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认定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认定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认定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认定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认定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从当前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成为一项基础权利的重要补救制度。公民受到一定程度的精神损害后,应该通过物质补偿与精神关怀的双重途径实现精神抚慰,充分体现法律的正义,并且体现不断建设的法治国度所具有的特殊的人性关怀。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法,既是法治建设的一大进步,也能够填充司法实践空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一、关于“朱红蔚案”引发的思考

(一)案情介绍

2005年朱红蔚因涉嫌犯合同诈骗罪,朱红蔚经历被刑事拘留,取保候审,执行逮捕,到判决无罪,最终无罪释放,整个过程,朱红蔚被羁押时间共计875天。2011年朱红蔚以无罪逮捕为由申请国家赔偿。朱红蔚获得了124254.09元的侵犯人身自由赔偿,但是就其提出的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未得到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的支持。朱红蔚不服,在复议未果的情况下,向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交了国家赔偿申请。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赔偿决定,依据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朱红蔚被实际羁押时间应为875天,羁押期间影响了其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公司经营,导致其精神异常痛苦,认定精神损害后果严重。最终,朱红蔚获得了国家赔偿142318.75元和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0元。

(二)法律分析

本案主要可概括为两个问题:第一,是否满足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情形?第二,本案是否具备国家赔偿法中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规定的成立条件?

针对问题一,《国家赔偿法》第17条对可获国家赔偿规定了5种情形。而在本案就即属于前述情形之一,即“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基于此,朱红蔚获得侵犯人身自由的赔偿金。

关于第二个问题,也是本案的焦点、难点所在。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严重后果要件予以设定。可以看出其中的某些制度要点也相应地采纳了民事法中关于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而来,侵害物质性人格权与侵害精神性人格权所造成的精神损害不同,侵害精神性人格权具有可回复性,适用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等救济方式,没有“严重后果”的不能金钱赔偿。但是何为“严重后果”?法律并未明确,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就成为司法实践的量刑关键,也是司法难点之一。本案中,受害人确实因人身自由受到侵害而产生精神损害,故而申请精神损害赔偿。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因朱红蔚无法证明后果严重性,驳回了抚慰金赔偿请求。但最高法采取了不同的判定标准,从实际出发,确定朱某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深受影响,致其精神异常痛苦,认定后果严重,这为当前的司法实践开创了新的思路。

二、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及司法认定现状

当前,在我国关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具体在《国家赔偿法》第35条“有本法第3条或者第17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和《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意见》第7条对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上下限作出了规定。广东、重庆等地已制定了相关细则,这是很好的尝试。诚然,我国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如此至少,这给司法实践中的法官、律师以及当事人造成诸多困难。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同的法院对精神损害事实的认定有很大差异。有的法院对请求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事实直接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并支持请求人的赔偿请求,如黎刚赔偿案;有的法院对请求人“有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分别审查,如果请求人无法举证,则驳回其赔偿申请,如刘传稳案;有的法院虽然审查是否“造成严重后果”,但请求人不能举证而没有获得国家赔偿,如叶萍案。有学者认为,精神损害达到严重后果的可以从推定的和需证明的两种情形来确定。对于前者只要侵权行为发生,不需要证明,这种侵权行为是否实际对人的精神损害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推定为已造成了严重后果;至于后者可以从精神损害是否造成受害人的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来区分。造成精神疾病和相关的身体疾病越严重,相应的后果也越严重,严重的程度就越高,具体的严重后果的程度,要根据相关的医学对疾病诊断的严重程序来认定。

三、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不足

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精神,是民主法治的重大进步,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精神损害之侵害程度认定标准不明确。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5条规定,说明只有受害人有精神损害事实且造成严重后果的,才可以申请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严重后果”是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前提。但是,在国外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除了有法律规定外,也一般还会对认定标准进行了规定。而我国却没有做相关的规定。

精神损害赔偿不同于财产赔偿,精神损害的无形性的特点,导致其难以判断。实践中的案件由于不同受害者有各种不同的因素,比如成长经历、所处社会环境、心理素质等差异,即使侵害行为相同,但其所引发的精神上的损害也会有所不同。什么是“严重后果”需要法官进行自由裁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如果给裁判者留下过大的裁量空间,不利于权利人的权利救济,也容易造成司法不统一和司法腐败。

2.精神损害之赔偿标准不明确

《意见》中只对“精神损害抚慰金”上下限作出了规定,没有规定如何计算的标准。由于没有明确“造成严重后果”的赔偿标准,造成了赔偿数额的巨大悬殊。如张氏叔侄冤案,受害人获赔精神抚慰金各45万元;在黄立怡冤案中,被受害人仅仅拿到16万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周炳然冤案,仅获赔5万元。赔偿计算标准的不明确,容易导致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与和谐。

四、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认定

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国家赔偿精神损害“严重后果”也有过讨论,形成了不同意见,没有一种统一的结论,也不可能形成一种统一的结论。其基本的观点有以下几种:其一,从概括影响精神损害程度的一些因素来确定是否属于“严重后果”。将这些因素作为判定国家赔偿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标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法官能够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案例,运用自由裁量权做出判定,这种方式便于法官灵活操作,能够应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多种状况,但是这种方式也有

缺陷,这种方式对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依赖性过高,从另一个侧面对法官个人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法官不具备这一条件,而给予其过高的自由裁量权,没有详细具体的标准作为指导,可能会出现司法不公的现象。其二,将具体的精神损害“严重后果”表现形式详细列举,例如当某位当事人的隐私或名誉权受到侵害后,精神上长期压抑并痛苦,进而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再如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某些职能过失致使个体死亡,直接为死者的家属带来精神痛苦等情形,都能够被列为精神损害“严重后果”范围内。当出现是否适用国家赔偿精神损害严重后果时,对照列举的范围,就比较明朗了。这种方式尽管方便了法官、律师以及受害人,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毕竟社会生活多种多样,法律具有滞后性,不可能预先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那么在出现没有列举的情形时,司法实践者依然会无所适从,法律裁决实施的过程中其依据对象是模糊的,对受害人权益的维护也可能产生不利结果。其三,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如美国对精神损害“严重后果规定了九类情形。一般对照这九种情形进行判定,假如不属于这九种情形,再依据精神损害赔偿中”严重后果的认定“的总的规定来作出判断。这是一类重概括轻列举的形式,虽看似全面但也存有不足,主要表现在此方式按以正常人思维来决断,主观因素较重,不能确保解决精神损害”严重后果“认定问题的有效性。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应采取更为妥善的方式来处理”严重后果“问题的认定。一般来说,”后果严重“的类型可以分为:精神层面的异常痛苦、精神相关正面利益的减损或丧失等等。精神层面的异常痛苦常常造成的”严重后果“有因痛苦而自残、自杀,罹患抑郁症、自闭症等精神疾病等表现;精神相关正面利益的减损或丧失常造成的”严重后果“有受害人基本权利丧失、婚姻关系破裂、民事权益受害、社会地位降低等表现。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逻辑结构,精神损害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一定是申请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机关赔付所需要的事实要件,此类法定要件具有典型性,从当前的法律体系规范而言也具有不确定性。这样的不确定性必然需要同其他司法解释一样,需要由赔偿义务机关解释后,再由最高人民法院的赔偿委员会进行特定事实解释,后者的相应解决更具有权威性,不会接受前者观点和认知的干扰。因此,最终”严重后果“的认定以法院赔偿委员会为准。

(一)精神损害的事实基础——人身自由受限

”朱红蔚被羁押875天“的事实,是认定造成严重后果时需要首先重视的问题。根据前述《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2项的规定以及第35条的规定,说明朱

某遭受的侵害应该属于《国家赔偿法》法定赔偿范围,相应地有关机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875天“这一数字的意义是什么?一般而言,司法实践中常常也是将羁押的天数作为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依据,同时也作为认定后果是否严重的参考依据。那么,是否羁押天数是判断精神损害是否严重的基础依据?或者说羁押时间长短与后果严重程度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笔者认为,羁押天数长短可以作为司法机关判断精神损害后果程度的一个参考依据,但不能作为必须依据。不能绝对的认为羁押时间长,损害后果就严重,羁押时间短,损害后果就不严重。有些案件羁押时间尽管很短,但当事人心理可能比较脆弱,心灵创伤很严重的情形也不是不存在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原则也可以看出,不以羁押时间长短来决定精神损害后果是否严重是符合该立法原则的,有利于更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利。

(二)人身自由受限与”严重后果“有因果关系

法院已经认定朱红蔚被错羁875天,原本正常有序的生活被完全打乱,使其情绪低落、精神压抑又痛苦。这样的不良精神状况应该被认为是精神损害的严重后果。即人身自由受限与”严重后果“具有因果关系。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严重后果的出现必然需要给予一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予以弥补。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裁判行为正是基于这样的法律规定,在具体操作中,赔偿委员会分两步实施裁判。第一步,通过积极方式,进行赔礼道歉,消除对朱红蔚本人造成的严重影响、帮助朱红蔚恢复名誉。第二步,无法通过第一步措施解决的,由于人身自由受限导致生活和生产受到影响,受害人受到极大的精神痛苦,这种痛苦无法通过前述第一步的方式得到弥补,而需要以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形式来弥补。

(三)”严重后果“的具体表现——生活和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此案中,最高院曾在案件的进一步审查中发现赔偿请求人的家庭和公司的正常秩序被打乱,属于因案件过失导致的精神损害的”严重后果“具体表现。这两方面可以归纳为生活方面和生产方面。”生活“一词的正常含义体现在公民能够维持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的正常生存,积极履行相应的扶养义务等;而”生产“一词的规范意义体现在公民只能通过合法经营或不同形式获得经济效益和相应服务等。法院在朱红蔚被刑事拘留期间,对其家庭的审查中发现,朱某母亲

因无人照顾摔成重伤,未成年女儿患精神疾病未愈。受害人朱红蔚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在其人身自由被限制后,家庭正常生计难以维持,既没有对老母亲尽孝,照顾好母亲导致其摔伤且无人照料,也没有对年幼的女儿尽到抚养义务,致使未成年女儿患抑郁症且得不到妥善治疗。家庭的变故使受害人受到极大痛苦,这种痛苦无论担负赔偿义务的国家机关采用不同的手段帮助其消除社会不良影响、恢复清白名誉、公开登报道歉都无法缓解,国家机关虽然能够消除过失羁押产生的社会影响,但无法真正意义上挽回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无法弥补受害人的心理创伤。与此同时,朱某在生产方面也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和损失,由于车辆被扣押时日较长,已遭报废;私人房产与企业厂房被相继拍卖,;银行欠款长时间无人受理;社会保险和各种专利权已经失效;公司无法再实现正常融资并且失去了上市的可能性,外债增多,企业自身的工程账款无法准确及时收取,朱某个人的公司股权已经被长期冻结。对于个人的经济损失无法计算,而公司因无法获利面临停产甚至破产,更产生了巨大损失。朱某在生产方面的精神打击绝对是国家机关的一系列简单挽救或道歉能够慰籍的。造成如此的严重后果,必然需要由国家给以精神损害抚慰金进行抚慰。

”严重后果“的具体表现在本案中表现为生活和生产两个方面,那么是不是所有案件都需要同时满足两者才能认定为后果严重呢?是不是严重后果的具体表现就只包含生活和生产两个方面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有的案件可能侵害的方面只包括生活或者生产一个方面,但后果也很严重,也无法通过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来慰籍。有的案件可能涉及党组织关系中断、学业中断等,既不属于生活方面,也不属于生产方面,但对受害人精神打击同样严重,不能不得到保护。所以,在认定精神损害”严重后果“时,除了考虑生活要件和生产要件以外,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展要件如教育科研、社会组织身份等,从保障人权的角度来说是可取的。

结语

《国家赔偿法》自修订后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两个方面问题,赔偿标准计算和严重后果。本文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即”严重后果“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之所以被认为是国家赔偿法的突出问题,因为法律规定不明确,增加了司法实践的困难。本文选取特殊案件进行案例分析,因其作为国内首个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案例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裁判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思维逻辑方式,都代表了最高法院在当前法律内容不完善的情下对于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认定解释,能够成对相似案件的认定必要的参考。如未来再

次出现下级法院对类似案件的受理,便直接借鉴相关裁判思路,维护司法统一性。当然,文中的案例也只是最高院在特定时期的一种法律解释,对于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类似案件的裁判思路还有待于在更多的案件中加以补充和修正,真正形成为同类案件的裁判影响。在法治社会,国家的一系列活动直接或者间接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由此引发的直接性精神损害和间接性精神损害理应进行相应的赔偿,才能符合”有损害必有救济“的法治原则。规范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认定,能够有效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之分析

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之分析 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人类民主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法制建立与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各国国家赔偿制度中所确立的归责原则体系又直接决定着该国国家赔偿的广度与深度。本文首先从归责原则入手,进而对目前几种比较重要的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予以介绍,之后进一步分析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确立的归责原则,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在文章最后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国家赔偿与归责原则 国家赔偿制度在各国的建立与完善都是近期的事情。其产生之所以如此之晚,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其一是以主权和责任的相互矛盾为基础的主权豁免原则的存在。①这原则在大陆国家和英美国家都曾长期适用。其二是源于法治国家原理的观念,认为违法行为归属国家是根本不能成立的,即使因国家雇员、官吏的违法行为给人民带来损害,也没有由国家本身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之道理,而应由官吏个人对受害者承担责任。②但是,近代以来,随着“主权至上”思想的逐渐消失,主权豁免的法理已被抛弃。“虽然不能对国家的人格加以绝对的否弃,但它的范围应当受到明确的限定,也就是说,国家只在某些场合之下可以被视为一个人格主体,而且,在某些情况之下,国家还可以被看成是享有双重人格,每一人格都具有独特的性质。”③也正是在主权至上理论瓦解的基础之上,前面所述的国家不负责任的第二个理由,法治国思想也产生了新的涵义,国家行为必须依据法律(法律的内容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即必须是正义的法律)。因此,国家作为一个人格主体,一但其行为给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必须承担相应的补偿或赔偿责任(补偿责任的前提是国家的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由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家赔偿制度的产生有其背后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 虽然国家赔偿制度在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各国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却有很大的分歧。在对这些原则进行具体分析之前,有必要明确归责原则的涵义。 “归责”一词,最早是在民法学中提出,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据何种根据使其负责……”④可见,归责其实质是一种根据,是把致害行为与赔偿责任连接起来的桥梁。民法中的归责原则概括起来有三种体系。一是一元体系,这是坚持单一的过错归责理论,在过错归责原则之中包括其他的归责原则。二是二元体系,认为侵权责任应以过失责任与危险责任作为归责原则的核心。最后是三元体系,这种体系的主张者认为归责原则应基于主观意思而归责的“故意责任”,基于客观信赖而归责的“过失责任”和纯粹基于危险而归责的“危险责任”。⑤目前,以三元体系的影响效大。通过对民法的归责原则体系的说明,可以发现,即使是一元体系,其归责原则也是多层面的,立体的,而不是由完全的单一的归责原则作为其体系的全部内容。 二、国家赔偿法中的归责原则 在分析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之前,之所以要首先理解民事侵权法上的归责原则,其原因在于国家赔偿法是在借鉴了民法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分析各国的赔偿制度,绝大多数是在借鉴民法之精神。因此,同一般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一样,应用一般效为宽广的眼界来看待国家赔偿法上的归责原则。 世界各国在国家赔偿法中所确立的归责原则有代表性的有三种:法国采用的公务过错为主,以危险责任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德、意、英、美等国采用的过错原则的归责原则体系和以瑞士和中国为代表的违法归责原则。 (一)过错原则 过错原则之所以能成为国家赔偿法中归责原则的理论基础,主要因为其功能和价值。首先,过错责任原则实现了规范与救济的有机统一。过错是对政府行为的法律价值评判。

国家赔偿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家赔偿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分)分,共20 一、填空题(每空1对 __________________ 1.国家赔偿是指国家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通过侵 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所给予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于一身。 2.在体例结构上我国国家赔偿集 ____________。 3.我国国家赔偿的立法 依据源自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事项范围包 括 4. _________________的违法行政行为。的违法行政行为与 5.经 行政复议机关复议的,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维持的, 对加重部分为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 为赔偿义务机关。 。.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赔偿的时效为_______________ 6 的.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或者 7 工作人员 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立法 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 8 改进工作。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家机关_______________.我国国家赔偿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 权时的 9 为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违法___大致我国国家赔 偿制度中的责任豁免事项主要是由行政诉讼法规定的,10.包括:____行政立法 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行为_______、内部行政行为,以及自由裁量权 有限制的豁免。 11.行政赔偿责任的例外,也称行政赔偿责任的限制,是指________________ 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 12.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______________。 主义原则。_____对等__________.我国对于外国人请求国家赔偿采取 13.分)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计10 1.国家赔偿是因合法 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引起的。( A ) 2.我国国家赔偿法将精神赔偿纳入 其赔偿范围。( A )) 3.违法原则是以职务违法行为为归责的根本标准 而不问其过错有无。( B ) 4.派出机构不具有国家赔偿的主体资格。( B.受害的公民死亡,其权 力能力和行为能力消灭,因而请求国家行政赔偿 5 )的权利也归于终止。( A A 6.依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诉讼不适用调解。()预期不起诉, 7.行政赔偿诉讼的提起可以在行政处理结束后2个月内进行,则其提 起诉讼的权利归于消灭。( A ) 8.对民事审判,行政审判中的错判,国 家应负赔偿责任。(A ).国家赔偿的主体是抽象的国家,具体的赔偿义务由 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代 9 表国家的赔偿义务机关履行。( B )) 10.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才可能设立赔偿委员会。( B 2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计40分))。公平正义论的倡导者是1.作为国家赔偿的理论依据之一,( C.伯纳德·施瓦茨 D.管欧 A.卢梭 B.狄骥)。2.我国国家侵权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D.过错与危险责任原则 C A.过错原则 B.危险责任原则.违法原则.杨 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某市检察院批准逮捕,由市公安局执行。本案经一 3二审 法院经审理年,杨某不服提起上诉。审法院审判后,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后认

国家赔偿法案例分析 及参考答案

国家赔偿法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案例一、杨某从某公司购进彩电50台,已付50%的货款,后发现有质量问题,拒付余款。某公司遂举报杨某诈骗,区公安局决定对杨某拘留。经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杨某被逮捕。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区人民法院判决杨某构成诈骗罪,并追缴赃物,50台彩电被法院拍卖共得款15万元。杨某不服提出上诉,后中级人民法院改判杨某无罪。杨某决定对司法机关错误羁押和追缴行为造成的损失提起赔偿请求。 【问题】(1)杨某应当依据什么法律提出赔偿要求? (2)杨某应当向谁提出赔偿请求? (3)鉴于50台彩电已被拍卖,所得款项应如何处理? (4)对于杨某被错误羁押的损失如何计算赔偿金? 【参考答案】 (1)在我国,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侵权损害责任,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制度。本案属于因国家机关(司法机关)行使职权造成损害的赔偿,符合国家赔偿的特征。因此,杨某应根据《国家赔偿法》提出赔偿要求。 (2)本案属于一审判决有罪,二审改判无罪引起的国家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的规定,本案的赔偿义务机关是区人民检察院和区人民法院,杨某应当向人民检察院和区人民法院提出赔偿请求。 (3)根据《国家赔偿法》“财产已经拍卖的,给付拍卖所得的价款”。

(4)《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杨某被错误羁押的损失的赔偿金按照被错误羁押的天数乘以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案例二、张某和李某在同一条街上经营餐馆,因张某的餐馆生意红火,引起李某的嫉妒。于是找到在该区税务局工作的好友赵某帮忙。赵某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以张某偷漏税款为由,对张某作出处罚,罚款5000元。事后,张某不服,提起赔偿请求。 【问题】(1)该案中,谁是赔偿义务人? (2)赔偿义务人在赔偿损失后,可否对赵某行使追偿权?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赵某系区税务局工作人员,其违法行使职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应由区税务局作为赔偿义务机关。 (2)《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本案中,赵某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 对张某罚款5000元,属于故意违法行使职权,因此赔偿义务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对赵某行使追偿权,要求其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案例三、某乡派出所干警赵某怀疑本辖区内“梦璐”发廊一按摩女孙某某有卖淫嫌疑,遂将其传至派出所讯问,要孙交待自己的卖淫行为,并揭发嫖客名单。孙称自己仍是处女,不承认其有卖淫行为。赵某认为孙态度不老实,就对其用辱骂、拳打、脚踢、捆绑、电棍击等方法逼孙交待,致孙右腿残废。孙女不堪折磨,无奈说出几个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一)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一) 引言 传统的历史学家已表现出对使人类行为得以发生的制度的兴趣,他们的许多著作中包括了对人们与这些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检验。另一方面,经济史学家(尤其是“新”派史学家)则将他们的努力集中于用经济上的理性行为来解释过去的事件,制度被视为既定的,那些更为传统的史学家的“考古”癖有时会受到蔑视。或许是由于他们对长期变迁的关注,传统的史学家已承认,制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模式有关(一种对它们来讲是很显然的相互关系,不过经济学家只是逐步领略到的)。许多史学著作往往热衷于对政治、军事和社会制度的演进与发展的研究,正如这些复杂的制度已随历史而演进的一样,已形成的这些复杂的经济制度为这一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得以生存和实现的框架提供了一部分内容,尽管历史片断往往从一些理论形式中吸取教训,但遗憾的是,用于帮助理解制度变迁现象的理论却很少。在缺乏这些理论的情况下,历史学家只能局限于记叙、归类与描述,而愿意承认这一局限的历史学家却很少。 如果史学家对经济发展进程的解释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具有洞见力,其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也应归于由经济学家所提供的因果结构的蓝图。最优秀的历史学著作常常不是根植于明确的前题所得出的充分的逻辑推演,而是基于鲜明的直觉知识。这一直觉之所以能成功地在某些方面超越数学,并不在于历史学家盲目地拒绝拜倒在科学的祭坛下,而

在于事实上他能够利用的理论常常说明能力很差,是与事实完全不相干的,而且在历史长河中表明了一些逻辑错误。直到“更好的’理论被创造出来以前,没有人会责备他仅仅依赖于过去对他十分有用的直觉知识。 不过,这些理论是不可能从一些象牙塔似的理论家的前额中生长成熟的,能够预言未来和解释过去的理论更有可能从那些关注于逻辑的理论家与解释过去的历史学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点滴与片断中形成。在对解释经济演进过程的理论的探索中,学者们必须不断地从理论到事实,再回到理论。 本书是对美国经济史的理性历程的“逐日”记叙,这一历程计划要描述已产生的现行经济制度结构的发展进程,该描述又是第一次(非常粗略地)试图为建立一个专门的、相关的和逻辑的关于这些制度的产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理论框架提供基础。本书是对美国历史中发生的制度变迁原因的研究,它尤其关注经济组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是,它只不过是一个初步的研究,这一理论在有些观点上是很薄弱的,而且有时的解释是惊人的简单。不过,本书确实代表了向着一个有用的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第一步,它确实对美国的经济经验提供了一些新的解释。 既然本书是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而作。它在写作历史时可能偏离了模型和理论的作用,尽管这样做在技术上是不准确的。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将交替使用“模型”与“理论”两词,它们将既指一系列假定相关

电大国家赔偿法答案12345

国家赔偿法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国家赔偿的范围包括。 A.立法赔偿B.行政赔偿 C.司法赔偿D.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 2、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原则上侵权行为主体包括。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下列情形中,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王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查明其不满14周岁 B.李某因涉嫌盗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后查明其不满14周岁 C.张某在监狱机关服刑期间,为逃避劳动故意伤害自己身体 D.刑警大队队长与邻里发生纠纷,持警械殴人致伤 4、下列各项中,对于我国行政赔偿诉讼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在行政赔偿诉讼中,被告可以调查取证 B.在行政侵权赔偿诉讼,原告对遭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C.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赔偿诉讼,不得适用调解 D.行政赔偿诉讼不论是单独式或一并式,都适用行政诉讼程序 5、下列各项中,有关我国国家赔偿时效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赔偿请求人被羁押期间计算在时效内 B.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 C.时效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D.请求人在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6、行政赔偿的责任主体是。 A.国家B.行政机关 C.行政官员D.行政主体 7、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刑事诉讼再审改判无罪的,为赔偿义务机关。 A.一审法院B.二审法院 C.再审法院D.作出原生效判决的法院 8、赔偿请求人要求国家赔偿的,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A.立法机关B.复议机关 C.赔偿义务机关D.人民法院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A.没收财产行为B.使用武器警械的行为 C.刑讯逼供行为D.殴打辱骂行为 10、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7条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身体损害所应赔偿的医药费、误工费最高额为。 A.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 B.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 C.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5倍 D.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20分)

新《国家赔偿法》讲义

新《国家赔偿法》讲义 目录 一、国家赔偿的基本概念及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国家赔偿法基本内容介绍 三、典型案例分析讲解 讲义 一、国家赔偿的基本概念及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国家赔偿的基本概念 凡以国库收入或国家财产所进行的赔偿均称为国家赔偿。这是广义上的国家赔偿。狭义的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依法由国家承担责任对受害人所给予的赔偿。(二)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我国最早规定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文件是1954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 1994年我国制定了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该法主要分为行政 赔偿与刑事赔偿两大部分,在行政赔偿部分比较详细地规定了行政赔偿的范围、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程序等事项,从而使行政赔偿制度得以完全建立。 2010年我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进行了整体修订。 (三)国家赔偿法修订的亮点 亮点一:赔偿程序更顺畅 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取消了刑事赔偿中的确认程序。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作出赔偿决定。如果没有按照法定期限作出赔偿决定或者当事人对赔偿决定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复议。如果对复议结果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的赔偿委员会提出赔偿请求。 亮点二:赔偿范围更完善 1994年是我国家赔偿法采用了违法归责原则,即只有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违法了,才能纳入国家赔偿范围,国家赔偿范围过窄。这次修改,删去了“违法行使

职权”的前提,规定“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 亮点三:精神损害赔偿被明确 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确认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及生命健康权,致人精神损害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亮点四:赔偿费用支付有保障 国务院关于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规定,赔偿经费先由赔偿义务机关垫付,垫付之后再由国家财政支付。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近年来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部门预算细化,实际上国家机关已经没有垫付资金。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对赔偿费用的支付机制作了完善,规定国家赔偿的费用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二、新国家赔偿法基本内容介绍 《国家赔偿法》共6章42条,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部分,分别规定了赔偿范围、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偿程序和赔偿方式和标准等内容。 (一)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范围: 1、侵犯人身权应当赔偿的情形,具体包括: (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3)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2、侵犯财产权应当赔偿的情形,具体包括: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3)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3、不予赔偿的情形,具体包括: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浅析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

浅析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 摘要: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石,是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在何种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的根本标准和依据。但自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实施以来,一元化的归责原则体系缺陷已暴露出来,已经表现出与社会的极大的不适应性,使国家赔偿法成为国家不赔法,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在于归责原则的出发点存在偏差。借鉴国外的多元的归责体系,可以尝试建立以违法归责原则和过错归责原则为一般的归责原则,其适用于一般的国家侵权行为领域;同时,针对特殊的国家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结果归责原则等辅助归责原则,从而建立起对不同的国家职权行为以及不同领域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的一个多元化的归责体系,努力做到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与国家赔偿责任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国家赔偿;违法归责原则;归责体系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实施已经有十多年。该法在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督促国家机关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实施效果距立法宗旨和民众的期望仍相差甚远,其在实践中的缺陷甚至使该法被讥为“国家不赔法”。该法的主要缺陷,就是现行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的违法归责原则。该原则是与立法时的法制环境相适应的,但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家侵权现实。目前,我国立法机关正在对国家赔偿法进行修改,如何确立新的归责原则,成了争议的焦点和修改的着力点[ 1 ]。从现行国家赔偿法对归责原则的规定入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建议借鉴国外的多元的归责体系,可以尝试建立以违法归责原则和过错归责原则为一般的归责原则,其适用于一般的国家侵权行为领域;同时,针对特殊的国家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结果归责原则等辅助归责原则,从而建立起对不同的国家职权行为以及不同领域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的一个多元化的归责体系,努力做到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与国家赔偿责任的协调统一。 一、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对归责原则的现状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由此,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采用单一的违法原则,即只有或只要国家机关的职权行为违法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果的就应当赔偿。因此,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只有构成违法侵权的,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该行为并不违法,即

制度变迁财政视角

制度变迁财政视角 学以致用,经济理论的最大用处是进行经济解释。从现实的观察开始,总结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用于对现实的解释,这是经济学研究 的基本路径。本文运用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下的政府行为的理论,在一 个制度变迁的框架内考察了公共政策的变化。并用来解释中国五十多 年来的政策变迁,特别是对近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周期中政策变化的解 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这些研究已经引起了经济学界广泛的兴趣。国内外学者更多地从制度 变迁的成因、路径、成本收益等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对未来进 行了积极的预测。经济学是对现实的解释,致力于中国经济学建设的 学人不应放弃对这一史无前例变革的探索。运用一种新的方法,一种 新的视角,在不同的视角下透视体制变迁的现实,则是一种贡献①。 林毅夫、蔡昉、李周(1994),樊纲(1995)、张军(1994)、程虹(2001)、杨小凯(2004)等分别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阐述,并得出 了令人关注的结论。对重大的变革,人们的认识总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1929-1933年大危机过去了七十多年,经济学界对其成因的看法依然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中国五十多年的演化,特别是二十多年的 改革,我们尚处于山中,因此不识改革真面目则是常态。给摸着石头 过河的中国改革以尽可能多层面的理论解释是经济学的任务。多视角 的研究可以提升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 政府财政压力的水准是很难量化的,因此我们运用的是广义的财政概念,它不仅包括政府预算中经常账户的执行情况,还包括债务、铸币税、产权等所有能够引发公共收支变动的过程。财政压力周期变动就 是财政平衡到财政崩溃的过程,在委托代理的框架内,当委托人难以 承受代理人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格时,便会终止代理关系。结果是财 政崩溃,政府失败。在我们对中国近六十年制度变迁和公共政策演化 的解释过程中,出于谨慎的原则,我们仅仅考虑财政压力的大小,不 进行质的区分。下面的分析,也仅仅一个学者从经济学视角的学术思考。

【国家赔偿法】形考作业及答案(1)

【国家赔偿法】形考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题: 1、国家赔偿法是关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依法予以赔偿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我国《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 3、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范围仅包括行政机关对侵犯行政相对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赔偿两种。 4、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5、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可以在向赔偿义务机关递交赔偿申请后的2个月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6、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假陈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处刑罚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7、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该行使职权)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8、(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设立赔偿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三名至七名审判员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颁布于哪一年?() A.1992 B.1993 C.1994 D.1995 2.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属于() A.代位责任 B.自己责任 C.合并责任 D.中间责任 3.行政赔偿的免责范围不包括()。 A.国家行为 B.抽象行政行 C.违法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行为 D.内部行政行为 4.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经复议机关复议的,复议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B.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C.经复议机关复议的,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D.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5、下列关于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的情形,哪种情形是受害人没有权利取得赔偿的?()A.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B.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 C.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 D.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轻罪的 6、再审改判无罪的,()为赔偿义务机关。 A.作出第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 B.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C.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 D.进行侦查的公安机关 7、下列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依法公平进行 B.依法不公开进行,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C.无需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D.赔偿委员会决定书加盖委员会的印章后生效 8、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和执行中违法侵权的确认案件,应当由哪个法院受理?() A.作出司法行为的人民法院 B.作出司法行为的上一级人民法院 C.由作出司法行为的人民法院受理,但申请确认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行为违法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D.作出司法行为的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的上级高级人民法院

国家赔偿法案例分析

四、案例分析: 某日夜,年近四十未婚的李某,酒后到本村村民王某(女)家(王某一人在家),王某不认识李某,见李某要进屋,便呼救并警告其离开,李不听劝阻,强行进屋,王某往屋外推李某,李某从王某家房屋台阶上滚下倒地不起,王某见状,急将丈夫找回,并报村治保主任,村治保主任向派出所报案后干警刘某及时赶来,见李某仍倒在地上,并不能回答问话。干警刘某了解情况后认为李某酒喝多了,将李某抬到村委会会议室独自醒酒。次日晨,李某被村支书及治保主任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李某因外伤性颅内出血、颅脑损伤,导致死亡。李某父母(已无劳动能力,仅靠独子李某生活)向该县公安局要求行政赔偿。 问:1)李某父母向县公安局要求行政赔偿是否合法?2)如果应予赔偿,应当在哪些方面给予赔偿? 3)对刘某应如何处理? 答:1)合法。因为《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刘某作为民警到达现场“见李某仍倒在地上,不能回答问话”,不进行深入调查和侦查,以保护李某人身生命安全,而只是把李某抬到村委会会议室

并且直到次日才由村支书和治保主任送医院。违反了《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因此该县公安局应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2)县公安局应支付:李某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李某父母的生活费(至李某父母死亡时止) 3)应对刘某进行行政追偿,要求其负全部或部分赔偿责任,并给予行政处分。 案例1.某刑警队侦查员李某的朋友与张某有仇,多次要李某找机关会帮助其报复张某,一日李某着便装执行任务时,看到张某正在商店购买东西。李某上前要张某跟他到派出所去。张某不从,并向李某要求看证件。二人为此发生争执并厮打起来。这时,一辆摩托车路过此地将他们冲撞,张某乘机挣脱跑去。李某遂掏出手枪,朝张某连发数枪,将其打死。 问: 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是否对张某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 2)对李某如何处理? 答:1)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5条第(五)项,行使侦查、检查、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司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本案

浅析混凝土质量管理

试析混凝土质量管理 1 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粗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的质量好坏主要由原材料来决定,所以原材料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源头,只有把源头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才能有保证。对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必须严格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规范原材料堆放,保存和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1.1 水泥 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所有的混凝土工程用的水泥都需要厂家合格证,经过自检试验室或者委托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关键的原材料之一,必须从严把关,抽检频率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不能处于失控状态。 1.2 砂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同时,级配良好也是选用砂的重要指标。 1.3 石子

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选择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对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及质量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 1.4 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要着重控制。 1.5 外加剂 添加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产品有针对性得提高工程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选用某种外加剂之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资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符合本工程要求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2 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制度变迁中的国家赔偿

一、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国家赔偿制度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是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在人治背景下,政府对自己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即使要负责任,也是有限的责任。国外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世纪中叶以前,可称之为国家赔偿的全面否定阶段。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没有哪个国家明确承担赔偿责任。即使在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发生的法国,由于受“主权命令说”的影响,“及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除法律特殊规定的极少数情况以外,国家不负赔偿责任。” 英国曾是欧洲高度封建化国家,长期坚持“国王不能为非”的封建传统,在资产阶级革命后三百余年,才制定了《王权诉讼法》,开始承担有限的国家赔偿责任。美国堪称民主、法治国家的典范,但在建国170年后即1946年才颁布了《联邦侵权赔偿法》,该法几经修改补充,至今仍在很多方面保留了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特权。 各国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之所以如此迟缓和艰难,与“主权豁免理论”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所谓“主权豁免理论”是建立在“绝对主权”观念基础上的国家免责理论,盛行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许多国家,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是主权者,主权的特征是对一切人无条件地发布命令,没有国家通过法律所表示的同意,不能要求国家负担赔偿责任,否则取消了国家主权”。 早在16世纪,法国学者布丹在其《国家论》中就主张“主权是最高的权力,不受法律限制”。其后又出现了多个具体解释国家豁免理由的理论,如“主权无拘束论”、“绝对主权论”、“主权命令说”、“人民利益论”、“个人责任论”等。 19世末至20世纪初,随着国家职能的迅速扩展,国家的侵权现象也日益增多,加之民权运动的高涨,人民对缺乏救济手段逐渐不满,以及国家财力的增长,国家主权豁免理论日渐式微。一些国家被迫在有些领域放弃国家主权豁免观念,国家赔偿进入相对肯定阶段。例如,法国把国家行为区分为: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和权力行为。对征兵、课税、立法和司法等行为统治行为,国家仍享有豁免权;对执行公务、管理公共财产等管理行为,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对邮政、航空等私经济行为,国家依照民法负担赔偿责任。当然,相对肯定意味着国家在有些领域开始承担赔偿责任,此外的很多领域,国家仍享有豁免权。特别是在立法、司法和统治职能等领域,“主权豁免理论”仍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国民主政治和人权事业也取得长足的进步。许多国家开始通过判例和立法建立健全了国家赔偿制度。例如,瑞士《民法典》第69条确认了国家赔偿责任,1958年的《联邦与雇员赔偿责任法》进一步扩大和健全了国家赔偿责任。美国、英国和日本二战以后相继公布的《联邦侵权赔偿责任法》、《王权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成为这些国家建立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同样经历了漫长艰难的过程。就赔偿制度的历史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装点门面的国家赔偿制度雏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国家赔偿制度是由国民党政府通过宪法和特别法确立的。但这些法律在当时不可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仅仅是装点门面而已。我国最早关于国家赔偿的

国家赔偿法平时作业答案

国家赔偿法平时作业答案 国家赔偿法平时作业答案3-4 国家赔偿法平时作业答案三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刑事赔偿范围——也称冤狱赔偿范围指对国家刑事赔偿责任应当界定在种范围之内。包括国家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赔偿责任的积极思想事项和国家依法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消极事项两种。 2. 刑事赔偿请求人——即因行使侦查、检察、审判和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害其人身权和财产权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有劝提起国家赔偿的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 刑事赔偿义务机关——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和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害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刑事赔偿义务机关。4. 刑事赔偿程序——指国家对于因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不法侵犯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受到损害的当事人予以赔偿的程序。 5. 刑事赔偿的复议程序——指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后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或者请求人对赔偿金有异议时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由复议机关经审查而对赔偿争议作出决定的活动。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1 警察王某对李某刑讯逼供致伤为此―― B C A 李某可要求王某赔偿B 李某可要求王某所在的公安机关赔偿C 公安机关可在对王某赔偿后向李某追偿D公安机关应为李某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 2 刘某15周

岁中学生因参与打架斗殴被甲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被乙检察院批准逮捕后被丙法院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宣告无罪。为此对刘某应―― D A 甲公安机关赔偿 B 乙检察院赔偿C 丙法院赔偿D不予赔偿3 章某因故意杀人被A公安局拘留后被B检察院批准逮捕后被C法院因证据不足为由宣告无罪为此――B A A公安局赔偿 B B检察院赔偿 C C法院赔偿D不予赔偿4 吴某依据县法院作出的无罪判决拟对县公安局的拘留决定、县检察院的逮捕决定要求赔偿为此――B C A 向县法院提出B 向县检察院提出 C 向县公安局提出D向所在地中级法院提起赔偿诉讼三、问答题共40分1 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事项有哪些答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事项有在刑事诉讼中错误拘留、错误逮捕、无罪错判已经执行的行为刑讯逼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殴打或者以其他方法造成公民伤害或死亡的行为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造成财产损害的行为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改判无罪的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情形。2 什么是民事、行政审判赔偿责任答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国家应负赔偿责任。 3 我国刑事赔偿义务机关如何确定答1、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2、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

浅析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

浅析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 [摘要]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在我国法制史上第一次确立了国家侵权责任制度。由于立法时客观条件的制约,这部法律实施10年来。凸显出许多不合理、不完善之处,现行国家赔偿法的赔偿归责原则体系存在原则与使用间冲突、和国际国家赔偿原则的不协调等缺陷。与民法上的赔偿原则相比,条件过于严格,不利于对被害人的保护,且与国际化趋势不相统一。 [关键词]国家赔偿法;违法责任原则;归责原则;缺陷 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人类民主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法制建立与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全球上发生首例国家赔偿案件——1873年法国的勃朗戈案,到今天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国家赔偿制度的普遍确立则是在二战之后,是在饱受战争创伤的人民要求和平与民主、呼吁政府切实保障人权的背景下形成的。 各国国家赔偿制度中所确立的归责原则体系直接决定着该国国家赔偿的广度与深度。“归责”一词,最早是在民法学中提出,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据何种根据使其负责……”其实质是一种根据,是把致害行为与赔偿责任连接起来的桥梁。 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实行单一的违法责任原则,国家赔偿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行政赔偿,另外一类是刑事赔偿。 一、违法责任原则的优点 首先,违法原则是客观归责原则,避免了过错原则在主观认定方面的困难,便于受害人取得国家赔偿。 其次,违法原则以执行职务违法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排除了对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可能性,有效地区分了国家赔偿责任与国家补偿责任。 再次,违法原则是较为单一的归责原则,简单明了,与违法及过错原则相比,便于实践操作。 最后,违法原则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合法与否作为是否承担

《理想国》中五种制度变迁的经济动因

《理想国》中五种制度变迁的经济动因 胡宏杰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摘要:笔者曾于大学二年级读过《理想国》,当时便深深记住了柏拉图的睿智与智慧,并为柏拉图能够如此“清晰”而且“通俗”地诠释经济与文化如何影响政治制度变迁所震撼。《理想国》中一个贯彻全书的思想便是“民众特性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发展①”,而决定民众特性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经济因素。同时柏拉图也详细推理、论证了不同的民众特性将会如何导致政治制度变迁的不同。 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莫测。在我国建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周期、制度周期也越来越短。伴随着经济波动,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的国民便拥有很大的思想、文化差异,而这些巨大的差异也暗示了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性,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因而笔者并没有选取一个案例进行“经济、制度如何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反而更倾向于跟随伟人的脚步,去领略思想的高度,并从柏拉图通俗的描述中去分析制度变迁的的经济动因。 关键词:理想国制度变迁经济动因 引言: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起点,而柏拉图的《理想国》则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政治学乃至政治哲学著作。《国家篇》作为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包含很多学术内容:社会分工和互助的国家起源说;从经济与政治角度论述奴隶制城邦内在矛盾和城邦间矛盾;在统治阶层抨击财产私有化,主张财产共有;强调政治是一门通贯全局的专门技艺,别具一格地提出“哲学王”;从哲学与政治角度看待文化问题。本研究则着重分析该书中五种制度变迁的经济动因。 一、《理想国》中五种政治制度的介绍 (一)君主制度:柏拉图独创的“哲学王”统治。这个理想国由三个等级的社会集团成员组成:第一等级是统治者(笔者倾向于认为是统治集团);第二等级是军人——护卫者;第三等级是被统治者,包括按照经济分工从事农、工、商、佣的劳动者和其他服务者。其实,当时的希腊城邦还有很多的奴隶,但是他们并不被算作城邦公民。三个等级拥有不同的品质。哲学王的品质:拥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才能;真正关心国家利益,并愿意毕生为国家做贡献;面对各种诱惑能够泰然无动于衷;能够保持自身文化修养、心灵、品德的和谐。护卫者的品质:勇敢。此勇敢不仅仅表现的是不畏惧任何东西,他还要求军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护卫正确的理念而不仅仅是遵从统治者的命令。被统治者的品质:各司其职,不越权。柏拉图定义的“正义”为各司其职,与孔子的“服从周礼”类似。① (二)荣誉制度:类似斯巴达的荣誉制度。整个国家都是极其向往荣誉,并且尚武的。这种政治制度如同贵族政治一样尊崇统治者,但却不敢让真正的智慧者掌管国家权力,宁愿让单纯而勇敢的人统治国家。但这样的统治者却如寡头制度般崇尚财富。这些统治者崇尚钱财而吝啬,并且忽略真正的文艺。他们重视体育而轻视音乐,创造了一个善恶混杂的政

国家赔偿法平时作业(一)

《国家赔偿法》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国家赔偿2、权利救济功能3、国家赔偿法4、危险责任原则5、职务违法行为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我国国家赔偿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为前提条件。C A.个人过错 B.公务过错 C.行为违法 D.无过错责任 2.我国国家赔偿包括――。BCD A.立法赔偿 B.行政赔偿 C.刑事赔偿 D.民事行政审判赔偿 3.我国的行政赔偿依照其致害原因主要包括――。A A.因行政机关或公务人员的权力作用违法而引起的行政赔偿 B.因公务机关.公务人员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执行非权力性公务而引起的行政赔偿 C.军事赔偿 D.国有公共设施或管理欠缺而引起的国家赔偿 4.西方最早确立国家赔偿制度的国家是――。AB 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 5.我国最早规定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文件是――。A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三.问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为什么要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你认为哪一种国家赔偿理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书本第 10页、第24页2国为什么要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书本第42页3评价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违法原则?书本第75页 四.案例分析(本题15分) 警察张某身着制服,为个人私欲,佯装执行职务,为图谋李某的财物而枪杀李某。 问:张某对李某的行为应否由国家予以赔偿?试以国家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分析之.书本第81页 国家赔偿法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行政先行处理原则 2、行政赔偿请求人 3、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4、行政赔偿程序 5.行政追偿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某甲因调戏妇女被带到派出所,有一警察从外面进来,看到某甲态度不好,便踢了某甲一脚,却造 成某甲脾脏破裂。为此――。BD A.该警察所在的派出所应对某甲承担赔偿责任 B.该警察所在的公安局应对某甲承担赔偿责任 C.某甲自行承担 D.对某甲实行国家赔偿后,对该警察实行追偿 2、某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张某录像机的决定,张某气愤之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像机,为此――。B A.应由某行政机关赔偿 B.张某不能主张行政赔偿 C.由行政机关与张某共同承担 D.减轻行政机关的赔偿责任 3、甲为工商局干部,乙为公安局干部,两人共同违法作出没收李某财产的决定,为此――。B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