如测定岩心孔隙度),可以认为储层在同一测量单元内是相对均质的,但从一个测量单元到另一个测量单元,储层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如两个岩心塞之间的孔隙度差异,这就是储层非均质的表现。测量单元具有规模和层次性,储层非均质性也具有规模和层次性。一个层次的非均质规模包含若干低一级层次的测量单元(如小层单元包括若干个岩心测量单元)。

另一方面,储层性质本身可以是各向同性的,也可以是各向异性的。有的储层参数是标量(如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其数值测量不存在方向性问题,即在同一测量单元内,沿三维空间任一方向测量,其数值大小相等,换句话说,对于呈标量性质的储层参数,非均质性仅是由参数数值空间分布的差异程度表现出来的,而与测量方向无关。有的储层参数为矢量(如渗透率),其数值测量涉及方向问题,即在同一测量单元内,沿三维空间任一方向测量,其数值大小不等,如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差别。因此,具有矢量性质的储层参数,其非均质性的表现不仅与参数值的空间分布有关,而且与测量方向有关。因此,矢量参数的非均质性表现得更为复杂。

2.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

储层非均质性的划分方案很多,其分类依据主要有规模、成因和对流体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Pettijohn等根据规模大小划分出5个层次:

①油藏规模的沉积相及造成的层间非均质性;②油层规模的沉积微相和相变关系;③砂体内韵律性、沉积结构构造等非均质性;④岩心规模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各向异性;⑤显微尺度的孔隙结构、类型、矿物学特征等。而Weber根据非均质性成因给出了如下的分类系统 (图1)。

图1 Weber(1986)的储层非均质性分类

3.储层非均质性表征

3.1层间非均质性

层间非均质性是指砂体之间的差异,包括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的渗透率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及层间裂缝特征等。研究层间非均质性是划分开发层系、决定开采工艺的依据,同时,层间非均质性是注水开发过程中层间干扰和水驱差异的重要原因。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

3.2平面非均质性

平面非均质性指单一油层砂体的几何形态、各向连续性、连通性以及砂体内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平面非均质性对于井网布置、注入水的平面波及效率及剩余油的平面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3.3层内非均质性

它表现为砂层内部垂向上的渗透率韵律、最高渗透层所处位置、非均质程度、

单砂层规模宏观的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以及层内夹层的分布。它直接

控制和影响一个单砂层垂向上的注入剂波及厚度。从储层地质学角度来讲,层内非均质性研究应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粒度韵律;2.渗透率韵律及最高渗透层所处位置;3.层理构造及渗透率各向异性;4.层内夹层;5.层内裂缝;6.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K v/K h;7.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3.4微观非均质性

微观非均质性是指孔隙和喉道的大小,连通程度、配置关系、分选程度以及颗粒和填隙物分布的非均质性。这一规模的非均质性直接影响注入剂的微观驱替效率。

微观非均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孔隙非均质、颗粒非均质和填隙物非均质,其中后二种非均质是孔隙非均质的成因。

目前对于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一般仅局限于岩心规模,即主要研究岩心的孔隙结构特征。然而,对于砂体规模的微观非均质性研究,即孔隙结构在宏观三维空间的差异性,由于目前研究手段所限,研究程度尚欠不够,这也是储层研究工作者正在探索的一个领域。

4.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资料基础

储层非均质研究所需的基础资料主要有四大类:(1)岩心观测及实验分析资料;(2)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3)测试资料及其处理分析成果;(4)开发地震及其处理解释成果。

4.1岩心观测及实验分析资料

岩心观测和实验分析资料是认识储层的最直接的依据,是任何其它间接的资料无法代替的。它一方面可直接作为储层研究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可作为测井和测试资料甚至地震资料解释的标定。

在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根据岩心观测和实验分析可取得以下资料和成果。

1.观测资料

(1)粒度韵律;(2)沉积构造;(3)夹层分布;(4)裂缝特征。

2.实验分析资料

(1)岩石结构特征;(2)岩石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3)孔隙结构特征;(4)成岩特征;(5)岩石润湿性、毛管压力、相渗透率及自吸特征。

4.2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

测井资料是储层研究的最为重要的间接资料。油田开发区内的取心井一般较少,即使在取心井内,取心井段亦不长,因而测井就成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重要手段。

应用测井资料,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解释和研究:

1.层组划分和对比

(1)建立层组对比的测井标准层;(2)结合岩心、岩屑录井资料进行层组对比。

2.测井相研究

(1)岩类判别;(2)沉积韵律判别(自然电位、自然伽玛测井);(3)古流向判别(地层倾角测井)。

3.储层参数解释

(1)储层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2)油、气、水层的判别;(3)有效厚度解释;(4)隔层、夹层解释。

4.裂缝解释

4.3测试资料

各种地层测试和试井资料既是取得储层动态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验证储层静态信息的重要手段。就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而言,主要通过测试和试井资料研究储层的井间连通性、宏观物性参数的分布及裂缝分布等,应用的手段主要有多井试井(包括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示踪井测试和地层重复测试(RFT)。

4.3.1.多井试井

多井试井是相对于单井试井而言的。单井试井(如钻杆测试、完井试油)一般能给出井周围的地层的平均特性,而多井试井则可能给出井间的储层连续性及渗透率的方向性等储层非均质信息。

多井试井是指在生产井上测量产量,同时在周围一口或几口井上测定井底压力的试井方法。

据此,测定生产井周围几个方向的传导系数或渗透率方向性。多井试井有二种,即标准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在标准干扰试井中,生产井的产量保持不变,而在脉冲试井中,生产井通过放喷和关井的交替使生产井产量发生周期性变化,继而测量观测井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压力变化,并计算各个方向的传导系数。

脉冲试井实际上是一种变产量干扰试井方法,生产井放喷和关井产生的产量变化序列就称为“脉冲”。这种在井上进行脉冲操作而在另一口或几口井中测量压力响应的方法就是脉冲试井。脉冲试井比标准干扰试井能更好地提供油藏性质的预测资料。

试井分析得出的重要地层参数为传导系数。从物理意义上说,它代表具一定粘度的某种流体在单位梯度下传递过单位截面积并展布于整个地层的速度。

μKh

T =

式中 T ——传导系数(m 3/Pa ·s);

h ——储层厚度;

μ——流体粘度;

K ——有效渗透率。

这一参数具体体现了地层和流体二者的特性,单位为m 3/Pa ·s ,物理意义为流量为m 3/s 的流体在1Pa 的压差下流经一个底面为1m 2、高为h 的截面积的传导能力。

当地层存在多相流体时:

)(w rw g rg o ro

K K K kh T μμμ+==

式中K ro 、K rg 、K rw ——分别为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

μo 、μg 、μw ——分别为油、气、水的粘度。

4.3.2井间示踪剂测试

在注入井中注入携带示踪剂的流体,而在周围井中检测示踪剂的产出特征,是示踪剂测试的基本思路。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了示踪剂的流动特征,因此,通过追踪注入流体在井间的流动状况便可获得井间储层的非均质性的信息。应用井间示踪剂测试,可获得以下井间储层非均质的特征。

(1)砂体连通性与流动屏障

封闭的断层、岩性尖灭等流动屏障的存在,会阻止示踪剂从注入井到生产井中的流动。因此,通过检测生产井中示踪剂的产出情况,即产出还是不产出,便可确定井间是否存在流动屏障,而通过注入到产出突破的时间,可确定井间连通

砂体的连通程度。

(2)渗透率方向性评价

在向注入井注入携带示踪剂的流体,并向周围井流动时,不同方向突破时间的差异则指示了不同方向渗透性的差异。当某一生产井出现过早突破时,表明这一方向可能存在高渗条带。

通过各生产井的示踪剂突破时间和示踪剂开采曲线,可估算各方向的渗透率的相对大小以及各层的K·h值(渗透率与厚度的乘积)。注入井注入流体到示踪剂在生产井中突破时的时段内的注入体积,则表示对应井间的体积扫油效率,若发生突破时的注入体积很小,则表示有窜流通道,据此还可估算窜流通道的体积。

(3)裂缝的指示

示踪剂过早发生突破之后,示踪剂又生产了很长时间,表明储层渗透率很高、层段很薄,可能指示着裂缝的存在。

4.3.3开发地震

包括三维地震、垂直地震剖面(VSP)及井间地震等。

开发地震的基础是三维地震。以往,三维地震主要用于油气勘探。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三维地震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在进行油藏范围的储层研究时,目前可利用的资料出现两个极端情况,一个极端是垂向分辨率很高(0.1~0.3m)但面积覆盖极小的测井资料,另一个极端是大面积覆盖但垂向分辨率很低的三维地震资料。因此,储层描述的关键是在地质约束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的综合研究,表征井间砂体的连续性及储层参数的分布。目前,三维地震资料能提供的储层性质主要为砂组规模的沉积相展布、井间砂体对比及储层参数的分布,而应用现有三维地震技术追踪薄层间互的单砂体尚存在很大困难。

井间地震方法可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储层井间预测的精度,但目前由于技术问题,尚未进行商业性使用。

5.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

5.1 储层露头研究

露头储层研究具有直观性、完整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等优点。露头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在野外实测和室内测试所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沉积学分析、成岩

分析、物性分析,获得储层原型模型,积累地质知识库,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以达到预测地下储层的目的。

5.2 沉积体系分析法

沉积体系分析法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学者对海湾盆地的研究。其从本质上讲属成因地层学,即在认识沉积环境和其他同沉积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解释大型沉积体的相互关系。这一分析方法的基础是Walther相律和相模式概念在整个沉积盆地范围的应用和引申。沉积体系分析强调了大型沉积体的空间关系、沉积体内部和外部几何形态的研究。该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受到了特别的重视。

5.3 层次界面分析法

层次界面分析法即首先将储层单元分层次描述,并对描述的结果进行成因上的解释,以找出规律性的结论,建立适合不同层次的模型;最后再借助地质和数学方法将不同层次的特征统一到一个体系中进行层次归一,以达到预测的目的。整个分析过程可简单概括为以下5个阶段:

(1)层次划分即在地层学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划分出次级层次。Miall(1988)扩展Jackson(1975)、Allen(1983)、Bridge和Gorden(1983)等人的研究成果,将河流沉积砂体划分出6级谱系。

(2)层次描述即对层次界面及层次实体进行描述,目的是弄清界面的形成机制、形态、起伏、连续性、分布范围和厚度变化及级别,层次实体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范围、相互关系及其内部结构。

(3)层次解释其目的在于揭示层次实体、层次界面的分布规律及不同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事件地层学是其主要的工具。

(4)层次建摸随着地质模型的广泛应用,单一的地质模型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只有多层次的系列地质模型的建立,才能在不同尺度上更加准确地描述储层。

(5)层次归一包括地质模型的套合及运用数学地质方法进行层次归一,目的在于得到系统的认识。

5.4 结构单元和流动单元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油田储层沉积的非均质性研究主要是从流动单元的角度进行研究,砂体内部的构成研究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中日益重要。目前,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已经成为储层表征和建模的新技术,流动单元是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和最基本单位。流动单元的研究为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提供了有效手段,也是精细油藏描述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攻关目标。Miall最早提出河流砂体构成单元概念,指出沉积体是由各种规模的岩相和结构集合体构成的,其规模范围从单个小型波痕到整个沉积体系形成的集合体。各国学者在一致认为以微相单元作为最基本的沉积构成单位,以此为基础再逐级进行划分和研究。目前对所有的沉积环境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构成单元划分标准(表1)。

表1 河流沉积体系和浊流沉积体系规模分级系统对比

5.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该内容是随着油田开发后期油藏精细描述而发展起来的。其任务是以岩心、三维露头、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为基础,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对三维地层关系进行预测,并建立起各级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其理论核心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其在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纳空间的函数,因此,由基准面旋回所控制的等时地层单元的地层分布形式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是可以预测的。Cross领导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成因地层研究组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5.6 地质统计学方法

储层的非均质性表现为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厚度、夹层数等的不均匀性。其既具有结构性,又具有随机性,是区域变化量。根据地质统计学

理论,通过半变异函数(式(1)及图2),利用适当的拟合模型(如球状模型、高斯模型、指数模型等),可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幅度、变化速率以及变化的随机性进行定量描述。这套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

γ(h,a)=1/2E{[Z(x)-Z(x+h)]2}=1/2Var[Z(x)-Z(x+h)] (1)

中:Z(x)为

某一区域变

化量; h为

距离;a为方

向;γ(h,a)

为半变异函

数。

图2 半变异函数示意图

5.7 劳伦兹曲线法

该方法是将岩心或测井所测得的渗透率数值从大到小排成一列,分别计算相应的渗透率贡献百分数和其对应的岩样块数百分数或厚度百分数,在直角坐标系上标绘成劳伦兹曲线,如图3a所示。

对于完全均质的油藏,劳伦兹曲线是一条对角线AC(即10%样品渗透率贡献10%,20%样品渗透率贡献20%……),显然只有在每个样品的渗透率完全相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图3a中弧线ADC与对角线AC的包络面积愈大表示非均质愈严重。所包含的面积ADCA与三角形面积ABCA之比称之劳伦兹系数,也是样品非均质程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范围在0到1.0之间。劳伦兹系数为0时表示极端均质,为1时表示极端非均质。

图3 劳伦兹曲线示意图

将图3a中渗透率贡献率及其对应的岩样块数百分数分别进行倒数变换,并在直角坐标下作图,可以将不同形态的渗透率累积分布曲线转换成斜率不同的直线(图3b)。其中,极端均质储层的斜率为1,极端非均质储层的斜率为0,常规非均质储层的斜率则为0~1。将0~1斜率值定义为储层非均质程度系数,以此定量表征储层宏观非均质程度,该斜率值与储层非均质程度成反比。

劳伦兹曲线法的优点之一是既适合于任何渗透率分布类型油藏,又使求得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值在0(均质)到1.0(极端非均质)之间,是有界的;优点之二是直观,包络面积大小与油藏的非均质程度具相关性。从图中可以直接得知油藏的非均质程度,并可读得不同岩样块数百分数下的渗透率贡献值。因此,劳伦兹曲线法是比较推崇的一种计算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方法

6、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及油气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以提高采收率、挖潜剩余油为目标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通过动、静态资料的结合,找出储层各级非均质性与水驱效果的关系,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具体的注水调整及挖潜措施。

在平面上,受砂体展布、规模、连通性及空间组合方式不同的制约,注水开发期间注入水沿高渗透带指进,致使高渗透带水洗程度相当高,而低渗透带波及系数较小,注水收效较差,导致剩余油在平面上分布不均匀,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渗透率级差大的微相带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和挖潜的目标区;受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剩余油常富集在储层渗透率级差大、物性较差的单砂层内,应采用分层

开采工艺技术进行开采;由于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的差异,水淹程度差异较大,高渗透部位渗流速度较快,水淹程度较高,低渗透部位渗流速度较慢,水淹程度较低,剩余油相对富集,尤其是在正韵律中上部的低渗透区,但对复合正韵律而言,层内剩余油的分布出现多层富集的状况,反韵律模式通常水驱效果较好;储层孔隙网络结构同样控制着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状况,孔喉细小的储层渗透性差,孔隙连通性差,盲孔较多,容易形成剩余油,孔喉网络均质系数低的部位剩余油也相对富集。

该项研究为处于中—高含水期的老油田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保持老油田增产、稳产的有力保证。与此同时,随着认识的加深,研究领域也逐渐由常见的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滩坝等,向古潜山、礁灰岩、砂砾岩体、浊积砂体和煤系地层等更加复杂与隐蔽的储集体扩展。

7、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成藏机理研究的深入展开,关于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影响的研究从微观开始逐渐向宏观发展。在微观范围内,油气运移的动力变化较小,油气在非均质输导层中的运移路径受运移阻力分布的控制,优先通过运移阻力较小的输导层部分(优势通道),这就决定了油气藏内油气的分布,即在同一油气层内高孔、高渗透储层具有较高的含油饱和度,而低孔、低渗透部分含油饱和度低甚至不含油。层内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层内的韵律性是影响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即正韵律储层底部有利于油气聚集,含油饱和度高,反韵律储层顶部含油饱和度高,其粒度级差是造成该影响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层内夹层对油气聚集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一方面,当夹层面未形成有效遮挡时,它会阻止油气继续往储层顶部运移,不利于油气成藏,或者可能造成储层纵向上形成大段不饱和的油(气)水同层;另一方面,当夹层面形成了有效圈闭时,油气可能在其中聚集形成小型油气藏。层间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层间干扰”现象。关于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影响方面的研究,多为间接地从沉积相和成岩相角度分析储层对油气成藏及分布的影响,即水动力条件强的有利沉积相带及次生孔隙发育良好的成岩相带往往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在对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浊积岩储层的研究中发现,沉积相是控制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储集物性最好的中扇亚相浊积水道微相是油气聚集最为有利的相带,已

发现的油气多聚集在该相带,水道间和朵叶体微相次之,外扇亚相最差;成岩相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于局部发育的胶结和溶解作用使得油气在砂体内部垂向分布不均匀,但不影响油气平面上的大规模聚集,因此相对于沉积相,成岩相对油气成藏分布的影响是次要的。

此类研究将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目标转变为对油气聚集成藏的影响,从而加深了对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油田勘探阶段目标的选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这既丰富了石油地质理论,又为勘探实践提供了指导,其研究内容与领域也逐渐扩大。

8、小结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的聚集、产出、分布和油气藏的形成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在对老区块进行工艺调整、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过程中,储层非均质性更是核心的研究内容。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与技术也日趋成熟。今后,综合利用测井、地震、计算机和地质建模等多种手段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将是必然的趋势。同时,现有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基本上都是对现今储层内部结构的研究,这在老油区开发中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随着油气田勘探形势的日益严峻,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也将向更深层次发展,而研究储层在油气藏形成时期的原始面貌及其受成岩、构造等因素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则有助于预测新探区油气开发的有利区带,是今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新方向。

地质工程学科专业

地质工程学科(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应用为主的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 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学、数学、力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地质工程领域的某个方向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实际问题;能独立组织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或工程评价。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具得较深入的了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地质工程学科共设置下列4个研究方向。 1、油气地质工程 2、地质工程信息化 3、水文地质与环境工程 4、地质灾害防治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5或以上。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 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3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 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5学分内。 (一)学位课10门(共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5门,10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语读写、英语听说、英语选修课程(第1、2学期各开2门,每生必修1门)。 (2)专业学位课5门,11学分 本学科点的专业学位课包括地质统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工程地质学。 (二)选修课19门(37学分) 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 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修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但所选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阅读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储集岩 2、储层 3、储层地质学 第二章储层的基本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孔隙度 2、有效孔隙度 3、流动孔隙度 4、绝对渗透率 5、相渗透率 6、相对渗透率 7、原始含油饱和度 8、残余油饱和度 9、达西定律 二、简答题 1、简述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2、简述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3、简述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第三章储层的分布特征

一、简答题 1、简述储层的岩性分类? 2、简述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 3、简述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 4、简述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 5、风化壳储层的结构 6、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 二、论述题 1、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要点:重点针对河流相、三角洲、扇三角洲、滩坝、浊积岩等砂体分析其平面及剖面展布特征) 第四章储层孔隙成岩演化及其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成岩作用 2、同生成岩阶段 3、表生成岩阶段 二、简答题 1、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 3、如何识别次次生孔隙。 三、论述题 1、简述成岩阶段划分依据及各成岩阶段标志

2、论述碎屑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3、论述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第五章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孔隙结构 2、原生孔隙 3、次生孔隙 4、喉道 5、排驱压力 二、简答题 1、简述砂岩碎屑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2、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三、论述题 试述毛管压力曲线的作用?并分析下列毛管压力曲线所代表的含义 第六章储层非均质性 一、名词解释 1、储层非均质性 2、层内非均质性 3、层间非均质性 4、平面非均质性 二、简答题 1、请指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2、如何表征层内非均质性?

《地质统计学》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课程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包含经典统计学与空间统计学,按其基本原理可定义为:地质统计学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其为数学地质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且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表明,地质统计学除了在异常评价、找矿勘探、矿体圈定、储量计算、采矿设计、矿山生产及地学科研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外,它在石油地质、第四纪地质、地层学、生物学、生态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地震地质、海洋地质、农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古气候、古地理、环境、林业、医学等许多方面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地质统计学在不到5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 一、理论研究及进展 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2-3]。包括:①从初期二维平面分析到三维立体空间的静态估计,发展到今天在时空域内对研究对象进行四维乃至更高维空间的动态估计和模拟。Journel[4]将克立格法的估值问题,从一般矢量空间扩展到个原始数据的全部可测度函数所形成

的矢量空间(希尔伯特空间)进行考察;②在单变量区域化变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多变量的协同区域化理论[4];③发展了许多计算变异函数(或协方差函数)的方法;④线性地质统计学与非线性地质统计学共同发展;⑤参数地质统计学与非参数地质统计学相互补充。Matheron[5]为首的参数地质统计学派以正态假设为前提,在协同区域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元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思想。Journel发展了无须对数据分布作任何假设的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提出了一些非参数地质统计学克立格方法;⑥由于时空多元地质统计学的研究得到重视,早期空间域静态建模技术的研究逐渐过渡到研究时空域多元动态条件模拟,各种模拟方法得到了发展;⑦早期的等因子模型的因子是埃尔米特多项式,它要求原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为了拓宽等因子模型的应用,Matheron提出了离散的等因子模型和连续的等因子模型,Rivoirard利用析取克立格技术建立了正交指标剩余模型,Lajauine和La ntuejoul等也提出了建立等因子模型的一些方法;⑧已有的地质统计学方法相互融合。如指示克立格法与协同克立格法相结合形成指示协同克立格法;指示克立格法与因子克立格法相结合形成主分量指示克立格法;协同克立格法与其它不同的线性地质统计技术相结合形成各种协同克立格技术等[6]。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多点地质统计学[7]。多点地质统计学是相对于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地质统计学而言的。在两点统计里,储集层相关性通过空间两点协方差( 变差函数) 进行描述。在多点统计里,则是利用空间多个点组合模式进行描述。空间多点组合样式称为数据样板,如果在空间点赋予了值,则为一个特定的空间多点组合模式,称为数据事件。在建模时,对每一个未知点,估计在其处满足给定条件的数据事件出现的概率,随后抽样获得未知点处值或者数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下面是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管理学读书笔记,希望您喜欢! 管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大三上学期我选修了管理学,因为担任校纪检部部长想了解一点有关管理的学问,以前对于管理学不了解,但对管理有些了解,但不系统。经过半年的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慢慢知道原来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学习,我发现这门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有效的管理,是没有一种固定模式的,但好的管理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首先必须是结合实际,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标,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而我们则要从中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或最易实现的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先认识到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

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

遥感地质学报告

遥感地质学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地信111 学号:1108100013 学生姓名:王才妹 指导教师:刘沛 2015年1月10日

一、对ENVI软件的认识 启动ENVI软件: 双击击桌面上的ENVI图标,就能成功的打开ENVI软件。 打开影像文件: 1、选择File→Open Image File。屏幕弹出对话框“Enter Input Data File”。 2、选择进入envidsta目录中的can_tm子目录,从列表中选择can_tmr.img文件然后点击OK。随即弹出可用波段列表(Available Band List)。在列表中可以选择特定的光谱波段显示影像或者对其进行处理。此时就可以选择打开灰阶影像或RGB彩色影像了。 3、使用鼠标左键点击对话框中所列波段名,选中某个影像波段。所选波段会在标有“Selected Band”的区域中显示出来。 4、点击Load Band,将影像加载到一个新的显示窗口中。 打开的影像窗口有三个,包括主图像窗口(Image Window)、滚动窗口(Scroll Window)、缩放窗口(Zoom window)。 显示影像剖面廓线 可以交互式地选择和显示X轴(水平)、Y轴(垂直)和Z轴(波谱)的剖面廓线图。这些剖面廓线图显示了穿过影像的横线(X)、纵线(Y)或者波谱波段(Z)的数据值。 从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可作以下操作:Tools → Profile → X Profile → Y Profile → Z Profile

分别显示数据值与列号(sampl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数据值与行号(lin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波谱剖面廓线图。 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我们可以使用主图像窗口、缩放窗口或者滚动窗口中的默认参数和数据来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Enhance菜单中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对比度拉伸:线性拉伸,0-255之间的线性拉伸,2%的线性拉伸,高斯拉伸,均衡化拉伸以及平方根拉伸。 显示交互式的散点图 ENVI可以绘制出两个所选影像波段的数值关系图,即分别选定这两个波段为X、Y轴,在平面坐标上绘制两者的散点图。 1、在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选择Tools → 2D Scatter Plots。接着Scatter Plot Band Choice对话框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在该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比较的两个影像波段。 2、选择其中一个波段作为X轴,另一个波段作为Y轴,然后点击OK。 3、一旦打开了散点图绘制窗口,就可以将鼠标光标放在主图像窗口中任意位置,并可以按住鼠标中键来拖动光标。此时,十字丝光标周围10×10范围内的像素在散点图中所对应的点将会用红色突出显示出来。

储层地质学

第七章储层地质模型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阶段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目标,这是油气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 现代油藏管理(Reservoir Management)的两大支柱是油藏描述和油藏模拟。油藏描述的最终结果是油藏地质模型,而油藏地质模型的核心是储层地质模型。这也是油藏描述所建立的各类模型中最难的一部分。三维定量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是国外近十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无论是在模型的分类及建模方法方面都发展很快。这类模型的建立在我国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 储层地质模型主要是为油藏模拟服务的。油藏数值模拟要求一个把油藏各项特征参数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定量表征出来的地质模型。实际的油藏数值模拟还要求把储层网块化,并对各个网块赋以各自的参数值来反映储层参数的三维变化。因此,在油藏描述中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时,也抛弃了传统的以等值线图来反映储层参数的办法,同样把储层网块化,设法得出每个网块的参数值,即建成三维的、定量的储层地质模型。网块尺寸越小,标志着模型越细;每个网块上参数值与实际误差愈小,标志着模型的精度愈高。 第一节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 储层地质模型的研究在近十年来发展很快,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储层模型类型。 一、按开发阶段及模型精度的分类 在不同的开发阶段,资料占有程度不同,因而所建模型的精度也不同,作用亦不同。据此,可将储层地质模型分为三大类,即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静态模型(Static model)和预测模型(Predictable model)(裘亦楠,1991),体现了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开发研究任务所要求的不同精细程度的储层地质模型。 1.概念模型 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地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即所谓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并不是一个或一套具体储层的地质模型,而是代表某一地区某一类储层的基本面貌,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与沉积模式类同,但加入了油田开发所需要的地质特征。图7-1为点坝砂体的储层概念模型——半连通体模式。

海洋地质学读书报告

《海洋地质学》读书报告 姓名:李西汉学号:20091003799 班级:061092班 经过阅读《海洋地质学》这本书,我获益匪浅。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固体物理学概论的相关学习之后,我对固体物理学,尤其是海洋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决定借阅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从小时候我就对海洋有种奇妙的依恋,我热爱那片美妙绝伦的深蓝色,我更热爱去了解她去研究她那独一无二的魅力。 首先,我读到了关于人类对海底的大规模科学研究的内容,这项研究已经经历了(1968-1983)、(1985-2003)这两个阶段,。自1969年开始科学大洋钻探以来,人类在不断地扩大调查的范围,突破技术上的极限。。在过去30年中不断壮大的国际科学大洋钻探科学组织,已经成功地海洋地质的各个领域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作为迄今为止历时最长、成效最大的国际地球科学合作计划,ODP 将于2003 年10 月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规模更加宏大、科学目标更具挑战性的新的科学大洋钻探计划,它就是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 与DSDP,ODP仅仅依靠“GLOMAR.挑战者号”或“JOIDES·决心号”一艘钻探船的情况不同,IODP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将以多个钻探平台为主,除了类似于“JOIDES·决心号”这样的非立管钻探船以外,加盟IODP 的钻探船将包括日本斥资5 亿美元于2006 年投使用的“地球号”立管钻探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04 年提供一艘功能比“JOIDES·决心号”更完备的新的非立管钻探船。此外,欧洲一些国家在努力争取为IODP 提供一些上述两艘钻探船所无法涉足的、能在海冰区和浅海区进行钻探的钻探平台。由于IODP 的上述特点,它的航次进入了过去ODP 计划所无法进入的地区,如陆架及极地海冰覆盖区;钻探深度则由于立管钻探技术的采用而大大提高,IODP 也因此将在古环境、海底资源(包括气体水合物)、地震机制、大洋岩石圈、海平面变化以及深部生物圈等领域里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ODP 始自1985 年墨西哥湾的100航次,到2002年6 月为止,“JOIDES·决心号”共接受来自40 多个国家的近2700名科学家上船参加考察,钻取的岩芯累计长达215km,钻探最深达海底以下2111m,钻探的最大水深达5980m。考察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洋,与DSDP 一起,在全球各大洋共留下了1700多个钻孔。这些钻孔既增进了我们对地球的外部和内部动力学过程的了解,也为地球科学家们将今论古提供了大量重要的依据。 通过阅读文献,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1)海底热液活动研究 大洋钻探对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贡献,最早应追溯到1968 年10 -11 月间DSDP 的2 航次,该航次首次在海底玄武岩中发现了方解石脉。接着,在DSDP 的5航次中发现了沉积物中存在铁氧化物,并在下伏的玄武岩中观察到了蚀变现象(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蛇纹石化)。随后,在DSDP 的34 和42A航次,又观察到玄武岩的蚀变现象。特别是1979 年7-12 月间DSDP 的69 航次,使人们观察到东太平洋科斯塔里卡(Costa Rica)裂谷以南201km的Hole504B,在上覆274.5m 沉积物的情况下(底部沉积物为含燧石的硅质灰岩,年代达上中新世),下伏214.5m长的岩柱中仍然存在玄武岩普遍蚀变的现象,其中的橄榄石矿物被蒙

管理学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学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学书籍读书笔记斯图尔特·克雷纳这本《管理百年》是因为这本书是管理学中的经典之作,回顾了1900-XX 这一百年中管理这门科学从萌芽到发展到现今的成熟阶段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了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有条理的历史性的回顾,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每一个管理的历史性阶段作出的深刻的反思,他并没有全盘接受过去的被视为权威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分析和观察并得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进行单薄的陈述。所以这本书折射出了作者对于管理的永不满足的态度和批判性的精神,就像作者在书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这一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一百年来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读完之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部分便是最初的管理者们的纯粹的对效率的追求到中期的对于组织的重视再到后来的对人的探求,当然这种分法并不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对不同的管理内容的思考,只不过是在某一些时期中,某些探讨显得也尤为重要而已。而书中对于历史的回顾也主要是用具体的研究者或管理者和具体的案例来呈现的。 追求效率::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阶段,生产力已经被极大地提高,资本家管控的工人开始越来越多,管理的思想开始渐渐的萌芽,但是管理却并不被重视也没有基本的定义,直到亨利法约尔的出现,他开始意识到管理师一门科学,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他给出了关于管理的严格的定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最重要的是他明确了管理者的职能所在,这开启了这个对管理探索的新的世纪。在法约尔之后的最杰出的管理者应该非泰勒莫属了,科学管理概念的提出让他一举成名,曾经有人评述说科学管理的精要就是对“对创造能细分体力劳动的流程的压倒性的重视”,的确,在科学管理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泰勒对于效率的强调,在他的思想中,工人必须要用严格的是时间管理来督促他们不磨洋工,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处最多的产品,这就是多即是好的信条。这当然极大的促发了生产力的提高甚至把人类的生产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科学管理中缺乏信任,基本的尊重还有沟通,工人只是生产的工具,在后来的出现的理论中可以被归为“X”型人,没有规定,督促就不能完成最大量的任务,这在当时的年代这些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科学管理只是给了资本家,工厂主等人更好的剥削工人的知识基础,虽然造成的结果与泰勒的初衷相悖而行。泰勒的一个忠实而又成功的跟随者便是福特了,福特汽车的创始人,生产线的发明设计者,最优秀的公司的

遥感地质读书报告——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班级:地质0903班姓名:甯濛 学号:200901627

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 摘要:遥感信息的地质应用发现了大量的环形影像和其全球性普遍性,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把它列为新的构造类型,对其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构造地质学的新课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环形影像与某些矿种的矿床、矿化集中区相吻合,引起了矿产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各种环形构造反映原生地质作用及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也是矿化的直接体现。本文总结了不同地区环形影像的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地质成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环形影像与矿产资源的相关关系,探讨寻找矿产资源的新途径,以促进矿床构造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环形影像特征成因示矿意义 0引言 遥感资料(卫星图象、航空 象片以及与其有关的计算机CCT 磁带数据等)除能反映出地球深 部、浅部及表壳的大量线性构造 外, 还反映一些圆形、圆环形、弧 形封闭形以及半圆形影象特征。 有关它们的命名不一, 主要有: 环形构造、圆形构;造(Cireular struetures),环形特征, 圆形特征 (Circular features);对一些半 环(圆)形构造称为曲线性特征 (Curvilinear features);或称为环 (圆)形(状)图象特征(Cireular imagefeatures);环块构造等。这 类构造在遥感图象上的表现形形 色色, 主要据其构造形式、色调 (彩)、地貌及水系特征加以识别。 它们有的边界清楚, 极为醒目; 有的则很隐晦, 甚至几经增强处 理才能识别[3]。 遥感图像中的环形构造, 其 形态多姿, 成因多样, 众说纷纭 我们把那些在地壳表面有与之对 应的, 具独立地质意义的地质体或图1 鄂尔多斯盆地环形影像[10] 地质单元的环形影像(环形构造)称之为环块构造即环块构造具有遥感影像和地质的双重含意, 既有遥感影像环状异常的概念, 又有区别于区域地质域而具独立地质意义的近等轴状或环状地质体的地质概念显示赋存矿床的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环块构造为赋矿环块构造。[1] 20世纪50年代以来,遥感地质工作者对环形构造的成因、分类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刘登忠将环形构造归纳为隐伏岩体型等10种类别,并总结了环形构造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成因类型、环体结构、规模及影像异常等标志[2];秦小光等通过对桂西北地区遥感环形构造的研究,将该区的环形构造分为岩体型、地块型、热液晕型和断裂交汇型,通过对环形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统计分析后认为,环形构造是该区寻找金矿的有利标志[3];何国金等开展了德兴地区遥感环形构造的分形分维研究,利用分维值对不同成因的环形构造进行了归类,进而圈定了成矿远景区。据统计,几乎所有的斑岩型铜矿都与环块构造(环形构造)有关,环形构造控制了斑岩铜矿的定位,但并不是所以的环形构造都控制着矿床的形成。

工程地质学 读书报告

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 ---关于地下水了解认识及其工程意义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 ---关于地下水了解认识及其工程意义 前记 经过几周的工程地质学九章知识的学习。我认识学习了很多地质学的知识,在普通地质学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沉积岩、变质岩、造岩矿物与岩石、风化岩与残积土等等。由于我来自华北平原北部,紧邻京津,家乡地下水位超采严重,所以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成此读书报告。 地下水的分类 (1)根据起源不同, 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渗入水。 中的水汽便要进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初生水: 水。 (2 (3 孔隙水:疏松岩石孔隙中的水。孔隙水是储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

裂隙水: 件比较复杂。 岩溶水:赋存于岩溶空隙中的水。水量丰富而分布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 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 (4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 水。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 承压水(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图 2、地下水的主要运动规律及工程意义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地下水主要来源 入海洋;上层土壤中的水分则以蒸发或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再散发入空中,回归大气,从而积 由于过量的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地下水,常常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 重要意义。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 读?简单管理?有感 读书周期间,公司开展了征文活动,看到通知后想想自己在这毕业后的半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岗位上度过,也没有抽时间好好儿看看书,学习书中的知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估计自己离被社会淘汰也就不远了。因此,我根据自己的定位选择了?简单管理?这本书来细细品读,学习其中的精髓。 翻开书的序言部分我了解了简单管理比较全面的定义,我觉得简单管理的定义应该总结概括为:准确找到并且把握事物的规律,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运用简单的技巧发掘员工最大的潜能,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实例来与我们分享了众多成功企业家的管理方法。书中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管理者都是通过员工来完成任务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优秀的员工就无法高效的完成任务。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带出优秀的员工呢?结合书中的内容我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管理者在管理员工时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好榜样。 第二:采取师徒制,即当新员工入厂时为其指定一名优秀有经验的员工作为其师父,规定师父须将自己所掌握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全部教授于徒弟,不能有所保留。必要时也需在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因为只有那些能够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员工才会适合那些更高要求的岗位。 第四:管理者在犯错后须主动承认错误,这样更容易赢得员工的尊重,否则会令员工有所失望。 第五:采用施压和奖励结合的方式以及管理者的以身作则来提高员工的执行力,毕竟执行力不是通过一时的开会指导教育就可以提升很大的,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第六:管理者须与员工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既要表现出亲和力,也要给人敬畏,便于对员工进行管理。 我想如果能够做到这六点的话,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就不成问题了。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些优秀的员工,企业就能稳步向前发展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一当十固然重要,以十当一也同样重要,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我们需要个人优秀的同时还需要其能团结合作,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我觉得团队应该是团结的队伍,而要想团结,管理者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如果团队做出成果后,管理者把功劳全都归于自己,团队做错事情时管理者却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员工,那么这样的团队还能上下一心么?估计早就散了吧。因此在这方面,我们的管理者须做到成果与团队分享,而团队做错时管理者须主动承担至少大部分的责任,只有这样的管理者才值得员工为其效力。不过团结对于团队来说只是基本条件,要想能够拥有一个高效的团队,我们还需要团队中人员能力的互补,这就需要管理者熟知每个员工的优势,整合资源,打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 遥感,泛指从遥远处感知,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是指使用某种遥感器,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或者发射信息),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技术为人类观测地球表层系统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各圈层之间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提供了全面、系统、快速、准确的信息获取手段,它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为地学研究、地质工程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学期所学《遥感地质学》主要掌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地质解译标志的建立以及遥感地质图像的判读等等。 1.概述 遥感地质学是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岩石、构造…),研究目的是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服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有人说遥感资料是别人赠送给地质学者的礼物,人们可利用地表各种特征信息--影像特征与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直接关系和内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地质研究,还可用外推法、对比法等逻辑推理方法,与物探资料结合的方法推测地球深部情况,通过地质分析及与地、物、化等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分析,进行成矿预测,扩大矿产远景区段。遥感地质学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 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 遥感地质,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传感器拍摄物体的不同波段图像,再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和判读。由侧重点的不同,效果也不完全相同。如可见光波段的图象,对于分析判读具有明显特征的地质体、植被情况、地形差异等可取得很好效果;而红外摄像和热幅射计测量,对于找

储层地质学裂缝

第五章储层裂缝 裂缝是油气储层特别是裂缝性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更是良好的渗流通道。世界上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储集层即为裂缝性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孔隙类型,裂缝的分布及其孔渗特征具有其独有的复杂性,它不象正常孔隙那样通过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岩心分析能够较为容易地预测和评价。由于裂缝的存在对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会导致很大的影响,因而对油气储层中裂缝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章主要介绍裂缝系统的成因、裂缝的基本参数、孔渗性以及裂缝的探测和预测方法。 第一节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所谓裂缝,是指岩石发生破裂作用而形成的不连续面。显然,裂缝是岩石受力而发生破裂作用的结果。本节分别从力学和地质方面简要介绍裂缝的成因分类及分布规律。 一、裂缝的力学成因类型 在地质条件下,岩石处于上覆地层压力、构造应力、围岩压力及流体(孔隙)压力等作用力构成的复杂应力状态中。在三维空间中,应力状态可用三个相互正交的法向变量(即主应力)来表示,以分量σ1、σ2、和σ3别代表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图5-1)。在实验室破裂试验中,可以观察到与三个主应力方向密切相关的三种裂缝类型,即剪裂缝、张裂缝(包括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及张剪缝。岩石中所有裂缝必然与这些基本类型中的一类相符合。 图5-1 实验室破裂实验中三个主应力方向 及潜在破裂面的示意图 图中A示扩张裂缝,B、C表示剪裂缝

1.剪裂缝 剪裂缝是由剪切应力作用形成的。剪裂缝方向与最大主应力(σ1)方向以某一锐角相交(一般为30°),而与最小主应力方向(σ3)以某一钝角相交。在任何的实验室破裂实验中,都可以发育两个方向的剪切应力(两者一般相交60°),它们分别位于最大主应力两侧并以锐角相交(图5-1)。当剪切应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便产生了剪切破裂,形成剪裂缝。根据库伦破裂准则,临 界剪应力与材料本身的粘结强度(τo)及作用于该剪切平面的正应力(σn )和 材料的内摩擦系数(μ)有关,即, τ临界=τo+μσn 剪裂缝的破裂面与σ1-σ2面呈锐角相交,裂缝两侧岩层的位移方向与破裂面平行,而且裂缝面上具有“擦痕”等特征。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形成两个方向的共轭裂缝(即图5-1中的B、C)。共轭裂缝中两组剪裂缝之间的夹角称为共轭角。但实际岩层中的剪裂缝并不都是以共轭型式出现的,有的只是一组发育而另一组不发育。剪裂缝的发育型式与岩层均质程度、围岩压力等因素有关。当岩层较均匀、围岩压力较大时,可形成共轭的剪裂缝;而当岩层均质程度较差、围岩压力较小时,趋向于形成不规则的剪裂缝。 2.张裂缝 张裂缝是由张应力形成的。当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扩张强度时,便形成的张裂缝。张应力方向(岩层裂开方向)与最大主应力(σ1)垂直,而与最小主应力(σ3)平行,破裂面与σ1-σ2平行,裂缝两侧岩层位移方向(裂开方向)与破裂面垂直。张裂缝一般具有一定的开度,有的被后期矿物充填或半充填。 根据张应力的类型,可将张裂缝分为二种,即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 (1)扩张裂缝 扩张裂缝是在三个主应力均为压应力的状态下诱导的扩张应力所形成图5-2 扩张裂缝的形成和应力单元

工程地质读书报告

土木1003 李雪20101153 关于民用建筑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读书心得体会 一、民用建筑概述 民用建筑即非生产性建筑,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具体分类: 1、居住建筑 住宅建筑:住宅、公寓、别墅等 宿舍建筑:单身宿舍、学生宿舍、职工宿舍等 公共建筑 教育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 办公建筑:各级立法、司法、党委、政府办公楼,商务、企业、事业、团体、社区办公楼等 科研建筑:实验楼、科研楼、设计楼等 文化建筑: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展览馆、音乐厅、礼堂等 商业建筑: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菜市场、旅馆、饮食店、银行、邮局等体育建筑: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 医疗建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疗养院等 交通建筑:汽车客运站、港口客运站、铁路旅客站、空港航站楼、地铁站等司法建筑:法院、看守所、监狱等 纪念建筑: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塔、故居等 园林建筑: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旅游景点建筑、城市建筑小品等 综合建筑:多功能综合大楼、商住楼、商务中心等 2、民用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次要组成部分: 附属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台阶、散水、通风道等。 二、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为确保土木工程活动的安全与稳定,地质环境需要满足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管理学》读后感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着) 读后感 在2017年度工商管理培训班,重温了本科专业,通过卫武教授的悉心教导,管理学的科班知识再次得到巩固和发展,温故知新。XX教授还专门推荐了斯蒂芬·P·罗宾斯着《管理学》,这本书是典型的教科书,知识点覆盖全面,案例分析具体,特别是感觉罗宾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什么事管理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杰出的管理者。而且选用的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学习实践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结合课堂上老师的教化和书籍的拜读,受益良多。 《管理学》分为管理导论、综合管理问题、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跟本科学习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在表述有点不一致的地方,但仔细斟酌以后,发现“领导”更加贴近现实工作,无论你是哪个级别的管理者,领导是协调和指挥的一门艺术。 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描述计划的一段话特别有感触,“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

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同时计划也包括旨在完成目标的行动制定。公司的计划有关于公司一个小项目的计划,也有公司的整体战略计划,这些计划的在的实行则需要管理者的决策。 决策、计划的制定过程,书中第三篇开篇就有详细的论述。确定一个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为各项标准分配权重→形成各种备选方案→分析这些备选方案→选择一个方案→实施,我们在企业中,现今还会加上预评估和后评价,做到形成决策计划有依据,对决策计划有监督,对决策计划负责。 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在本书第二章中特地分出了一大部分是用来说明环境对管理者的约束力。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像是一些自然性灾害、经济危机、政治性强制要求的等外界的约束,管理者自是要在决策的同时顾及这些,这些便是环境对管理者的约束。然而管理者也并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的。书中有提到的,杰出的管理者必定会运用相应的方法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受损最小化、不受损甚至是还能顺应趋势获得更多的利益。此外,我想到的是,这些外界因素对公司或者说公司决策者的种种约束力应该也是可以用公司本身的深厚底蕴避免或减轻其影响力。所以公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发展自身的公司文化,公司文化越好公司的经营发展的也会更好。

2012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航片:5-1 解译人:周家喜田园张更郭宇衡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航片:5-2 解译人:姜为佳刘松峰洛桑曲杰陈威宇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航片:5-3 解译人:焦良轩刘博董洁易鹏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航片:5-4 解译人:刘洋(20101000237)朱磊马晓龙张攀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航片:5-5 解译人:周豪田锦明张晶晶朱志鹏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工程地质读书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工程地质学概论》读书报告 题目滑坡成因、危害及防治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1年12月

滑坡的成因、危害及治理 一、滑坡的定义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获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滑移的现象和过程。(徐恒力,环境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滑坡俗称“走山”、“跨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一种最常见且数量多、规模大、成因复杂的斜坡失稳现象。因其发生突然,难以预测,常常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所以滑坡是一种备受人们重视的地质灾害。 二、滑坡的形态 (一)滑坡的形态因素 滑坡常常以其独有的地表形态与一般坡地地貌形态相区别,不同的滑坡可以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反映了它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并显示地质条件的差异。 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滑坡,会在外貌上留下许多现象或特征,具有许多形态要素。 1、滑坡体 滑坡体是指表 面总体坡度较陡,而 且延伸较长,坡面高 低不平;有滑坡平 台,面积不大,且不 向下缓倾和未夷平 现象;滑坡表面有 泉水、湿地,且有新 生冲沟等地方。 2、滑坡舌 滑坡体前面延伸至沟堑或河谷中的那部分舌状滑体,称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缘、滑坡头部或滑坡鼓丘。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 3、滑坡面 滑坡面是指滑坡体下滑的界面。滑动面通常是上陡下缓,近似圆弧形。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可有几个,故可分为主滑动面和分支滑动面。滑动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磨光面和擦痕。有时滑动面上有明显的扰动和拖曳褶皱现象,构成滑动带。

4、滑坡床 滑坡床是滑坡地貌的组成部分之一。滑坡床是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体或土体;具有塑性变形带,其内多由粘性物质或粘粒夹磨光角砾组成。 5、滑坡后壁 滑坡后壁是滑坡后缘的陡壁,又称主滑壁,实际上是滑动面的露出部分,平面上多成圈椅状。滑壁的形态、坡度、高度,以及延伸特点主要取决于滑坡类型,同时也与滑坡规模有一定关系。其高度一般数米至数十米,有的可达百米,滑坡壁坡度多为35°~80°,而顺层滑坡的滑壁坡度有时可缓至30°以下,主要与滑坡所依附的岩层层面倾角大小有关。 6、滑坡台阶 滑坡台阶是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的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的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而宽大平缓的台面则称做滑坡平台或滑坡台地。 7、滑坡鼓丘 滑坡鼓丘是滑坡地貌组成部分之一。滑坡鼓丘是指滑体上因滑动和阻力作用而形成的隆起的小丘。 8、滑坡裂缝 滑坡裂缝是滑坡地貌的组成部分之一。滑坡裂缝是地面裂缝的一种;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都具有下滑的趋势。当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抗滑力减小、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斜坡就会失稳,在滑动体与不动体之间形成地面裂缝。由于滑体内部运动方向和快慢的差异,在滑坡内部也会形成各种裂缝。此类裂缝广泛见于各类滑坡中。 三、滑坡的成因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 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不同的岩土,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它们的抗剪强度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反之,如页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